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荷势力打垮的。英荷在海上是真的不要命,不要脸。
咱们看看中世纪晚期汉萨同盟和英国的互动关系,就知道汉萨同盟衰亡的过程了。
亨利五世在位时海盗活动销声匿迹。 到了他儿子的时候,海盗活动又汹涌而归。
罗伯特·温宁顿曾是达特茅斯的镇长,也参加了国王的“守卫汪洋”行动。席卷海运航线的私人战事几 乎永不停歇,但像他这样的商人有足够的资本不受侵害。
1449年,他俘获了两艘船,它们正从佛兰德斯向布雷斯特返航。布雷斯特人拉起一支带有巨舰的船队,船上搭载了3000人。温宁顿准备正面迎敌,结果却偶然遇上了130艘运盐的大船,它们从布尔讷夫出发,正在返航途中。其中很多船是汉萨同盟的。
温宁顿命令他们降下旗帜,以示承认英格兰是汪洋之主。而汉萨同盟的将官拒不接受。温宁顿“以英王的名义命令他们降帆,他们的回应却极为无礼”。于是温宁顿下令攻击。
汉萨同盟的将官不以为意,因为英军船舰实在太少了。但是温宁顿占了上风位,他命令船舰“驶过”,也就是撞击对方商船。此举虽然疯狂,但是奏效了。
运盐船队因不敢冒险攻击而选择投降,似乎笃信会有比温宁顿更理智的大人物把他们放了。据温宁顿的说法,他之所以抓捕这些汉萨同盟的船,是因为后者率先开火。
这些船被护送到怀恩岛,随后沿泰晤士河到达伦敦;船上的盐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所有能用上的地方都被填满了,甚至包括一座王宫。
温宁顿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职责范围,只是盐太宝贵了。
汉萨同盟靠咸鱼贸易获得了大量财富,现在存贮咸鱼的材料突然变得匮乏起来。英格兰商人很不待见汉萨同盟。德国市民在英格兰享有十分宽松的经商许可和特权,英格兰人在德国和波罗的海地区却从来享受不到互惠优待。温宁顿因此被视为英雄。
而汉萨同盟为了惩罚英格兰,规定丹麦将不再向英格兰贸易商人开放,还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英格兰 商人的报复性措施。
国王极力反对的声音或许对大局有利,但温宁顿的海盗活动让议员们获利颇丰。这就是英格兰人在守卫海洋方面的作为,他们对海洋的掌控也就到这种程度。 英格兰不但没能够维护海面秩序,反而最贪得无厌,对海上贸易的破坏最为严重。
不仅是一些不入流的海盗私自劫掠,更有庙堂之上者罔顾王法,对“守卫海洋”行动颇有兴趣。
理查德·内维尔,亦即第十六代沃里克伯爵,袭击汉萨同盟的船舰时正值30岁。 他是当时英格兰最大的地主,对国王和摄理国政的人心怀怨怼——内维尔原本可以顺利继承广袤的领地,结果却被他们坏了好事。他支持反对亨利政府的约克公爵理查德,并在约克监国期间,于1455年成为加来首领。
1458年,18艘从汉萨同盟的吕贝克来的船因为没有向英国国旗致礼示意被他扣了下来。
兰开斯特家族重新夺回权柄后,急切地想把沃里克从他的实权位子上赶下来。他们试图切断粮食供应,逼他离开,可是肯特郡的百姓却源源不断地向他输送补给。1457年,法国人劫掠了三明治。这是一次针对沃里克的袭击,他认为法国人是在亨利的妻子——玛格丽特皇后的怂恿下干的。
法国人的侵袭引起英格兰国内的强烈不满,兰开斯特家族被迫向沃里克支付守卫海洋的费用。
1458年,他劫掠了一支卡斯蒂利亚人的船队;几个星期后,又将汉萨同盟的船扣押;翌年,他袭击了一支西班牙人和热那亚人的船队,大获全胜,战果颇丰。
站在21世纪的潮头,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汉萨同盟的潮起与潮落,洞悉当今欧盟国家的运作模式。今天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汉萨同盟,看看他的兴起还有衰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到英国的伦敦;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到德国的科隆,汉萨同盟作为13至17世纪欧洲最大的商业、政治联盟,在风云激荡的400余年里直接影响了此后的德意志诸邦国的命运。后来无论是西欧、北欧的地缘格局的发展,还是欧盟形成,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241年吕贝克与汉堡的联盟
潮涌
特拉沃河畔的吕贝克,地处波罗的海西南角。它是萨克森地区前往波罗的海商路的出口,在这里,德国商人向北可抵达斯堪的纳维亚;向东可贯穿整个波罗的海,甚至通向基辅。
吕贝克、汉堡与波罗的海
今日的吕贝克城
与曾经的汉萨同盟吕贝克已不同
但不足的是,它地处德国北部,周围的河流短促,进入吕贝克的商品,不能有效深入德国腹地。因此,换句话说,吕贝克是一个更适合转运的外贸港口。
中世纪的吕贝克
位于易北河的汉堡,恰好能与吕贝克形成互补。易北河与弗哈尔河等诸多河流一起,沿路覆盖了德国北部主要的贸易圈。从汉堡出发,向西可至北海,参与英国、荷兰等地的贸易;向南可深入欧洲腹地;向东可到吕贝克,正好与吕贝克的商路接通,两座城市很容易形成共同贸易链。
作为北德国黄金水道的易北河
此时无能的神圣罗马帝国无法保护在外商人的种种利益,贸易城市的商人们为了自保,只能选择以城市为单位结成同盟。
这两个地缘相似的城市很快于1210年结成协议——使用共同的民法与刑法。21年后,这两个城市正式递交盟约,是为汉萨同盟的雏形。
北德两大重镇首先达成共识
北欧地区,尤其是物质相对缺乏的斯堪的纳维亚,对商品交换的欲望十分强烈。一旦缺少了商品输入,国家财政和生活水平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北欧诸国十分依赖德国商人,他们纷纷给予这些商人贸易特权。
中世纪的商贸
而对于西欧地区来说,北欧和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是一个重要而广阔的市场。两方通过吕贝克和汉堡这一中枢,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
如今挪威的汉萨同盟博物馆
在汉堡人的帮助下,12世纪初,吕贝克人一路向东北占据了波罗的海地区主要商路的中心城市—位于瑞典哥特兰岛的维斯比。商人们在此建立商会,强行吞并维斯比之前控制的贸易,保障他们在波罗的海东岸的垄断性地位。
同盟商人们越过波罗的海,在南斯堪的纳维亚建立了渔场,同时发展了与卑尔根、瑞典内陆之间的贸易。这些城市联结了西欧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
控制了波罗的海南岸的汉萨同盟
吕贝克—汉堡同盟很快控制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的贸易,这吸引了其他实力强大城市(诸如布鲁日,科隆)加入汉萨。联盟对这些城市的资源、原有路线进行了优化组合,让原本互不相连的城市贸易链结合在一起。
随着加入城市的不断增加,汉萨联盟逐渐从变成了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商业共同体。联盟同各地领主进行磋商,争取各种特权。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处于东西方贸易通道上的城市纷纷联合,用各种协定和联盟形式连接起来。
越发壮大起来
1356年,汉萨同盟在吕贝克召开了首次同盟议会,标志着她正式了成为一个实体。
潮涨
鲱鱼,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鱼类之一,受到欧洲人的广泛喜爱。直至今天,去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生吃鲱鱼,仍是一种特色。
正是这道餐桌上的佳肴,缔造了荷兰和汉萨商人的辉煌。
鲱鱼证件照
当时,波罗的海沿岸居民对鲱鱼的需求量很大,廉价的鲱鱼可以为贫民提供鲜美的肉质,还不受天主教斋戒的限制。
但是巨量的鲱鱼捕捞,需要不同行业在各环节上的配合,发达的商业组织和协作机制不可或缺。
更多的鲱鱼
不止需要更多的人手
更需要完善的组织合作
汉萨商人在联盟成型以后,把贯穿鲱鱼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优化——从渔网的制作到最终产品的售卖,无不有他们的身影。从中,汉萨商人收获了巨量的利益,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图中所绘的场景为汉萨同盟时期的商船
鲱鱼业中涉及的手工业、食品加工业、造船业兴起,很快带动了其他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兴起,又带动了北海—波罗的海沿线地区的消费需求。
英国的羊毛、弗兰德斯的纺织品、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的木材和蜂蜡、德国的毛皮和小麦、瑞典的铜、铁矿石,都在汉萨同盟的控制下畅通无阻。
这样有趣的资源大亨套路
甚至被外国银做成了游戏
经过百年的滚雪球式发展,汉萨同盟从一个纯商业联盟转为带有政治性的半政治实体。联盟虽然松散,但都有共同的目的,即确保在波罗的海—北海地区进行贸易,维护共同的利益。
在那个王权衰微的时代,想要做到这些,就不仅需要官方的认可,更要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十六世纪时,吕贝克的一艘战舰“Adler von Luebeck”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之一,大的舰队总能派上用场。
“Adler von Luebeck”号的绘画
在汉萨同盟控制的地区,有两片最重要的海域—波罗的海和北海。这两片海域中间,隔着日德兰半岛,也就是当时愈来愈强大的丹麦所在地。丹麦人控制了厄勒海峡和斯卡格拉克海峡、石勒苏益格地峡,这对汉萨同盟的垄断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丹麦正是北欧的十字路口
其实丹麦人远远比汉萨焦虑得多。他们发现,尽管控制了这三个交通要道,国土却仍然处于汉萨同盟的包围之中。既然汉萨同盟掌握着北欧贸易的支配权,丹麦自己的民族商业就不得不依赖于汉萨同盟的支持。
更要命的是鲱鱼捕捞权。厄勒海峡是鲱鱼产量最大的地区,丹麦人却并不能有效控制这里。
被包围的丹麦
战争由此爆发。丹麦军队首先袭击并且洗劫了维斯比,并在赫尔辛堡将汉萨海军尽数击溃,逼迫其签订《沃尔丁堡条约》。丹麦人剥夺了汉萨商人大量的特权,赢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
关于丹麦与汉萨同盟之间战争的绘画
但在五年后,不愿接受该条约的汉萨同盟重新组建一支舰队,并与瑞典结成联盟。在随后的战争中,汉萨瑞典联军击溃了丹麦和挪威的联盟军,逼迫丹麦人签订《施特拉尔松德条约》。
这项条约对丹麦而言是巨大的耻辱。根据条约规定,汉萨同盟的一群商人竟然拥有对丹麦王位候选人的否决权。
《施特拉尔松德条约》
结束了汉萨同盟与丹麦王国之间的战争
也标志着汉萨同盟到达其力量的巅峰
图为博物馆里的条约原件
随后挪威、波兰等国王室也屈服于汉萨同盟的威力,和他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汉萨同盟一时间烈火烹油一般,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潮落
从长远效果来看,汉萨同盟的每一项政策和成功都类似于一把双刃剑,在获取短暂的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垄断和自闭导致汉萨联盟从开拓走向保守,最后使它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逐步走向了衰落。
汉萨同盟遗留下的建筑
首先,汉萨同盟试图控制的区域太过狭长,不利于维持稳定。
汉萨同盟的版图,是以吕贝克为中心,向东面的诺夫哥罗德和西面的不莱梅两翼张开的形状。对这条狭长地带的控制可以垄断波罗的海与大西洋之间的贸易,获得超额收益。但只要这个经济带上冒出一个竞争者,就会打断整根商业链条,让利益受损。
其次,汉萨同盟只是一个商业性的松散组织,缺乏具有执行力的同盟公约以统一调度各成员。
唯一能够体现汉萨同盟存在和权威的是同盟会议。但这个会议从来没有定期召开过。唯一能联系各个会员的,是共同的商业利益,但存在着被内部分化瓦解的风险。
汉萨同盟的印戳
最终,也是最重要的,汉萨同盟的核心任务是获得商业特权,而不是获得政治权力。
这种纯商业的动机使得汉萨同盟不能像其他政治机构一样,获得合法政治地位和相应实力。尴尬的政治地位让汉萨同盟很难长时间维持对已有地区的控制,最终在和主权国家的竞争中落败。
三个原因环环相扣:汉萨的地缘条件决定了商业运转的脆弱-脆弱的经济利益让联盟难以步调一致-松散的联盟难以集中精力压制新出现的挑战者。这注定了汉萨的衰败。
唯一一个遗留至今的联盟时期的仓库
果然随着欧洲民族国家概念的兴起,国外政府和商人开始抵制汉萨的贸易地位,汉萨商人的特权被逐步剥夺。一些新兴的海洋国家,如荷兰、葡萄牙、英国相继崛起后,国家主导的制海权很快超越了商业同盟的实力,汉萨同盟逐步走向衰落。
已进入新时代
但汉萨同盟并未完全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即使跨国漫长的时间,在今天的欧盟中,我们仍能看到些许相似的印迹。
欧盟是在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的情况下(类比中世纪欧洲公国割据),由德法两个经济大国(类比汉堡和吕贝克),为增强地区竞争力(类比汉萨同盟的商人互保),倡导构建的松散共同体。
表面上看,各成员国会借助联盟发声,但实际上各国利益不同、步调也很不一致。由于是松散联盟,联盟对各会员缺乏强制力,一旦遇到困难就很容易分崩离析(参考英国脱欧)。联盟的整体竞争力,也远不如更大、更有凝聚力的主权国家对手。
德国向东欧发展
法国向地中海发展
英国紧抱美国
相似的缘起、类似的倡导者、同样的组织结构,欧盟会不会重蹈汉萨同盟的覆辙,仍然很难给出定论。
人们唯一可以确知的是,对于欧洲来说,想要和体量巨大的对手们竞争,除了结成联盟以外,它的选择并不多。
参考文献:
1.王笑笑 . 甲板上的帝国——汉萨同盟之兴盛与衰亡
2.李星 . 风帆下的汉萨同盟:俄罗斯历史上罕见的商人共和国
3.癡愚鄉愿亦雙相 . 击败国王的商人——汉萨同盟
4.刘程、刘鹏 . 北欧贸易模式变革与汉萨同盟的兴衰
5.理纯 . 汉萨同盟兴与亡
6.刘杰、葛召明 . 汉萨同盟与中世纪西欧贸易区的形成
7.赵立行、汪丽红 . 论汉萨同盟衰落的内在原因
8.曹令军、刘新华 . 论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
9.金志霖 . 试论汉萨同盟的历史影响和衰亡原因
感谢研究德国史的冯•科勒和冷夜寒星学长,
你们的指导给予了我很大帮助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