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诺奖终身评委里唯一一个懂中文的人没了。
马悦然去世,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有一定损失,但不算巨大。
在马悦然的力荐下,莫言得诺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了么?没有,那只是个文学奖。
马悦然是学者,汉语功力深厚,但他是学院的人。他的一篇论文可能会在瑞典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但在民间,没有波澜。
现在,文学作品想传播,一定需要大众媒体的宣传,光靠学院没什么大用。
作为读者,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是从哪里知道某个作家的?从学术论文?还是从大众媒体报道中知道的?后者居多。
为什么马尔克斯在中国火成这样,而同为拉美文学四杰之一的科塔萨尔在大众却比较冷清呢?
实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媒体跟着捧呀。如果媒体态度冷淡,学界再火也不可能到今天这程度。
同理,一个国家的文学想要传播世界,学术界固然不能忽视,但更重要的是媒体宣传。
听起来有点恶心,但没错,再神圣的作品在这个年代也得像萝卜白菜一样被叫卖。
论文学传播,一百个马悦然,一百篇学术论文,也不如纽约畅销书榜单的作用大。
时代变了,文学作品传播的形式也在变。现在,提升一本小说销量的最佳办法是什么?改编成影视剧!
《冰与火之歌》能有今天的销量,一半的功劳在影视改编,《哈利波特》也是如此,《指环王》电影一出,把沉静多年的霍比特人故事在全球又炒火一把。
反对者要说,这些都是通俗奇幻文学,本来就容易传播,严肃文学是另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知道,文学传播的主力永远是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文学作品。
严肃文学作品少,读严肃文学的人更少。换句话说,想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第一步得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然后指向国国内媒体热报,再然后,一批开始对文学作品有兴趣的读者开始出现,这些读者再一点点深入了解中国文学。
中文本来就不好翻译,连个基本读者群都没有,咋传播呀,传播给几个学院专业人员是不够的。
我们现在看的大多数国外文学,不都是通俗作品么,真正的纯文学作品,如果媒体不造势,其实我们很难看到。
时代在变。同样的作品,搁在以前,可以靠口耳相传风靡一时,现在人们娱乐方式太多了,红楼梦搁今天也得走影视改编那条路才能促进销量(夸张了,说着玩)。
说到这,不得不说,与其把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学的任务交给贾平凹这帮人,不如交给刘慈欣这帮人更加现实。
只有通俗文学站稳了脚跟,才能为中国严肃文学在世界传播提供土壤。
马悦然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但他对中国文学的引介成果,其实是空中楼阁,只作用了精英阶层,而重要的地基,是缺失的。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