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霍去病初次带兵就这么厉害?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读《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时候,注意过这样一个细节: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一般“有良知的键盘历史学家”读书,读到的是“历史学家的良心”,于是“有良知的键盘历史学家”从历史中读到的是“道德”。

现代营养学家说,缺什么补什么。穆斯林学者阿凡提说,有智慧缺金钱的人会要金钱,有金钱缺智慧的人会要智慧。真是富含哲理。

我读到的和他们不太一样。我读到的,则是“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人们常说,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不畏皇权,秉笔直书,史笔如椽,道德高尚。所以我就又去翻了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希望找到一句半句的“天子使霍去病从边郡太守勒习兵击匈奴”。

然而没有。

书里写到霍去病的第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有人拼命为司马迁辩解,说司马迁诚实地记录了卫霍的战功,他很感谢司马迁。这种死不要脸的道德家,我素来是不擅长对付他们的——因为我一般不认为他们还活着——就随便搜了一段人们对司马迁此文的评价:

此传寓褒贬之意于叙事之中,却不留痕迹。

所谓“不留痕迹”,翻译过来就是:

擅长带节奏,蠢货看不透。

那么跟这种被带节奏带得心甘情愿的睁眼瞎有什么好谈的?就当他们不存在就好了。你怎么能够战胜一个不存在的人呢?他们当然是无敌的。

我们读霍去病的传记,能够得到的印象,就是霍去病是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突然就十八岁了,突然就能带兵打仗了,突然就善战无前了。

来来来,笔给你,你来写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十八岁名将?

神笔马良吗?

时空隧道吗?

穿越故事吗?

你自己写的历史里清清楚楚写着“天子使中贵人从勒习兵”,你能说你不懂如何培养名将吗?

结果你自己写的历史里写到一代名将突然就“年十八贵幸”了,你说得过去吗?

一个专业技工出身闻名遐迩的高等技工,结果把技术活干得一塌糊涂狗屁不是,你是在侮辱谁?

这肯定侮辱不了我,那就只能侮辱那些“有良心的键盘历史学家”了。

为什么霍去病初次带兵就这么厉害?

那多半是此前很久就已经“天子使霍去病从卫青勒习兵击匈奴”了啊。

甚至很有可能在京师的时候,霍去病就已经“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武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了。

霍去病难道是放在培养皿里十八年,突然有一天汉武帝走到实验室里指着说,对就是这个培养舱,把他打开我要让他上前线。

科幻电影吗?

司马迁是美国好莱坞穿越过去的爆种电影导演吗?

西游记是窃取了司马迁的创意才想出的孙悟空石猴出世吗?

照这样写李广传,那应该是“李广,年十八,以家世幸从军,为汉中郎”。照李将军列传写霍骠骑将军列传,应该是这样:

“霍将军去病者,河东平阳人也。从舅大将军卫青习战。孝武帝十四年,汉击匈奴,皆无所获,而去病以卫士从军击胡,用善击胡,杀首虏多,为冠军侯。”

怎么?霍去病是因为得到汉武帝器重从军,你看不起,李广是凭什么东西从军的你司马迁不知道吗?

既然很多人都讲司马迁看不起霍去病是觉得他走后门,我们还可以再看一段李广传: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请问这个“左右”是个什么东西?

我猜应该是类似于狗监杨得意之类的人物吧?

我们读商鞅的传记,很多人都嘲讽商鞅,说他靠着景监的推荐才见了秦王,是幸进。那么李广呢?

景监总算还是个值得一提的官员,“左右”是个什么东西?

宫女?太监?后妃?司马迁自己?

就这一段话,按照司马迁写霍去病的写法,就应该是“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幼,广乃因左右便辟言之,幸,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要是参照卫青的写法,就应该是这样:

“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因左右自媚於上,固天下皆有称也。”

你还别说,这样一改,我觉得逻辑上非常通顺。可比司马迁写卫青那句“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通顺多了。毕竟,现实生活中像卫青一样待人和善能不伤人就不伤人的老实人可比李广这样整天和领导喝酒打牌没事杀个仇家的“老实人”受得委屈多多了。

司马迁纯粹就是把卫青霍去病跟李广写反了!

他就是故意的!

观其舞文弄墨,巧舌如簧,尊李广为名将,挽李陵于既叛,自以春秋笔法,文无再及矣。既而记于卫霍,宜拟军神。而抑其军功,本无史德,遗其方略,显发妒心。且簿记尽在,匈奴顿屈,转战千里,扬我国威。卫霍广陵,勇懦非敌,直书文饰,劳逸不同,以此叙功,其易可见。而反天下无敌,莫记锋芒,功将极而未扬,过已至而犹饰,良史之道,失在斯乎!景武以来,世受国恩,父子同太史之委,太初及羲和之任。当谓竭诚尽节,秉笔直书,董狐三史,如晋与齐。及武帝重之,栋梁是属,受诏立朝,佐辅未央,既承君亲之托,曾无青史之报。天子在朝,内佞左右,金鼓未息,遽谗良将,史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春秋之义,岂徇私而废公?史家之心,何斥忠而庇乱?故义者切齿,耻欺伪以成功;直者肆言,笑谤书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不忠之广陵,逼有功之卫霍?虽复窃其父之书,以隐其奸,而天地之数,明明其德,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蚕室矣。

好好读一读《史记》吧!

有良心的键盘历史学家们!

你们连书都读不懂还能读出什么道德来?

不辨菽麦的情况下你们会把狗尾巴草当成谷子的。

古代有史官鲜克知兵,现代有史家鲜克知政,你们这些“有良心的键盘历史学家”,不过是司马衷一样何不食肉糜的东西。

————

司马迁的品德不宜高估。

很多人以为司马迁品德很好,其实这是也误解。司马迁做过很多不道德的事情。

司马迁直接给卫青定性为和柔媚上。孔子说损者三友,其中之一就是善柔。

还有更严重的。

《汉书》曾经引用过晁错的奏疏,晁错奏疏的原文里有一句话: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

但是在司马迁《史记》的晁错传里,并没有这篇奏疏。

在史记里,晁错仅仅是一个莫名其妙被帝王看中的“幸”臣。司马迁甚至明确以“书数十上,孝文不听”(晁错上奏数十次,汉文帝都不用)来否定晁错。为此甚至无视了司马迁自己紧接下来写的“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这样一来,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晁错数十次上书都不被汉文帝采纳,但是汉文帝却惊奇于他的能力重用他为中大夫。汉文帝为什么会去重用一个言不听计不用的人呢?

这个问题只要看看班固在《汉书》里的记载就不存在了。

班固很清楚地引用了晁错的奏疏。看了奏疏我们才知道,晁错提出了对匈奴作战的重要建议,并且得到了执行。

司马迁在这里撒谎了。司马迁将一个凭本事得到重用的人写成了拍马屁得到重用的“幸臣”。

就是在这篇被司马迁隐去的奏疏里,晁错写了一句“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更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司马迁用在了《史记·淮阴侯列传》。司马迁将这句话改成了“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并说是广武君李左车在于韩信商议灭燕计划时说的。

一个是正式公文、并且是班固对照汉朝官方档案以后编写的官修史书记载的完整篇章;一个是军事密谋时没有旁人在场、特别是没有旁人记录的口头对话,你信哪个?

而且,为什么司马迁要删去晁错的奏疏并说晁错是幸臣呢?如果不是班固留下了晁错有才能的证据,晁错的名声,不就被司马迁固定为幸臣了吗?

再说了,李左车和韩信讲什么“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合适吗?韩信这个时候能自称“圣人”吗?

剽窃,还把原创删了……[1]

司马迁的手段就是刻意欺骗不知情的人。在他的作品里,他骂卫青就骂得很委婉,并不直接说“善柔”。只看他的作品,你会觉得司马迁既中立客观、又富有正义感。实际上,他就是奔着欺负别人不知道真实情况来写的。

我们以为的欺骗宣传,是欺骗那些知情人。其实真正的欺骗,从来都是欺骗不知情的人。我们看电信诈骗,受害者陷入骗局不能自拔,无论身边多少警察、朋友、子女、银行工作人员劝告,他们都是不听的。骗子的目的,就是残忍地掠夺这些真心相信他们的人。对于看穿他们骗局的人,他们是不会浪费一点点精力的。

欺骗从来就是这么残忍。你用温情脉脉地心态对待骗子,是永远无法识破他们的。

参考

  1. ^关系户的失败 - 风大 可稍息否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449044

user avatar   wo-shi-ren-jian-chou-feng-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刘彻对于霍去病的这句评价。

骠骑将军最大的优点就是天生富贵,从不收匡束,怎么打都赢。


这句话,你以为汉武帝是在夸霍去病?夸霍去病命好?夸霍去病是军事天才?

当然不是,汉武帝是在夸自己。

天生富贵。谁才是天?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天子天子,汉武帝就是那个天。

霍去病命好在哪里?霍去病命好在遇上了我刘彻!霍去病的富贵,是我刘彻给的。为什么霍去病从不受匡束,那是因为皇帝不给他匡束。

霍去病怎么打都赢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霍去病可以怎么打都行。

如果霍去病不是生在汉武一朝,而是生在国库空虚,四匹一色马都找不出来的汉初时霍去病可以这么作战吗?当然不行。

如果霍去病生在无力主动进攻,只能被动防御的战略阶段,霍去病还能是霍去病吗?当然不是。

如果霍去病和卫青易地而处,霍去病还能是这样的战法吗?当然不能。

中国军事史上的名将很多,百战百胜的不少。

为什么就霍去病这么独一无二,这么富有浪漫情怀?

除了因为霍去病英年早逝,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外,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霍去病真的是命运之子,不早不晚,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都卡得刚刚好,不差一点儿,这样才造就了霍去病独一无二的军事神话。



当然,霍去病真的是天才,是超级天才。军事作战靠实力,但是也真的靠天才。尤其是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里。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事情太多了。汉武帝不是就用了卫霍二人,还用过别人,但是别人就是不行啊。比如说著名的二师将军李广利。人和人的差距,真的这么大。


在冷兵器时代,将领的军事能力极其重要。问为什么霍去病初次带兵就这么厉害?

其实不只是霍去病,卫青为什么初次带兵就这么厉害?

霍去病好歹还是皇家军事学院最优秀成绩毕业呢,汉武帝和卫青手把手教出来的。卫青呢?骑奴出身,怎么也那么厉害?怎么也百战百胜?

你去看看世界军事史,大多数的名将,军事家,都是初次带兵就厉害,很少有慢慢积累失败经验,慢慢升级的类型。

基本上,那种初期不断战败,慢慢累积经验,最后才反败为胜的军事将领,才是真的靠着强大的背景和实力的。不然你输不起。


user avatar   po-ge-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严格来讲,第一次带兵不可能用兵如神。

战争不跟你讲道理,用爱发电,是赢不了的。不然,敬一敬关二爷,就可以打跑八国联军了。

霍去病初次带兵,会骑马。史书不会记载霍去病小时候是如何骑马到处溜达的。

霍去病初次带兵,会砍人。史书不会记载霍去病是如何在街头打架时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

霍去病初次带兵,会御下。史书不会记载霍去病小时候是如何把一群街溜子治理的服服帖帖的。

霍去病初次带兵,会战术。史书不会记载霍去病如何熟读兵书并且应用在了宗族械斗上。

等等。

如果你小时候家里没马,买不起书,不敢打架斗殴,送你一个大将军的职位,别说带兵打仗了,你就是能把队伍拉起来就很不错了,搞不好还没到集合地点,人全跑光了。

将军需要很多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将军特有的。有的人,在没有当将军之前,已经获得了这些能力,只是缺少了一个契机而已。霍去病就是这一类人。

而且,即使这样,刚开始也没人敢让霍去病带领一只大军。只是给他800精骑,让他玩一玩,练练手,结果一下超神,这才逐渐带领大军。

军神也要遵循科学。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一上手就指挥一只大军,包括霍去病。霍去病即使有天赋,也是小股部队练手后,才能带领大军。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你只看到了他初次带兵就用兵如神,却不知道人家为这一血,准备了多久。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几点吧。

1、匈奴难对付的原因在于,塞外面积巨大,匈奴人居无定所,人口极其分散,而且匈奴拥有的马匹相当多,基本都是骑兵。骑兵一天可以奔袭可以达到100里,精锐骑兵甚至可以跑到200里(好马,一人配多匹马)。而汉人传统上是步兵,带上补给和辎重的话,正常情况下一天只能进军30里,拼了命最多也就50里,再快部队就散了,补给和辎重也跟不上。机动性差太远。

2、在霍去病以前,几乎所有的将领(包括卫青),受到汉地作战习惯的影响,战法都有局限性,倾向于攻城拔寨、包抄、伏击、打援之类的。卫青有一定的突破,但是当上了大将军后,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打法,都是有一个大本营,然后以大本营为原心,侦察匈奴主力,然后试图包抄、诱敌之类的,步步为赢、稳扎稳打,打下一个地方再向另一个地方进攻。而塞外这种地方,没有城寨,只是一些帐篷定居点,匈奴太过分散,跑得也快。所以卫青的战法很难取得非常大的战果。至于李广,更别说了,经常迷路。

3、而霍去病不同。霍去病采用的其实是匈奴的战法。匈奴袭扰汉地的时候,打过来,抢劫,杀人,就地补给,然后再窜到一下个地方重复这个过程。霍去病就是这样,带领1万精锐骑兵,一路奔,一路杀,俘虏不要,直接杀死;地盘不要,杀完一个地方就换一个地方;东西不要,只要实现自身的补给就行。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塞外草原上到处奔、到处杀。不用考虑地点,不用考虑目标,奔到哪杀到哪。杀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匈奴都来不及反应、来不及集结部队。星星点点分散在草原上的匈奴在霍去病精锐的骑兵面前还没得急准备,就被砍死。所以,霍去病就像是大闹天宫一般。首要的就是速度快,让对方来不及反应。所以,霍去病每次都能歼敌上万,甚至好几万。匈奴的总人口并不多,经过这么反复劫杀,承受不了。

4、其他方面,因为深得汉武帝喜爱,霍去病每次出征前,可以得到最好的装备、马匹、将领、士兵、补给,霍的手下可以得到最高的封赏。所以,霍去病的部队作战特别英勇。霍去病出征的时候平均一个人配3匹马。

5、霍去病善用匈奴降兵。匈奴内部也分很多部落分支,有的部落原本不是匈奴,是被匈奴打服了被迫加入匈奴的。他们对匈奴其实存在很大的仇恨。霍去病的队伍中有不少匈奴降兵,这些人很会照顾马匹、认识匈奴地形、知道塞外的水源地、以及知道匈奴的定居点。霍去病带着他们去报仇攻打匈奴,他们内心其实是很拥护的,所以他们作战也格外勇敢。

6、相比卫青,早期的时候,也有点像霍去病,误打误撞杀进了匈奴的龙城,取得了歼敌几千的战果。但后来收回河朔、当上了大将军后,就有些保守了。每次都是设据点,然后试图去寻歼匈奴主力。大漠茫茫,匈奴主力是很不好找的。李广似乎一辈子都没碰到匈奴主力。他的孙子李陵运气不好,初战就碰到了匈奴主力,兵败被俘。霍去病就不一样,管他丫的主力不主力,见匈奴就杀,见定居点就砍、就烧,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匈奴来不及反应前,刀就落到下一个据点了。

7、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卫青带着李广、公孙敖等终于在今天的乌兰包托附近碰到了匈奴的主力,大战一场,歼敌4万,自损1万。而此时的霍去病,已经捣毁了匈奴的胜地------狼居胥山,并且一路往北杀到贝加尔湖(瀚海),歼敌7万,带着一堆匈奴王公、相国、国师之类的首级顺利返回。

8、所以,霍去病的战法,其实就是------在带路党的引领下,在草原腹地进行闪击和扫荡,歼敌有生力量(有点像后来的金对早期蒙古的“减丁”政策,隔段时间派骑兵来草原上游杀一次)。兵无常势、惟快不破!虽然说是幸运,没有碰到过匈奴的主力,但更应该说是进军和转场速度太快,没有给匈奴形成大兵团的时间。


-------------

智力关怀:

1、马匹空载奔跑比驼着一个骑兵奔跑省力得多。

2、蒙古马耐力赛,100公里3小时,平均时速33公里/小时,合汉代80里/小时。

3、中华民族大赛马,25公里,40分钟,平均时速37.5公里/小时,合汉代90里/小时。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kg20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世界是绝对的存在天才的

你去看看梅西三四岁带球的视频,跟现在的姿势路子一个风格,从小到大梅西几十年都这样一个风格,这个确实天生的天赋,天生就高别人一筹,别人学都学不来的

但是你如果认为梅西霍去病只有天赋,那就是你太naive了。

梅西小时候是他外婆支持并且天天带着他去踢球,还患上了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发育缓慢,个头比同龄小一头,并且无钱治病,眼看足球之路就要到头,但是远在万里的巴塞罗那伸来了橄榄枝,给他出钱治疗并且加入了欧洲最好的青训体系,成就了巴萨梦三王朝

霍去病就比梅西顺利多了,他舅是军委副主席,掌管天下军马,这就注定了他接触到的东西远非常人可比,再加上汉武帝对他极度喜爱,亲自雕琢培养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中国武将几千年的最高追求“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接下来正面回答你的问题

霍去病是个天才,但他能取得这个成就,不仅仅是靠天才。背后肯定是西汉的综合国力做支撑的,这点毫无疑问,换到刘邦那个时代,能跑的远的战马都没有,马刀也不行,骑兵跟匈奴的比起来跟纸糊的差不多,他们能取得如此成就,跟他们背后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是分不开的,也有前面文景两代的积累

但是汉武帝时候的武将可并不是只有卫霍,比如打仗经常迷路的李广跟投降匈奴的孙子李陵,还有也迷路的公孙敖,以及被匈奴俘虏过的赵破奴,更不要说还有李广利这种垃圾,这才是真正的国力堆出来的,欺负人家西域小国还行,碰到实力强的匈奴就完蛋,,霍去病跟那个公孙敖对比最直接,他跟霍去病一起从当时的北地郡出发,分兵前进攻击匈奴,但是走了2000里以后,公孙敖在沙漠里迷路了,霍去病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直达祁连山,歼敌三万多,,并且这种状况多次发生,每次都是几路大军出发,只有卫青霍去病有斩获,其余几路要么迷路压根找不到人,要么被匈奴击败自己被俘,,你看,汉武帝并不是不给其他人机会,但是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user avatar   lv-shu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绝对不是偶然的,这是“汉武帝大力支持+霍去病奇特的战略战术(用人很奇特、作战很奇特、后勤很奇特、赏罚很奇特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可以从霍去病“用人”这个角度来看看他的风格。

霍去病被汉武帝授予开拓西北的重任后,授予他相应的职权,允许他可以在汉军中挑选他认为可靠的士兵组建一支自己的团队。

这位少年将军挑选士兵的方法非常的奇特。

他并没有举行全军大比武,通过武力的高低来选拔人才,也没有按照血缘、地缘,亲疏远近来选拔人才。

他在汉军中专门挑选那些家里有几个兄弟但却不是嫡长子而无法继承家业(主要是爵位)的人,选择那些在家乡犯了事急于在军队中以战功洗刷耻辱的人,选择那些有特别技能渴望一展所长的人,然后是那些正常的武力高强的人。也就是说,他要的就是那些有最大动力去杀敌立功的或是有一些专门技能(养马、侦查、看天气等)的人。

综合挑选后,符合他条件的人并不多,但他并没有放低标准,所以他的军队人数并不多。

他带队伍的方式也十分得奇葩。他不像古代名将那样爱兵如子,与士兵同进退、共荣辱,同甘共苦,而是有自己的特供厨房、特勤厨师,处处与士兵们不一样,根本不管士兵们的死活,但有一点他看得特别重——赏罚分明且及时。

和他一起出征,士兵的伤亡率非常高。但他总是打胜仗,一有功劳往往就是超级功劳,士兵们只要碰上一次就一辈子吃穿不愁的那种功劳,而且立马兑现。所以大家都很愿意跟随他,尤其是汉军中那些野心勃勃的少年英才,一听说是霍去病领军,都嗷嗷叫地要跟着他往前冲。

换了你,你会怎么想?

(如果是我,我也想跟着他干,就怕他不收。)


(大家对这个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呀,随便再多说一点。)

我们还可以从“作战”这个角度来看一看霍去病的风格。

霍去病作战与舅舅卫青不同,酷爱“出奇”,善于临机应敌,用兵时“云合鸟散,变态百出”,什么战术有效就用什么战术,从不拘泥传统、古法。跟他打仗,就像跟一阵风打,你刚追着风跑了一阵子,却发现自己的老家被他端了;你集中兵力想跟他决战,他却突然不知去向了;等你累得要死正在休息的时候,他却突然像鬼一样冒了出来,追着你一顿猛揍。

也就是说,霍去病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骑兵+亡命徒+各种专业技能人才+灵活的战术”变相将匈奴人变成了以前的汉人,而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以前的匈奴人,在草原上大肆扫荡(跟后世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类似),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面对这种对手,匈奴人的感觉跟以前汉朝边民的感觉几乎一模一样——绝望。但跟汉人不一样的是,他们人口太少,又没有城池的保护,实在经受不了这种折腾,所以凡是霍去病蹂躏的地区,投降的人非常多。


user avatar   xiong-yao-yao-5-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霍去病离我们太远了。就近发生的有类似的案例。

在湖南长沙湘江东岸,有这样一块石头,高十米,石头形状像一大一小两个猴子,取名猴子石。

1917年7月。军阀张勋拥护溥仪第二次登上帝位,让北京城重新插上了龙旗。

满心以为复辟成功,却被段祺瑞赶下了台。

段祺瑞也不是支持共和的人,于是这一年9月,孙中山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战争”。

护法战争期间,段祺瑞在湖南搞镇压的北洋军阀傅良佐,被桂系军队谭浩明干翻。

傅良佐率领残兵败将,一路逃出长沙,往湖北方向逃跑,

谭浩明驻扎在衡山、 湘乡一线,此时的长沙成了一座空城。只有少数警察维持秩序。

傅良佐北洋援兵,听到其败走湖北,无心恋战,于是从株洲、 湘潭方向沿粤汉铁路撤往长沙。

他们已经逼近了猴子石。

靠着猴子石的,是第一师范。

老师们怕学生被军阀糟蹋,准备撤离。

这时有个学生为了保护学校,保护长沙,挺身而出。

他用一套方案说服了校长,然后带着一群学生娃,还有一些警察,总共不足一百支枪。配备了油桶和鞭炮,他把自己的一百来人的“军队”分成三路,潜伏在几个山头,居高临下包围了溃军。警察和学生在山上开枪射击,同时一边鸣放装在煤油桶里的爆竹,一面齐声高喊:“傅良佐逃走了,桂军已经进城,缴枪不杀!”霎时间,枪“炮”齐鸣,喊声震天,犹如千军万马横扫过来。3000多人全副武装的溃军当场缴械投降。

当时他才24岁。后来他还打过无数次以少胜多的仗,把战争打成了艺术。那个人,就是毛泽东!

主席在此之前也是从来没有带过兵的,但是他能审时度势,快速调动,顷刻间用最有效的办法,干掉了敌人。

至于后来的千古奇战四渡赤水,就是我们上帝视角+开挂都完不成的奇迹了。

我只举一个例子,常人在被追杀的时候,下意识是疯狂逃命,至于怎么逃,往哪儿逃,基本考虑不到。所以才有一个词语叫慌不择路。在当时整个部队已经要被干熄火了,主席没有慌不择路,而是带着同志们迂回往复,四次渡江,真正靠走位夹缝求生。这个操作太难了,要克服逃命时一味往前冲的惯性,更要在没得导航的前提下凭借胸中对地图的了解,边逃命,边想好逃命的路线。而且他一接手,就慢慢好起来了,就壮大了。要不是主席后来真的开国成功,要不是有那么多的材料事实,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四渡赤水就是虚构的?会不会觉得这是神话主席杜撰出来的故事?

写到这里是想说,并不是司马迁是爽文作家,而是对于没有这个能力的人来说,别人的基本操作,也许在旁人看来都是神迹了。

霍去病作为最出名的战将之一,十几岁就敢奇袭,以战养战,这种对敏锐战机的把握跟主席猴子石缴枪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找到最厉快速的取胜方法,这不单单是天才两个字能概括的,这是胸襟,胆量,见识的高度具象化,他们想做什么就一定能做成。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个段子,就是乒乓球大魔王张怡宁说有时候和人只要一握手,他就能判断自己能赢。

牛人都是这样的。

你们看主席,第五次反围剿都成啥样了。内部涣散,七零八落,外部围追堵截,但是他就是能带领大家绝地重生,四渡赤水,万里长征,在逃命的路上,把部队再养起来。

这感觉就像有人给你说,他打王者荣耀/英雄联盟/DOTA2时候,剩下十滴血,凭借风骚走位,一个人完成了暴走。

你觉得他是吹牛,看了视频发现他次次都是极限反杀。你又想说他是请的演员,却发现他的对手个个都是职业选手级别的。

他就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完成了你穷极想象也不能完成的事。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基操勿六吧。


user avatar   SGB_GOV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岁的霍去病准备去当兵,皇后卫子夫很高兴,送他走时叮咛他说:“病病,姨跟你姨夫说好了,你一去了就是校尉官,受你舅舅卫青指挥。你在部队好好干,给姑姑争光。”

霍去病到了部队,见到了舅舅卫青,卫青对他说:“病病啊,到了部队就跟回家一样。皇宫里还有你姨夫在,咱毕竟还是外人。这里就不一样了,这里你舅舅说了算。你的事情,舅舅都给你安排好了。来,舅舅带你认识你的兵去。”

晚上,军营摆了几大桌酒席,卫青挨桌给霍去病介绍人:“这是张老四,去年全军大比武第二名,舅舅派他做你的贴身警卫。这是王十八,自小熟读兵书,军事天才,舅舅让他给你当参谋。这是李小栓,咱部队里的一支笔,能写会画,舅舅专门让他在你的部队记战况给你报功用。还有这桌,再这桌,都是跟着舅舅尸山血海闯过来的猛将,全去你手下给你当兵。舅舅给你拍胸脯,你指哪,他们就打哪儿,你让他们自己捅自己一刀,他们也不会犹豫的。”

人介绍完了,卫青端起一杯酒:“下个月初一,我外甥,霍校尉,就要打他人生中的第一仗了,大家可是要帮衬着他。在坐的各位,我卫青就先干为敬了!”说完,卫青一饮而尽。

“来,大家一起敬大将军一杯。”

喧闹声中,众将喝成一片。霍去病也赶紧去给卫青敬酒,卫青疼爱地拍拍他的肩膀:“咋样,病病?舅给你安排得漂亮不?”

“漂亮,漂亮。”霍去病说。

“舅再给你安顿一句,上战场就听张老四、王十八他们的,他们啥都能给你干了。初一那场仗,你啥也不用管,跟着走一趟就行,报功的人头舅都给你准备好了。”

“啥也不说了,舅,咱走一个。”霍去病说。

“嘿嘿,你都会给人敬酒了?好着呢好着呢,在部队就是要学这个。来来,舅跟你喝一个。”

两人杯子清脆一碰,都一饮而尽。

数天后,报功文书从边关传来,霍去病一战功成,大破匈奴,斩首数十级。

汉武帝见报大喜,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

霍去病在边疆连战连捷,取得了骄人的胜利,很快就当上了将军。

长安城的报纸上,都奉霍去病为军神。

长安某报社于是派出知名女记者去采访霍去病。

女记者问:“霍将军,您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大将军,是否和您的家庭出身有关呢?今天我们很多穷人家的孩子18岁只能搬砖调泥当炮灰,您能不能对他们讲几句话呢?”

霍去病对着话筒说:“你说的不错,现在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当上将领了。你像我这种,属于贵族家庭,根正苗红。从小衣食无忧,在宫里长大,受名师教导,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进入部队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你看现在的名将基本都是这样,简单说呢,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我舅舅是大将军,怎么讲呢,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用人能力、指挥能力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然后我姨夫又是皇帝,他从小看着我长大,觉得我是他的人,所以对我特别宠爱和信任(甚至超过我舅舅卫青)。这样就能保证我部队的后勤供应始终稳定充足,而且那些有能力的人也都愿意跟着我混(因为我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嘛)。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user avatar   daruq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可能会挨骂的观点,正因为霍去病白纸一张,兵书读得少,所以才能屡战屡胜。

当时,所有中原流传的兵书,基本上都是成书于战国时期或者秦汉之交。

《汉书·艺文志》中收录的军事书籍,权谋类和形势类包括:《吴孙子兵法》、《齐孙子》、《吴起》、《兵春秋》、《韩信》、《项王》、《公孙鞅》、《尉缭》还有未收录的《太公》、《司马法》等等说的几乎都是步兵方阵和战车的战术操典,还有很多讲的是内政治理和军队日常管理的东西。

此外还有阴阳类:《太壹兵法》一篇、《天一兵法》三十五篇、《神农兵法》一篇、《黄帝》十六篇……“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结合两汉经学那种神秘主义色彩,可以想见应该是和匈奴那边萨满巫师跳大神是类似的。不可否认,其中可能有些做法确实与科学道理有巧合,不过人家匈奴有经验的萨满巫师也可以“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

西汉以前和游牧部落有过作战胜利经验的名将,秦开、李牧、蒙恬,秦开面对的是相对薄弱的东胡;李牧大败匈奴的作战区域在今天山西雁门到大同盆地一带;蒙恬夺取了今天的鄂尔多斯一带,但这里也从来不是匈奴的主力所在。这三位也没有多少兵法书传世。

而汉朝和匈奴交战,早期的马邑之谋、关市诱敌反击,可以看得出来想模仿李牧的成功经验,但是除了卫青的一次出击以外,几乎都宣告失败。

后来的战争更是在辽阔而人烟稀少的草原,往往还要穿越沙漠戈壁无人区。春秋战国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没有类似的参考案例,那时候的戎狄又技术落后、组织松散,被中原强国很容易打败。而匈奴是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政权,漠北大战后“(伊稚斜)单于久不与其大众相得,右谷蠡王以为单于死,乃自立为单于。真单于复得其众,右谷蠡乃去号,复其故位。”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过去的所有经验积累统统没用,得要从头探索新的战术。中原的各种政治外交权谋统统靠边站,荒漠地带的野外生存经验更重要,步兵战车方阵的操典统统作废,匈奴人不会傻到正面硬攻方阵和营垒,必须采用和匈奴人类似的轻骑兵突袭战术。

霍去病的传统军事修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拉起一票轻骑兵,采用和匈奴差不多的战术搞长途奔袭,以匈奴的降者为向导,目标就是匈奴人最喜欢的几处草场。春天草场刚刚返青,匈奴的人马饿了一个冬天,正散布在草原上放牧的时候,突然大军杀到,完了。

但是到了卫青、霍去病死后,匈奴人也摸索出了对付的方法。主力躲在漠北,汉军开来,立刻把老弱和牲口转移到更北方的杭爱山山谷、图拉河以北的地方。主力部队则乘深入的汉军饥渴交加之时相机围攻,汉武帝后期几次出兵大漠都遭到失败。匈奴固然也损失惨重,但是汉朝方面此后也不敢过于深入大漠,汉宣帝时“凡五将军,兵十馀万骑,出塞各二千馀里。”匈奴照例撤往极北方,而汉军御史大夫祁连将军田广明、云中太守虎牙将军田顺,都因为不敢深入追击而事后被下吏自杀。


user avatar   gai-jiao-fan-lai-liang-w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你要承认,汉武帝给他的确实太多了

实际上,霍去病身上是有汉武帝的影子的,他有汉武帝的自负狂妄,刻薄狠戾,当然也有刘彻难能可贵的优点,果决和毫不动摇,他就是大国家机器培养出来的小战争机器,可以说卫青那点儿温柔的处世智慧他是半点没有,和卫青的打法也干系不大,他好像出场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战争机器,他知道该怎么打,他知道该怎么走,他知道匈奴的死穴在哪,他知道他的大功劳在哪。

众所周知,战争机器是需要政治资源堆起来的,政治资源能给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将军什么?是打仗最关键的情报和对敌方策。这些东西从哪来?这些东西哪里会最全面最精确最实时?那就是汉武帝手里。这些资源是别人没有的,也是霍去病起点高的原因之一。

你如果问,在那个时候最想灭了匈奴的人是谁,那就是汉武帝刘彻本人了。他虽然没御驾亲征过,当然,是有过那么一回的,但是人家匈奴怂了,没打起来,但他对匈奴的地盘了如指掌,在那样一个没有开全境地图的时代,汉武帝每次布置作战的时候,都精确到谁攻打哪一个点,匈奴的哪一块肉他撕下来最疼。你甚至可以合理想象,汉武帝的宫殿里面有无数的地图,他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他要征服的土地,他日思夜想想要把那些他够得着的地方占为己有。就在他命令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的时候,他就开始拓展他心目中的版图,他比当时任何人都清楚那块地代表的意义,那是他宏伟蓝图的最关键的点,是他彻底扭转双方局面的一战,这一次,大汉要突出包围圈!这一次,他要让匈奴成为被孤立的那一个!这一次,汉朝要成为天汉,成为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帝国

霍去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比别人了解更全面更精准且更快速更新的全景地图,他知道汉朝的军事情况,甚至一些匈奴的核心情报,他很了解如何精准打击匈奴,当时在汉武帝身边的各类人士,包括他舅舅,他的两位姨父都反复推演对匈奴的战术,耳濡目染,更何况在刘彻有意的培养下,霍去病得到的经验和推演,关键性的情报都要优于同时代的其他的将领。他得到最好的政治资源倾斜,而且还有一位国家机器教导他管理学,当然,对他性格还是有不良影响的。但这些先天的培养和耳濡目染是不一样的,这决定了他继承了刘彻对匈奴的意志和理想,他是一把打磨得最锋利的指向匈奴软肋的宝剑。

更何况,霍去病是个天才!

天分,天资这种东西很难去判断和解释,但霍去病的打法是所有对匈奴战争中绝无仅有,无法复制的,和他舅舅是有本质区别的,他是培养出来直接插进匈奴肺管子的利刃,没点天分和灵气,是打不出这样灵活的战术的。

而且年轻这件事上是真的加分项,他没有固有的对匈奴的印象,他没有保守的遵守古老的兵法,他是锐意进取的,他是有无限可能的。在卫青之前,就没有这种直插游牧肺管子的事情,经验上是有所匮乏的,没办法把那些攻城拔寨的兵法生搬硬套,你越了解敌人,思想越没有被固化,你就越能摸到他的软肋,扎进他的肺腑。

霍去病,天才的出世,意气风发,政治资源的倾斜,加上汉武帝在他身上加诸的一切,包括意志和理想,性格和处世,他还有那样一个好舅舅,和反复的个人磨砺。

他十七岁那年,如一把绝世神兵出世,吹毛断发,所向披靡,饮饱了血便更加要大展神威,六战六捷,直到他如流星般陨落,留下封狼居胥,饮马瀚海的辉煌成就




     

相关话题

  王陵的襄侯究竟是楚封的还是秦封的,像曹参樊哙这种在灭秦战役中立过大功的都是刘邦封汉王后封的侯。? 
  汉代军队是怎样列阵的? 
  汉朝有没有娶过匈奴公主? 
  汉粉对皇汉这个称呼会反感吗? 
  未央宫,去看看怎么是土坡上一堆黄沙烂草,宫殿在哪里,一个土坡也叫宫殿? 
  游牧民族真的有如此爱狼敬狼吗? 
  是否是在几乎同一时间,中原(秦汉)和草原(匈奴)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如果是,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汉武帝对外大汉越打越穷,而唐太宗刚接手一个残破的国家,年年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盛? 
  甘英出使的条支、安息、大秦的确切位置或者它们到底是不是国家名字? 
  匈牙利真的是来自我国北匈奴族吗? 

前一个讨论
什么情况下,中国才能驱逐驻东亚的美军?
下一个讨论
印度敢攻击中国吗?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