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什么让人讨厌的行为? 第1页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这样一种人,他可以随意胡说八道说别人,随意造谣。别人说他一句都不行,哪怕说的再对也不行。

你不回他吧,他就一直在那里跳。一你回他吧,他就来劲了,追着你一直喷一直骂一直造谣,还觉得理所应当,觉得自己永远没问题永远是对的,都是别人的错。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就像生活中也偶尔遇到这样的人,他可以占各种便宜但吃不了一点亏。无解。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3年5月20日这一天,经熊玲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就有100多对。熊玲今年39岁,从事婚姻登记工作9年多来,她见证了3万多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还用“打印机坏了”、“网络故障”等善意的谎言,让500多对夫妇主动取消了离婚申请


  然而,这些“善意的谎言”也引来质疑。有网友说:“有关法律法规对婚姻登记机构的职责和婚姻登记员的权限有明确规定,其中不包括调解离婚,婚姻登记员调解离婚属于越权。”
  20日晚8时,熊玲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我并没有越权,因为我国《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第四十九条第三款中明确规定:‘婚姻登记员受理离婚登记申请时,可以询问其离婚意愿’。”



  “有些小夫妻一看就是带着情绪来的,根据我的工作经验,他们内心根本不想离,我能帮就帮一把,别因一时冲动留下遗憾。而且,我也是在有可能调解成功的情况下才去调解,并不是所有来办理离婚的人都会说和,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熊玲说,对那些看起来不可挽回的婚姻,她也是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为主,“毕竟分手的话,可能对两个人都好”。
  有对小两口让熊玲记忆深刻。去年圣诞节期间,小刘和女友喜气洋洋地办理了结婚登记,但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吵嚷着来到熊玲面前,要求离婚。熊玲一眼就认出了他俩是昨天才领证的,就耐心地说,“居家过日子,没有过不去的坎。正好今天打印机坏了,办不了离婚手续,你俩先回去好好想想,过两天再来。”后来,熊玲再也没见过这对小两口来离婚。
  对“越权”说法,熊玲觉得很无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作为一个从业人员和一个婚姻的过来人,还是希望能让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不轻易让缘分说断就断。”



碰 撞
  1. 这样的“和事佬”不能少:日常生活中,两口子有些磕磕绊绊很正常,这时候如果能有人说和说和,说不定就能挽救一个破碎的家庭,于自己、于家人都是好事一件。所以,我觉得像熊玲这样的“和事佬”必不可少,越多越好。——武汉市汉阳区公务员陈晓
  2. 避免冲动离婚没啥不对:新闻报道里说,她撒谎挽救的都是那些“闪婚”的年轻人。这些夫妻大多是气头上的行为,既不成熟也不理智。一个善意的谎言,挽救了他们的婚姻,又有什么不对呢?而且,真想离婚的人,怎么挡也是挡不住的。——公司职员肖强强
  3. 公务人员不是邻居大嫂: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作为邻居、朋友,按习俗行事,劝和不劝离无可厚非;作为公务人员却不合适,因为把握不好就有干涉别人正当权利和自由之嫌。公务人员不是邻居大嫂,其职权有严格限定,不可随意而行,这也是一种角色错位。——网友李中作乐
  4. 善意谎言或成恶意刁难:这样做合情不合法,会使民政部门留下办事效率低下的口实。更何况如果以种种理由将离婚证久拖不办,有时非但拯救不了婚姻,反而给夫妻双方和平分手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一些执意离婚的夫妻来说,善意谎言可能成为恶意刁难。——网友石野石礁


这是地址:

这都有人洗地我是没想到的。

在我看来,熊玲说好听点叫自我感动,说难听点就是多管闲事。你一个婚姻登记员就是负责给人办理结婚证离婚证的,你有什么权力去劝人家?

工作9年,办理的离婚数量肯定不止500人;那为什么别人办离婚就说办就办,而这500对夫妻的离婚你不办呢?

有人说:“她是在劝人家”

你见过用谎言来劝人家不离婚的人吗?再说了,要真论起来,劝解也是亲朋好友、居委会、人民调解员的事,轮也轮不到她。

给她洗白的人,我就问你们一句:如果是你去办离婚,婚登员以设备故障,网络出问题为由不给你办离婚。

当你好不容易离婚了,离婚后你发现当时的婚登员不给你办离婚的理由全是谎言时你怎么想?

夫妻既然选择离婚,那就说明他们已经完全想好了。做好了离婚前的准备。

把离婚当成儿戏的人,基本上也是把结婚当儿戏。

有一点,媒体报道时是以这500对夫妻没有来她的窗口办离婚得出的“挽救500个婚姻”并没有实地去调查这些夫妻后面有没有真的离婚,可能现在去调查的话这些夫妻早离的差不多了。

我就不相信,这500对夫妻在看见这个新闻后不会气愤


user avatar   wang-long-r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不是愚人节,但胜似愚人节。

因为就在刚刚——戴森,发布了一款耳机

这款耳机,是「头戴式耳机 + 空气净化器」的结合。

不仅支持主动降噪,解决噪音污染;还支持空气净化,解决空气污染。

一箭双雕。


你没看错,戴森首款「空气净化耳机」真来了——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

这款耳机名为「Dyson Zone」。

初看上去,它的造型充满金属感,就像耳机和口罩的结合体。

主角刚从 2032 年的空气污染重灾区穿越回来,告诉我们音乐和新鲜空气可以一起进入大脑。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第一次觉得戴森能有一个产品和它的名字如此契合。

净化空气

戴森在这款耳机上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

也就是说,让你不仅在家,走进各个城市的雾霾里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Dyson Zone 这里用到了两种净化系统。

首先是移动净化技术。

两侧的耳机腔体内,塞入了「双重净化系统」,内含马达,可以主动吸入外界空气,接着过滤污染和有害气体。



戴森研发出了一种「静电式过滤媒介」。

它能够主动吸引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



这样就能把摩托车头套一样的大滤网,变成小尺寸、纤细的滤网,放进耳罩里。



经由过滤之后,外界空气就会传递到前面的面罩里。

然后,就是创新呼吸气流技术。



戴森新创了一种无接触式的面罩。

空气将从耳机两侧进入口鼻中间,然后再从中间呼出,持续输送洁净的气流,整个过程都是无接触的。



等于直接在你的嘴部打造一个洁净空气的呼吸区。



净化噪音

耳机造型都来了,不能放歌说不过去了。

戴森把移动净化的概念,和声学系统结合,然后 Dyson Zone 就变成了一个能空气净化的耳机了。



这个耳机的耳罩能够完全包裹耳朵,还搭载了主动降噪技术,外部能捕捉外界噪音。



同时,内部配备了一种算法,在噪音接近耳机时进行降噪。



为了保持好的音频质量,戴森还设计了很大的音腔,扬声器驱动器,以及配合宽音域的频率响应。

但具体听感如何,等爱范儿后续来评测吧。

重新定义「耳机」

戴森没做过耳机,但空气净化戴森可是老行家了。

一直以来,戴森每一件产品都在持续创新和颠覆,产品也非常多元,比如无叶无噪音的吹风机、不伤发的卷发棒、能用一辈子的自然光照明灯……



但戴森的核心技术,依然是空气净化。

从一开始的无线无尘袋吸尘器,到能加湿空气、净化空气、取暖和凉风的各类无叶电风扇。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戴森也表示是经过了 30 年的过滤技术积累,研发了 6 年,进行了 500 多个模型的迭代。



2016 年,戴森内部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接着就开始了全球城市的空气调研。

两年后,他们开始测试产品,发现将过滤网放在耳机内,能达到最好的空间净化效果。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耳机要和口罩连在一起。



2019 年开始,产品开始根据不同人脸设计不同模型,继续打造产品内部零件的适用性,还有净化技术和降噪技术的融合。

毕竟将一大堆复杂的净化系统,放进两个小小的耳机腔体里,的确不是什么简单事。



最后,才有了这款未来感满满的移动净化设备。

在全球空气污染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实现了便捷的户外空气净化,倒也是一个很符合当下的应景产品。



而且戴森首席执行官 Jim Rowan 之前就在采访中提过,(中国消费者) 喜欢拥抱新技术,对于颠覆性产品持相当开放的态度。

疫情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呼吸这件事。



不过,它是个空气净化耳机,没有防护等级,不能当防疫口罩用。

无论如何,我们很高兴看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至此出现一个新的可能。




  

相关话题

  茶颜悦色排队八小时、一杯一百五,仍然有这么多人愿意付出远超奶茶本身价值的时间或金钱,这是什么心理? 
  异性同桌总是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怎么办? 
  每天听音乐超过一小时,真的会导致听力减退吗? 
  这个世界上除了人还有其他生物会自杀吗? 
  动物行为学在国内以及国外各研究机构发展情况如何? 
  想问问你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如何看待情侣在公共场所的亲昵行为? 
  经济学可以解释「自尊」吗? 
  看着自己孩子的行为,跟说也不懂,我就很生气很压抑,还强忍不能打怎么办? 
  你最讨厌自己哪里? 

前一个讨论
如何提高骑行体验?
下一个讨论
想入摩托车的坑,请问有什么劝退的地方?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