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应该考虑考虑,家境不好还读博就更得再三考虑。
1、读博延毕挺常见,花个4/5/6/7年都是有可能的(四年能博士毕业真的不多)。
2、毕业后并不是所有博士都有好出路的,而且非升即走让青年教师更加拼命地拿基金、评职称,竞争压力只会更大。
3、试想一下,你三十多岁没有其它收入,就靠着学校和国家的补贴过活,加上面对自己要成家立业的经济压力,再加上家境不好多出的一层压力,那感觉...
博士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你也许见过某些“劝退专业”的博士跟你诉苦,说导师多么多么坑,毕业找不到工作;但是你有没有见过统计/计算机的博士高薪就业呢?我记得宾大AMCS PhD有个学长,当时找工作对方给他30万美元年薪的offer,但是要求尽快入职,他当时如果要毕业拿学位还得等几个月;最后他直接quit PhD入职了。。
如果说寒门读博有阻碍的话,我觉得最大的阻碍还是眼界。很多寒门子弟可能根本不知道也没想过自己想不想做学术,只是延续中学时代的惯性思维,“学历越高越好”,于是顺着潮流去考研、读博,甚至都没仔细想过该选哪个专业哪位导师。读了几年发现毕业出来找工作似乎和硕士生甚至本科生“一个价”,毕业了才发现自己不想找教职,想去企业工作,却没有实习经历,仿佛读博几年都“荒废在学习”上了,于是开始怨恨自己的博士生涯。。
说到眼界,确实还是去好点的学校读本科眼界会更大一些。我自己也是寒门出身,18岁以前没出过省,省内大学也没怎么去过,高中时代也不知道大学生活长什么样。如果本科不是去的复旦而是内地211,那我可能根本没有全奖出国的机会,也接触不到多少真正做科研的人,从而对自己的未来没什么规划。
我从来不反对喜欢学术的人去做学术,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但我坚决反对 忽悠不了解专业具体情况的新人读博,也反对把博士生当廉价劳动力过度压榨、不在乎学生的个人发展,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国内有些导师,手下的学生明明论文等等各方面够格毕业了,压着不让毕业,因为要让他们在实验室多干两年活。很不幸,这种事情在国内大部分学校恐怕是普遍存在的。要读博的人,首先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找教职还是去企业,亦或是创业;然后对自己要读的专业、导师、研究组最好认真查一查,以往的毕业生都可以联系联系,看看他们的出路到底如何,符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国内学校很多信息都是不公开的,有些情况其实就是不想让你知道,你只能靠自己主动去了解,去鉴别。
辛苦的“辛”,
加上一横,
就变成了幸福的“幸”。
如果在此之上,
再付出“四”倍的努力加上一点点灵感,
就会变成睾丸的“睾”。
最近有点丧。
看了一圈,发现诸位都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寒门是啥?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平民是没有门第的。
至少你也得是个“世家”才能叫寒门。这里的门是指下图这种门。而这还只是一个偏僻小县的官宦人家而已,只能算寒门,还不叫所谓“高门”。
先陈述几个事实:
1.工作了之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机会一定会断崖式下降,唯一能够积累的是“经验”。(获得经验不属于学习,属于应用,是知识的输出)
2.高科技行业薪资往往倒挂严重,个人薪资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市场的变化,工作几年后可能入手还不如高点入市的新人,这几年ai行业尤其明显。
3.出去工作基本上都是在搬砖,本硕毕业出去90%的工作都是搬砖,剩下的10%的高价值创新性工作只留给领域内的顶级专家(一般都有博士学位)或高管。
4.高附加值岗位的竞争日益激烈,从最开始的c9本科间竞争,慢慢发展到c9研究生竞争(研究生一般都自带论文和项目经验,默认优于本科生),再到今天的全球名校毕业生竞争,高价值岗位的放出速度已经逐渐赶不上本硕的产出速度。
5.读博士可能是你这辈子唯一的,有可能成为领域内顶级专家的机会,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就意味着你要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数十年,从底层的一颗螺丝钉做起,走无数的弯路,做无数个项目(真的好项目得运气好才能接触到),保持极高的情商才能到达这一步。
陈述完上述五个事实以后,如果你不想搬砖,有意愿成为领域内的顶级专家,从事创新性工作,那么读博似乎是唯一的途径。(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其他的途径因为在工作后基本上没条件学习了,所以能成为顶级专家的概率几乎为0)
如果你并没有此等打算,那么你最好优秀(竞争的过其他高手),并且运气够好(最好撞上风口)。
如果家境贫寒急需用钱,博士也有基本工资,也有奖学金,只是这比硕士工作要少很多,不过也勉强够用。但记住博士的价值爆发来自于学位拿到之后,不来自于之前之中。
如果你想enjoy your life,那么国企或者闲职比较适合你,反正薪水都不是很高,也不996。
最后,以上都是基于利益的考虑,如果非要抠钱数的话可以参考一下,但真正是否读博士和以上的关系并不是最大的,有很多家境不好也拿了奖学金去读phd的,也有家境好的毕业了就去工作的。真正最重要的部分是你是否对研究感兴趣,不感兴趣的话就是给你奖学金怕是也不会去啊。
———————————————————————————
工作5年,带你的人就是个比你多了2-3年工作经验的小破领导,读博5年,你跟的人起码是个技术总监级别的科学家,最后哪个收益大不言自明。
如果你有幸拜在大牛门下,那么恭喜你,带你的就是Top公司CTO级别的人,那你的前路绝对比工作出来要长远多了,最起码大牛这个资源是你用得上的,别的人要想获得同样的支持,你知道要花掉多少钱吗?
人啊,还是不要太短视,什么需要“早日工作养家糊口”根本就是短视的借口,山区出来拿tx顶薪的ai博士还历历在目,不浮躁的人最终有更好的归宿。
不要甘于落入局部最优解,人生是场长跑,你年轻时获得的资源才是决定你日后成败的关键。
———————————————————————————
有的人可能不太理解“有机会”和“一定是”的差别。
在这里解释一下,有机会代表着有可能,但不是100%,一定是代表着绝对,100%的几率。
不管承认与否,想在一个领域内成为专家,phd确实是最好的机会,这就是现在的一个事实,并非抬举博士。如果你想通过搬砖搬成专家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你要花上10-20年,这其中一半的时间还要在养家糊口,买车买房,还房车贷,办公室政治等等一系列琐事上花费时间精力,然后你还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抽出时间学习提高,这几乎没人能做得到吧,这可比读博士难了不止一倍。
——————————————————————————
有的人可能会提到所谓的“读博造成阶级回落”,我想申明一下,所谓的“阶级论”只是一群不上不下的小资/中产制造出来的一种贩卖焦虑的东西罢了。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一年全家就几千的收入,置于社会底层,本身就没有回落的空间,一旦上了大学就是完成了阶级跨越。而且大多数寒门学子也没有像小资中产那么奢靡浮躁的“跨越到资产阶级”的需求。很多城市出身的中产把自己代入了无产阶级,然后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不该这样那样,殊不知先是自己的屁股坐歪了,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也很歪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