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蒋方舟在圆桌派中的表现? 第1页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蒋方舟已经三十岁了,不知道“年轻”这个借口还能用多久。

能看出来,蒋方舟想走学院派作家路线。可她也渐渐出现掉书袋的问题,一张嘴,总是别人的话,变成了王朔口中的“知道分子”。

也许,她太爱惜羽毛、小心翼翼,不敢说自己的真实看法;又或许,她真的就没什么看法,或有,也不精辟深入。

在此引用一下王朔《知道分子》的一段话:

和伟大的人搞惯了,有一个问题,就是以为自己也很伟大,或者他老大,我老二。抄惯了别人的宏论,也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哪句不是自己的。其实这很容易分辨——哪句也不是你的。


我能理解《圆桌派》想要一个年轻的声音,窦文涛常在节目里问:“方舟,你们年轻人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对此,蒋方舟往往以别人的观点说话。当然,并不是说人云亦云就不对,可那就不必要问你们年轻人怎么看了。

为什么有人觉得蒋方舟浅薄?

我想起《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说:“易子而食,这你听说过,可你真见过吗?那只是你们读书人眼里的四个字!”所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她说得云淡风轻,不是因为她看得多通透,而是她确实缺少了解。

蒋方舟幼年成名,少年风光,青年名校毕业,入职名企,直接副总编,你让她谈996、房价、出身?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掉书袋。

忽然想起来,为什么托尔斯泰能把战争场面写得那么好?因为他真的参过军。为什么他笔下的贵族和底层农民那么真实生动?因为他真的是个贵族,并且有过一段农夫般的生活。

为什么其他嘉宾不会受到这种指责?因为无论马未都、窦文涛,他们在成名前,都曾有过身为一个普通人的经历,他们知道社会(起码是以前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但蒋方舟本该拥有的这段人生体验,被人为地“删减”了。10岁就出名,一路被大人们呵护着、捧着,其实她也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因为缺少这种经历,所以她说的话,写的文章,就都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间接导致她的作品变成书斋味儿。

蒋方舟说过最多的个人经历就是恋爱,“前男友”都快成她口头禅了。如果她说的都是真的,那她的感情经历也算丰富了。可这么丰富的感情经历,却没见她对感情有过什么深刻的看法,也没见她有什么出色的爱情小说。听她讲失恋,都不如窦文涛的故事引人共鸣。

之前有人说,圆桌派就是一个娱乐节目,谁说非得有成绩才能上?

我怀疑我们看的不是一个圆桌派,这节目里,绝大部分人都是各领域的精英,他们都有一个专业,然后以此发散思考,因为学科间是有相通性的。

比如那个美国厨师罗朗,从美食差异说到文化差异,显得很自然,前提是他对美食确实有足够深的研究才能发散思考,人家可是国宴级别的主厨。

再比如,李玫瑾,犯罪心理学专家,公安大学教授。许子东,岭南大学教授,主攻近现代文学,系主任。周轶君,常年驻外记者,采访很多国家政要。汪海林,国内一流编剧。陈丹青作为画家,早年也是轰动一时。马未都,国内文物收藏知名人物,做编辑多年,中国知名作家他差不多都认识。梁文道也是几十年的媒体人。窦文涛,国内脱口秀类节目主持人头筹。什么姜文、何冰、亚东、刘索拉,这些都不用说了。

蒋方舟的头衔是作家,却没什么作品,让她跟这帮人坐在一起,肯定显得她幼稚、肤浅。

所以,当蒋方舟与孟广美、李艾之类坐在一起时,人们就不会觉得她言之无物了。这都是对比出来的。

维护蒋方舟的一般都说:你算什么东西?你有人家优秀么?等你也出书了在说三道四吧,评价别人之前先看看自己,你有什么成绩?

可问题是有成绩,有话语权的人都沉默了。文人相轻似乎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都是文人相护,彼此都是朋友,弄不好还是一个出版公司的,不好意思拆台,大家一起闷声发大财就得了。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龙牙对蒋方舟的评价:靠大腿根卖文字? 
  如何看待饶毅在 20161102 锵锵三人行的观点? 
  如何看待清华建筑系在读博士徐腾在一席关于易县奶奶庙的演讲? 
  如何看待蒋方舟和微博博主“开水族馆的生物男”互怼? 
  如何看待蒋方舟说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里非常边缘化,并且已经出现断层? 
  如何评价蒋方舟在圆桌派中的表现? 
  如何评价蒋方舟这个人? 
  如何看待饶毅在 20161102 锵锵三人行的观点? 
  如何看待龙牙对蒋方舟的评价:靠大腿根卖文字? 
  如何评价蒋方舟在圆桌派中的表现?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陈丹青老师圆桌派上说的关于普通年轻人跳楼问题?
下一个讨论
马悦然先生的去世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有多大的损失?





© 2024-12-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