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延禧攻略》中有哪些值得深究的细节?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ji-06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专注史实的回答。《延禧攻略》在史料挖掘化用上的用心,已远超不少历史正剧在此方面的创作投入。

我试截取一个剖面:第7集,魏璎珞以常服为诱饵,内藏绣花针,借激怒皇帝,请绣娘玲珑入瓮,最终打怪成功。这一折,其实并非凭空创作,在乾隆朝有据可考。这件事真实地发生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而围绕这一年前后的许多故事,在《延禧攻略》中,被合适而有分寸地演绎出来。

先说所谓“绣花针事件”。

乾隆十六年夏,刚结束首次奉母南巡的乾隆皇帝回到了北京。夏日炎炎,皇帝准备换穿一件葛布夏袍,由内廷太监张玉与蔡勋奉旨伺候。许在皇帝穿戴之前,张蔡二人未能细验,皇帝将手伸进衣袖时,袖内有异物划刺手臂,结果发现是一枚缝衣针。

▲《延禧攻略》剧照

乾隆朝以驭内严苛著名(乾隆帝将内廷太监多改姓“秦”“赵”“高”三姓,以此警示清宫勿重蹈秦亡之祸),愤怒的皇帝随即下旨由当时总管太监马国用处分此事。遵照皇帝旨意,将张蔡送交内务府,有意思的是,这位马太监自知难逃,一并将自己交送了。

当时,总管内务府大臣是庄亲王允禄(康熙帝第十六子),和亲王弘昼(雍正帝第五子)以及军机大臣一等忠勇公傅恒(皇后富察氏亲弟),他们联名具折请旨,将太监张、蔡枷号一个月,鞭一百,期满令其充当苦差。主管张、蔡的太监革职,鞭一百,仍令当差。总管太监马国用则从六品降为七品,罚俸一年。乾隆帝同意了内务府的意见。

极权帝制下,冒犯皇帝的错误会被放大到让人无法负荷的程度,生命和尊严,在统治者眼中就是如此轻贱。而编剧有心,将这一历史事实化用到魏璎珞设计皇帝的桥段中,确实是神来之笔,既体现了专制皇权下皇帝个性的逆鳞,也为魏璎珞的黑莲花手段增添了戏剧性。


同样,在这一年,也就是乾隆十六年三月,上谕“命高斌仍以大学士管河道总督事”,这位高斌,也就是剧中高贵妃父亲的原型。在电视剧中,高斌说了许多关于治理河道的专业性意见,而皇帝也不时追问(弹幕同情乾隆帝+赞赏高大人100秒)。

▲《延禧攻略》剧照

而这些被吐槽为“考验演员背词功力”“心疼皇上不懂装懂”的台词,确有可靠来源。剧中乾隆帝与高斌的问答,以及高斌治理河道、仕途升迁变化的演绎,全部出自《清史稿·高斌传》。

(乾隆四年)八月,高斌入觐,命便道与直隶总督孙嘉淦、总河顾琮会勘直隶河道。六年,奏言:“黄河自宿迁下至清河,河流湍急,内逼运河,脣齿相依。请培运河南岸缕堤,作为黄河北岸遥堤。”又言:“江都瓜河地势卑下,请量改口门,别濬越河,以减淮
水入瓜河分数。”又言镇江南岸埽工宜改砖工。均下部议行。

调直隶总督,兼管总河。奏言:“永定河惟在尾闾通暢,请於三角淀旁开引河,下接大清河老河头,上接郑家楼水口。挑去积土,即於北岸圈筑坡埝,以防北轶。南岸亦量为接筑,以遏南溜。下口河脣,随时疏通。至上游应筹分泄,请於南岸双营,北岸胡林店、小惠家庄各增建三合土滚坝一;并减堤高,使卑於坝。南岸郭家堤旧草坝应一律修筑如式。”

乾隆十六年四月,乾隆帝回銮沿运河北上,行至蒋家坝、高家堰阅视河工,定洪泽湖五坝水志,随即晓谕河道总督高斌,其旨意如下:

“洪泽湖上承清、淮、汝、颖诸水,汇为巨浸,所恃为保障者,惟高堰一堤,天然坝为其尾闾,伏秋盛涨,辄开此坝泄洪,下游诸县,全被其患。下游居民深以开坝为惧,而河臣转借为防险秘钥。今南巡周览形势,方知天然坝断不可开,当立石永禁。河督高斌等,请于三滚坝外,增建石滚坝,以资宣泄。增三为五,以仁、义、礼、智、信为次。于智、信二坝石面上加封浮土,必须前三坝过水三尺五寸,犹不减盛涨时,再启智坝之土;仍不减,乃及于信。这样节宣有序,比之开天然坝一往莫御,水势自然不同。又以高堰石堤至南滚坝以南,旧有土工石堤,有首无尾,命于新建信坝北雁翅以北,一律改建石工,南雁翅以南至蒋家闸,水势平缓,用石基砖砌。使首尾完固,永为淮扬利济。

有清一朝,高斌是治水能臣,却也是个深谙官场政治的“老好人”。对于驭下刚猛、不徇私情的乾隆帝而言,也是赏其才,厌其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斌随同御史刘统勋查办山东赈灾事宜。在此期间,高斌会同副总河顾琮查办浙江巡抚常安贪赃案,由于在处理过程中不能秉公执法,被部议革职,奉旨从宽处理,免予革职,改为留任原职。同年,高斌又因在办理监督籍没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家产案中徇私情而被革去大学士一职,但皇帝仍让其兼管江南河道总督事务。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九月,黄河冲决江苏铜山等处堤坝,高斌奉旨前往处置不力。江苏铜山同知李敦、守备张宾因侵帑误工而被就地正法,高斌与副总河张师载二人被绑赴刑场陪斩。因事先并未告知是陪斩,高斌吓得魂飞魄散,昏迷在地。(《延禧攻略》对这场处置的决策进行了演绎)

▲《延禧攻略》剧照

剧中高贵妃家事,也于史有据

高斌三娶,妻子分别是陈氏、祁氏和马氏(也就是高贵妃口中的贱人马氏),均诰封一品夫人,也仅马氏活到了68岁。雍正十二年(1734年)四月初八日,高斌曾上谢恩摺中表示:“奴才谨於四川,初一日在清江内署虔设香案,率同奴才高斌女人,奴才儿子奴才高恒,奴才女儿三姐、四姐俯伏叩首,望阙奏谢天恩。”

据此,他应至少有四个女儿:

一女(长女或次女)即慧贤皇贵妃高氏;

一女,情况不详,待考;

一女,嫁内务府正黄旗汉军旗人韩锦;

一女,嫁鄂尔泰的次子容实为继室(剧中有台词提及,可能这就是高斌依附鄂尔泰的出处)。

剧中高贵妃因意图谋害愉妃及五阿哥而被皇帝禁足,高斌以激将法促高贵妃振作,用的正是“尚有二女可选送”的理由。

高斌以女邀进,却能以实干立家,也是封建社会复杂政治生态的一种体现。


乾隆十六年真的是一个有意思的年份。与《延禧攻略》产生交集的很多故事,都在这一年。电视剧第47集中,乾隆帝历数朝政艰难,提及藏地混乱,甚至出现驻藏大臣都统被杀的事情。

▲《延禧攻略》剧照

其实,这件事说的是乾隆十五年时任驻藏大臣纪山无能,导致接替纪山的驻藏大臣傅清(没错,也就是傅恒的二哥)和将军拉布敦诛杀意图谋反、统管西藏的郡王敦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两人被迫战死的史实。这是一个惨烈悲壮的故事。

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卷九.拉傅二公》中,对这两位驻藏大臣有鲜活的记录:

“拉布敦多巧思,每剪制衣服,修理洋钟表,皆称绝技。”
“傅清为孝贤纯皇后之兄,性甚忠,其弟文忠公(即傅恒)贵,公尚于人前呵叱之。”

两个武将出身的大臣,一个富有生活情趣,动手能力极强;一个虽是勋贵,却性格耿直。有趣的人,往往不适合政治。

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月,面对藏地随时可能出现的叛乱情形(郡王敦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一反父亲颇罗鼐拥护中央的政策,凡颇罗鼐所用旧人杀害抄没黜革者甚多,更以演练为名在旷野集结重兵,导致藏区与内地的通讯中断,所谓“绝塘汛,军书不得达”),二人密议,认为“珠尔默特纳木扎勒且叛,徒为所屠。乱既成,王军不得即进,是弃藏也。不如先发,虽亦死,乱乃易定!”

于是,乾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傅清和拉布敦以皇帝明诏的名义,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骗召至通司岗驻藏大臣衙门,待他上楼以后,便去掉楼梯;借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跪拜听诏之时,傅清从后面挥刀砍断了他的脑袋!

但珠尔默特纳木扎勒的党羽在外闻讯,跳楼而下,纠集同党,围楼数重,放炮纵火。傅清身重多刀,担心被俘,爬上二楼刎颈身亡。而拉布敦的死,则更为惨烈。其手刃数十人后,跳下楼顶,以刀剖腹自尽,肠流满地而死。正是由于拉傅二公的“相机决断”,为清廷“擒贼先擒王”的戡乱平叛赢得了宝贵先机。

时间推进到乾隆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叛乱平息后,乾隆帝制定《西藏善后章程》,主要内容是废除封授西藏郡王制,规定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由四名噶隆组成,“噶隆事务,不可一人专办”。并治罪前驻藏大臣纪山,令其自尽

“前岁驻藏,怯懦无能,对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曲意奉迎,事事顺从,任其恣意妄行。甚至令兵丁演戏,班名自乐,设宴观剧,日在梦乡。又送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八抬轿,派人教演番奴抬练,以肆其志,并与之盟誓,致使其逆谋益坚。后傅清与拉布敦至西藏,以体制裁正珠尔默特那木扎勒,遂成嫌隙。是傅清和拉布敦之死,皆纪山丧心无耻曲意逢迎所致。事关军国重务,不容屈法,遂从宽赐纪山自尽。”

这里,也补充下富察家的情况:

傅恒的父亲叫李荣保(金元时期富察氏依汉姓为李),祖父叫米思翰(满语mishan音译)。李荣保有三位兄长:马斯喀、马齐、马武,马齐比较有名,是上书房大臣,康熙朝名臣,有一女嫁康熙第十二子胤裪为嫡福晋。(由此可见满族入关初期取名是相当随意和不规范的)

李荣保有九子二女。九子是:长子傅广成,次子傅清,三子傅宁,四子傅文,五子傅宽,六子傅新,七子傅玉,八子傅谦(也就是剧中和尔晴关系不清楚的那位),九子傅恒。 二女是:长女孝贤纯皇后,次女副都统萨喇善嫡妻。

傅恒有四个儿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历大小金川战,平台湾林爽文叛乱,击退廓尔喀入侵)、福长安。

这里有个插曲:乾隆帝改傅为福,是要求旗人要遵满洲旧俗,不与汉姓混同。而皇帝赐富察后人以“福”为姓,也有一段因缘。有清一朝,傅恒不仅是名将,也是“福将”。大小金川久克不下,乾隆帝立斩领班军机大臣宗室讷亲、陕甘总督张广泗,傅恒临危受命,终于凯旋;准格尔部内乱,廷议不宜用兵,唯傅恒单独奏请支持皇帝用兵,且领军机处调度统筹,终平准部;清军征缅不利,三任云贵总督自尽,也是傅恒领兵,立克重镇新街,迫缅乞和(是役傅恒染病,回京即去世)。傅恒之于乾隆帝,在内为可信姻亲,而在外实腹心干臣,确实一等一的“有福之人”。

从米思翰从龙入关,到马奇李荣保襄赞政务,再到傅清傅恒至福康安屡建武功,富察一族为清王朝能够定鼎华夏,可谓做出了极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乾隆帝给予富察家“一门父子俱郡王”“紫光阁内列首席”的殊荣,也是理所应当的回报。


《延禧攻略》在本子上所下的史料工夫,是相当精纯的。作为商业资本参与程度较高的非历史正剧,这种创作态度更值得肯定。以前20集举例,已有豆瓣有心人整理,计出《清史稿》《国朝宫史》《啸亭杂录》《宫女谈往录》等可信史料就有近百条,工夫不可谓不深。

第1集,贵人纳兰氏依靠一耳三钳获得青睐,出自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选秀女时,乾隆帝发现「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认为这与「旗妇一耳带三钳」的「满洲旧风」相悖,如果只戴一只耳环「则竟非满洲矣」。皇帝认为,「此虽细事,然不加训诫,必至渐染成风,于满洲旧俗大有关系」。(《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卷一千一百十四)如此,耳环数量成为区分满汉女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12集,长春宫小宫女们在准备草纸,包括璎珞以草纸为宣纸练习书法、对付齐佳庆锡的桥段,出自《宫女谈往录》的记载:孝钦慈禧太后所用草纸,是细软的白棉纸,宫女们要先将一大张白棉纸分开裁好,然后把纸喷得发潮发蔫以后,垫上湿布,用热熨斗熨两遍,把纸毛熨倒。不带毛的纸发滑,而带毛的纸又发涩,只有把纸毛熨倒了的纸最好用,折迭好后随时备用。

当然,《延禧攻略》毕竟也有不完美和硬伤的地方(比如富察是氏非姓,联用为富察·傅恒不规范,但称呼傅大人是正确的,满族称名不称氏,到后期,名的首字变成了姓;太后明明与继后彻底撕破脸,却在圆明园三年回宫后不再追究,情感逻辑断裂等),我觉得完全可以批评,也应该批评;但批评不是抹黑,作为非历史正剧的创作,也需要在看到缺点的时候有更多的包容,我更愿意看到,《延禧攻略》在试图纠正近年历史类题材“通病”上做出的努力和进步。这篇回答仅仅是管中窥豹,望为有识者鉴。


感谢大家的点赞和认可,鞠躬致谢。本回答也同步整理发在了“清华水木社区·电视剧版”

舟楫:《延禧攻略》里的“乾隆十六年”:一枚缝衣针及高家、富察家往事

将我在水木的问答增补搬运至乎:

(请允许先贴一张演技炸裂的双耳大叔 @聂小远 以示尊敬。p.s.今天健完身,居然被人说长得像聂远,高兴几秒……嗯,端正姿势,我们接着往下讲)

▲《延禧攻略》剧照

1.胙肉风波

问:历史上有没有因为撒盐吃胙肉被罚的?

答:《延禧攻略》第15集中,魏璎珞为惩治怡亲王,偷偷在其颁赏的胙肉内撒盐,以此设计反杀,使怡亲王被押宗人府处置。当然,历史上,怡亲王并未因此受罚,但“玷污胙肉”这种情况在乾隆朝确实发生过。

▲《延禧攻略》剧照
《清高宗实录·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己亥谕》:旧制坤宁宫每日祀神祭肉。理应洁净熟暖。给散秩大臣、及侍卫等分食。乃近来该首领太监等、每将整块好肉。私行偷用。以冷肉及瘦瘠残剩皮骨,分给充数,以致散秩大臣侍卫等、进内食肉者渐少。满洲旧制,祭祀敬神祭肉,晚间背灯者,例交膳房散给各处;其早间所供者,例不准出殿门。原承不留神惠之意,乃风俗不古。散秩大臣侍卫等,或竟不以此为荣,反以为辱,固属非是。但太监等私藏好肉,以平常之肉给食,尤不可不严行查禁。嗣后祀神祭肉,著派总管太监刘成专管;每日吃肉之时,仍著派御前侍卫一员、乾清门侍卫二员,同吃肉之侍卫等,进宫一体分食,并遍加查看。如有仍前弊端,即据实具奏,务将总管太监全行治罪外,其派出专管之总管太监刘成,加倍治罪。如刘成遇有疾病等事,即著该总管太监等,奏请另派。仍著总管内务府大臣,于宫廷内外随时稽查。倘有私行偷出售卖者,即行严拏究办。再膳房办给大臣、阿哥师傅、侍卫等项官饭,近来亦多偷减平常,有名无实,并著该管大臣一体查察。毋得仍前草率偷减,倘经查出,一并从重治罪。 

皇家对胙肉的严格检查,反映出乾隆朝意图恢复满洲旧俗以防止“汉化”的良苦用心。编剧将《高宗纯皇帝实录》中皇帝关于胙肉检查的上谕,进行了裁剪化用。这道谕旨虽说是针对太监偷分猪肉中饱私囊,但前提确系胙肉腥冲难以下咽,常有人丢弃或不食,于是太监借机钻空营利。所以皇帝要求以后“每日吃肉之时,仍著派御前侍卫一员、乾清门侍卫二员,同吃肉之侍卫等,进宫一体分食,并遍加查看。如有仍前弊端,即据实具奏。”遍加查看自然也包括了是不是真吃了或者偷偷加佐料的情况。

不过,电视剧中这个场景有一处瑕疵:满洲旧俗在坤宁宫“祭堂子”是在正月,皇帝皇后及众臣理应穿冬装吉服戴暖帽,而全场人等全部为夏装吉服(皇后疑似常服),头戴凉帽,似乎并不妥当。


2.弘昼怨怼

问:剧中乾隆和弘昼在正大光明殿监考时的对话,是否有历史依据?

答:这个场景在《延禧攻略》第65集中,当时和亲王弘昼为太监袁春望挑唆,怀疑皇帝对继后、对十二阿哥有欠优容,又对自己多加提防,于是一气之下向乾隆帝抱怨。皇帝并未发作,但内心确是十分愤怒。

▲《延禧攻略》剧照

这段内容改编自《清史稿 · 列传七 · 诸王六》: 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

作为安逸王爷,弘昼在乾隆朝并没有进入枢纽,却享受了乾隆朝的富庶和安宁。他的乖张行为也有多种说法。他的后人,便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是老顽童一般的人物,从性格上讲,倒颇有乃祖风范(有意思的是,启功先生一生不以爱新觉罗子孙自居,凡写“爱新觉罗·启功 收”的信件,老先生一律退回,注明“查无此人”。)

《启功口述历史:讲出心底的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赵仁珪等整理)

更有意思的是,在《启功口述历史 :讲出心底的痛》一书中提及:

据说弘昼病重临死时,乾隆帝曾去看望过他。弘昼挣扎着爬起来在床上给皇帝磕头,一边磕,一边用两手围在头上,比划出帽子样。弘昼的用意是希望乾隆帝把自己“头上”的这顶“和亲王”的“帽子”永远赏给子孙,就像八家“铁帽子王”那样永远世袭罔替地传下去。也不知乾隆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所答非所问地摘下自己的帽子,交给他,说:“你是想要我的帽子啊?”

这个场景也被编剧巧妙地嫁接到了剧中:

▲《延禧攻略》剧照

这个场景有一处细节也值得嘉许:剧中设定场景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殿试。皇帝御座旁边的对联全文是“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这是乾清宫的对联。乾隆朝殿试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改在保和殿内进行,之前主要在太和殿或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内宫第一殿,主要策试八旗子弟)进行。编剧遵从《清史稿》记载,这个场景无误。

▲《延禧攻略》剧照

3. 生母疑云

问:乾隆的身世之谜好像也是一场罗生门?

答:关于嘉兴钱氏是否是乾隆帝生母的问题,编剧确是花了心思的。在电视剧56、57集集中演绎了这段疑案。(感谢评论区@Charles 童鞋指出道具组的失误,将钮祜hu禄lu氏错写成了钮轱gu辘lu氏,这样的低级错误确实不应该。)

▲《延禧攻略》剧照

根据乾隆朝编纂的《世宗宪皇帝实录》和玉牒记载,乾隆帝的生母即为熹妃钮祜禄氏

(雍正元年二月)甲子(十四日)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因《实录》和玉牒修于乾隆朝,写明生母是钮祜禄氏熹妃,仍不足以有较强的说服力。

根据更早的《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一册记载,却透露出这样一条谕旨: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遵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该部知道。”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一册P36书影

在成书更早、史料价值很高的《永宪录》(记录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到雍正六年(1728年)七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也记载了与上面大致相同的内容:

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根据现有研究共识,乾隆帝的生母是熹妃无疑,只是对熹妃究竟是本姓钮祜禄氏(也就是其生父是否是巴图鲁额亦都之后四品典仪凌柱及钮祜禄氏汉姓是否为钱),还是钱氏抬旗(或因其子弘历受封皇太子而令生母需要更高贵血统出身)尚有分歧。编剧用了移花接木的处理,将钱氏和钮祜禄氏并列,成为与熹妃同存的一个虚构人物;又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埋下了许多暗线(如崇庆皇太后一直将持有温淑夫人信件的裕太妃留置身边,袁春望身世回忆中出现的农家女镜头,太后对魏璎珞关于钱氏死亡真相质疑的深意回复,以及终局时太后不愿意伤害袁春望的暧昧态度)。

▲《延禧攻略》剧照

这样的处理,不仅丰富了剧构层次,也为人物性格塑造提供了合理背景,是一种正向的、高明的改编。(编剧弃用了民国时期才出现的海宁陈氏说和宫女李金桂说两种毫无根据的传说,在创作上可以称之为进步)


感谢大家的点赞认可,把这个无人问津的答案推进到了算法前十。

《延禧攻略》自开播以来,可谓低开高走,一鸣惊人。从服化道到脚本逻辑,从老演员演技服众翻红,到新人CP感爆棚恰当诠释人物,精细节、反套路、黑莲花的良心剧作,令人充满好感。其历史细节之抓人,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这也说明历史题材电视文学创作,只有向历史事实去取材,才是创作的正路;也只有在做足做好案头功课的基础上,向历史逻辑不断靠拢,使情节脉络既符合历史背景下的“事实合理”,又能遵循人物角色的情感逻辑得以顺畅推进,如此“讲故事”,才是真正获取观众青眼的不二法门。

《延禧攻略》在制作水准上的进步,尤为明显;编剧团队如此走心,便值得称赞。商业资本主导下的历史题材电视文学创作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开挂中彩的程度。这也是我不吝称赞这部意料之外“黑马剧”的动因。

将历史记载与电视剧情节一一比对实在是个细致活。我也是一时兴起,发现这部剧与我看过的一些史料有所吻合,所以截取了乾隆十六年的剖面,做了些比对;比对之后,才发现其他细节也是不少。因为这个回答专心于史实,所以并未就电视剧逻辑进行解释,欢迎大家在评论中与我互动。其他能想起来的小细节,会继续更新补充。

(感谢大家能辛苦阅读到这里,bow~捉到这么一只认真码字的答主,觍颜顺求一波关注2333)

以下是持续更新——


4. “皇后疯了!”

在电视剧大结局中,继后那拉氏与乾隆帝误会已深,皇帝面对继后指责,评价继后“行为乖张,迹类疯迷”

这两句话也非向壁虚造,均出自《清史稿》所引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所下谕旨

“谕,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奉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期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偱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可照皇贵妃例行。”

关于继后辉发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如何“迹类疯迷”的原因,史家说法较多:如与令贵妃争宠致疯说、劝诫皇帝勿临幸盐商所献汉女致失礼说、皇后遗东珠于侍卫疑似行为不检点致失宠说,不一而足。

《寄谕档》(乾隆三十年闰二月二十一日·寄谕御前侍卫福隆安著扈从皇后前行不必过快事)(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寄谕御前侍卫福隆安务必于入京前在途等候英廉传旨)《銮仪卫档》(乾隆三十年 闰二月二十八日 銮仪卫来文)《拨用行文底薄》等原始资料透露,皇后应是在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日早膳后、晚膳前的白昼,因某种缘故惹恼皇帝,并不见容于太后,以至于皇帝当天即令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自水路先行返京。

在处理继后的问题上,皇帝从当年闰二月到五月(收回继后册宝,不废而废),三个月间情绪逐渐升级,因恼生疑,因疑生恨。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份《嫔妃阿哥公主请安奏折》(正文内容为舒妃等嫔妃,四阿哥、十五阿哥、和敬固伦公主以及四阿哥福晋等乾隆帝的子女及儿媳,以及绵德阿哥、绵恩阿哥、绵恩阿哥福晋等乾隆帝的孙子、孙媳妇向皇帝“恭请万安”,一般称《十五阿哥请安折》)中,面对已经回宫的继后,乾隆帝在妃嫔子孙面前写了两段极长的朱批,透露了继后“迹类疯迷”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

▲《十五阿哥请安折》御笔朱批其一
原有旨意阿哥公主福晋们都不许接见,如今著于他到宫之日都在别处伺候着。俟他进翊坤宫后殿然后同福隆安一同进去,开读旨意,不可预先见面,事毕同出也不用关防。除此段不用告诉妃们,别的只管告诉他们。

谕王成,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他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

再他到宫之日你接至斋化门,同福隆安随进,由苍震门、基化、端则门走至翊坤宫后殿。再令阿哥公主福晋们进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们念,他怎么听、做何光景,一一记下,不必写折子,涿州接驾你再奏。

到宫之日你带开齐礼去,俟传旨诸事毕,把后殿锁了,每日进茶饭,开齐礼经管。他宫里老实女子择两名进去也不许换。其余女子并活计都搬到端则门暂住,翊坤宫留老实太监十名,别人不许一个在内,开齐礼就且是那宫的首领。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问明白每人重责六十板发打往乌喇,著阿哥公主福晋并他本人都看着。小太监一个不许留都拨各处当差。外头的它坦也散了,每日只吃茶膳房茶饭,他的个例也用不完,你同总管们再减。
▲《十五阿哥请安折》御笔朱批其二
谕王成,将皇后所有一切东西在宫在圆明园者具查明封贮。俟进宫请旨,再传旨与潘凤等:“皇后疯了,送到宫时在翊坤宫后殿养病,不许见一人。阿哥公主请安只许向潘凤等打听”。此旨俟他到宫前一日再传,不可预先传出。屋里只许跟去的两个女子扶侍,也不许出门。

从这两段朱批里,皇帝揭示了当时的情境并做了判断:

(1)继后曾有自行剪发和自尽的举动,而宫女太监并未有效阻拦;

(2)继后内心怨愤已久,平日恐积累了对皇帝的不满;

(3)皇帝怀疑继后的性情大变,有可能是有“邪道踪迹”,被人下了魇镇;

(4)皇帝明确宣谕“皇后疯了”。

▲注意上面的朱批:“皇后疯了”
▲《延禧攻略》剧照

编剧巧妙地将《十五阿哥请安折》中的朱批判断融入脚本,并将舒妃等亲自读到皇帝谕旨的历史当事人,巧妙地安排进了剧情;借舒妃之口,说出了历史上乾隆帝确实说过的“皇后疯了”,也是别具匠心的设计。


5. 头上工夫

再补充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该剧很好的展现了清中后期男子发量的变化(从中期蛇尾辫到后期牛尾辫的过渡)。

▲满清发型变迁:从金钱鼠尾到蛇尾到牛尾

仅从乾隆帝、傅恒两位男主的造型看,人物后脑发量是目前清宫戏中相对较少的(网上吐槽乾隆帝的光头,其实这才是更接近历史状态的清中期发型)。

▲《延禧攻略》剧照

进入乾隆三十五年后,海兰察的发量明显变多了(也有可能是演员瘦削,发辫不匹配导致的),但这却与历史状态是符合的。乾隆三十三年著名的“叫魂案”(参见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民间出现剪辫摄魂的谣传)后,民间脑后蓄发开始增多,到道光朝后,基本就是我们熟悉的清代男子阴阳头造型了。

▲《延禧攻略》剧照


6.陪膳殊宠

在该剧第49集中,皇帝因边事烦恼以致肝火大动,首领太监李玉请来魏璎珞。璎珞唤人传膳,不顾礼法直接坐在了皇帝身边进膳,且讨要御膳房的厨子张东官以为自己小厨房使用。


▲《延禧攻略》剧照

这一折,也并非编剧信笔胡编,令妃单独伺候皇帝用膳,于史有据,有案可查

▲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十六日《拨用行文底档》书影
▲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十六日《拨用行文底档》书影(局部)

据乾隆二十七年《拨用行文底档》记载,九月十六日这一天,令贵妃伺候乾隆用膳,地点为南石槽行宫。这个行宫在哪里呢?地点为现北京顺义区西北南石槽村,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因皇帝从三家店赴热河避暑,由蔺沟、南石槽开道,并在村西南方向修建了行宫,此后该地成为清朝皇帝从圆明园巡幸热河避暑山庄往来北京的常规驻跸之所。

这份档案记载的是乾隆二十七年七月到九月间,皇帝在热河避暑,于九月上旬返程回京。当时已经从令妃晋位为令贵妃的魏佳氏已怀有身孕,所以这次并没有随驾出巡。结果到了九月十六日,皇帝从热河回銮,在入住京西畅春园的前一天,御驾在京郊的南石槽行宫驻跸。原来留在北京的令贵妃在这一天被乾隆召至行宫接驾,并伺候皇帝用膳。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皇帝对于令妃确实是很喜欢,虽然没能带她出巡,但是刚一回京就召她来行宫服侍,可见十分想念。

2.此次出巡其他嫔妃用膳记录都是“聚坐”或“……等伺候”,未见嫔妃单独与皇帝相处的记录。请注意,“令贵妃伺候上晚膳”一句中并没有“等”字,说明她和皇帝在九月十六日的夜晚,共度了一段二人时光。

3.当时令妃已有近七个月的身孕(她于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生皇十六子),大腹便便,皇帝绝不忍心让其站立伺候用膳,很有可能是赐座陪膳,甚至也不排除出现剧中设定的“同桌吃饭”。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该剧第17集中,孝贤皇后伺候皇帝用膳,用的理由是“后妃不能同皇上同桌进餐,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延禧攻略》剧照

同桌吃饭虽有演义成分,但从人物逻辑出发,两相对比,容音为维护皇帝和祖宗规矩处处压抑真情令人感慨,而魏璎珞率真性格则通过这种胡闹更为增色,皇帝对她那份迥然于皇后及其他后妃的殊宠也昭昭在目。“卫龙CP”之任性撒糖,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附:《延禧攻略》大结局片尾曲《相忘》 (一首不太被关注的片尾曲,词曲皆应景,有“待到烟灭灰飞、月白霜冷,一念爱,一念恨,一念成空”句,颇有醒世恒言般点题之效,怨憎会,爱别离,《延禧攻略》各色人等的命运格局便是“求不得,无奈何”。尔晴扮演者苏青演唱,常曲较缓,1.5倍速才是这首歌的正常速度,试截取,以飨大家)

《延禧攻略》片尾曲《相忘》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2276227498745856


user avatar   zhui-feng-zheng-de-ren-a-6-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大家如果对平面设计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信我,我手上有免费教程。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延禧攻略的细节问题。

《延禧攻略》的播出于无形中掀起了一股文化热,剧中角色考究的服饰色彩与别致的配饰将我国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带回了大众视野。原来传统服饰也可以美得如此惊艳,看惯了各种国外时髦秀场图,熟不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竟也这般精美绝伦。

· 服装配色·

剧中富察皇后等一众妃嫔的服饰一反清宫剧中大红大紫的配色常态,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级灰古装盛宴”。


《延禧攻略》剧照如此低调的配色让人很难将其与富贵高傲的宫廷角色联系起来,反而会联想到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钟爱的灰色调的瓶瓶罐罐。 而事实恰恰相反,依历史记载,清乾隆年间的服装配色的确以素雅为主,是一水的“莫兰迪配色”

《延禧攻略》剧照说到清代后宫中的嫔妃服饰,从正式到休闲依次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以及便服 。除重大节日、册封礼,和其它礼仪场合需要穿着礼服与吉服以外,宫中妃嫔大部分时间都会穿着暗沉的石青色常服。而便服则是休闲装,一般在自家宫中穿着,但仍以淡雅之色居多。

清代女子服装

· 云肩·

云肩,也叫披肩,是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最初只用于保持领口和肩部的清洁,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是汉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款式。直至清代,云肩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且成为了青年妇女婚嫁时不可或缺的衣饰。发展到后世的云肩也多于岁时节令或婚嫁时佩戴。


清朝女子着云肩画像

出于“十从十不从”的政策规定,清朝女装分为满、汉两式。而云肩属于汉族服饰的一部分,虽十分流行,但却少见于旗装中出现。宫中嫔妃如若出现着云肩者,大部分都为满汉混搭式着装,可以说是遵循了一种“拿来主义”的着装方式

道光孝全成皇后画像

双层莲花云肩传世实物(左),《延禧攻略》剧照(右)

剧中富察皇后在扮成洛神起舞时便身着云肩装饰。此情节中,人物不仅在发型上高度还原了元代《洛神图》中的形象,还将于清代大热的云肩装饰于一席蓝衣之上,将传统文化的和谐内敛之美表露得淋漓尽致。

《延禧攻略》中云肩与传世实物对比图

· 孔雀羽线·

魏璎珞口中 的孔雀羽线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而事实上,这等名贵丝线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的确如其所述一般金贵 。由这种丝线织就出的衣物,历时几个世纪之久仍能够保持最初的精美色泽。


《延禧攻略》剧中片段

据悉,在已褪色的万历年间妆花纱龙袍上,唯有17条龙依然色泽艳丽,且闪着五彩光芒,便是由于其使用了真金线和包裹了孔雀羽的丝线来做原料。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孔雀裘,又称雀金裘,其衣料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清初叶梦珠的《阅世编》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有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花更华丽,每匹不过十二尺,值银五十余两。”

孔雀羽地打籽绣文官五品白鹇纹补子(一对)

孔雀羽织物

《红楼梦》中,晴雯病中为宝玉缝补的雀金裘,正是由俄罗斯的孔雀羽织就的氅衣。剧中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麝月忙悄悄拿出去叫人织补,谁知东西太名贵,没有裁缝敢揽活。还好睛雯心灵手巧,于重病中连夜补好,可见此衣物在当时的贵重程度。

《红楼梦》“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剧照

· 绒花·

妃嫔们素雅而又别致的绒花头饰,为寡淡的高级灰服装润色不少。精巧饱满的绒花被许多观众戏称为“多肉植物”,熟不知,这一于往日清宫剧中极为罕见的配饰,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是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时髦珍品。古文记载,富察皇后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延禧攻略》中的绒花饰品

《红楼梦》中也曾提到将“宫里做的新鲜样法堆纱花”送给大观园中的姑娘们。据考证,这里说的宫花便是南京绒花。


《延禧攻略》中的绒花饰品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代更具规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绒花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禧攻略》中的绒花饰品

而这看似并不起眼的小物件,制作工序却异常繁杂,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要用钳子将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丹顶鹤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据悉,剧中的绒花头饰参照了故宫的绒花藏品,由南京的非遗传人赵树宪制作完成。

绒花制作过程

· 点翠·

不同于活泼俏丽的绒花,点翠装饰的出现则为剧中人物增添了一抹清冷孤傲的气质。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时便已出现。作为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其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并一直流行至晚清甚至民国时期


《延禧攻略》中的点翠饰品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需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古画中的点翠饰品

现今,故宫博物院中便藏有不少点翠饰品,细看甚至可以窥见翠鸟的羽毛纹路。让人不得不感叹其制造之精细,可见先人为了美真是下了不少苦功夫

点翠凤凰纹头花(左),点翠菊花纹头花(右),藏于故宫博物院。

· 一耳三钳·

据载,历史上乾隆尤为看重“一耳三钳”,即一耳穿三孔、戴三钳。这一风俗自乾隆四十年到清末都一直被遵守着,光绪年间的《大婚典礼红档》中还记录了大婚典礼时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东珠各二”的冠服。《延禧攻略》中小到宫娥,大到妃嫔乃至太后,无一例外都遵循着一耳三钳的规矩。

《延禧攻略》中的一耳三钳

清代“一耳三钳”的基本形式虽固定不变,但却视阶级差异而在细节上略有不同。如富者用金、银、翠、玉为质,贫者以铜圈充之。宫廷后妃及民间庶女虽皆此妆束,但后妃会佩戴三串东珠,而宫女只佩戴一串东珠与两只圆环



《延禧攻略》中的“一耳三钳”装束

· 缂丝·

说到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打籽绣、手推绣、珠绣、盘金绣等都在《延禧攻略》中展露无遗,而自宋代发展起来的缂丝技术更使得网友赞叹不断。

《延禧攻略》中的精致手工艺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宋元以来其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摹缂名人书画等。由于工艺复杂而又精美,常享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朱克柔《莲塘乳鸭图》(局部),缂丝,宋代

缂丝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而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由于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因此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常呈现出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

《延禧攻略》中的缂丝机

缂丝技艺在宋代以后不断发展,直至清代,缂丝业中心已移至苏州一带,所用彩色纬丝多达6000种颜色。采用缂丝法临摹的名人书画也是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缂丝在当时还常用于卷轴装裱与书籍封面,是中华传统艺术品中的瑰宝。

《延禧攻略》中的缂丝宫扇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发展与存在的痕迹,不仅拥有着永恒的美学魅力,还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向心力源头。也正因如此,每当我们于无意间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豪感与无尽的暖意总会油然而生,这大概便是潜藏于每个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吧


user avatar   wang-zhi-yi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春望是赵志敬演的。就以前陈晓版神雕里欺负杨过的那个赵志敬。

有说魏璎珞和陈晓长得像

可能这是赵志敬来还上辈子的债了


user avatar   yu-shen-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佘诗曼的粤语原声其实是很柔和,很少女音的, 这么多年一直没太大变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金枝欲孽或者宫心计的粤语原声。


普通话配音反而显得低沉老气许多。


另外阿佘许多台词都是粤语来念,后期国语配音的,同理还有甄嬛传的蔡皇后。


但有些简短的对白还是用普通话来念,毕竟通告里面,阿佘为了这部戏,可是苦练过普通话滴~~~





突然发现京东的plus会员可以兑换爱奇艺会员了!!抢先4集任性刷起!!!


user avatar   wei-mo-86-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liuyong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我很不喜欢看宫斗剧。

斗来斗去,只不过是编剧开着上帝视角,强行给人物带上某种颜色的脸谱,最后斗的还是观众的智商。

宫斗剧尤为喜欢挂靠清宫剧,熔心计、爱情、雄图大业为一炉,编剧在其中腾挪的余地很大,哪怕犯了一些很基本的错误,那也不妨碍赚取心地善良的观众们一段时间的喜悲。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延禧攻略》的人物、截图、剧情分析给占领了,我也跟着看了不少。剧中一名杰克苏式的人物傅恒。哦对了,剧中叫他富察傅恒。或者,富察侍卫,富察大人等等。

我看了编剧给他用的这些个称呼就忍不住吐槽的冲动。因为他根本不懂清代满族人的姓名是怎么回事!

傅恒这个人物不是架空的,是历史上真是存在的。我们来看看《清史稿》中傅恒传记的头几句:

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孝贤纯皇后弟也。父李荣保,附见其父米思翰传。

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三个信息:

1、傅恒是满洲旗人,姓富察氏,皇后的弟弟。

2、傅恒爸爸叫李荣保。

3、傅恒的爷爷叫米思翰。

假如不知道他家是满人,可能你会奇怪他们家祖孙三代为啥居然不是一个姓?爷爷姓米,爸爸姓李,而儿子姓傅?

现在我们知道他们家是满人,是不是可以按照汉族人习惯叫爷爷富察米思翰,爸爸叫富察李荣保,儿子叫富察傅恒呢?

不可以!

这中间牵扯到很多满人入关前的习俗和定鼎中原后在汉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新习惯。

清代满洲人称名不举姓,满洲姓氏只表示你是哪个部族的,不与名字连称,所以“姓+名”这样的方式在满洲人习惯里是错误的,满人正确的称呼就只称呼名字。这个习惯一直到近代依旧是成立的。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是爱新觉罗氏的子孙,可是署名从来都是只写启功,而且曾明确对自己朋友、弟子说自己“姓启名功“”。所以称呼他为启先生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学术界基本也都是这么称呼他老人家,但是要称呼他爱新觉罗先生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启功先生的堂弟,同为书法家的启骧先生经常参加北京票友界的演出和聚会,大家也都是叫启先生。其实这些都是满人的老传统,并不单纯是 两位启先生想“大隐隐于市”。

说回傅恒他们一家人。

米思翰、李荣保,傅恒,这些是名字,他们姓富察氏。入关后受到汉人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称名不举姓的习惯,就常以名字的第一个字冠以官职、敬称、字号之前来相互称呼。比如和珅,他虽然姓钮钴禄氏,但是应该称呼他和中堂,和大人。和珅留下来的奏折书法等署名均为和珅,并未出现过“钮钴禄和珅”的字样。

傅恒这个名字中的傅字,本身就是“富察”这个满语姓氏的汉字版,富察也可写作傅察。所以如果叫他富察傅恒就好比喊他傅傅恒,实在是别扭的不成样子。

那么进一步来说,称呼他为富察大人可以吗?

还是不可以!

满人称名不称姓,这个传统自古以来就没有变化。入关以后,满人纷纷学习汉人的方式,把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当做姓氏来用。所以和珅被称为和大人是没有问题的,而如果称呼他为钮钴禄大人,他听了一定想打人。同样道理,傅恒你可以称呼他傅大人,绝对不能称呼他富察大人。

话说到这里,问题还没完。

我们考察一下傅恒他们家族中其他人的名字。由于人物众多,我们只拣一些比较有名的来说。

傅恒的爷爷叫米思翰,满语发音 mishan,什么意思呢,安双成先生的《满汉大辞典》说这个词的意思是“木匠用的准绳”。那么这个发音的满语音译成汉字就是米思翰了。

同样的,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满语发音 nurhaci,意思是“野猪皮”,

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满语发音 surhaci,意思是“小野猪“”;

努尔哈赤的十四子,后来的摄政王多尔衮,满语发音 dorgon,意思是“獾”,

……

满人入关前的名字就是这么接地气。

看得出来,满人作为古老的渔猎民族,在起名字这件事上真的很有生活气息。

那入关之后呢?满人的名字开始发生了两个明显的变化:

第一,转写的汉字逐渐雅化,开始越来越像汉人的名字。成书于清太宗崇德年间的《太祖武皇帝实录》,努尔哈赤作“弩儿哈齐”,多尔衮作“多里哄”,这用字一看就不像是什么贵族的名字。而入关之后,努尔哈赤和多尔衮的汉字版才被写定。普通满洲贵族也开始把自己名字的汉字转写版雅化起来,雅化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模仿汉人起名时候的用字。米思翰这个名字很明显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第二,开始学习汉人起名字看重辈分的做法,同辈人的名字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相同的用字。比如李荣保的几个哥哥,分别叫马斯喀、马齐、马武。

咦?怎么都用了马字?李荣保这个名字怎么跟哥哥们不一样?

马齐是康熙、雍正朝的名臣,满语发音 maci,意思是“扣环”,这样看来,几个带马字的哥哥,有可能是兼顾了满语的发音和汉字中带一个“马”字作为辈分的确认。但是李荣保这个名字,应该是彻彻底底的模仿汉人起出来的名字。那为什么会有“李”字呢?追根溯源考察一下,“富察”这个姓氏在满族的前身女真族时期很早就有了,唐末女真通用十三姓之一有“蒲察”氏,与金朝皇室有姻亲关系,其实这就是“富察”的另一个音译版,金元两朝时候“蒲察”通常冠以汉字姓“李”氏,所以李荣保这个彻底汉化的名字应该就是来源于家族祖传的汉姓。

到了李荣保的子女这一代,名字汉化的痕迹就更明显了。

李荣保一共有九个儿子,一个女儿。

长子傅广成 、次子傅清、三子傅宁、 四子傅文、五子傅宽 、六子傅新 、七子傅玉 ,孝贤皇后排第八 ,第九是傅谦,第十就是傅恒了。

看得出,傅恒的兄弟们都是非常汉化的名字,完美的学到了汉人起名的方法,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一代的富察氏兄弟们开始模仿汉人有自己的“字”了,比如傅恒字春和。春和景明,多么像是一个汉族知识分子啊!

甚至,这几个兄弟们的名字你基本都找不到满语的发音和意义。单从姓名角度来说,富察氏此时已经彻彻底底的汉化了。

我十分相信,要是有人当着傅恒大人的面喊他富察傅恒,他一定会是一脸懵逼。

再聊一点傅恒家起名字的事儿。

傅恒的几个儿子,个个都很出息。当然最出息最有名的,是福康安。

《铁齿铜牙纪晓岚》、《雪山飞狐》里都有这个帅帅的福康安。

福康安兄弟四人,他排第三,大哥福灵安、二哥福隆安、四弟福长安。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他们最早的名字第一个字都不是福,而是傅。没错,傅恒的傅。

怎么后来都改成福了呢?其实这是乾隆皇帝命令他们改的。

这涉及到乾隆时期一个重要的国策。

乾隆中期以前,满人起名越来越像汉人,而且由于满人原有的名不冠姓的习俗,满族大臣起名字开始有意识的把首字作为姓氏。比如大学士鄂尔泰,本来是西林觉罗氏,他父亲汉文名字叫鄂拜,于是儿子们也都纷纷以鄂为姓,鄂尔泰弟弟叫鄂尔齐,他们的子侄也都叫鄂某。

傅恒家也一样,傅恒给儿子起名傅某安,实际上将傅字当成了自己家族的姓氏。

这些文化上的蛛丝马迹,反映了满人在当时倾慕汉文化,并且主动融入汉文化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引起了乾隆帝的警觉和不安。

在他看来, 满族之所以为满族, 主要在于它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字、 发式衣冠及姓氏、 取名等习俗, 如果不能保持这些特征, 仿效汉人而混同于汉人, 那么做为统治民族的满族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于世的标志, 或者说已被汉族化掉。

这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满族皇帝, 对于这种风气再也不能听之任之了, 因而自乾隆中期以后 , 便把整顿满人姓名做为行政中的一项重要事情来抓, 不仅制订措施严厉推行 , 而且亲自为旗人改名。

《清实录》上说“从前大学士公傅恒,曾将傅字姓其诸子。经朕令改福字。”

我们的帅哥傅康安,经皇帝亲自改名福康安了。

为什么把傅改成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福字不像是汉人的姓氏。

举一个例子为证:

乾隆二十年十一月, 兵部题本列举的人名内有个叫何督的, 乾隆查履历单得知其为满人后 , 斥责此人是“ 牵混汉姓”,严令将“ 何”字改为“和”或“ 赫” ,随即命通行晓谕 :“嗣后傥有仍前混写者, 必当重惩其罪。”

看见了没?随便起一个像汉人的姓是重罪!福康安与傅康安比起来,哪个更像是汉人一目了然。

傅恒家族起名字的变化,简直可以折射出乾隆朝民族政策的一个缩影。做高官,哪有那么容易。


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小小的吐槽下《延禧攻略》最近刷屏以来我心中的一点感受。希望国产剧在涉及历史的时候能够在这些小地方下一些功夫,不要在最基础的东西上误导观众。一部好剧可能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这些本来很容易避免的瑕疵真的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ps. 既然都看到这里了,不妨安利一下我新开的weixin公众号“ 姓名说”,最近研究了很多关于世间万物命名的知识,感觉很有意思,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聊一聊呀


user avatar   liu-kong-qing-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user avatar   chun-chun-67-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相关话题

  电视剧《安家》有哪些不合理的设定?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初期义军到处搜捕旗人,起义失败后满清贵族又以酷刑残害义军? 
  《爱情公寓》里的主角们哪来的钱吃喝玩乐? 
  乾隆是一个好皇帝吗? 
  在清朝满人强奸汉人会如何判? 
  《人民的名义》中有哪些不符合实际的地方? 
  清朝剃发易服和民国断发易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毒品在中国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西游记》如果完全按原著拍会怎样? 
  假如万历1593年不自己打壬辰援朝战争,而是固守九边保存实力并引努尔哈赤南下抗倭是否更合适?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2 岁 MIT 博士生曹原获评 Nature 2018 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并居榜单首位?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一斗琴就用野蜂飞舞?这个曲子除了快,还有体现什么?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