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周国平微博引发的争议? 第1页

  

user avatar   yiyun-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豆腐脑都应该是甜的,咸的都是异端”,这叫做“个人观点”。

“我喜欢吃甜豆腐脑,咸的对我来说很难接受”,这叫做”个人审美“。


如果周国平说的是“她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这叫做“个人观点”。

但周国平说的是“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

既然说的是“给我的美感”,这就只是“个人审美”而已,连“个人观点”都算不上。


何况只是在微博上发表一下而已,既没有号召男人按照周的审美找媳妇,也没有号召女人按照周的审美过人生。


如果连这个程度的“个人审美”都要批判的话,这个世界到底是太左了还是太右了,我实在是分不清了。


————————————————————————————————————

有一点想再表达的清楚一些:

对比“个人观点”和“个人审美”的话:

我认为“个人观点”还是可以拿来讨论的,因为观点代表了一个人认为事物“应该”是怎样的,这就不是一个纯粹私人的范畴。

而“个人审美”则是纯粹的私人范畴了。


user avatar   velvetmo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是哲学研究出生,周国平先生其为人、其治学水平我并不了解。但想必这不妨碍我单从一个女权主义者的角度,对部分知友的某些观点但从理论上做出反驳,这些也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长期以来社会大众所信服的观点,我认为非常有提出来讨论的必要:

  • 性别特质

现排名第二的答案贡献者

@乖猫

知友的答案中有一句 “因为原文本来就没有带歧视的意思,只是在阐述性别不同给人的魅力。他以一个男性的角度去欣赏女性特质,正如女人去欣赏男人的男性特质一样“。

所谓的性别特质,正是女性主义者长久以来视作性别压迫的存在——女性必须表现得一个女性,同时,男性必须表现得一个男性。如果一个个体的生理性别与性别特质不相符,就会被视为偏离社会正常规律的人(deviant),如我们所说的娘娘腔、TomBoy、LGBT等性少数者。但femininity与masculinity是天生就被赋予两性的吗?还是我们后天从社会习得的呢?

我个人来说,偏向于支持性别研究者Judith Butler的Gender Performativity理论。她的理论大概是这样子的:我们的性别是performed出来的(perform一词在此处实在不好译,但我觉得直白地理解成”表演“不会有太大偏差),而我们表演的这个剧本,也即性别特质,是我们自己写出来的,我们在不断地模仿重复这些表演,从而形成了我们的性别特质——一个男的,或者一个女的。

Butler举过一个例子,一些男性脱衣舞者的行为比很多女性更为女性化,甚至有一位脱衣舞者专门教导女性模特如何更女性化地行动,这可以证明这些性别特质并不是伴随着我们的生理性别出生的。再者,如果你是一个女性,请回想一下你的母亲有没有在你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醒你”说话时不要大喊大叫”,“动幅度不要太大”,“坐下时双腿并拢”,即使你的母亲没有这样教育你,你生长的环境是不是一直都在给你灌输“女性应该XXXX”,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所读的小说,你所看的电影、电视剧、杂志、广告,都在一遍遍地灌输这个观点。

有答者说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有什么错,的确,这些社会角色包含的契约性质要求了责任与义务,但为何应该是“温柔”、“体贴”、“慈爱”而不是更有男性特征的“值得依靠”、“严肃”或者“出门应酬养家糊口”?不但女性被这样的角色束缚住了,男性也同样是。

有表演,也就有观看者。在Butler之前,两位社会学家Candace West和Don H.Zimmermann也提出过类似理论,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中,性别是所有互动的中心,我们通过预测他人的反应来表演性别。试想一下,你走进一部电梯,看到一个人,有着男女莫辨的面容,从穿着分不清他/她是男还是女,一直到走出电梯,你都会不断地思考这个人的性别,你甚至会有跟这个人搭话以搞清这个人性别的冲动——弄不清一个人的性别,是不是会给你带来很大的焦虑?你可以不知道这个的阶级、年龄、教育程度等等等等,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的性别,你就会感到焦虑,这就是性别的力量。所以我们为了不成为异类,会按照社会所期望的那样,去成为我们分配到的性别。

我是一个“女人”,因为社会希望我做一个“女人”——“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我很幸运,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有权利不去成为这样的“女性”,而我更希望将来的人,可以不受他人奇怪的目光,做他们想做的自己,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并且跟他们生下来带着什么生殖器没关系。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女性主义者如此希望我们可以挣脱性别特质的束缚。

  • 女性与自然

现排名第三的

@高楠

知友提到的,周国平先生其实是个女性崇拜者。某位匿名知友也提到了周国平先生认为女性更贴近自然。

在“女性是否更接近自然”这一问题上,女性主义者之间也有非常多的争论,支持女性更接近自然的甚至自成门派——生态女性主义。但即使是生态女性主义者,也一直强调她们反对将女性形象回归于被动的抚育者,生态女性主义者是建立在女性已经因为历史条件形成的抚育形象上的,而不是要将这个抚育的形象说成是女性应有的形象。通俗点解释,“女性=自然与生育(nature and nurture)”这个观点在各国的历史上都能找到大量痕迹,这正是父权制用来压迫女性的一种方法,从而将女性限制在私有空间(对立于公共空间),使她们担任生育工具的职责。但是,在受到压迫的过程中,女性的确与自然产生了亲近的联系。

也就是说,我猜测周国平先生如果真的抱有“女性崇拜”,那应该是一种fetish,也就是说对女性的物化和崇拜,归根结底认同父权制的“女性=自然与生育”观点,来源还是厌女症。

最后必须要说一句,我知道历史上哲学家厌女症的不少,但是都是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周国平先生作为一个有公众影响力的社会科学学者,在24年前,也就是19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过去后大概30年后,还写下了这样的话,还是令我对我国的社会科学教育有点寒心。

不过这一切也有可能是周先生尼采读多了?……XD

写到这里发现偏题有点严重,那继续再偏一下,我很赞同现排名第一的

@Yiyun Zhang

知友的观点,周国平老师所写下的这些话并不是在扣帽子,只是在发表个人意见。并且我不反对很多知友提出的,这次事件中(以及其他很多次类似事件)有部分人发出了令人不舒服的声音,但我同时也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这证明我国的女性(当然也有男性)在逐渐接受女性主义的观点,赞同性别同权的重要性——这个进步在我国这样性别观念落后的国家弥足珍贵。考虑到周国平老师的个人影响力和现今中国社会仍相当落后的性别现状,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女性主义者站出来反驳,换做是我,我也会站出来说。毕竟在观点从来不能一致的女性主义者群体中,我属于“令人讨厌”的“零容忍派”。

另外,知乎现在反女权似乎有点成为政治正确了,大家一提到女权主义者好像总是会带上不好的联想,个人真的很希望大家下定论之前多了解女性主义,不要因为一些过激的发言就路人转黑了,毕竟性别这个话题我们永远绕不开。女性主义领域其实真的有很多或潜心做学术、或积极推动社会变革的值得尊敬的人存在,大家分工、观念都不同,但是包容性真的都很强,接纳多元的身份与观点也正是我最喜欢女性主义的一点,女性主义者并没有想象那么可怕。


user avatar   yuyi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5个人邀请了,稍微评价一下吧...首先申明我原本没有关注过这个事件,周国平的作品也基本没看过。我只是把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和回答里的引用、链接基本看了一下。尽量不多说。

关于事件本身:

  1. 作为公众人物,把自己24年前的一段有可能有争议的话脱离上下文、不带任何解释地放到微博上是件很作死的事:虽然不幸,但确实作死。
  2. 我觉得一件事如果能用140字讨论清楚那就说明这事大概不值得讨论。微博本来就是个利于传播但不利于说理和论证的平台。140字能包含的有效信息太少了,一大堆人几个回合下来早就乱了,到最后都是鸡同鸭讲,根本不是讨论。
  3. 周国平的微博原文的第二句话“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 确实是个比较典型的男权社会定义女性性别角色的例子,女权主义者想要进行挑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想要对他进行支持也是可以的)。但挑战的对象应该是这种思维、逻辑和背后的预设,而不是周国平的人品、经历。
  4. 如果在几十年前,周国平也许还能算半个女性主义者,毕竟他支持广义上的性别平等,这在当年可能还挺难得的。但可惜现在是2015年,一个70多岁的人把24年前的文字放到2015年的微博上。他的这段文字都快比大多数微博用户年龄还大了。这代沟太大。
  5. 这种散文式的语言本来就可以有多种解读的,作为作家应该承担这种风险。
  6. 周国平微博下的评论里确实有一些很过分的言论,特别是把他的个人生活和妻女都扯进来的,有点太low。不过这也绝对不是女权话题下所特有的,玩过微博的人大多能有体会。
  7. 借此机会,选择性挑出最恶劣的言论来污名化女权主义的也同样low。
  8. 另外,“直男癌”、“沙文猪”之类的词真的还是避免吧。那些人并没有癌症,并不是猪,而是我们身边一个个正常的人,是我们的家人、朋友、老师、同事、领导,是每天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跟我们差不多的普通人。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乎,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担忧,正因为如此女权议题才如此重要。在生活中我们尽量别把ta们对立起来,别把ta们当做敌人,而是作为一个个普通人进行交流。
  9. 我知道周国平对女性没有恶意,有许多言论可能是“为了女性好”。但动机好不代表结果就好。「动机良好」可以用来为做坏事的人辩护吗? - 生活 也许周国平的言论没这个问题里的一些例子这么严重和极端,但可以参考一下。想当年也有人认为黑人做奴隶是对黑人好,因为黑人的大脑就是不适合高级思维,让他们做体力劳动之外的事、强迫他们思考才是对他们的折磨,再说做农场主也有很多烦恼和压力啊,他们有时还羡慕黑人可以无忧无虑地在地里干活呢,这种生活多简单,黑人其实没什么好抱怨的啦。所以黑人就应该做好自己擅长的事,用适合他们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想象一下这种论点用散文形式写出来?当然这事和男女平权只能有限类比,大家自己掌握。

其实如果要从女权角度对周国平进行挑战,我觉得下面这篇会是个更好的靶子:《

女人为什么不宜搞哲学

总感觉这篇里面混杂着一些男性沙文主义+民科+民哲+鸡汤+小清新的奇怪的东西...

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最重要的禀赋就不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而是直觉。由于哲学归根到底是要把握人生的根本,所以哲学家还需要有对人生的真切了解。
......
不过呢,通过怀孕、生育和哺乳,女人用身体体会自然的神秘,又在形而上体验方面占了优势。
......
理由之一是搞哲学毕竟还是需要逻辑的,少不了这个整理和表达的工具,而这是女性的弱项。这个弱点还影响了女性的优点的发挥,因为逻辑思维混乱,常常把感性和理性、生活琐事和根本道理搅成一锅粥。理由之二就是我怕她们反而被哲学损害,我真的认为,哲学对女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女人对哲学的害处,再说,让哲学受点损害没关系,我可不愿意让女人受到损害。
......
我认为这说明女人确实因为她本身的某种原因不适合搞哲学,另外我从中还看出了大自然的深意,它为了保护女人,不让女人搞哲学。
......
坏的哲学使人枯燥,好的哲学使人痛苦,两者都损害女性的美。我反对女人搞哲学,实出于一种怜香惜玉之心。

看上下文去原文吧。当然我没看过他其他的作品,不知道这篇是否真实反映了他的想法。这里

@罗心澄

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全球多国房价达 10 年最大涨幅?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男生如何变得成熟? 
  哪些你曾不认同的观点,最后发现正确? 
  如何在不完美的选项中抉择呢? 
  有哪些快速入睡的妙招? 
  为什么像“真相访谈”这样赤裸裸地抨击社会阴暗面、政府不作为的节目能在印度播出?印度有新闻审查制度吗? 
  如何看待美军误炸阿富汗无国界医院? 
  有哪些视频能体现孩子能有多可爱? 
  伴侣向你道歉时,反问「你错哪了」是好的方式吗?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为了要儿子而数次流产女婴的事,并且不在少数?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有一个儿子? 

前一个讨论
小说、动漫中「越古老,越强大」的逻辑是怎样形成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高桥优?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