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研究指出本世纪末,整个华北平原可能因热浪而无法居住,是真的吗?我们如何应对? 第1页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北遭受死亡热浪威胁?我伙呆,期待大气专业的人来回答。

我首先搬运部分内容:

首先这个不是水刊哈,nature communication不是scientific reports这种期刊可比的,最新影响因子12.3,属于top级的期刊。

文章的题目是

意思是:由于气候变化和灌溉因素,华北平原面临死亡热浪的威胁

不想看全文的话,这段话就行了:

一方面,华北平原降雨量少,因此农业必须灌溉。而灌溉增加了地面湿度导致热浪加剧,预计未来华北平原最高湿球温度会持续上升。

另一方面,温室效应本身会导致温度上升,而如果华北的温室效应持续加剧(必然的了),那么这个最高湿球温度也会上升。

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未来华北最高湿球温度越来越高,这温度有啥危害呢?大体就是大家看的新闻,因为太热而导致人身体不适甚至死亡

其实中国也出现过,2013年,极强热浪在华北平原持续50天,许多地方最高气温达到38摄氏度。


首先大体了解下,这是华北的地形图

而我国的降水量分布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颜色越深降水量越大,华北区域是相当缺水的,因此华北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

如下图所示,这是华北的灌溉分布图(area equipped for irrigation)

area equipped for irrigation (AEI, %) for 2005 from Historical Irrigation Data40 with climatology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from TRMM49 (contour, mm) in modern record (1998 – 2015)

没见过灌溉系统的朋友可以了解下,如下图,我们那穷地方是用的左边这种,有钱的地方用的是右边这种

然后当地的日间最高湿球温度(highest daily maximum wet-bulb temperature)

注:热力学湿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是指在绝热条件下,大量的水与有限的湿空气接触,水蒸发所需的潜热完全来自于湿空气温度降低所放出的显热,当系统中空气达饱和状态且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系统的温度。通俗来讲,湿球温度就是当前环境仅通过蒸发水分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最高湿球温度的分布图,方框为华北区域

说明,

图中纵向对比,比如a-d,分别表示未灌溉(CONT)和灌溉(IRR),表明,同样条件下,如果灌溉增加,那么最高湿球温度就会增加

图中横向对比,比如a-b-c,表示同样在未灌溉情况下,只要是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那么最高湿球温度就会增加。

小方框里的.表示了灌溉渠(IRR)和整个华北(NCP)的对比

进一步,作者用中国东部地区的16个城市进行了研究,统计了这些城市的最高湿球温度情况。

十六个城市包括北京,郑州,武汉,南昌,杭州,上海,等诸多地区,看拼音理解。

其中黑线是历史数据,蓝线是 RCP4.5 , 红线是 RCP8.5. (RCP是代表路径浓度的意思,表示了温室气体浓度

这张图论证了一个观点,就是温室气体浓度越高,最高湿球温度越高。

最后作者放了一个全球图

从上到下依次表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后的日最高湿球温度情况,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灌溉导致空气湿度人为的增加,而温室效应也在不断地增强,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当地湿球温度越来越高,最后影响人类的生存。

换句话,都是人们自己作的,但是没办法啊……


不过评论区有位知友很乐观,不就是北方变成江南嘛,我竟然觉得很有道理……

乾隆也不用一天到晚怀念江南了,在北方就体验了。


参考文献:

North China Plain threatened by deadly heatwav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rrigation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的未来,不在于能源消耗规模变得越来越有节制,而在于能源利用规模变得越来越无限制。

一切因“几十年后”的潜在灾难而花大精力大金钱去让我们变得在能源消耗上更加节制的主张和行为,都是在拖人类卡尔达肖夫指数增长的后腿。

2018年的今天,全球每年投入在聚变研究上的总经费,才区区十几亿美金,还不及王者荣耀全年收入,可谓很魔幻了。


嗯?步子太大,难以想象?基于19世纪末某一时点人们对未来5-10年的科技能力畅想,今天人类这德行,早该灭绝了。确实,我们总讽刺聚变科技“还有50年”没错儿。但别忘了,我们不但能想象,而且确实早已在技术层面在推进。而裂变弹出现的50年前,1895年,爱因斯坦还没上大学呢...


至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大气科学前沿研究,作为一个有很正规理科教育背景的非学术人员,在并不完全否定该小领域已有学术成果的同时,提请各位注意,该领域的三大底层问题:

1,核心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承认,相比其他众多“自然科学”研究客体,“大气环境变化”这个研究客体,因素过多,作用机理太复杂,输入和输出之间几乎是黑箱,且显然,因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限制,我们无能力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验”。而现有学科内“公认”结论,相关性相对不强,因果性更像是暂时公认的假说 -- 依然,这里并非是否认这些相关和因果。

2,因各种主观或被动的原因,该研究领域,几乎是泛泛的“自然科学研究”里面,唯一一个研究动机是基于一个有关长期恐惧的假说的学科。即,若该恐惧消失或减弱,或者人们完全认可了该恐惧于是开始积极寻求他解(如,“好我们承认了气候会变糟,于是我们赶紧开始全力开发如聚变类似的新能源吧”),该学术领域的资金会变得非常捉急。而其他那些典型的自然科学领域,或者是指向提升性应用,如化学生物材料下的诸多方向;或指向人类底层认知拓展,典型如数学物理,而都不是基于某一个“对未来的巨大恐惧”。

3,因不言自明的原因,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表达,相对而言(相对其他自然科学),受国际政治影响要大得多。而国际政治是不那么追求事实正确的,更多只是追求国家利益。

依然,以上三点,并非在否定当今该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共识。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气象学家连明天是否下雨都说不准确,你还相信他能告诉你70年后华北什么温度?

对于这种研究,要小心谨慎。

上次是1970年代,他们就吓唬中国说你们要人口爆炸,你们会boom都完蛋,这样,我们给你5000万美元,你们自个绝育一下,对你们真的很重要。

结果中国上当了,少生了4亿人,2012年开始劳动力减少,未富先老,经济一路疲软,未来老无可依,彻底失去了与美国争霸的机会。

他们的套路很简单:先找砖家学者媒体出论文报告出文章,渲染“问题”,引发人民的恐惧,当大家都被吓坏了的时候,他们就跳出来,慷慨的拿出解决方案,递给你一个裹着糖衣的毒丸,让你自己把自己搞残废。

至于30年后,人口没爆炸怎办?华北进冰期了怎办?他们才不管,30年过后你们这代人都老的老死的死了,谁还记得他们的所作所为?(还记得70年的石油危机吗?结果过了30年,危机没有来,石油反而越开采越多,油价跌成狗)

几个30年过去,你这个国就差不多被整残废了。

人口危机、石油危机破产了,没有人信了怎办?还可以拿出新的啊!全球变暖危机,气候变化危机,现在蹦出来一个华北热浪危机。万变不离其宗,一个危机不行,那就再加一个危机,总有一个危机能唬住你!

不要相信西方学者对未来的预测和研究!不要相信!跟胡扯没有区别!因为没有任何人能预测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user avatar   mo-bei-79-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评论指出事发地点是东门外,已查证并进行了修改(楚天都市报报道mp.weixin.qq.com/s/0dv6,报道中有事发之前学生围观致狐狸受惊的猜测和事后学生积极努力抢救的细节)。昨天匆忙作答时仅回忆了当时在朋友圈看到的信息,对事发地点的说明确实有误。本答案其他部分不做改动。


————————————————

有一个背景是:为了满足群众心愿,让白狐狸珈珈与此前在山上安居的红狐狸珞珞早日相见,学校保安把白狐狸从出没的狮子山逮到了红狐狸在的珞珈山。学生经营的宣传平台还为此做了特辑,希望看到两只狐狸“谈恋爱”。

白狐狸被撞死事发于东门外的马路上。

校园里被遗弃的宠物狐狸成为网红并不是什么好事,只会鼓励市民将类似的宠物继续遗弃在校园里。此后如果继续出现类似事件,不仅有动物伤人侵权之虞从而成为师生安全的隐患,也有可能挑战目前我国的动物保护监管体系。

愿白狐狸珈珈安息。




  

相关话题

  北京与伦敦、纽约有什么不同呢? 
  把现代人丢在侏罗纪,能活多久? 
  北京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会带来哪些变化? 
  为什么热空气上升? 
  北京拟严管短租房经营,小区开民宿或需同楼业主书面同意,你怎么看?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1 月 19 日北京丰台一居民核酸初筛呈疑似弱阳性,目前情况怎么样? 
  我这种情况的女孩子去北京上大学并希望在北京定居现实么?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古中国人既然知道二十四节气,为什么不用阳历而用阴阳合历? 
  北京 1 月 15 日新增病例溯源结果公布,与北美和新加坡毒株相似度较高,有哪些信息可以关注? 
  北京地铁换乘为何如此不合理?源于怎样的设计施工遗留问题?北京地铁为何不像上海地铁换乘简短合理且有商店? 

前一个讨论
惠普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发展历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下一个讨论
国内外有哪些权威靠谱的医学科普平台?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