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崇拜」的心理成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song-cheng-ju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相信生命从具有观察外界的能力开始,就有了学习和模仿的冲动。

之所以只能说“我相信”而不能说肯定,是因为我们只能说同一种动物群体里,子女向父母学习,向同类动物学习的现象是肯定的,但不同物种之间的学习却没有显著的证据。除了人会学习和动物的一些行为,不同物种动物之间只有一些简单的肢体和声音模仿。

但可以想象,生命在构建和更新自己的认知模型和行为模式时,肯定会综合参考其它生命的方法,这是求生意志所驱动的。求生意志可以驱动生命进化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样子,自然不会放过任何学习和模仿其它动物的机会。

作为脑容量更大的人类,我们自然有能力存储更多的经验材料方便学习。但人类最大的特点在于我们会讲故事,我们是以故事凝聚起来的,作为故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角色概念天然就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

所以,崇拜的实质就是个体对其他优秀故事角色的认可,期望自己也能构建起这些优秀的角色那样的认知模型和行为模式。又由于我们对故事的天然理解能力,所以,无论是虚构的人物还是实际的人物,我们都能够无障碍地建立起高度认可并对他们进行学习。

当然,这种先天的优势也会给我们带来必然的潜在痛苦。如果我们的崇拜的对象失败了,那我们也会跟着痛苦,甚至在短期内都无法消化这种痛苦,会本能地去维护崇拜对象的形象和地位。因为一旦崇拜的对象真的失败了,那就意味着我们学习他们构建起来的认知模模型和行为模式也跟着会失败,如果你是深度学习和模仿他们,那简直就是一场生存危机了。

因为,对所有生命而言,认知模型和行为模式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没了这两样东西,生命几乎就废了,人也不例外。所以,崇拜某个人实际上是一件有着相当大潜在危险的事情,当你在崇拜某个人之前,最好想清楚在他某一天失败后,你能不能承受相应的痛苦。


user avatar   xian-sheng-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怎样的人。


user avatar   askerC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崇拜】是【盲从】的衍生品之一,【盲从】是生物社会性行为的必须

文化上可以达到个体将自我捆绑到他者之上的效果,也就是狐假虎威,通过肯定优势资源来肯定自我

好像又是造轮子……脱力,继续不能

发布于 2015-04-01

更新————

为了不再瞎造轮子,尽量有针对有依据的以实例来乱谈

完全不能体会【崇拜】的个体,假若真是童话中从不知恐惧的小伙去鬼城堡找害怕那样,天生没【崇拜】基因,那么恭喜您是【崇拜】残疾,感受不到那份激情狂热,也就不受此毒侵害,亦或者,是更厉害的残疾,没有激情基因?又,难道是思维跳跃,注意力太不容易集中,以至于情绪无法强化到足够的激烈程度?

还是以在下的主观感受为样本来扯淡【崇拜】及类似的一些感受吧

记忆中最初让我有崇高向往的来源于一些童话,差不多就和现在的娃娃把喜羊羊当偶像一样,只不过我的口味不太主流。大班的时候Lu老师(她叫陈lu,由于之前中班有2个陈老师,为了小朋友不混淆她就叫Lu老师了,结果我大班插进来另个陈老师调走了,搞得我好一阵疑惑为啥要叫她Lu老师)给我们讲《象鼻牛的故事》(现在搜到的版本好像不是当年那样),因为象鼻牛长得怪被大家疏远,但后来因为大胆开玩具消防车立功受到了欢迎。我从小就是个刺头,人际能力不行,象鼻牛那个对于孤独的描述非常吸引我,懵懂有了崇拜象鼻牛的赶脚,甚至就移情到了消防员,最早的职业梦想竟然是消防员,当然学龄前儿童的崇拜是坚持不了几个月的

接着就是崇拜动画人物——我是希瑞~~我擦!先入为主啊,谁叫国内的黑曼在妹妹希瑞之后啊,还好动画不止一个,变形金刚也不止一个

我认为,从成长轨迹上来看,相当多的人的崇拜对象都是从虚拟偶像开始的,即使不是我辈看动画长大的,上千年来的人们也大多是听着童话神话传奇故事长大,大多数早期的偶像都是虚拟偶像,也就是说,偶像本来就是不那么现实的,而越不现实越能吸引困于现实中的人们的注意

然而我们的成长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随着我上学读书,不断学习现实中的强大是什么,就开始逐渐腻烦幼稚的儿童偶像了,因为黑猫警长的力量是瞎编的呀

我小学的环境女生比较强势,成绩好地位高,除了把老师当权威,就是对女生敬畏三分,别说欺负人家,有了矛盾人家分分钟把你报告老师,但我这样的刺头还是忍不住闯点祸。虽然如此,直至二十岁后我才有了鄙夷女性的苗头,之前一直是女性主义者,甚至小时候不理解为何成人世界反而男权当道。其中缘故还是身边牛掰的女生太多打击了自信,比如和班长同桌之时,数学课总有5分钟速算,我每次都做不完,身边这位每次能检查两遍,长此以往种下了我对数学与女生的心理阴影。话说回来我天生就是看东西慢强迫性反思的,一晚上看十几万字的能力没有,反复琢磨事情的习惯也改不掉。好吧,其实我想说,小学班长也能算当时的偶像的说,她倒的确有些气度,为人处事沉着冷静有大人范儿,很受同学们尊敬,身体也很好貌似没病假过,只是冬天手上有可怜的冻疮,记得有次因什么事情哭鼻子,摘下眼镜像变了个人,搞得我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

小孩子崇拜的是童话动画里有神奇力量的厉害角色,现实中能力超群的人,这种相对强大表现为其它人的落败认输尊崇,区别仅在于不同环境中看重的能力不一样,哪个小男孩儿不幻想自己是齐天大圣哪吒三太子闹得天下人仰马翻,如果我出生于贫穷落后的山区,从小打架决定谁厉害,八成也不会尊崇女孩了

在知识经济的文明社会里的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群体的评价标准是相对单一的,学霸毫无疑问是优秀的。大概出于两个原因,让我在中学时代逐渐摆脱了对学霸的尊崇。一是我莫名其妙的从一个调皮孩子变成了半个学霸,虽然进一步集中精神成为顶尖学霸失败了,但好歹大概知道做婊子的滋味了,不论啥事尝试过后兴趣往往会降低,如果成瘾成本太高的话;二是我思想本来就容易开小差,光是6年级看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带来的晕眩感就让我日后没办法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工作发财结婚生子天伦之乐当人生轨迹。这种科幻神秘引起的向往起初还和教材里推崇的科学家带来的崇拜感混合在一起,甚至在初中美术老师把达芬奇作为全才重新介绍给我们时,的确让我有了好不容易找到个值得崇拜的人类的赶脚,之前那些小偶像与之相比真是弱爆了的说。不奇怪,那个年代大部分对科学知识有点兴趣的青春期少年不是崇拜爱因斯坦就是达芬奇什么的,可这也是基于某种神秘感,一知半解所致。当了解到牛顿学习成绩很烂被当成弱智、爱因斯坦学习成绩也烂被当成傻瓜、达芬奇压根没受过正统教育拉丁文数学底子太差被学院嘲笑为文盲(不懂数学和拉丁文就和今天不懂高数和英文一样,你怎么看学术文献?怎么写科技论文?你靠画些个图闭门造车根本就是个民科)后,我那种有朝一日体验下天才的感觉的期望一落千丈,赶脚天才其实不过如此,并且开始重新审视值得崇拜的这个整体概念,以免再犯随随便便崇拜什么人的失误。不想再随便崇拜,不想再把热情轻易投入到日后会后悔的目标上,就好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不愿被未来的自己瞧不起的羞耻感提供了深究甚至化解崇拜激情的动力。既然超人赛亚人凹凸曼是骗小孩的,女生的相对优秀进入青春期后会严重褪色(不管基于什么综合原因),所谓的天才们不是脑子少根筋就是变态(聪明勤奋不是关键,与众不同才能创造),那么人类其余的向往膜拜之物又有什么不同?

虽然青春期旺盛的精力迫使我多有涉猎,却依然抵不住闲暇间隙的无聊空虚的折磨,瞬间的激情如同针扎般刺激,事后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即使没有毒品,动物性仍然让人类想要重复获得巅峰体验,心跳加速、血脉贲张、头皮发麻、脊背过电,忘乎所以的精神亢奋,神经系统总是企盼有机会过载,如欲仙死。为此人类不停的发明刺激身心的乐子,黄赌毒简单粗暴最有受众,头牌、千王便是最大众化的偶像,稍变些形式就有了明星大腕。娱乐明星、体育明星、政治领袖、商业领袖、科学巨匠、上师先知……无论怎么变形式,都是切中了利益要害,生理心理上的快感带经不起撩拨,就连销售也是强势营销最得人心,先把顾客调教成学生、病患、粉丝、徒众、奴仆,接着想怎么玩怎么玩了

于是我看到自己的好奇心竟也是如此,首先是利益,其次是夸大,两者相携便让对应的受众两眼放光。虽然这些发现都是好奇心带来的,但对好奇心的质疑批判乃至鄙夷也由此而来——探索的欲望也不过是企图发现利害的俗物

明星再怎么漂亮迷人,也有上厕所拉肚子挖鼻屎的时候;领袖再怎么伟大,也会被蚊虫叮咬弄得无可奈何;发明创造带来巨大利益是因为颠覆传统,或许当事人本来就没学好传统那一套,出于无知反而进步;咱不觉得辟谷神奇,有本事憋尿憋个七八天甚至一年半载,为啥不吹憋尿憋屎的牛却拿龟息辟谷到处晃悠?因为屎尿太不上台面,你这么吹嘘不仅没让粉丝们【哇塞】,反而叫大家恶心了……可是,林子那么大,没准就是有憋屎尿的比赛,万一上了吉尼斯,可能也能受小众膜拜呢?呵……

如此思来,我愈发起不了崇拜之意了。如同美女秒人在雷斯林的沙漏眼里只是从生到死的骷髅,人类的形态太容易找到丑陋的缺陷了,具体的个人都长得奇形怪状,即使形体标准得如同文艺复兴时的画像雕像,扒下裤子来不还是那么回事?至于内在的精神特质,越了解自己本能的审美趣味,就越熟悉人性的共通,我辈所倾慕赞赏之物的美感并不来源于目标本身,而来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

到这份上很自然的不免耻笑俗世的偶像总是要尽可能拟人化,仿佛要限制在同类的亲和之中。可也不尽然,远古时候我们艰难求生,恐惧自然之力,无奈之余只得祈祷风啊雨啊火啊光啊狮子老虎啊手下留情,且不说乞求无情之物有何用,倒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赋予了自然万物以社会学意义,图腾崇拜、元素神灵,尽管惧怕的是非人的力量,只要不在人的掌控范围之内,就值得迷信,生物的智慧、亢奋情绪、注意力就是用来对付比自身强大的未知的,要是已知的可控的,那还浪费什么脑力?越不明白越遥不可及越值得爱慕向往,男神女神只有高冷神秘才显得神,要是交往了上床了无所不至了完全掌控了,还神的起来么?

弱小的古人需要忌惮的原始现象太多,惶惶不可终日有如今天微信圈谣传的种种阴毛论,古老的多神论诞生了,直至人类强大到渐渐开始驯服诸多的野生力量,人类崇拜的目标才愈发从社会外转向社会内,但仍免不了将强者的力量解释为自然野性,于是有了布雷斯塔警长,笑~

这就是为何多神论总是充满狰狞恐怖的膜拜造型和彰显野性和欲望的仪式,以密宗为例,凶神恶煞般的塑像、欢喜佛(长生佛)、双修等等,而密宗毕竟是印度教结合原生佛教的修正版,所以相比之下还算文明的,狩猎游牧民族的各个萨满教更加保有本色,不乏纵欲狂欢饮酒乱交的仪式,这对于原始部落的勉力生存显然是必须,对于农耕社会就是扰乱秩序

中土的山海经中的神怪们既有凶恶的妖兽,也有开始拟人化的神仙,至后世的封神演义,印证了从非人崇拜到拟人崇拜再到人物崇拜的过程。农耕社会已彻底建立起来后,游牧文明的宗教形式不适应社会需要,人与自然的利害关系变了。当人是老虎的食物时,人崇拜老虎;当人能反抗并杀死老虎时,人们披虎皮吃虎肉意淫获得老虎的力量(至今还有野生猛兽之物大补治病的观念);当人的能力远超老虎后,老虎成了宠物甚至受保护动物。想想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发展?AI把人当神、AI把人当竞争者、AI饲养人当宠物奴隶、AI探索新的信仰创造下一代替代品

且放下意淫AI的宗教不表,人崇拜非人的神灵是因为人弱小不自信,人崇拜拟人的神灵是因为人掌控环境自信满满,可这种自信还不足以人不去崇拜,为什么呢?因为任何力量都是有限的,只要有限,就总有相对更强大的存在,在单一维度上都如此,更不要说多元化多样性演绎出越来越多的利害方向。强壮的未必聪明,聪明的未必漂亮,学霸未必是游戏大神,男神未必是女神(为什么是未必?不排除奇特的变态兼容男女双身/神),更何况还有个憋屎憋尿的吉尼斯呢!

于是,我们迫不得已的也是忍不住的想要突破相对有限,一了百了的达成终极崇拜,这样的崇拜不会因时空环境力量对比利害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问题来了,不随外在形式改变而改变的崇拜应该有崇拜形式吗?一旦我们崇拜了,这个崇拜就是具体化形式化的相对,崇拜的目标也就沦为凡俗,再怎么厉害终究也会被了解,到时候就显得毫不起眼。不崇拜,崇拜才显得可贵,崇拜了,就是可笑的愚昧

没有爱,爱是无限;有了爱,爱会消逝

咳咳,扯得好远,回归题目的【心理成因】,一开始就可以从心理学基本去分析:利益驱动啊。如此一来,什么都好解释了。这么说来,感觉不到崇拜,是没有足够大的利害关系诱惑迫使你这么去感觉吧?话说崇拜憋屎憋尿的利益驱动是什么呢(假若这么非主流的确可以有的话)?难不成仅仅是为了举例奇葩以证人们为利所困?比拼人体极限?秀神奇?嗯,这种目的也能算是利益




  

相关话题

  当我们把心事说给别人听时,希望得到别人怎样一种回应? 
  什么是真正的情商? 
  你觉得最能象征「历史」,使人产生相关联想的事物是什么? 
  为什么冬天比较容易产生抑郁心情? 
  电子游戏到底是不是精神鸦片? 
  如何学会麻烦别人? 
  「成功学」让如此多的人趋之若鹜,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成功? 
  作为残障儿童的母亲,是什么样的经历? 
  为什么痛至深处,难以言表? 
  「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得好吗?意义在哪? 

前一个讨论
既然唯心主义是错误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学习?
下一个讨论
社会化有什么好处?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