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南京大学新规:博士生发相关媒体平台科普论文且阅读量过万可参评国家奖学金?是否合理? 第1页

  

user avatar   huo-hua-d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阅读量1w真的太拍脑袋了。下面是我一个科普回答的传播数据。

阅读量一百万,点赞8000,大约 阅读量/点赞=100:1,所以可以估计一万阅读量的文章差不多在知乎就100赞。是不是一下子觉得这个门栏实在太低了。100赞的回答在知乎到处都是。如果真执行这个政策,恐怕全南大的博士生都可以参评国家奖学金…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D总回答这个问题,突然想起了高教授。高教授可惜啦,他要是活到今天,这规定能帮他大忙啊。

早些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无作者名,两万多字,总结蒋记匪帮大陆失败原因的文章。作者本人观点是:

但是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国民党的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当时我就一个:口可口可。(呵呵什么意思你懂的)

开篇就说军事原因第一,立了靶子。到文章结尾这位却说常公为解决“为谁而战”的问题,要求国军“官兵一致,生活一致”,“实行军民合一,真正做到军队为人民的军队,武力为人民的武力”。这时候不讲军事第一了?听你的还是听常公的?

还有作者你说军事,那咱就看军事,可你能不能别自打脸?
这边说国军的装备美械多于苏械,明显优于中共,那边说共军苏援强大。
这边说国军数量超过共军300多万,那边说共军兵源充足,国军穷于对付,兵力不敷使用。
这边说国军军费巨大,那边说共军不用花钱。
这边说总裁眼光正确,那边说总裁当局者迷。

请问这位仁兄,你平时写字是用左右互搏吗?整个文章前后冲突的地方太多,不列举了。文中多处以偏概全、倒果为因的描写,引用资料都前后矛盾,连百度百科和贴吧发言都拿来当论据,说了一堆是什么,就是不说为什么。作者立足于军事、情报决定论,可他写了两万多字始终没有解释:

明明国民党能从更广大的地区、更多的军队中选拔人才。为什么总是共产党棋高一着?为什么高明的将领、专业的间谍、战术多变的军官总是出现在共产党一边?

通篇看完,觉得搞笑不已,还想这可能是哪个初入圈的业余爱好者写的。我当年还算年轻气盛,一时兴起就拿这篇文章做了次挑错练习,挑完一看文档,字数从两万变成三万多……
写完后还打算和伙计们探讨下,结果刚说了个开头,伙计们就告诉我:这文不是业余爱好者写的,作者是个大学教授……

历史系的……

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听了伙计们的介绍我一搜,还真个大学教授,还是博导!这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就很尴尬了!虽说象牙塔里的所学专业和社会实践有差异,但也不能这么离谱啊!拿着大学的工资,守着大学的资料库就整出这么个玩意?!学生父母的血汗钱就让你这么糟蹋?!这不误人子弟,给大学抹黑吗?!

为节约大家的时间,挑完错的三万多字全文就不放了,整点片段给大家看看吧。想看教授两万多字原文的朋友请点这里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_百度文库看完你就知道,这文放今天阅读过万轻松得很。

我个人也是个业余二把刀,水平有限,写的东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还请过往神仙多多指教。

===开喷分割线===

先说说文章最后结尾时,教授自己对蒋记的总结

再看大陆最近三十年的变化和发展,又可以发现,从新的“历史综合”的角度来观察,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两蒋父子的某些概念和作为还是被吸取了过来,例如: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关心民生、建立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等等,最近三十年大陆差不多也是这样。

我们来看看两蒋父子的这三点作为

1、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提出《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案》,禁止春节。

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杂文《闲话皇帝》,泛论古今中外君主制度时提及日本天皇。日本驻沪领事石射猪太郎以《闲话皇帝》一文“污辱天皇,妨碍邦交”为由,向国民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国民政府下令上海市政府道歉,《新生》停刊。

1956年中华民国立法院长张道藩参拜日本靖国神社

重视文化重视到不过春节,重视到918后不能谈古论今,重视到让抗战胜利后立法院长给鬼子庙鞠躬……


2、扶持中小民营企业

1946年底上海街头遍见“自杀大贬价”、“关门大贱价”市招。国货销路因美货倾销而不畅。当年统计全市有120~130家小百货商店歇业。
1947年1月,上海数日内有89家商店及59家商业公司宣告破产,6家毛纺厂及10家其他工厂停工,另有千余家商店自行关闭。

1946年大公报:金属冶炼几全部停工,制酸工厂仅存一家。目前美货充斥,经济枯竭形势下,中国工业似乎只有垮台了

1946年新民报:美国售予中国之军需剩余物资中,仅草纸一项已足敷中国消费五年,故草纸工厂命运亦危在旦夕

扶持企业扶持到美货倾销,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的企业破产……

在这补一个相关回答,有时间和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蒋记是如何扶持企业的

zhihu.com/question/2639


3、关心民生

我都不用找资料,直接用教授自己写的原文怼教授:

1、局势无法平稳,致使经济出现严重危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狂涨,蒋介石却不在意,以为只是暂时现象。

2、1949年2月1日,蒋在故乡溪口又写道:为政二十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更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已晚也。

3、蒋在日记中记载:“第四十五师拉夫抢劫,应解散彻办”。然而在大陆时代,却未见他对此类问题的严令制止

4、蒋介石愤然道:”无论上海、厦门、广州,每一次撤退,高级将领总是先部下而退,置部下的生死存亡而不顾”。

5、1949年10月10日下午,蒋飞浙江定海视察沿海阵地,见“工事薄弱且多暴露,形同儿戏”,“而官兵均面黄骨瘦,不见强健之人;病兵呻吟,却告以无医无药”。蒋介石极为痛苦,“此为带兵以来从未见过这悲剧,不知如何收拾矣”。

6、几十年来,国民党对改善民生福利做得太少,使其得不到底层民众的支持

关心民生关心到“得不到底层民众的支持”……

教授你左右互搏很爽吗?就这还“最近三十年大陆差不多也是这样。”,中国大陆真要这样,不说别的,江浙沪包邮共和国的常公同乡们先造反了!

1996年,台湾有部主旋律电影叫《四个不平凡的少年》,由吴奇隆、苏有朋、金城武、林志颖主演,内容是一帮台湾青年的军营经历,影片中老兵骂新兵的常用词是“活老百姓!”,都说中华传统在台湾,这电影就说明国军传统也在台湾,一个1996年还在用“活老百姓”骂人的政权,你跟我说它“关心民生”?


===经济分割线===

虽然教授一再强调军事第一,但在文中他还是不可避免的说到了经济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他怎么说

1948年5月,蒋介石就任总统,其时正遭遇内外交困,“东北战局濒临绝望,西北、华北也陷入困境”,物价飞涨,出现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
胡秋原说,“上海的物价指数已涨到战前的三百万倍,法币已如废纸”。蒋介石在日记中也提及一石米价已达4000万元(l948年8月14日)。
8月15日,王云五主持币制改革,以旧法币300万元兑换金圆券一元,初始情况不错,胡秋原说:“一时全国人民热忱反应,甚至乡下的老太婆也将所藏金耳环送到银行换取金圆券”,他认为,“这表示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所谓“国家还有可恃的人心”。蒋介石在日记里也称,“一星期下来总共收入一千八百多万美元,仅上海一地就有三百万美元之多,对于人民如此拥护币制改革政策颇感意外与欣慰”。而实行十天后,就收到二千七百万美元。

“对于人民如此拥护币制改革政策颇感意外与欣慰”,常公日记写得就是好!然而人民是怎么拥护的呢?教授不说,我帮他补上。

看看这份通告

这份国府中央日报上明明白白写着“限期收兑”、“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违者予以制裁”,“制裁”这个词可是很有讲究的,在国府这个军阀政府的字典里,这个词很多时候等同于肉体消灭。

日记写得再好,还是配合史实看,1948年7月,蒋经国开始上海打虎,常公8月以总统名义发布兑换金圆券命令,限期兑换,过期不兑者财产没收,违者法办。11月1日蒋经国宣布打虎失败,币制改革随之完蛋

面对完蛋的金圆券,教授怎么说呢?

金圆券的失败,造成人心大崩溃,但这主要是心理上的巨大的危机,而不是老百姓真的要饿死了,此时银元(袁大头)已成为流通货币。当局对一些军、公、教人员还实行实物配给。张正隆的书上引用当年解放军干部的口述资料写道,解放军打下天津,某团驻在一中学教员家,房东“他们早晨油条、豆浆、小菜,中午、晚上大米饭、馒头,炒几个菜,相当于团级干部的小灶”。

好一句“主要是心理上的巨大危机”!

1948年终,金圆券崩溃,在它之前的1947年上海全年露尸、弃婴25400人,在它之后的1949年1-4月上海全市因传染病死亡者和路尸共4.3万余具。上海做为蒋记发家之地,长江关税源头,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民生尚且艰难至此。在教授嘴里就换来一句:主要是心理上的巨大的危机。

为了淡化金圆券的危害,继续引导读者以为金圆券“主要是心理上的巨大危机”,教授举了“军公教团体”日常饮食的例子,还是天津这种民国第二大工业城市的“军公教团体”。然而,教授好像忘了“军公教团体”一直是国府着力扶持的基本盘,直到台湾依然如此。

“反污名 要尊严”台湾十万军公教今日上街抗议蔡英文当局年金改革

拿特殊群体当普遍例子来论证金圆券危害主要是“心理上的巨大的危机”,不知道这位教授平时会不会说:

我们全校员工的生活都很好,你看我这教授的工资就很高。

我们江苏学校员工的生活都很好,你看我这南京教授的工资就很高。

就算是“军公教团体”,他们的实际生活是怎样呢?

“军”在47年咬牙切齿

“公”在48年活不下去

“教”自然是这位教授的同行长辈了,看看48年的“教”,和教授都是南京同乡,生活差距咋这么大捏?这就是教授嘴里的“主要是心理上的巨大的危机”?不知道这些同行长辈见了这位教授有没有句话要讲呢?

国府基本盘尚且沦落至此,打败战简直是理所当然,不知道教授写下“军事第一”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

经济部分到此为止,不是我不想多写,实在是两万多字的文章里,关于经济部分教授就写了金圆券这一点。算上其他零散提到的地方,两万多字的文章里,“经济”一词一共只出现了11次,而“军事”一词出现了58次……

教授对军事是真爱啊

注:文中“情报”一词出现31次,“政治”一词出现17次


关于经济影响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这个回答

zhihu.com/question/3655

对民国时期上海经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个问题

民国时期处于巅峰状态的上海,经济状况(绝对值)相当于现在中国哪座城市?


===军事分割线===

继续奇文的军事部分,军事部分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开头说了不少,不再细谈,咱们来看看教授是如何评价双方军队的

相比之下,中共将领大多文化低,多为贫苦农民出身,知识分子担任高级军事将领的极少。而国民党高级将领都通文墨,中低级军官大多也有文化,许多人还是“十万青年十万兵”时投笔从戎,怎么会被没文化的“老粗”打败?共产党确实创造了一项奇迹。

我觉得教授可能没看过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学历,关于他们的学历大家可以看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上过军校的军事将领在战场上的表现反倒不如不识字的“泥腿子”?

我这里不再赘述,而是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933年国府为改变“重文科、轻实科”的教育现状,连续三年制定计划限制文科招生,同时国府还设有专项基金,专门鼓励各大学培育工科学生。计划制定者为教育部长陈立夫,对,就是蒋家天下陈家党,搞出中统的那位。虽有如此强力人物推行振兴实科的计划,文科毕业生数量依然不减,供需失衡,以至于当时舆论疾呼:毕业既失业!

到了全面抗战时期,由于“后方紧吃”等原因,导致大师云集的西南联大经济问题日益严重,各个学院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解决自身生存问题,遂有“士农工商丐”之说。

工学院建小型工厂,是为工

理学院搞试验农田,是为农

法商院给商店算帐,是为商

师范学院寻校教书,是为士

文学院靠卖文为生,被称为“文丐”

因为当时文人墨客云集西南,写文者供大于求,须通过关系,或贿或求,让编辑开恩发稿。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分子不是仅限于“通文墨”,农民依靠农业知识进行生产,工人依靠工业知识进行生产,商人通过商业知识进行通商,千年来被文人集团鄙视的“武夫”们,也是依靠军事知识进行作战,“工农商兵”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不能因为他们不擅长舞文弄墨,把持宣传话语权,就把他们排除在“知识”之外。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这是主席在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的发言,而早在1929年,他在古田会议时就说过对青年士兵要加强教育,要求:

1、各纵队政治部负责编制青年士兵识字课本(以商务馆小学教材,平民千字课,龙岩文化社教本等作参考)。

2、每个纵队内设立青年士兵学校一所,分为三班至四班,每个支队一班,直属队一班,每班学生不得超过二十五人。以政治部主任为校长,以宣传科长为教务主任。每班设一主任教员,每班以授足九十小时为一学期。

3、由公家出钱置备纸笔墨等用具发给学生。

身为共军总司令的朱老总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说:

自然科学,这是一个伟大的力量。自然科学的进步,工农各业的发达,生产能力的提高,富源的开发与正确利用,实业的正确管理,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充实我们的力量,充实军队的战斗力,使人民获得富裕的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与政治觉悟,来取得抗战的胜利,建国的成功。谁要忽视这个力量,那是极其错误的。

教授你听到没?“谁要忽视这个力量,那是极其错误的。

被某些人称为“泥腿子”的共军,在建立初期就确立了面向全军甚至根据地全民教育的指导思想,他们在根据地扫盲,在长征路上教战士英语,在延安土窑里科普航母,在解放战争时培训人类文明史。对TG来说,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它一直被自己实现。

而教授举例“十万青年十万兵”,想说明国军文化程度高,可“十万青年十万兵”是什么时候的事呢?1944年中国正面战场在鬼子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中遭到巨大挫折,盟国侧目,国内各界强烈不满。当局认为军事失败的原因是兵员素质太差,于是发起知识青年从军运动。1944年10月常公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12月向军委会干训团第一期毕业学员发表演讲时说:

就是因为现在一般军队暮气太深,习染太重,而毫无生动的力量。尤其一般部队的官长,很多精神颓唐,纪律废弛,甚至於自暴自弃,不顾国家军队的利害,而只图自己如何升官发财。惟其如此,所以不仅有失国民的信仰,而且要为外人所轻侮,影响所至,几乎使我们这次抗战中途失败,因此我们不能不毅然决然发动知识青年从军,编练新的队伍,以新的精神和蓬勃的朝气,作为全国军队的倡导,而挽回目前的颓势。

指望一个1944年才开始大规模吸引知识青年从军的部队,在1946-1949年战胜一个1929年就开始重视全军教育的部队,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后果如何。

身为众人称颂的知名近代史专家,教授不可能不知道主席对共军教育的认识,然而教授两万多字的奇文中,反复提及国军有文化,与国军教育有关的“黄埔”一词出现了6次,“陆军大学”一词出现了2次。却对共军教育只字未提,共军教育相关的“抗大”等机构和行为类词组出现0次。

可能在教育界工作了几十年的教授认为共军这帮“老粗”是不需要教育的吧?所以他才认为共军创造了奇迹。但同为历史系教授的马丁·万·克列威尔德说过

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需要伟大的战略天才,而只需要平淡无奇的艰苦工作和枯燥乏味的计算。

关于教育对军队的影响,我这点到为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这个文章

马前卒:长征80周年总结三:农民士兵的毕业旅行


===政治分割线===

怼了教授几处错误,但人也有说对的时候。军事为政治服务,教授是这么评价蒋记政治的

国民党在政治上更不行,对美国的公关很差。美国是支持蒋介石的,但又附加不少条件,美援一旦不来,国民党上下“顿失信心”,精神几乎崩溃。
……
蒋介石后来总结大陆失败教训时提到,当初“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致大陆空虚,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
……
民国将亡,人心已散,大势已去,蒋介石最恨谁呢?他不恨毛泽东,而是一恨美国,二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责美国袖手旁观,不救他。1949年l月3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次革命剿匪之失败,并非失败于共匪,而是失败于俄史(苏联斯大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是失败于美马(美国马歇尔),美必后侮莫及,而马歇尔须负全责”

美援不来精神就要崩溃,45年手握450军队,拿出50万占一个东北你就说大陆空虚,兵力单薄?还最精良的国军,最精良也没见你打赢啊?一国领袖、全无担当,推诿卸责都推到给你美援的人身上,结果连教授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说:

蒋介石不找自己的原因,把责任往下推,只能骂下属。
……
蒋介石自欺欺人地认为,如果他不是被逼下野,中共就不会获胜。

甚至把日记搬出来说明蒋在重压之下已经靠天吃饭了

现在知道,使蒋在大难当头坚持下来的是宗教信仰:他的日记显示,宗教信仰,是支持蒋渡过重重难关的精神支柱。
1947年底东北战况危急时,他即在日记写道:“至十时祷告三次,天父许我明年圣诞节可消灭山海关以内各省之共匪,并令我不可放弃辽吉、长春各要据点。可知天父之意者,皆合实际与必然之理,凡遵照天愈者必皆成功也。”
1947年5月,长春之战进入关键时刻,蒋介石在每日的早祷和晚祷之外,“午未之间与子丑之间又各增加祷告一次”。日记中记载:“自觉对天父、对基督皆专诚无贰,故时势虽艰危万分,而心神安定如常。”
1947年12月29日,蒋介石在日记里记载:“十日来各战区告急,失败电报如雪片飞来,诚令人有应接不遑之感。但此心反无优惧,夜间安眠胜常。以存亡大事,上帝必有意者,绝非人力所能强制,故自问无愧。

常公你前边不是刚说了“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吗?怎么又成天父命令了?马歇尔是酥哥下凡吗?

以存亡大事,上帝必有意者,绝非人力所能强制,故自问无愧。手下一票人正在苦战,你这先放弃治疗,兵者国之大事,你靠上帝打仗?手下在危机关头要是看到你日记这么写,投不投共不知道,你家教堂是保不住了。

虽然常公在民国末年还是一再不靠谱,但文章最后,教授还是掩饰不住对蒋的惋惜。

1949年10月19日,蒋在日记中写道,今后整军要着重解决为谁而战问题,他说,“要为实行三民主义……提高人民生活,减租减息、反对剥削、反对专制压迫,……而战,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实现民生主义而战”。蒋有此省悟,只能说对稳定台湾有益,但就大陆而言,历史已不给他实践之机会。

但是教授你前边不是刚说了蒋“为政二十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吗?二十年一个婴儿都能上大学了,蒋拿着最大的财源,最多的外援,最多的军队,二十年的实践机会居然还不够?!浪费可耻知道吗?!这样的人不进垃圾堆还留着他过年吗?!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tiancao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对于科普整个行业来说当然是好事,昨天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在第27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特地讲到了这事。

目前科普面临的问题包括这么几点:

  1. 价值导向存在问题,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因为爱惜羽毛等原因)不愿意在公开场所去花费时间撰写大众化的科普文章,因为过于大众化会影响到外界对自身水平的评价。
  2. 科普人员存在问题。其实很多情况下,博士和硕士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向大众输出相关领域的科普内容,而在读学生普遍有激情也想法去做这样的事,应当鼓励这部分人的科普积极性。

所以,这一条政策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有利于更多人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普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但是正如很多答主所说,因为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在我国国情里,这条政策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操作,执行起来也很可能会有问题: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 科普论文 并公开发表于 相关媒体平台 ,且 阅读量超1万 ,就可以 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

  1. 科普论文是什么?看起来并不是科普文章
  2. 相关媒体平台是什么?科普中国还是科技日报还是人民网(这可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3. 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那么权重是多少
  4. 阅读量是很容易刷的,那么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合适的衡量准则?以及标准到底应该是多少?

PS..当然,我其实更想问的是,我能不能把文章阅读数换算成引用(狗头)?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连淘宝都可以刷单,公众号当然可以刷阅读量了好吧,这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了。

这个规定太草率了,太鲁莽了。




  

相关话题

  《我不是药神》里,科研费用应该由谁承担? 
  如何看待杭州这对 19 岁双胞胎姐妹分别被牛津和剑桥录取? 
  打压式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如何评价湖北大学的刘川鄂院长和梁艳萍教授的微博曝光内容? 
  如何看待深圳中学「豪华」教师阵容超 4 成是博士,博士当中学老师是否大材小用? 
  如何评价复旦大学张文宏/张颖共同通讯的论文被期刊撤稿? 
  如何理解教育? 
  如何看1996年加州理工教授 Erick Carreira 写给博士后的警告信? 
  为什么高校很多教授不搞科研还瞎指挥? 
  我爸爸管周杰伦叫「戏子」,我心里很不好受,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文革被毁的文物与圆明园被毁的文物有可比性?哪个价值更高?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好!很有精神”这种旧日本军队梗的流行?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