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那二百个姑娘会觉得这是爱情。
我觉得会有姑娘说,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想跟谁啪就跟谁啪,无须旁人说三道四。
还有姑娘会说,谁睡谁还不一定呢。
还有姑娘会说,这都是些头发长见识短,底层姑娘做的事,层次高的姑娘不稀罕。
还有姑娘会说,如果外国姑娘xx,中国会有很多easy boy。然后开始批判,吧啦吧啦。
男人基本上都会批评这种行为,女性知友评论会有很多不同的方向。
几年不见的同学联系上了,聊天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虚荣心,又一次约出来吃饭,点菜的时候问她要不要来个皮蛋?她说“不要,外国人评价中国菜最恶心的就是皮蛋了”
…我说我们两个人吃饭跟外国人有什么关系?
我能理解她,虚荣心源自于她的自卑,想要得到认可,但是媚外到这种程度也确实恶心到我了,要不是Py关系,早就给丫拉黑了
===补充说明===
有人觉得编者不厚道,事实上,她之所以联系我是因为她感觉在外边飘够了,回来相亲,顺便拿我当备胎。那我也是单身状态,拿她当Py也不算过分哈……
说明近亲繁衍是埋在我们基因深处的恐惧,看到异域风情大脑就会拼出“遗传多样性”几个大字,这简直是人类延续的保障啊!
要洗也得这么洗,学着点╮( ̄⊿ ̄")╭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因为经济地位提高了,所以想要争夺话语权,争夺文化的主流和正统了啊。
不管是人还是城市还是地区还是国家,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有钱之后,都不会满足于被代表,不再满足于成为首都下面的属地,而想要平起平坐,争夺中华文化的主流与正统。
就比如,几十年前,香港比大陆有钱。现在香港稍微有些颓势,但广东省依旧劲头迅猛。所以粤语歌席卷全国,所以早茶,肠粉,点心等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就比如,如今的互联网上,不少皇汉在攻击东北是满人不是华夏正统。而南蛮这个词,却是越来越难看到了。
就比如,我们看的韩剧,日漫,美国好莱坞电影一样,不都是经济实力做背景之下的,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吗?
教科书里面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没问题。
经济中心——部分城市不服,但是还可以接受。
文化中心——广大南方城市群起而攻之:凭什么?
车同轨,书同文,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好事。问题是,同的应该是谁的轨,谁的文?
当然北京话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普通话,是有政治意味在其中。而食物,相对而言政治意味要轻很多,作为一种软实力的体现,便有了竞争的可能。
为什么大家要说过年我不吃饺子?
应该说,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过年应该要吃饺子,以至于别人觉得有必要来为不吃饺子发声呢?
因为过去不吃饺子的人,没有话语权啊。
因为皇城的王公贵族们吃饺子,所以大家觉得:
中华文化的正统,就应该过年吃饺子啊!
到这里为止,你可能会觉得我是在黑。但恰恰相反,我觉得,争夺这种话语权的行为,毫无问题啊。
就好像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在一起介绍各自家乡的美食一样。希望自己家乡的美食被更多的人喜欢,这个出发点完全不需要被指责。而对于地区而言,借助其更强的经济实力,更强的文化输出能力,来宣传,就好像CCTV4一堆大江大河大武汉啊,最美晋中啊之类的广告一样,同样无可厚非。
我要是北方人,我也希望大家过年都吃饺子。
我要是南方人,我也希望大家过年都吃汤圆。
(可惜我是江淮之间的人,貌似没什么过年必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