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通过“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来学习外语的方法? 第1页

  

user avatar   shallwe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评价?这就是传说中的“脱亚入欧”学习法呀!古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程门立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学习法,今有随缘复习法(在即将考试的时候,随意翻开课本看一看,记住了就是缘分,记住的刚好考到也是缘分的一种复习方法),自拍复习法(自拍的时候沉迷于自己的美貌不可自拔,最后发现要好好学习才能配上这般容颜)等等。但是,外语学习方面有种几乎已经失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学习法,那就脱亚入欧学习法:说中文,这辈子都不可能说中文的,找高资质的老师又不会找,只有一头扎进德国人圈子,这样才能维持得了语感,德国圈子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呆在里面的。


好了,我快编不下去了(估计大家也没看出我用的哏)。


这位同学明显犯了归因错误和滑坡谬误,把德语口语变好归结于和德国人交往,进而得出“不能和中国人来往”,“中国人学不好德语”,“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这样的宏论。疯狂英语有效是因为朗读和坚持,而并不是因为疯狂。这位同学口语有进步是因为把缺失的练习补了一点上来(之前被渣教学坑了),而并不是因为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


因为很多人学的哑巴英语,所以很多中国人以为口语是最难的,学其他语言也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如果教师也是哑巴外语,也认同口语是最难的,那么完了,他肯定毁人不倦。而实际上外语和母语一样,优先发展的应该是听力和口语,写作要在口语达到了连贯叙述能力之后才发展。如果你某门外语达到了真C1或C2的水平,你肯定会认同,听力和口语也是最容易突破的。从文本难度上看,听力和口语的内容只有A2或B1水平,而阅读和写作是要多难有多难的。因为大家知道,成为能听能说的识字分子不难,但是要快速把德语维基百科的内容看下来吸收掉,要写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难,非常之难。


所以A1-B1的教学必须把重心放在“能听懂,能说出来,能写对”三个目标上。听和说的文本难度不高,但是对反应速度要求很高,所以教学要能保护学生的表达欲,使其敢于说,敢于犯错,再加上碰见硬茬能灵活地绕过去,那么这口语就突破了第一层。当然教师本身的口语应该是流利、地道而又正确的。如果师资合理,那么听力和口语肯定会最先突破的。尤其是口语。


口语好其实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只要敢说,自信,外国人能听懂,口语就会被认为“gut”了,再加上点内容,那被认为“unglaublich gut”也不是不可能。我见过这样的班级,学霸们都沉闷不语,而从德国交换了半年的学习很一般的学生大胆和外教交流,虽然几乎每句都是错的,但是外教能听懂,最后在外教心里这个学生的德语是最好的。所以,所谓的口语,自信其实占很大比例,外向的人在这一点上有天然的优势。


我们达赫德语学校有很多外嫁德国的中国人来学习德语,她们有的就是在德国从零开始学的,有的是和德国老师一对一学的,她们做到了几乎只和德国人打交道,但是语言水平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不懂的人看来,她们都已经和德国人交流无障碍了,那水平肯定是已经超凡入圣了,怎么还需要来培训学校学习呢?而她们自己知道,听力其实还是有不少猜的成分,而口语因为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所以在自己掌握的范围内可以收放自如,但是离精准、细腻、优雅还差很远,离随心所欲地说还差很远很远,知道有更贴切更有力的表达方式,但是自己选择了非常浅白容易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歌德学院的教学方式在A1和A2的阶段非常有效,优势明显,因为在这个阶段学习内容几乎全部是直观的或符合直觉的,并且教学方式本来就应该优先发展听力和口语。但是B1或B2以上,只用德语解释就鞭长莫及了,效率急转直下。不是说老师用德语解释德语力不从心,而是学生理解不透,并且不可能理解透。不然大家可以静下心来查纯德语词典,朗氏用语比较容易,杜登用词比较精准,反复对比查两个小时,我看有多少人理解透了一篇稍难一点的文章。词语比如makaber,无论是durch eine bestimmte Beziehung zum Tod unheimlich, mit Tod u. Vergänglichkeit scherzend, Schrecken, Grausen oder Abneigung erregend, 还是 besonders weil ein Zusammenhang mit dem Tod besteht,都会看得有点懵懂,而如果说“渗人”,学生立即秒懂。当然各种词典上的汉语并没有写这么透。再比如说短语,jm. nicht das Wasser reichen können,看德语解释 an js. Fähigkeiten, Leistungen o. ä. nicht heranreichen 似懂非懂,而我说“给某人提鞋都不配”,学生立即就get到了。


所以,所谓的沉浸式学习,在突破听说的阶段有效,但是在语法方面,在进阶和高级阶段,效率就急转直下了。而帮助学生突破听和说,中国教师也可以做到,有海量的词汇量,有海量的阅读量和阅片量(当然吸收能力,训练方法是关键),不少中国教师达到了近乎德国人的水平。如果中国教师德语水平非常高,总体教学效果一般是要优于德国教师的,更不用说优于那种低效地瞎混德国人圈子了,如果中国教师还有精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那教中国人的教学效果一定吊打德国外教。不然,全过程纯外教教学的延边大学科技学院德语系为什么没有独步德语界,而是默默无闻。教学在于及时有效地让人get到那个意思,在于及时有效地纠错,在于使全过程尽可能丝滑般地流畅,而完全的沉浸式并没有优势。


并且为了学个外语找个德国男朋友,或者几乎不和中国人来往,我觉得有点滑稽。首先,刚才说了,沉浸式并无优势(可能在需要突破听说的阶段有点优势),其次,外语只是个工具,人还是要拼思辨能力的,要拼专业知识的。如果把学好外语作为最大目标,这个目标未免有点低。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德国的中国人那么多,从小在德国学德语的人也很多,与德国人通婚的中国人也很多,和中国人生了孩子在中国生活的德国人也不少(我就认识好几个)。但是,中德混血儿制霸中国德语界了吗(没听说过有)?外嫁德国的德语专业大学生胜过中国德语教授了吗?同声翻译和翻译家有几个(或者有没有)曾经一度只混德国人圈子的?


口语是很虚,很飘忽的东西。只要意识到位了,A1水平也能侃侃而谈,A2水平也能和德国人谈笑风生,B1水平也可以口若悬河……对于外行和水平低的人,“口语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如果能“无障碍交流”,会觉得这水平直插云霄划破天际了,各种溢美之词铺天盖地而来,但是大家自己要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不能飘飘然,真以为自己水平盖世了。


我知道,很多人想要混血宝宝,想要给宝宝进行双语教育,以便自己的孩子成为翘楚人才。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美籍华人可是有三百多万呐,英语和汉语同样溜的有多少?很多移民二代三代几乎不会汉语,就算会,也仅限于日常和家人沟通,就和我的方言水平一样,不能进行深度思考。我自2001年开始德语专业的学习,自2005年开始德语专业教学,一直是学霸级的学生,也非常努力,但是,我得承认,我的德语达不到我的汉语那种思维深度,就像我的练过的左手也没有右手灵活那样。


总结一下:沉浸式学习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汉语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合理利用。即使是废弃右手不用,用左手练出了书法,用右手也许本来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达到更高的成就。两种语言都想达到非常深的思维深度?我觉得吧,学外语最重要的还是开心,能“交流基本没有障碍”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就随缘吧。




  

相关话题

  德国刑法学中的正当防卫的“法确证原则”是什么意思? 
  我是一名回族,喜欢一个汉族女孩儿,该怎么办? 
  德国「红绿灯」组合敲定组阁方案,朔尔茨将出任新总理 ,默克尔退休后德国未来将走向何处? 
  如何评价《PRODUCE 48》第二期?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 
  如何评价梁翘柏? 
  二本大三,学习双学位(土木工程和软件工程),工薪家庭,去什么国家留学比较好? 
  如何在二战前挽救德国的经济? 
  如何看待 2021 年 3 月 24 日晚杨笠微博的发文? 
  如何评价王垠新文章《我为什么不再做PL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电子科技大学成为 2018 年高考投档线涨幅最高的高校之一?对此有何种启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一位母亲屡次三番的问已为大学生的孩子成绩排名?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