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煮赐给我们的青藏高原,Ramen!
————补充了地形部分————
优势:
(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一个相当bug的存在,如此体量的高原造就了世界上最强的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使得中国东部雨热同期,极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发达在当今看起来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持续发达的农业能够供养稠密的人口,这笔农业时代留下来的丰厚基业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这张图表示的是全球的净初级生产力(NPP),也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的能力,这直接决定了这块土地能够产出多少粮食、供养多少人口。可以看出,整个中纬度地区中国华南是最丰饶的,相比而言中东、北非、墨西哥等确实差了很多,而世界上国土最大的大国中,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也明显要低一些。中国的土地能够养育近14亿人口,季风气候是根本性因素,而人口则是中国成为一个大国的根本。
青藏高原附带的效益还有其水塔作用和防卫作用,控制了这块区域,就控制了亚洲的水源和制高点,有“莅中国而抚四夷”之效。
(二)纬度
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中国的纬度优越性,相比之下,西欧的精华区纬度跟黑龙江差不多,美国东北部纬度跟辽宁差不多,较为温和的气候对于经济至关重要,中国广袤的领土都位于中纬度地区,值得庆幸。
NPP高是人口稠密的必要条件,而决定NPP的无非是光温水,因此全球NPP最高的都是低纬度的热带雨林,但是由于热带气候会导致开发困难,因此巴西、刚果、印尼大部分国土都很难利用,人口只能集中在海岸线附近,缺乏成为大国的潜力。
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NPP较低,人口禀赋不佳,而且净流出很大,因此全世界高纬度的大城市寥寥无几,高纬度的俄罗斯、加拿大也很难成为世界性大国。
(三)地形
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带来了复杂的地质构造,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各种地形一应俱全,再加上纵深广阔,植被覆盖的种类也相当丰富,因此中国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各门类资源都还比较丰富,使得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时能够自给自足,顺利完成原始积累。而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戈壁、横断山脉成为内地十八省的天然屏障,有利于集中防守。另外大的高原有利于产生流量大且长的河流,因此中国三地阶梯 的地形造就了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世界级河流,适宜内河航运和水资源的利用。
相比之下,印度、南非、中南半岛等能源匮乏,在中国推高了原材料价格的情况下,工业化将面临着更高的成本。澳洲地势太过平坦,没有形成季风气候,水资源奇缺,人口潜力不大。巴西的平原和高原均较难开发,人口集中在海岸和高原之间的狭带中,形成不了大的城市群。印尼是个群岛国家,难以想象怎么进行有效的整合。
中国地形还有一大优势是广阔的沿海冲积平原,高原和山地对经济发展比较致命,只有平原尤其是沿海的平原才比较适合大的城市群。其实整个世界上也没有几块比较好的沿海大平原,从上面的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世界上大部分平原要么纬度太低气候不适而难以开发(A类)、要么水资源匮乏(B类)、要么纬度较高光热不足(C类),比较好的只有印度恒河流域、美国东海岸平原、阿根廷潘帕斯平原、中国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综合而言,这方面还是中美两国的禀赋最佳。
(四)海洋
中国海岸线极长,有良港也有滩涂,能发展航运也能发展海洋养殖。想想俄罗斯历代沙皇求一不冻港而不得,而我国有舟山、北仑、洋山、香港、天津、青岛、大连等世界级港口,简直不要太开心。昨天还刚看到巴西缺乏良港,全国七大港口吞吐量总和不及美国第一大港新奥尔良,而新奥尔良港放到中国排前十都勉强……
现在海运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已无需赘言,但中国的海岸线难得的是沿线分布着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和区域,相比而言,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墨西哥大部分人口位于内陆,发展出口贸易当然就困难一些。
(五)区位
不像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偏安一隅、孤立主义传统深厚,中国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中央之国,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位于中国周围。
这意味着今后东(南)亚将会成为世界的重心,中国则处于人类文明的核心位置,这块人口密集的区域将发挥出最强的规模效应,因此中国有了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
劣势:
(一)近海有岛链的封锁
(二)东北丧失了日本海出海口
(三)西南缺乏印度洋出海口
(四)外蒙古分离导致地缘恶化:新疆和东北成为突出部
(五)缺乏南北方向的河流航道
总结:
华夏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此帝王之资也
先谈历史再给结论。
有句诗很出名——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你是眼中含泪,还是心中有爱,其实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都缺乏了解。
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是全球几大洲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地区,没有之一。
这种复杂的地质结构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一次意外事故。这次意外事故就是印度次大陆对于东亚大陆的一次惊天大碰撞。
1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大约在4500万年之前,印度次大陆还是非洲的一个大型岛屿,位置大致是今天马达加斯加一带。
但是这块土地颇有灵性,可能是预感到未来人类文明诞生之后,东亚地区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所以,印度次大陆毅然脱非入亚,顺着印度洋北上,大约在4500万年的时候,一头撞在东亚大陆上!
印度次大陆撞击东亚大陆动图(来源: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这场惊天的地质大碰撞就决定了东亚地质结构与地缘格局,也决定了人类文明诞生之后东亚5000年历史,某种意义也决定了人类5000年历史。
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这句歌词其实就是描述了这次惊天地质大碰撞,因为印度次大陆恰好就是撞在东亚大陆的腰眼上。
这场撞击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印尼与菲律宾。本来这两哥们就是东亚大陆的一部分,被印度次大陆这么一撞,两兄弟没抓紧就被震到太平洋成为一堆岛屿碎片。
所以,我们南海种岛美国佬指责“破坏了南海生态”,这就是没地理常识的表现——我们明明是恢复东亚大陆几千万年前的原始地貌好不好?
我个人的想法是,南海种岛不能停!要从海南岛一直种到与菲律宾连成一体!
第二个倒霉就是新疆,印度次大陆没撞击之前,新疆属于沿海地区,青藏高原都是一片海洋。
结果印度次大陆如同小火车一样撞上来,将青藏高原填海成地,新疆被悲催地撞得远远的——成了一个内陆地区。
最令人气恼的是,印度次大陆不但猛烈的撞击东亚大陆,还要强势插入,死活都要成为中国——呃,不对,准确地说死活都要成为东亚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印度次大陆对于东亚大陆的插入持续了几千万年!(本来这里我想打一堆惊叹号表达我对印度的敬仰之情,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高峰时期这个每年插入速度只有5厘米,现在只有几毫米,所以就只给一个惊叹号马马虎虎了)
这个持续的插入对于东亚大陆的地质结构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2 那堵挡风的墙
在印度次大陆撞击之前,东亚大陆地形整体是平整的地貌,偶尔有几个山丘也就相当于少女脸上的小痘痘无伤大雅。但是印度次大陆撞击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的就是青藏地区。在撞击之前这是一片海洋,撞击之后填海成为陆地,然后是印度次大陆持续几千万年地插入,让青藏地区地面不断提高,最后成为平均海拔4000米,直插云霄的世界屋脊。
地球上全部8000米以上的山峰,绝大多数7000米以上的山峰统统都分布在这片土地上。
这还是小痘痘吗?我勒 个去,脸都撞肿了好不好。
直接面对碰撞的青藏地区海拔升高了4000米,但是这个碰撞的洪荒之力还在继续向远处扩散——紧邻青藏高原的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等地海拔也跟着提高了1000米—2000米,成为次级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然后这个碰撞的应力继续向我们东部地区扩散,形成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等东部地区的山脉,不过这些山脉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至此,中国的基本地理格局基本成形,大致就是三级台阶的格局。
中国地理的三级阶梯(来源:豆瓣网)
地理格局形成之后,影响最大的就是两个地区,一个是我们大西北地区,一个是我们东南地区。
我国东南地区位于北纬30度,这是地球最干旱的纬度线。在大碰撞之前这篇地区都是干旱的沙漠。
对!你没看错,包括现在的浙江、江苏、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区曾经都是沙漠。
因为青藏高原的崛起成为东亚大陆一道挡风的“墙”,源自太平洋的季风自东而来,迎头撞上青藏高原不得不悻悻而归,太平洋季风在东南地区形成一个大循环,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度的干旱,让江南从沙漠变成鱼米之乡。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北方政权稳定了统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征伐江南。
原因无他,江南这个鱼米之乡太富庶了!
由北向南的征伐没有任何后勤压力——越往南方人烟越密集,越容易解决军队的补给;相反,由南向北后勤压力直接提高了无数个等级,打到长城一线基本就是农耕文明的极限。
所以,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绝大多数都是北方征服了南方,而南方征服北方只有元末明初那一次。
假如没有印度次大陆的大碰撞,中国历史一定会改写。
因为没有任何北方政权对于越过东南地区的大沙漠去征伐南方会有兴趣。中国的疆域将向北方与西方拓展。
与江南的幸运相比,中国西北地区就很悲催了。
高耸的青藏高原不仅阻挡了温暖湿润的印度洋季风北上,让地处内陆的大西北干旱少雨。
同时,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简直就是一台超级吸云机器,将周边的云层与冷空气全部吸纳到高原上变成冰雪。
本来就干旱少雨的大西北最后就只能变成沙漠与戈壁。
来自于西伯利亚的风尘也被青藏高原所阻挡,它们吹起西北沙漠里的尘土向东推进,最后在太行山与秦岭形成的屏障前停下脚步,无数的沙尘颗粒在这里沉淀,最后形成厚达400米的黄土高原。
3 400毫米降雨线
在中国进入工业时代之前,中华文明就是一个农耕文明,农业生产就是靠天吃饭,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谓的人力在自然之力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有人统计过近3000年中国气候变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但凡东亚大地上平均气温急剧下降,那么就会出现王朝更替、改朝换代。
历史上的气温变化与朝代更替
解释上述原因其实很简单:气温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社会稳定;气温下降,将导致农业减产,所以社会就会出现动乱,甚至如果出现改朝换代。
如果气温不随之上升,那么这个王朝也多半是个短命的王朝——比如三国到南北朝,比如元朝。
另外气温变化还衍生出一个有趣的事实:中国各个朝代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最好的就是春秋与宋朝,大家对照一下上面的气温变化,恰恰这两个时期是东亚大陆气温最高的时期(西周时期中华文明还未开化)。
因为气温高农业生产发达,统治者心态好,自然对读书人能有更大包容心。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这样一个规律,气候决定农耕文明的生产力水平,而这个生产力水平的变化才是决定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变化除了气温还有就是降雨量,这个降雨量对于农业生产也有巨大的影响,观察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土疆域,你同样会发现有一条重要的降雨线限制着中原王朝的疆域拓展。
这就是著名的400毫米降雨线。
中国历朝历代绝大多数时期疆域都无法突破这条降雨线。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每年400毫米降雨量是农业种植的基础条件,达不到这个水平就没法农业种植,所以,在这条降雨线之外就是游牧民族,在这条线以内才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军队不是不能越过这条线,而是即使把这条线之外的土地打下来治理成本非常高。因为无法组织农业生产,所有的物资(军队的给养、官员的俸禄)都要从内地运输过去。在古代那种原始的交通条件下,长途运输物资的物流成本是非常高的。
孙子兵法曾经有个定量计算,要向1000里(500公里)运送1斤的粮食,路途消耗会达到10斤!1:10的运输成本,这还是仅仅500公里的距离。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政府对农业征税幅度都很低,一般农业征税大多是在30赋1的水平(3%),虽然基层官员还有各种加征,但是加征的收入多半落进基层官吏的腰包,政府的征税收入是很低的。
所以,在古代要占领一块400毫米降雨线以外的土地,如果驻军与官吏达到数万人以上,这对于中原王朝确实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中国历史上只有汉唐两个朝代短暂的占据过400毫米降雨线以外的土地。(下图来源:百度)
但都是昙花一现,中原王朝稍微衰落,这些土地都丢失了。一直到明末,我们的疆域都被这条400毫米降雨线死死的压制,这是农耕文明的天花板。
中国数千年历史其实就两条主线脉络:一个是因为气温变化影响的改朝换代的历史;另一个就是围绕着这条400毫米降雨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争斗史。
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去长城走走,我们的万里长城与这个400毫米降雨线高度重合,站在长城上,你就是站在农耕文明疆域的天花板。
当中原王朝越过这条线出击的时候,就是华夏文明最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开辟了路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与茶叶远销欧洲大陆,成为风靡全球2000年的畅销品。
在农业文明时代,我们的丝绸与瓷器绝对是农业文明的高科技产品,欧洲人有整整1000年都搞不清楚丝绸与瓷器是怎么做出来的。
当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向中原大地出击的时候,就是中原王朝衰落的时期,这个时期直接导致了路上丝绸之路的断绝。突然断绝了丝绸、瓷器、茶叶的供应让整个欧洲都急疯了,所以,才有了亡命之徒去大海上冒险——期望找到一条海上通往中国的商路。
正是因为对中国商品的渴望,才有了欧洲的大航海的时代,才有了地理大发现,才有了工业革命。
长城是我们的华夏祖先防御游牧民族修建的防线。这道防线体现了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
长城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城市军事堡垒,我们的祖先不是蠢货——修建绵延上万里的军事防线,那要驻扎多少军队?
长城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调兵的“高速公路”,大家站在长城可以体会一下,在古代通过长城运动,相比在崇山峻岭中运动效率提高了何止十倍。
另一个就是防马。长城不高,根本阻挡不了人的攀越,但是马却不能攀越。游牧民族对农业文明最大的优势就是依靠马力来实现快速机动,没有马的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文明就是一个渣。
在古代没有大型工业机械的情况下,长城可以极大的缓解游牧民族的入侵。漫长的边境线上,因为有长城的阻挡,游牧民族只能在几个有限的口子涌入,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要防备、要围歼入侵的游牧民族,只要堵住这几个口子就行了,加上长城这条调兵的“高速公路”,让中原王朝的步兵面对机动力很强的游牧民族骑兵竟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4 地缘优势——战略纵深
工业文明其实也受这个400毫米降雨线的制约。因为工业生产对于水资源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我们90%的制造业基地都集中在这个400毫米降雨线以内,所以,我们最先启动的产业基地都集中在长三角与珠三角。除了交通便利的因素,还有就是这些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400毫米降雨线以外的土地你不能放弃啊,所以,即使中国进入工业社会同样要在400毫米以内的赋税区抽取资源投入到这些地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特色产业扶持等等。
这些地方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亏本账,但是从地缘价值的角度上看意义重大。
假如西藏丢了,大概率会成为印度的附庸国,那么四川就是抗印第一线,现在我们依托西藏,对印度的地理是居高临下的优势,我们在西藏摆3万军队,印度就得集结30万军队布防。
好吧,如果西藏丢了情况就掉了个——阿三就获得居高临下的优势,不仅对着四川虎视眈眈,整个中国内陆腹地(云贵川)都会全面动摇。
什么建设成渝成为中国经济第四级想都别想!当年乾隆皇帝为什么以举国之力拼死也要消灭大小金川的叛乱(前后打了几十年,花费白银一千多万两,光是一品大员就砍了两个)?
就是要掌握这个入藏的关键通道,就要保持对西藏的控制——西藏不能丢,丢了中国内陆腹地就会不稳。
假如新疆丢了,青海甘肃也保不住,陕西人民一开门就是ISIS,那画面太美,估计秦始皇的棺材板都按不住。
如果美国人在银川、兰州建两个军事基地,我们就算F22最短作战半径为800公里(不带副油箱不空中加油),这下包括陕西、山西、四川都在美军军事压力之下。
假如内蒙丢了,中国历史就该重写了——当初中苏交恶,如果没有内蒙古作为战略纵深,苏联装甲部队一夜之间就可以推进到北京城下,换谁当领导晚上都睡不着觉——也许明天一觉醒来,整个中国的中央机关就被苏联一锅端了。
北京还能做首都?如果北京都守不住,那么东北就随时都有成为飞地的危险——东北还能做重工业基地?
假如台湾丢了,美军以台湾为基地,画一个800公里的半径,包括福建、广州、浙江、上海都在F22打击范围内——基本上整个中国的最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
所以为什么驻美大使强硬的宣称——“美国军舰进入台湾之时,就是解放军武统之日”,这可不仅仅是国家主权的问题,更是涉及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美国真敢踩这个红线,中国绝对是要拼命的。
所以,如果中国疆域维持在400毫米降雨线以内,现在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到江苏福建广东上海,几乎所有的工地基地以及人口最密集的精华地区都要面临直接的军事压力。
什么经济建设都要先放在一边,首先就要大幅度提高军费的投入来保障安全。
目前我们国防开支占GDP仅1%多一点,如果没有400毫米降雨线外的国土,国防开支至少也要涨到3%——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至少要多拿出16000亿来为国家安全买单。
韩国三面临海,仅仅面临北方朝鲜的军事压力,即使有美国爸爸的安全保证,还得维持70万的常备军,国防开支还得花掉GDP3%——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战略的纵深。
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国防开支太大,就必然影响经济发展——现在我们的基建与经济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所以,400毫米降雨线外的国土的地缘战略价值远远大于那点经济补贴。而要从经济发达地区抽取资源去补贴这些落后地区就必须要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才可能实现。
写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历史书上写的那些帝王将相其实都是表象。生产力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变化的脉络。你如果没有这个认识,那么你不仅无法掌握历史的脉络,而且也无法掌握时代发展的脉络。
所以,对共和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如果你的注意力老是集中在时政与人物的命运上,你可能永远也无法掌握那个时代真正的脉络与驱动力。
如果你换个思路,从生产力的变化,从工业化的历程来看共和国的历史,也许能为你打开一个新的视界。(参考阅读微信公众号“猫哥的视界”文章《苦难的行军》上下)
这里多啰嗦几句,我们是一个工业化后发国家,西方这票工业化的先行者掌握着这个世界的话语权。所以,共和国的历史被太多人的以各种放肆污蔑涂黑,请大家记住一个真理:
生产力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同样,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关系。
好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差的生产关系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啥是生产关系?
就是基本的政治制度!
当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狂飙猛进的时候,当我们的GDP增长率冠绝全球的时候,有一票公知与西方媒体不予余力抹黑我们的制度,声称这个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他们推崇的那套西方社会的生产关系产生的生产力是啥结果?最好的美国GDP增长也不到我们的一半啊!
新兴国家比如印度,比如越南,这几年GDP达到7%就有人来逼逼,这些人选择性忘记了,当我们的经济总量与当下越南印度差不多的时候,我们的GDP增长都是2位数(呃,这里是不是该来另一个手动傲慢脸?)。
什么是制度自信?
这就是。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我的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知乎:花猫哥哥。
相关阅读:
其他都好,就是山地太多。不少地理书籍,包括地理课本,喜欢把平原和盆地归为一类,看起来这二者一共占了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其实,四大盆地,除了四川盆地稍好,其他三个都是很难开发利用的。而四川盆地也是多山,就剩狭小的成都平原算是开阔地带。
整个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几乎都是山地丘陵,就没有一个过得去的大平原。众多的山地给当地的交通和城市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成为阻碍整个华南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看看广东的GDP都领跑全国多少年了,发达地区也只限于珠三角一带,周围尚还有大片贫困山区,更不用说广西、云南、贵州之类省区了。
------------半年后的分割线------------
鉴于有童鞋不太认可中国山很多这个事实,我把我刚写的一个答案的主体部分贴过来一下吧:
中国这片土地到底长什么样子?以前,我不知道答案。
【多图】
我们以前看到得最多的中国地图,应该是类似这样的:
这是中国政区图,展示的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及与邻国的地理位置关系。
这种地图内容太简单,不能作为实用地图,通常是作为大幅面的地图出现在公共场合。
而通常印刷成单张的、比较实用的地图是中国政区交通图,所有的县级行政区划都能显示出来,像这样:
然而,上面的两张地图显示的都只是行政区划,并不能看出大地是什么模样的。想要知道大地是什么模样的,需要看地势地貌,于是,有了这张中国地势地图: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青藏高原......嗯,好像是这么回事,符合我们的印象。我们来看看这张地图出处是哪里:中国地理概况_自然地理,引用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来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新华社,应该是非常权威的。但是你会发现,内蒙古西部的戈壁、柴达木盆地内部用的都是沙漠的符号,这似乎不太合理。
再看看中国主要山脉图:
看起来,中国的山似乎也不是很多,至少平原也有不少。我的家乡在广西,是一个多山的省区。每次看到这张图片我都会很迷惑,为什么广西的山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出来?是因为那些山太小了吗?那地图上那些山脉得多雄伟高大啊?
在小学和中学的地理课上,我们还知道,中国地势分为三大阶梯,大概像这样:
或者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可是仔细一看,这些地图的线条位置都不一致,画法真是五花八门。这不免让人怀疑:这些地图并不那么准确。
上面中国地势地图那里贴出链接的网页里(中国地理概况_自然地理),有中国地理概况的描述,第一句话就是: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这句话很有渊源,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地理书上介绍中国地理时用的就是这句话。当时我就很迷惑:山地和高原、盆地和平原,这两组中的两个地貌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山地好理解,就是连绵不断的山嘛。那高原呢?高原上面有没有山?如果是山,那和山地有什么区别?如果是平地,那和平原又有什么区别?
(有人质疑我地理没学好,连“山地”的定义都不知道,并指出:“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这种绝对化的定义,反驳很简单,只需要提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河套平原海拔1000多米,然而却叫平原。我所质疑的,正是山地和高原,甚至平原之间这种含义有重叠的概念。)
还有盆地和平原,放在一起真是奇怪:塔里木盆地差不多都是沙漠,并且海拔高度跟内蒙古高原差不多,为什么把它和平原放在一起?柴达木盆地,海拔接近3000米,甚至比世界上大多数高原都要高,它跟平原又有什么可比性?我一度很不解。
此外,我还有几个疑惑:
为什么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耕地面积却比中国还大?
为什么从老家广西坐火车到上海,沿途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山,而不是我印象中,南方地区都是些“丘陵”?
加上前面中国地势三大阶梯各种地图的画法,种种疑惑,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你能看到的几乎所有制作成一整张的中国地形地貌图,很大程度上说是不准确的!这是互联网在线地图出现后我得以确认的结论。
(原文是“几乎全是假的”,很多人对这个说法提出了严重的批评,在此,我先向大家道个歉。地图的制作很辛苦,我并不是否定各地理工作者的工作,说你们胡编乱造,而是说大多数地图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小比例尺地形图已经没法较准确地反映出真实地貌了。由于大多数人只接触过小比例尺地图,所以这一点有必要拿出来说一下。)
当互联网在线地图出现后,我惊喜地发现居然能在线查看地形图了。对比我到过的地方在地图上的显示效果,之前的种种疑惑终于解开了。传统的中国地形图,忽略掉了太多的信息,最后制作出来的地图很粗略,很粗糙。
比如,广西的西北部,在上面的“中国地势”里显示的是这样:
然而,在谷歌地形图里放大后实际上是这样的:
为了对上面这张地形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们先看一下比较熟悉的,北京附近的地形:
很明显,北京西边的一道道褶皱,都是一座座的山峰,而南面平滑的区域,就是华北平原。这时你再回头看看上一张谷歌地形图,图片的中心就是群山之中的广西凌云县。
凌云县实际是什么样子呢?感谢这个时代有了街景地图这个东西,下面是百度街景的凌云县:
注意左下角小地图里的摄像头方向,说明镜头前方就是县城,可是镜头里看到的分明是一座座的山啊。这就是山区一个小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更不用说县城辖下的乡镇了。如此恶劣的地理条件,在传统的地形图上,却是这么地不起眼:
这是传统纸质地形图的严重缺陷,也是中国地理教学的一大缺陷。因为把中国的地势分为三大阶梯,把中国东部海拔比较低的平原、山地归为了一类,似乎让人觉得,只有海拔高的地方才叫山区;更具体地,似乎只有青藏高原才能叫做山区。然而,当你点开在线地形图之后,你会发现,在中国,平原才是很少数的地方,中国的大多数地区都是山区。
但是,即使是在线地形图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当你放大地图查看详细地形时,可以看到详细的地貌;但是当你缩小地图想查看全局时,原来的地貌细节就被缩小抹平,不再显示了。比如延安附近的黄土高原是这样的:
但是当你把地图缩小后,看到的却是这样的:
你会发现延安附近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地表居然被缩小得跟华北平原很难区分开来。这种情形,跟传统地图的弊端非常类似。
为了避免地图细节在缩小时消失,我只有一个办法:截图。我把整个中国领土范围内的约10千米尺度下的地形图一张一张截图下来,然后拼接成一张完整的地图。约10千米尺度,这个说法有点奇怪,这个问题等下会解释,你只需知道原始图片的分辨率大概是250米左右,整个中国领土范围内,几乎所有能叫做“山”的东西,都会在这张地图上显示出来。这张地图,由1600多张屏幕截图拼接而成,前后花了6个晚上才制作完成。原始图片很大,上传到知乎的这张大小只有原图的15%。
真正的中国地貌是这样的:
可以在这里下载大图:http://pan.baidu.com/s/1sjkoUo1(23215×22578分辨率,63MB)
(原图大小是60000*57000分辨率,超过了JPG文件的极限,此大图已经过裁剪、缩图50%。文末另有未缩图的分割版本)
地图中,灰色的线条表示地表的起伏,灰色越密集、越深,说明地表越复杂,地面起伏越大。图片上每像素代表的实际距离大约为250米。所以,每一道在地图上能看得到的褶皱,都是一座座的山峰。
比如,桂林西南面漓江附近的地形如左下图中小箭头所示,而实际的地形却是这样:
下面对这张地形图做一下简要分析:
我为什么花非常大的力气来制作这么一张地图?因为中国不像发达国家一样人口集中分布在海边,中国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内陆地区,地理条件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读懂了这张地图,那么在国家层面上,古代中国40%左右的疑问、当代中国20%左右的疑问就能迎刃而解了。
读懂了这张地形图,
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你就能明白,秦岭和大兴安岭同样是“岭”,为什么秦岭是“云横秦岭”,大兴安岭却只是小丘:
你就能明白,“高原”并不能完美表示地貌:
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北宋和辽对峙了一百多年(其实是花钱买和平),却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被金兵打成了南宋:
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古代中国受到的外部威胁永远来自北方(平坦;骑兵;无自然屏障):
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广东那么发达,却仅限于珠三角地区:
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贵州省将是除西藏外,全国最后一个实现现代化的省份:
贵州全省都被山地覆盖,没有一片平原。这片崎岖的山地,诞生了24道拐这种怪胎:
中国整个长江以南地区,除了洞庭湖和鄱阳湖沿岸、长江下游地区和珠三角外,几乎全是类似这样的崎岖地形:
如:
浙江丽水:
福建南平:
广东梅州:
贵州安顺:
广西都安:
上面这些被称为“低山”和“丘陵”的地区,其地貌比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顶部更加崎岖。
熟悉地理的人可能会说,了解地貌不能只看海拔高度,还要看等高线的形状。没错,从传统地形图上也能看出来南方地区的等高线比较零碎,但是,这未免也太简单了。我们看看传统地形图的等高线设置:
我们看到,为了完整显示从海平面到青藏高原的地势,等高线的高度间隔非常大,海拔500米到1000米隔了500米才有一条等高线;而海拔1000米以上,每隔一千米才有一条等高线。这意味着,海拔600米和海拔900米、海拔1200米和海拔1800米,两者在地图上根本没法区分开来。而事实上,大多数山区从山谷到山顶,相对高度都没有超过1000米。有些山区,虽然地表相对高度只有300-400米,但是地表却是极其复杂的,但是这种地表在传统地形图上居然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广西西北部的喀斯特峰丛地貌,即使是在广西地形图上,也只能表示为这样(下图的都阳山):
卫星地图放大后,实际上是这样:
(此图来源是天地图)
图中的七百弄乡,就是著名的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所在地,其卫星照片是这样:
而实拍照片,是这样:
(此图为我在我外婆的老家所拍)
然而这个复杂的地形,在传统地形图上,只留下了“都阳山”三个字......
所以,传统的地形图丢掉了太多的信息,其实是不可信的。
但是,我的这张地形图上,似乎有一个缺陷:没有海拔高度信息。是的,这算一个缺陷。但实际上,如果你身处一个自然环境中,你是感受不到海拔高度的,你能看到的是山峰、河流、树木、岩石,你能感受到的是相对高度,而不是海拔高度。除了研究动植物的分布和气候信息,更多情况下,如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地貌条件在地理因素里面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当然这里也没有否定海拔高度的重要性,很多地图,要结合起来看。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相当牛B的网站:http://glc30.tianditu.com/(全球30米地表覆盖),这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根据遥感卫星数据制作的在线地图,显示了全球范围内精度30米的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情况,如图:
(更新,该功能已合并到综合服务中:https://zhfw.tianditu.com/)
右下角是图例,粉色表示耕地。根据这个地图,结合上面的中国地形图,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为什么印度的耕地比中国还多?
再看看耕地在西南地区的分布情况,你应该能大概想象出西南人民的生存状态:
(此图只显示耕地的覆盖,底图为地形图)
写这么多,只是想说,一幅精确的地图,一个准确的信息,才能让人对一个国家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国家的政策和个人的决策产生影响。如果你对中国整体上有了比较准确的了解,大概就不会问出“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 这样的问题了。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有能力给宠物戴三个表,别忘了顺便带带后富。
最近这个回答又火了起来,很多朋友问我要那个没有缩图的地形图,但是那张图片太大,只能保存为psb格式,打开需要8G左右的可用内存和20G缓存,很不方便。我最近把那张图按四大区域剪裁成四张图片,不再缩图了,文字比较清晰,占用空间也比较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下载:https://pan.baidu.com/s/1qYuML20
优势就是多样化呗。
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算绝对统治地位,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大陆的大陆文化。
法学界有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分类,不知道中国的传统法律体系是如何融入进这个大陆法系的。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瞬时功率可以靠无氧呼吸供能。
吕小军抓举的记录170kg,你可以认为一秒钟把杠铃抬升了两米,这个过程大约3.3kw,但绝不是说军神可以持续发出3.3kw的功率。
上图可以看到蓝鳍金枪鱼的阻力系数大约在0.009。
每秒3吨,按照40节的时速,迎着水面积只需要0.146平方米就行。
如果按照这个面积来计算阻力大约277Nm
需要的推进功率5.7kw
军事,我因生在中国而骄傲!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4301275952988160军事,我因生在中国而骄傲!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430127595298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