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考研的人考研的出发点无外乎是两个:第一个是提升学历和学校档次,第二个是换专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复读的难度其实远大于考研,大多数人复读一年能提个30分左右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而这很难实现从二本到985这种质的跨越。即便是真的原本只能考二本,复读一年上了211,最后拿到的也就是个211本科。而如果以985院校为目标考研,只要考上了就是985的硕士生,学历和学校都可以直接提升一级。同样冒险,肯定要选收益大的那个。
与此同时,考研与高考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高考的科目有6科,而考研的科目有4科。高考的6科,涉及的范围其实很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得转。比如说,中文专业考研只考政治、英语与两门专业课,既不考数学,也不考地理,对于很多本来这两科就很差但又对中文专业有兴趣的人来说,考研相当于扬长避短,可以拿自己的优势科目去跟别人竞争。类似的,如果有些理工科的人语文成绩一般,也可避开语文考试,转而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另外,相比于高考来说,考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捡漏机会。比如很多985院校的冷门专业或者所谓的“天坑专业”,放在高考中最起码也要600多分才能上,但考研中常常会出现专业报不满甚至需要调剂的情况,这样的捡漏机会在高考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除了上面的理由之外,考研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因为高考如果失败了,或者说复读几年并没有考到理想的学校,那这几年你的时间就是浪费的,到了社会上还要面临比同龄人大好几岁而遇到的就业年龄歧视。而如果是本科毕业后考研,至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当然,全职备考的也有一部分,但毕竟是少数),就算考不上研也能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不至于耽误自己生活。
但是,话说回来,这是不是说考研一定比高考简单?还真不一定。因为考研考的是“专业”,而高考考的是语数外和你所选的那几门考试科目。这样一来,很多人能考上985,只是因为高考总分高,而不是专业学习能力强。举个例子,假如有A、B两个学生,A学生高考成绩分别为(语数外综)140、50、90、180,B学生分别为120、120、130、240。毫无疑问,考生A只能上二本,而考生B也许能上个985。但是,假如A与B进入大学后所读的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B一定能比A学得好吗?特别是,如果B同学进入的是一所理工科985院校,再加上本人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只是为了读个985院校才报的这个专业,那么几年下来他还就真未见得比A同学更出色。
就拿北师大来说吧,能考上北师大中文系的学生,高考成绩肯定不用说。但之前我在跟北师大中文系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就发现,很多本科生其实并没有学习文学的兴趣以及天赋,他们往往只是因为听说北师大中文系好,自己的分数又合适,就报了这个专业。其中有些天分高的,那水平自然是很高,但有些水平一般的,真的会让你觉得这人怎么能考上北师大?反而是在研究生中,虽然有一些的确是二本院校考上来的,但你与他们的交流中会发现,这些人往往是真的喜欢文学,并且专业能力也不低(否则也考不上),至少比北师大中文系后30%的学生水平要好得多。
正因为如此,在考研中,很多985学生败给双非学生其实并不稀奇。特别是很多双非院校其实在专业领域内的实力并不差——比如很多省级师范大学都是双非,但像福建师大、山东师大、浙江师大这些院校,其中文、历史等学科的实力,要比大多数理工类的985都高。再比如一些双非外国语院校,在领域内的认可度和学生实力也要比普通985的外院好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很难说考研比高考简单。
总之,考研与高考是不同的两条路线,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很大差别。单纯说谁简单谁难其实并不合适,但我想与高考相比,考研有一点更好地地方,就是可以让人从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中解脱出来,只关注自己的专业就好。特别是对那些其他科目一般,但又想借着考研来换一下专业的人来说,考研的价值是高考所不能比的。
这居然有人来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第一,你倒是喜欢人家,人家喜欢你吗?
第二,你倒是跟他上了一个高中。那到大学怎么办?万一他没考上大学,你是不是要跟他一起辍学?如果他考一个不好的大学,你是不是要放弃更好的大学跟他在一起?
第三,你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就算你们互相喜欢,还不是分手。你们还能外面买套房去登记吗?年纪也不够啊。那既然大概率是三年以后就要分手,那你现在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上学放学能够一起走?
第四,你看看你爸你妈差几岁。等你真的到了结婚的年纪,能和你结婚的女生现在估计还在上小学。世界那么大,出去多看看,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那年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