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文章《中国男人对自己的迷之自信怎么来的?》? 第1页

     

user avatar   justicefora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意思,这个话题我可以说几句。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个人致力于长期在朋友圈恶搞。

比如,从上个月开始,我就每天在朋友圈发一个大叔抽烟斗的视频:



发了快一个月了吧,每天发,每天至少一个。

(视频都是一个烟斗群里大哥发的,每天自拍,非常乐呵。)



因为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无论男女,其实在类似微信朋友圈、微博、知乎这些地方,都在下意识的精致化自我生活。

吃什么,用什么,懂什么,在做什么。

用《疯传》的话来说,就是创造社交货币,塑造自我的社交价值。

那么,如果一个人不按照规则来,反精致化,会如何呢?



不会怎么样,这个人会逐渐失去自我的社交价值,先是很多过去的同学过来问,是否被盗号,然后是一些网友拉黑。

以上亲身实践,挺带劲的。


但过阵子你会发现,该找你做生意的还是找你做生意,该找你谈事情的还是找你谈事情。

毫无损失。

世界就这么现实,“粗俗”只是让你短线的失去一些,却不会长线的改变你的生活。

但“精致”却会让你过上不该拥有的生活,助你提前破产。

这些媒体宣称的“精致”、“自信”不过是吸引一样“精致”、“自信”的人来到自我身边。


有什么用呢,大家一起下一轮军备竞赛?


恐怕无论如何,也是比不得发点大胸大屁股,发点精修美食照好的。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越来越注意到知乎上越来越多关于精致的讨论,着,用,物,神。

精致有用没?

有那么点用。这让我想去去年入职自己公司的几位年轻人。

其实一位入职后不久出差去谈客户,回头笑着和我说,可能是因为娃娃脸,被人当面试的晾在前台半个多点。

和另一位公司股东聊起这个事,股东说,不是娃娃脸,是他没那个气,自然被人轻视。

那咋整,气不足,“精致”补啊。

先送那几位年轻人一人一个hobo。

无他,同客户谈事情,开会时,掏出来,手账先替自己刷一遍脸,镇住对方。


再送他们一人一个鸟包。

毕竟面试的一般不背鸟包,都背军刀。


之后再拉去买几套像样的衣服,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不会再出现前台蹲个把点被人当面试者娃娃脸了。


自信就来了。


你看,这套万恶的社会法则我都明白,什么精致化,什么绅士文化,我都知道。

啥是精致啊?着用比别人好点,多花点钱,你就精致了。

啥是绅士文化啊?把你的时间浪费的得体,你就绅士了。

可我偏不喜欢。


我明白,一桌子人吃饭,如果都是戴二十来万的表,你就得偷偷去洗手间,把你那块几万块的表摘了。

我明白,几位“绅士”抽烟斗,哥几个掏出几万十几万的大师斗,你都不好意思拿出自己那把珍惜的root。

我明白,M12的牛肉吃过,最好的熟成工艺了熟于心,既可以对不排酸,没特别工艺的小店挑挑拣拣。

我明白,劳力士无止境,活着多好不需要靠物证。


我还是喜欢雨天穿着我的nike大短裤打折t趴在路边拍一只蜗牛,看它攀爬,看它求生,哪怕自己一身泥。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3748600291020800


我还是喜欢三更无人,西湖边安安静静抽个烟,无需人群,无需喧嚣,坦然的与自我对话。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3738825293541376


我觉得这个世界病了,当我们探讨人对自我的自信时,潜台词是你不该有,你凭什么有。


不按照你们的套路,那我怎么有?


我一定要按照人群的规则那样,穿戴整齐,谈论你们喜欢谈论的事,按照金字塔攀爬的那样,成为众人眼中理想的人么?

那太无趣了,这一切做完,也无非成为人群中一个新的复制品,一个“精致”的你,一个“精致”的我,一个一模一样的你我。

我定不喜欢,相信你也不喜欢。


我也开始极端的厌恶精致这个词,精致就是袖扣、红酒、剪裁得体的西服么,又有几个人知道西服的期限是一百次,几万块的西服意味着一次着用,穿上出门,就是几百块的消耗费用。

有这几百块我干点什么不好呢?买几件简单的t,几双布鞋,买些书送给小朋友,好友,甚至买点好茶招待朋友。

哪个不好呢。


物质的精致并不会支撑一个人最终的自信,拥有是先拥再有,拿在手里无所谓其来去时,才是拥有。

你会害怕自己住的城市明天没有空气么?

不,你拥有,你不怕,但你却忘了这口氧气的价格。



摆脱这种庸俗“精致”的方法,我会在想,每天都在想,发发视频,恶搞下,脱掉西服,摘掉手表,改用家乡方言,只谈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感。

都是去“精致”化。

我会开始远离那些一本正经“精致”的人,那甚至让我作呕,远离那些告知他人自我生活精致的人,瘦脸针打完还可以扒皮去骨,劳力士无止境还可以江诗丹顿。

陷入如此的漩涡只会越陷越深,这很难,也只能努力做下去,不去讨论那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凭口舌之快的话题,不去查阅那些今天看了,48h后就失去意义的闲谈八卦,不去为无法改变的现状愤愤不平投身键盘,更不为他人口中的精致改变自我的生活、消费习惯。


做能做到的事,改变能改变的今天,并满心欢喜明天。


不被他人的“精致”约束的生活,才是自由的,才是自信的。不是么?


对了,题干里提到这篇文,扫了个头,没看完,也不建议阅读本篇的读者去查阅。

真的自信,是不会因为网上旁人的看法,改变本我的。不是么?


要我说自信这玩意啊,人如果对当时当刻当下的自我是坦然的,怎么都是自信的。

怕只怕,画虎成猫。


而与自信这点小事相比,更重要的其实是:

你在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在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user avatar   zhang-zha-60-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田园女权的存在时间已经很久了,不过直到最近几年才引发如此广泛而激烈的话题性。


2008年以前,女方需要男方买房,当时男性还不像现在这么反感。因为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真的认为自己拼搏几年,可以在大城市首付买房,然后慢慢还贷。而在非一线城市,刚毕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父母帮助下也可以很快全款买房。


而且当时很多女生也能接受和男生一起奋斗,当时,很多比我年长的学长学姐也在那几年确实依靠共同奋斗,实现了财务自由(一直持续到生孩子前)。那时候,大学男生不介意给女生花点钱,这被认为是情商高和人缘好的表现。那时候,女孩子虽然要求也很高,但是还是有不少女性更看重这个男孩子接人待物的能力,而不是光看家庭背景和物质条件。


我们还要注意一件事,那时候,流行的情感文主题大多也是男默女泪的题材,写作手法上非常类似于中学生习作,而内容多为一些带有浓厚的意林和读者风格的职场和校园的纯纯的爱情小故事。虽然如今看起来非常幼稚,但却并不像今天那样对直男或是中华田园女有着很强的嘲讽语气。而当时在职场上流行的鸡汤文则还是画大饼式,大谈梦想和未来。


而今天,我们的公众舆论风向却大有改观,我们多数年轻人已经不相信企业家画的大饼,我们多数青年人也已经不相信什么老板许诺的未来和梦想了。过去,我们很多年轻人拼搏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个饼会越来越大,而现在我们年轻人大多数根本不相信这个饼会越做越大,所以大家念兹在兹的就是一件事:“分饼


我个人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田园女权的产生,根本上与佛系青年、三和大神是在同一时期,同一问题、同一矛盾在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和不同领域的表现方式的不同。换句话说,田园女权和反女权的产生,是因为在当下经济社会严峻形势下,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发生了变化。也正是如今越来越多女人(和男人)对未来产生更大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所以他们更看重和更关心当下利益如何分配。这也是为什么田园女权相比过去,越来越注重眼下能从男人那里拿到手的直接利益,而不愿意和男人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奋斗。这也是为什么男人相比过去越来越反感女性继续从男人手里获得更多女性红利(比如买车买房、主动掏包等)。因此,在不把饼变大的情况下,在大家都预期饼并不会变大,而且有可能缩小的情况,这个问题只能是一个永恒地陷于讨价还价中的无法解决的问题。



因此,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如今的根本问题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男人和女人的直接矛盾。而当一切争论都仅仅围绕女权和反女权主义绕弯弯,围绕到底公有理,到底婆有理,打道德口炮时,我们不仅不能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加剧问题的激化,并遮蔽问题的真正实质。



而今天的根本问题,用恩格斯的话来说:“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


user avatar   meng-bi-24-20-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男人的“迷之”自信,来自于1949年以后,我们经历再大困难,也不跪倒在别人面前

中国男人的“迷之”自信,来自于1950年长津湖战役上,冻僵至死严守命令的志愿军战士




中国男人的“迷之”自信,来自于1962年,中国对于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不断蚕食,用拳头告诉他们中国人民不再是东亚病夫,他们也不再是“维多利亚”的子民





中国男人的“迷之”自信,来自于1969年,珍宝岛上为了保卫0.74平方公里土地,不惜与全世界最大的陆军强国在陆地上开战





中国男人的“迷之”自信,来自于1998年,尚无很多重型装备的中国人民子弟兵,用身躯保卫了祖国和人民的财富和生命





中国男人的“迷之”自信,来自于2008年,蜀道难的四川,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从天而降带来信心




中国男人的“迷之”自信,永远都不迷,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没有某些人的“爹地国”那么良好的区位优势,大不了还能回老家,继续说神马“America is America's Americas”

我们处于四战之地,但我们用拳头打出了和平,用双手建设着和平,我们不光有为祖国的明天不断搬砖的男人,也有在外敌入侵时愿意回国扛枪的女性博士!!!

你跟我说这自信“迷”???!!!

迷你MB!!!



某些人既坏又蠢,用着伟大祖国的各种红利,还希望伟大祖国成为外国资本家和各国人渣纵横逍遥的跑马场,

应该送去“北京媳妇”幸福生活的印度、“上海贵妇”幸福生活的迪拜,以及“爹地国进行过民主改造后”的伊拉克去“幸福生活”一下,过一过“不用”厕所,“不用”工作,“不用”警察的日子


对于傻X,不用跟它们说什么,只要防着到民族危难之时,它们向“爹地”出卖我们的利益即可





当然也可以













干她一炮



中国男人的自信,需要我们每个中国男人努力去奋斗,建设更加强大的真理!




PS:如果有一天,我不幸禁言了,请移步微博:蒙逼001


user avatar   zgz-7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不管前面有没有道理,后面引入商业推广,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最开始女权商业化靠的是包包,最后广东产的包比法国产的质量要好,答主有一个钱包是德国产的boss,后来某宝上买了个同牌子觉得还是国产的好看,算是占了包包热的光。再后来是吹捧口红,到现在口红几块钱一支,不知道害了多少小姑娘。

所以为什么说营销号可恶?不单单是因为他在追求利益,还有他追求利益的时候利用审美绑架的手段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请原谅他人伤害之处的用词不当,应该说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多少小姑娘为了上层建筑架空了经济基础?锅不是一家背,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但是推波助澜者,其心可诛。

2,刚刚也说到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篇文章所针对的主要群体是步入中年的这一批,也就是70后和80后。文章里很直白的说,他的目标群体就是有钱的中年成功人士。而与他们对标的小姑娘呢?80后和90后吧?普遍年轻十岁,这个都不用说,我国78年才进入改革开放。何况他攻击的是整个直男群体啊,而且是绑架了社会女青年、国外女性,甚至用个例代表了有留学经历的男性。呵呵,言辞凿凿的挑起全民的批判,如果换成一个小姑娘,是不是就已经买买买了?

中年男人和小姑娘的区别就在于,中年男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商人开卡宴,官员配红旗,手表围巾各有讲究。这个群体还会买你的半定制?那被吐槽的那个直男群体呢?他们的上层建筑里有住房有教育,不见得富足到足以愿意为外表花钱。不是因为没钱,人家挣的又不是黑心钱,自然会计较着花。

3,上面两点看起来很长,其实差不多都是废话。

小鲜肉衣品差毁前途,因为演员是第三产业;以码农为代表的被广泛吐槽的群体都是理工类,大部分供职于第二产业,只要不裸奔就不会影响他正常工作。

总结一下吧,抛开阶级职业教育背景空谈性别,只能是一个伪命题。本来阶级是有所体现的,可是他只把这个当成他的目标客户定位。这是关于田园女权思想的部分的。


我们再讲讲关于中国男人的衣品:

1,最最首先,中国是纯粹的农业文明,而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穿衣审美及权重上,有着根源性的分歧,而且在富裕时间与程度和欧洲国家上有着直接差距。

说的简单点,如果令尊当年执着于西装革履,你可能会被溺死在医院的马桶里。因为你的存在比他的半定制西装重要,所以你才能活下来。

2,我们来说说直男真正的主要群体。

你是不知道他们的键盘流光溢彩多好看

你也不知道他们的球衣配上五光十色的鞋多耀眼

你当然更不会理解他们的手表打火机塑料小人

对于这一小部分霸道的认为男人的情趣应该与自己相吻合的女性,才应该被人冠以真正的迷之自信,婚姻市场更从来不是单向选择。

3,最后,作为一个恰好有几个德国朋友的答主,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德国民众对中国男人没有那么大的意见,德国人对中国人的居住条件也普遍认为是大别墅。如果是住80平米的房子,应该是日本人。即使在中国,80平米也不算是当地有钱人。


写了那么长,也没花多少时间,凑活着看吧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田园女最矛盾的地方就在这里: 一方面她们高呼“拒绝物化女性”,一方面她们又无时无刻不在用物质来彰显一个人的价值。 看看文中植入的那一堆衣服品牌,在她笔下,牌子本身就成了“品味”,“修养”,“气质”的代名词,只要穿上它们,油腻男立马变绅士。

“拒绝物化”的内涵就是拒绝把人当成可以品头论足的商品,回归到人本身的精神特质上来。当你习惯用几个大牌衣服来定义一个人的时候,你已经离“女权”十万八千里了。被人喊“田园女权”,不冤。

尤其是,身为中国人,为了卖几个外国广告,不惜侮辱贬损这国家一半的人口,输入逆向种族歧视,挑动性别仇恨,这已经是坏到根上了。


user avatar   drugs-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是说谁,回答的人竟然试图跟女人讲道理!女人是讲道理的人种吗??

她们只有感觉,只有情绪,情绪上来连自己都挠晓不晓得啊。

没有逻辑,没有理论,没有依据,没有客观分析,没有换位思考,没有法律,没有市场分析,上嘴皮下嘴皮一碰想说什么说什么,说不过你就会骂你:你一个大男人跟我个女人叫什么劲啊,磨磨唧唧娘们啊

你能怎么说!你能怎么说!

搞不好还把聊天记录发到你们共有的群里,


别惹,别惹,涉及到异型观和婚恋问题时,女人很可怕,网络上的女人更可怕,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不仅仅写软文还来提问软推广了……举报不谢……


user avatar   huan-xiang-xiang-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jun-lin-tian-xia-28-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user avatar   fei-xiang-de-gou-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了解女团,以下个人意见仅限男团

1.你以为你哥哥在团里人气top在nh火遍半边天,那就solo一下让你看清一下现实

2.团>>>>>>>>>>>>>>>>>>个人

3.别老是吹神颜,有没有滤镜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4.不是所有的队长都是好队长

5.怕的不是你佛,是你爱豆佛(那些喊着自家爱豆佛但是隔三差五能看到的就别来卖惨了)

6.别什么都骂公司,没了公司你爱豆什么都不是

7.饭圈多智障,不混就好了

8.唯饭和毒唯就隔着一层纱,而这层纱通常都是被另一个成员的毒唯捅烂的

9.唯饭很能打,毒唯很能打(同打不同义)

10.跑路的没有呼吸权

11.没熬过七年和兵役的团就不要吹团魂了

12.成员们的关系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别想的太亲密,同事以上挚友以下

13.CP圈地自萌就够了,yy过度就只剩厌恶




     

相关话题

  如果「男女同工不同酬」是事实,为什么公司不全部招聘女性,以获得同等的生产力并节约成本? 
  如何剖析女权主义法学关于“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的论述? 
  有哪些性别歧视的话乍一听似乎有道理,然而细思恐极? 
  怎么看待不好好上班,玩各种环保主义,不消费主义,生存狂等人群呢? 
  消费主义为什么无法改变直男? 
  男性如何看待女权主义? 
  为什么男人可以对舔狗重拳出击,而几乎看不见女人骂女拳?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 @爱分析的金融男? 
  从普通学生群体来看,相比男生,女生是否更不在意民族主义、国家意识,更缺乏政治意识和基本政治素养? 
  为什么在提倡「扩大内需」的同时要「反消费主义」?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离开华为三年,我才真正认同狼性文化》?
下一个讨论
美国黑人有相当一部分生存于底层,主要是历史原因导致的,还是其自身原因导致的?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