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每天能写文章(博客、微信公众号)的人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warfalc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前段时间的一次内部分享,跟这个问题正好相关简单的做下整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保持每天写些东西已经快10年了,绝大多数内容都不是公开发表的内容。而微信、知乎或者其它的渠道大都是只是分享一少部分而已。

这个问题中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安排时间:

想每天写作,一定要有固定的写作时间。而想给自己空出一个固定时间最大的问题在于你是否真的想做这件事,能重视到什么程度。你要是真的把这件事情看的很重要,只要下定决心,一定能安排出一个固定的写作时间。

为了能留出固定的写作时间,我控制自己不玩网游、不看新闻、关闭朋友圈、关闭手机的各种通知、提醒、不用微博等等,只要每天减少些上网时间,1-2个小时的时间很容易安排出来。

真正困难的问题是如何保持长年的稳定输出?

假如你喜欢阅读或者在生活仔细观察、反思,通常前半年、一年能坚持输出并不太困难,记得我第一年写Blog里,差不能保持每天在Blog上输出一篇文章。

但你所有的观点、积累最多也就能让你坚持输出半年到一年左右,然后你就会发现你很难写出有新意的文章,难怕就是在硬写,可能也只是在重复你以前的观点或固定的套路,缺少突破和创新。

超过7成的写作者都会在这个瓶颈被干掉,一旦坚持下去,在遇到下个瓶颈之前,就能开始形成你自己的风格、节奏。

想超过这个瓶颈需要在几个不同方面发力:

热点:

从以前的BBS到现在的微信,不少人都是靠追热点来吸引关注,获得大量的粉丝,这是一条见效快,但运气成分比较大的事情。对于媒体人士来说,追热点,爆眼球,是基本功,但想在无数的热点文章中获得关注,很不容易。

从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文笔和各种知识的积累都有要求,但哪怕你就是都做的不错,有时还要靠运气, 热点基本上每周都有,就算偶尔写出几篇文章被关注,但下一个热点出来之后,你会迅速被遗忘。

可以用热点文章来吸引眼球,但想长期靠这类文章来出名,难之又难,这是一条不太可能持续走下去的路子。

互动:

在网络上写作,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毫无回应,一点消息都没有。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写了一篇自认为是干货的文章,发出来之后一点回应都没有,这会严重打击你的写作热情,要是接二连三的遇到这种情况,绝多数人都会放弃了。

当你的文章发表之后,哪怕就是几个人的留言也能让你感觉到正向反馈,让你自己觉得受到认可。更主要是有些反馈,能让你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当你反馈越来越多,就证明你的观点开始影响更多的人,这些读者反馈就是你的写作动力来源之一。反馈越多,越让你有信心写下去。

假如你的观点不太严谨或者违反常理,有可能会被骂成狗。这会让你在以后的写作中,尽量思考问题的更全面。负面反馈总比没有反馈要好,有些人就是靠负面反馈来出名。但对负面反馈,别过于在意,无脑黑、喷子越来越多,学会忽略,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跟无脑黑进行争论上,没有任何价值。

奖励:

9年前我开始写Blog,第二年或第三年开始在Blog上挂了一个Google AD广告,赚到第一个100美元,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用西联收的美元,拿这个钱给老婆买了份礼物,后来慢慢的一个月能收到几百美元。

当时的这份收入跟我那时的工资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每个月都收到美元对我来说,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我写作动力来源之一,只要坚持多更新,这个月的美元就会多一点。当时一直用这些美元来在亚马逊上买东西,100多美元能在亚马逊上买到不少打折的东西,给家里人买了羊绒衫、大衣、儿童玩具、电子设备、剃须刀等不少的东西。

最近几年看不少人在更新微信公众号的时候,他们的目标都很明确,听说咪蒙一条广告几十万,她的文章有什么了不得的,我也能写,但写了几个月或半年,一点收益都没看到,就立刻放弃了。

但当你坚持下去,开始有机会用微信公众号赚到收入之后,这会给你带来非常大的写作动力。钱就是生产力,这句话在有的时候绝对是真理。

现在只要你坚持原创,在微信公众号上能比较容易获得原创标识和赞赏,当你的影响慢慢变大了之后,也会有人给你打赏,这个打赏收入不会太多,但也是有人认可你的标志,我在微信上第一篇赞赏过1000元的时候,也高兴了好几天。

认识不少靠公众号获得收入的运营者,这些人的写作动力都非常强劲。但绝对不要把钱当成写作目标,如果以赚钱为目的,会有更快速更方便的方法。记得在知乎上因为收钱而被封帐号的用户吗?

当你为了几千几万的眼前利益而写作,很容易就会损失更多的潜在利益,建立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能要几个月或几年,而毁掉它只需要1、2篇文章。

大量输入:

想保持长年的写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保持大量输入:

每年会读上最少100本以上的书,有一些是畅销书,也会一些真正的经典,类别会比较乱,哪些都有。同时每年也会看几百部电影、TED、记录片。

在输入的同时,我会要求自己有输入必有输出,一定会写笔记,做PPT、分享或写文章,坚持几年之后就变化习惯了。

每看过一本新书、电影、TED和记录,就会有新的东西可以写,深的浅的,五花八门都能说上几句,长年保持以输出为目的的输入,能让你积累越来越多,只要写下来的东西才能进入你的大脑。

就象我前天写的文章,无质量的阅读会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怎么让你的阅读变得质量更高一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写下来,当你写下来的时候才会知道你是否理解和吸收了。


跟更多的人进行深入沟通

最近几年给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旅游、培训、活动等机会,在国内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沟通。

每年有30-50位,什么行业都有,基本都有一定水平,跟每个人深入聊上1-2个小时,都能让我不小的收获,不同行业、环境、认知和世界观的角度,让会你真的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减少很多思维的局限和死角,开始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上去考虑问题,同时也能建立自己的人脉库,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刻请教某方面的专家。

多跟你目前圈子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进行沟通,效果会更好,因为每个行业都会有各自的规则和思维方式,这些全新知识会让你产生和碰撞出更多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让你的思维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中。跨行业的深入沟通,是打破思维局限的最好方式之一。


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看到、想到的任何事情,只要觉得有价值,都可以利用印象笔记进行快速收藏,纸制文件、图像、声音、视频、微信公众号文章、知乎或者你经常看的平台都可以方便的收藏到印象笔记中。

研究一下快速收集方法,收集时间不要过长,一般只需要几秒中就能完成任务。


收集来的只是消息而起,还需要进行提练:

提练后的知识才是力量




建立写作话题清单


写作时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不知道写什么话题。这点可以在平时就有意识的准备,在看书、电影、杂志或网上阅读时,突然想到合适的话题,都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定期整理,统一放到一个写作话题清单中,定期更新。

可以提供把每年的所有节假日、特殊日子全部做下标记,好提前准备专题或文章。

知乎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能遇到有价值的提问,也可以收藏起来,找时间进行写作,写完之后还可以同步到其它平台中。

值乎、分答这类付费问答平台,经常有人向你提问,但1、2分钟的回复可能并不能把一个问题回应清楚,选择合适的话题可以扩展一下写成文章答疑。还可以观察一些热点回复,这也是很好的写作话题来源。

还有一个就是读者提问,觉得有共性或有特色的提问,也可以做为写作话题。

以前写过几篇可以参考一下:


user avatar   qing-wen-qing-xiao-sh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周3000字很多么……

就轻文娘自己来说,平均每周2篇文章,四个知乎回答,每篇文章都在2500字左右,回答有的多有的少,怎么说每周也有10000字了。

当然由于工作如此,所以时间肯定是有的。

如果说是通过业余时间写文章的人其实每周3000字也是很容易的,还是按照平均每周两篇文章计算,每篇2500字左右,平均每篇文章花费两天半,如果是花费成本不高的文章,其实一天4个小时左右就能写完算上配图,工作之余回家吃完饭就能搞定,写小说也是一样。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就像下面许多人说的一样,游戏可以打,动画小说可以看,但是看要怎么看,这些不是看完就算了,而是作为今后写文章的积累。如果看完就算了,那么可以说浪费时间,如果能够当做写文章的素材积累,那么看没有问题。

当然这也牵扯到一个时间问题。

大部分人都会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规划,比如今天晚上7点到家,7点到8点吃饭+看动画,8点到9点用来运动洗漱,9点到11点用来写文章。

严格按照时间表去执行,时间自然就有,文章自然就出来了。

在制定了时间表之后,坚持是很重要,无论是每天都写,还是定期更新发布。也许今天有灵感发一篇,明天没灵感就不发了,那是不行的,本身这种事就很枯燥,实在没有灵感发点短文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不坚持。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2004年开博客算是我中文网络写作的开始,到现在开始已经12年了,多的时候每天一篇,少的时候一周或者一周半一篇,一直没有怎么中断过。我感觉现在这个时代是个很好——如果不是最好的写作时代,有知乎,有公众号,有天涯,有各种大大小小的专业论坛,基本上想写什么,都可以发到相应的地方,和一群兴趣接近的人切磋和讨论。我是知乎新人,开始正式参加知乎这个社区的问答互动刚刚一个月,就感觉知乎社区非常的友好和活跃,很多人都会不吝啬点赞和感谢来支持好的和有干货的答案,这个带来的激励就明显要比自己默默的发博客,几个月之后发现了一条留言要高得多。毕竟正反馈对于人们行为的持久性还是很重要的。

写作在我看来,主要是三个部分的流程和一个方面的准备:

三个部分的流程是:

1. 写作的目的

2. 写什么

3. 如何动手及养成习惯

---------------------------

1. 先说写作的目的。 不光写作,我们做任何事情多少总是有目的的,如果这个目的本身模糊不明确,那么单单靠一个感觉是很难持久的。我写作的目的主要有三点:

  • 记录一些有趣的想法
  • 发表一些观点,希望有人来踩或者赞,看看是不是能获得一些共鸣或者指出自己的问题
  • 有些经验和干货想放到网上,方便自己或者其他人搜索查看

2. 写什么,对于知乎而言,这个不是问题。因为知乎本来就是问答体,我们可以通过被邀请,或者浏览话题来找到自己想发表看法的问题。而对于公众号和博客而言,标题是自己选的,那么写什么呢?

我的经验是“不临热点不刻意”。如果碰到了大家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有意识的去想一想是不是可以针对这个热点写一篇有自己见地的文章——当然如果没有也不要强上,毕竟质量是第一位的,而热点经常有。一定不要让自己陷入“这个事情这么火,我一定要写一个出来”的怪圈,这会让写作成为一个负担,甚至于有点痛苦的事情,对自己的写作习惯的养成都会形成负面的影响。

写作主要的来源是对灵感的收集。灵感的产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可能在开会的时候有了,可能在写代码的时候有了,可能在看论文的时候有了……虽然当时我们可能没有空,但是我们可以及时的把这些灵感记录下来,留着等自己有空有心情的时候写。

这个记录的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用Evernote,有人用excel,我是在GitHub上维护了针对每一个项目,维护一个私有的文件库,用GitHub的Issue来记录自己的想法,用Label来对想法分类。每写作完成了一个想法,就会把相应的Issue Close掉。下面我贴两个图,展示一下我的一个项目在某个阶段的截图,第一张是open issue,就是还没有完全定稿的。

下面这是已经定稿的。


3. 动手,可能是对很多人来说最痛苦的环节之一。有了一个想法,真正坐下想把他写出来,又觉得不知道怎么下手。这一点上,我个人的体会有两点,

1) 手越熟,写的越多,这种情况就越少;

2)主要是自己在脑海里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有条理的印象,所以感觉怎么开头都不对。

很多人这个时候喜欢列提纲,然后一段一段去填空,这个方法我是死活用不来,让我列提纲的痛苦远远大于直接上手写正文的痛苦。所以我的方法是不管开头不开头,想什么写什么,把你认为最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前后不连贯就空一行,等把脑袋里的放空之后,然后回过头来组织句子和段落和提纲,无论中英文,碰到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我都是这么个写法,感觉这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上手直接写提纲本身很痛苦的话。

养成习惯,最初的一段时间很重要。我认为主要是有两点:

1. 要有正反馈。在知乎上这个就体现为赞,收藏和关注。如果你努力写的干货答案无人赞无人关注,想来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对于博客而言,我很幸运最初开博客的时候是在verycd.com,对,就是下电驴资源的地方。这个地方论坛和博客一体,所以社区成员的联系比较紧密,Verycd还有访客记录功能,当时写的一篇草原和中原之间的历史变迁的系列文章,每天大约有300-500的访问量,自己写的东西被人看到了,还有留言讨论,所以才有浓厚的兴趣继续写下去。

2.对自己有继续写下去的暗示。很多治疗拖延的方案都说,要自己给自己定计划,要自己给自己设置奖惩标准。但是为什么还是经常无效呢?因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切东西都是内生的,没有强制性,自己设置的标准自己可以废弃,自己设置的计划自己依然可以拖延,所以我在这里说暗示,比如说多开几个系列文章,开了头,我们就有一点继续完成的冲动。马伯庸在介绍自己的经验的时候也说,自己的电脑里面有很多的文件夹,想法来了就挑出相应的文件夹继续,实在继续不了的就弃坑。我对此观点类似,与其试图去强行克服自己的缺点,不如想办法宽容自己的缺点,让它少发挥一点负面作用,等到有重大事情发生的时候,借势去克服自己的顽固缺点。

---------------

一个方面的准备,就是积累。开始写的时候不会感觉到任何积累的问题,因为你自然准备要写了,肯定是有东西不吐不快的。但是时间长了,如果是自己的专业,那依然不成问题,比如经济学方面,我每周看的学术论文比我本月在回答里面引用的要多,所以这种积累完全不需要刻意的去做,顺其自然就好了。

而如果写作的不是自己的专业的文章,就存在一个积累的问题,不然的话容易江郎才尽。我不知道有意识的去为了写作而看书是什么感觉,所以这方面提供不了太多的经验,因为我的经验更像是颠倒过来,我是出于某些兴趣看了某些东西,然后有了想法想把它写出来。

一定要看书或者论文,只有这两种东西能够增加积累,让自己下笔的时候写出有深度的东西。像论坛、新闻等主要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本身并不能怎么增加自己的积累,或者说这种积累浮于表层像浮萍一样,其主要作用是去激活你大脑中的真正的积累,变成一篇篇的文章流转出来。

很多时候写作也是一个认清自己积累的好机会。你会发现有些方面你比自己想象的强,有些方面比自己想象的弱。当你下笔的时候,你会明确的感觉到自己的信心的变化:我说的这个论断,怕不怕有人来给我撕?会不会被攻击?对于你真正强大的领域,你会很轻松的写出文章然后贴出来,悬赏天下高手来和你过招;而对于你自以为很强但是其实没有那么强的领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相对的很小心,确认再确认,生怕贴出来之后有人来挑事,或者指出文中的关键缺陷。所以写作的过程不光是在创造,也是在自省。这也是我喜欢写作的原因之一。




  

相关话题

  你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一直坚持的事情是什么? 
  王小波和王朔谁的水平更高? 
  有哪些你难以理解的潮流? 
  如何评价黄章:多一个摄像头肯定好营销,但我选 OIS ? 
  怎样看待北京新高考改革? 
  家里条件一般,大学想过个略微优质的生活可以吗? 
  真让你从头再来,你愿意吗? 
  微信公众号「至道学宫」是不是阴谋论? 
  为何信佛数年,生活没什么改变? 
  谁可以帮忙举例解释一下大纲、主线、辅线、梗概的区别呀? 

前一个讨论
《生活大爆炸》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台词或情节?
下一个讨论
乔布斯高中毕业,是怎么镇得住人的?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