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是否社保交得越少就越好?会不会存在对部分人群更有利的可能性? 第2页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短视就是短视,哪怕拿着数据。因为在中国,社保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

在一个鸡汤文俯仰皆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各类自媒体带节奏、韭菜一茬茬割的年代,你觉得刚被咪蒙收智商税的人能有足够理性与逻辑思维去考量一个跨度几十年、变量无数的财务问题?

你现在看不到未来,别人怎么用几个数据吓你都可以,因为对于未知的恐惧是本能的。数据是真的,但有些事情不只是数据。

一件真事:

新农合刚在老家农村开展的时候,有一个在南方打工的远房亲戚喊着骗人到处号召抵制。结果,巧不巧第二年就得肝癌了,家里没钱又到处找人想办法,最后貌似还报销了一部分(这部分我没核实真假)。我很少在知乎讲故事,但这件事确实让我在思考公共事务上的人群短视的问题。

经历或者了解这几十年经济浪潮的人,如果想不通这个道理,真的需要反思一下了:

在中国,参与体制是保障自己长久利益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这就是婚恋市场国企、公务员吃香的根本原因。

中国目前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种特点下,放水的时候,水从最先国有体系流出、最早从私营经济远端回收,年流水数千万的老板不到最后金盆洗手安全上岸,从来不敢说自己真正过踏实过。高涨的M2背后是什么,是你看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觥筹交错的背后一笔笔债务。

截止2017年7月,中国人均净存款下降到规模26万亿,人均2万。相对的截至2018年1月底,我国政府存款总余额上涨到32.0万亿。

一涨一跌背后就是几十年的经济基本法则。

别急着骂,骂不管用,这是个每月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m2高涨的现在,让企业给你交社保就是把你自己的钱从狂涌泡沫中拿出来放到稳定上涨的蓄水池里。之前传的养老金入市,被割韭菜割的眼红的股民翘首以盼,但结果是什么?拿泡沫跟国家实实在在的财富做交易,想多了。

一个问题:作为中国普通公民,除了投胎外,你参与体制的方法是什么?

一是考编制大家都懂,二是买房落户,别忘了还有第三个就是参与社保。

考编制挤破头,以后企事业单位改革都会往市场经济走(去了解一下这两年的事业单位改制),考编制会越来越难。

买房户口这档子事情就不多说了,房价这门槛挡着。含金量上,从一线城市往下衰减得厉害,而且不参加农村或者城镇居民社保含金量再减。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往打破地域人才流动障碍走。户口带来的收益还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有关。

打个比喻把:

如果国家是一家公司,考编制就是直接入职公司、买房就是入股,那么参与社保是什么?

定期购买企业长期债券

你知道北京那些大院里大爷大妈除了理财最喜欢的银行产品是什么吗?答案是储蓄式国债。个人能直接买的是三年或者五年,而且五年的往往一开门就销售一空,三年的跟着也没了。几千几万到几十万数百万跨度特别大,无论贫富受众极其广泛。

你借钱给一家公司,看中的是这家公司的信誉未来以及他承诺的利息。你借钱给一个国家,赌得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中国养老金是庞氏骗局?

任何只让你投钱然后分钱而不创造实际价值的公司都是庞氏骗局。是不是的判断最后只取决于你怎么看“中国”这两个字。拒绝社保、少交社保,你确定跟一个管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体经济第一大)的体系较劲有把握?

 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划归社保基金国有股权2119亿元,占全部社保基金财政性收入的43.1%。尽管成绩斐然,2012年11月28日,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仍建议划拨更多的国有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到社保基金,划拨比例可以达到30%至50%。

比起在社保缴纳上采取消极态度的私营企业,国企义务上就承担了社保基金缴纳的重头。

社保盈亏就不是一个收入减支出的算数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每个家庭都有老人,养老支出不走社保,一样要从你自己荷包里划掉。

即便未来某一天社保基金无法维持,需要重新进行重大改革,现在你所存起来的就是未来话语权。到时候市场化程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会比现在更高、更健全,现在少交或不交就意味着未来丧失等比例话语权。

知道现在药丸党叫的厉害,但80年代末叫的更厉害,体制内的纷纷下海、一个大学生月攒50块的时候北京每平米房价都1600到1900。

于是许多人卖了国家的“股票”去另一个大公司打零工。这就是90年代买了二环的房子去美国,10年打算回北京养老的苦涩笑话的大背景。但这不是仅仅是个笑话,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事情。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北京的80多的大爷大妈还在给国外的五六十岁子女打钱。

个人的努力是赶不上社会整体的膨胀速度的。

任何公共领域的智商问题,都是利益问题,任何利益问题等到最后都是立场问题。

看准自己的立场,仔细盘算盘长远利益,在这个资本经济逐渐分化社会的时代,抱住能抱的大腿做最稳妥的选择。那些从来只会顺着人惰性思维说话的自媒体只会在你积极的时候让你狂热、当你消极的时候使你惶惶不可终日。

思考?不存在的。

不把人洗脑成韭菜,他们怎么吸引资本泡沫呢?

————————————————————————

关于政府信用问题,在中国就是个伪命题。

西方国家政府你不信下次不选,但反过来出了事他们可以直接撂挑子,这里就有信不信的问题。因为双方都有操作手段。在中国呢?你信不信管用吗?政府又能撂挑子吗?在中国,政府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你去不去利用“体制”优势的问题。

比如新闻联播,打工的人不信,当老板的会在里面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越靠近体制越有利,现实就是这样。企业主跟地方官关系多了去了,他比你离体制近就比你能挣钱。而交社保是一个普通员工唯一一次离体制比老板近的机会。

他当然不愿意了。




某地方人人挤破头想进去的国企,实发13k,到手不到7k:


user avatar   angus-wong-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次被光荣地建议修改了哦~

真的不知道有啥敏感的~能不能下次给我画线删除啊,省得我猜。

以下为修改后的答案:

以前也不懂,去年看了一次病之后就感觉医保其实并不太保险。

上海,三甲医院,17年11月份吧。去看个不太急的病,要化验。医生问我是在本院化验还是去其他医院,我当时就有点惊讶,一般不是其他医院的化验不认,怎么意思叫我去其他医院化验?医生就说本院化验要排一个月的队。我心里疑惑,这么简单的事要一个月?后面一个老阿姨已经说话了,之前不是可以马上化验的吗?医生直接怼他:“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她不响了。我也不急,也懒得再跑,就决定等一个月。后来趁办公室没其他人,我就问医生咋回事。他也不好明说,支支吾吾医院买不来耗材。此时也就过去了。

后来这个事一直感觉蛮怪的,因为以前家里老人看病一直是到一个医院就让化验一次,其他医院的化验都互不认账的,貌似化验应该挺赚钱的,现在咋回事呢?遇到医疗行业的朋友就问。大概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因为接近年底考核,而且考核方式改革了:1.由于现在医保的经费比以前紧张了,所以医院考核有个指标,医保收入占总收入比要求不能太高,其实我们这种用医保的医院不能立即拿到钱,只是记账定期去找医保要钱,医保钱紧张,所以医院就控制医保消费比例,到年底医院医保的额度基本用完了就不鼓励你医保消费了;2.前两年不是老提“看病难,看病贵”吗?国家就改革医疗了,咋办呢?就对医院又搞了两个考核指标“药占比和耗占比”,顾名思义药品和耗材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能太高,这样一来看病不就便宜了吗?但是也造成很多其他问题,比如高价药和高价耗材就不让你用了,即使你需要而且高效,比如骨折能不用进口钢钉就不用,打石膏让你自然慢慢康复;有些微创手术也不做了因为耗材贵;结果就是病人苦头吃足。我那个化验之所以要排那么久就是因为耗材进口有点贵,又无法替代,而且也不是着急的病,年底了医保指标也快用完了,所以医院为了完成指标就拖着。

总结:1.这次事情让我某种程度上看到了社保的局限吧。现在说好了的事很可能到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就算表面是这样,里面还是会有很多故事,最后变成鸡肋。我的医保卡里明明有钱可是因为很多明的暗的限制要用的时候却不能用。现在明明交了那么多真金白银,换来的到底是啥?让老百姓失望。我感觉有钱有权有能力交不交社保也无所谓,反正都有办法,无权无势老百姓交了也是买个心理安慰;2.国家医疗改革初衷固然值得赞赏,可是结果确实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麻烦,一拍脑袋唯上主义的行政指导下的改革大抵如是。最近所谓减税也是如此。啥都高效推出的政策经不起推敲,老百姓也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意见推进改革良性发展。结果就是老百姓对政治彻底失望,政治彻底沦为上层玩具。

看到国家整天宣传“孝道”“赡养”就感觉讽刺,孝顺父母固然是作为子女的义务,吾日三省吾身,也不劳国家整天来别有用心的教育,尤其是一个让我交这么多社保的国家,有什么资格来逼逼?我这么努力工作交这么多社保,还有脸教育我要去赡养父母?那我钱给你交社保干嘛?你还给我啊,我给父母他们收入翻番?收了钱还推脱责任唱高调,也是够了。


user avatar   yu-feng-fei-xiang-de-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里有过工厂,也有亲戚现在还在做工厂,我接触到的一线工人的确基本上都是不愿意交社保的。

夫妻俩在一、二线城市边缘的工厂里打工,每个月累死累活加班加点的,人均税前工资也就5000块钱左右,缴纳五险一金后,合计到手8000块左右。就这个工资水平,据说已经超过了身边60%的工友。

租个20平米的城中村房租每个月1000块,感觉太贵了,冬夏舍不得用空调,甚至是没空调,一个月水电费也得200块。马上这边开始拆迁了,明年可能1500块钱都不一定能租到房子了。

两边父母都老了,地里的活也干不动了,身体也不怎么好,经常这里疼那里酸的,也顾不上回去看看,一个月各寄500块钱回去,就得1000块了。

中午自己带饭或者吃食堂,早晚自己做饭,天天干体力活,三两天不吃肉根本干不动活,而且现在蔬菜也和肉一样贵了,去菜市场50块钱的菜也就只能吃两顿,米面粮油也涨价了,一个月至少1000块钱花在生活费上了。

手机费,洗发水,沐浴露,牙膏,油,盐,酱,醋这些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一个月得300块钱了。

孩子在老家上中学或者在外面上大学,再穷不能穷孩子,何况现在哪怕是个四五线小城市,物价也死贵死贵的,咬咬牙一个月衣食住行1500块钱的生活费是少不了的了。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个有工友的孩子过生日,老家里的亲戚有人结婚,还有孩子满月,老人过寿啥的,一个月1000块钱的人情礼金是少不掉的。

以上日常开销合计:1000(房租)+200(水电)+1000(养老)+1000(生活费)+300(杂费)+1500(教育+生活)+1000(人情)=6000块。

月度结余:8000-6000=2000。

这还是在自己平时不生病,不请假,每个月都能有班加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两个人辛辛苦苦一整年,卡上就攒了两三万块钱。

今年工厂加班明显比去年少了,有的车间已经开始按点准时上下班了,也有不少人昨天还在上班,今天就已经走了,不知道明年是什么情况,这个厂要是没班加了,还得看看能不能找个有班加的厂,光靠死工资不说攒不攒得到钱,都不够外面的开销。

听说老家县城的房子又涨价了,八线开外的小县城房子最低价都四五千了,一套房子四五十万,加上装修就得五六十万,这点收入得攒到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房啊。农村老家里的房子也好多年没有修整了,孩子越来越大了,万一哪天带个女(男)朋友回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马上又是年底了,卡里钱本来就不多,过年回家走亲访友又得一大笔开销,要么今年过年就不回家了,孩子要是愿意就到这边来过年,可以挤一挤,要是不愿意,就在老家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年算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上面这些情况,代表不了全部,但至少能代表80%左右的拼搏在一线的产业工人的现状。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挣到钱,再多的苦也能吃,再多的累也能受。

他们拿着本就不算高的工资,对生活百般算计,却依然是捉襟见肘。这个时候,每个月还要强行从他们的工资里拿走5分之一,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必须依法全额缴社保,还美其名曰为保障其以后养老,但是这个养老的年纪却并不由这些工人们说的算,可能是六十,可能是六十五,也可能是七十甚至更高,而他们最终能领到多少钱,却没人能给他们保障,依法缴纳社保活生生的变成了人*头*税。

即使他们每个月按时缴纳的社保,却仍改变不了他们不属于这个城市的现实,当有一天他们老了,没有工厂需要他们了,他们无法再在这个城市立足,只能回到自己出发的城市,拿着与当地生活水平相匹配的养老金,这个养老金甚至远没有他们当初在大城市里每个月交的社保多,这个时候,谁还会记得他们也曾在大城市里奋斗过?谁还记得他们曾经按照这个国家最好城市的最高标准缴纳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养老金?

作为一个刚起步创业的小业主,我公司里也有好多外地员工,我自己也没有这个城市的户口,我不反对给职工缴纳社保,甚至赞成提高社保的缴纳金额,为的就是让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将来真的能够老有所依。但是这些员工能够在这个城市里交够社保年限到退休年龄,或者说最终能够获得户籍留在这里的能有多少呢?最终能够享受到几十年社保缴纳带来的退休福利的又能有多少?

我敢毫不客气的说,户籍制度不改革,或者社保不能全国统一使用,社保统筹缴纳对于绝大多数一二三线城市的外来人口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个结果不仅仅是对一线产业工人的,即使是对坐在办公室里自认为是白领金领的绝大多数高校名校毕业生也是一样。不要认为你们不干体力活就比那些产业工人社会地位高,公司给你们全额缴纳社保就能让你在老了的那一天衣食无忧,想想你们现在几个月的薪水才能够在这个城市买到一平米的房子?你没有房子,没有户口,你就不属于这个城市,你就不要想着这个城市福利。等到你回到老家的那一刻,你就知道社保对你来说不是馅饼,而是个陷阱。

至于说全额缴纳社保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更沉重的负担,我作为小业主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中小企业存在的使命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就业,赚钱盈利的事情,还是让给国家队吧,毕竟那么有多A股上市公司的总利润还买不起北上广深一个卫生间。

如果真的可以,我希望在社保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社保中养老保险的比例,提高医保的比例,普通职工不敢生病,看不起病的太多了,一个疾病就能掏空一家子数年甚至是一辈子的积蓄,甚至还会让病患家庭背上巨额的外债,如果现在都过不下去了,何谈将来的养老?

这个答案可能被折叠,也可能被删除,但还是要写出来给大家看看,仅作为个人对个税和社保改革发的牢骚吧。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前挂职的时候有一次带队协调几个单位解决一个群众问题,就是九十年代一些群众的养老问题,当时县里出台一个土政策,就是这些当年支援三线建设受过伤的人,每个月交十几块钱,退休时候每个月也领几十块钱。

但是!特么物价飞涨太厉害了,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个月几十,闹呢?


最后怎么解决的?

万幸这批人数量比较少……转移到社保上补贴的钱还拿的出来……




小时候看读者知音说发达国家人自信,八九十还出去打工。

现在想想…………我还是锻炼好身体吧

现在国企都转社保了已经


user avatar   lin-xin-mao-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186042675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pj.ninjal.ac.jp/gairaig)。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user avatar   you-zi-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user avatar   liang-zi-hua-ji-mo-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2021年在税务系统工作的年轻人还心存幻想吗? 
  为什么国家要强制缴纳社保?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房东不给身份证咋办? 
  看新闻写到「年薪百万,要交 40 多万的税」,这一说法是否准确? 
  收入纳税明细多了一笔不属于自己的收入该怎么办? 
  大部分人认为的北方内陆gdp注水,东南沿海gdp瞒报,是真的吗? 
  在中国合法避税有哪些途径? 
  税收是政府对民众的掠夺吗? 
  《奇葩说 第六季》第 12 期辩题「奇葩星球设立颜值税」,你支持吗? 
  为什么税这么高社会福利这么低? 

前一个讨论
中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世界之最?
下一个讨论
中国房地产先爆还是美国股市先爆?





© 2024-11-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