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机生命的本质是基因,个体不过是基因实现自我复制的工具。生命的意义在于复制,只要种群扩大了,个体的死亡是不重要的。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前从不看鬼片,所以脑海里从来没有出现过鬼啊、魂啊之类的东西,晚上一个人去哪从来没有怕过。

后来有人非拉我去看恐怖片,从那以后有一段时间,就经常不敢一个人待一个屋。看哪都像是有东西躲在后面要突然冒出来一样。

所以,当你忙起来,事情一件压着一件,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找你,你没有时间去思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生、什么事。

占据脑子的都是我完成这个东西,晚上去哪个地方吃一顿;赶明儿睡个通透的觉;周末带着孩子家人去哪玩一把。

你的脑海里压根不会去思考死啊、活啊、生命的意义啊。

像我们这种,每当取得了好一点的实验结果,心想:劳资这下要发了,Nature子刊走起!

然后投稿,编辑一棒子打过来:(滚,你这就一水)不符合我们的期刊主题,不送审。

然后你往下投,再被拒;再往下,然后送审,然后修改,前后半年。

中间你可能又有其他的实验结果了,然后又兴奋地想:劳资这下要发了!

总之,每年就这么滚车轮,就像蜜蜂一样,辛勤的灌水,每次灌水之前以前制造的是蜜。

至于生命意义,有那功夫,研究一下中美博弈,坚定一下自己的选择和立场。

研究生命意义的人,大多是闲的。


user avatar   mao-mao-liu-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月前,上海世外小学两名十岁左右小学生放学路上被报复社会的人砍了数刀身亡。

大家都在为失去两个幼小的生命悲恸的时候,他的妈妈在更加煎熬和痛苦的心情中提醒大家这个生命在短暂的十年半里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这个应该就是我们要思考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是它的意义是什么。

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是小时候偷偷在游戏厅玩游戏被爸妈狠批了一顿,我在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后来在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第四季第24集和第25集,名字是《永远活下去》中得到了一些感触,想分享给同样思考这个问题的朋友。

在幼儿园的一个生物课堂上,有个哥哥讲到鹦鹉的平均寿命只有七年。

小朋友们听了之后非常的伤心。觉得七年之后鹦鹉就离开了世界。而且还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这让他们更难过了。

回家之后更是茶饭不思,觉得所有人都会慢慢离开这个世界。

后来周末,爸爸妈妈就带图图去看画展散心,希望能帮助他从不开心的情绪中走出来。

看到了毕加索的画,爸爸告诉图图:

虽然毕加索爷爷死了,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画作为礼物。

大家只要看见画就会想到毕加索爷爷,那么他的生命就永远的活在这些画里面,陪伴着我们。

后来下午一家人去公园草地上玩。图图看见一片树叶枯萎掉下了,就问爸爸“它死掉了吗?”

爸爸跟他说:

它表面上看起来是死了,但是它会化作肥料,变成大树的营养物质,明年大树就能长出很多新的树叶来,这个就是这片树叶留个这个世界的礼物。

图图后来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不是画家,也不是音乐家,他们又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礼物呢?

爸爸妈妈告诉他:他们留下礼物很多,其中最大的礼物就是图图,送给了这个世界一个可爱的孩子。

所以图图后来明白了:

人活着,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的给这个世界留下礼物,这样我们就能永远的活下去,活在我们留下的礼物里

生命的意义从动画片小孩子口中说出来,更让人触动。对的,所有人都要死,但是我们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好的东西,留下“礼物”,让那些活着的人因为我们曾留下的这些东西而时常想起着我们,这样,我们看起来死了,但是或许能永远的活在那些“礼物”中。


user avatar   bu-zhi-ji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在Facebook上很火的一组漫画

我在看完之后也被感动了,人生意义是什么?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 • •
别人总告诉你,人生是这样的……



你来到世上




努力学习终于挨到毕业




找份好工作




结婚




生活稳定下来




然后你有了孩子




整日应付压力和责任,你仿佛成了机器




等到孩子长大,你也逐渐老了




孩子远走高飞,上大学、找工作,又剩下你们俩相依为命




直至老死而去


• • •

The end? 就这样完了?


What's the meaning of life, you may ask if every single one of us has to follow this pattern of slipping into oblivion?

如果每个人都遁入平淡如水的生活模式,你不禁要问,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This is the story no one's going to tell you, but you will experience for sure:

下面的故事没人会告诉你,但你一定会经历:




人生就是……

你闯入父母的生活,变成他们的开心果。




人生就是……

你第一次背起书包的兴奋劲儿。




人生就是……

和好朋友在教室外面一起罚站。




人生就是……

在大学里邂逅心仪的女孩子,而好基友在旁给你打气。




人生就是……

面试被拒,回去与朋友开趴体庆祝失败。




人生就是……

做你原来不敢做的事。




人生就是……

努力忘记新车碰上的刮痕。




人生就是……

亲自装点属于你们的新家。




人生就是……

半夜给小家伙换尿片,第二天疲惫地上班。




人生就是……

观看孩子表演时落下的那滴眼泪。




人生就是……

孩子终于有人来带,你和妻子出去度周末。




人生就是……

就算孩子在家,还是忍不住与40岁的另一半偷偷亲一口。




人生就是……

妻子已经发火,你却肆无忌惮地放屁“排毒气”。




人生就是……

60岁,跑完马拉松。




人生就是……

给孙子孙女讲故事。




人生就是……

看着孩子生活如意时,自己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人生就是……

让孙女教你操作最新款的数码产品。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

一件件小事!


And only little things matter because one day you’ll look back and realize that those were the big things.

那一件件小事,回过头看——原来,都是大事。 ——侵删

还有段话很喜欢的

我记得香港有个作家陶杰曾经说过:“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杀鹌鹑的少女》

下次你路过,人间仍有我— @不知江月


user avatar   ping-fan-14-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以前从知乎上看到的。罗曼罗兰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便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着生活。”

其实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这种问题问出来其实没法回答,每个人的答案都是唯一的,都是出自他们自己的生活与对生活的思考,希望您日后也会得到自己的答案。

多读书,读好书,享受生活,多思考。





感谢很多朋友的点赞,你们有些是我的长辈,有些是新时代的青年,亦或是像我一样的莘莘学子,但都想到了关于生活的意义。

最近这段时间 有过迷茫 也有过夜晚中闪烁的星光 生活上 因为高一住校 有过对家的思念 也有过对新生活、新知识的向往,不管怎么说这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路向前吧。

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被生活所绑架,不要工作就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自己、家庭亦或是其他。希望我们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做有原则的事,做对的事。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希望不要成为一个对生活麻木的人。

——致自己 也致大家


user avatar   xie-ding-e-de-xiao-ying-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向前看大叔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给生命赋予的一种价值取向而已,其实生命本无意义。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几亿年,然后他们灭绝了,你说他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被人类挖掘考古的意义?

人类生命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并不是人类自我选择的结果。世界是客观的无意识的,不是主观的。你非要把客观的事情赋予主观的意义,这是典型的脱离实际“形而上学”!!!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植物不需要知道自己被什么所照耀",

  这句话是史诗级单机游戏《老头滚动条5》里,女魔神美瑞蒂亚告诉主角的。

  那是在主角拒绝了帮助她传播其爱与阳光的信仰之后。

  那时,我就对这个本体是一个大光球的魔神产生了浓浓的敬意,这不就是生命的意义吗?

  我他妈居然是玩游戏的时候感悟出来了生命的本质!

  生命,其实是个意外

  谁也不知道几十亿年前的古海洋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是闪电的作用还是火山活动的影响?总之,精密的三羧酸循环反应就是在一个迄今为止也无法复刻的原始条件下就这么突然诞生了。

  这些谜一样的,与整体不断熵增的宇宙大环境格格不入的生命体,在那个时代产生的偶然性,不会比某个风化的石头突然掉进平静的湖水里的几率大多少。

  但是,不论奇迹来的多么令人惊叹,发生了的事情就是发生了。

  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生命诞生,这个意外在地球上也像石头落进水里那样产生了一道道不断在扩散的波纹,它们中的一些波纹本身将其称之为"演化"。

  显然,水面的波纹终有一天要因为碰到湖畔而消散,正如同五十亿年后变成红巨星的太阳终究要吞没所有的生命体一般。

——然而

  没有一条波纹应该质疑波浪起伏的意义。

  主动的将波浪传递下去,直到它因为触岸而停,是每一条水波自石头落入水中起就必然要延续下去的义务。

  生命的诞生是意外,意外的产物注定了它对于原生的环境意义极其有限,就好像水面是平静还是泛起波澜,都不会影响湖水的本质一般,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是否繁荣昌盛,也不会对地球、对太阳、对整个宇宙有些许影响。

  所有的秩序都有条不紊,所有的结局都早已注定,波浪与生命能够决定的都不过是自身的延续而已。

  所有的生命都会死亡,所有的波浪都会消散,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生命本身不要思考自己的意义。

  因为作为生命体,你从诞生的本源上就是一个意外,站在意外的视角思考意外的意义,最终能得出的都是意外的结论。

  站在第三视角观察波浪的科学家,至今也没有探明波粒二象性的秘密,那站在波浪本身的角度,更不可能思考出波浪的意义——假如他真的有意义的话。

  所以,不要思考生命的意义,安安静静的抒发你作为一个生命的本质就好,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学习,好好的过好你所拥有的物质条件能够支持给你的最好生活,偶尔抓住时机努力争取一下更长的波长,你就已经无形中实践了自己的意义。

  生命不要思考本身的意义,正如植物不需要知道自己被什么所照耀。

  太阳的光芒不是植物所能理解的,生命的意义,同样不是一群意外体能够思考得出的。


user avatar   liz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票回答虽然能打动人心,但不具有普遍性。

广泛而言,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存。为了生存,生命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基因的载体。为了确保基因被延续,并筛选出更好的基因,生命也被增加了许多增益与限制,人类对情感和体验的认知和主观追求也是其中一项。

通过延续和筛选,不断进化,不断强大,不断探索,最终掌控更多的资源,使得本无序的宇宙变得局部有序和可期有序。

就如同很少有人问空气和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要认为自己是这世界上特殊的存在。我们的诞生的确很难得,但又再平凡不过了。


user avatar   blsmyh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拿出了我八百年前的日记本。

这个日记本,从我的初中一直用到大学。青少年时代,我不是个善感的人,大多数时候,只知道无忧无虑地玩,所以这个用了十年的日记本,只写了几十页字,但是,其中关于死亡的思考就

占了一半,可见死亡这个事情曾经多么困扰我。

甚至可以说,死亡是唯一笼罩过我成长岁月的阴影。

重翻这些日记,我被十几岁的自己对生的贪恋震撼了,因为年轻,因为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这些想法显得执迷、用力。这些文字我现在是写不出了,虽然现在读起来文风有些许的不适和尴尬。


摘录【1】

五六岁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死亡是一个箱子。

每个人到了死的时候,就站在一条传送带上,随着传送带往箱子移动,来到箱子里,就不能动了,然后一直住在那里。

他们能从箱子里看得见我们,但我们不会知道这个箱子在哪,等有一天,我们的时光慢慢赶上去,去箱子那里找他们,他们就从箱子里走出来,像生前一样生活,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死亡是一次暂时的封印,死一会儿就回来。

就像玩打仗游戏,一个人用木枝做成“手枪”,朝着小伙伴喊“biubiubiu你死了”!被打中的人就躺倒地上死一会儿,他躺着也没有闲住,把眼睁开一条缝偷偷看,看我们继续“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打作一团,我们越玩越起劲,越走越远,一会儿就完全忘了地上的人。他躺着躺着,觉得死得没意思了,过了一会儿,就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我们看他“活了”,就笑着向他追过来。

死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第一次听到家里长辈去世的消息,我并没有哭。我的脑海中,她就站在那个小箱子里,等着我们来。


对死亡的恐惧始于十岁左右。

奶奶邻居家的老太太们,节省的要命,不点蜡烛也不开电灯,就着月色,聚在外面的路上做家务活。我就在这几个老太太周围走来走去。

和叽叽喳喳的中年妇女不一样,老太太们说话声音都很轻,特别省,不肯多耗无谓的能量,生怕油尽灯枯一样。

一个老太太,一到晚上就带着她的马扎,拿着她的蒲扇,坐在过道口,晒月亮和星星,有时也晒晒乌云,她摇着她的扇子,面无表情地看着我玩。

另一个老太太,还用纺车纺线,她的纺车一半放在家门口,一半伸到过道里,人则埋在门洞的阴影里,月光移到门洞里,也照不全她的脸,光扫过脸上的褶子,显出一种斑驳的暮气。

只有我一个小孩子,玩得很欢脱,笑着跑着,老太太们跟着轻轻笑一下,说小孩子真好啊。

渐渐地,我就不怎么笑了,也不跑了,我的笑声和活力,太过突兀,像在吵醒别人一样。

我也拿了马扎坐在那里晒月亮。


那里的月光,经常呈现出一种蓝白色,随着我年纪的增长,月亮变黄了,所以我都不知道,这种蓝白,是一种错觉,还是当时的月亮真的和后来不一样,或者我那时出没的时辰,月光恰好都是蓝白色的。

那种蓝白,像深海被光照亮的海面,像千万年前的石头在月下泛起的光。

抬头的时候,会突然吓一跳,月亮本人更蓝,蓝得炫目,它仿佛在说:“其实我是一千年前的月亮,你看,我都活了一千年这么久了。”

心里一慌,赶紧低下头。

昏昏的光里,吱吱的纺线声,日复一日。


忽然有一天,纺车老太太幽幽地说:“她大嫂子,也没病也没灾的,昨晚上就走了,后天出殡,这么快……我也快了……”

那个拿着扇子的老太太没有出现。

仿佛打个喷嚏人就死掉了。

我忽然心悸。

也突然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知道了。


我去姥姥家,一个邻居老太太说:“你长得像你早死的小姑姥姥,她真可惜了。”我去奶奶家,一个邻居老太太说:“你长得像你早死的小姑奶奶,她太爱干净,每天就在家里洗这洗那的,手绢儿一会儿一洗。她是个童子,不能结婚,你家里不信,就结婚了,结婚刚几天,就真死了。”

嗯?……

(简直是遗传厄运恐吓)

那段时间,我逃避每个有月光的晚上,害怕孤单的老人。这种低声絮叨的老太太,身上带着巫的气息,喜欢在月色森森的晚上,在墙边,在月影里,诉说关于命运的恐怖谶言,告诉我时间的残酷。

晚上走路不想抬头,抬头会看见幽幽的月光,看见它的万寿无疆,想到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为什么你命比我长。


摘录【2】

人在地球上存在一段时间,就会死掉,分解成无机物,而后消失,地球爆炸那天,一切化为乌有。那些古代的人,修坟墓、立庙祠,妄图子孙永昌,真是徒劳啊。

生命只有一次,此后千万年,亿万年,一切已与我无关。

几十年后,再也没有我了,世上千万个过客,没有人会是我,没有人再拥有我的身体和灵魂,欢乐的人一代又一代,我永不再现。

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每个人都是唯一的,死了变成灰,时间继续飞逝,我永不再来,千万次机会,复制不出一个相同的我,千年万载,永生永世都不会再有一个我。

我们情知必死,永远永远沉入黑暗的地底,没有来生,没有鬼魂,没有不灭的灵魂,我们终将泡沫一样消失。

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个20-30-40-50-60-70-80的时间轴,如浮桥悬在黑暗中浮游不定,我很快走到终点,也可能走到中间,咔,桥断了。人生那么短,倏而不见。

一只钟表在我脑海里不停地走,我什么也干不了,我看书的时候脑子都在飘,我丧失了对一切事物的注意力,除了时间。

我陷入对时间的恐慌之中,我对时间这个不可逆的东西充满焦虑,我什么都不做,时间也会过去,充实快乐地生活,时间也会过去。时间呼啸着往前奔跑,不舍昼夜,我的生命很快就要说再见了。

生命多么美妙,如果你不幸是一块岩石,或者一只昆虫,怎么会欣赏花朵的娇美,燕子的呢喃。大自然创造了人这样一个情感如此丰富,头脑如此精密复杂的生物,却让他活个短短的时光就死去。


突然想:我的遥远的祖先,那些猿人,他们是怎样的,他们认识我吗?

我妈说起她的爷爷,然后我问你爷爷的爸爸是怎样的,我妈说对他一无所知。他曾活在一百年前的时间里,他长得什么样子,有怎样的性情,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也许有好看的笑容,说话斯文,和人讨论着今天晚上吃什么,看见有趣的事开心地脑补起来,他的一生没人记录,知道的人全都化为灰尘,只在家谱上有一个名字,他再也尝不到食物的美好,再也感受不到家人的拥抱。我们也会被我们的后代遗忘,就像我们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


我现在不喜欢永恒性的东西,比如雨。我在听雨,几十年前,我的姥爷在听雨,我认识他,几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听雨,我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他们是谁,几十万年前,半人半猿的先祖在听雨,他们也许还没有进化出多么细腻的感情,也没有瀚海的诗词形容这雨声,但我相信一定有一个猿,在静静地听过雨的午后,慢慢酝酿着一种叫诗意的东西。

过去没有我的时候,落雨在,将来没有我的时候,落雨也在,一切我不在的时空里,它都在,具有永恒性的东西,就是这点恐惧,它提醒你时间的无垠,你的人生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般短促。

反而看到有期限的东西,变化的东西,想到大家都这么短命,也就心理平衡了吧。

对死亡的恐惧,是自我意识过于强的表现吧,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独一无二,意识到每个生命的出世都是神迹,意识到自己在无垠时空里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如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我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读《古诗十九首》,每次怕读,又想读,最终还是打开自虐,像看恐怖电影一样。

《古诗十九首》是我读过最悲凉荒凉的诗集,相比之下,《漱玉词》《饮水词》的悲都显得小。《古诗十九首》的悲凉是关于时间的孤独。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背影畸零,四顾无亲,蜉蝣人生, 朝生暮死。

对于很多人来说,东汉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出使西域、击退匈奴,三国是《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各种同人游戏。因为《古诗十九首》的关系,在我脑海中的人类史时间轴上,东汉那块是一片阴森森的墓地,三国是饿殍遍野易子食,千里白骨露于野,这背景真的没法换。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你看看,多吓人,仿佛预习了自己的死亡一样,在黄泉之下,化为枯骨,化为灰尘。

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少年时被《古诗十九首》支配的恐惧——我捂着被子缩成一团,全身冰凉,睡一会儿吓醒一会儿,蓝白色的天光从窗外透过来,此后我一直觉得,蓝白色是一种杀机,我看不得深海,也看不得电脑关机画面。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苦昼短》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关汉卿的《双调·乔牌儿》

你看这一个逃,一个煎的,死亡追着我们,谁也没有放过。


顾城说:

死亡是一个小小的手术,只切除了生命,甚至不留下伤口,手术后的人都异常平静。

??

我手术前不平静!

大概我是个没有诗意的人,用诗歌消解死亡的方法,对我来说不行。


我又开始看一些社会学书,从鸡汤到社科名著都拿来看。

书上说了: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可不是嘛,我死细菌生,细菌死矿物生,生生不息,我们变成树变成叶变成花,开始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循环,可是和我又有什么关系?那不再是我的聚合体。


书上又说了:人由精神和肉体组成,那么你可以通过繁衍后代把基因传递,通过产生智力成果让你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真是和上面一样自欺欺人啊,拆开传下去……你要是这么说我也没办法。


庄子鼓盆而歌的时候说了: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齐万物等生死,道理我都懂,可庄老你不是一般人儿,一般人儿像我,终究是情绪动物,我们的情绪左右我们的意志,甚至有时候,意志被情绪奴役。


还有的鸡汤书说了:正因为有死亡,正因为我们的生命短暂,我们才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的生活,如果人类不死,那么我们就不会珍惜生命,不会懂得欣赏生命的美好。

我看《西游记》里那群神仙挺懂得欣赏的,蟠桃大会上,饮琼浆,吃仙果,嫦娥起舞,丝竹悦耳,小日子不要太爽啊,人家活了几万年都没活腻。你又没有永生过,怎么知道永生不乐呢。

对生命的珍惜,来自对世界的敏感度,感悟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生命珍贵,但视之为瓦砾的多的是,我鲁一些男人,为了面子,整日流连酒桌,四五十岁就血管爆裂而死,对自己短暂的生命一点也不怜惜呢。


古希腊犬儒学派那些人,特别喜欢说些云山雾罩的话:

死亡与我们毫不相干,因为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所以死亡既与活着的人无关,又与死去的人无关,因为对于生者,死还不存在;对于死者,他们本身已经不存在了。

死与我们的生有关。

死有坐标意义,无限宇宙的时间与空间中,属于我的全部,将在那里终结。这个巨大的坐标,矗立在我们人生的一切计划、梦想、欢愉、感情的终点。它也许暂时没有贴近我们,但却是罩在每个人头顶的乌云,它的影子一定曾掠过每个人的心头,在每一次与亲友的死别后萦绕徘徊,像幽灵出没在半梦半醒之间,清晨与黄昏之间,像门窗关不住风,关得再严实,风还是会从缝隙里钻进来。它支配我们,我们的行为动机,我们的隐秘情感,我们那些不知为何而来的愤怒和消沉,都是来自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左右互搏。何况还有衰老,衰老是死亡的先行官,我们从一点点松弛的肌肉,慢慢消失掉了的精气神,嗅到了死亡的气味。


还有一些心理学书认为:我们恐惧死亡,是因为没有实现生命的价值,完成自己的梦想,这种巨大的遗憾感让人们恐惧死亡,只要我们让生命更有意义,积极实现自我,就能克服死亡的恐惧。

我们大多数人,平庸,乏味,没有目标,没有成就感,既没有月亮,也没有六便士,也可能有个小小的梦想,但是四处碰壁,饱尝失败,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么说是不是白活了,平庸的人就没有对抗死亡恐惧的资格了吗?,忍不住哇地一声哭出来。

这些关于死亡的破书根本说服不了我。


古代的人们面对死亡,态度基本上有这么几种:

一是既然人生如朝露,干脆就及时行乐,放开了活,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一是无止尽的伤春悲秋,喟叹生死,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一是往玄学上走,一切都是无,一切都是空,所以执迷留恋都是可笑的,痛苦也是不必要的,怕死更是自寻烦恼的。特别是这种鸡汤文、劝世书: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去去,我们不如减少欲念,凡事不要太执着,要甘于平淡。(此处应配莲花表情包。)

我觉得这几种,不是往上飘,就是向下坠,何况,狂欢之后是疲倦,悲伤久了会抑郁,都不太适合普通人类。

后来,我就不怎么思考死亡这回事了,我并没有想开,根本没想明白,只是想累了,累代替了怕。偶尔会在梦中,半梦半醒之间,与死亡对峙,但是只要我醒来,就不会再往下想了,被累一次次阻止了,就像在沼泽里,有人拉着我的胳膊往下拽的那种累。

累也许是一种保护机制,帮我们抵抗对死亡的恐惧,不然的话,恐惧的人多了,都在那里恐惧,什么事都不干了,怎么会进化。(我日常都想着人类的进化,我真是为全人类操碎了心。)

所以,不要害怕恐惧,恐惧和人类任何情绪一样,都是可以脱敏的。脱敏的方法就是触底反弹,既然不能阻止自己想,那就使劲想吧。

所想的问题也不过重复,毫无新意,想到最后就腻了,就像喜欢的菜连吃了三个月,然后想的时间越来越短,体验越来越模糊,钝感。

最后大吃一顿,喝杯热茶,太阳出来了,死亡恐惧就没了,接着就被别的事情吸引了兴趣。


离开校园后,我很少对死亡有恐惧,就和水痘自愈一样,自愈之后,就免疫了,你也不知道水痘的机制是啥,怎么开始的,怎么消失的,抗体也看不到摸不到,但就是很难再生水痘了。我想是水痘累了。

很多人到了中年,开始感慨去日苦多,跟你说起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仿佛自己也被吓怕,蜻蜓点水般,话题赶紧滑走。

至于我,倒是一点也害怕,倒不是我看开了,纯粹是因为小时候想太多了——

你单知道审美疲劳,不知道审死也有疲劳呢。


【生命的意义】

人类的痛苦之一在于对永恒的追求,以及因为无法永恒而产生的对意义的追寻。

渴望着永恒,才会不停繁衍后代,把自己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才会想着要留下智力成果,留下姓名,渴望着死后与日月同辉。

但是你知道,这些都是徒劳的。死后的世界和我没有关系,所有我不存在的时间,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人生没有意义,追问生命的意义也没有意义。

向死而生的过程中,我们想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度过唯一的此生。


没有更好的方法,作为世界的过客,我们也只能体验一下走人。

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体验每一个时刻而来的。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固然开心,不能,也体验到了命运和悲怆的力量。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当我们体验的时候,尽量缩小眺望的时间长度,不然又会陷入“反正都要死,干嘛还要生”“反正会别离,为么交朋友”“反正最终会随着宇宙死亡而消失,人类干嘛要创造,只要机械重复不就好了么”的念头里。

目标放远,万事皆悲。

只打算短期内的事情,就会快乐很多。

当我把精力专注于微小的事物时,就忘了宏大的悲伤。当我觉得人生体验足够丰富时,就觉得死亡没有那么可怕。

哪怕明日地球毁灭,可是今日我还会开开心心地吃西瓜螃蟹赏桃花看动漫。


我们不是被动接受,什么都去体验的,我们可以主动选择,体验人类感受中更高级的那部分:

这世界最深刻的体验,是美。

人类创造机器,房子,衣服,从一种形态改变成另一种形态,是奇迹,人类创造附着在这些事物上的美,则是神迹。

《死于威尼斯》说:

“美是通过我们感官所能审察到、也是感官所能承受的唯一灵性形象。”

美是抗郁剂,美是月牙泉,美是荒漠里的绿洲。

魏晋的人要克服死亡恐惧和高压政治,他们选择了沉浸于美,美在绝处时最艳丽,在痛苦时最热烈。《世说新语·容止》,就专门列一章来写人多么美,而且也成为现在古风小说的审美基调。


让人理性的体验,是知识。

有一段时间,我看了些量子物理和平行宇宙的纪录片,因为我不是理科生,只是科普程度的了解就够了,我注意到的是另一件事。

这些每天研究宇宙的物理学家,地表最高智慧的头脑,当他们望着宇宙星河,想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会不会发出天问:宇宙那么大,人类这么渺小,生命这么短暂,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

他们怎么保持不崩溃呢?为什么没有宇宙恐惧症呢?

我发现,这些科学家,个个神采奕奕,十分乐观,而且生活精彩的不得了。

经常在纪录片出境的加来道雄,个人爱好广泛,上个镜头还在解说宇宙,下个镜头就是乐呵呵地在游泳、溜冰。

霍金也饶有兴致地去演戏客串,身残志坚去看脱衣舞。

这也许就是科学的力量吧,能把人从悲观中拯救出来。


让人狂热的体验,是创造。

那个关于救画还是救猫的老话题,救画一派有个观点,意思是画是可以流传于世的文明,所以救画要紧。

蔡康永就说了“猫的必朽,画的可能不朽”。

每次听到人们说不朽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有了疑问:

不朽是多久?

当我想到不朽的时候,和刘慈欣以及玄幻作者们一样,想的是几万年,几十万年,几亿年,时间的劲头……

真的有不朽的东西吗?

世间万物会永存吗?

我想不会。人类不会,文字不会,电影不会,音乐不会,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庞加莱重现、量子永生什么的听听就行了。)

几千年,几万年,可以存在,挺过了几十亿年,宇宙来个热寂或者大撕裂,什么都朽了。

朽之前的时间里,人类对文明成果的保存也不是乐观的。

毕竟,这么一年间,京都动画、巴黎圣母院就烧了一次。那么在未来地球存续的亿万年里,谁知道能出多少差池呢?

文明成果的保存介质,也是个问题。我听说保存不当的千年名画,现在已经脆得不行了。纸保存不住了,就传上电脑,将来变成全息图,有了新的形式,还得接力传,就这么接力传个50亿年,地球完之后,再传到外星球上,想想头大了……

还有,如果换了另一种生物统治地球,比如什么硅基、硫基、氨基生物,他们能否和人类感觉相通,能否产生诗歌这个概念,《诗经》对他们是否有意义?没有意义,还占内存,就扔了或者删了吧。

亿万年的时光里,文学、绘画、雕塑这些形式是否消亡还是未知的,也许未来没有了艺术,谁能看到、破解你那点储存在不知道什么角落里的那些东西啊,就像那些史前壁画,谁也解读不了,谁都能胡乱解读,作者的传递和表达失去了意义。《降临》里面,地球人无法解读来自外星人的信息,外星人不得不给女主上语言培训课,一节课又一节课,这才能够交流。如果没有,哪个地球人能读懂那团墨水是什么呢。

就算能解读吧。我们的文明史还是太短了,大家才会记得大大小小的名人。如果人类的历史有一亿年,那么关于我们这一千年,恐怕只有李白、曹雪芹这几个名字会得到关注,谁还会注意到唐朝一个卢纶的诗人。

文明对于它湮灭之前的时间里,是有意义的,但是没了呢,没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不如惜取眼前猫啊。

我当然救猫。


既然一切会速朽,或者最终消失,那么人类的创造有什么用呢?

我们要不要去创造一定会烟消云散的东西?

假如你是曹雪芹,预先知道《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会失散,要不要写出来?

假如明天人类即将毁灭,蓝星进入黑暗,那么我们还要不要制作,比如,烧制陶器,设计图案,拍摄照片……

会的,现在就起炉灶,和泥,研墨,裁剪……

明天就会消失的东西,今天还要造出来。

毁灭也是美。

瓷器的脆裂声成为世间最后的绝响,跳动的焰火成为地球最后的舞蹈。

如果热爱雕刻,写作,电影……那就去创作,你管它出来的作品能不能被世代传颂呢,你要体会的,是成为人才有的乐趣之一,会思考,会表达,懂得构图色彩,有细腻的感受和想象力,可以用一千种手法来形容一棵树,可以精准地捕捉和描述一个场景,每一个情绪,能将一个个汉字,变幻出无数排列组合,传递心中微妙的震颤。

如果我们是条鲨鱼,我们根本不能做到这些。

创造的乐趣,是人类体验中最独一无二的,比其他乐趣更能让人忘我,忘记死亡。


动画《少女终末旅行》

未来,公元3230年,人类文明走到末日。地球毁于战火,只剩钢铁城市废墟,人类基本团灭,只剩下四个人,尤莉和千户,金泽和石井,最后暗示金泽和石井也早已死去,尤莉和千户成为地球上最后的人类。

尤莉和千户,是两个少女,她们开着摩托车在废墟里寻找食物、水、车油。

这种末世的绝望程度是最高级别的,一切停止了再生产,两位少女吃完了最后的粮食,就得死去。

两个小女孩,就算当亚当夏娃也不成啊。

她们随身携带一个相机,一次尤莉和千户进入了计算机中心,在大屏读取了里面的照片和视频,那是人类社会的活动剪辑,人类创造的文明,家庭、音乐会、操场、运动会、学生、演唱会、爱豆、法庭、议会、篝火晚会、宠物……

这些人类的痕迹,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东西,已经被一一抹去,再也不会出现。

她们捡到一个录音机。看着巨大的落日,收音机传来了哀伤的歌曲。

这是人类的永夜,地球的挽歌。

千户留下了眼泪。

"一定是已经和绝望和睦相处,所以才这么伤感,这是终结的歌声。"


地球上最后四个人类怎样度过最后的日子呢,如何消磨死亡来临之前的时光。

尤莉和千户走走停停,做饭,洗澡,洗衣,听雨,唱歌,聊天,探索每件事微小的意义,千户用日记记录下每日点滴,尤莉用相机拍下路途所见。

一个细节就是,尤莉几近文盲,千户每次记录下的文字,连尤莉也看不懂,在路上看到的遗迹上的文字,尤莉常常只能认出一两个,千户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记录者,也成为最后一个解读者。所以这种记录看上去只是徒劳。文明不被解读,记录是否有意义?

金泽选择了实地勘察,来绘制废墟城市地图。

石井选择了曾经的空军基地做为居所,并根据过去的记录修理飞机,试图再次飞到远方。

随时可能饿死的情况下,一个想着画地图,一个想着开飞机。

谁都看出,我球都毁成这样了,地图的意义不大,所有的道路只不过指向下一个废墟;飞翔失去了可能性,谁都能看出那个千疮百孔的破飞机飞不成。

毫无悬念,金泽的地图最后散失了,石井的飞机最后坠毁了。

人类即将灭绝,为什么还要记录和拍照?为什么还要绘图和飞翔?

这是刻进人类基因的本能。

从为了寻求生存跨越白令海峡,到以寻找财富和地理大发现为目标的大航海,再到挣脱引力扶摇直上九万里,飞向遥远的天空和宇宙;从到远古时代墙壁上的雕刻,到进入文明史后陈列在博物馆里无数的画作,到IMDB收录的全世界一百多年来拍摄的400多万部电影。

我们一直孜孜不倦,在这个星球记录、探索、求知、改变、创造,这其中的乐趣,就是死亡给我们的补偿。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11岁面部烧伤男孩为了缓解家里负担戴奥特曼面具帮奶奶卖樱桃,你都有哪些触动? 
  打小报告为什么是不好的?小孩子打小报告应该怎么教育? 
  为什么听到别人说重话就会忍不住委屈掉泪?怎么办? 
  你从哪一刻开始决定不再善良的?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有区别吗? 
  为什么大三和弦使人类有愉悦感? 
  强行给自己加戏是种怎样的体验? 
  地心说为什么能够统治那东西方人民的思想一千多年? 
  是什么原因让你努力地读书? 
  智力低下的人一般都有什么表现?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依旧认为中国人依旧很穷?
下一个讨论
拼多多上市意味着什么?未来将如何发展?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