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第1页

  

user avatar   gao-le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可以把五代十国历史分成两个部分:

五代与十国。

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

真不是废话,五代与十国的存在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五代本质上是唐末大一统王朝崩溃之后,究竟由什么势力来重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五代“。

而十国的存在逻辑是“分裂”,十国代表的是没有“统一”意愿,只想割据一方的南方军阀。

五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这五个朝代大家看出什么规律了吗?

除了后梁之外,其他四个朝代全部脱胎于李克用、李存勖的沙陀人武士集团,甚至后唐、后晋、后汉的创立者都是沙陀人而非汉人。


如果以清朝来打比喻,那么郭威和赵匡胤就等于出身于八旗军中的汉军旗。

大家知道这说明什么吗?

说明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致力于“社会原子化”,也就是所谓的抑制豪强,到了唐末,豪强,或者说传统社会精英再也无力承担“重建社会秩序”的责任了。

因为历朝历代抑制豪强,使得传统社会精英不得不依附于朝廷,脱离了朝廷,他们也没有更多的社会资源。

所以我们看到后梁朱温是农民起义军,其他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乃至赵匡胤,他们全部出自代北沙陀人集团,象征着外来秩序输入者。

本质上五代很类似于明清易代,明朝灭亡后,从原有旧秩序废墟里成长起来的农民军李自成被外来秩序代表满人轻易击败了,最后外来秩序与旧秩序的残余融合,形成了新的王朝,这就是清朝。

五代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明清易代只有几年,而五代把这个过程持续了接近90年。

至于十国,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他们就是最常见的没有任何“统一”野心,只希望保住自己地盘儿的割据军阀。


或者也可以说他们代表旧秩序中的另一部分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已经厌倦了大一统,他们渴望回到春秋战国甚至更遥远的商周式的政治架构,他们希望用名义上臣服中央王朝来换取实质的独立地位。

而十国建立者几乎都是汉人,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这说明沙陀人作为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学习和吸收汉文明时总比汉人落后一点,南方汉人军阀都已经从秦汉大一统发展到渴望春秋战国,而沙陀人才学习到秦汉大一统。

当然,这是开玩笑。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末期有个叫黄巢的私盐贩子。


我们知道,私盐贩子总是很有钱的,然而黄巢同学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富二代,他渴望自己能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拳脚。于是他连续多次去考进士,不中。


好,老子不考了,老子造反。于是黄巢放着很有前途的盐帮帮主的位置不要,带着子侄和几千帮众,投身唐末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中去了。


不得不说,黄巢在造反方面很有天赋,他的队伍越做越大,最终打到了长安,赶跑了唐僖宗。黄巢于是开开心心的登了基,国号大齐。


黄巢的大军里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朱温。朱温幼年丧父,原本跟着母亲在一个大户人家里做长工,因为不甘寂寞所以跑出来投身于伟大的造反事业。朱温十分能打,心思也很缜密,在黄巢手下一点点升为大将。黄巢登基以后,朱温被封为同州防御使,重兵在握。


唐僖宗是个很可悲的皇帝,他被太监们拥立的时候只有 12 岁,在太监们长期刻意的培养下,他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马球运动员,马球技艺天下无双。然而关于治国理政则一窍不通,国家大事全都由从小看着他长起来的太监田令孜一手把持。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一名皇帝,也知道不能任由黄巢侵占长安,所以唐朝调集重兵前来围剿黄巢,朱温所在的同洲(今天的陕西大荔)成为了唐军志在必得之处。


和朱温正面硬刚的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这个人节操很低,下限几乎没有,曾经投降过起义军又投降回来。然而他手下的几万兵马却不是盖的,几次交锋下来,朱温吃了很大的亏,眼瞅着就要弹尽粮绝了。朱温当然不肯坐以待毙,连连向长安求援。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当时的黄巢已经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他表示原来以为做皇帝只不过有吃不完的酒肉睡不完的妞,哪知道真到了长安才知道,这人间的享乐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因此他每天专心淫乐,军务全都交给一个叫孟楷的亲信处理,这个孟楷恰好和朱温有仇,因此朱温的求援信有如肉包子打狗一般一去不复返。


绝望中的朱温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投降唐军。


唐僖宗大喜过望,马上加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把汴州(今河南开封)这块大地盘划给了他。为了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学习朱温同学这种迷途知返的崇高品行,唐僖宗给朱温赐了名字,叫全忠。


若干年后,大家回想起这事的时候,觉得唐僖宗是给自己里了个 flag。全,人王;忠,中心。这是预示着朱温这小子以后要在中原做皇帝啊。


然而当时朱温同学并不是很爽。


为什么呢?因为划给他的地盘已经打成了一片白地,几家义军正在那横冲直撞。更坑爹的是只有灭了黄巢他才能去上任。


朱温投降以后的唐军以为马上就可以把黄巢赶走了,但是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美好,朱温投降了,但是黄巢手下别的将领可还在啊,依然难打,依然打不动。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唐末藩镇各个节度使的兵都是自己招募自己养活的,中央对他们的制约能力很低。然而这些兵一旦打没了,你这个节度使也就差不多做到头了——很像民国时期的军阀对不对?所以在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藏着掖着的。


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了:我们去找霸天虎……不是,去找飞虎子来怎么样?


飞虎子!这个名字让大家眼前一亮。


李克用,沙陀人,战斗力爆表的猛人。我们现在总说,你那么牛,你咋不上天呢?而李克用牛到大家普遍认为他肯定能上天,所以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飞虎子。因为瞎了一只眼,又号独眼龙。这位仁兄手下有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骑兵——沙陀骑兵,战斗力冠绝天下。


这么牛的部队,为什么一直没被招来围剿黄巢呢?原来是之前因为一系列的龌龊事,李克用和山西与河北的节度使们大打出手,被朝廷定性成叛军,赶到达靼去了。因此这个提议被提出来之后,大帐里坐着的人里有些就开始觉得脖子后面发凉了,心想这位爷回来,那还能有我们的好日子过了么。


但是黄巢总要有人剿啊!于是大家一起合计了一下,决定许以李克用高官厚禄,以前你不总抱怨朝廷给的少么?这次回来,要啥给啥!


李克用大喜,他已经过够了在达靼吃土的日子了,于是立刻领着一票沙陀骑兵杀了回来。黄巢的游戏难度一下子从「普通」被调节成了「 噩梦 」,李克用的大军几乎是一路平推着打进了长安。长安收复,李克用军功居首。唐僖宗任命李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很开心。


然而朱温很不开心。


因为从长安被赶跑的黄巢突围后打回了河南,也就是分给他的地盘。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黄巢——在黄巢死后他接过造反大旗又坚持战斗了许多年;另一件事,就是黄巢围攻陈州。


黄巢围困陈州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黄巢从长安逃跑之后整个人都已经疯癫了,体验过权力巅峰滋味的黄巢犹如中毒一般,在逃跑时居然还让人带着全套的皇帝行头。于是在陈州遇到顽强抵抗的时候,黄巢整个人都愤怒了起来:飞虎子他们可以赶走我,那是他们太牛我打不过,可你一个小小的陈州竟然也敢挡我大齐皇帝的去路么!


打!往死里打!然而军粮已经不多了,怎么办?


黄巢很烦恼,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的解决之道。


安史之乱的时候,睢阳被围,城中无粮,守将张巡从自己的爱妾吃起,号召全城将士一起吃人守城,揭开了唐末吃人的血腥一页。黄巢的军队,在之前长安被围的时候,已经小规模的尝试过以人肉为食了,这让黄巢觉得大规模的吃人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黄巢大军很快就开始了残忍的吃人运动,黄巢专门派出去一支部队到陈州附近搜刮百姓,身强体壮的可以充军或是作为民夫,而身体虚弱的则可以充作军粮。但是黄巢总觉得这样的效率还是有点低下,经过冥思苦想,黄巢充分运用自己的工程学天赋,发明了空前绝后的吃人机器——巨舂。史书是这样记载这一幕的: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在黄巢专心攻打陈州并进行发明创造的同时,朱温并没有闲着。他求爷爷告奶奶的找来了附近的几位节度使,又拉来了李克用的沙陀军,一起向黄巢发起了进攻。或许是陈州消耗了黄巢太多的精力,不可一世的黄巢大帝竟然一触即溃,连战连败。终于在一次大败之后,见到大势已去的黄巢外甥林言杀死了黄巢,并准备以此邀功。单没想到的是,林言在路上却遇到沙陀骑兵,这些蛮子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把林言也干掉了,将林言及黄巢等人首级一并献了上去。


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李克用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主力。然而得到好处最多的却是朱温,他从前是黄巢军中将领,因此在黄巢军队溃散的过程中收编了大量部队,还拉拢过来一大批能打的将领。性情耿直的李克用则没捞到多少好处,仅仅是在他的军功簿上又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由于之前围剿黄巢的战斗中,李克用的兵马一直都是主力,因此剿灭黄巢之后李克用的部队已经濒临极限,急需休整和补给。在班师回驻地的路上,李克用路过了汴州,在封禅寺休整。


汴州正是朱温的地盘,大家应该还记得,正是朱温求爷爷告奶奶的请来了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才剿灭了流窜到自己地盘里的黄巢军。现在李克用路过汴州,朱温自然要准备酒宴,好好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然而李克用并不领情。


李克用从十三岁起,就是天下闻名的勇士,一箭双雕什么的,就和玩一样。


《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年十三,见双凫翔于空,射之连中,众皆臣伏。
《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尝与达靼部人角胜,达靼指双雕于空曰:「公能一发中否?」武皇即弯弧发矢,连贯双雕,边人拜伏。


你朱温算什么?一个投降的贼罢了,不是你投降的早,前几天连你也一起弄死了。


于是喝高了的李克用在酒席宴间对朱温大肆嘲讽,弄得朱温和手下的将领都十分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然而没人敢在李克用面前表露什么不满——开玩笑,这位大爷一怒之下,说不定在酒席宴间就把咱们全干掉了。


李克用骂完了,很爽,环顾四周,自朱温以下没有一个人敢起刺,更爽,就决定今晚睡在这了。


朱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李克用赴宴的时候可是只带了一队侍卫,他闻名天下的沙陀骑兵都驻扎在城外的封禅寺中。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今晚在城中杀死李克用,这支天下无双的骑兵就会群龙无首!而李克用现在又大醉不醒,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么?朱温安排李克用就寝后转身就点齐兵马,紧闭城门,集合手头所有力量攻向了李克用的所在之处。


一番苦战后,李克用的侍卫们勉强顶住了第一波攻势,杀红了眼的朱温命令手下放火烧屋,攻进了李克用的住处。在关键时刻,李克用被仆人藏到床底下,用冷水浇醒,醒来的李克用犹如油锅里的蚂蚁一样,急的手足无措。正在这个时候,老天开眼,一场大雨浇灭了火头,李克用趁机带着两个人用绳子坠城而逃,逃回了封禅寺。


正史中是这样记载这场「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过汴州,休军封禅寺,朱全忠飨克用于上源驿。夜,酒罢,克用醉卧,伏兵发, 火起,侍者郭景铢灭烛,匿克用床下,以水醒面而告以难。会天大雨灭火,克用得 从者薛铁山、贺回鹘等,随电光,缒尉氏门出,还军中。


大难得逃的李克用并没有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立刻点齐兵马灭了朱温。而是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他带着部队回到驻地太原,然后开始上访,要求朝廷追求朱温刑事责任,并对自己的损失进行赔偿。


要知道,这位李大爷向来以行事肆无忌惮而闻名天下,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忽然遵纪守法起来了?其实当时李克用手下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在围剿黄巢的战斗中元气大伤,而全程实力酱油的朱温,收编了不少黄巢残军,军势正盛。李克用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斗这种事,他还是不会去做的。


李克用的上访信发到中央之后,以唐僖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大家几次讨论之后,得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这事,千万不能听李克用的!


为什么呢?因为李克用实在是太能打了,你想,这么多节度使在一起都攻不下来的长安,他回来之后一出手,破了;好几路大军都打不过的黄巢,他一出手,灭了。现在要是听他的把朱温处理了,他拿下朱温的地盘,以后谁还能制的住他?


但是作为剿灭黄巢的大功臣,李克用受了这么大委屈,显然不能置之不理。怎么办呢?大家最后想出了一个法子,为了安慰李克用,封他为陇西郡王,用一个王爷的帽子,堵上了李克用的嘴。


李克用虽然不爽,但是毕竟目前没有灭了朱温的实力,只得作罢。但是这件事令李克用与朱温结下了不解之仇,却深刻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可以说,整个五代历史的前二十年,都是这次「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后续。


剿灭了黄巢之后,各地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义军,但是已经无关痛痒了,回到了长安城的唐僖宗又可以愉悦的打马球了。但是他所宠信的太监田令孜却忧心忡忡,田公公认为,这次皇帝之所以被黄巢赶出长安,主要是由于兵权都在藩镇,而中央竟然连一支靠的住的禁卫军都没有的缘故。为了皇帝和田公公的安危,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势在必行!然而征兵是要钱的,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经穷的叮当乱响,全靠各地藩镇好心施舍不定时进贡才能维系存在了,就连大臣的工资偶尔也是要拖欠一下的。这笔钱要从哪拿出来呢?


田公公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收回安邑、解县两地盐池。


这两处盐池距离很近,就在今天山西运城的附近。开采年代之早甚至可以上溯至尧舜之时,自春秋以来,这两地的盐池就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誉为「国之大宝」。而黄巢被赶出长安之后,盐池就被当时的河中军区司令员王重荣同学据为己有了。田公公认为自己选中了正确的目标:这位王同学不仅人品比较差,导致在朝中人缘不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实力也有限。挑他下手,利润高风险小,正合适!于是就忽悠唐僖宗下旨将盐池收归国有。


王重荣表示这简直是在搞笑!盐池给了你我还活不活了,这样吧, 为了表示我对唐室的效忠之心,我每年勒紧腰带挤出来三十车盐给中央支持建军好了。


田令孜差点被气死,这两地盐池每年能出产多少盐呢?唐书记载


《新唐书·食货志四》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 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


唐代一斛折合约 120 斤,就是说这两地盐池每年能产盐百万斤,代宗的时候曾经占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王重荣你居然每年只给我三十车,这是打发叫花子么!?不行!这盐池必须收归国有!


两人争执不下,田公公十分为难,因为强行收归国有实际上等于暗示着中央有权力从各地藩镇的节度使手里夺取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无疑是被藩镇所忌惮的。因此田公公灵机一动:你不是不同意把盐池交给国家么?我把你调走换个听话的不就完了么!


自以为找到了解决之道的田公公马上让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称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更好的发挥王重荣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任命王重荣同志为兖海节度使,免去其原河中节度使职务;任命王处存同志为河中节度使,免去其原有职务。


王重荣同志非常愤怒,声称王处存同志兵马太少,河中地区危险重重,王处存来的路上出点什么意外自己可没法负责。


哈!吓唬我!田公公马上又让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让李克用马上带兵保护王处存上任。怎么样,大唐第一能打的将领来送他赴任,你王重荣有种就挡挡看吧!


已经要抓狂了的王重荣大骂田令孜,声称他离间藩镇,蛊惑皇帝,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去「清君侧」了!


田令孜喜出望外:太好了!你来清君侧,我这不正好有借口把你灭了么?到时候我连找人接替你都不用了,直接把河中收归中央就行了啊!于是大喜之下的田公公找来了邻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准备等李克用的大军到了王重荣的地盘之后一起发难,干掉王重荣。


王重荣此时彻底清醒了过来,他了解李克用这个人,这位杀神虽然和自己的关系还不错,但却一直很听大唐皇室的命令。况且田令孜那边已经开始调动初具规模的禁军和刚拉拢过来的两镇节度使准备开战了!现在摆在王重荣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两条了:第一,按照田令孜的意思吐出盐池,灰溜溜离开河中;第二,奋力一搏,临死前挣扎一下。绝望中的王重荣,究竟会选择哪条道路呢……


俗话说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我们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同学完美的验证了这句话。


他在反抗与就范的两难抉择中完美的找到了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忽悠。


忽悠谁?李克用。


李克用虽然能打,但是政治头脑却不大好使,加上为人冲动易怒,正是忽悠的最佳对象。王重荣伪造了一封所谓的密旨,然后找到李克用,说:王爷千岁,你可知你大难临头了么?


李克用大惊失色,连忙问他是怎么回事。王重荣打开密旨说,您看看,朝廷忌惮王爷您的赫赫武功,所以设了这么个局,假装让您来护送王处存到我这上任,实则是把您诓骗到这里来,然后几路节度使一起发难,把您灭在这里!


李克用大怒,就要点齐兵马杀上长安。不过转念一想——王节度使,您怎么没和他们同流合污啊?

嗨,还不是因为我敬仰王爷您?想到您这样的猛将要被这些小人暗算,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了王爷,据说这些馊点子全都是朱温和长安城里的田令孜想出来的,您可千万别放过这两个小人啊!


好!李克用马上给朝廷上书,大骂朱温,同时明确指出,大唐现在的问题出在前三排,坏人就在主席台,我李克用迟早要杀上长安,把以田令孜为首的一小撮坏分子全都干掉!随即派出大军与王重荣回合后兵发长安,田公公辛辛苦苦组建的一点禁军与拉拢过来的朱玫、李昌符两镇人马在李克用面前一触即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惊慌失措的田公公只好带着唐僖宗再次逃出长安城,逃到了陕西凤翔。唐僖宗无意中创造了大唐王朝的一个记录——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两次赶出长安的唐朝皇帝。


打到长安城边上的李克用现在反而有点手足无措了,当初盛怒之下的李克用只想着杀到长安把想害自己的人都干掉。可是现在田令孜带着皇帝逃跑了,朱玫等人的军队被自己打散了,自己现在反而成了那个攻占长安,逼走天子的罪人了。头脑冷静下来的李克用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往前走了,一旦进入长安,自己这反臣的罪名就算坐实了,到时候天下节度使群起而攻之可不是好玩的。于是李克用将大军驻扎在长安城外,又向唐僖宗上了一封奏折,在奏折中提出我李克用这次发兵,只为消灭皇上身边的恶人,也就是田令孜!只要皇上您干掉田令孜,我马上就接您回来!


这下田令孜彻底慌了神,李克用这小子完全不给自己活路啊!然而还没等到他想好对策,另一个坏消息就传了过来,之前投靠他的邠宁节度使朱玫,见到田令孜大势已去,宣布投诚李克用,并带兵打过来了!


得知这一消息的田公公连忙跑到唐僖宗的寝宫,准备带着皇帝再次跑路。然而由于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朱玫会突然反水,田公公带上皇帝之后已经来不及通知文武百官和他们一起逃跑了,于是索性带着几队侍卫和宫中太监们就上了路,连大唐历代先祖的牌位都被丢在了凤翔!


朱玫到了凤翔之后有点傻眼,自己原本想砍了田令孜的脑袋向李克用邀功,然而现在这里只有一票文武大臣,皇帝和田公公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李克用知道这事之后也很扫兴,于是带着大军劫掠一番后,同王重荣一起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李克用撤兵之后,朱玫突然发现,山中无老虎,自己这只猴子终于可以称大王了!现在朱玫成了长安周边最大的一股势力,手中握着大唐王朝的文武百官和一票皇亲国戚。而田公公带着唐僖宗已经跑到了四川一带,影响力越发微弱了。朱玫的心思开始活络了起来,占据这么好的一块地方,不做点什么实在是有点可惜了,要知道,就算大唐朝廷再势微,毕竟还是天下共主啊!


于是朱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拥立新君!经过一番运作,襄王李煴在他的胁迫下于长安城加冕登基,新朝廷对天下藩镇大肆褒奖,几乎人人加官进爵,于是各地藩镇也都顺水推舟,宣布效忠新君。朱玫兴奋不已,将侍中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的职位授予自己,完全把持了新朝廷的内外大权!

此时李克用的心情有点复杂:天下人都以为是他把唐僖宗赶出长安的,自然也把朱玫在长安城所做的这一切都归咎于他,这样,李克用就被扣上了一个乱臣贼子的帽子了。然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李克用并没有从这次拥立新君的事件中拿到一分一毫的好处!一口天大的黑锅扣到了自己头上,然而好处却一点都没分到,这样的事情,简直不能忍啊!


琢磨过味来的李克用立即传檄天下:赶走皇帝这事和我没关系,我原本只是打算去清君侧的!拥立新君这事更和我没关系,都是朱玫这小子自己干的!现在我要拨乱反正,迎回唐僖宗,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大家早就看朱玫这小子不顺眼了,你朱玫又不能打,也没什么本事,说拥立皇帝就拥立皇帝,凭什么啊?只是碍于李克用的面子,加上朱玫在新皇登基后大肆封赏,才勉强按捺了下来。现在李克用这领头一起刺,大家就都明白了——喔,原来朱玫这小子背后没人啊!那哥几个还等什么啊!


于是各地节度使群起相应,都没等到李克用发兵长安,就把朱玫灭了个干干净净,把襄王李煴打落皇座,斩首示众,又一起迎回了唐僖宗。


大难得逃的唐僖宗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贬斥了田令孜,这个曾被自己唤作「阿父」的太监。田令孜被革去所有官职、爵位,流放端州,永不赦免!唐僖宗还想把当初留在凤翔的文武百官也全都咔嚓掉,然而这个主意被劝了下来——要知道,当初留在凤翔可是因为皇上您跑的太快了没带上这些人,现在以这个为借口砍了人家,是不是有点不太厚道啊!唐僖宗又下了一道旨意,封李克用为「忠贞平难功臣」,加封为晋王。


总之,经过一番折腾,唐僖宗总算又回到了伤痕累累的长安城。然而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在李克用东征西站的过程中,他的老对头,朱温,却一直显得很沉默。那么这些年里,朱温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呢?


朱温在忙着剿匪。


我们之前说过,黄巢的部队被击溃以后,很多人投降了朱温,但是还有一部分溃兵被秦宗权(就是投降了黄巢的那个节度使)收拢了起来,在河南境内四处流窜作案。


朱温很头疼,自己刚刚作大死得罪了李克用,虽然这货现在忙着做大唐的世界警察没时间理自己,但是你家里有一伙人四处流窜,屋子外面又有个强敌虎视眈眈的毕竟让人很不爽。朱温和自己手下的谋士合计了几次之后,觉得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得先把秦宗权这伙人消灭掉——最不济起码也得赶到别人的地盘上让他祸害别人啊!


于是朱温愉快的开始了围剿秦宗权的奇幻之旅,为什么说很奇幻呢?因为朱温同学几次大战下来,发现自己竟然打不太过秦宗权!要知道,朱温可是几乎把黄巢手下能打的大将都收编了过来啊!秦宗权不过收拢了几万溃兵,怎么可能就打不过?!不信邪的朱温又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围剿大业,然而依然是打不太过的节奏,相反,秦宗权的队伍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原来朱温想的是最好能灭掉秦宗权,不行就把他赶走去祸害别人。然而其他节度使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大家纷纷封闭关隘道路,把秦宗权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了河南境内。无路可逃的秦宗权只好在河南境内游荡,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而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里又有很大一部分反过来投靠秦宗权,所以秦宗权的队伍越打越大,打输了也不要紧——我再跑再抢就是了。但是朱温却不可能这么做,要知道,强盗可以在你家里放把火抢点东西就跑,可你为了抓强盗,难道还能把自己家里点着么?


一来二去,朱温反而被秦宗权困在了汴州(今天的河南开封)城中,秦宗权十分开心——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看来我秦宗权王霸之业的第一步,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和洋洋得意的秦宗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朱温。几次大战下来,汴州城里的军队已经为数不多了,他虽然派出去不少人到各处去征兵,然而这河南地界从黄巢开始就被祸害不知道多少次了,哪里还有兵可征。朱温冥思苦想,忽然眼前一亮:我怎么把我这两个兄弟给忘了啊!


朱温口中的这两个兄弟可不是他的亲兄弟,他的亲兄弟一个当年在黄巢军中战死了,另一个一直守着老妈给别人当长工,前不久才被朱温接来享受富贵。朱温说的这两个兄弟,是兖、郓二州的节度使:朱宣和朱瑾。这两位可是亲兄弟,都驻扎在山东一带,之前剿灭黄巢的时候朱温和他们攀了不少交情,由于大家同姓,平日里交往起来总是以兄弟相称。这两位古道热肠,再说我要真被灭了,秦宗权指不定就挥军兖、郓,我派人去他们那搬兵,准成!


朱温所料不错,朱宣和朱瑾听说朱温快撑不住了,二话没说就领军来援,一直杀到汴州城下。朱温大喜过望,连忙设下酒宴款待这两位,秦宗权和一票手下正咬牙切齿的在军帐内琢磨以后要怎么办——这下攻城是没戏了,下一步往哪走呢?正琢磨着呢,就听得军营一片大乱,秦宗权连忙派人出去打听: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士兵哗变了么?


没!老大,朱温打过来了!快跑吧!


胡说!咱们的探子不说他在城里请朱宣和朱瑾喝酒呢么?


是啊!谁知道他半道起来说去上厕所,实际是领着人马直接打出来了啊!您还是赶紧跑吧,兄弟们抵挡不了了!


《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五月,兖州朱瑾、郓州朱宣来赴援。王置酒军中,中席,王阳起如厕,以轻兵出北门袭晊,而乐声不辍。晊不意兵之至也,兖、郓之兵又从而合击,遂大败之,斩首二万余级。


这下秦宗权算是元气大伤,彻底沦为流寇。但是朱温并没有趁机一鼓作气,剿灭秦宗权,他想的是,如果留下秦宗权呢,这点人马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但是自己却可以养寇自重,不断的向中央要钱要粮要政策。最妙的是,只要秦宗权一天还在,别人来打自己的时候就会先被扣上一个「破坏大唐剿匪计划」的大帽子,相当于给自己额外加了一道保险啊!打定主意的朱温一方面象征性的派人去惴惴秦宗权,一方面借机控制了整个河南,而另一方面,他自然也没忘了感谢关键时刻来帮助自己的朱氏两兄弟。他激动的拉着两人的手说,以后我们就是亲兄弟了,我们就是大唐王朝的朱氏三巨头,简称朱头三……


朱氏兄弟哈哈大笑,客气啥,兄弟你以后有用得着哥哥的地方尽管直说,咱们哥们之间,没说的!

朱氏兄弟带着朱温送给他们的礼物,开开心心的回到了山东,以为从此在河南有了一个强援,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高兴了没几天,忽然接到手下来报:节度使大人,大事不好了,咱们被人打了?


胡扯!谁这么大胆子?不知道朱温是我兄弟么?


就是您兄弟打的您……


大惊失色的朱氏兄弟赶紧联系朱温,说兄弟啊,难道你是失心疯了?还是地图看错了,我们是你的好兄弟朱宣和朱瑾啊!


朱温正色道:妈蛋打的就是你们,你们两个没人性的家伙,亏我拿你们当兄弟,你们竟然暗中挖我墙脚,勾引我的士兵叛逃!你们深深的伤害了我的心灵!我今天一定要讨个说法!


朱氏两兄弟连忙回去问自己手下,是不是你们手贱挖人墙角了?手下纷纷摇头,老大,你们知道的,这年头兵荒马乱,有人来咱们这投军咱们就收,上哪知道是不是朱温的兵啊!再说了,就算是朱温的兵,他跑到咱们,也没有不要的道理啊!


原来朱温早就盯上了山东这块地盘,上次请两人出手的时候朱温发现,山东大汉人高马大,比河南这边的士卒可强多了。而朱氏兄弟胸无大谋,可比自己差远了,这要是自己的统率力加上山东军卒的武力,那这天下还有谁能挡得住自己啊!因此消灭秦宗权以后就一直磨刀霍霍,准备向山东进军了,至于挖墙脚什么的,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朱宣、朱瑾兵助汴,已破宗权东归,王移檄兖、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乃发兵攻之,取其曹州、濮州。


明白过来的朱氏兄弟大骂朱温忘恩负义,然而朱温潇洒一笑:节操?那种东西早就被我下酒吃了,你们就乖乖的把地盘交出来吧!一时间朱氏兄弟节节败退,眼看着朱温就要彻底拿下山东。然而这时候,过够了世界警察瘾头的李克用终于从长安方向回过了神,他惊讶的看到原本还风雨飘摇的朱温竟然已经占稳了中原之地,现在竟然还要把山东也拿下来了!这怎么可以!义愤填膺的李克用果断响应朱氏兄弟的请求,组建了一支维和部队前往山东地区调解纠纷。


李克用派出的是他的义子李存信,我们知道,李克用手下将士的战斗力远超大唐其余部队,因此这支人马到了山东之后果然把朱温打了个落花流水。


朱温对这事表示情绪稳定,因为他已经想好了对策,那就是收买魏博节度使——罗弘信。


为了看得更明白一些,我们还是先上一张唐末的藩镇形势图好了。


唐末藩镇形势图


李克用的地盘在山西,他如果想到山东,那么就必须经过魏博。如果魏博的节度使发难的话,那么李克用派到山东的部队瞬间就会被两面夹击。


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原本是个骑墙党,打算两边都不得罪。然而李存信御下无方,击退了朱温之后竟然在魏州一带大肆劫掠了一番,这下算是惹火了罗弘信,加上朱温一个劲地在旁边添油加醋,没事就给罗弘信写个局势分析什么的:据可信之内部小道消息,李存信下一步就要掉过头来灭了你了!望罗兄早做打算,和我一同抗击晋军!罗弘信越看越有道理,越分析越觉得朱温这话可信,得了,我还是和朱温一起收拾李存信吧。


李存信这时正信心满满的准备下一波攻势,不料罗弘信从背后扑上来一波暴击就带走了一大半的人马。消息传回太原,李克用大怒,立即点齐兵马从背后给罗弘信来了一波暴击。打进魏博的李克用指示手下一定要狠狠的抢,往死里抢!你罗弘信不是因为我干儿子抢你点东西就发兵打他么?老子这次要抢遍你整个魏博!


罗弘信转身找到朱温:我这可是听了你的话才出的兵啊,现在这样你能不管?朱温表示我当然不能不管啊,这样,我这边困住朱宣他们,让我手下大将葛从周他们和你一起回家抗击李克用。罗弘信琢磨了一下,觉得李克用铁骑天下闻名,这点人马可能不太够啊。朱温哈哈一笑,说哥们,我早替你想好对策了,咱们就在洹水边上和他打,河边土地松软,骑兵发挥不出优势。另外我这还有个法子,河边草多,咱们多挖陷马坑,把李克用他们忽悠过来,到时候骑兵没了马,咱们一波就把他们带走了。


这法子有效没?


事实证明,这办法太好使了,李克用在洹水边上一场大战损失惨重,长子李落落因为陷马坑伤了马腿,被对方活捉,连李克用本人也差点挂掉。李落落被捉之后马上就被送到了罗弘信手里,罗弘信简直爽到不行,随手就把李落落给杀了。


《旧五代史·唐书二·武皇纪下》:武皇与汴军战于洹水之上,铁林指挥使落落被擒。落落,武皇之长子也。既战,马踣于坎,武皇驰骑以救之,其马亦踣,汴之追兵将及,武皇背射一发而毙,乃退。


如果罗弘信看过日本的热血漫画,想必是绝对干不出来这种事的。一般说来,漫画里主人公重要的同伴被干掉之后都会暴走反杀,李克用显然遵从了这一定律,得知儿子死讯的李克用战斗力猛增 10086,一口气平推掉了魏博十几座城池,罗弘信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恨爹妈少生了两只脚。朱温本来在山东正打的风生水起,然而此时却发现自己没法再继续下去了,要是罗弘信他们真的被灭了,李克用可就分分钟从背后包抄过来了啊!没奈何的朱温只得放下山东战场,亲自率军驰援魏博,在观音门边上堪堪抵挡住李克用的攻势,战局进入了僵持阶段。


这时候双方都已经有点精疲力尽了,而李克用的情况尤其不好,因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留守幽州的刘仁恭变节了。


刘仁恭是个唐末将领中的奇葩,他武艺平常,头脑一般,唯一拿的出手的是一项奇门本领:挖地道攻城。因此人送外号「刘窟头」。李克用手下大多都是骑兵,攻城比较费劲,刘仁恭投靠李克用之后立刻得到重用。李克用打下来幽州之后,刘仁恭被保举为卢龙节度使,留守幽州。


然而刘仁恭却另有打算,当李克用派来的使者到达幽州之后,刘窟头表示最近契丹人在幽州附近图谋不轨,自己压力很大,不能为晋王分忧。


李克用得知这一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刘仁恭算个什么东西?说好听点你是我保举的节度使,说不好听的,你就是我李克用养的一条狗,难道还要跟主人造反么?不信邪的李克用再次派人前往刘仁恭处征兵,然而这次刘仁恭干脆连借口都懒得找了,直接告诉李克用:要兵是没有了,要钱也没有,以后晋王您要想从我这调集兵马粮草,免谈!


此时朱温与李克用之间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朱温趁着李克用无力继续发动攻势的时候抓紧时间搞定了朱氏兄弟。于是李克用掉转枪口,决定要教一教刘仁恭做人。


李克用带着五万人马发兵幽州,大家都以为这将是一次极其轻松愉悦的战斗——以李克用的战斗力,打你个刘窟头还不是跟玩一样?事情的发展也和大家估计的差不多,李克用带着人马一路打到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李克用十分开心——拿酒来!我要痛饮庆祝!

喝完这顿咱们就一鼓作气,把蔚州拿下来!


王爷,今天大雾,不利进军,要不咱还是算了吧?


怂货!刘仁恭什么东西,还用怕他么?先喝,喝完了就灭了他!


正当李克用喝的 high 的时候,前方探子紧急来报,幽州方面派了一支人马,由一个叫单可及的家伙领着打过来了!李克用一摔酒杯,刘仁恭呢?就派这么个玩意来糊弄我?杀出去!


于是大醉之中的李克用领着一队骑兵就杀出去,不得不说,飞虎子宝刀不老,所过之处人仰马翻,幽州军望风披靡。然而不要忘了,骑兵冲过去了,步兵们可还在后面啊,在追赶自家骑兵的过程中,李克用的步兵中了埋伏,损失惨重。而这位李王爷杀着杀着,也觉得事情不大对头了——怎么我身边自己人都没了,只剩下敌人了啊?只好又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跑回了自己的营盘,然而这时所见的,却只有伤兵满目了。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四年,刘仁恭叛晋,克用以兵五万击仁恭,战于安塞,克用大败。


这场战斗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元气大伤的李克用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与此同时,朱温却顺利的消化掉了自己吞下去的地盘,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朱温的崛起,再也无人能挡。


稳定住了地盘的朱温已经不再需要「养寇自重」这种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了——现在大唐的北部已经没有人能再威胁到他的地位了。因此朱温加紧了对秦宗权的围剿力度,而秦宗权的手下也再受不了这种压迫感了,经过一番自相残杀后,秦宗权被自己的手下打折了双腿,被送到朱温手上。朱温转手就将秦宗权献给了大唐朝廷,秦宗权至死还在找机会替自己开脱罪名,直到被推上断头台的最后一刻,这位从前的节度使还在宣称自己只是曲线救国,不得已委身从贼——要知道,他可是在黄巢死后曾经僭越称过帝的,这种谎话差点令围观群众笑掉大牙,自然不会有任何效果。


此时大唐的皇帝已经是唐昭宗了,唐僖宗自打上次被迎回长安之后就一直缠绵病榻——估计是被李克用吓的,没几年就往生极乐去也。他的弟弟李晔继承了他的皇位,唐昭宗加封朱温为检校太尉、兼任中书令,提封为东平王。志满意得的朱王爷展开了对李克用的又一轮攻势,已经元气大伤的李克用这次再也无法与朱温抗衡了,连连败退,幸好他的沙陀精骑一如既往的给力,才勉强维持住了山西的一小块根据地。就在李克用节节败退、朱温想乘胜追击的节骨眼上,长安城中发生的一件大事给了李克用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同时也给了朱温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唐昭宗继位之后一直和宫里的太监们互相瞅不对眼——这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他和唐僖宗不一样,不是太监们从小养起来的。作为一个还算有点抱负的皇帝,他觉得大唐之所以这些年朝廷势微,主要是由于太监干政造成的,所以必须整风!而已经掌握实权的太监们自然不甘心坐以待毙,因此双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太监们一度将昭宗幽禁后准备另立新帝,无奈之下的昭宗托人向朱温求援——总有刁民想要害朕,朱爱卿,快来救驾!


朱温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喜过望,这可是光明正大插手朝廷事务的大好机会啊!他马上点齐兵马,发兵长安。太监们无奈之下挟持唐昭宗又一次跑路(您应该还记得唐僖宗就是这样被挟持跑路的),找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寻求帮助,可李茂贞哪里是朱温的对手呢,几番大战下来,凤翔被打成了白地,李茂贞心想这不行啊,犯不上为了几个太监把自己搭进去。于是李茂贞找了个机会,干掉了挟持唐昭宗的太监,把唐昭宗交给了朱温。


大难得逃的唐昭宗加封朱温为梁王,诸道兵马副元帅,以及「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称号,唐昭宗还号召大唐开展「向朱温同志学习,做大唐永远忠臣」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而朱温则借着这个机会把宫里有机会插手朝政的太监咔嚓了个干净,把朝廷上上下下都安插进去不少自己的人——以后这朝廷,就是我朱温说了算了!又留下自己的侄子朱友伦在长安监视唐昭宗,然后开开心心的回了河南,准备继续解决李克用这个大麻烦。


朱友伦是朱温兄弟朱存的独生子,朱存当年和朱温一起投奔了黄巢,然而运气却远远没有自己兄弟好,很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因此朱温对自己这个侄子十分宠爱,这次让他驻守长安,一方面是为了监视唐昭宗远程掌控朝政,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这个侄子享享福,到长安和朝廷高官们学学怎么玩。朱友伦来到长安之后发现,果然还是城里的人会玩啊!于是玩着玩着,在一次打马球的过程中就把自己玩死了……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太祖东归,留友伦宿卫,伺察昭宗所为。友伦击鞠坠马死,太祖大怒,以兵七万至河中。


朱温简直要疯了,这是朝廷里面有坏人啊!打个马球能把我兄弟唯一的儿子给打死!?这分明就是朝廷里有人不服想要造反!行了,我也不折腾了,你唐昭宗不是在长安不好控制么?来洛阳!咱们迁都!到我眼皮子底下来!


唐昭宗此时的内心是崩溃的,我怎么知道你侄子打个马球会把自己打死啊!这迁都之后凶多吉少,说不定自己哪天就喝口凉水呛死了。一瞬间唐昭宗有种投奔李克用的冲动,然而很快就被身边的人劝住了——李克用现在自身难保,你要过去只会死的更快,还不如先委曲求全到洛阳呢。于是唐昭宗只好带着文武百官,委委屈屈的迁都到了洛阳。


然而朱温觉得光是迁都过来还不够!他必须加强对唐昭宗的监控力度,朱温冥思苦想之后,觉得最有效的莫过于贴身 24 小时无死角全方位人肉监控,然而此时唐昭宗身边的小太监啊内侍啊什么的还有两百多人,一个一个收买起来有点困难,怎么办呢……


好办,咱们来个模仿秀就成了。朱温让人照着这两百多人的模样挑了两百多个替身,然后找了个机会,把原来唐昭宗身边这些人全都坑杀掉,换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替身。嘿嘿,现在你唐昭宗身边就全是我朱温的眼线了!


旧五代史·卷二·太祖纪二:是时,昭宗左右惟小黄门及打球供奉、内园小儿二百余人,帝犹忌之。是日,密令医官许昭远告变,乃设馔于别幄,召而尽杀之,皆坑于幕下。先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饰。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


这时,李克用和剩下还没臣服于朱温的诸侯们结成了联盟,他们要求朱温释放皇帝,认罪服法。朱温对此表示呵呵——有本事你们来打我啊。不过朱温转念一想,觉得唐昭宗依然是个威胁,万一他趁着李克用等人挑事的时机再后面给我搞点小动作怎么办?我就不能安心的打李克用了啊。想通了的朱温当机立断,派人干掉了唐昭宗和一票大臣,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从此以后,唐朝名存实亡。


user avatar   lu-qing-hou-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chuu chou

的好主意,原文已做修改。

===================================================================

五代十国,即: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前蜀、吴越、闽、南汉、荆南、楚、后蜀、南唐、北汉

吹毛求疵地说,五代十国的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有些政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只是一股割据势力,而且也不止15个政权。所谓五代十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不过,我们不用纠结这些旁枝末节的问题,就按通行的说法来吧。

大致来说,五代政权盘踞在华北,一脉相承的是大唐的衣钵,这是主流;十国大多盘踞在南方(北汉特殊,在北方),自成一家,这是非主流。15个政权之间既有纵向更替,也有横向攻伐。


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呢?我们不妨以主流与非主流的关系为主要脉络,把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成5个阶段。


第一阶段(891年—907年)——山雨欲来

第二阶段(907年—936年)——后梁与后唐:软硬兼施

第三阶段(936—951年)——屈辱的后晋、后汉

第四阶段(951年—960年)——崛起的后周:柴荣遗恨

第五阶段(960年—979年)——强势的北宋:收拾旧山河


这几十年里,英才辈出,光是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恐怕就得列两页纸,而且这些人的故事已经讲烂了,所以以下不再啰嗦,尽量删繁就简。

====================================================================


一、891年—907年:山雨欲来

安史之乱过后,唐帝国偶尔也有明君贤臣的局面,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江湖之远,藩镇割据势力飞扬跋扈;庙堂之高,宦官专政与党争成为痼疾。曾经煊赫宇内的唐帝国,毕竟是走上了狂澜难挽的下坡路。


由于安史之乱严重摧毁了中国北方的经济基础,所以战乱过后的唐帝国非常依赖南方的赋税收入,这也是帝国成功续命的一颗救心丸。不幸的是,窝漏偏遭连夜雨,破船又遇打头风,唐末的黄巢之乱又破坏了南方的经济命脉。南北两地接连遭到重创,唐帝国离灭亡之日也就不远了。


按照通行的说法,五代十国的起讫时间是907年到960年,即上自朱温灭唐,下至赵匡胤建宋。如果不以外在形式为划分依据,而是以15个政权的实际建立时间为划分标准,五代十国的时间就得向上推到891年——前蜀建立,向下延伸到979年——北宋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这也是范文澜的划分方式)


五代十国的头是怎么开的呢?这得说到唐帝国的倒数第二任皇帝唐昭宗。


888年,唐昭宗继位,摆在他面前的唐帝国早就成了一个四面透风的烂摊子。唐昭宗意识到王权之所以式微,与中央军力量过于薄弱有莫大关联,登基初期咬牙跺脚,组建了一支兵力10万人的中央军。同年12月,唐昭宗出师南下,讨伐割据西川的一个藩镇,与此同时,他又另派朱温组建联军,讨伐盘踞河东的李克用。


西线战事比较顺利,但是主帅统军无能,征战过程中,高层将领王建偷天换日,独揽军权,并且扩充了自己的势力。相比较而言,东线的战事就打得比较艰难,僵持不下。为了确保东线战役的胜利,唐昭宗于890年下令停止西线战役,调遣西征军援救东线,羽翼已丰的王建抗命不遵,西征军主帅怕被王建杀死,自行回中央复命,王建随后派兵驻守边关,切断了西川与唐帝国的联系,自此,西川成为王建的禁脔,时为891年(这个政权后来改国号为蜀,史称前蜀)。——这是十国的第一个国。


西线的中央军是回不来了,昭宗皇帝只能硬着头皮把东线战役打下去。这一轮战役的胜利者是李克用,但他的实力有所削弱;最惨是昭宗皇帝,因为他苦心经营的中央军遭到李克用的重创,折损大半。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结局是两败俱伤,事实上,得利的渔翁是存在的,那就是朱温。


朱温是李克用的死对头,唐昭宗征讨李克用就是他撺掇的,在此次战役中,他的嫡系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害,充当炮灰的基本上都是中央军。战后,趁着李克用被削弱,见缝插针的朱温迅速崛起,实力逐渐超过了李克用。


892年,也就是王建控制西川的次年,割据江淮的杨行密被唐昭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后来被封为吴王,这个政权被称为吴国)。——这是十国的第二个国。


淮南节度使原先另有其人,杨行密只是此人的部将。黄巢败亡之后,余部在秦宗权的率领下转战于中国北方,为祸甚烈,原淮南节度使被部下所弑,杨行密打着为故主复仇的旗号崭露头角,成为淮南地区事实上的首脑人物。就在此时,秦宗权派遣弟弟秦宗衡与孙儒率军南下,意图占领淮南。不久,朱温猛攻秦宗权,秦宗权招架不住,急令秦宗衡和孙儒北上会师,孙儒不甘心再受秦宗权摆布,杀死秦宗衡,转而投靠朱温,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不甘心把淮南拱手让人,奋起反抗,经过一番苦斗,终于杀死孙儒。朝廷无可奈何,只好接受既成事实,正式任命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杨行密控制淮南的次年,也就是893年,割据福建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王潮的弟弟王审知后来被封为闽王,这个政权被称为闽国)。——这是十国的第三个国。


王潮出身流寇,早年间转战于福建一带,响应黄巢,后来逐渐成为当地流寇的首领,一步步控制了福建全境。朝廷鞭长莫及,只能招安,正式任命他为福建长官。


同样是在王潮控制福建的这一年,割据浙西的钱鏐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钱鏐后来被封为吴越王,这个政权被称为吴越)。——这是十国的第四个国。


钱鏐是杭州临安人,当初,黄巢起兵作乱,钱鏐集结乡勇,追随地方长官据境自保,使得黄巢不敢觊觎杭州,因为战功显赫而深受地方官的赏识,一路升迁,逐渐在浙西站稳了脚跟。杨行密和王潮在先,朝廷已见怪不怪,顺水推舟地任命钱鏐为镇海军节度使,承认他对浙西的统治。


3年之后,也就是896年,割据湖南的马殷被朝廷任命为潭州刺史(因为马殷后来被封为楚王,所以这个政权被称为楚国)。——这是十国的第五个国。


这个政权是怎么来的呢?跟孙儒有关。当初,孙儒被杨行密击败,残部转战湖南,后来,这一部分兵力的主将死于一场内乱,马殷成为新的主事人,逐渐占据了湖南全境。杨行密、王潮、钱鏐,这时候又来了一个马殷,朝廷这时候已经麻木了,除了承认马殷对湖南的统治,别无他法。


9年之后,也就是905年,割据岭南的刘隐被朝廷任命为清海节度使(这个政权的当权者后来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这是十国的第六个国。


与前面的那几位相比,刘隐接手岭南的过程比较顺利,他的老爹已经在岭南苦心经营多年,早就给他做好了接班的充分准备,所需要的只是朝廷的一道委任状。


当南方的非主流纷纷割据自立的时候,北方的主流正在忙着抢大唐的衣钵。在此阶段内,中国北方势力最大的军阀主要有四个,即晋王李克用、梁王朱温、岐王李茂贞、燕王刘仁恭。


资格最老的李茂贞是老派军阀,后起之秀朱温和李克用崛起之后,他对朝廷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势力也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不容小觑,在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纵横捭阖。


刘仁恭的崛起,得益于李克用的扶持,站稳脚跟之后,他先背弃李克用,投靠朱温,继而又背叛朱温,投靠李克用,在朱温和李克用之间辗转腾挪。


朱温和李克用的关系怎么样呢?总而言之一句话:要不你死,要不我死。李茂贞和刘仁恭的政权得以存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得益于朱、李之争,他们既是朱温牵制李克用的棋子,也是李克用制衡朱温的砝码。


907年,朱温篡唐,强迫唐朝末代皇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它继承的是唐帝国的衣钵,所以很多史学家将907年作为五代十国的开始)。——这是五代的第一代。


891年到907年的中国形势,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在此阶段内,南北双方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有过一些接触的,只是接触的方式不友好。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北方政权当中,最有希望南下的就是势力最大的朱温,挡在他面前的政权有三个,即杨行密的吴国、马殷的楚国,以及王建的前蜀。


杨行密对朱温的态度是坚决反对。朱温未尝不想南下,只是杨行密死活不让道,曾几次痛击朱温,朱温也对他无可奈何。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潮(闽国)、钱鏐(吴越)、马殷(楚国)、刘隐(南汉)能够紧随杨行密之后成功建立政权,未尝不是沾了杨行密的光,可以说吴国就是南方诸国的屏障,历史学家对此也有过论述,为了减少枝蔓,这里略过不提。


王建(前蜀)的对外政策是保境自守,隔山打牛,对势力相对弱小的李茂贞软硬兼施,利用李茂贞屏卫前蜀,不跟朱温撕破脸皮,更注重与李克用保持友好往来,在地缘战略上对朱温构成夹击态势,使朱温不敢轻举妄动。


马殷倒是和朱温相处得比较好,但是说到底,这种关系的本质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朱温的触角要想伸入他的楚国也是没门。


不过,这些并不是朱温无法南下的主要原因。朱温之所以不敢南下,最为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李克用的威胁太大。所以,在五代十国的第二阶段,梁晋争霸必然会成为局势重心。

===================================================================


二、907年—936年:后梁与后唐:软硬兼施

称帝同年,朱温任命部将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这个政权的国名由所处地理位置而来)。——这是十国的第七个国。


荆南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已被邻国瓜分,只剩下一座江陵城还在朱温的掌控之中,朱温任命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可朱温想不到的是,这个弹丸小国的寿命居然长达57年,比他那只有16年寿命的后梁可活得长多了。


截至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十国”已经出现了7个:

前蜀、吴国、闽国、吴越、楚国、南汉、荆南


同期,中国北方还有三个主要的割据势力:

李克用、李茂贞、刘守光(刘仁恭之子)


对于灭唐的朱温,这些割据势力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类。


闽国、吴国、吴越、楚国、南汉、荆南、刘守光,承认后梁的正统地位,前提是井水不犯河水,后梁不得干涉本国内政。


前蜀、李克用、李茂贞依然奉唐为正朔,拒绝承认后梁的合法地位,视朱温为逆贼,一度谋划共同出兵,围剿朱温,然而因为各怀心事,围剿一事最终不了了之。之后,前蜀的王建自己登基称帝,闭关自守,李克用和李茂贞依然不依不饶,宣布将与朱温周旋到底,而在这二者当中,最让朱温头疼的,依然是李克用。


908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承袭父爵。整个五代十国,李存勖是最为璀璨的将星之一,朱温或许并不是太畏惧李克用,但是他对李存勖是又敬又怕,曾经说生子当如李存勖,自己的儿子跟李存勖相比只是猪狗。


李存勖消灭后梁的过程,其他地方已说得太多,这里也不再啰嗦,一笔带过。


914年,李存勖消灭刘守光,随后降服李茂贞,923年消灭后梁,登基称帝,建立后唐。——这是五代的第二代。


后梁对南方诸国的措施是安抚笼络,后唐大体上延续了后梁的对外策略,同时也采取了一些硬性手段,于925年消灭了前蜀,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镇守此地。

对于雄踞北方的后唐,南方政权的态度依然可以分为两类:吴越、楚国、荆南承认后唐的正统地位,闽国、南汉、吴国拒绝称臣,继续保持独立。


如果李存勖不沉溺声色,而是励精图治,烽火连城的大混乱局面可能就会提前结束,可是,这只是假设。因为宠信优伶,后唐帝国于926年发生叛乱,李存勖死于乱军之中。趁着局势大乱,孟知祥割据蜀中,脱离后唐控制,把蜀地变成了私人领地(孟知祥后来称帝,国号为蜀,史称后蜀)。——这是十国的第八个国。

====================================================================


三、936年—951年:屈辱的后晋、后汉

李存勖死后,后唐帝国几经辗转,又存活了10年。936年,石敬瑭联合契丹人消灭后唐,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是五代的第三代。

937年,吴国发生政变,权臣李昪(词人皇帝李煜的爷爷)强迫吴主禅位,改国号为齐,后来又改为唐,史称南唐。——这是十国的第九个国。


南方诸国当中,南唐的势力比较大,尤其是在945年消灭闽国之后,国力更是达到巅峰,成为南方第一强国。(没过多久,闽国的残余势力夺回闽东,保留国号,但是向南唐称臣,南唐只是占领了闽西。


石敬瑭在位期间,对契丹人奴颜卑膝,遭到了内部的强烈反对,他去世之后,新帝有意扭转局势,摆脱契丹人的控制,与契丹交恶。947年,新帝成为俘虏,后晋被契丹人消灭。契丹人原本打算入主中原,然而因为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致使中原百姓反抗不断,眼见局势不可收拾只好撤离,盘踞在太原的刘知远趁机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这是五代的第四代。


五代十国所有的政权当中,后汉的寿命最短,从立国到亡国,只有短短4年。

说到这里,该说说后晋、后汉这两个正统政权与南方诸国的关系了。之前,后梁和后唐虽然势力有限,但是它们对南方政权都有一定的威慑力,后晋和后汉不同,它们的对外政策有共同特点:对南方政权的影响力极为有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都笼罩在契丹的阴影中,受制于人,自顾尚且不暇,遑论经略南方?南方诸国了解后晋和后汉的软肋,纷纷和契丹交好,还时不时利用契丹敲打一下它们,比如闽国的使者某次被后晋扣押,闽国屡次交涉无果,请求契丹出头,迫于契丹的压力,后晋只好乖乖放人,南唐更是把与契丹结交作为外交重心。

====================================================================


四、951年—960年:崛起的后周:柴荣遗恨

951年,郭威发动政变,颠覆后汉,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这是五代的第五代。


不久,后汉残余势力在太原一带建立新政权,仍然沿用后汉的国号,史称北汉。——这是十国的第十个国。


同年秋季,南唐消灭楚国,脚跟还没有站稳,就被楚国残余势力驱逐出境。这一股残余势力的领头人没有复国,而是选择投靠后周,被北周封为武平节度使。


至此,除了后周,十国政权还有6个:后蜀、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北汉(这个特殊,在北方)。


对于蒸蒸日上的后周,这6个政权的态度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吴越、荆南积极向后周靠拢(因为南唐的威胁太大);

南汉地处偏远,拒绝介入纷争;

北汉、南唐联络契丹,坚决抵制后周;

后蜀闭关锁国,隔岸观火,一度有过与北汉、南唐夹击后周的念头,却因三方各怀鬼胎而作罢。


后周帝国创立的头几年里(郭威在世期间),以稳定内部、积蓄实力为主,把北汉和契丹作为主要防范对象,不惹事,不怕事,北汉勾结契丹几次南下,都铩羽而归。

国内局势稳定之后(柴荣在世期间),后周开始经略南方,在吴越和荆南的协助下猛攻南唐,迫使南唐国主去掉皇帝尊号,不敢再以皇帝自称。紧接着,柴荣又出师北伐,攻打契丹,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契丹连连败退。然而,就在此时,39岁的柴荣却忽然染病,英年早逝。


第二年,也就是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迫使柴荣幼子退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宋,这也就是至今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大宋。

==================================================================


五、960年—979年:强势的北宋:收拾旧山河

结束乱世的道路上,郭威和柴荣已经做了相当出色的铺垫,接下来,大宋该做的就是四个字——摧枯拉朽。

963年,荆南、武平节度使归降;

965年,后蜀被灭;

970年,南汉被灭;

975年,南唐被灭、残闽归降;

978年,吴越归降;

979年,北汉被灭。

至此,五代十国真正结束。

微信公众号:阅过边界

再次感谢聪明机智的 @chuu chou


user avatar   zhang-chen-yi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图是我根据《中国史纲要》整理的五代十国更替图(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user avatar   douzishu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时,李隆基和杨贵妃刚在澡堂里洗完澡,藩镇节度使安胖子就来请安了。

安胖子认杨贵妃当妈,李隆基自然就是他爹了。

安胖子请完安,回到范阳(河北保定附近),准备造反。

唐朝的藩镇一开始就有,是用来镇守各地的军队。藩镇本来也不会成祸害,但权力下放,军权、财政权等等一系列权力也都放出去了。

藩镇和中央都有一样的权力,为什么非得听你中央的?

前方奏报,安禄山领着军队打来了。

李隆基说,扯淡!

安胖子造反,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来的,说皇帝身边有小人,姓杨名国忠,俺看不惯奸臣,俺妈不懂事,俺就给俺爹打扫卫生。

当时的唐朝是盛唐,承平日久,100 多年没发生过战争,邻近州县哪里见过这阵势,纷纷望风而降。

眼看要杀到长安了,李隆基才相信安胖子真反了。带着杨贵妃往西南跑,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在一个名叫马嵬驿的地方,杨国忠被愤怒的群众(其实是将士)乱刀砍成了肉酱,愤怒的群众继续哗变。

无奈之下,为消众怒,李隆基勒死了贵妃。

那么接下来,李隆基找谁打仗呢?

中央是什么都没有了,不过还有其他藩镇,让其他藩镇跟安禄山、史思明死磕还是可以的。不过这意味着,其他藩镇也会做大做强。

以后怎么办呢?

封更高的官儿呗。

唐朝中晚期也有中兴,实际上安史之乱后也出现过韩愈所说的「明天子在上」里的圣明天子。但王朝再猛,也经不住多出个败家玩意儿。

许多许多年后,零分小王子黄巢考试落榜,一怒之下,闹了起义。

黄巢原先是个私盐贩子,他的小弟里面有一个叫朱老三的,擅长群殴和单挑。投降唐军以后,朱老三领军,反过头来把黄巢的起义军给灭了。

这个朱老三,就是后来的梁太祖朱温。

当时给他封了个宣武军节度使。

朱温的同事,振武军节度使独眼龙李克用,沙陀族,是个狠人。其人勇猛无敌,人送绰号「飞虎子」,意思就是跟有翅膀的老虎一样战天斗地。李克用领着他的十三个儿子和干儿子跟黄巢和秦宗权干仗,火力很猛,人称「十三太保」。

然后有一天朱老三就活腻味了,说要请李克用吃饭。

李克用说多谢多谢,我这就来。

欣然赴宴。

结果那是朱老三的埋伏,李克用拼了老命才逃出来。

李克用就揍朱老三。

朱老三就打李克用。

在此期间,朱老三称帝,建国为梁。

而李克用的地盘是山西及周边,故曰晋。

于是他俩就展开了五代十国原始状态的晋梁互撕大战。

那日,李克用快死了。

他把他的儿子叫了过来,他看着儿子李存勖,说了自己的遗言。

该遗言名垂千古: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李存勖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五代的演变如下: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de-chuan-guang-guo-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ming-ming-cheng-bai-jin-feng-liu-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竟然派专车将南京日本侨民护送离开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南京大屠杀是亿万中国人记忆中难以弥合的一个伤痕。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2月,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野蛮屠杀。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
日本军队在攻占南京时,曾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在这宝贵的一段时间里,如果能够动员一切手段将南京城的中国居民转移离开,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同胞无辜死于日本军人的屠刀之下。
但是,以蒋介石为总裁的国民党当局,不但没有负责任地护送南京城的中国居民转移,还动用宝贵的运力,将南京日本侨民护送离开。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南京保卫战打响之时,尚有一部分日本驻华使馆人员和日本侨民团成员留在南京。为了让这部分日本侨民安全离开南京,国民党当局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专门的列车。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国民党当局还派了两名外交官和40名宪兵一路护卫。
日本驻华使馆参事庄司得二也在那一批撤离的日本侨民里面。他在后来撰写的回忆录《南京日本侨民志》里,记述了撤离的情景:“列车附近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可见警戒之严密。开车后每次停车,我都注意观察,连一些小站都一样,真是非常周全。”
轰炸南京的日本飞机是12月15日上午9点10分起飞的。当这些日本侨民被国民党当局“非常周全”的护送走之后,这天下午两点50分到3点30分,日军第一批轰炸机抵达南京上空,穿过低垂的云层,对南京投下了重磅炸弹。
这些被安全护送离开的日本侨民是怎么对待中国政府的好意呢?庄司得二也进行了忠实记载,他说,当这些日本侨民得知他们自己国家的飞机越洋轰炸南京的消息时,车厢里不由地发出了庆幸的欢呼声。
没有一个人,为南京居民正在承受的巨大灾难感到哪怕一丝的难过和遗憾。


user avatar   xing-hua-chun-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探轶四学院创始人的性格和精神宗旨,以及出自四学院的学生如何贯彻他们的学院宗旨。
user avatar   bu-ha-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太祖、明太祖、唐太宗这三位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英主,不存在不能相提并论的问题。同样的,汉高隋文光武康熙也可以与这三位还有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相关话题

  诸葛亮的武乡侯到底是乡侯还是县侯? 
  胯下之辱,韩信报仇了没? 
  中国历史上最具执政能力的太后是谁? 
  假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今天复活了,他们看到当今中国、当今世界会怎么想? 
  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美国为什么不让日本发展军事? 
  司马光为什么要写资治通鉴? 
  国共竞争的转折点,二战后美国东亚势力的削弱转折点,是雅尔塔会议中决定由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吗? 
  郭艾伦实名谴责某大学教授,表示「你不配做中国人」,究竟是发生什么事? 
  古代名将的个人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古代官军总是因为粮饷不济停止打仗而义军往往资源远不如官军却能连连征战?
下一个讨论
74 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包括 GV-971 以及 70 万/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有哪些意义?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