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大阪第四师团真的那么窝囊那么搞笑吗?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说是

“大阪嘛,什么都有可能。”日本人摇着头说。

大阪可能跟上海一样,市场经济深入骨髓,生活方式精明细致,打仗这种农耕社会的落后习俗,那是不习惯的,真要打,只好摇头晃脑假模假式应付一下,瞅准时机,做把买卖,那倒是毫不含糊。

据说战败下船的当口,第四师团一干人等就打听到了占领军驻地,径直奔去摆摊,第一时间里把钢盔军刀制服勋章卖了个好价钱,提溜着内裤捏着美钞,才回家搂着老婆孩子痛哭流涕庆祝余生。过几天拿这本钱,又去美军驻地偷偷搞点牛奶,去老城区卖高价,这特么的战败一个月,第二桶金都出来了。


user avatar   ayu-hiba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似乎一切关于大阪师团是窝囊废的言论,都来源于萨苏先生那篇《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文章,真可以说是“万恶之源”了。

首先大家别误会,我一点不想诋毁萨苏先生,相反我可是他的忠实读者。萨苏先生本就不是职业研究者,他的文章也是以故事性、趣味性为主,又不是专业的战史考证,这个锅确实不能全让萨苏先生去背。他的文章可以看看增进一些了解与乐子,但要是直接搬来当事实依据来用恐怕就不是很合适了。


最初,日本陆军采取地区募兵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六个镇台里,就有大阪镇台。大阪第四师团便是以大阪镇台为基础所建立的部队,可以说是资历很老的师团了。毕竟是第一批新式陆军的诞生地之一,哪个国家初次建军或军改,怎么说都不会拿一支窝囊废部队去做实验的。退后一步说,再窝囊废,打仗多了、资历丰富起来也就不会是窝囊废了。要知道大阪师团可是参加了西南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日本开国以来的一切重大战争,在西南战争中还获得了明治天皇“勇戦剧闘ご嘉赏”的勅语。这和窝囊废好像就没有什么关联了。

无心漫谈一下,大阪第四师团出过很多达官名人,包括日本首相阿部信行、两任关东军司令菱刈隆,以及陆军大臣寺内寿一和山下奉文大将。最后一位正式投降的日本兵小野田宽郎最早也是在大阪师团服役的。


很多段子说大阪人只会经商占小便宜,根本不懂打仗,我只能说大错特错。自古以来大阪地区商业发达是事实,但打起仗来一点不输东国武士们。两次大阪之阵,丰臣家的大阪武士配合招募来的浪人众,差点把德川家康又打出了三方原遗屎的狼狈。生意人的特点就是做事讲究效费比。大阪师团没有人不愿意为天皇献出生命,但什么时候献,怎么献更“划得来”,那是要仔细思考思考的。如果因为这种思考就把他们当成窝囊废,那我感觉有的人似乎也被蝗军的“蛮勇”给洗脑了。大阪人要是真的觉得该献身的时候,可一点也不输给其他地方的日本兵。

不过顺便吐槽一下,大阪人会做生意是真的。笔者去大阪的时候特意跑到原第四师团的司令部看看,想找点史料。结果里面全部是开饭店或者卖纪念品的,一点大阪师团的东西都没留下来。。。

上图就是原大阪师团司令部外景。里面不方便随意拍照就没有拍了,不过这么商业化实在是对不起这座古建筑带来的历史质感。。。下面是实拍大阪夏之阵的屏风画,大阪人真武勇起来也是势不可挡的。


至于萨苏先生书里很多关于大阪师团的战史,大家当演义看看找点乐子就可以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文章里说徐州会战时,李宗仁的40万残兵在逃跑时遇到了大阪师团,结果对方一枪不放就让国军和平跑掉了。不过那个时候,大阪第四师团还在屯驻满洲,这就属于没黑点硬找黑了。后文其实也露出了马脚,萨苏先生“嘲讽”了大阪师团在诺门坎的事迹,这也间接说明了大阪师团在东北,根本没去南方。还有其他种种,因为很久前看的,记忆不清了,但是当时查证过一些资料,发现文章里所谓的“事实”大都经不起推敲。


现实里的第四师团在二战中是一支很厉害的劲旅。其中受过天皇嘉奖的大阪联队(特指步兵第8联队)与名人辈出的和歌山联队在日军中是极富声望的,排步兵联队战力表得放第一队列那种。他们打仗都是带脑子、不猪突的,不会盲目求死而是讲究性价比地作战,这未免会被疯狂的陆军高层打上“珍惜生命”的烙印。像同样有名的鹿儿岛联队,三次身先士卒冲向60000多美军驻守的登陆场,撞得头破血流还要送命,这才是当时日军高层所提倡的。给一个有关鹿儿岛联队猪突事迹的链接:

zhuanlan.zhihu.com/p/25

萨苏先生印象里黑过大阪师团在菲律宾的战斗,其实那一场才是真正展现大阪师团战斗力的时刻。先前作战的第16师团死打硬拼,结果在美军坚固的防线前败阵。大阪人脑子灵活,和歌山联队和大阪联队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派遣搜索队摸清了美军阵地和前沿地形,然后大搞声东击西和侧翼迂回,绕开了最坚固的防御区段,从左翼打穿了美军阵地并立了头功,自身仅伤亡600余人就抓了几万俘虏。要是所有日军打仗都像大阪人一样讲究效费比而不是一路半载到底,战争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结束呢。。。


不过有一点萨苏先生说对了,终战时大阪第四师团确实是日军中编制最齐全、兵员状态最好的师团之一。该师团当时在曼谷驻扎,能在战场情况糟糕、补给短缺的东南亚战场上“保养”得如此好,也算是一个壮举了。换个方面说,如果当时泰国战事突然吃紧,第四师团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生力军啊。当年英帕尔战役中,不重视补给的日军饿死病死的人数远远超过战死人数,第四师团无疑算其中的一股清流了。


至于大阪师团爱做生意什么的,也是属于硬黑的梗。二战后期,很多驻华的日军为了收集物资以及避免被八路军“清算”,都会和中国军民做交易、以物换物,来换取粮食与药品等。大阪人做做小生意都要被骂,我只能说这种双标太严重了。


user avatar   li-shun-chen-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人真的很鄙视这支部队吗?

好吧,一切以资料说话,你们就不这么认为了。要知道第4师团在大战期间只参加过两场战役级别的大仗,而且都赢了。

这是第二次长沙会战,他们当面的对手是190师,给军事小白普及一下,第190师的上级,正是在第三次长沙 常德 衡阳打出可歌可泣的第10军。

《长沙作战》第74页 注:森田联队即步兵第8联队,因联队长名叫森田春次而得名

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4师团调离第11军,归大本营机动,随着日军第14军在巴丹半岛进攻的吃紧,它又顶替进攻爪哇的第48师团,加入南方军第14军进攻巴丹半岛,接下来我们就看疗效了。

《大东亚战争全史》第499页,第503页

从4月3日集结进攻,到4月9日攻占全半岛,仅用一周就打败了敌人,要知道第4师团和第16师团是进攻巴丹半岛仅有的完整师团的部队,其他的部队都是旅团级别的,在第16师团长期对巴丹半岛的美军无可奈何的情况的背景下,第4师团扭转了战局,由此可见第4师团的重要性。

至于第4师团获胜的原因,在《全史》第500页说过了,在全体部队就位集结前,他们曾经在沙马尔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特殊作战训练,言外之意就是侦察训练 破袭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能速成。说明第4师团学习能力和战斗力都很强的。

------------------------------------------------

综上可得,萨苏的话不可信。

------------------------------------------------

ps:

@余鹏

你要的原始电文我已经找到,这是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给即将回国的第四师团全体人员的讲话。

文件名:隷下を脱するに方り第4師団長に与ふる訓示 昭和17年6月17日

代号:C14060018000

然后是具体的兵力部署:



以上为第14军预定的第4师团部队第一期的兵力部署

以上为预定全部集结后第二期总攻时期兵力部署

注:来自于「バタン」半島敵陣地攻撃計画 昭和17年3月22日,距离真正进攻还差11天

代号:C14060103300


user avatar   yu-feng-7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jiang-xiao-mao-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相关话题

  二战时期的铁路现在还在使用吗? 
  一个派出所的全体人员只能用警用装备(排除枪械)的情况下能打赢相同数量的古代士兵(步兵)吗? 
  日本要怎么做,才能在二战中战胜美国并过得最终胜利? 
  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抗战时期的故事? 
  美国是否正处于二战后最糟糕的时期?请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社会问题、人民幸福等方面分析? 
  二战时期欧洲不是埋了很多地雷吗,为什么没听过炸死人? 
  美国为何没在国共内战的时候全力支持国民政府? 
  抗美援朝中中美装备差距到底有多么的巨大? 
  为什么二战德军装甲车辆的航向机枪和并列机枪一定要用MG34,不用MG42? 
  二战时日本真的有必要率先向美军开战吗?关于日美开战有以下几个问题想问 

前一个讨论
广东作为人口与经济第一大省,粤地出版社或粤籍作家作品不多吗?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假设房价和汇率如果只能保一个,政府大概率会保那个?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