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家有儿女》中刘星家有多富? 第1页

     

user avatar   dd2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象最深的一集,刘梅出差一星期,给夏东海和仨孩子留了2000块的饭钱,然而他们一顿饭就花了500多……

2000块钱,在当时足够我家两三个月的生活费了……

而我家直到今天也没有哪顿饭在饭店一次性消费超过500块钱的……

还有他们家吃饭,饭桌上满满当当的,各种大鱼大肉一应俱全,看的我都流哈喇子。

什么哈根达斯、高乐高,我听都没听说过,他们家冰箱里塞的满满的。

而我那时夏天每天一根5毛钱的冰棍就开心的不得了了。

他们家有三台电脑,而我家直到2011年才有了第一台电脑,还是个二手的。

刘星一双鞋要八百八,我家至今没人穿过这么贵的鞋……

夏东海让刘星给自己捶背,每天给刘星十块钱,刘星还嫌少,而我小时候一天能有一两块钱买辣条就心满意足了。

本人是农村人,眼界小,很长时间我都以为你们城里人都是像刘星一家那样过日子的。


user avatar   bai-gei-wen-rou-21-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家有儿女》中,夏东海收到了一笔稿费10000元,让3个儿女提要求:小雪要租服务器,一年10000;刘星要笔记本电脑,8000;小雨要带滑梯的床,6000。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想问:

什么样的家庭,会在2004年的时候,收到一笔10000的稿费,当下就决定全部花掉?

什么样的家庭,会在2004年的时候,让几岁和十几岁的孩子,可以放心提出买一个成千上万块的物品的要求?

至少一定是家里都置办全了,且经济上无借债,生活水平相对富裕,且收入可观或稳定的家庭。

重看《家有儿女》,发现了好多细节,都印证了我的想法。

刘梅梳妆台上的化妆品,是资生堂、纪梵希、雅诗兰黛,这些牌子,就是搁现在,也不便宜啊。

刘星买运动鞋,动不动就是耐克或者阿迪,好几次都提到鞋子要800甚至1000多一双。当时的我连美特斯邦威都买不起。

要知道,这家里可有是3个孩子啊,一个孩子的话费都得乘以3才行。

家里冰箱常备各种饮料和冰淇淋:芬达、健力宝、高乐高、哈根达斯,就跟超市似的,随开随有。

夏东海的衣服也从来不重样,有次还穿了件tommy hilfiger,3000元一件。

刘梅和小雪喜欢吃榴莲,还说要每周都吃。说实在的,2004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榴莲长啥样吧。

一家人吃饭,顿顿四五个菜,多的时候八九个菜,还都是油焖大虾、红烧排骨、香辣蟹之类的,反正什么贵就吃什么,没错的。

人家每次吃水果,每块水果上都插了一根牙签。而我家吃水果,两根牙签吃一盘子水果,我再多拿一根,我妈都打我。

三个小孩每次出去吃饭都要求吃烤鸭,因为kfc之类的快餐早就吃腻了。

刘梅有次出国一周,给了夏东海2000块钱生活费让他负责全家一周开销。

2000块一周,我都觉得太高了这标准,没想到人家夏东海4天就吃完了。

夏东海日常使用的剃须刀是进口的,刘梅的天天喷的香水是进口的,关键是刘梅还老去国外出差,有一次是去的还是希腊。

刘梅一家不仅物质生活丰裕,精神享受也不能少,他们经常去看个电影,看个魔术现场表演,听个音乐会。业余生活非常丰富。

2004年看《家有儿女》的时候,就相当羡慕刘星一家,觉得他家真有钱啊。

现在再看的时候,依旧是个羡慕,他家真有钱啊。

大家现在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当时《家有儿女》的水平了吗?


user avatar   xie-bo-han-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许多年以后,面对酷暑高温,我依然能记得刘星带我见识世面的那个下午,他说:“你傻呀,有哈根达斯还吃什么中国破冰棍!”





从此,我知道世界上有两种雪糕,一种叫哈根达斯,一种叫其他牌子。


无论哪种雪糕,刘星在2004年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家有儿女》里的生活足够小康。


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当时完全达不到,现在依然难以望其项背。



01.


据一些网友推测,他们一家五口,住在西四环的“北京印象”,四室两厅两卫,大户型,200平米左右。





刘星、小雨的卧室摆满了各色玩具,小雪的房间配置了独立沙发与书柜,夫妻的主卧带着卫生间……


这样的房子在当时怎么也得60万起步。


相比之下,2004年北京平均工资都不到2400元,即使是贷款买房的首付(假设是30%),一般夫妻不吃不喝干三四十年才能凑足。





如今房子网上报价1700多万,即使是贷款买房的首付,一般夫妻不吃不喝干三四百年才能凑足。





换言之,越来越买不起。


第二部的时候,正值北京炒房热,刘梅投资买房,新房买在北四环,如今也是千万元级别。





其实无论哪个时代,能在首都坐拥两套大房的夫妻,绝不是普通家庭。


有了宽敞明亮的空间,刘梅才能在开放式厨房里展现手艺,大伙儿才能享受顿顿五六个菜的伙食。





你看,中餐上油焖大虾、红烧带鱼、小鸡炖蘑菇层出不穷,经常不重样。西餐上面包、吐司、鸡蛋、果酱、牛奶管够,注重营养搭配。





在那个人人只想吃得饱的年月里,他们已经讲究吃得好了。


而且还不是心血来潮。


日常庆祝,来开瓶香槟,来只大闸蟹。渴了累了,找找家里的果汁,补充维生素。


能吃多少,就有多少。


因为他们买了冰箱,冰箱被塞得满满的,堪比哆啦A梦的“四次元空间口袋”,保障他们的饮食一如既往的好。





如果腻了,那就换换口味呗。


榴莲,他们想吃,每周都能吃上。金拱门,他们想吃,每天都能当零食吃。


然而,即使十七年后的今天,很多年轻人依然舍不得每顿都去品尝30元起步的“开封菜”。





更别说许多年前,当时刘星一家的标准就超乎常人。


某次,刘梅出差到国外,给夏东海2000块钱生活费,让他负责家用,没想到提前几天就花完了。





算下来,相当于人均每天花费100元。





这个标准放在今天,依然令人羡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397元,也就是说人均每天吃喝不到20元。




北京居民的数据是8374元,也只够他们几个人吃喝一个月的。


说白了,全国大城市里的大多数人至今过不上刘星一家2004年的生活。


更别说,他们那时候就有3台彩色电视机,3部座机,3台电脑,各种游戏机。




图片上传失败
​重试



更别说,两夫妻在商超的促销活动中花掉了8000多元,还挺开心,因为买到了便宜好货。


因为2004年左右,一辆17万的车,对他们来说不贵,一点儿都不贵。





这些逻辑完全颠覆一般人的价格经验。


或许,只能往好了说,《家有儿女》里的消费行为帮助重塑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毕竟很多人从这部剧里知道香奈儿五号、资生堂、纪梵希让女人更好地疼爱自己,很多人知道Tommy Hilfiger、Ralph Lauren让男人显得不油腻……





从此,阿迪、耐克只是街货,匡威、斐乐不过路牌,只要一千多元。





《小时代》看了都得沉默。


《疯狂的石头》听了必要流泪,找到知己一般流热泪,它们一起证明“耐基”很平民,可以平民到出了照相机呢。





当然刘星不能在物质上裹足不前,他有了更多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有一次,为了表达对好哥们情谊的看重,刘星筹钱给好哥们买生日礼物。


他想把自己八百、千元的鞋子卖掉,卖给收二手家电的师傅,但吆喝来吆喝去没人想要,价格低到三五十他都愿意出。





他要向自己第一个灵魂挚友倾其所有,而不管转卖价格如何。


贵不贵只是数字,豪爽才是品格。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阔达,他常常将没穿几天鞋子送人了,然后再向父母买新款。


循环往复。


最后据网友统计,刘星起码穿过12双鞋,总价破万。





这些鞋子,即使是当代年轻人,也无法做到经常去买。


而刘星、小雪、小雨能做到对金钱没什么概念,无非是因为家底殷实。


有了好家底,自然可以想买就买,什么都可以不贵。



02.


这个家底就是父母有钱。


夏东海是知名导演、编剧,一次稿费就能给刘梅买钻戒,一个剧本就能在市场上卖20万元。


刘梅是北京三甲医院护士长,经常飞国内国外参加培训会,随便拿一次奖金就是1000块。


不少网友预计两人月工资合计超过10万元了,步入绝对高收入家庭的行列,所以才买得起两套房,还得起两套房的贷款。





像这样年收入超百万的家庭,在全国也不到1%,当然被胡润认为只是“中级财富自由”。





不止有钱,他俩还有学历。


网友分析:


(身为护士长的刘梅)关键在那个年代从学校经过系统学习出来的,那个年代无论大学、大专、中专、高职等一切可以学习的地方,都不亚于现在的985。


夏东海则是海归精英身份的作家,那么他俩妥妥都是高素质人才。


拥有硬实力的不止他俩,还有亲友圈子。


小雪的爷爷,退休的体育老师,在北京有自己的房。


为了让刘星学游泳,变强壮,给刘星买个泳裤,阿达雷斯牌,250元。





刘星的外婆,退休的会计,在北京也有自己的房。


为了帮助孩子“忆苦思甜”,从北四环搭车到郊区,花了120元去挖野菜,想做野菜炒火腿肠。


年纪大的老人尚能如此表现关爱,年轻一辈的亲戚则更可能显显本事。


夏东海的前妻、小雪的妈妈玛丽,富豪,留美多年,思想开放。


一会儿宣传把孩子们送到国外读书,去环球旅行,一会儿送孩子手机、项链、高档化妆品、哈根达斯……





用行动实现自己吹的疼爱孩子的牛。


刘星姥姥有个姊妹,东北开厂,来北京做客,见面就送礼。


不是一万二欧元的衣服,就是四五斤的长白山人参,还扬言请大伙儿去全国最奢华的酒店之一——北京饭店吃饭。





由于豪爽的架势太猛烈,直接把花百元挖野菜的姥姥吓到了,姥姥含蓄地说:“我也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你送的这么贵重)。”


脸上笑开了花。


还有表姑菲菲,她的姥爷是清朝的朝廷命官。还有表叔周正,前足球明星,现图书公司CEO……


亲友圈子非富即贵,能在关键时刻给刘梅一家帮上忙,让本就富裕的一家子锦上添花,拥有更扎实的人脉资源。


这些往往也不是普通人一辈子所能努力达到的。



03.


有了财富的保障,有了亲友圈子的支持,刘梅和夏东海可以更好施展他们的教育手段。


小雨要学钢琴,刘梅花了两万块钱,买了钢琴。





没想到小雨三分钟热度,白白让钢琴招了一层灰。


为了不浪费,刘梅拿着擀面杖逼迫刘星,不学也得学,也许这次真的是舍不得2万元。


其实刘梅没少疼儿子刘星。


给刘星请的家教,一个钟头要40元;

为刘星转学,花了2万元赞助费,那时候普通学校一学期学费才几百;

让刘星买橡皮,开口10元一个,最后给了5元,至今普通人的橡皮都很难超过一两元。





除了学业上的,只要是有利于刘星全面发展的项目,全家都用物质行动支持着。


他一会想练网球时,一会儿又去折腾跆拳道、棒球、拳击、滑板、画画、魔术等兴趣爱好时,刘梅与夏东海就是买买买,让他体验什么叫素质教育。


一副1000元的网球拍也支持,可谓地地道道的“爱的供养”。





背后依然是家庭实力的展现。


就像韩剧里《天空之城》说的,孩子的综合素质有时候是靠“父母的经济实力和情报能力决定的”。



一句话,教育原来也在啃老,素质教育原来“素质”在了家长身上。


家长不仅提供物质基础的保障,还要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尊重。


当准备出席家长会时,夏东海无比骄傲地说:“我们家刘星不再是单亲孩子了,他有一个新爸爸,那个人就是我。”





作为继父,他也不一味迎合刘星。


而是选择在他犯错的时候,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正视错误,吸取经验教训:


“我对你这种敢于直面错误,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有点敬佩啊,不愧是咱们家的第二天男子汉啊!“





自己做错了,则郑重其事地向孩子们道歉,践行“素质教育也素质在家长”的理念。


在这些层面上,家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效果远远超过一般家庭。


毕竟夏东海是高级知识分子,海归精英,儿童剧导演,《京城少年》杂志总编,人脉广阔,有着不少儿童教育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能用言行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感受更多舒适、自由、感动和温暖。


生活水平的软实力可见一斑。



04.


所以说,我们普通人在硬实力上达不到刘星家的生活水平,在软实力上也难以望其项背。





有人问,相对平等和接地气的《武林外传》里的生活,我们能达到吗?



也难。


毕竟郭芙蓉她爹是京城四大神捕的师傅;白展堂他娘是六扇门的办事人员;吕轻侯是秀才,有祖产;李大嘴他姑父是知县……







一个个的身份皆为各种“二代”。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呢?


也难。


毕竟1995年在上海拥有独栋别墅,父亲职业是工程师的孩子,如今也很可能是一个精英了。




更早的《我爱我家》里呢?


也难。


毕竟北二环四室二厅一卫的贾府,1993年就已经用上了品牌冰箱,可以随意吃八喜冰淇淋,用上了一万元的天价电脑。




别泄气。


或许可以辩证地来看:


《家有儿女》《武林外传》《我爱我家》里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追赶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啊。


也只好这么安慰自己了。



-END-


user avatar   a-xing-62-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典型的中产阶级,还有一定量的人脉关系。四居室两厅两卫的房子,而且每间卧室明显都比一般户型大好多呢。还有三台电脑呢。放了那么多东西居然还有很多空间活动,目测180-200平。不需要知道他家的固定资产有多少钱,看他家每月消费就行了。

刘星,小雨那时候就一身名牌了,匡威、阿迪、耐克什么的。鞋子都是千儿八百的。一副球拍就一千多。小雪呢经常参加夏令营活动,鬼知道多少钱参加一次。

修改一下,小雪办网站那集说了他家有房贷的。每月3000,还多少年不知道。

他家五口人的人伙食,顿顿五六个菜。肉起码占一半,什么鸡翅,排骨,红烧肉。偶尔来个螃蟹什么的。冰箱里塞满了矿泉水,高乐高喝不完,牛奶喝到吐,桌子上永远有水果(虽然那是假的道具)。一星期光菜钱就2000。一个月就8000了。

周末从不闲着,经常公园,动物园,海洋馆到处去。每次花费1000也是有的吧。听音乐会,看表演什么的。每场票价人均最少也得两三百吧。他家每月的娱乐支出也有个两三千了。

3个人还有零用钱,好像最多的给过每人300一月,最少50。算个150吧,三人就是450了。除了零用钱,偶尔还有奖励什么的。小的做顿好吃的,大的给各种随身听,手机,mp3什么的数码产品。那时的数码产品可贵了。每月光零用钱和奖励加起来也有一千多两千了。

还有夏雪的各种培训班,刘星的跆拳道班的费用。兴趣班,辅导班的费用可不便宜。七八百一个月都是正常的。

还有网费,水电什么的。节约用水那集说过,他家每月水费两百多。他家每月支出就有15000-20000了吧。每次胡一统来借钱,都是上万的,随时都有。也不知道还了没有。

在看他家职业。

夏东海,儿童剧团编剧兼导演。偶尔还帮什么下西山写剧本什么的。随便润润笔就3000块稿费,剧本通关就有一万多奖励。帮别人导演戏什么的。收入就是工资+提成+奖金+外快。家里主要收入来源。辞职了之后又去京城少年当主编了,还开办了知心大姐栏目。

刘梅,儿童医院护士长。从去意大利,悉尼什么的地方出差来看。医院很大,三甲级别肯定有的。每天还能按时回家给孩子做晚饭,夜班就出现过几次。侧面来看,应该是个管理所有医院里护士的人。收入不明,但根据护士长收入来看,税和五险一金扣除后。不会低于一万。

姥姥,体制内或者国企央企什么的退休会计吧。从和勤俭节约的爷爷处于对立面来看,姥姥家以前应该也是个不愁吃穿的殷实之家。颇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即视感。也是不缺钱的人。事迹有打的挖野菜,宠着三人,要啥买啥。只要不是什么汽车房子。一般几千块的手机,mp3都是随随便便的买。

爷爷,当过体育教师。各方面比较严格,也很勤俭持家。收入不明,但肯定是有退休金的。从开始夏雪和爷爷住一起来看,爷爷家最少也是两居室的房子。有一集是借东西的人,夏东海提出要一家子去爷爷家避避。两居室看来是不现实了。而且还是北京土著,没准沾了拆迁的光,分得房子也是三居室,四居室呢。

他家的生活现在看来也是不得了的,中产阶级群体里也是排名中上水平的。

在看他们家亲戚,朋友。

胡一统,看着很落魄。又是借钱,又是蹭吃蹭喝的。可是他的钱都在股市里套着,做生意还经常失败。这说明绝对不算穷,要不然怎么带着刘星吃遍北京城的?

玛丽,夏东海前妻。全局最有钱的人之一!开宝马,投资剧本。做生意。每次见面都出手大方着呢。

尚西山,开了个影视公司。经常让夏东海写剧本和导演戏。互惠互利的哥们吧。

老戴,全局最有钱的人之一。女儿戴明明已经和三姐弟发展出了友好关系。

键盘,刘星的同学死党。家里请得起保姆,开了个酒楼。

表姑,时装模特。

还有一个什么远房亲戚,养貂和种人参那个。应该也是个富人了。

当然啦,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夏东海的账户上可是有2个亿哦。


user avatar   fu-ge-wu-qu-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帝都人我来回答一下,因为毕竟《家有儿女》的假设地点是北京。

我觉得,家有儿女里面的场景都非常不现实,倒像是美剧《成长的烦恼》的中国翻拍版,为什么?你们看,刘星家里的布置,根本就不是我小时候北京中产阶层住宅的标配,04年、05年那时候国内中上阶层家庭什么生活标准,大家都很清楚吧,根本就不可能有开放式厨房和那些非常西式美式的家装装潢。

我本人家是98平米的,在那时候都算是北京数一数二的住宅面积了,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03-06年)上英语老师家补习功课(当然是属于家教性质的),英语教师的丈夫是国家铁路系统的中层领导,儿子儿媳妇都是外企的高管,但是住的房子仅仅比我家多10平米,还是在西三环外,那时候三环以外的北京就是个农村,地皮超级便宜,老师一家竟然只买了100多一点平米的,还只是两居室。

大家想想看,刘星所在的家庭必须得是父母各自月薪超过十万的,才会有剧中的生活标准。那么问题来了,假设刘星所在家庭就是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那就不对了,以当时的购买力,他们应该买的是别墅啊,而不是这种楼房。更何况,那时候房价没有虚高,别墅完全买得起,而剧中好像并没有体现刘星家庭是否是别墅配置。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是 2005 年的片子,2005年的刘星家,资产九位数,零花钱超过五位数,以他们家的收入跟消费水准,放到二十年后的 2025,基本上也是稳稳的全中国 1% 以内豪奢家庭。

所以他们家庭是妥妥的上层富人阶级。

说他是中产阶级的,是不是对中产阶级这个词有什么误解?中产阶级是指占全体人民40%的中等收入阶层。按照美国人自己的划分,也是「穷人能够达到的巅峰阶级」。

夏东海家庭就算原地踏步三十年也不可能沦落到中产阶级。


user avatar   gong-zi-zhong-er-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好像并不知道《家有儿女》对标的是一部上古时代的美剧《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的主人公是里根到克林顿时代的标准美国中产家庭,妻子是新闻主播,丈夫是居家工作的心理医生,不仅收入优渥而且有大把时间陪伴家人。

两部剧的人设都几乎是复制粘贴的:一个淘气包哥哥,一个学霸姐姐和一个呆萌的弟弟,只不过为了不违反计划生育,《家有儿女》把它处理成了一个重组家庭。

而且,除了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独栋大豪斯以外,《家》把《成长》中的大部分生活情景都搬过来了,然而在国内一线城市要达到这样的生活硬件标准,靠一个文字工作者+一个护士长的收入肯定是办不到的。

但是又能怎么办呢?你总不能明说夏东海是拆二代、刘梅是祖上炒卖过认购证的暴发户,有吃不尽的啃老资本,这不利于社会各阶层团结。

所以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给两个普通的小市民安上了金领级的生活标准。

这也从侧面说明:即使把八九十年代美国中产的生活错位移植到当下的中国,仍然是中国的“中惨”们不敢仰望的存在。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么多回答,大部分都是在羡慕04年居然可以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可能还是二三线城市或更小城市的人居多。但说实话,竟然没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本地人来回答令我有些惊讶和无语。本人95后上海人,想说04年小学,身边的同学家庭几乎都属于小康上下吧,可能是受外语教育的熏陶吧,阿迪达斯耐克哈根达斯啥的都是比较日常的品牌了,当时就是78百左右的运动鞋,似乎都是这么穿的,在能够维持稳定家庭生活运转的同时,只是父母愿不愿意买而已 而现在19年了对于78百的运动鞋会考虑更多的书是否值得买,现在网购这么发达品质好价格低的东西也不少,毕竟不是真正有钱人,不可能不在买东西时考虑这些的。本人家庭在同龄人中真的不能算有钱,有钱的都出国了好吗?并不是想炫耀些什么,只是开诚布公地摆事实说话,解答一下0405年一线城市的至少十岁左右的孩子生存的环境基本都是如此(当然不能一概而论,真正有钱的还很多,真正贫困的也不在少数)。但看见网上这么多人的评论我真的蛮惊讶,没想到当时的贫富差距如此之大。

正值70周年国庆,十五年过去了,我想说贫富差距真的减少了很多,至少现在二三线城市都发展得越来越好,宜居环境也不错,而人民对物质的需求也逐渐转变为了精神需求。祖国的发展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愿祖国繁荣富强,愿大家携手同创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chen-rui-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MR)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
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临床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user avatar   zhao-da-bao-14-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守治疗吧。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激情的岁月》? 
  为什么说电影《永恒族》是最不像漫威的电影? 
  国民党厉害的间谍有哪些? 
  如何评价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2010版? 
  《色戒》中梁朝伟和汤唯是真的做了么? 
  为什么林心如参加【2019金马影展】的同时,还能来大陆参加综艺? 
  如何评价近日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称「不要因为没才华,就怪审查太严」? 
  如何看待《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七冲八」? 
  如果 Netflix、Disney+ 可以进入国内市场,会对目前的网络视频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有没有你很欣赏但是又莫名心疼的艺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瑞克和莫蒂》在中国火不起来?
下一个讨论
超炮和魔禁中学园都市的课程有多难?





© 2024-06-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