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以艾布拉姆斯为代表的主流三代坦克在巷战中被RPG7攻顶会一发带走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hou-ye-ren-33-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不认同有些回答说的尾焰问题,如果是RPG7这类没有封闭空间发射能力的火箭筒,可以穿着石棉防火服,车臣叛军就是使用石棉服在俄军意想不到的街巷发射RPG的。

————————————————————

在三代坦克里面,艾布拉姆斯从车体首上到炮塔的顶甲都是比较薄的,而且战斗室后面是弹药架泄压板,也不会很厚,而且后续的改进型也没有看到对顶部有加强,所以其在面临顶攻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可能美军对自己的防空很有信心吧,也不担心末敏弹什么的。

M1坦克车体首上垂直厚度估计最多有80mm,中间是驾驶员,两侧是油箱,顶攻这里是一打一个准。


在电影惊天危机中,面对突入的M1,反派从高处使用RPG7攻击其正面并最终导致殉爆,在实战中若想完成这种绝杀,也就只有从高处打爆其首上装甲后面的油箱了。

插一句,弹药隔舱抵御的是弹药火灾,挡不住殉爆。
-----------------
果然,尾仓从十年前开始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奇怪,国外的争论更早。我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它看法。
美军的尾仓设计原理基于易燃易爆品泄压延爆原理进行,该理念认为高温高压是造成易燃易爆品爆炸的主要原因,因此燃烧后当封闭空间达到临界值时,通过泄压板泄压阀开启释放压力从而达到延缓和降低殉爆概率的发生。这类设计最早运用于化工装置上。西方三代坦克艾布兰和豹2也有运用。


03伊战早期,一辆M1坦克遭遇IED引发车体油路起火,屏蔽门在乘员逃生前挡住了火灾向弹药架蔓延。



豹2坦克装填手身后有15发待发弹,基本结构与M1一致。其余27发备用弹位于车体左侧与驾驶员并排。

2011年,土耳其南部库工党使用反坦克武器攻击了一辆豹2,由于是斜着打进炮塔右侧,路径上只有电子设备,所以未引发二次效应。





M1坦克屏蔽门位于炮塔左侧装填手后部,炮塔尾仓有两个舱室,以105口径为例,车长后部为22发备用弹不方便取用,装填手后部为22发待发弹(120口径分别是17发),装填时装填手用右膝盖顶开开关打开液压驱动的屏蔽门取弹装填,在液压屏蔽门完全关闭前,火炮击发装置不能开炮,这样主要是防止战斗室积炭引燃弹药架内半可燃药筒。

1991年2月26日,晚上,美军某部一辆编号为B23的坦克被一个大型HEAT类弹头击穿了坦克后部发动机的散热格栅。
在车组人员撤离的途中,第二发(可能是反坦克武器)击中坦克,造成装填手受伤。车组成员随后被其他坦克带离。
击穿造成的起火随后在车体内造成灾难性火灾摧毁了车辆,且摧毁了全部的贫铀弹。
车辆回收团队在B-23坦克的残骸附近发现了地狱火导弹的残骸,但是关于这是否是地狱火击中了B23没有官方结论。B-23炮塔内部没有弹道损伤(估计是说没被击穿的意思)。这是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官方宣称的唯一一次M1坦克全损。



美军自己公布的报告比较模糊,第二发贯穿伤看起来更像穿甲弹,结尾说弹药起火,坦克泄压板正常工作,但是具体如何没讲,全损也是美军战后承认的。

这个例子里面可没有像评论里讲的屏蔽门挡住了爆炸

海湾战争里面美军大部分M1损失的官方解密报告基本都来自外网的gulflink网站,前些年相关资料被国内别有用心的人翻译并夹带大量私货。多数M1损失来自友军火力,而且所有的损失报告都没有说弹药爆炸,屏蔽门保护了成员,而是弹药起火,泄压板正常/不正常工作,乘员弃车。。。。所以说这年头多数没有刨根究底精神的人,就是被忽悠的命。
------------


2015年8月24日,胡赛武装公布了多段疑似使用伊朗版AT5攻击沙特装甲部队的视频,包括一段击毁M1并造成火灾的视频。先是从炮塔艉舱上方泄压板位置冒出冲天火光,随后笼罩整个炮塔,最后车体前部也窜出火苗,似乎是引燃引爆了车体前部油箱。


伊拉克内战早期,一辆战斗中的伊国民军M1坦克炮塔侧面遭遇一发反坦克导弹袭击,并迅速引发炮塔艉舱持续猛烈燃烧。但未发生爆燃或爆轰。可以比较肯定导弹击中弹药架,泄压板起到作用,屏蔽门至少此时基本完好。

火势越发猛烈,此时从车长舱口奋力爬出一名坦克手,极有可能是车长。此人刚爬出炮塔,车内就发生第一次爆燃或爆轰。随后又有至少两三次。这个过程中较长一段时间未有人员逃出。这种情况判断是弹药持续受高温炙烤,车内已经十分危险。其它成员可能受攻击或弹药殉爆时阵亡受伤丧失知觉等,总之凶多急少,这一过程中坦克向后倒退一段距离,不能肯定是什么原因,由于M1坦克没有车底逃生门,如果炮塔不转到侧面驾驶员就很难逃生,或许驾驶员是希望能撤离火线。

估计是为了提高结构强度,M1坦克底部没有逃生门,而且加装城市套件后,车底前部驾驶员的位置加装了防雷套件,这样做说明并不考虑翻车逃生的情况。


驾驶员进出驾驶室要么炮管抬起要么炮塔转过去,一般逃生时选择炮塔转过去,很好理解,万一出去的时候火炮失去制动砸下来就不好玩了。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西方三代坦克都保留了逃生门,豹2连防雷套件都有接口。

2017年10月中旬,一辆伊拉克教权武装控制的M1遭遇伊库武装使用ATGM侧击,具体损伤不明,泄压板没有工作。炮塔上有一具遗体,坦克外侧疑似有至少两具。

——————————————————————

看起来争议是不小啊,所以我还是觉得应该再说几句

1、美苏坦克设计思路的不同是基于不同情况和作战经验造成的。这里面德国和以色列的思路也很有研究参考价值。

2、二战以来,苏军坦克设计思路深受苏德大平原装甲作战影响,再加上自身冷战时期千里机动+欧洲大平原装甲战等需求。坦克综合机动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尽量做到重量轻体积小,降低车高,而穿甲弹在无法抵挡的情况下的补救措施只能是尽量避免打中易燃易爆物品,苏俄研究认为炮塔中弹概率大于车体,所以尽量降低弹药和油箱的高度,最后弹架油箱都搞出来了,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坦克车体被击穿后的生存率较低,其在面对侧面打击或者IED攻击时也不好,而这样做对坦克战中避弹的作用由于没有直观资料而充满争议,毕竟战后除了安哥拉内战、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乌克兰内战外很少有平原装甲作战了,规模多数也有限。

此外在大纵深突击理论指导下,苏俄坦克作为进攻方,有这更多的攻坚任务需求,再加上70年代以来苏联坦克炮弹发展点错科技树,导致车内备弹有相当比例的榴弹和破甲弹,这些弹内的高爆装药虽然没有发射药危险,但高爆药和配套引信还是加大了隐患。

苏俄在70-80以后经过中东战争等冲突逐渐意识到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在研究T95等坦克时采取顶置火炮设计,人员和油弹彻底隔开,隔板的结构强度应该是比屏蔽门更好,类似泄压板的设计也有出现,但是由于解体,直到T14才实现。

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苏俄设计师在设计弹架油箱时清楚这个问题,但是在当时弹药被击中无能为力。干脆设计弹架油箱减小总体被弹投影。








3、二战后的西方坦克在任务定位上与苏俄坦克是比较针锋相对的。在本土以逸待劳,利用地形遮盖大部分车体,打防御;或利用西欧发达的公路网快速战术机动,封堵突破口。因此其对车辆体积重量的要求没有苏俄苛刻。这为隔舱化设计创造了条件。


而另一方面,为兼容超长的穿甲体,穿甲弹的长度和体积都有相当分量,为保证战斗射速,待发弹也只能放置于炮塔尾仓位置。

而在备用弹的储存上,西方也出现了分歧。以西德爆2为代表的坦克,仍然不希望将过多弹药储存在炮塔,除了15发待发弹,其余27发全部储存在车体。





80年代以来的不少坦克都会加强前部几块裙板,主要是由于多数坦克会在车体前甲后方储存一些易燃易爆品,但是车体前侧不太安全。这些附加轻甲一般对老式RPG或机炮比较有效,而对陶短号则不理想





而美军在这方面则比较特立独行,研发之初M1坦克将大部分备弹储存在尾仓,其余11发弹储存于车体。




从经验角度讲,二战美军没有经历过苏德那样的大规模平原装甲战,战后历次冲突坦克更多面对的是IED,单兵反坦克武器等袭击,因此美军可能更重视对侧面与车体的防护,因此取消了车底逃生门,而炮塔整个侧面用一层间隙结构装甲保护,从实战检验看,其能抵御早期破甲水平在400以下的武器攻击,对目前主流机炮的脱穿也应该有相当的防御能力。但是面对500+的破甲弹则比较危险,而其对750以上的串联破甲弹则无能为力。






在海湾战争后,车体不安全的观点进一步被强化,据说战后美军建议不在实战中使用车体弹药架存弹,伊拉克战争后又在尾仓增设一个灭火喷头。

从弹药弹种和布局的角度讲M1坦克也下了很多功夫




那么美军的M1坦克安全性设计是否万无一失呢?答案是否定的,除去之前的内容,这里再补充两例:

1、伊战早期,在进攻巴格达期间。一辆M1A1不慎坠入底格里斯河,造成全体淹死,这极有可能是翻沉入河,由于取消了逃生门,乘员无法逃生造成的。

2、飞炮塔


2003年4月28日,美军一队M1坦克在巡逻中遭遇袭击,至少造成一辆M1炮塔向前飞出,全体阵亡。此事件众说纷纭,美军没有公布具体报告。

除上述例子外,大型尾仓防护难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M1坦克炮塔重达39吨,除去泄压板是先天弱点外,进一步在炮塔侧面加挂装甲将面临严重的超宽和前后配平问题。因此第一代tusk套件没有对侧面做加强,第二代tusk套件也只是加挂少量瓦片爆反。未来解决此问题只能靠引进以色列战利品系统。硕大的尾仓在对称战争中到底如何并无定论,即使是东73之战,伊军使用的最好坦克只是老式的T72M,穿甲弹只有3BM15。各方面都是碾压,假如M1想在乌克兰白罗斯维护冷战成果,在北棒开辟第二战场或者代表王爷讨伐一下异端分子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4、以色列作为坦克使用经验颇为丰富的国家,对坦克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在早年的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周边环境以山丘沙丘居多,多数情况以军需要利用地形卖头,以少打多,而且中东环境下坦克对战不算特别激烈。对战斗射速的要求没有欧洲战场苛刻。但是战斗持续时间长,对备弹量要求较高。根据以军自己统计,百夫长由于油弹布局合理,炮塔内易燃易爆品少,被击穿时生存率最高约为6-7成,缴获的T62约为5成,而美援的早期型M60由于弹药乱塞,只有可怜的3成。同时介于以色列有限的复合装甲技术水平,不可能为自研战车提供全面的防护。这些因素深刻影响了梅卡瓦的设计。














随着中东战争结束,80年代以来,以军坦克的主要作战任务从野战逐步转为城镇治安巷战,单兵武器威胁加剧,坦克侧面和顶部被塞入更多的间隙装甲,炮塔也越来越胖。

虽然战利品等主动防御系统持续发展,但是可能是以军认为太贵,自己的坦克没问题,一直未见列装。



其实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车体储弹还是尾仓储弹,都是可行的方式,都是相对安全的位置,随着隔舱化和自动化的长足进步,两者的差异不断缩小,而且美俄的设计师并不像网上多年来争论的那样固守某一种设计。










  

相关话题

  关于二战英国战斗机? 
  现在高三,家里人逼着我当兵怎么办,? 
  卫立煌屡屡不听军令,为啥还能全身而退? 
  如何看待拜登警告「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考虑直接制裁普京本人 」?释放了哪些信号? 
  如何评价瑞典在1993年对西方主战坦克的装甲的测试? 
  如何评价明末辽东经略熊廷弼? 
  为什么原来军史圈几乎一家独大的徳棍近几年开始越来越多地成为被嘲讽的对象了? 
  如何评价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在拖拽过程中沉没? 
  黄埔军校都教授什么课程,与当时一流军校差在哪些地方? 
  如何看待胡锡进建议增加核弹头数量? 

前一个讨论
玩航模炸机炸得最豪爽的玩家是什么样的?
下一个讨论
18世纪的帆船是怎样分类的?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