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比我自己考上要难。
我可以控制我自己去努力实现985目标,但我不能控制我的孩子去做同样的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他们会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的思想。哪怕我们这些家长会去引导教育,但结果仍然是个未知数。
我身边就有例子,父母戒严般督促孩子学习,不准玩耍,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成绩一落千丈。
我所能确保的、独断专行的,就是让他/她拥有善良和健康,至于其他,我更倾向于让其自由发展。
基本的学习仍是要学习,我相信这是家庭环境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但周末赶场似的辅导班什么的看他/她自己愿不愿意,愿意就去,不愿意也任由他/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做不到的让孩子去做”,把父母的理想压在孩子身上是什么逻辑?
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经开始的扩大化内卷趋势,儿时曾上树摸鱼、秉持快乐童年理念的我极其厌恶,更不可能把之加在孩子身上。
我的孩子只需要做好自己,而另外的,做父母的我们也不怕多扛一些了。
教育,不能毕其功于一代,如果是非常偏远落后的普通人家,第一代先走出来,不要去想清北复交、985211之类的,第二代争取进个像样的大学,有个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落户在二线及以上的城市,第三代再想办法冲刺。第四第五代还要设法保住进步成果,或者多样化发展。
一代人完成的目标,要么保不住,要么代价过高,并不划算,慢慢来,别急,每一代都在进步与代价的取舍之间幸福地过一辈子。
真诚劝题主朋友一句:想让孩子考211/985的话,转户籍比花钱报各种学习班效果要好多了。
坐标某高考大省,很多很多年以前,那时候我在上高三,我们班上,有很多很多努力又刻苦的同学。
到底有多努力?晚上学到凌晨两点,早晨五点多起来接着干,中午也不午休,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一周七天不间断,几乎整个高三全部都是如此。
其中不乏家庭有钱的,闲余时间全部安排上老师课余辅导,各种资料设备补品数不胜数。
就在这种情况下,最后高考,我们班六七十个人,只有一个人考上了985,三个人考上了211,真真正正的屈指可数。
要是连二本线都没考上的怎么办呢?
当然接着复读鸭,在复读的这群人里,只有一个哥们,突破重围,考上了某东部211。
倒不是因为他突然打通任督二脉,掌握了啥神奇的方法,只是因为他把户籍转到了某偏远省份,然后他以低我们省好几十分的成绩,成功考入了重点院校,走上了人生巅峰。
这说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不对,努力越多走得越远。
当然了,那时候政策还没那么严,现在想要这么搞,估计是没啥戏了,现在想要自己孩子享受更低难度的人生,只能现在开始努力卷,一直卷到那几个高位城市的户口才算完事。
今年,我也有幸参与了几场“简单难度高考地区落户考试”,不幸的是,全部都落败了。
在此,我诚挚地对我未来孩子说一句:对不起。
你爸爸我确实尽力了,不是我不努力,确实是我脑子不行,以后就全依仗你自己好好努力了,好好加把劲,以后争取让我的孙子,你的儿子尽快享受到简易高考的乐趣。
顺便附指导图一张,孩子记住,往排名高的城市考总是没错的。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我说句难听的实话:
让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努力,难!
自己努力,容易!
你努力工作,移民北上广,孩子考985跟玩一样,不好么?
你好好打拼,给孩子弄个自主招生、艺术特招不好么?
你肉身入关,给孩子一个美国身份,别说985,清北都随便上,考试都不需要,不好么?
你努力经商,给哈佛耶鲁捐款几百万、几千万美元,别去什么伯克利之类的,不好么?
什么“培养”?还不是偷懒、没钱,以为报个班交那么点人民币,就有人帮你带孩子还教知识?以为自己隔段时间“语重心长”地教育一番,就能促使孩子上进?以为拍拍大专毕业的老师马屁,就能让孩子环境稍微好一点、学习就上去了?
还不是,你自己不努力?
再次更新:忙完上来看看评论,代表了社会各种声音。其实大家都心疼孩子,不得不鸡娃,除了生存压力还有社会舆论压力。
有人会认为孩子不行就是父母不行,要么你是混上大学的要么你家风不行,孩子不优秀都是父母的错。
还有人说,你的奋斗决定了你的上半生,你孩子的奋斗决定了你的下半生。你看看,要强的父母哪能忍,自己都要了一辈子强,还能在孩子身上输了?甚至有家长红着眼睛跟我说,孩子没考好,感觉全完了,人生没希望了。所以才会出现孩子没考好,妈妈跳楼或孩子跳楼的极端情况。
人生是一场修行,每时每刻都要与现实和解,接纳所有的不完美,才能平和,放松。
再更新:有人说高学历都不会鸡娃吗?
非也,我的好朋友,昨天发了一条微信给我,复制如下:
For each positive interger n, the mean of the first n term of a sequence is n, what is the 2008th term of the sequence?
妞,我在辅导娃作业,实在看不懂这个数学表达,你帮我看看?
我回答,请google。
她回:哇,居然真的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答案。仔细看了一下解答网站,天呢,居然是GMAT Club。
嗯,作为小学生的母亲也是相当努力了。我俩教育理念不一样,但关系挺好。
新:
有很多同学关心我,操心我的下一代阶级滑落。
这么说吧,一、我就是底层劳动人民,并没有突破阶级。二、我奋斗的意义当然有很多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给孩子慢慢来的机会。
原回答如下。
非常难。
我和老公都是985毕业。
我个人感觉是读书好轻松,高三也没晚于九点睡觉,每天还能偷偷看一点小说。老师们评价就是,智商高于一切。班主任开玩笑说,我高三下学期来不来读,都能考好。工作后也觉得比别人轻松些,效率高。
老公本硕博清华,智商也不会差。所有人都说,你们基因太好,赶紧多生几个为国家做贡献。
但是,呵呵哒,我的两个孩子在班上可就一般。没办法,他们面临高度竞争,全民鸡娃。别人小学高三化,课后名师一对一,我家做完老师作业后,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换着去。以为我这种教育就高端了?快乐教育的后果,就是孩子在应试教育中肯定拔不了尖,而只有尖子生才能上985。
我估摸着我家两娃是考不上985了,是的,两清华博士,孩子很有可能考不上985。你说难不难?
曾经有老师建议我全职鸡娃。我就想啊,就算孩子考上清华,也未必有我这收入。成龙成凤这事,还是自己来吧。
我对孩子的要求,一是健康第一位;二是生活朴素,别能力不行要求狂高;三是认真踏实,你可以不拔尖不拼命,但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坦诚说下,看完之后,我觉得我做不到。
仅仅看到“找关系找校领导打招呼,多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我就开始发汗:真的做不到,因为真的找不到关系。
更不用说“花几个小时帮老师解决老师的问题”了,我自愧不如。
从上面这个问答中,我能感觉出这位家长十分强悍,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是非常高的,对孩子的用心程度也是令人敬佩。但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故事的主角“孩子”。
这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他为了自己的梦想是怎么付出,怎么一步步走进梦想大学的?
都未曾提到。
在我家,是充分尊重孩子想法的,女儿今天要穿什么衣服,儿子今天想读什么书,今天他们有什么自己想做的活动,只要在立场内,都可以满足。
题主这个问题看下来,仿佛应该进985的是这位家长。
更让我隐约觉得可怕的是:如果广大网友都以这位家长为榜样,会怎样?
会不会再过若干年,家长之间互相打招呼问候变成了:孩子考上985了么?那你付出了什么?
这个逻辑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认为:
孩子考上985,父母是一定要付出非常多的,不然,你就是导致 “孩子没有考上985”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家长容易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一旦在某一个环节没有做到的话,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接着,一个全新的鄙视链即将形成:
全职且社会关系广泛的妈妈>全职妈妈>职场妈妈
奇葩说有一道辩题: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
席瑞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价值,和是否处于亲密关系中,绑定在一起。情感上的失败,就意味着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这本是一道感情题,我却从中读出了亲子关系的意义。把这段话挪到知乎的这道问题中,就是:
父母的价值,和孩子的成就,绑定在一起。
孩子没有考上985,父母的自我价值感就会丧失。
这是不是对父母们的PUA?
我们这代人,太爱归因。
小时候,全社会都在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
没想到,长大后的80后撑起了GDP的同时,还成了最自责的一代。
我还记得有个朋友特别感慨地说过一句话:
我们这代人,特别拧巴,一边无法控制地按照老一辈人的方式教育孩子,一边强迫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坚持科学育儿。
到底怎么做才好?
看到这个热搜后,我跟同事讨论了很久。
同事基本都是985硕士博士,归国的精英也不少。大家回忆起来,父母的参与程度真的不如知乎热点话题里的那位家长多。
而我爸妈,是真的没管过我学习。
小时候不在身边没法管,长大了忙生意管不上。
后来我成了县城里为数不多考上985的学生之一,学校邀请我爸妈去交流经验时,我爸都很心虚,问我:
你说,我说点啥,明明都是你自己学的,跟我也没关系啊!
我以前敷衍他,说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呗。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重新想了想:
把我培养上了985,我爸妈付出了什么?
跟网友的例子确实没法比,我爸妈甚至都认不全我的老师们。
但是,在我们那个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很重的小县城,很多女孩子早早放弃学业,但我爸从来没有说过任何放弃我的话,他最常说的是:一定多读书,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我高三冲刺那一年,他放下了所有的生意,每天等我晚自习回家,等我吃夜宵,陪我熬夜。
在我模考失利跌出年级前十的时候,他说: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你看看需要买什么书,爸爸想想办法。
是啊,他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你看看需要什么,我们尽力。
就在父母帮助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还是如愿以偿考上了985 。
当然孩子跟孩子不一样,我的例子是个例,网友的例子也是个例,都不具有参考价值。
但这不正是说明:父母要付出多少孩子才能考上985,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吗?
关键在孩子自己啊!
一位教书20多年的老师跟我说过:孩子就是一个瓶子,只有他自己愿意把瓶盖打开,父母和老师的帮助才能起作用。
所以,父母要帮孩子考上985,不是去打点关系,不是去申请特殊照顾,关键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因材施教帮孩子把瓶盖打开啊!
前阵子还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想了很久。
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上午我出去见朋友,开车门的时候手机不小心摔到地上,好巧不巧掉到了不知为何出现的小水坑中。
没办法马上开机,导航不能用,时间又来不及了。
于是我没用导航就开车上路了。
结果怎么样呢?
我这个路痴,永远分不清东南西北的路痴,竟然按照路标的指示,异常顺利地找到了聚会的地点。
关键是心情无比舒畅:没有被导航支配的恐惧,没有跟导航较劲耗费心力,就这样到了目的地!
养孩子也这样啊!
育儿是很个性的事情。原本,我们都有着把娃顺利养大、培养成人的本能(每个妈妈都天赋异禀),但是所谓的“专家”多了,焦虑也就来了!
他们的建议变成了导航,让我们当妈这一路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走错路,生怕没及时转弯,生怕多走了哪怕500米。
在全民焦虑的当下,我们更是无比依赖导航。知乎上只要是关于985的话题,讨论热度永远很高,大家都想看看怎么做,才能让娃考上985。
但有时候,我们越是看别人怎么做,越忘了当妈妈的直觉和本能。
放下导航吧!
迷茫的时候抬头看看路标,判断一下咱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走,选哪条路就可以了。
剩下的时间,享受路程,享受路边的风景,而不是盯着导航仪上那一条一条密密麻麻的路线图。
所以,让孩子考上985,父母要付出什么?
付出信任。
信任自己和孩子能找到路的能力。
共勉!
Yours, 翻译官妈妈~
2021年是阅读之年。以后的每周二,我都会在服务号“翻译官妈妈的书架”给大朋友讲一本好书,用视频和音频给小朋友读一个好故事。记得来!
多数家长自己把这个过程变难了。
达成一个目的的路线有很多条。
但多数人是做了大量冗余工作,才获得了目标的结果。甚至做了大量冗余工作,也没有获得目标的结果。
所以会觉得很难。
任何事情的解决,或获得较好的结果,其过程就像打不可重复的副本一样。
但无数人还是在重新开荒,因为他们没办法提炼出来副本的关键路径,也无法将目标量化。
考985和清北是一种明显的排位赛逻辑,排位赛逻辑的特点就是,看上去是PVP,实际是PVE。
因为看上去是PVP,多数家长聚焦于孩子每次比赛(考试)的得分,从得分去寻找优劣势,然后打补丁。
说不好听的,这种迭代思维,类似于要找物理定律,然后把物理现象拿到神经网络做数据训练,需要大量的迭代,这必然是低效和不经济的。
还有很多家长,为了获得所谓孩子的起跑线优势,瞎逼着孩子点技能点,小学开始点写作,幼儿园开始点什么少儿量子力学。技能点点废了,小孩没有任何正反馈,然后延误学习。
大量的负反馈产生的紧急迭代,加上各种废技能点,能不能难吗?
孩子太难了。
本来就难,有了不懂行家长的指导,变得难上加难。
顺道说一下,你家长考上985和清北了吗?你没考上,你当教练指导孩子????
你自己是个万年白银,你想主导培养至高王者》??????
这不毁人吗?
说回来,应该怎么不难,打PVE排位赛:
1,HP的提升,健康的体魄。体育锻炼。
2,MP的提升,充足的精力和意志。找一个要很久练习才会有巨大正反馈的技能,比如小提琴,比如击剑,比如冰球,比如书法。
3,韧性的提升,做好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并战胜ta的心理建设。
4,知识体系要有工程性,自上而下,先架构逻辑层,应用层,然后再理解知识点。
5,不要点任何废技能,公众号推荐的技能90%是废技能。
6,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性,寻找高级趣味乐趣。
7,氪金找真的考上985和清北的专业人士指导。
8,持之以恒的培养计划性,以及行为的可预见性,让孩子自发抵制计划外行为,避免行为晃量。
9,所有的学习,首先要寻找知识骨架,其次要理解出题思维,要搞懂考试是一种与考官的博弈。
10,深刻理解学习不是为了学到知识,而是要通过学历设置的过滤器,这个过滤器会阻挡大部分人的命运选择权。
11,要让孩子置于优势环境,如果做不到,就要让孩子学会控制社交距离,控制社交认可需求。
以上。
如果考不上985,这些基础有了,211可以考研打破过滤器,考不上一本的,可以留学搞复活战。
不会被困死。
会者不难,另外,多准备点弹药以备关键时氪金和复活。
你说的钢琴书法什么兴趣班跟985都没有关系。
他们把自己搞得很累,其实大部分精力都在做额外的锦上添花。
进985就是一个单纯的应试行为。你掌握高考的规则,然后搞定它,就行了。
我一直不理解的是,很多家长掌握着不错的资源和财富,却以985这样的功利目标为导向(以985为目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只看中这个学校的档次,潜台词是娃将来能卖个什么身价,至于这是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在哪个城市,通通往后捎),然后还花大量精力去培养全面素质,搞得大人小孩都身心疲惫。
天才儿童的培养过程中,名校只是顺便的事,穷人普通人脑子不灵光的人想出头,就别整那些幺蛾子,专心研究应试。
我也跟你说一个身边的人,我初中同学,那时她第一我第二,出了名的不近人情,谁想跟她说句话都会被怼,“我的时间很宝贵”是她的名言。她父母关系不好,初三时离了婚,母亲收入不高,她所有的学习规划完全独立自主完成,也没有渠道和能力去研究什么点招和加分,老师评价她也不是聪明而是异常刻苦。没有钱上补习班,只和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前50周末提高班。
她甚至不会去研究她要考什么大学,因为她只想考清华。
我们升入同一个高中,报到那天她得知我们一般一届不会超过三个清华,她号啕大哭,说这压力太大了。我们都没有很在意,清华考不上不是很正常么,有什么好哭的。
但从此,她更自我孤立了,高中三年,她10点睡,6点起,每天跑步,时间规划以分钟计,企图心强到可怕,她独自吃饭,不与人交往,不讨好同学,不阿谀老师(凭成绩得到老师的青睐比什么都好使),几乎不花一分钟在社交上,母亲学历不高,完全靠自己。
我们这样的重点高中,95%的学生都没有她这样的自制力。
最后,出于稳妥考虑,她选择接受保送,进了清华。(她当时模考690+,学校一般不会让成绩这么好的人保送)
我一直以为她就是一个孤僻怪异的人,直到大学开学我在人人网重新联系了她,发现她恢复成了普通的19岁姑娘,开朗健谈,熟知流行话题。至此我才彻底佩服她。
最难的是,在13岁的年纪,她就明白自己要什么了。
如何让孩子懂得自我追求,才是该思考的。
毕竟一个棍棒打出来的做题家和一个完全自主自发自愿的做题家,又是完全不同的结局。
补充一个“惰性”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或者见过这样的情况:
比如我现在想要一身漂亮的肌肉,然后我要执行计划。有人(A)选择打开大众点评找健身房,然后付钱办卡,心安理得地睡下,有人(B)选择打开B站知乎研究攻略,学习生理体育饮食方面的知识,打开地图寻找合适的训练场地,给自己做计划表并严格执行。
有过健身经历的人一定知道,A除非雇佣了一个保姆级的私教(即使是保姆级也没法捆着你来练),否则也还是要经历B的过程才能获得成效。但是很多A在买过之后,思想压力就转移出去了,情况好的把去健身房作为一种打卡行为,情况差的就半途而废了。而B的行为往往还会被嘲笑不舍得花钱。
单选A,你要想成功,付出的边际成本会超出你的想象,选B再辅以A,也许你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得到超乎想象的回报。
我老公目前做国际教育,他的学生家庭绝大多数是选的A,并且愿意追加极高的边际成本来保证产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支付得起(其实不一定,只是想象力没够)。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反对普通家庭走无脑氪金路线,你氪不起,而且也没有必要,而那些许多你氪了半途而废的东西,都是赤果果的浪费。
但很遗憾,“钻研”是会让大多人头大的事情,人人都有惰性,会喜欢待在安全区里。
花钱报班是很“容易”的事情,买学区房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多加几个996,多陪几场应酬,多重复你习以为常的打工人生活,延迟结婚,延迟生娃,总能攒够这个钱。
大家不愿意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引导孩子,不愿意研究招考政策和应试套路,不愿意根据孩子的兴趣挖掘有可能存在的未来发展方向,不愿意给他创造尝试的机会,不愿意和他共同成长,“有老师和培训班会教他的嘛”,尽管他知道这对于老师和培训机构来说仅仅是一份工作,仍然侥幸地想“这是他们的职业操守啊”,哪怕作为家长他自己上班的时候都懂得要带薪拉屎,失败了则还可以想“孩子天赋有差异”“我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我尽力了”“佛系养娃也没什么不好啊”。
确实,都没错。
把培养一个孩子上985扩大了说,不如说如何培养孩子点亮自己的天赋。毕竟天赋不比985更牛叉吗
找对象时找个脑子好的,生的娃比脑子不好的人的娃聪明的概率高。
基因的力量远大于教育的力量,当过老师的都懂。
正确认识孩子大概在人群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兴趣点和擅长的点在哪儿,然后扬长避短就行了。
先了解再培养。
先了解再培养。
先了解再培养。
聪明的父母看得开,愿意接受事实,愿意乐观看待问题,给孩子一个快乐放松生活环境。就算不成材,也是个人格健全的人,起码没有社交障碍。
蠢货父母看不开,不愿意接受自己孩子完美遗传自己的基因的事实,天天惦记和孩子死磕,妄图多吃点转基因食品就能让孩子基因突变,从而翻盘。
这样死磕出来的孩子受到的心理创伤是很大的。治不好的话以后也可能会变成蠢货父母。
教育成果,由天赋、学习方法和教育资源来决定。
我们客观地看,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就是家长在家庭教育里最大的作用了。
基因那是家长谈恋爱时就决定的。
教育资源得花钱买。越好的资源越贵。
同时,恩爱的夫妻关系、乐观向上鼓励友善的家庭氛围、夫妻双方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耳濡目染,这孩子歪不到哪儿去的。
所以,如果自己脑子和对象的脑子就那样了,基因改不了,那就砸钱买好的教育资源吧。小孩看得紧点儿,早点培养学习习惯。
同时期望值放低点儿,大家都开心。
说难听点儿,这种孩子基因里就没有带“智”这个东西,怎么启?种茄子长不出辣椒来,除非你隔壁住的是辣椒。
至于基因好的那群人,其实不用太担心。
如果孩子真的是自己的种,天赋也会被发现得比较容易的。上个幼儿园,老师会告诉你:你娃跑得比较快,你娃反应迅速,你娃集中力好,你娃手工细致,你娃学唱歌学背儿歌快,你娃学做操和跳舞快,你娃想象力丰富,你娃创造性强,你娃算东西快。
这种发光比较早的金子,全面发展倒是最适合孩子的。接触更多的东西,TA会更聪明。
鼓励TA多思考多体验,然后自己选择。
不过发现了想要发展的项目后,一样是尽可能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不浪费天赋。
只要不在孩子不擅长的项目上死磕的话,这孩子多半也歪不到哪儿去。
单身狗注意一下,你的另一半的基因和阶层,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决定了孩子的天赋和教育资源。
早明白早好,以后少烦恼。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影响因素太多了!首先,北京培养一个985跟河北他肯定不一样;再次,省部级以上官员培养一个985跟普通科员肯定不一样;另外一些985院校有对职工子女照顾的福利,本科线过了就能上,那个难度跟校外子女也完全不一样。还有曲线救国,两口子有一方是外国国籍,换国籍走留学生路线……;除此以外,花钱冒名顶替的还有能把户口换到西藏内蒙古的……,另外,上名校也可以走竞赛保送路线,说到竞赛又是一堆有趣的事儿,至于高考加分儿的门道儿相比而言都是小巫见大巫不说也罢。
因此,你平白无故地说一句培养孩子上985,这里面的门道儿太多了!根本没法简单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如果你说,咱们不考虑户籍,不考虑家长地位和特权,不考虑歪门邪道儿,就单纯地公平地培养一个985的孩子。
那简单,中国有1258所本科院校,985有39所,top,3.1%。也就是100个人的班里要稳在前三名。其实不是这么算的,因为这个仅仅是考虑到了本科院校,
至2020年6月30日,教育部统计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
用这个数字就是top 1.2%,当然这种计算很粗糙,因为没考虑学校人数。但大致思路是对的,也就是说,不是班级前2名,基本上上不了985。
在班里考到前二难不难? 别的不说做家长能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进入top,2%都很难!不说对孩子了,你刷知乎能把粉,赞,感谢,收藏,阅读……任何一个数值刷到top,2%都是大V级别,难不难?可以试试看。
当然,哪怕是你投入了top2%的时间精力,你的孩子资质至少也要top10%。要不然再鸡血也没有用,两者重合的话,有多难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