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什么时候会对华语乐坛感到失望?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n-73-4-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在吴亦凡先生突然从一个丑闻不断的流量明星变成中国有嘻哈的导师,这节目还大火的时候。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5913889640480768

有些评价还是厉害啊。


有一个评论打击到我了。

我将带队举手,我没约过!


user avatar   gaffey-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看到这个人说的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现在的音乐已经沦为视觉的附庸"

正文:

当后来发现我很欣赏的一首原创是日本音乐的填词作品并且这个所谓的原唱者并不打算承认的时候

当你怀着一腔热血正义去向别人说明,却收到一句歌词好有感觉就是王道呀侵权的都是浮云的时候

一首填词作品在得金曲奖,而保持着高水准全创作的人却在角落蒙尘

归根结底就是这些现象不就是一部分垃圾的生产者在响应主旋律为垃圾听众制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吗

而且这个现实当下看来是无法改变的。

————————————————————

但是我也没有那么失望

因为一个人

我以及千千万万的人听了十年了

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也没有随波逐流

他是专心于音乐内涵和水准的人


分隔线—————————————

词真的是中国音乐的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吗?

不是!

可艺术家们被词所绑架

表达嬉笑怒骂 赚取流量带来的数倍于专业音乐人的报酬

歌词好有感觉,我家xx多努力。粉丝们如是说 。

可是音乐已经开始流水生产了,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编曲词曲内容,更有甚者用流量把shi一样的东西喂到粉丝嘴里,大家还是要对这些穿着皇帝新装的厨师说出“优秀”二字


药丸了。


当我反观这个人

词的质量有目共睹

然而他从未被风格绑架

可以包含极强的内涵与深刻。

而大家更应该注意到的是,他这几年在音乐风格,编曲方面的造诣

他不是很强,但他清晰的跟一些大佬合作学习,不在乎播放量的去尝试创新。 不论是流行,摇滚,布鲁斯,民族风都在努力的进步

这是我个人尊敬他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做得好的不止他一个

我希望乐坛其他的撑梁大柱以及无名小卒也能如此

扬长但是千万不要避短

不想说这个人是谁,因为不了解的没必要知道他是谁,也没必要向客官介绍他是谁。

————————————————————


user avatar   xiao-yuan-er-55-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刚刚。

我的中国古代史老师四十多岁,喜欢穿旗袍,是很温婉贤淑端庄的一个人。她每节课之前都会给我们放一两首老歌,中文的外语的都有。

今天她放的是罗大佑的《恋曲1990》,末了,她说:“这是我们青春时代最火的歌,不过你们看,这是1990年的,你们还没出生呢。”她笑了笑,问:“你们现在最火的歌是什么呢?”

答:“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

老师笑了笑没说话。但是我的心态直接崩了Σ( ° △ °|||)︴说不上失望,心很凉是真的。


user avatar   lan-yu-me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作者:捏捏本人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今夜九零后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PY0m

1985年7月13日,音乐最后一次改变世界

这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一天。

16小时演出时长,100多位天皇巨星,140个国家,15亿观众。

一场名为“拯救生命Live Aid”的大型摇滚乐演唱会,横跨大西洋,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步开唱。

巅峰期U2,唱了一首歌便匆匆下台;警察乐队的Sting,沦落到只能和别人合唱一首《Every Breath You Take》。

不是因为他们不够星光北斗,只是因为台上站着的每一个名字,都太过如雷贯耳:

大卫·鲍伊,鲍勃·迪伦,麦当娜,皇后乐队,埃尔顿·约翰,保罗·麦卡特尼……

那场演唱会的压轴大歌,90后都听过。

迈克尔·杰克逊的《We are the world》。

Phil Collins完成伦敦的演出之后,连接地球的两端,坐最快的一班飞机到费城。

众神登台合唱,给这场盛典打上一个惊艳的句号。

We Are the World

U.S.A. For Africa - Live Aid (Live, 13th

July 1985)

演唱会成功募集到5000多万美元,拯救数以万计非洲灾民的生命。

第一次,音乐击败了政治演说和国际会议。

第一次,摇滚大师完成了政治家无法完成的壮举。

那场音乐会,堪称全球音乐史的伟大之最。从那一天起,全球流行音乐的全盛时代正式开启。

牛顿第三定律说:每一个作用力,都对应着一个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当一个大师发出时代强音,其他大师也会由此苏醒。

他们彼此照亮,彼此找寻。

那场举世瞩目的音乐会结束后,在遥远的东方,有2个人被深深打动。

一个年轻人,名叫罗大佑。

彼时,戒严时期刚刚过去,80年代的台湾迎来了解冻时期。

罗大佑,就是解冻反应里的催化剂。

他像一股旋风,用音乐呐喊,单枪匹马唤醒了整个台湾。

没有人不认识罗大佑,就像没有人不会唱《童年》。

你一定也熟悉这些歌曲:《光阴的故事》、《青春舞曲》、《酒干倘卖无》。

写过儿歌,写过情歌,写过社会后,他决定写一首歌献给世界

这首歌就是《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

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经过60位华人歌手演唱,这首歌成了华语歌曲里,经典中的经典。

甚至巨星如蔡琴、齐豫、李宗盛,也只勉强分得一两句歌词。

1998年特大洪水,2005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汶川地震,这首歌被一次又一次演绎。

30年传唱,以爱之名,经久不衰。

还有一个人,名叫郭峰。

1986年,改革开放的风潮还未席卷大陆。

人们穿着一样的灰黑蓝工装,把所有流行文化视为异端。

在文艺界,当时甚至流传着一条死规定:

同台演出的流行歌手,不能超过三个。

但郭峰不管。

他比罗大佑更进一步,邀请了100名歌手,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演唱了他写的《让世界充满爱》。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让世界充满爱

无体不成字,无巧不成书。

那场演唱会,意外捧红了另外一个歌手。

崔健。

他穿着一件旧褂子,嘶吼着唱了一首《一无所有》,向中国抛出了一颗叫“摇滚乐”的炸弹。

你能想象吗?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还穿着的确良裤子、黑白棉布鞋,满脑子都是集体主义。

个性的呐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台下,有人沉默惊愕,有人愤然离席,有人热泪盈眶。

但无论如何,流行音乐的闸门都在那一刻被打开,滚滚洪流再也无法阻挡。

写完《明天会更好》,罗大佑告别台湾,辗转香港。

那是香港娱乐事业的巅峰期。录影棚日夜不间断拍戏,每一部电影都赚得盆满钵满。

人才层出不穷,新星不断升起:周润发、张曼玉、王祖贤…

正所谓一荣俱荣,当时的乐坛也堪称光芒万丈。继许冠杰、陈百强之后,香港歌坛迎来了第一个神话——谭咏麟。

他风头正劲,所到之处,粉丝尖叫,鲜花遍布。但命运也和他开了个玩笑,悄然之中为他安排好宿敌。

那个宿敌,就是哥哥张国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首《风继续吹》,把翩翩佳公子送上人气巅峰。

万千宠爱,巨星气场,龙争虎斗,此消彼长。

张谭之争的火光,照亮了80年代的香港,却燃烧了自己。

80年代末,谭咏麟宣布退出所有比赛,张国荣封麦。

再后来,梅艳芳淡出,Beyond远赴日本。大神隐退,交出权杖,新人摩拳擦掌。

好在这种寂静并未持续多久。

1992年,《东方日报》用整版的报道,册封了“四大天王”。

刘德华人气无双,张学友唱功无敌,黎明颜值担当,郭富城唱跳俱佳。

四大天王,名副其实。

什么叫毫不掺水的流量?看看他们四个人就知道了。

在一个没有粉丝打榜,数据造假的年代:

张学友的《吻别》,狂销400万张。

刘德华未尝败绩,连拿三届最受欢迎男歌手。

大叔只是喊了一句“我爱黎明”,就被无数少女群殴。

郭富城单单依靠发型,就成为了90年代少男的流行标杆。

天神更迭换代,呼风唤雨。

可不管是四大天王,还是各路天后。

他们的影响力,始终无法与一人比肩。

那个人叫邓丽君。

改革开放初期,坊间流传着一句俗语:

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

尽管被评价为“靡靡之音”,邓丽君的歌还是传遍大江南北,丰富了千万少男少女的梦。

连BBC都评价: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

众星捧月,她就是唯一的那轮明月,让十亿人民魂牵梦萦。

这就是中国流行音乐首个黄金十年。

歌声鼎沸,万紫千红。只不过,花开到荼蘼,盛夏就结束了。

90年代中期,歌坛接连传来噩耗。

陈百强,黄家驹,邓丽君接连去世。

昔日的四大天王,只剩张学友还专注音乐。

明月已逝,星光凋零。

好在,余音绕梁,笙歌仍在。

时间很快来到2000年。

听着经典老歌长大的年轻人,急需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

时代和英雄互相成就,千禧年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

开播3年的《快乐大本营》,迎来了一位台湾新人。

节目过去大半,观众都没看清,年轻人藏在鸭舌帽后面的脸。

何炅替他打了个圆场:

他是个内向的人,请大家多多关注他的作品。

随后,他在现场弹着电子琴,唱了一首《印第安老斑鸠》。

一曲结束,观众都记住了那个名字:

周杰伦。

从此,21岁的周杰伦开始了他绝对统治的10年。

这10年,天王独霸,诸侯并起。每一年,都有新的名字被送到大众面前。

2000年的孙燕姿,2001年的王力宏,2002年的信乐团,2003年的SHE。

嗓音、风格、唱法、个性,总有一个给你新鲜。

似乎所有人都感觉到,华语乐坛正在积蓄力量,等待一场交战。

2004年,就是这场恶战的交汇点。

这一年的诸神之战,就是华语乐坛第二个巅峰十年的缩影。

新年伊始,Chanel V音乐频道就被一个清亮的嗓音占据。

张韶涵的一首《寓言》,寓示神仙打架的场面正式降临。没过多久,凭借《看我72变》打出性感标签的Jolin,又奉献了下一个爆款。

推出《爱情36计》后,蔡依林继续旋转跳跃,稳固着自己宅男杀手的地位。

在台湾,女歌手暂时霸占了整个乐坛。在大陆,网络歌曲蹿红,成了另一种国民音乐现象。

倒春寒刚结束,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又把大家拉回到冬天。

当时所有的音像店都在播这首歌。只要不放,销量就会骤降,这是所有音像店老板默认的销售玄学。

直到刀郎在事业巅峰突然消失,淡出大众视野,他的传说和谜团依然流传。

过了一段时间,一张新的专辑挤走了刀郎,摆在了音像店最醒目的位置。

是飞儿乐团的《F.I.R》。

主唱Faye的声音里带着异族的蛮荒气息,填补了流行音乐里缺少的精神与憧憬。

这边新人辈出,那边老将挂帅。

王菲贡献出封山之作《将爱》,并在这一年的金曲奖现场,发表了那段著名的获奖感言:

“我会唱歌这个我知道,所以对于金曲奖对我的肯定,我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如果说2004年上半年是女歌手的竞演,那么下半年则是男歌手的角逐。

林俊杰发表了《江南》,人气直逼周杰伦。

潘玮柏一首《快乐崇拜》,成为“没有受过欺负的脸”的阳光代表。

五月天奉上《倔强》,吸引了一大批青春无敌的少年。

年底,王力宏发布《心中的日月》,在中国风上做了全新尝试

伴随着岁末的钟声,长达一年的神仙打架,宣告结束。

后来人们回忆起这一年,不由得感慨:

每首歌都是那么好听,神仙作品层出不穷。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我们的心里丰盈着力量,我们的耳朵里全是阳光。

那时谁也没想到,2010年后,华语乐坛的第三个黄金十年,并未如期而至。

清汤寡水的八年,只一个字就可以概括:俗。

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传遍街头巷尾。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放起了《爱的供养》和《伤不起》。大大小小的广场舞,带起了《小苹果》。

李荣浩一张《模特》,刚打败这些奇怪的竞争对手,就遭到抖音的阻击。

《学猫叫》、《海草舞》、《我们不一样》。

土味歌曲当道,审美不停倒退。

这一代的年轻人,再也听不到这样的歌: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2004年,我们拿着MP3频繁更换曲库时,没人能想到:2010年以后,流行乐坛会江河日下,一溃千里。

偶像频频诞生,大师却沉默了。

去年,亚洲新歌榜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金曲。

榜单上的歌曲,代表了去年一年最流行的音乐。

同样,也是没一个人听过的音乐。相对应的歌手,叫TFBOYS,黄子韬和鹿晗。

歌坛从此只见偶像,不见歌手。

王朔在《一声叹息》里写:
有些事隆重地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
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

你们说,如今这个场面,到底是闹剧,还是悲剧?

30多年前,华语乐坛的大幕拉开时,像是一桌满汉全席。没想到30多年后,只剩残羹冷炙,杯盘狼藉。

我们手里拿着攒了一个月的30块钱,在音像店千挑万选的时代,过去了。如今,花两块钱付费听音乐,内心都会生出被欺骗感。

“呸,这TM什么垃圾歌?”

曾经的华语乐坛,百花齐放;

如今的华语乐坛,枯草遍地。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扛起流行音乐的大旗。

有才华如李荣浩,也避免不了曲风单一。

有天赋如毛不易,也只是初露锋芒。

相比无数恒星闪耀的年代,他们更像划过的一两颗流星。

虽然难得,但想要照亮整个夜空,远远不够。

2016年,五月天写了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诸神已退散,鬼在狂欢。

那是一句隐晦的悼词。

悼念衰败华语音乐圈,祭奠曾经的光辉岁月。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3年。

经历了十几年策划、拍摄,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终于上映。

影片讲的是对武林的痴念和告别,讲的是诸神退散,江湖消散。

在电影的最后,宫二梦回东北。

她一个人站在雪地里。

这落寞的武林啊,比冬天还要孤独寒冷。


user avatar   xiao-yu-xian-sheng-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年,华晨宇在某节目批评选手用套路和弦写歌,

我实名站他。

其实任何创作,都是套路,关键在于怎么利用常见的套路,创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用套路的底线就是:不能抄袭,或者,不能听起来容易被误会是抄袭。

先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和弦套路。

上面这张图片里是C调和弦,大家可以从最后一行里看到C、Dm、Em、F、G、Am、B这些字母,它们是和弦的名字。


第一行的符号就是和弦的级数,

从C和弦开始往后推,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是:1、2、3、4、5、6、7。

倒数第二行里的那些数字,是构成和弦的音符,

比如C和弦是右do(1)、mi(3)、so(5)三个音符构成的,

为了书写时方便,把音符名称也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了。


如果这么说你还不明白,那么可以把七个和弦想像成葫芦娃,

和弦级数就是葫芦娃的辈分,一级是大娃,二级是二娃,以此类推。

和弦名称就是葫芦娃的名字,和弦构成音就是每个葫芦娃的技能。

是不是都明白了?


回到创作套路问题。

和弦套路,专业叫法是“和弦进行”,

就是“一个和弦之后接另一个和弦”的意思。

被华晨宇批评的那首《离人愁》,

副歌用的是“4-5-3-6-2-5-1”这个和弦套路。

对应上面图片中的和弦,可以推算出那7个和弦分别是:

F-G-Em-Am-Dm-C。

这个和弦套路的确很常见,但并不代表用它写出来的歌就不好。

周杰伦就用这个套路写了很多首歌,比如《青花瓷》、《甜甜的》,梁静茹的《可惜不是你》也是。


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检验两首歌是不是用同一个套路:

用其中一首歌的伴奏演唱另一首歌,如果毫无违和,说明是用同一个套路写的。

《离人愁》在抖音上算是神曲之一,而大部分的神曲都有三个特点:

1、节奏简单欢快

2、旋律朗朗上口

3、歌词俏皮轻松


我在抖音上选了另外五首神曲:

《纸短情长》、《最美情侣》、《带你去旅行》、《佛系少女》、《学猫叫》,

它们的副歌也全部是用同一个和弦套路写的。

这个套路用数字表示是:

1-5-6-3-4-3-2-5,

对应的和弦名称分别是C-G-Am-Em-F-Em-Dm-G,

我录制了一个视频,

大家可以看看这一个套路如何配上5首歌。

抖音神曲创作套路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451096248487936


点击试听完整版

纸短情长、佛系少女、学猫叫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4456603008958464

《佛系少女》和《学猫叫》真的不是同一首歌填上了不同的词吗?


上面这个和弦套路,是华语流行歌曲最常见的套路之一,

周杰伦的《枫》、牛奶咖啡的《明天,你好》、庾澄庆的《情非得已》、王菲的《人间》,

都是这个和弦套路,这个名单要列下去,可以拎出几百首歌。


但是这些歌和抖音上的那些神曲,是同一级别的作品吗?

就不说歌词与编曲了,单说旋律,

这些作品里有任何两首歌的任何两句,会让人觉得“相似”吗?

没有。


另外再补充一点:

以上我一直说的是用同样的和弦套路,但没有说用这个套路就是抄袭。

和弦套路每个人都可以用,抄袭是指某几个小节内的【旋律】极为相似甚至完全一样,

希望大家不要混淆概念。


有杠精可能会说:

你说了这么一大堆,又说自己是个创作者,有本事你也用套路写一首歌啊。

实不相瞒,我的大部分歌曲都是用套路写的,

出于好玩的心态,我根据抖音神曲的那三个风格,

写了一首口水歌《我想要你做我的女朋友》

谱曲大概用了十几分钟,

歌词想了好几天,找到切入点之后,

填完整首词只花了不到一小时。

说这些幕后过程,只是想告诉大家,

这种套路化的歌曲,其实可以批量生产,可是一旦【创作】被批量化生产,这个行业还有什么未来呢?作为创作者,做不到惊为天人,那是天赋所限,有遗憾,但不丢人。
如果不能为这个行业锦上添花,至少我们还可以守住某些底线。

答疑区——

1、编曲软件

app store上搜索【库乐队】,

使用方法很简单,

大家可以尝试用它创作自己的作品。


2、视频制作

用iPhone自带的录屏功能录制,

导入iMovie中加入后期解说配音。


3、原创歌曲

两轨电吉他是单独录的,

其他乐器都是用Garageband编的。


分享一篇关于创作歌曲的文章


最后一点小私心,自荐几首其他作品


user avatar   wimm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薛之谦,各种综艺代言哪儿哪儿都有他,就差包皮广告了,然而就是不好好唱歌。

TFBOYS,最近天天微博霸屏,业余生活如此丰富,然而就是不好好唱歌。

新出道的101女团,几个网红脸天天晒艺术照,恨不得转职淘宝模特,然而就是不好好唱歌。

蔡嘘坤一干人等,都能让一个个大妈们下蛋了,然而就是不好好唱歌。

吴亦凡, 尬唱尬rap尬舞,那下巴整得能扎破自己前列腺了,然而就是不好好唱歌。

各种低端古风,找首日本曲子拼几句不文不白的词,瞧把他们自豪的,然而就是不好好唱歌。

然而这些人目前几乎霸占了全部华语乐坛。

艹。

————————

评论下好多nc粉拼命跳脚。理由绝大多数是“他们并不是歌手而是演员”、“你不能用歌手的标准来要求偶像”、“华语乐坛并没有被他们占据”等等等等。

其实我懒得一一回复他们,因为叫醒nc粉实在费时又费力,在此统一回复。

1.那些说他们不是歌手的nc粉们,麻烦你们去看看你们偶像蹦跶最凶的微博,看看他们的个人简历写的是什么再来洗白行不行啊?

2.你们的主子就算不唱歌了就成功洗白了?那些转型演员的,演员当的合格吗?那些转型偶像的,艹粉爽不爽啊?按理说转型另一行业应该付出更多在专业上才对,结果一个个微博走秀更猖狂了,功课念了么?你见过周杰伦他们天天微博上晒自拍吗?

3.那些说乐坛并没被他们占据的,麻烦看看各大音乐软件的推荐曲目行不行?林俊杰周杰伦的新歌能排几个?绝大多数歌是什么德行真当大伙看不见啊?

哦对了,我这些话白写了,你们看不到,你们眼瞎。


user avatar   baoda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简直是一个心灵历程式的问题。

所以,先简单说说,最后再贴一段当年因为做2496应邀写的心灵历程。


从事这个行业十几年,经历过很多轮类似于题主的这种“失望”的感觉。

比如看到诸如《那一夜》,《犯错》,《斯琴高丽的伤心》,《伤不起》等等这些作品的时候。

诸如看到一个又一个有天赋的朋友因为这个圈儿太缺离开这个圈子的时候,我都会失望。

说一个最近的事儿。

上周我去杭州出差的时候见了两年多没见的老友彭青,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她,我贴两首她写的歌:

这是比较早的一首,大概快十年了吧。

这是最近的一首,今年的。

我没见她的这段日子就是她慢慢离开音乐圈的日子,几年前她在北京做音乐的时候,我们是特别好的朋友。有事儿没事儿就出来吃吃饭聊聊天。她现在在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我们两年多没见的时间,就是她逐渐离开音乐圈的时间。我们谈起了这些年的变化,谈起了两年多里起起伏伏的唱作人朋友们,也必然谈起为什么她离开这个圈子,她给我讲了个事儿。

她两年前做过一个创作,给了某流量女艺人。流量女艺人直接就把这首创作改了,改的乱七八糟。她直接怒了,以你一个流量艺人的专业程度,改我的创作,凭什么,我不跟你们玩儿了还不行。直接回了杭州。

现在她和南派三叔一起做影视的工作,做的很成功。完全从一个音乐人转型成了一个职场人,甚至有些面对职场压力的强迫之感。两年没见,她转型的如此彻底,甚至大概在三五分钟里,我都有些恍惚,这个人是彭青么?

贴一首我最喜欢的彭青的歌。以及《胡蝶泉边》她自己唱的版本。


但是这也正印证了一点,是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没必要真的去做音乐。但是损失的是什么,还不是音乐本身么?

当然,可能是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对“华语乐坛”的概念,要比普通的听众大得多。头两天几个兄弟说要采访我,直接问我。现在对这个圈儿里什么人最看不上。我说,我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个行业的业者,视频先扔这儿。很短,三分来钟,很清楚的表明了我的态度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644405527990272


若是换作七八年前,大概我看了这个问题下的几十个回答,会毫无差别的觉得各位都是垃圾。抱怨这届观众不行,但是这么多年过来了,把好多事儿看淡了,也看明白了。作为音乐行业的一个工作者,若还稍微要点儿脸,就应该去做点儿要脸的事儿。我管不了别人,但是可以管管自己。

所以,我尽量抽时间写写这样的帖子,给大家讲讲华语流行音乐。



其实我现在对华语乐坛也没什么失望的。因为自己是决定在这个圈子里面干下去的人,当年拼也确实拼过,后来颓也颓过。这个圈子里来来去去的人太多,真正几十年,诸如李宗盛一样一直站在那儿的人,从来没让别人失望过。

跟李宗盛这样的老师比我是后生。与知乎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我年长几岁,我认真的看过了下面的所有回答,我觉得大家愿意表达他们的失望,是因为他们爱音乐。即使这些感觉有很多我们看起来也觉得不够成熟,但是这是对我们的鞭策。

在这个圈子的这些年,我因为被KPI和商业利益裹挟做了很多自己不愿意做,可能在当年也意识不到是问题的事情。实际上,这些事情都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了这个时代的受众,包括华语流行音乐这块大招牌。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觉得我把这件事儿看的算是很透了,听众们还是愿意回归音乐的。让大家真的理解音乐,不是一觉醒来就能完成的事儿,需要很多人踏实的努力。

如今还有很多人说“人民群众喜欢的音乐就是好音乐”,以这样的方式去鼓吹诸如题主说的那样“佛系少女”一般的歌曲。但是真的走过来,你就会发现,曾经你走在大街上躲都躲不开的《伤不起》,现在去哪儿了?

音乐有传播价值和艺术价值。真正留存下来的有意义的,会被音乐史所铭记的,一定是那些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这对音乐其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通过对音乐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如果到达了一定专业程度,我们是可以判定哪些歌,是可以在历史的洪流中站住的。所以既然这样,我们就去发挥我们的专业好了。

说句心里话,不是想立牌坊,我是真的这么想的:

在我看,别人有权对华语乐坛失望,我自己没有。


——以下是一个互联网音乐底层民工的内心独白——


(本文写于2016年)


(一)

从事这个行业十二年,当有人问及我对音乐的感情的时候,我一般会给他讲我第一次为音乐流眼泪的故事。

1999年,我上初中二年级,开始喜欢上听欧美的流行音乐。和那会儿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开始接触Back Street Boys,U2,这些当年在格莱美就比较流行的歌手。也慢慢的开始接触了The Beatles这样的经典摇滚乐。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获取音乐资讯的手段也是比较单一的,因为没有互联网这么方便的工具,可以让我们随便一下子听很多歌,或者看很多评论。即使你喜欢音乐,你也只能跟着主流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去听。

况且那个时代听歌不是一件特别容易得事情,主要的方式还是靠买磁带和CD。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想听歌你是需要花钱的。

相比那个时代的消费,音乐其实一定程度上算是奢侈品。我99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初二的孩子,每个月纯粹用来零花的钱是二十块钱。一般这些钱是我用来买《大众软件》杂志的,而那个时候每张盗版CD的价格也是每张二十块钱。那会儿有时候在学校吃中午饭,所以我买盘的方式基本上是有几顿午饭糊弄一下,少吃一点,一个月就可以买一张CD听。那会儿每首歌都能听好多遍,顺序都能背下来。而那会儿买CD的依据,就是听多识广唱片店老板的推荐。

直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个下午的所有细节。那天放学特别早,我没回家,骑着自行车,去了唱片店,问老板有什么新货,老板说,到了一个Pink Floyd的一个双张《The Wall》特别牛逼,说这张唱片玩儿的特别带劲,属于必须听的那种。一下子就给我心说痒痒了,但问题是双张唱片要四十块,这四十块钱对我当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可是又实在特别想听,于是就做了个计划,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省出四十块钱。

如果说一个月简单地饿几顿肚子剩下二十块钱还算容易的话,那四十块钱就不是简单地饿几顿了。那就是需要连续很长时间的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或者不吃饭,这对于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还是很痛苦的,所以那会儿我经常早饭和晚饭吃的特别多。但是饿起来还是很难受,在那个状态下,自己都能感觉到,那个春天过得特别的慢,特别煎熬,总是上着上着课肚子就咕咕叫。

总之,大概也是攒了一个月的钱吧,自己拿了四十块钱去买到了这张《The Wall》,兴高采烈地拿回家,听了一遍,有些奇怪,听了两遍,一下子就哭了。

因为这张专辑实在太难听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是很难再那个年纪直接去理解迷幻摇滚和前卫摇滚所表达的思想和音乐语言的。但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青春期对饥饿的感受是非常直接的。听着那么难听的音乐想想为了这两张盘当时受的苦,那种委屈的眼泪是根本控制不住的。

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为音乐流眼泪。


(二)


按照现在的话说,我这是在用生命听音乐。其实是这样的,那个时代每一个爱音乐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在用生命听音乐。我团队中每一个跟我年纪差不多的编辑们都有着和我类似的经历。唱片的价格从1999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1999年北京三里屯的房价是3000块一平米,而现在大概在90000块一平米,涨了30倍。如果你想听很多歌,那是一个盗版都要花很多钱的年代。所以今天其实是一个对听众们非常幸福的时代,几乎整个音乐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免费和开放的,他们不必花我们那么大的心思和钱就可以听到好多歌,并且也不用像我一样在青春期的时候为了听歌挨饿。

对于中国的这个时代,我是最切身的缔造者与参与者之一。

因为对音乐的爱,我从2005年开始从事音乐评论工作。在当时最火的TOM音乐开了自己的乐评专栏,2006年开始到A8音乐工作,当时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试图去做一个类似于Pandora一样的音乐类产品。后来参与了当时挺火的MSN机器人,赛班系统上的手机播放器“开心听”项目的运营。做了音乐博客《邻居的耳朵》和播客《三角龙电台》,这十二年所做过的事情其实默默的影响了很多人,我不知道是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上千万。只是多年以后,闲聊起当年的工作的时候,还会有人说,哎?我是听着你推荐的歌儿长大的。

在这个行业里连续做十二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事实上,和我一样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坚持十二年未改行的互联网人已经非常少了。我能数得上来的大概只有两到三个。这种感觉其实会让人很难受,因为刚入行的时候我是一个作者,一个编辑。逐渐从完成别人赋予的工作,到独立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对音乐服务一直有所坚持的我,必须去妥协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改变一开始的初衷。从一开始我一个人的妥协,到被迫一个小团队的妥协,到最后一个大团队的妥协,这种感觉非常让人别扭。

但是最让人别扭的是,那些一个个逼我们妥协的人,都拍拍屁股再也不干这行了。

当然,他们当中没有什么人是获得了成功以后离开的。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音乐服务在其中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是非常不赚钱的一部分,每一个老板都希望他们换的新领导能带领我们这群人能够急功近利的为他们捞上一笔,但是更多的领导只是把音乐事业当做自己职业上的一个跳板,干完了拍拍屁股就走。

作为每一个领导身边,一定不能缺少的那个“懂业务”的帮手,我其实在这十二年里解决了很多这个业界的业务和技术难题。希望把更多更好听的,更广袤的属于音乐的部分推荐给每一个爱音乐的人。但是这些想法因为我上面说过的原因很难成行,大多数身在这个圈子的老板都觉得自己对音乐有发言权,都觉得自己是用户,都觉得音乐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都觉得自己这么懂音乐的程度一定代表了大部分用户。

所以,从超女元年开始,正如你所看到的。到今天,最火的《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这两档节目,还在唱着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多年前,华语流行音乐最辉煌那个时代的歌曲。而街头,除了不变的凤凰传奇以外,就是几个月一遍的记都记不住名字的各种神曲。


(三)


可以方便听到音乐的数字音乐的时代的每个听众都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但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而我们这些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这个时代的听众来说,是加害者。

在这个时代之前,音乐的介质基本上是用黑胶,磁带,CD来记录的。其中黑胶和磁带是纯模拟介质,从原理上来说,所谓模拟,就是声音通过震动话筒的针膜,从而改变了电流,磁带用磁的偏转记录了电流的改变,从而记录了声音。这个过程是纯粹物理实现的,没有可以可视化处理的余地,在二十多年前,音乐的制作是一个成本非常高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很多音乐制作人都有一辆卡车,类似于现在搬家公司的那种,后面是一个箱子的那种卡车。也有点儿像现在的那种电视信号转播车,里面装满了设备。每一次录音都是一次搬家的过程,制作人需要把他用的设备一件一件的拉到录音棚,录制,制作,然后用完之后再一件一件的拉回来。

如今,电脑已经让音乐制作变得十分简单,我们可以轻松地调整每一个段落的音乐的音量大小,甚至是可以改变歌手唱歌的音准。而在当时,这样的改变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所听到的当时的声音,都是在一个非常严苛的环境下完成的。歌手唱不好只能一遍一遍的再唱,乐手弹不好只能一遍一遍的弹。制作人需要在脑子里构思歌曲的伴奏,一个混音师需要一遍一遍过带调整歌曲的细节。所以在过去的那个时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都能当歌手,你不是做到出色就够了,你必须做到完美才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代的歌手到现在很多还在叱咤歌坛的原因,从年龄上讲,他们很多人都过了唱歌的声音的黄金期。但是比起现在的很多歌手,他们并不逊色太多,甚至还要超过他们,这是因为,他们是从那个必须是菁英才能做音乐的年代走过来的人。

而当数字录音替代了模拟录音之后,尤其是数字化的收听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收听方式之后,这种精英在行业内的必要性短时间就显得不必要了。因为慕容晓晓,王麟,庞龙这样的歌手可以在瞬间,很短的时间内赚到非常多的钱,在这种状况下,做音乐根本不用考虑你的音乐是不是做的精致,只要像顺口溜一样朗朗上口就行,传播性成为了一首歌最重要的因素。这对于认真打磨音乐的人来说绝对是特别大的一种伤害,过去他们的所学在今天成为一种不必要的累赘。他们坚持的音乐质量在128Kps的Mp3下面根本听不出任何优势。因为所有的细节都被数字化狂妄的推定成了“人类没必要去听到的那部分声音”而被裁减掉。

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选择了转行,因为本来年纪就不小了。音乐是一门职业,既然在这个行业里可以做成精英,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其他的行业里也未必不可。而那些为了让音乐焕发出更高质量的设备,很多就深深锁在一座一座堆放废弃物的库房里落灰,年轻的录音师已经不再知道他们应该如何使用了。

失去精英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影响是逐渐性的,起初人人都不觉得。直到这两年,当很多人听着赵雷的《成都》泪如雨下,感觉这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好音乐的时候,我们这些从上个时代过来的人,除了高声骂一句“操你妈”以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因为在我眼里,描写一座城市的歌曲,我们只谈华语,无论是何勇的《钟鼓楼》里面那句“是谁出的题那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还是罗大佑《鹿港小镇》里面那句“岁月掩不住爹娘纯朴的笑容,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或是陈升《北京一夜》里的“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或是李志的《关于郑州的记忆》“关于郑州我想的全是你,想来想去都是忏悔和委屈”都比赵雷强太多太多了。

我骂人不是针对赵雷,而是针对这个时代。


(四)


我总在想,在过去的十几年,我们作为这个时代音乐的调味者,把太多的屎推给了听众,而听众已经不知道美味的大餐应该是什么味道了,只要吃的不是屎,就心满意足了。

在我从事这个行业的第九年,也就是2014年,命运巧合让我有机会做了我在这个行业里做的最后一件我想做的事情。将中国有录音历史以来的老唱片,尤其是清朝到1949年这段时间的老唱片,按照互联网的标准整理,考证,归类出来,能让广大的用户听见。从而去了解属于这个民族最早的声音,我知道这件事儿十分重要,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荣幸把这件事做好。既然这件事落在了我头上,那我一定要尽我所能的让这件事最好的完成。

这些年,每当我和同样爱音乐的同事们聊起这个圈子的时候,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希望自己能坚持,等着有一天情况能好转。那年的十二月,我在上海中唱完成我的工作,去和老唱片数字化的工程师们讨教,发现他们已经年逾古稀,白发苍苍却还在坚守在岗位,十分认真负责的完成着手头的工作的时候,我再也不抱怨了。因为世道实在太差,你连抱怨的心情都没有,还不如保佑老工程师们身体健康,趁着还有精力,能抢救多少,就抢救多少。

从那时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民族的遗产需要这个民族的老人来挽救。这是一个民族的问题,我能理解。音乐有其浮华热闹的一面,但是去整理,归纳,研究它,需要的却是人性中最安静,踏实的一面,他需要你去掉性格中所有的浮躁,潜心与历史溶解在一起,而承载这些东西的,也并不是那些可以上个文物节目,一下子拍出几十万上百万的古董,而是记载了一个民族声音的载体,说白了,也就是一块块锈迹斑斑的金属板。天天与这些东西相处,你就算忍受的了寂寞,你能忍受的了清贫么?

所以有些事,总是得有些伟大的年轻人来做的,我愿意成为其中一个。如果普世价值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讲只有开创事业,拿到融资,风光激昂的讲着商业模式才算成功,我倒是愿意用默默地付出给这个世界一个不响亮的耳光。从上海回来的时候,我拉着一车的设备走在深秋的高速公路上,一点一点靠近北方,我把我的微信签名改成了“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年轻人”。

而在我一年后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我已经准备好和我从事了十一年的音乐行业说再见了。那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在这个行业里,从业务层面上来讲,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我不会做甚至是我做不好的了。我也不想再在任何一个商业目的面前再向任何一个老板证明我自己了,因为那样只是浪费时间,而且毫无必要,我不到三十岁,一个伟大的年轻人是不需要太多虚名的,

我开始重新捡起笔墨来学习书法,这是因为在我看,书法里音乐一样的终极问题。

如果你想写好字,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临摹去走入范本的思想,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写好王羲之,最好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通过对王羲之的临摹变成王羲之,变成王羲之之后,你就可以像王羲之一样,用他的风格去写他没写过的字。从事这个工作十年后,我决定好好地从哲学层面上研究一下,我该如何去走进一个人的思想中。

人们对于书法和音乐有着一样的偏见。每一个人天天都会看到汉字,都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样的汉字是好看的,但是其实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懂书法。这就像那些以为自己懂音乐的老板一样,但是到底是为什么才会让人们有了这样的感觉呢,如果我在音乐中找不到,那么就让我在书法里来找找看。


(五)


可能是因为和音乐的缘分还没走尽,在去年的年初,我在完成中唱的唱片数字化收尾工作的时候,老板找到我,想听听我的黑胶唱片。当我给他放了一张张雨生的《天天想你》和罗大佑《爱人同志》,还有一首周璇的《永远的微笑》之后,他跟我说,包子,要不我们做点儿牛逼的事儿吧。我们把黑胶数字化以后做一个在线音乐服务怎么样。

我是这么回答的,我做这行十多年了,没有任何经验能告诉我这件事儿能做成。他跟我说:你能告诉我这件事儿做不成的理由么?我说,也没有。我只能说:我不知道。他说,那我说做,你觉得能不能试试?

试试就试试。但是我就一个要求,我要做世界上最好的音乐服务,在音乐品味这件事情上,我有我的标准。

他答应了。


(六)


除了音乐本身之外,首先是我们对声音的呈现质量的要求。

转录黑胶并不是随随便便买一台SONY的唱机把黑胶录成Mp3就完事了。可能对于80%的用户来说,听听128kps的在线Mp3就够了,那并不代表对我们来说这件事就够了。世界上最好的音乐服务满足的根本不是80%的人的需求,因为80%的人其实根本不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但是,你必须相信,这个世界上的80%的人,他们的耳朵,是有分辨能力的。只是这么多年,我们没给他们分辨的机会。你说他们不需要,这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所以,我们购买了整个黑胶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几款唱机。这些唱机都是我开着车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淘回来的,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且不说他们动辄二十多万的价格。就拿我们手头常用的一台EMT930唱机来说,他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1952年生产的这款唱机是专门为了电台设计的,目的是7X24小时的播放最精准的,还原度最高的音乐。因为当时的黑胶工业还没有一个绝对的行业标准,所以唱机上还做了增益调整以平衡各个厂商的黑胶的播放效果,我们找到这款唱机,也就是希望把这种感觉还原给听众。

我们拿到这款唱机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年久失修,于是就很辛苦的从国外淘到了当年的同款电容,由我们懂电路的同事专门修好。这样的价值数十万的转录设备,我们有四套。因为每张唱片有自己的风格,每套转录设备也有自己的脾气,我们会根据唱片的风格选择不同的转录设备进行转录,有些唱片,我们还会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两套转录。

对于转录来说,从模拟录音转到数字录音的一步是最关键的。理论上来说,任何一次模数转换,都是一次信号丢失的过程。现在我们会觉得很多黑胶的声音比CD好听,就是因为在模拟转数字的那个环节出现的信号丢失所致。80年代的数字转录设备的精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不到,而我们选择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数模转换器。每一台都是在英国手工制作的,因为价钱太贵,所以这样的设备在全世界不过一千多台,分布在全世界所有的顶级录音棚里与顶级发烧友手里。而你所听到的每一首歌都来自于他们的声音。他们可以高度还原黑胶几乎所有的信息。让听众完全感受到黑胶的模拟质感。

而对于现在的听众来说,他们可能很多人无法忍受黑胶净电所带来的“炒豆”声,对于黑胶噪音,和静电,我们也做了特别的处理和研究。我们几乎试验过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能被用到的去静电和降噪方法,终于找到了有效的减少黑胶噪音的声音,因为我们对噪音的处理要求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加拿大的世界顶级降噪专家为我们的项目专门定制了降噪设备。

而在在线音乐服务上,一般的320kps的Mp3或者一般的CD音质的无损音乐肯定是无法被我接受的,我们一律采用了24Bit/96Khz的音源,这种音源的信息量是CD的4倍,能听到很多你在音乐中被忽略到的声音。

在我看来,只有不阉割音乐,才对得起每一个热爱音乐的耳朵。


(七)


我对音乐的标准其实很简单,我的团队包括我在内的音乐编辑们,都是在音乐上深耕很多年的人,有几个人都有收听过上万张唱片的经历。这意味着,如果你每天听两个小时的音乐,想追上我们的收听量,你需要连续收听十三年半。

因为有庞大的收听量作为积累,对我们来说,音乐是一件非常透明的事情。有一次在招聘的时候,帮我们寻找编辑的猎头问我对音乐编辑有什么要求,是不是热爱音乐就行了。我说,我不管他爱不爱音乐,这个世界的音乐风格有350多种,我一种一种数过,我自己可以比较准确的分辨出270多种,我的编辑最起码可以做到准确分辨出50种音乐风格。

我敢打赌,就这件事,把现在每个音乐网站的音乐编辑拎出来,能做到这一点的,应该不到一半。

在我们面前,每种音乐的地位是平等的。古典乐并没有更高,摇滚乐也没有更低。我们立志于开放的平等的审美观,我们既给大家推荐优秀的古典音乐,爵士乐,同时也会给大家推荐流行,摇滚,Hip-Hop,电子等更贴近年轻人的音乐风格。无论是什么音乐,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特征,就是必须是在音乐史上站得住脚的,经典的,值得一听的作品。

因为我们知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去花在听那些稀松平常的歌儿上,太短了。

为了寻找优秀的音源和录音,我的团队在全世界搜罗唱片。中国的每一个稍具规模或者稍有特色的唱片店我们都曾经到访过,不只是中国,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好听的音乐资源,有些唱片使我们从网拍上高价拍回来的精品,有些则来自于街头的妙手偶得,无论来自于哪里,这些唱片都符合我上面所说的我们一贯坚持的标准。在此之外,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去了解我们挑选的唱片的价值以及意义,我们亲自去撰写每一张唱片的介绍与推荐语,而不是简单地翻译或是抄袭。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实在在的耕耘让每一个听音乐的人了解到更多音乐以外的东西,用我们对音乐的执着态度让每一个听众除了音乐以外,感受到我们的坚持与能量。


(八)


这个产品最终定名为二四九六。取得就是24Bit/96Khz。这是高音质的标准,也是我们团队对音乐服务的高质量的追求。

产品快完成的时候,我们的产品经理问我,我们的LOGO该怎么设计,你有什么想法。我想了想跟他说,这个事情你别管了,我来。

做2496的这一年,是我在这个行业里做的第十二年。十二年一个轮回,在这一年里,因为音乐,我跑遍世界各地,泡在录音棚,唱片店,实验室里,经历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这一年,如我前面所说,我也一直在写字。一直试图在书法中,寻找属于音乐的那个最终的答案。

为了能更好的学习书法,我报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书法专业研究生考试。这所学校号称是中国最难考的美院之一,我选择他的原因也是为了给我自己一个挑战。在复习的过程中,我读完了中国美术史,看到中国画六法中提到了“传移模写”一法,顿时茅塞顿开。中国画把临摹别人当做学习与创作的一道法门,使得中国的艺术在千年来有着深厚的传统与积淀。

中国美术的每一次进步犹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扎实而稳健,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而在当下,在西方我们习惯的快速文化的冲击下,这种扎实的作风离我们越来越远。正是因为这样,在艺术上,很多艺术工作者也开始背离传统迎合社会。而可贵的是,反思和自省也从未停止过,这些年我们所提倡的“匠人精神”的回归,就是在强调生活中美,与细节的重要性,只有我们重新在生活中意识到这些东西的珍贵,我们才能真的成为一个独立个体,在独立思考的状态下,用自由的思想快乐的生活。

想到这些,我决定给2496赋予一个特殊的LOGO,用篆刻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思想。

篆刻和书法一样,方寸间展现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匠人精神,更重要的是,他表现的是一种法度与规矩,对每一处细节的毫不含糊。

想到这个,我专门去了趟杭州,找了 @相墉(那会儿我自己还不会刻印),给产品治了两方印,一方是产品的名字“二四九六”。另外一方是我要通过产品传达的思想“高于音乐”。

(九)


回想过去,在这十二年里,为了自己的生计,深处这个行业,我和很多艺人一样,也做了很多违心的事情。十年前,目光短浅也罢,势单力孤也罢。我们已经看着我们热爱的音乐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那天我在飞机上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毫无悬念的又看到了那段: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又想起了我的十三岁,那个时候的眼泪,虽然现在想起来是滑稽的。但是,毫无疑问,那会儿自己是真的爱音乐的。既然与音乐的缘分结的这么深,到了三十岁,到了想买什么唱片也买得起的年纪,不必哭鼻子,也应该实实在在为自己所爱的音乐做点事了。

就像这样。


——————

说一件头两天的事儿,头两天在车里和 @SherryLi禅玉 还有她的一位好朋友(抱歉我不知道你知乎ID)用2496听音乐,Sherry提出了要听John Coltrane的《A Love Supreme》,于是我就放了一下,我们围着小曲开了好几圈车,把这首歌听完。

回头聊起这张专辑。说起了一个2496的翻译“A Music Supreme”我很喜欢。


广告时间,下不下随各位。


user avatar   zhu-jing-yu-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对华语乐坛失望角度应该都被给位大神分析透彻了。

当我在某评论区说出:薛之谦高调宣扬我的音乐永远不收费是破坏市场秩序时候。

一位路人为了给谦谦的辩驳,这样回答我,以下:


人家搬出法律武器来捍卫薛之谦,那意思就是:“破坏市场是违法行为,违法是要受法律严惩的”

我想这位仁兄把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市场)想象的太美好,真是好天真!好烂漫!


下面我们来讲讲(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地是如何步步血泪走到今天的.......

1953年1月29日出生的邓丽君女士,在196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后火遍港台,日本,及东南亚音乐市场圈,可为什么在离中国台湾一步之遥的中国内地却掀不起大风浪?

因为在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思想保守的我们不愿意接受一切新的观念和事物,更是对那种情情爱爱的流行音乐是相当抵触的,我们称她为靡靡之音。


尽管那时候对我们最流行的是这首歌:“北京的金山上光面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可当时叛逆期的青年男女还是向往着邓丽君歌里的美好爱情。(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里就有这么个片段)


随着文革时期的结束,内地也逐渐开放,学着接受一切新鲜事物,港台的流行乐以及电影刺激着我们躁动的神经,我们不在公开抵触这些东西,但不代表国家颁出流行音乐刑法来保护这些‘外来文化’


接下来我们又进入一个盗版磁带,盗版光碟的时代,那时候的盗版商基本是可以横着走的。


《晓松奇谈》磁带时期 正盗版相互依存


这就是八十年代的音乐市场,身为唱片公司老板的高晓松去跟盗版商谈判,请求盗版商让我们正版多卖几天你们在盗,给我们点饭吃,真是心酸又搞笑!


2018年音乐版权在中国是个什么情况,以下;

今日12.11分,我们中国新世纪作曲家林海先生,为了维护自己的音乐版权,竟然在微博上跪求各位乐迷,广大网友声援自己的音乐!

年近快50岁的林海先生,诚心诚意地做着挚爱的音乐事业,视频里可以看出林先生很不习惯面对镜头,但为了犹如自己孩子般的音乐,他鼓起勇气在视频里边扣手指头,边唉声叹气地诉说着自己的痛处,希望中国音乐版权可以得到完善。

直到今天!2018年的今天!!音乐版权在内地还是这个惨状!!!


一个行业想要得到好的发展,需要业内人士齐心协力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努力,周杰伦就在演唱会上多次提到希望大家抵制盗版,维护音乐版权。

周杰伦缺钱么?那点音乐版权费用相比他的商演费用,广告代言来说算是九牛一毛了。

可周杰伦为什么要多次呼吁大家尊重音乐版权?

因为他知道身为一位华语流行乐坛的标杆人物,就有责任把行业往正确的方向引领。

为什么那么多音乐人屡屡受到侵权?因为现在大多数老百姓还是认为音乐就该免费听,在他们的观念里听音乐是不需要付费的。

如今薛之谦在各大音乐APP的热度能跟周杰伦林俊杰陈奕迅一较高下,甚至能排第一把这三位压在下面,可他却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自己的音乐不收费,粉丝以此为荣多次炫耀,而去攻击那些音乐收费但不知名音乐人?这样对吗?

薛之谦可以活跃各大综艺赚的盆满钵满,那些只会踏踏实实地做音乐的人怎么办?他们不会微博写段子,更不屑放低姿态像个小丑一样去各大综艺节目搞笑,他们只会做音乐。

薛之谦的音乐不收费是他的权利,但这并不值得炫耀,他如今热度这么高,却把自己音乐不收费当做炒作的手段,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粉丝齐嗨把热度烘焙到极点,助长了音乐本不应该收费的风气。

请问这不是破坏音乐市场秩序是什么?还用刑法来噎我?等音乐版权在中国得到最基本的完善在来瞎咧咧吧!

PS.2018年7月21日更新

某些人步步紧逼钻进逻辑的死胡同,我是有必要把他挂出来了。


我坚信这样认知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他并不是孤独的。

很多跟他一样的人,看到我的回答会不屑的嗤笑一声走开,因为人家至少明白,观点差异较大,谁也说服不了谁。

从一开始我就没想杠,我觉得杠到年终也杠不出个所以然!可是人家锲而不舍的精神,真是too simple ,too naive

在次声明一下我的观点

想要有良好的音乐版权环境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慢慢的,一点点的去改变。

听说最近民谣音乐人李志又被侵权了

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跟原告打太极似的表演实在无耻之极!他们为何这么有恃无恐?

因为这是在中国怕什么!音乐不需要付费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

薛某作为一个高流量歌手,经常在公众场合提及自己音乐不收费,我认为就是在破坏音乐市场秩序,阻挠它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种我自己过好就行,其它跟我无关的行为真是.........

这就是我的看法,路过的人觉得我偏执无理取闹,就当我是在抹黑薛之谦,反正他的黑粉也不少。

可至少我自己认为,我说这些只是因为他高调宣扬自己音乐不收费,以及他那些集体狂欢的粉丝。

PS,2018年7月28号更新,某些粉咄咄逼人是吗?我奉陪到底。

薛之谦如今可真是红呀!新歌上线没多久评论突破5万,流量大拿歌手没跑了。

以下是薛之谦刚发表的新歌(最好)在酷狗音乐评论区的情况。

不要有丝毫怀疑,这样的评论有太多太多。

当然除了这样的评论外,其它风格的评论也有

例如‘全世界最好的薛之谦呀!只要老薛还在笑,这个世界就不算太糟!’之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薛之谦真的不只一次说过我的音乐永远免费

在公开场合,发布会,综艺节目多次提及,你们心里没数吗?

所以这些话深深的烙印在粉丝心目中。

她们真的以此为荣耀,把这当做宣传营销薛之谦的手段。

我知道这是一大群年龄偏低的粉丝,本人敢打赌大多数绝对不超过18岁。

因为薛之谦自2015年的爆红只能吸引多数这样的年龄群。

试想如果听周杰伦、孙燕姿、王力宏、林俊杰、五月天、苏打绿.....长大的人,会深陷千篇一律的苦情歌无法自拔吗?

但是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这句话谁说的我忘了 )

听歌的审美可以慢慢提升。

但是音乐就该免费的观念一旦烙印在年轻人心中,时间越久越难改变。

因为当你免费听歌成习惯,让你缴费你不别扭?

所以路过的薛粉如果看到我写的这些话,请不要跟小盆友灌输音乐免费的思想了。

_、&“‘&;发誓这是最后一次更新,就这样886☺。


user avatar   li-xuan-hang-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时候觉得撕来撕去真没意思,某些人的争论已经完全放弃了逻辑,只是单纯的为撕而撕了。感觉对知乎有点失望。所以这里只说最后一句: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2018.6.8更新:

截止目前的所有评论我都看了。有些评论说的没错,我承认我在版权方面的偏激立场。但,我已经提到过很多次,我对薛之谦本人不收费没有反对的意思,我只是对于他一再强调感到恶心。你们看看他助长了多少“听音乐就不应该”付费的风气,甚至评论里有人说“音乐不就是给人听的嘛,凭什么付费?”

呵呵。另外,也不想谈论薛之谦作为一个歌手的实力如何,因为他的粉丝都在说“薛之谦那么红他的歌那么多人喜欢肯定有他的道理啊”、“我只要觉得好听就好了”。行,我认可你们的观点。但,如果你要谈他作为一个歌手的实力,就必须上升到音乐的专业层面,去分析他的作曲、作词、录音质量、唱功。而且,这些不是你主观的说“我觉得他的唱功很好”“声线好暖好苏”“这首歌好治愈”,而是按音乐界的业界标准去评论。

最后,我是对认为“音乐不该付费”的人感到绝望,而薛之谦和他的nc粉又刚好显得那么的“出类拔萃”而已。

以下为原答案:

当我看到薛之谦一直强调“我的音乐不收费”的时候,我很气愤;对啊,你确实不收费,因为你做综艺做广告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不过这个还是小事;但是当我看到他的粉丝一直在diss别的歌手收费的时候,我真的很绝望。你知道嘛,你谦跟他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很多优秀的唱作人,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不会去做除了音乐这个行当之外的其他事,他们是靠音乐,是靠卖自己的歌喉与创作、卖自己的本事吃饭的,换言之,他们没有太多其他的收入途径。

本来中国人慢慢开始接受“听音乐就要付费”这种意识,薛之谦和他的粉丝这么一闹,不知道寒了多少歌手的心;如果影响力足够大,那么使中国音乐产业走向『听歌不付费——音乐人没有动力——牛鬼蛇神占据音乐产业——越来越差的音乐』的恶性循环也不是危言耸听。

我想我不会因为市面上辣鸡音乐大火而对中国的乐坛失望,因为毕竟还有一批真正懂音乐的音乐人,比如薛之谦唱腔的原型(会心一笑)——郭顶,他2016年的新专『飞行器的执行周期』就非常的棒。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独立音乐人,而且最近一直看到虾米的寻光计划不断有非常不错的唱作人出现,感觉我的心才稍稍的舒缓了点。

讲个故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 鲁人于诸侯 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别以为不收费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你不收费归不收费,但是炫耀就是你不对。另外,从薛的粉nc粉里我真的感觉到对华语乐坛未来的绝望。

因为他们败坏的,是整个中国的音乐产业。

以上。


————————————————————————

关于薛之谦的唱功、作曲、作词能力之类的,知乎上已经有比我更加专业的评论,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说个结论吧:薛之谦当段子手,要比他当歌手,好得多。

另外,其实我对薛之谦的音乐不收费没多大意见,只是一直炫耀让人很不爽。我更惊讶的,是他粉丝对于版权的无视,是对音乐也是一种劳动成果的漠视。就像我们一直玩盗版游戏一样,他们觉得音乐这东西本身,就不应该花钱。对此,我不想反驳太多,只是请你想一想:搞音乐的人,难道就不用吃饭?不用生存?人家辛辛苦苦创作的,凭什么你可以免费享受?

我不是什么土豪,只是,难道几十块的专辑你买不起嘛,?或者次一级,在各大音乐网站充一年会员不过一百来块,很贵吗?我希望中国的音乐能够有足够好的发展,希望大家把音乐当成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免费的消遣物。

真的,如果你一直把音乐当成免费的消遣品,那最终你也只能听到现在某某之流的“免费音乐垃圾。”


user avatar   MiH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十多年前在音像店打工,就是那種幾百平米都是CD架子的音像超市,從流行到古典到搖滾到民族到輕音樂到少兒教育都有,員工連導購加收銀加包裝工算上一共不到十個人,每天早上我都要上午九點到崗,晚上八點下班,工作時間沒地方坐著,只能站著,有時候早上八点去進貨,把幾十箱CD拉回來之後就在包裝間里給每張CD插防盜磁條,貼價簽,有顧客來找我我還得出去招呼,招呼完了繼續回來干,這些任務都要趕在午飯前完成,把新貨上架,這種體力與精力的消耗讓我每天都想吃五頓飯。。。

但是我並不覺得累,一方面是自己能以進貨價買到想要的CD,另一方面是每天都能見到愛音樂的人,他們有的是有備而來,迅速走到某排貨架前,抽出CD,門口結了賬就走,有的是迷茫滴踏進門來,被我一番殷勤介紹和試聽之後,買下了那張讓他們露出笑容的唱片,Vangelis - Reprise 1990-1999 范吉利斯這張CD當初在我的推薦下全市幾近脫銷,因為進貨的地方這張CD全讓我拿走了,試聽過的人聽了十秒就準備掏錢,在這一刻我覺得我這份月薪五百塊錢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來買CD的顧客不乏家境殷實者,高檔音響家庭影院根本不討價還價就買回家了,但他們在讓我幫他們推薦合適的CD時,卻個個都像個腼腆的小學生,認真詢問我這是什麼風格、特點是什麼、在他們的高檔音響里播放會是什麼效果、怎麼個效果才算是好,以及類似藝人還有誰,更有甚者從包裡掏出本子開始記錄我跟他們說過的話。。。就這樣過了幾個月之後,他們再來店里的時候,看到貨架子上的新品根本不用我多介紹就知道這是誰,是干什麼的,試聽都免了,直接買走~~

大部分顧客還是窮學生比較多,他們會從生活費里節省出來一些錢,每週過來一次,有時候遇到一張孤品又沒帶夠錢的時候,他們會央求我幫他們留著,我很通情達理把CD放到了貨架下面的儲物櫃里等他們下次來買走,就這樣,我認識了很多朋友,就算沒有什麼想買的東西,他們也願意專程跑來一趟找我聊天,他們是真的喜歡音樂,渴望了解到更多,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無保留~~

後來輾轉幾家音像店,經營風格仍然大體上是我定的,老闆很支持我,曾經認識的那些顧客們一聽說我去新地方了,也都跟過來了,我以最優惠的價格回報他們,童叟無欺,那會兒黃標CD盛行,進貨價6塊5一張,我一百塊錢十張就賣,那段時間總能看到喜笑顏開的一群人拎著一兜子CD回家,當後來我的樂隊演出的時候,我看到了觀眾當中那些熟悉的面孔,我很感謝這些朋友的不離不棄,哪怕當時我說的一些東西並不正確,他們也願意聽我說,他們渴望從我這裡得到更多資訊來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當時的貨品大概比例是正版30%,盜版70%,黃標和打口都算盜版了,那個時候就是那樣的,很多偏門風格是沒有正版引進的,甚至連訂購國外原盤的信息和渠道都沒有,就算有,在當時的人普遍認為CD最貴也就30塊錢一張的概念里,要花一百多塊錢買一張國外的原版是絕對沒有市場的,那會兒拉麵才2塊錢一碗~~



08年之後我來到了北京,跟以前那些朋友逐漸都淡了,再加上很多人放棄了QQ,換了手機號碼,又沒加微信,就算是徹底失聯,除了個別幾個哥們還能聊聊喜歡的音樂之外,我再也沒有遇到過只為聽我白唬就專程從學校坐十幾公里的車跑音像店來找我聊天的人、再也沒有遇到過那麼多能攢好幾個禮拜的錢就為了買一張CD的人、再也沒遇到過出手闊綽大方卻在我面前像個害羞的孩子的人、再也沒遇到過我說你們來看我演出不用給錢的卻一個個的都把錢塞給我(有時還多塞了)的人。。。


偌大的北京,音像店也只剩個位數了~~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相关话题

  如何区别一首歌曲是电脑做出来的还是演奏出来的? 
  为什么林俊杰没有像周杰伦一样“封神”? 
  如何评价张紫宁首张EP? 
  你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捧周杰伦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华语乐坛有哪些超过五首传唱度算烂大街作品的歌手? 
  有哪些曲子弹奏到特定地方的时候会有魔性? 
  如果《学猫叫》是周杰伦创作的歌曲,还会被很多人批判吗? 
  一名音乐爱好者如何听出指挥家水平优劣和指挥特色的? 
  流行乐坛有没有哪些歌手的哪些歌由于难度过高无人翻唱? 

前一个讨论
阿里巴巴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可以到多大?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唱功称得上神级的歌手/艺术家?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