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观点不是某个现代精日发明的,而是周总理提出来的,你敢说周总理是精日吗?
所谓“一亿总忏悔”的全民皆有罪的论。恰恰是右翼势力企图模糊军国主义势力和统治阶级的罪行,把责任推向全体国民的工具。所有人有罪,其实相当于都不用承担罪责,恰好有利于军国主义残余逃脱清算和清理。
把军国主义右翼势力和普通国民分开的观点,恰好是很有威力的工具。可惜很多当代的民族主义狂热者,不知不觉跑到当年的日本昭和青年和战后右翼势力类似的观点去了,这或许就是,人类的历史总是相似,太阳之下无新事的道理吧。
具体说那个时代日本人民有没有罪,个人认为他们是有过错的,但是并不是有罪,因为他们不是战争的策划者,发动者。尽管他们可能从战争中获益,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他们是统治阶级的炮灰和工具这一事实。他们得到的那点利益和统治阶级,大型财阀掠夺的资源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他们到最后还被绑上了法西斯的战车,被一亿玉碎蛊惑,法西斯势力为了战败后自己的利益,为了和盟军争取有利条件,把所有人民都当成了陪葬品。
有罪是有法律意义的,是要受到审判和制裁的。这就相当于违法但不一定犯罪。显然,远东军事法庭不会去审判普通的日本士兵。
讽刺的是,大量士兵还在西伯利亚的严寒中做苦力,很多战时掌权的右翼分子,又摇身一变,成了美国人的小弟,自己继续过着悠哉的生活。
背上炮灰宿命的大众阶层,生生世世也就是炮灰的宿命,在坐在庙堂之上的人挑起民族主义狂热下,和其他的底层炮灰残杀,最后还要为他们的罪行背锅,这就是历史!
题主显然对日本国家没有社会分析,不明就理地认为日本政府代表日本人民的利益。而战前日本政府是封建资本主义,是财阀和军阀,没落贵族和武士的政府,这个政府和人民不相干。无论财阀输出国内经济危机,还是贵族和武士要恢复昔日荣耀和尊崇,都和日本人民利益搭不上边。日本人民是被迫卷入战争了,那是国家的行为个人无力改变。追究日本人民的责任只能减轻日本政府的罪行。放过真凶。
源自people的“人民”一词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筑完成后是具有具体的阶级属性的【特别是1935年后原本都较少使用人民一词的中日两国共产党都开始大量使用“人民”一词来代替此前的多用的“工农兵”、“工农兵士”、“民众”、“劳动者”等词语描述参加革命的主体】,所以厌恶共产主义的日本政府在搞日本国宪法的时候将people写成了“国民”而不是“人民”,懂了吗?
换句话说就是认为“日本人民有罪”这个观点成立的人就是跟从全世界反动者们对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行反攻倒算【也就是将“人民”一词的污名化或是将“人民”一词同“国民”一词相混同的一系列问题】。
侵略他国的“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名词。
“日本士兵”虽然是同属被剥削阶级但是因为参与了侵略战争所以具有战争责任,不具有进步的属性,仅仅只是可争取对象,不要同“日本人民”搞混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外交中使用的“日本人民”这一说法并不同于日本民众。同理,区分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也不同于简单地区分政府与民众。
这种观念和中国长期的外交实践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在很大程度了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而非中国前一任政府的外交。因而1949年后的中日关系同样也应该追溯到早期中国共产党与日本的关系,或者说是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的关系。
那么“日本人民”这种观念是怎么在中日关系中出现的呢?这就要从抗战时期中日两国共产党的合作和抗战时期中共教育改造战俘说起了。
如果看过电影《太行山上》,应该会记得影片中有一名被八路军俘虏后逃回日军却被处死的日军士兵。这名日军士兵在被俘虏后,参加的就是八路军组织的反战同盟组织。
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记录,1939 年后,部分被俘日本士兵在共产党、八路军的帮助下先后成立了“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1942 年,上述两个反战团体组成“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1944 年改组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旨在反对侵略战争,打倒法西斯政权,成立人民政府,建设民主日本。至 1945 年 4 月,该联盟在华中、华北共有 21 个支部,延安支部是其中之一。1945 年日本投降后,该联盟停止活动。
在中共教育改造战俘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具有共产国际领导人和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双重身份的野坂参三。
1940年,野坂参三代表日本共产党到达延支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他在延安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帮助中共建立日本研究团队,分析总结与日本相关的情报和资料,培养对日工作骨干,指导八路军的瓦解日军工作等等,他的指导也增加了日俘的数量。这对中共的日本研究和对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下,虽然早期中共提出了“‘日本人民’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应当团结‘日本人民’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种宣传方式,但是直到野坂参三到达延安后,代表“日本人民”的日本共产党才在中国革命中真正出现。这样,与中国人民团结的“日本人民”也就实际存在了。
由于中日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密切合作,中共关于团结“日本人民”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理论也就真正得以实践。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了日后中国对日政策,也是“中日人民友好”的来源。
因此“日本人民”这一概念具有特殊性。在二战结束前,“日本人民”指的是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战的、以日本共产党为代表的反战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在战后就是指以日共为代表的、希望认真反省历史、清算并承担战争责任、坚持中日友好的这一部分日本国民,而不是所有的日本国民。当然,当时的我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日本人民”可能并不占日本国民的多数。
总结来说,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的区分并不是简单的区分政府与民众,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和策略,而是中共和日共真真切切的合作后的结果。
只是随着时代变化,“日本人民”这一说法不再代表以前特指的概念,而是泛指所有日本国民。因此从现在的语境来看,确实会比较难理解这种说法。
作者: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