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7月26日更新,只是例子,方法论在后头【方法论】标记下
16年6月4日的时候刚考完CFA一级,从15年11月26日起,192天,一共花了338.2小时,平均每天1.8h。到今天7月26日,收到邮件,通过了。
这个目标,当初写CFA300, 也有些斯巴达300的意思吧....自己当初手贱报了名,跪着也得按计划去考完...官方说,通过者平均花313小时,网上还有各种金融大神们复习几天就考过的,当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理工科的,没金融背景,自然就多花些时间了。
当真的记录下自己的投入时间,以分钟为单位,而不是 "天" 的时候(上图只是总时间,每天的记录是按分钟计算的),有数据时,才会真正看到自己花了多少时间,会发现远不及自己想象中那么多(比如,我一战GRE 觉得自己复习了3个多月很辛苦,其实训练时间很少。)整个战线很长,中途其实也有一个多月效率很低,最后二十天,真的是动力十足,是不想自己重蹈GRE一战的悲剧,不想再 “没刷够题”。每天投入的时间是以前的3倍多,并且这20天,天天早睡早起,就为了早上能有3个小时的整块时间做一套题。下图是20天,每天早上在阳台上咔嚓一张照的节选。最早5点半起来,最晚6点半
=================== 【方法论】分割线=================
15年10月15日更新
就谈谈重复性的重要有价值的事件的计划吧,比如说培养新习惯,健身,学习一门课程等。
简单说,
一、最初制定
1. 明确目标(需要可量化的,完成目标的条件)
2. 明确内在动力和外在奖励
3. 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实施时间,地点,频率,所需工具,是否有前期准备(比如放学顺路健身,那么早上走时就得记得带浴巾、运动服等)
4. 预留宽松的额外时间,预估可能出现的困难(种类,数量,以及难度)
二、实施+调整, 循环
1. 由于一开始无法准确、完整预估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需要尝试几天后才能知道如何完成会更实际、更有效
2. 记录,定期评估总结,做出调整
3. 即使自己完全适应了计划,也可能因为环境的改变(比如工作任务变化,住宅环境),而造成计划无法像以前一样,顺畅进行,所以调整和实施一直是需要做的事
4. 调整可以是增、减、细化、笼统
接下来是实例
15年5月18日,正好完成一个阶段目标,期间顺带培养了每天读书1小时的习惯,所以也就借此例子,作为计划制定、习惯培养的实例。但注意
1. 每个人背景不同,没有普适的方法,得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培养方式。
2. 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前,可以不断尝试、改进别人的方法来试验。
3. 即使找到合适的方式,也可能只是暂时的,往往需要在后续的评估和调整。
文章将分三部分
一、概述
二、后期分析总结
三、实际操作
第一部分会直观地给出计划实行的记录,和最终成果。第二部分会介绍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部分,进一步阐述整个习惯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调整,给出实际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最初计划
时间: 4月6日-5月10日 (实际5月17日完成)
目标/习惯:每天阅读1个章节,35天内粗略读完经济学原理 (中途调整为平均每天1小时以上阅读量)
奖赏:完成后买iPad Air 2 (中途因为打折,也相信自己能坚持下去,就提前买了)
最终成果:
每天的阅读时间记录表
在OneNote上的某个章节笔记截图
The Power of Habit中提到,建立习惯,要通过
1. 简易明显的触发习惯的提示、暗示。
2. 强化奖赏。
我的这次习惯培养过程中,也没有刻意设定触发习惯的提示,可能是因为需要天天做,一周下来自己就不会忘记晚上该看书了。但对于间隔时间长些的,比如一周一次的活动,最简单的提示,可以通过设定周期性闹钟、备忘提醒等,来触发。
接下来会介绍下,我觉得制定计划和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和一些小技巧。
1. 动力(内在原因,区别于物质奖励)
a. 有了清晰明确的目的,强烈的愿望,那么后续定计划、实施等都会很顺其自然,成为自发的。
b. 很多时候,是非常需要这个动力来启动整个习惯的。
习惯的培养,最初阶段往往是最艰难、最决定整个成败的
过了初期,中途会更容易坚持下去。因为在中途可能会发现新习惯所带来的,你之前没有想到的收益,会更好促使你保持新习惯。比如开始减肥只是因为有几个人,无意中都提到你胖了。可能随着你通过健身减脂,你逐渐发现更多健身的好处,让你更自信了,看肌肉成长有成就感,能随心控制体重后,能想吃啥就吃啥……
2. 奖赏
a. 大多时候指外在的,物质的。
b. 如能找个人给你买单的(也可以是某人对你说,“你要能戒酒,我就答应你”),那再好不过了,大多时候还是自己给自己的奖赏,那就挑个一直想要却没足够理由去拥有的东西、体验吧。物色良久的电子产品、运动装备,旅行,或者是打破常规的一次体验。
c. 可以在途中设立小的奖赏,比如看电影,周末玩一会游戏,等等,来奖赏优秀完成一周的计划
d. 下面提到的“记录”,也是一种很好的成就感上的奖赏。
3. 记录
a. 什么是记录:花了多少时间,为何没完成任务。就读书来看,每次的读书笔记、积累的单词也是一种记录。
b. 这种记录是一种每天能获得的,并且逐渐递增的积极反馈,从中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会促使你保持新习惯。所以那些生词本在增长的单词数,OneNote整齐的不断增加的读书笔记页,逐渐清晰的肌肉轮廓和扩大的维度,都让我累而充实的入睡,活力自信地去开始新的一天。
c. 记录也能便于时候分析,无论培养习惯成功失败,都可以从原始记录中找原因
4. 先做十分钟,若还是没状态,就放弃。
a. 总有心情起伏的时候。有时候,就是感觉今天不爽,不想干活了。比如看书,这时候可以先看十分钟,之后若还是不想看,那就不看了。好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强迫自己去煎熬1个小时实在太困难,所以尝试性地煎熬10分钟相比会容易很多,而往往做了10分钟,很大可能就不知不觉无痛苦地坚持一小时了。
b. 这样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因没能完成任务而过多自责,导致放弃整个计划。即使10分钟后你仍然不想看书,可以告诉自己,我尝试过了,真的不在状态,是情有可原的。
c. 但10分钟后不行就放弃,只能偶尔使用,如果每天都用并且每天都只坚持了10分钟,很可能是实行计划的时间段不适合,强度不适合,等等,需要进一步调整。
5. 做个对自己负责、信守承诺的人
a. 当发现无法按时完成答应别人的事的时候,通常,负责的做法是提前告知对方,解释原因,并提出延长截止日期的时限,然后尽全力去弥补,恪守自己的承诺。
b. 对自己更应如此。当今天没完成任务,或者预计今天没完成任务时,必须尽全力补救。
c. 没完成原因是什么,是否是情理之中,是否真的值得打破规则。
d. 当天没完成,立刻在第二天补救,欠自己的,一定要补回来,尽量不赊账,偶尔赊账尽快还清。
e. 在自己有能力有心情干活的时候,干得high起来的时候,请疯狂地超额完成任务,就像“Fuck you money”一样,通过提前完成任务,提前攒阅读总时间数,来给自己偶尔打破规则的资本。
步骤、分析:(我制定并培养习惯的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为何这么做的缘由)
步骤一、定计划 1. 确立习惯,识别动力
a. 习惯:每天花些时间(1h),在副业上学习。目前是理财投资、英语技能。
b. 动力:这么做,我将来的生活质量会大幅度提高。根据“正统学理财”的推荐,经济学是第一阶段的课程。
2. 设定奖赏
a. iPad。 初衷是,第二阶段会计学的书只有PDF版,pad比电脑和kindle要好很多。一直想体验下ios的高效简洁流畅,提升生活便捷度和质量,没找到足够理由给自己添置。
3. 具体实施方式
a. 每天一章,控制阅读时间一小时左右。所以就不得不略过列子,略过课后习题。
b. 每读完一章,参照书后的Summary & New Concepts,自己做读书笔记,并记录生词
c. 制定表格,记录每天读书时间,完成状况
4. 确立目标达成的指标、条件,不达成的后果
a. 35天内读完全书。保持每天一章的速度,偶尔的特殊情况可以分两天一章。
步骤二、实施、调整
其实就是实施和调整相互交替。以下会按时间顺序列出自己的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突发时间和调整。调整可以是增、减、细化、模糊。因为在你没有实施之前,你午饭完整、并准确预测途中的困难的种类、数量和难度。
1. iPad 在第一个周末就限时打折。按照计划应该一个月后成功养成习惯后再买。
第一周每天都是严格1小时以上阅读,每天一章实施无阻力,所以很自信最后能完成目标。感觉死板教条一个月后买好傻。替换奖励,改为去看复联2,买pad蓝牙键盘或手写笔(后来发现没必要买,但那时读书习惯已经养成,奖励在习惯培养期的作用已经没多少了)
2. 第二周开始有几天小于1小时,有几天大于一小时。
调整为,并不需要每天超过一小时,调整为一周7天平均1h/d,也就是每周至少7小时
3. 第四周出现非特殊情况阅读量为0
当时定下规矩,必须第二天或者前一天多读一些补回来
5. 第五周发现需要延长时间
因为最后几章篇幅过长,每天一章不现实,而此时也发现培养出每天读副业书1小时的习惯,因此延长目标截止日期也比较合理
我做了场关于习惯计划的知乎Live,近满分好评,入选2017年度精选,编辑推荐的十个讲座之一,可点此收听
更多干货分享,可以扫码关注,还能领我的私房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