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朋友很少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patchouli-ex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朋友很少,我喜欢玩游戏,这两件事是同因的。

前几天,我换了个小米MIX,然后导微信聊天记录,发现我的微信里只有30个好友...

(屏幕够长吧...)

小学到大学一共不到20人,再加上中央电视台的几个人,几个前同事以及几个亲戚凑满了我的30人好友团...

跟我娘的200个好友和我爹的500个联系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是个讨人厌的家伙,我对过去的人生从来没有任何的留恋,我做过许多工作,从知乎上最赚钱的工作到知乎er最唾弃的工作我都做过,我每次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由于觉得工作极度无聊而离职,继而寻找下一个有趣的工作。而在此期间内认识的家伙,特别是无聊的家伙,全都会被我删个干净。

我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每当打开朋友圈,看到我曾经的同事们,还在日复一日地做着那样无聊的工作,我的内心就会涌起一股我无法描述的不快感,让我很不爽,于是就把他们都删掉了。(如果有人能帮我解释一下这种不爽的话是最好的...)

再有,就是那些长时间不说话的人,我想了想,他既然这么久都不和我说话,说明并不喜欢和我说话,一旦和我说话肯定是出于种种可告人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的人留着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果断也删掉了。

有人说,可能是人家忙。你再忙能有腾岳大佬忙?其实就是简单的话不投机而已,所以就没必要留。

好在我工作上是不讨人厌的,所以我永远有钱赚,是个永远不会饿死的人。因此我便有了让人生变得更加有趣的资本,我赚的钱绝大多数都买了游戏或者游戏设备了,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商品或者体验。我也同时有了随时跟过去一刀两段的资本,于是我能随意删除无聊和懒得和我说话的人。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我的朋友很少。

我现在能叫出去一起玩的朋友只有你都遇到过哪些套路? - 知乎 这个问题下我的回答最下面的闺蜜龙卷风了,周末时候会出来玩,射射箭,去网咖联机打打游戏什么的。

其他的朋友和同学遍布世界各地,从伦敦城到东京都,从惠灵顿到旧金山,总之,离我很远。他们的人生都很有趣,也都很精彩,同时经常和我聊天,交换彼此的一些看法,所以他们不会被删掉。

我喜欢有趣的人,讨厌无趣的人;我喜欢有趣的世界,讨厌无趣的经验。

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会喜欢玩游戏,因为长久以来,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生活着确实也很无聊,我不能飞,不能放魔法,不能见到康德马克思,也不能拿起大刀向敌人砍去。

实在是太无聊了。

所以我会买许多许多的游戏,我可以扮演一名狩魔猎人,一边看文献熬剑油斩妖除魔,一边一路捡破烂捡成诺维格瑞王健林;我可以变成一个名为2B的战斗机器人,挥舞着两把大刀,用大屌斩一下扫清吐着弹幕的机器人;我还能变成一位特种队员,在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玻利维亚和毒贩开着皮卡互相撞。这些相对于我无聊的人生来说实在太有趣了,因此我是个sbeamer,我爱玩游戏,我沉迷游戏。这样一来,我的朋友也更少了,除了几个和我连幽灵荒野和黑暗之魂的网友,也着实没几个了。

我觉得我过的很舒适,我的体验很好,我的微信中只有欣赏我和我欣赏的家伙,我的网络上只有并肩作战,放心地把背后交给他们的几个战友,这样的生活很简单,很自在。

过一段后我就要去英国读书了,中央电视台的这些同事绝大多数也会被我请出微信好友列表。但令我感到开心的是,在cctv结识的朋友有趣的比例比较高,比如腾岳大佬,今天看他穿着潜水服下了水了,明天看他穿着飞行服上了天,这样丰富多彩的体验就很有趣;当然也会有没趣的人,包括一些所谓的名人,我也是该删就删的。

我说了这么多没头没尾的废话,主要就是想表明一点:朋友少点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坏事,真正可怕的是,你望着洋洋洒洒成百上千的联系人,却被这混乱的表象所迷惑,忘记了谁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这才是最大的悲哀。在无数现实的枷锁面前,一个人居然连他的好友列表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处置;顾及了情面和影响后,连自己讨厌的家伙都不能择出去,这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比勒死我还难受。而与此同时,每当别人问起我:“图书馆,你有多少朋友?”时,我可以自豪而省心地拿出我的微信列表,告诉他这里全是我的朋友。而不像当初我问我妈同样的问题时,我妈翻了半个小时的列表,指出最后一个人时,第一个朋友早已忘记。

以上


user avatar   dragonandle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特别好的体验。详情参见瓦尔登湖。从初中开始我被别人孤立,而且我也主动开始孤立别人。高中的时候更是被欺负得很惨,全学校只有一个好朋友。

现在想想看,真的是很好的体验,因为被孤立,所以我读了好多好多的书,把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读的书在那段时间都读完了。

虽然说去感谢生活的苦难是挺傻叉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常常感叹,如果不是那么多人主动的在那个时候不与我社交,青少年的我可能没有办法抵抗社交的诱惑和魅力,那我就和几百本几千本经典的文学名著擦肩而过,那将会是更遗憾的事情。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学会了孤独的力量,开始欣赏一个人的时光。直到现在,我朋友不多,我也不喜欢朋友多。人长得越大,越主动选择朋友不多。

大家都说人是社交动物,我倒是觉得不一定。人应该都是要生存的动物,在很久远很久远的年代,人类没有科学,没有文明,没有集体社会的群居秩序,没有法律,只有社交才能抵抗住生老病死,才能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详情请见狒狒和猩猩的生活方式。

当一个人可以独立解决生存这个根本需求,社交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至少它没有那么必要了。

读的书越多,也就越觉得和人对话是一件略困难的事情,因为无话可说。大部分的谈话可能连信息交换都谈不上吧,只是八卦的互换而已,更别说情感的依偎,知识的传播,观点的碰撞,这些都太奢侈了。

当然。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讨厌读书人吧,因为读书人都自带那一身酸臭味,那一种让人觉得很厌恶的清高。每一个读书人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社交障碍症,每一个伟大的作家,去应聘公关估计都马上会被打枪。

读书越多,会伴随社交丧失,也会越来越看淡社交这件事情,也会越来越重视孤独的重量和意义。

所以才会有很多我这样的大龄未婚青年嘛,而且是主动选择的、挺惬意的大龄未婚青年。


user avatar   knowyourself-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人像是被造物主开了个玩笑,生来就与外界格格不入 。

但是往往因为这种格格不入,朋友对他们而言,有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意义。


想到《玛丽和马克思》,一个澳大利亚女孩玛丽,与美国笔友马克思之间的故事。



玛丽是一个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8岁小女孩,她有着一双泥巴色的眼睛,额头上有一块的胎记,她一直为自己的平凡深深自卑。

玛丽的父亲诺埃尔在一家工厂工作,闲时爱好在车库里将捡回来的死鸟做成标本。玛丽总希望爸爸能多陪陪自己,但比起女儿,诺埃尔貌似更愿意和那些“死去的朋友”待在一起。

玛丽的母亲维拉是一个酒鬼,爱好是一边喝酒一边听板球比赛。维拉似乎每天都处于醉醺醺的状态,她对玛丽而言是一个费解的存在。玛丽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在喝酒,也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是从商场“借”东西回家。

妈妈还说过,玛丽的出生是一个“意外”。可是,玛丽不明白,一个人怎么可以是个“意外”呢?



玛丽不仅没有家人的关心和关注,胆怯内向的性格令她没有任何朋友。玛丽唯一的“朋友”是她自己做的《诺布利特一家》的玩具,那是她最喜欢的卡通片,因为里面的角色都有很多好朋友。

家住美国纽约,44岁的马克思是一个独居的中年男子。他没有朋友,没有伴侣,也没有家人。马克思患有肥胖症,自我隔离且焦虑,他几乎从不与外界交流。



对马克思而言,这个世界是混乱的、复杂的,有太多让他困惑不解的东西,大多数人都让他摸不着头脑。他无法理解别人的非言语交流,无法理解面部表情,无法理解大家都知道的一些“社交规则”,更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被认为是“不正常”。

马克思的生活极其需要规律,任何计划以外或日常以外的事物都使他不安和焦虑。比如,他总有一只叫亨利的金鱼,每一只亨利死掉他都要尽快买一只新的回来,从亨利一世到亨利九世,这个数字还会持续下去,否则他的生活就会失去规律,失去平衡。此外,马克思还九年来坚持买同一组彩票号码。



同时,马克思也是《诺布利特一家》的忠实粉丝,因为他们的社会井然有序,而且他们都有很多朋友。有吃不完的巧克力,有《诺布利特一家》全套收藏,有一个朋友——是马克思一生的三大目标。

即便是最格格不入的人

也能与另一个孤独的灵魂相遇

一次,玛丽在和妈妈去邮局时,无意中翻到一本美国的通讯簿。她抄下了其中一个人的联系方式,而这个人正是马克思。

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玛丽给这个人寄出了一封信。信中,玛丽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另外,她随信还附上了自画像和巧克力。



玛丽的来信于马克思而言无疑是一件“规律”以外的事。像每一次面对新奇和压力时一样,深深的焦虑不安令马克思心神不宁,彻夜难眠。

但,也许是无法抗拒内心深处对友谊的渴望,马克思在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4遍玛丽的信,并远眺了18个小时的窗外后,他终于下定决心——他要给玛丽回信。

马克思的回信很长。已经44岁的他就像一个和玛丽同龄的孩子,絮絮叨叨地从自己的心理医生说到家里的宠物,聊起小时候被抛弃,再谈到人生中做过的所有工作。马克思似乎想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玛丽,他从来不曾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别人分享自己。

尽管经历了一些波折,玛丽最终收到了马克思的信。她躲在被窝里读完了这封长信,从未如此开心过的玛丽迫不及待地写了回信。



玛丽和马克思迅速地靠近彼此,因为他们有一份相似的孤独。他们都对这个世界充满无人解答的疑惑,他们都喜欢巧克力和《诺布利特一家》。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没有任何朋友,而都渴望友情。

马克思享受解答玛丽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而玛丽乐于倾听马克思在她看来非常传奇的人生故事。或许对于像这样在孤独里呆了太久的人来说,即使是一个遥远的寄托,一个相似的呼应,就能让他们坚持自己的人生。

就这样,随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巧克力和信件在两大洲之间穿梭,玛丽一天天长大,马克思也一天天变老。他们的生活因为对方也发生着变化。

然而哪怕是世上的另一个我

建立关系仍是一条漫长而困难的路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幻想,期待在世界上偶遇一个人,这个人会很懂自己,两个人会一拍即合、自然而然发展出深厚的感情。但《玛丽和马克思》这部片子的真实之处,就在于它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便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即便两个人都怀着珍惜彼此的心意、愿意为对方付出,要想达到深厚的信任和链接,仍然要面对很多困难的问题,仍然会有因为对方感到痛苦的时候,仍然要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

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友谊持续了近20年。有两次,他们甚至一度中断了联系。

第一次的联系中断,发生在玛丽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纪,玛丽周围的同龄人开始谈论关于“性”和“爱”的话题。她希望马克思能为她解答关于“爱”的疑惑。童言无忌的玛丽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有伴侣吗?性爱是什么样的?爱是什么呢?我要如何才能被爱呢?



但玛丽不曾想过,也不会想到的是,她抛出的这些“爱”的难题,激发了马克思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惧。过去糟糕的回忆笼罩了马克思。他想起了自己曾经试图对一个女生示好,却因对“社交规则”的全然不了解,送出了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礼物,而结局当然是拒绝和厌弃。

马克思绞尽脑汁地思索爱是什么,尝试着回答玛丽关于爱的问题,但无论他如何思考都没有结果。因为,“爱”是他缺失了44年的东西。最终,他被汹涌的压力和焦虑击垮,被送进了医院。

与此同时,玛丽在思考中等待着回音。失去回音让她又陷入了自我怀疑,对自己的厌恶掩埋了玛丽刚建立起的、微小又脆弱的信心。满怀着愤怒和迷茫,玛丽烧掉了她和马克思的所有来信。玛丽流着眼泪,决定要永远忘记她的朋友。

八个月后,马克思终于出院了。他重新回到了平衡和规律的生活。在他们失联期间,马克思坚持了九年的乐透号码,终于中奖了。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从天而降的巨额财富。马克思用这笔巨款实现了他人生三大目标的其中两个——他买了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和一整套的《诺布利特一家》收藏。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变得快乐。已经体会过友情的他,无法抹去心中玛丽留下的痕迹。人真是很奇怪。我们本以为自己可以忍受孤独,但一旦感受过陪伴,从前早已成习惯的孤独就突然成了难以忍受的折磨。他的内心挣扎着——一方面,他想立刻给玛丽回信;可另一方面,他害怕感情的投入不知哪天会让他又变成“精神病人”。



这一次的信中,马克思向玛丽详细解释了他久久没有回信的原因。他告诉了玛丽他常常在读信时与焦虑抗衡,告诉了她自己被诊断为了亚斯伯格症。(该诊断名称现已取消,更名为自闭症谱系障碍高功能亚型)

同时,马克思也认真地强调道,他不认为患有亚斯伯格是一种缺陷。即使被世界和周围所有人贴上了“不正常”的标签,马克思却希望,至少自己唯一的朋友玛丽可以认为他就是正常人。就这样,他们又重新恢复了联系。

第二次的联系中断,发生在玛丽大学毕业之际。在大学里研究精神疾病的玛丽,因为成绩出色而备受瞩目。并且,她将毕业论文的题目定为了以马克思为案例分析的亚斯伯格症研究。玛丽的论文受到了导师巨大的好评,一时引起轰动,甚至接到了出版社发来的出书邀请。

玛丽已经拥有了她童年时向往的一切,开朗、聪明,不但有朋友,也有爱人。她甚至抹去了额头上的胎记。玛丽迫不及待地将关于论文的“好消息”分享给了马克思。她为自己可以帮助到马克思而感到开心,并兴奋地表示自己终于可以去纽约探望他了。



然而,马克思看到这封信时的心情与玛丽所期待的截然相反。他一直认为亚斯伯格只是自己的一部分,他讨厌别人把自己看成需要研究和治疗的“病人”。被挚友背叛的愤怒吞没了马克思,他不能接受玛丽竟然和其他人一样把自己当作不正常的、需要矫正的存在。气极的马克思于是写信和玛丽决裂了。



收到马克思回信时的玛丽正带着行李出门,准备踏上去见他的旅程。前一秒还在为此兴奋的玛丽,在读完信后陷入了巨大的悲伤。她终于反应过来,她伤害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失去了马克思的玛丽一蹶不振。玛丽发现,马克思离开后,这些年来她努力建构的“新自己”顷刻崩塌。她放弃了名誉和成就,终日沉浸在内疚中无法自拔。她把自己封闭在家中,不与任何人交流。她又回到了多年前的状态。

甚至,玛丽像妈妈当年一样,开始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在酗酒和忧愁之中变得日渐神情恍惚的她,从柜子里摸出最后一罐甜炼乳,在瓶身上颤颤悠悠地写上“我很抱歉”,寄给了马克思。



那之后,玛丽每天都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邮箱,想象着马克思会不会回心转意。再日复一日的携着浓浓的失望回到家中。

与此同时,在遥远地球的另一端,失去了玛丽的马克思也过得并不容易。他既无法原谅玛丽的背叛,又情不自禁地把玛丽寄来的炼乳罐放在了抬眼可见的地方。他的生活看似和从前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他却不知不觉地变得暴躁。

一次,马克思在街头看到一个流浪汉乱扔烟头,他觉得对这种扰乱秩序的行为忍无可忍,冲了上去,握住那人的脖子将他拽离了地面。流浪汉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快窒息前憋出了一个词:对不起。这句抱歉使马克思想到了玛丽的道歉。看着流浪汉惊恐万分的眼神,马克思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似的,缓缓地放下了他。



马克斯给玛丽写了一封长信,还附上了他全套的诺布利特玩偶。在寄出了包裹后,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开始数起了星星,内心似乎回归了久违的平静。他可能没有意识到,经过这么多年的互相陪伴与慰藉,他需要玛丽的存在,才能维持生活的平衡。




人无完人,最好的关系就是

不完美的我爱着不完美的你

马克思在信中告诉玛丽: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美的,我也不是,人无完人。我们的人生之路或许一开始就与别人不同,比别人更加难走,但有些缺点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别无选择,唯有接受。但还好,我们至少还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而我很庆幸选择了你作为我的朋友。

第二次发生冲突时,玛丽已经拥有了一种看上去不再有缺憾的人生。马克思早已不再是她仅有的选择。看起来,马克思这么一个遥远的人,并不值得她放弃眼前的一切,可人就是这么不理性,一同经历过的时间让彼此变得不可替代,曾经在黑暗中并肩行走过的人,好像永远无法遗忘。

但可能因为人无完人,遥遥地爱着、欣赏着彼此很容易,要和对方建立起一段真实而稳固的关系却很难。没有任何一种美好关系是能一蹴而就的,即便对方是与我们非常契合、也彼此珍惜的人。

玛丽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看似理想,他们一样有无法理解对方的时刻。他们之间的关系,仍然和大多数情感一样,经历了猜疑、不安、伤害、抉择,经历了背叛与原谅。我想,没有经过这些的话,我们和任何人都是无法达成深刻链接的。

那,故事的结局呢?

在他们和好的一年后,玛丽来到了纽约。时隔20年,她终于亲眼见到了马克思公寓门口的流浪汉,见到了马克思用来和她说话的打字机,见到了她最好的朋友。但很可惜,他们没有机会像想象中那样分享同一罐炼奶。就在那天早晨,马克思在期盼玛丽到来的过程中,静静地、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泪眼婆娑的玛丽环顾四周:马克思的桌上还放着那瓶玛丽的眼泪,墙壁上唯一的相框里夹着第一封信中玛丽的自画像。顺着仰躺在沙发上的马克思的目光看去,玛丽看到这20年来他们所有的通信贴满了天花板。



他们遥遥陪伴了彼此二十年。

人生这么孤独,唯愿长相依。

以上。

原文发表于:那个最重要的人,我们为何没有在现实中相遇?| KY观影:《玛丽与马克思》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张纸,

朋友很少的人,

会把自己一次又一次折叠,

悄悄变成一本翻不开的书。


user avatar   fan-fan-fan-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朋友少,但是有知心朋友。我一点都不孤独。

跟上边的回答者不太一样,我有三两知心朋友,数量不多,但都是玩儿了很多年的。

我们平常不怎么见面,因为不在一个城市,所以我平常的生活状态是,一个人吃饭、逛街、看电影、上图书馆、跟驴友团爬山、玩儿,自娱自乐。

因为朋友少,所以我没有什么聚会可参加,庆幸的是,我对这些聚会也没有什么兴趣。群体的能够带来的快乐还不如我自己带给自己的快乐多。

但我不孤独,难过的时候,需要安慰的时候,需要力量的时候,迷茫的时候,帮助我支持我开导我的,就是这么几个三两知己,跨越很远的距离,喝酒聊天。

我不用费劲心思很跟多人维持好关系,只需要跟他们吐槽就好。

我也不用担心跟某些个朋友疏远,因为就那么两三个。

常常觉得自己很幸运,拥有他们的爱和关心。


user avatar   mmymm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user avatar   cheng-bi-xuan-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所谓男拳师做的都是重复女权主义者的言论,或者总结女权主义者的话术,远远没有女拳师激进,且南拳属于ZZ不正确,得不到大众支持。

如果南拳真的要和女拳势均力敌,同样要学习女权主义者的攻击距离及精密度和左右互搏+美化自己。

女拳的攻击距离之广和精密度之高不用多说了,已经可以从游戏里的句子里甚至字词里出拳了;而南拳则没那么厉害;举个例子,“屌丝”这个词,用男性生殖器缺陷来形容一些比较差的青年,如果用“黑逼”来形容这些人,让女权知道了拳法不得打到天上去?

女权的左右互博主要就是女权主义者自称平权却会出现多种意见却打不起来,比如彩礼问题,A女权说彩礼是男权产物,是把女儿当物品卖了;另一个问题下的女权B则会责备男性不给彩礼是“空手套白狼”,同样是女权主义者一个反男权一个拥护男权产物,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两种回答都会得到很多人认同,且这两拨女权不会碰到一起,被骂的永远是男人。

美化自己分成两种,一是美化定义,每当你反对女权的时候总会有人出来大喊“女权即平权!”,咱也不知道个B定义为什么死心塌地的相信;二则是美化自己的语录,比如说明明当男性要求某件事平等的时候拳师总会窜出来说“有本事你生孩子啊!”,拳师能说成是“讲生育带来的成本”,你说这谁受到了?


对了,多说一句,拳师还有还有个技能性别转换,你点开拳师主页大概率是个男的且关注战斗力旺盛的伯爵等大V,正好和那群拿知乎男女比例证明知乎男性多的人打配合,“男乎石锤了”!


user avatar   zhang-chi-52-36-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pzty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在别处的日记,好像挺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 ー ー

昨晚7点多钟出门去图书馆准备明天的考试,出门的时候发现宿舍楼下common room在开趴,披萨可乐加音乐,大屏幕放着直播助兴,一片欢声笑语。

2点多觉得看得差不多了回宿舍,发现楼下还是那么一批人,披萨吃完了可乐喝完了,音乐也不放了,个个面无表情一片死寂地盯着屏幕……

那时候好像PA已经泛红但还没定锤,真好奇浅红变深红的那一刻这帮人是什么表情……

到了今天真的是……魔幻现实。教授还没开始讲课就泪眼模糊,哽咽着说了几句对大选的评论(川普坏坏,美帝药丸)之后强忍着哭腔讲课,底下的学生也红着眼圈好几个热泪盈眶。下课的时候收到另一个教授的通知——我收到了好多同学给我发的邮件,他们被大选的结果震惊到,身心都受到了严重伤害,因此我决定推迟明天的考试。希望大家可以挺过这段难熬的时间。(于是我何苦复习到两点……)

……哟。学生们的小心脏都受不了了呢,美帝都要亡了哪还有心思上课考试啊对吧。据说别的课有直接休课的,有取消作业取消考试的,讲道理啊这架势已经堪比恐怖袭击之后了吧。

对了这节课来了差不多一半的学生,下课的时候教授继续哽咽着说大家应该都彻夜未眠,还有这么多人来上课我真的好感动,抱歉没有取消今天的课程。

……至于吗?你们真的没考虑过哪怕一点点川普获胜的可能性吗?

……事实证明原来他们真的是一点点都没考虑过的啊。因为会给川普投票的人,他们一个也不认识,一个也没见过。不过是没受过教育的农村粗鲁红脖而已,又怎么会在意。

日语课上教授给我们发了日文大选报道作为临时阅读材料,说早上起来她的两个儿子一边哭一边问,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教授和他们抱在一起说,我也不知道啊……

教授继续说,我在Penn呆了22年,一直都是投民主党的。周围的所有人也都是投民主党的。支持川普的人我一个都没见过,我还以为没有人会给他投票……居然有这么多人真心希望川普当总统,一想到这一点我就浑身恐惧,无法入睡……这种人居然和我们一样生活在美国,真是无法相信……

底下的学生也附和着说,对啊对啊,到底会有什么人支持川普?

我一直以为这次大选无论谁获胜都只能是险胜,没想到还是被打了脸,这哪是险胜啊,是吊打。

然而对于这些藤校的精英、美国的未来而言,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希拉里获胜,不可能有别的可能性。这个结果,他们是真的不懂,真的费解,从来没想过,世界观整个崩塌掉。

美国社会的割裂,大概如此吧。

吃午饭的时候翻某校刊,看到某个社评提到川普在中国的匪夷所思的人气。该作者认真思考之后总结如下三个原因:

1. 中国人歧视女性。中国人总是纠结希拉里的健康啊邮件啊腐败啊这些问题,忽视川普侮辱女性这种更严重的问题。

2. 中国人被洗脑。【建议修改的内容】通过抹黑希拉里,抹黑美国来达到控制国民的目的,所以在中国媒体上才都是希拉里的负面新闻。无知的中国人无法接触到美国媒体,只能【建议修改的内容】。

3. 中国人向往西方政治。对于长期生活在【建议修改的内容】中国人而言,嘲讽、恶搞【建议修改的内容】都是禁忌。而美国选举的公开化、娱乐化在从没接触过这些的中国人看来非常耳目一新,所以他们通过调侃川普来满足【建议修改的内容】的渴望,体验一把【建议修改的内容】的感觉。

最后总结,HK的舆论和大陆不同,是支持希拉里的。中国民主灯塔在HK。【是不是应该感谢你还肯把HK算作中国一部分……】
……

对于无法解释的他人的行为和选择,只要说一句「他们蠢」就能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解脱。为什么川普赢了?因为投他的人蠢啊。为什么川普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因为中国人被洗脑惯了嘛,更蠢啊。啊,周围的蠢人这么多,怎么办!崩溃了!

……嗯,没毛病。

最后放一张今天(11/10)的校报头版吧。一图胜千言……



issuu.com/34st/docs/11.

↑ 顺便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校刊,由众多学生对这次大选的评论组成,亮点颇多……


user avatar   ojuff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你吃的蔬菜在正常植物眼里已经全是生化危机种了。




  

相关话题

  关于心理学的科普有哪些难以推及的地方? 
  520 送女朋友什么礼物合适? 
  得罪一个很会来事的同事,常常利用他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着大家面说些让我不舒服的话,怎么办? 
  过年被亲戚朋友催婚如何机智的回答? 
  如何看待北京最贵学区房,最贵学区房背后存在怎样的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 有哪些变化?做了哪些安全措施? 
  年纪轻轻只身在外得了癌症度过剩余生命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男朋友非常穷是种怎样的体验? 
  走亲访友时都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 
  办公中,把 Excel 函数用到极致是种怎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Elon Musk要给你的大脑植入芯片,你肯吗?
下一个讨论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一触即发却擦身而过、大众不知道的危机?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