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李靖的名气远不如卫青、霍去病? 第1页

        

user avatar   duo-kan-le-ji-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打出了“事后诸葛亮”都看不懂的风格。

别人历尽艰险,也不一定能够取胜的灭国战,只要到他手里,就成了速战速决的单方面屠杀。

他已经把别人的国家给灭了,吃瓜群众还没有回过神来,不知道发生了啥。

李靖最著名的三大战分别是:

2个月南平萧铣,3个月北灭东突厥,4个月西定吐谷浑。

看完你就知道,他打仗有多无聊了。

一、2个月南平萧铣

公元621年,50岁的李靖才被重用。第一战就是带领水军东征,和拥兵40万的江南最大枭雄萧铣互砍。

这场战役听起来很庞大,感觉怎么着也得打个一年半载吧。

但李靖却简单到不可思议,只用了三步:


第一步,大降大雨,众将士说不能打,李靖说可以出其不意,必须打。然后唐军就通过三峡拿下了敌军的荆门、宜都两个重镇。

第二步,萧铣派军抵抗,李渊的侄子李孝恭说,干他。李靖说不能干,穷寇莫追。李孝恭不听,带着人就上去干了,结果大败。李靖见状又率军来了个反杀,直接杀到了萧铣的国都江陵。

第三步,李靖率军把江陵包围着之后,又把俘获的船只放到了长江里,让其顺流而下。其它将领们说他是败家子。李靖说这群人是蠢货,让船沿江而下,萧铣的援军就会认为江陵已经被攻下,就不会过来救援,过几天萧铣就该投降了。

然后,几天之后,萧铣 就真的举国投降了。

二、3个月北灭东突厥

公元629年11月,李世民说:三年前,率领10万大军,打到长安城下,逼着我签订渭水之盟的东突厥,这两年受了点灾,李靖,你去教训他一下吧?

李靖说,你是看不起我吗,教训?我要灭了他的国。

这是李靖第一次大规模指挥骑兵。也是只用了三步,就灭了东突厥国。

第一步:

630年大年初一,李靖率领3000骑兵,狂奔200多里,偷袭了东突厥的首都定襄城。


东突厥老大颉利可汗大败而逃,逃到浑河,正好遇到了大唐的柴绍军,被痛扁一顿。然后,颉利又向北狂奔了200多里。

可是,李靖派出的李世绩早已经在此等候多时,怼着颉利就是一顿猛打。颉利又向北狂奔了400里,到达了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

第二步:

颉利跑到铁山之时,知道不是李靖的对手,就派人向南跑了2000里,到长安向李世民请降了。


李世民派出了使者唐俭去和谈。

李靖趁着和谈,又率领5000骑兵偷袭了一把颉利可汗。


打死颉利他也不会想到,对面的唐军这么“缺德”。于是,他大惊失色,带着人又狂奔600里,向北跑到了中蒙边境的碛口。

可惜他刚到碛口,李靖派出的李世绩再一次等候多时了。怼着他又是一顿猛踹。

于是,颉利仅带着一部分亲兵,又向西狂逃了1500里,找到舅姥爷功尼失去了。

第三步:

颉利刚见到舅姥爷,唐军李道宗就又围了上来,然后苏尼失就把颉利逮住投降了唐朝。

自此,欺负唐朝10几年,三年前还打到了长安的强大的东突厥,就这样没了。

三、4个月西定吐谷浑

公元635年,李靖因为脚病刚刚辞职回家养老。李世民说,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最近有点欠打,派别人去,总是无攻而返,我该派谁去呢?

李靖说,老臣腿也不酸了,腰也不疼了,一口气能爬青藏高原了,我去吧。

然后64岁的老头,瞬间又成了青藏高原飙马的将军。

635年4月,唐军到了青藏高原,吐谷浑老大伏允可汗立马吃了一个败仗,带着人就跑到了黄河的源头柏海,并派人把青海湖周围的牧草给烧完了,准备坚壁清野、熬死唐军。

兵部尚书侯君集说,伏允太嚣张,必须干他。

李靖说,行,没有牧草咱就以战养战,走哪打哪吃到哪。

然后,唐军兵分两路,

李靖把青海湖附近的吐谷浑给灭完了,咋找到敌人的?不知道。用了啥计?不知道,反正一个多月就灭完了。

侯君集跑了2000多里,把跑到柏海的大部分吐谷浑军给灭了。咋找到敌人的?不知道。用了啥计?不知道,反正一个多月就灭完了。

但是,伏允可汗从青海跑到了新疆。然后李靖又派出契苾何力,狂追3000里,把伏允给灭了。

走高速的话,从青海到新疆大概是3000里地,中间还要穿越柴达木盆地,里面基本都是沙漠。



此战之后,李靖怕功高盖主,就闭门谢客,连亲戚都不见了,15年后,以79岁高龄自然去世。

什么样的名人,什么样的战争最容易广泛流传于后世?

要有大起大落的转折,能让人看到屌丝逆袭的艰辛,人生一世的不易;

要有大砍大杀的刺激,能让人看罢荷尔蒙大爆发,感叹一句经典的国骂;

最好再加上一个家破人亡,能使六月飞雪的大悲剧,能够直击所有人内心的柔弱,对世界产生一丝丝的悲观。

可是李靖呢,除了前50岁以前有点压抑,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之外,后面就完全变成了神仙打架,极其无聊。

你一个偷袭,一个计策就灭了一个国家。群众们喜闻乐见的美人计、反间计、空城计你竟然一个都不使用。立了功高盖主的不世之功,你竟然还功成名退的安享了晚年,这实在太没天理了。

如此伟大的战绩,但由于每一仗都打得太过顺利,而且没有项羽那样神一般的对手来衬托。

所以,这位本来应该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本来应该有无数传说的战地英雄,本来应该和韩信齐名的赫赫名将,却只以浪漫爱情故事《红拂夜奔》中的隔壁老王的身份,闻名于了后世。

不过,这也不能怪文人墨客不愿意写你,只能怪你自己太优秀了,大家写你时实在是无从下笔。

本来在最后我还想来段煽情,但看了你的后半生,实在是煽情不了。只能用李白《侠客行》中两个句子给你写一个霸气的挽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关于李靖的详细事迹,可看以下文章:


喜欢历史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公号:梁山微木说历史

每周一、三、五定时更新

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24史一点一滴的书写下来。

其它回答与文章: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时代变了,我记得我刚学会上网那会卫青、霍去病名气远不如韩信、李靖、徐达、林帅,这几位都是开国首屈一指的名将。

李靖跟诸葛亮、包拯一样是被民间大量故事化的人物,这决定了就算对历史不是很了解的大众都会认识他们。单说那风尘三侠的故事从唐代流传至今,已经是家喻户晓。更有李靖帮龙王降雨,逐渐被神化的过程。金庸写小说也依托李靖曾得到《易筋经》,可以说是跟岳飞、徐达一样出于民间故事的常客了。

反观卫青、霍去病,二将不乏知名典故,但民间故事甚少,我国早期他们很缺乏民众基础。甚至《大汉天子》热播时因为胡编乱造内容,改了里面很多角色名字,唯独卫青、霍去病的名字都不用改,可见社会对二人关注的程度。同时期另一部剧《汉武大帝》虽竟然经典,但当时人气不算很高,随着新一代成长起来才对这部剧给予了高评价,喜爱的群体也多了起来。

卫、霍名气大增与近十年皇汉风气有一定关系,作为精神的标杆人物被竖起来。且我国崛起与汉朝数十年后崛起的形态有相似之处,所以汉武帝一朝也得到了很大关注。

如果现在卫、霍名气真的已经大于李靖,定是与现代风气变化有一定关系,从前并不是这样。

当然,论名气,他们可能都不如秦叔宝。


user avatar   wu-fan-23-91-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两种道:奇正

卫青以正赢

霍去病以奇胜

而李靖用兵已无正奇之分,你以为他正,他偏偏奇,你以为奇,他偏偏正,固天下莫敢当者。

更可怕的是,他即是韩信的谋战派,也是项羽的勇战派。战前布局,战时奋勇,固天下莫敢当者。

灭突厥时,所有的口袋都提前扎好了,料敌于先机,这么大的草原,每一次都精准堵截,简直自带现代GPS定位.

灭萧铣时候,玩心理战玩得出神入化,拿空船忽悠敌人。

而破定襄,孤军奔袭,其勇气不亚于霍去病、项羽。

李卫公者,天下莫敢当者,哪怕李世民,单从军事上,也打不出李靖这种战来。

而至于名气来说,李靖整个太宗一朝,出了长安就是战神,回了长安就是泥菩萨。当年是低调的那么一个人,现在低调一番又何妨。

他无须取悦大众,也不求盛名青史,但他永远在中国军事史上拥有无可替代的英名。


user avatar   da-gai-shi-xing-wang-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们天朝几千年历史,打仗这方面有四位老爷尤为耀眼夺目,齐名为韩白李岳。


但今天是李靖主场,其他几位先不吹。先说一件关于李靖最管中窥豹的一件小事儿。

太宗皇帝以前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君集学着学着突然不开心了,去找太宗皇帝告状说李靖肯定想造反,每次教我兵法教到关键精髓就不教了。太宗就找到李靖询问,李靖毫不示弱,表示明明就是侯君集想造反,我教他的兵法足够平定四方可他不知足还想学,不是造反是什么?

是什么概念呢?刘邦活着的时候除了韩信之外的异性诸侯收拾起来基本无压力,朱八八活着的时候朱老四也只能当鹌鹑。

天可汗李世民是什么水平,李靖能让侯君集觉得自己有足够实力造李世民的反,那李靖是什么水平?

要仔细分析李靖的军事能力的话,也实在没啥好分析的,看不懂学不来。

按照李世民“公在南边平定吴会,北边扫清沙漠突厥,西边安定吐谷浑慕容,只有东边的高丽没有征服,您意下如何?”的评价,咱一个个讲。

平萧铣时最初暴雨连绵,李孝恭嫌雨太大想等天晴长江涨势稍停再进攻,李靖觉得正好可以出其不意,力主进军,李孝恭采取后果然势如破竹连下南梁中游重镇。

后来萧铣的主力部队赶到正面战场,李靖观察了一下随后表示这群精神小伙看起来着实生猛,暂时不能打。

但李孝恭很膨胀执意进军,不出意外被一顿猛揍后鼻青脸肿的跑回来。

这下李靖又觉得可以打了,指挥唐军出战,正好撞见手提肩扛,乱作一堆忙着抢战利品的南梁军接一顿暴打。

后来兵临南梁都城,李靖又示意将先前缴获的战船揭开缆绳,沿江顺流漂下。

李孝恭目瞪口呆,这南梁的大船这么大这么好看,说扔就扔还给南梁人?李靖说哎你不懂,这叫瓦解军心。

结果不出所料,南梁下游守军都以为大梁亡了来投降,萧铣看呆了但别无他法只好投降。

别人觉得不能打的时候他觉得必须打,别人觉得能打的时候他觉得不行,别人刚吃完败仗他就出去打胜仗,更不用说放生战船了,没见过,没法评论。

渭水之盟三年后,看着北边邻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太宗皇帝心领神会地叫来李靖,说大唐歌舞团现在缺个异域风情的团长,去给我物色个好的来。

李靖二话不说只带三千轻骑就直插突厥都城定襄,颉利听说之后蒙了,心想这后面得还有多少人啊,他李靖三千人就敢孤军深入?还没等反应过来李靖已经到了。

久负盛名的场面,六出雪花绝大漠。

都城被攻陷,颉利出逃结果没出去多远,李靖早派李勣在那等着了,又被揍得一头包后继续没命的跑,一头扎进了铁山。

到这儿太宗皇帝派了唐检过去议和,也可能是招降。

结果唐俭刚进去正和颉利喝着酒听着曲呢,李靖觉得机不可失打算立刻发起进攻。

可唐俭还没出来呢!唐俭是什么人?自太原起兵就跟着李世民的铁杆,后来也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样的人李靖能不管他死活?

还真就没管。

“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

老子只管抓颉利,唐俭这样的不要就不要了吧!

还好是唐俭后来逃了出来捡了条命。这里也能看出李靖的思想风格,为了战略目标的达成,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调动范围内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

颉利被突袭后没办法只能玩命的往更远的地方跑,好死不死又碰到早就蹲着的李勣,又是李勣?

颉利达到了能承受的极限,没过多久就被李道宗活捉回长安,从此能征善战成为回忆,颉利余生只能在大唐歌舞团继续发挥余热。

征吐谷浑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全是李靖个人的战场基本功和军事直觉在秀。

伏允可汗一听是李靖来了,寻思着怎么老头六十多岁还来青藏高原爬山呢?

自知肯定不敌,也没废话直接跑路,把草原全点着烧光看你战马吃什么,把唐军全冻死最好。

结果从四月开始接战算起,很无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找人上面,找到了就一顿暴打,吃饱了就继续找人,花了两个月把人杀的差不多了,伏允可汗被部下杀,长子出来投降,吐谷浑GG。

灭南梁花了两个月,灭东突厥花了三个月,灭吐谷浑花了两个月。

这仗打的,战争持续时间比士兵集结时间还短,战争期间找人和赶路时间还占了大头,剩下的只要看见人,什么僵持、鏖战、昏天黑地的绞肉机大战统统的没有。

只看见李靖撵着对手跑,撵跑了就继续去找,打到对方死掉为止。

李靖的军事是什么水平?

相当高。

李靖的作战方式特别“功利”,出征时眼里便只有最终的战略目标,对其他战果并不热衷。

比如征南梁时,李靖的目光便只放在江陵和城内的萧铣身上,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冒险在大雨中沿江疾进,可以放弃战利品、战具打心理战。

结果攻陷江陵受降萧铣时,南梁还有大部分国土和十几万机动部队。

所以李靖特别擅长打灭国战略级战争(废话,有李靖这能力谁不想打灭国战争,还要什么自行车),击突厥时自带轻骑奔袭,同时统筹友军进行围堵追击,片刻不停。

这对先期的情报工作和主将的判断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带多少补给?去哪里找人,找到了之后怎么战胜?假如不能保证迅速击溃获胜,补给跟不上,只能是全军覆没。

而李靖连唐俭的命都可以不要,也不在乎斩获、地盘,一心只想抓颉利,这可能就是天生的猎手吧。

侧面也能看出,自渭水之盟的三年来,太宗皇帝的战备做的是真的好,士兵素质,后勤调动是看得出来功夫的,没有数年如一日的准备根本无力达成这样的攻势效果。

北宋五路伐西夏看到了吗,战备做的不行仓促发动战争,将军们一路连胜最后补给跟不上。饿死冻死大量非战斗减员,根本无法维持攻势,甚至连先前的战果都守不住。

最后勉强撤回本国,战后一盘点宋军一路连胜死的人反而更多损失更大,实在窝囊。


跟李靖不同,其他三位天才名将各有各的思路习惯。

一、受益于大秦的军国主义氛围和变法激励,白起这辈子爱好很纯粹,杀人。

白起上战场前会考虑敌我双方所有能影响战争的因素,包括可能介入的第三方都算的明明白白的。

但只要上了战场,基本不关心政治、战略,只琢磨怎么打才能把敌军屠光。

用小股部队穿插截断地形后就地修筑工事,然后玩心理战、骚扰敌军坐等敌军崩溃是白起的传统艺能。

武安对中,秦昭襄王问白起怎样才能打下邯郸,白起的回答相当有意思。

“你打那玩意儿干嘛?不好打而且打下来也没用,要我说不要在乎什么邯郸大梁,先把三晋的人全杀完,其他问题就都解决了。”

后据梁启超统计,白起征战半生,战场击杀超过百万人。

二、南宋给岳飞的官方评语是“沉鸷”,想来也巧,岳飞字鹏举,而鸷就是猛禽的意思,这两字评语和岳飞本人的姓名其实就已经很好的概括了岳飞作战特点。

无法预料,谁都知道岳飞要收复开封,但你永远也猜不出岳飞从哪来、什么时候来。

第四次北伐岳飞出兵太晚,晚到其他路的友军基本都已经打完退兵,基本提供不了帮助,但岳飞就是岳飞,不需要友军和支援。

刚开打就直接铺开兵力,像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式一样,整个黄河南岸都在岳家军的攻势之下,甚至打到了蜀川吴玠的战区,把吴玠先前原定的战略目标给顺手收复了,然后写信让吴玠直接派人来上任。

最后打到开封附近时,已经是实实在在的瓮中捉鳖,黄河以南的金军基本被打残:“黄河以南,金人号令不行。”

行政系统,安全感被打没了。那时金军将领约束部下们时是这么说的:大家安静点不要吵,我们等岳飞过来就投降。

岳飞就像一只眼光犀利毒辣的猛禽在整个战区翱翔,恣意攻击神出鬼没,所向披靡。

所以这样“无章法”大开大阖的进攻甚至让自己人都不寒而栗,以为“沉鸷”,沉,深沉难测、讳莫如深,鸷,凌厉精准、凶狠果决。

而且岳飞还有个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长:练兵。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是也。

(哦?久闻撼岳家军难,臣构想试试。)

三、韩信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兵仙”,如此殊荣就是因为这位大佬的操作实在是太骚太骚太骚。

每一场战争、每一次战斗几乎都在搞花活,变着法的玩杂技、搞套路,但一辈子弄险却从不遇险,每次都能被教科书收录,收藏夹收藏。

韩信打的仗可以说既空前也绝后,后世虽然模仿者很多,但大多都模仿进土里了,成功者少之又少,节目效果也从没有过能和兵仙相提并论的。

刚出山就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章邯都忽悠瘸了只能自杀。

而这样的套路韩信在水里还玩过一把,魏王豹亲眼看到汉军在对岸调动密集,打算强渡,韩信却找到另一个渡口划着澡盆就把河过了。

背水一战大家熟悉吧?为什么后世几乎没有模仿成功的?

1.对方必须无谋。2.调虎离山后预设的伏兵必须成功打下大营。3.士兵跑到河边时心理状态没到极限,还能再接受刺激。4.敌军素质、战斗意志不能太强,起码号召士兵反扑时能顶住。

4个要素里多少细节就不讨论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韩信带的还只是一群新兵蛋子。

而后破龙且时平地灌水淹大军的操作就更是不好复刻了,后世大多都习惯洼地灌水淹城池,因为水去势可控,而且攻城围城时进攻方占主动。

那次两边还在试探对攻,韩信一个佯退后就直接挖河放水,我是理解不了,换我来的话大概率会把敌我双方全淹死。

到垓下决战时,一辈子没打过富裕仗的韩信四十万打项羽十万就已经驾轻就熟,流水作业环节,到后来指挥士兵夜里唱唱歌这些就不值一提了。

跟前几位相比,韩兵仙就是战术集大成者,打仗是门艺术活儿,不光要打好更要打的美观。

“多多益善”这种漂亮话啊,放眼整个华夏历史能有资格说出来的一只手数的清,而真正说出口并且向来渴望多多益善的,只有韩信一人。

这就叫国士无双。

虽然没有介绍卫霍,但毫无疑问卫霍丝毫不逊色于上述任何一位,这里只重点介绍下李靖还有和他齐名的精神小伙们。

哎~千百年前的英雄们呀,其智慧放在现在都毫不逊色。

说了很多,

其实还想和大家聊个观点:

不管是“起翦颇牧”或是“韩白李岳”,或卫霍,或吴起、孙武、乐毅。

他们都很优秀,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和事迹,他们不完美但也一直努力发掘自己的天赋直至各自的宿命来临,这就够了。

所以希望啊~大家能少去比较,不要老觉得谁不如谁,多知人论世,了解他们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感同身受他们的经历结局。

跳出战场看战争,多关注一些更深层次的灵魂所在,那里才是真正的浓墨重彩。

大家常津津乐道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可在我看来他最锋锐难当的那一刻是单骑招降入敌营时,冠军侯“冠”的可不仅仅只是汉军。

卫青奴隶出身,一生温良,不喜奢华、不争荣宠、从不养士、虽位极人臣也无处可谤,无人愿谤,但凡卫霍能活一个,太子日后也不至于此。

“多多益善”,韩信游刃有余了一辈子,连他都不晓得自己的极限究竟在哪,这种讳莫如深的实力与自信是与生俱来的,很是意味深长。

杀降这种事,只有白起干得出,武安君这辈子很纯粹,比酒清,比风烈。

问对里,李靖自称不如太宗;被诬陷,不争不辩。可一听到征吐谷浑,瘸着腿也要去;太宗表示还有高句丽未平,身染重病也一定跟,只要有仗打,管口饭就行。

岳飞是一个把尽忠报国刺在身上的人,是一个金牌就召得回的将军,是一个一纸公文就只身入临安面对宿命的人,一辈子坦坦荡荡,有关于他的一切,千载之下自在人心。

最后放一首名将里的文学台柱,岳飞老爷的词作结尾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唐已经开始腐化了,大家更关心诗人了,你听说过汉朝的大诗人么?只有权臣宠姬大将军。

第一帝国时期,实际上是中华文明的殖民高峰期,对内是把秦的形式统一实质化、集权化,对外是进一步扩充边境线。

第二帝国时期,疆域内开始好好过日子了,诗词歌赋,亭台楼阁,红男绿女,吃香喝辣了。

第三帝国时期,日子不好过了,内卷显著了,远距离交流若隐若现,思虑不足,以至于抱残守缺,终成遗憾。

围绕托塔李天王的事,大致脉络如此。


user avatar   zhao-yang-1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初唐的名将是二李、侯君集。二李,李勣,李靖。准确的说是徐李,徐勣是赐姓李。列列几位的部分对外战功:
贞观三年,太宗派李靖击吐谷浑;
贞观三年冬,太宗以二李等六道讨伐东突厥;
四年正月,李靖率骁骑三千突击定襄,于阴山擒颉列利可汗;
贞观八年,太宗派李靖率侯君集等讨吐谷浑可汗伏允,次年败其于库山。侯君集自南路行无人之地两千余里,于乌海(青海湖南)大破伏允军,伏允远遁。李靖率军历经吐谷浑西境,于突伦川破伏允牙帐,斩首数千,获杂畜二十余万,并伏允妻子。伏允逃走,为部下所杀。伏允子顺举国降唐,但这货久居中国,回本部后没人鸟,不久就被部下砍了。太宗又派侯君集平乱。
贞观十二年,太宗派侯君集督军讨吐蕃,败其于松州城下,弃宗弄赞谢罪请婚,得文成公主。
贞观十三年,太宗派侯君集、薛万彻击高昌西突厥联军,救焉耆
贞观十五年,太宗派李勣等击破南下大败李思摩真珠可汗;
贞观十八年,太宗亲征高丽,以张亮李勣为行军大总管。此役拔高丽十城,斩首四万级,迁户入唐七万人。唐军死两千,多损战马。
贞观二十年(643),李勣击薛延陀于西逃路上,击杀五千余人,俘虏老弱三万,薛延陀至此灭亡;
乾封元年(666),也就是唐军派刘仁轨于663年大败跑来援助百济的日本于白江口(锦江口)后三年,李勣(劳模啊)又征高丽。这一仗打到668年,军围平壤,高丽王藏降,李勣将高藏及泉男建(泉盖苏文的儿子)。

而反观汉武一朝,名将则未如唐太宗这般鼎盛。再加上卫青屌丝逆袭的华丽故事和国戚皇亲身份,以及霍去病(卫青外甥)封狼居胥山和英年早逝,就显得格外耀眼了。

另外吐槽一句,小时候说唐和隋唐演义的阴影太深,读唐史时我不得不无数次默念徐勣英明神武为毛被说成杂毛老道,侯君集战绩非凡为毛是贾家楼结义龙套男。说好的秦叔宝尉迟恭呢!

ps:以上史料来自傅乐成先生《中国通史》


user avatar   lu-ren-68-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口答

因为李靖把仗打得太简单了。

卫青霍去病为了打赢匈奴持续了多少年,汉朝文景二帝积蓄下的国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而唐朝开国时面对的东突厥真的有那么弱吗?

显然不是,唐统一前东突厥多次侵略,唐将也多次和突厥短兵相接,除了李靖其他将领也都吃了亏,虽然当时唐军多是步兵,但突厥的攻击力可见一斑。就在登基前,太宗还被迫签订了城下之盟。在唐出兵前,突厥确实刚刚遭受了双重打击,但国内依然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但那也相当于三十万成熟的骑兵啊,而唐出征突厥总兵力貌似只有十万,如果按照正常战争进程,两军正面对杠,胜负实未可知。就算唐军能胜,也是小胜,如果打成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唐朝的国力可不比汉武帝时可以吃祖辈的老本,唐朝的发展轨迹可就不好说了。而李靖三千铁骑奇袭定襄,打得颉利可汗抱头鼠窜,并以三千铁骑一直追击,也为这一战定下了基调,之后就顺理成章得打败了东突厥。然后李靖在唐使出使接受颉利可汗求和的时候,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出兵生擒了颉利可汗,一举灭了东突厥国。唐灭东突厥之战,是唐开国对外第一战,东突厥也是唐面对的最强大的外患,如果失败或者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唐帝国的命运将难以预料。但李靖高明的军事指挥艺术将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变成了 碾压性的胜利,不仅击败了东突厥,而且灭其国,擒其王。这一战打出了大唐铁骑的赫赫威名,为大唐以后的对外之战定了基调,从此周边诸国面对大唐军队未战先怯,为以后大唐将领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埋下了胜利的种子。

正因为唐灭东突厥之战太轻松,战争的过程一马平川,看起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也就失去的传颂的价值,也让很多人产生了对手太菜,实力太差,没啥好说的错觉,这也许就是一种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吧。当然了,唐太宗选择在东突厥内外交困,极度虚弱的时候,面对自己刚登基三年,国力积蓄不足的情况下毅然出兵,也是很有魄力和远见的。

PS:托塔李天王的名声确实也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李靖作为一名将领名声的传播,虽然李天王其实就是由李靖和佛教文化的结合产物。


user avatar   li-chang-xin-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名气呢。

要说历代官方态认知,那大将军和冠军侯肯定是不如李药师的。武庙祭祀就能看出。

要说历代文人记录,大将军和冠军侯肯定不如李药师地位高,毕竟文人对大将军冠军侯出身诽谤一直多,再加上武帝也不是个好名声。

要说军人中,李药师是孙子吴起诸葛丞相后,最知名的军事家,是个要上进的军人就得学习的课本命名人。

要说百姓中,在过去千年中,李药师形象被分化的多。大唐无敌军神李靖,风尘三侠拐了美女的李靖,托塔天王李靖。实际上很难对于李药师,产生一个精准的形象。

而大将军和冠军侯,和李药师最大的区别,来自于太史公的史记记录。类似的还有霸王项羽,兵仙韩信,迷路家李广等。

史记非但是第一史书,还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他的记录描述下,人物形象二千年来始终统一,而新时代教育普及,史记的作用被更放大了。

最后,李药师光芒再出色,他头上还有个自古军能战第一人比他更耀眼的李二凤。如果刘邦比韩信还能打,那韩信哪来如今的名声。有李二凤这抢风头的在,李药师还能有如今的地位,名声,已经很不容易了。


user avatar   ying-xian-zuo-yu-ya-su-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仅谈名气,不谈能力哈。

我觉得卫霍名气较高的原因,在于两人太过鹤立鸡群了,换句话就是武帝一朝能接他们班的没有,而且二档武将相对拿不出手,导致卫霍就显的太过突出了。

同期的公孙敖,公孙贺,李息,苏建,感觉独挡一面能力不够,李广也是,跟卫霍比直接被甩了几条街,韩安国就更不用说了。

再看看后期,李陵,路博德,赵破奴,李广利,李广利真的是中等水平并略拉胯(考虑武帝给他加的成本),赵破奴本来打楼兰感觉未来可期的,结果还是被俘了,李陵感觉较为能打,但是同样最后投降。路博德,也是略微拉胯。

整个看下来,我觉得除了赵充国,就没有能接卫霍的大旗的,这中间的空白期太长了,而且漠北之后,汉对匈奴,并没有扩大理想的战果,所以卫霍就真的鹤立鸡群了。

说到唐朝,咱先把李二摘出去(当皇帝就好好当皇帝,没事下什么场,哈哈)。李靖之后,可以拉出来一堆可以独挡一面的将领,李绩,薛万彻,侯君集,还有隐藏战神苏烈(我靠,怎么没人提苏烈名气不够大啊?为苏烈声讨一波!)尉迟恭,柴绍,张亮,李道宗…………,后期还有薛仁贵,裴行俭,刘仁轨,像王玄策这种外交使节一不小心也能打一仗。贞观年间能打的将领太多了,一档将领有,二档将领量大,说群星璀璨真的不为过,所以相对来说,李靖就稍微显得没那么卫霍那么突出了。


user avatar   xshephe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问的不是李靖厉害不厉害,虽然是为啥现在名气不如卫霍。

主要是4点。

第一,唐书没有史记写的好

写的好也不至于重修,重修的其实也没那么好,反正都没史记好。

第二,李靖打的太快

东突厥直接就灭了,导致人们没反应过来,汉匈之间打得来来回回,多刺激。

第三,后世说的不够多

汉朝名将过了几百年,隋唐时期大家还能念叨,唐朝过了几百年,到了11xx,12xx年,这帮大爷估计不好意思提狼居胥,燕然山了,后面渐渐就忘了……

反而你把地图反过来看,人家海陵王还只敢喊“立马吴山第一峰”。等到后来都敢说到珠江口了。

第四,又不是第一次了

卫青霍去病已经干过的事儿,李靖再重复,大家都知道吊锤,也就不新鲜了。而匈奴是第一次在华夏文明周围出现这么强势的游牧帝国,印象不要太深刻。




        

相关话题

  是谁最开始用“二世、三世、X世”来区分欧洲同名帝、王、公、伯等贵族的?这种方法是中世纪史学家弄出来的? 
  杨行密,王建,钱镠,刘隐,马殷,李克用,李茂贞等割据豪杰与朱梁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荒木彦吕飞(现ID:安风你压我头发了)的历史水平? 
  中国有哪些现存的宏伟至极的古建筑? 
  旧南非的“班图斯坦制度”,是罪恶的种族隔离,还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 
  有哪些电影、书籍或游戏里对未来的预言,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如何评价东林党? 
  曹植的《洛神赋》是否揭示出甄宓与曹氏父子间的爱恨情仇? 
  刘备的综合能力真的强于刘邦吗? 
  唐高宗为什么能灭高句丽?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魔兽世界不出新电影了?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类似《天才枪手》里的作弊手段和故事?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