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动画《猫和老鼠》全部为交响乐的配乐? 第1页

  

user avatar   magn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音乐专业的票友来抛砖引玉。

先讲我的个人结论:

要说艺术成就恐怕没法和殿堂级的音乐大师相比,但是《猫和老鼠》借助动画的优势做到了大师也无法做到的一件事。


--

提问者的问法是有问题的,《猫和老鼠》中其实交响乐很少

参见我上一个回答:


如果指最广义定义上的交响音乐吧,泛指一切多声部器乐合奏的音乐,那《猫和老鼠》里显然也还有独奏和重奏。

如果指器乐体裁概念上的交响曲吧,《猫和老鼠》就更不是了。

如果是指乐队规模上的交响乐队,那实际上《猫和老鼠》的管弦乐队编制非常小,仅仅只有 19 人。


米高梅的管弦乐队常规配置是这样的:

弦乐器:4小提琴,1-2中提琴,1大提琴,1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1长笛(兼任短笛),1双簧管,1巴松管,2-3单簧管(兼任萨克斯风)

铜管乐器:2-3小号,2长号

打击乐器:1人负责全部

外加1钢琴。


这个配置比真正的管弦乐队要小太多了,根本就是一个稍大点的室内乐团。你如果真正按交响乐队的标准去评价《猫和老鼠》中的演奏,那方向就错远了。

讲点道理,总不能拿《猫和老鼠》里面的管弦演奏去和哪家爱乐乐团相比吧……


事实上《猫和老鼠》引用古典音乐时多半是弦乐重奏或者钢琴独奏,虽然也经常突然出现一些交响乐片段,但是时间都不会太长。

(一个例外是,《In the Hollywood Bowl》全片都使用了《蝙蝠 序曲》。)


出于条件限制,古典交响乐在《猫和老鼠》系列里所占比重其实并不大,反而是华纳动画片《Looney Tunes》和《Merrie Melodies》系列(兔八哥、达菲鸭等)会更多出现更丰富的古典交响乐。

毕竟华纳可是有一个 60-70 人的完整交响乐队编制,想用就用,米高梅家的《猫和老鼠》根本没法比……

我觉得会产生《猫和老鼠》交响乐多的错觉,可能是因为《In the Hollywood Bowl》那一部中汤姆指挥《蝙蝠 序曲》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加上之前曾经英国 John Wilson 的交响乐队做过一次《猫和老鼠》改编配乐的演出,加深了大家对于「《猫和老鼠》=交响乐」的错误认知了。


《猫和老鼠》最多的音乐类型是什么呢?

其实是爵士乐

正如我上一个回答提到的,从 20 年代的交响爵士乐(Symphonic Jazz)和 Dixieland 爵士乐,到 30-40 年代的大乐团摇摆乐(Big Band / Swing),再到 50 年代的 Bebop 爵士乐应有尽有。

例如下面这段 Bebop,应该是音乐导演斯科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的原创配乐。

https://www.zhihu.com/video/964948346541092864

我特别喜欢这段。


给《猫和老鼠》经典版负责配乐的斯科特·布拉德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下是他在 1949 年接受采访时提供的自我介绍,摘几条有意思的:

1937 年加入米高梅……至今为止一直在努力隐藏,还好他们还没发现我其实不会作曲。 不喜欢所有的半音音阶和自然音阶,无论是贝多芬还是布拉德利写的。
喜欢的作曲家: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巴托克。

这里他说自己「其实不会作曲」,当然只是自嘲罢了。

因为当时的动画引用古典音乐、儿歌等公共领域作品实在太多了,反正没有版权问题也不要钱。经常一部片子就是十几首,东抄一段西搬一段,一部动画配乐就这么完成了。

有些人喜欢拿被引用古典乐的数量去夸《猫和老鼠》配乐好,这个逻辑实在太奇怪了。如果全部都是引用古典乐,岂不是说明配乐师自己不作曲,只是音乐的搬运工?

所以布拉德利说自己「其实不会作曲」,正是对自己不得不引用现有音乐素材这一状况的自嘲,也是拿自己去和斯特拉文斯基那些大师去对比的结果。

(像我这种码农也经常自嘲不会写代码,只会搬运代码,但是哪个码农没有一颗写原创代码的心啊!)


所以说布拉德利其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配乐师。他并不满足于「尽可能塞大家熟悉的音乐」这种配乐的模式,他更希望创作更多的原创配乐,而且他后来也确实做到了。

从 40 年代末开始,《猫和老鼠》系列其实可以看到明显变化:引用作品越来越少,原创配乐段落越来越多,也愈加丰富。

最开始布拉德利用爵士乐,几乎都是把米高梅有版权的流行乐拿过来改一改,改成爵士乐(往往是Swing 风格)用进去。到最后,他自己什么风格的爵士乐都能写了,随手就能给你来一段 Bebop。

这个就厉害了。



除了爵士乐呢?

很奇怪国内居然没人提到:《猫和老鼠》里除了爵士乐之外最多的其实是现代主义音乐,尤其是无调性音乐特别多

其实前面他的自我介绍里,就已经明确表现出这一倾向了:不喜欢半音音阶和自然音阶,喜欢大量使用全音阶;对他影响最大的作曲家其实是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巴托克。

感受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965344156650102784

上面是 1944 年的《Puttin' on the Dog》,明显用到了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

他后来在文章中提到了当时的想法:

一只小老鼠戴着狗头跑来跑去,你只能看到那小家伙的脚扛着那么大的头,就很荒诞可笑。但是我找不到一种新的办法用音乐来描述这场面,一整天都在想这一个两小节的乐句。我试过的每一种都很普通、没意思。
最后,我试了试十二音技法,就是它了!这个场景在之后五十秒内反复出现了五次,而我只需要用到这音阶——由短笛、双簧管和巴松管齐奏。
我希望勋伯格能原谅我拿他的体系在做搞笑音乐,但是我们录音时管弦乐团的小伙子们都笑翻了。

值得特别提一下的是,这是序列主义/十二音音乐第一次出现在影视配乐中。直到 1951 年,才有实拍片开始把序列音乐用到配乐里,《猫和老鼠》领先了至少 7 年以上!

所以《猫和老鼠》系列中经常会用十二音技法来营造一种「仿佛不应该存在于世界上」的荒诞滑稽感。布拉德利经常自由地在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中来回切换——打比方说,当汤姆非常理智的时候,就会用调性音乐;一旦事情失去控制,汤姆开始疯狂,可能就会切换到无调性音乐。


再举一个例子,除了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猫和老鼠》中还经常出现斯特拉文斯基的多调性手法,如「彼得鲁什卡和弦」:即两个主和弦(C大调和升F大调)互相叠置,撞击产生非常极为尖锐的不协和音。

(网上找个例子,大家应该很熟悉了,《猫和老鼠》里太常见)

https://www.zhihu.com/video/965402783033368576

这些无调性、多调性音乐在系列后期所占比重越来越多,像《Designs on Jerry》里一大半都是这些现代主义的作曲法了。


我觉得这才是《猫和老鼠》系列配乐最大的成就。

那些上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理念革命,抛去悦耳的旋律、和声,解放不协和音,告别功能调性体系,让现代主义音乐好像在大众心目中都已经被妖魔化了。最被妖魔化的名字,当然是勋伯格。

但是《猫和老鼠》成功做到了一点:它让观众们卸下对无调性音乐的戒心,用最真诚不卖弄的方式把现代主义音乐带给大家。

当年被誉为票房毒药、音乐会上被评论家痛骂的勋伯格,摇身一变却成为了电影院里惹得观众们开怀大笑的猫鼠组合。勋伯格没能找到的认同,被《猫和老鼠》给做到了。

当然,这不是说《猫和老鼠》比勋伯格们的艺术成就大(当然不可能)。但《猫和老鼠》成功让更大众的人群接触到无调性音乐,而且证明了现代主义音乐并非单纯理论作曲家们的玩具,在影视配乐里给无调性音乐找到了新生。

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事实上,在我第一次听到无调性音乐的时候,我一点没觉得难听,反而觉得有点儿亲切——

「这种玩意儿我好像在《猫和老鼠》里听过?!」


布拉德利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展望动画配乐和现代主义音乐的未来:

「如果要我来展望未来,我觉得 1946 年的动画片音乐会愈加现代化,用更强的室内乐风格来进行管弦乐配器,并完全消灭掉『春之歌』(注:指门德尔松那首)那样的套路。」

「只有动画片才会给电影作曲家这个机会,来写一首 6-7 分钟长的创作,一直能被观众听到而几乎不会被打断。」

「动画片就是为现代主义音乐而生的,或许能够成为这种配乐方式的理想试验场。从此动画片将成为电影音乐的领导者,而不再是没爹娘的红毛小子。」

可惜,1957 年米高梅动画部关门,布拉德利被解雇,美国动画片黄金时代结束。

他展望的未来,早已经变成了泡影啰。


相关回答:

马小褂:《猫和老鼠》中出现过哪些世界名曲?

马小褂:早期米高梅制作一集《猫和老鼠》要花多长时间?用多少人?如果现在制作一集老版风格的《猫和老鼠》需要多久?


user avatar   zhang-le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罗琳对于金妮的着墨比较少,感觉就是第六部强拎出来凑数的…

看一下每一部对于金妮的描写

魔法石

金妮在国王十字车站登场,表达了一个小粉丝对于哈利的崇拜。这个时候觉得还蛮可爱的。

密室

金妮被描写成自尊心强,有点小内向,容易被忽悠,还有点笨的女孩。最后被带进了密室,哈利将她救出,还被蛇怪咬了。这一部中,金妮被带进密室之前,书中对于金妮的描写极少。我们只是事后知道金妮是在丽痕书店被卢修斯坑了,然后就被抓密室了。我们对于金妮在整个过程中的故事和心情一无所知。金妮感觉跟道具差不多。

阿兹卡班的囚徒

如果我没记错,这一部金妮好像没有出现。如果说罗琳一开始就想好了金妮要跟哈利在一起,经过了第二部的英雄救美,第三部多给金妮一些笔墨不是更加顺畅吗?而第三部初登场的角色是秋张。这样一来,金妮更像道具了…

火焰杯

金妮出现在哈利和罗恩想找舞伴,但是她已经答应纳威了。从这一部开始,金妮开始变酷。我认为作者是准备提升她得戏份,也许会配给纳威之类的,那是还不一定是哈利。

凤凰社

金妮戏份变多。引荐了卢娜给三人组。各种换男朋友。加入DA。一起去了神秘事务所。这一部,金妮的人设变成了,善良,聪明,有个性,万人迷。讲真,这个弯转的太急了…毕竟在这之前金妮的情况基本都是一两笔带过。我们很难对她产生感情。在这一部,金妮的性格描写都比较符号化,远没有卢娜立体。而且卢娜跟哈利的精神交流非常多。我记得那个时候,哈利女朋友呼声最高的是卢娜。

混血王子

金妮告诉我们她之所以一直换男友是为了引起哈利的注意……这不是渣女么……迪安招谁惹谁了……金妮更不招人喜欢了…然而这一次居然没有分手,就这么一直在一起了……

卢娜那么懂哈利,赫敏陪了哈利那么多年,然而哈利居然跟金妮了?而且一开始还是哈利突然发现金妮变好看了,突然嫉妒迪安了。纯肉欲啊…跟哈利波特全书的风格不一样啊…

死亡圣器

一开始,哈利要走,金妮表达了支持。我觉得这是罗琳想要表达金妮比秋张更懂哈利吧。但是只是几段文字,怎么能扭转读者过去6本书的印象呢。怎么看都是临时硬凑的啊…

我们看着长大的哈利突然跟一个我们都不咋熟的人突然在一起。能喜欢才奇了怪了。




  

相关话题

  动画《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中出现过哪些世界名曲? 
  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做一名乐手是怎样一种体验? 
  一名音乐爱好者如何听出指挥家水平优劣和指挥特色的? 
  在贝多芬的交响乐中,你最喜欢哪一首? 
  请问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顺序是什么? 
  近一百年来交响乐团指挥和演奏能力是否有提高和发展? 
  如何评价《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几首配乐? 
  为何会喜欢上古典音乐? 
  如何将交响乐改编成管乐? 
  长期听古典音乐会让大脑更聪明吗? 

前一个讨论
国外设计师的作品中,有哪些异域思维和中国特质结合得很好的设计?
下一个讨论
明朝的正式国号是「明」还是「大明」?





© 2024-06-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