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京东的广告文案「不涂口红的你,和男人有什么区别」引发的争议? 第1页

     

user avatar   dh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就是奸商的一种话术。

也就是把消费品和人强行做连结,欺骗你说你用了什么商品才具备某种品质,并且洗脑大众,让人们相信一种消费行为和一种商品就是一种标签。

标签化和符号化地看待一个个具体的人是非常偷懒的方式,于是奸商利用了这种人类的弱点,你不是需要标签吗?我给你一个标签,这是xxx牌的包,这是xxx的口红。我给你一个标签,并且用广告来固化这个标签,你购买这个产品实质上也是在购买标签。

可悲的是,很多人真的需要标签化的看待别人,也需要被人标签化地看待。因为很多人真的不愿意,也没时间真的具体地去了解他看到的每个人,于是他们就去给这些人分类,贴标签,这样方便处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是如此的武断和不精确,很容易产生无谓的争执。因为有时候你极力地抨击一个人未必是抨击这个人本身,而是你自己心中符号化的Ta。因为我不喜欢xxx主义,这个人的某个行为貌似符合xxx主义的,于是我就把ta归类,然后打击和咒骂他。但是,事实上呢?这个人压根没有你脑补出来的那些行为。

说句实话,这种事情我也做过。但是,我越来越意识到这种思维的狭隘和粗陋。

尽量别给人贴标签,即使贴了,也该明白这只是你想象中的Ta罢了。

我希望大家消费的时候还是出于比较纯粹的原因去买就好。

当然了,即使你有给自己贴标签的需求,比如很多人出于职业需要经营自己的形象,这种经营往往也是通过很多消费品达成的。

这个标签思维是一种大众思维中的偷懒行为,别真的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user avatar   li-wei-long-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涂口红的你,为祖国保卫了边疆

不涂口红的你,挑起了家中的大梁

不涂口红的你,追逐着梦想

不涂口红的你,为他人筑起了温暖的屋房

不涂口红的你们,散发着女性的光芒。

大她二十多岁的你,当她爸爸多么理直气壮!


user avatar   huang-shu-70-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吃饭+睡觉+写广告文案

猪=吃饭+睡觉

你=猪+写广告文案


user avatar   zhao-hao-yang-1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阶段女性化妆问题永远都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的问题。之前我发一条北欧旅游的感想,里面就有一句:北欧社会男女平等程度高,所以女性普遍没有化妆。结果一些姑娘们就不高兴了,理直气壮地对我说:我化妆是为了取悦自己和小姐妹,你们这些男人不要给自己加戏。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化妆能取悦自己呢?是来自他人的正反馈么?或者说自己化了妆后不出门不自拍,单纯觉得美就很“愉悦”?那么更进一步的,你所觉得“美”是如何被规定的呢?

这个问题其实跟前一阵一些诸多媒体“娘炮误国”的言论是同一个根源。男人女性化就会获得一个低社会评价,还是因为女性地位低;同样,一些女装大佬、大吊萌妹的流行,以及各种男性女性化装扮取悦同性的现象,隐含着尊严侮辱和自降社会阶级,同样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坚持认为化妆是取悦自己的姑娘们,建议读一读社会学家雷文·康奈尔关于性别秩序的一些列著作(《性别与权力》《男性特质》《男人与男孩》等)。康奈尔认为,当前社会构建了一个性别等级秩序,在这个秩序金字塔顶端的,是支配性男性特质(hegemonic masculinity)。康奈尔分析了体育巨星阿里、影视明星施瓦辛格、说唱歌手50cent、以及地产巨子唐纳德·特朗普(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等人身上的“支配性男性特质”:包括力量、肌肉、权威、财富等。这些特质被认为是男性的“最理想形式”。


这种“支配性男性特质”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获得,但是众多男人能够从中获取红利:比如肌肉——虽然没有施瓦辛格那么多;比如在家庭中的权威等。康奈尔将此成为“父权制的红利”(patriarchal dividend),而那些从中获利、并未达到支配性的男性们的特征,被称作共谋性男性特质(complicit masculinity)。所以说男性练肌肉并不一定是为了取悦女性,而是为了在共谋性男性特质中更胜一筹。


在支配性与共谋性的男性特质之下,是受强调的女性特质(emphasized femininity)——这种女性特质,源自于男性的审美与喜好,遵从与男性的意志和规定,以“顺从、抚育、体贴”为特征。所以说化妆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根本目的还是取悦男性,并受男性审美所规定的。我都知道,YSL12号叫“斩男色”,“斩男”是什么意思,是为谁的审美准备的,不用我说了吧?康奈尔还指出,为什么女性会跟粉红色这一色彩符号挂上钩,是因为这是女性私处的颜色,这一种审美包含了一些男性的性幻想和处女情结。再比如胸部丰满的女性被认为有更强的哺育后代的能力,所以大胸也成为了一种受强调的女性特质。


与“受强调的女性特质”同样屈从于男权审美之下的,是同性恋男性特质(homosexual masculinity)。“同性恋男性特质”被认为与“真男人”——也就是支配性男性特质恰好相反,是被男性特质所摒弃的特征。“娘炮”虽然不一定都是同性恋,但也属于“同性恋男性特质”的一种,它们都是长期被污名化的性别特征,处于男权社会性别秩序的底端。


在这之下,还有一种反抗的女性特质(resistant femininites),就是与男性认可的受强调的女性特质截然相反:比如胖女孩(甚至个高的女孩)、老姑娘、女巫、女性知识分子、女性体力劳动者等等。用康奈尔的话说,这些人的特质都“被从历史中抹去了”。比如蓝领工人,她们穿着无法显示出身材的工作制服,就被男性规定的社会审美所摒弃;类似“村姑”等评论,也是男性审美话语霸权。再比如诸多“女性不化妆就被认为失礼”的场合,就是男权社会对于“反抗的女性特质”的打压。我们在建国之后,女性与男性一样形成了穿军装的风气,当代一些“小资产阶级女权分子”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同样的制服抹杀了女性的特质。现在看明白了吧,“不爱红装爱武装”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因为这摧毁的就是“受强调的女性特质”,而让“反抗的女性特质”重回历史舞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构建的性别秩序是这样的:支配性男性特质>共谋性的男性特质>受强调的女性特质=同性恋男性特质>反抗的女性特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娘炮”被主流媒体所嫌弃,以及为什么许多场合强迫女性化妆等社会问题。也不难理解如下图这种“现在的女性化妆主要是化给自己看和闺蜜小姐妹看的”是多么的可笑和自欺欺人。

恩格斯指出,与早期社会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更加强化了父权制。首先,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是通过剥削男性和女性劳动者产生的,而财产所有者和继承人都是男性。其次,资本主义经济想要顺畅运行,必须增加消费,因此必须将人(特别是女性)定义为消费者,说服她们自身的需求可以也只能通过商品消费来满足:诸如“女性化妆是为了取悦自己”“何以解忧,唯有剁手”“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之类的广告语,无非都是消费主义的洗脑术。最后,资本主义依靠女性作为家中的无偿劳动力,承担养育和清洁工作(而社会主义提倡社会性抚养,从而解放女性)。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通过支付低工资剥削男性,也通过不支付工资来剥削女性。


在许多社会问题的讨论中,一些人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就是用个例去代替整体、用个人观感去否定社会问题。像“我见过XXXX”“我就是XXXX”这类话术,其实在大样本面前就是一个无效的举例。比如说,一个企业运营状况不好,可以从企业内部找原因,比如总经理策略有问题啊,公司制度不合理啊,员工积极性不高啊,现金流出现困难啊等等。但是整个经济萧条,企业难以为继,失业率陡升,那就是要从经济规律、国家政策、国际环境找原因了,国家如果说“经济不好是因为你们这些企业不努力”,是不是就显得很荒谬了?


再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我班主任跟我说:“好好努力,考个全校第一,给班里争光”,没毛病。要是校长在开会的时候对全校学生说:“大家要加油,争取每个人都考全校第一”,是不是就很扯淡了?所以要知道,“所有人”不是“一个人”的所有集合,而是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政治、社会的学术研究中,个例探讨是无意义的。


就比如我今天上午说,女性化妆是一个男权社会审美的强加产物。就有很多人理直气壮地用自身经历来证明:我化妆就是为了取悦自己。我当然相信你可以从化妆中得到至真至纯的快乐,但是不能取代社会上女性社会价值被自然价值裹挟这一现象。我们高中政治课本就学过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这件事的首要矛盾不是你化妆有多少乐趣,而是许多女性因为不化妆就只能获得低社会评价,许多女性压根就没有选择化妆或不化妆的自由。


例如,为什么女生在大三大四纷纷学起了化妆?为什么几乎每一篇求职攻略中都会要求女生面试时“化淡妆”,否则会被认为“不重视”“不尊敬”?为什么没有求职攻略中建议男生“练出淡淡的肌肉”,否则被认为不庄重呢?许多场合化妆到底是社会评价的强加还是个人兴趣,主次要分清楚吧?我虽然不化妆,但我知道化妆有多麻烦,绝对跟对男性的要求“穿着得体清爽不油腻”这个标准不是一个难度层级。甚至还有人评论“我身边一个男生出门前就化妆”,我认为“一个”这种量词还是不要出现在这种讨论中吧。

更深一步的,当有更多的女性选择当鸵鸟高呼:“我化妆是为了取悦自己,跟你们这些臭男人没有关系”,但在这样一个某些场合不化妆被认为失礼的社会中,在本身女性已经被社会评价所裹挟的前提下,在许多“臭男人”明明掌握了社会资源并以此去规范女性客观现实中,依然过度强调“自主选择”,更会给那些“守旧分子”以口实:你看,她们化妆本身就高兴,要求她们化妆怎么算过分呢;那谁谁,你为什么不化妆,你是瞧不起我还是不重视公司?这些人合理化了自己的行为,却让社会偏见加深,让整个群体更加难以伸张诉求,这几乎是每个群体都要面临的困境。


微信公众号(knowledgewealth),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8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了一个判决:宣称女性表现得更有“女人味”就能增加晋升的机会,属于违法的性别歧视行为。这就是Price Waterhouse v. Hopkins, 490 U.S. 228一案。

原告Ann Hopkins是普华永道的一名员工,她在工作中表现非常优异,但却迟迟无法晋升为合伙人。她的领导说,为了增加晋升的机会,她需要“走路更有女性的样子,说话更有女性的样子,穿衣更有女性的样子,化个妆,弄弄头发,戴点首饰” ("walk more femininely, talk more femininely, dress more femininely, wear make-up, have her hair styled, and wear jewelry.")

Ann Hopkins拒绝了这些建议,并起诉普华永道,称其言论和做法构成职场性别歧视。一审法院和上诉法院都做出了对原告有利的判决,但说理部分存在分歧,案子最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认为:在性别歧视案件中,一旦原告证明性别因素在职业相关的决定中扮演了推动作用,那么被告(雇主)必须要证明,抛开性别因素,他们依然会作出相同的决定,否则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胜诉的Ann Hopkins作为合伙人继续在普华永道工作,直至2002年荣休。她的团队始终是事务所中效益最好的团队之一。

--

之前写了一条想法:

不涂口红的你,在辽宁号上守护祖国蓝色疆域;不涂口红的你,每天运送五千名乘客安全抵达;不涂口红的你,敲代码的双手掂起炒勺依然灵巧,给大学生讲完模拟电路,再给上小学的孩子讲加减乘除。

始终认为,用消费品来定义性别,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尊重;将拒绝了某种消费品的女性和男性划等号,则是对全部人的不尊重。

拒绝化妆、戴首饰的Ann Hopkins,一路把官司达到联邦最高法院,争的是什么?

是没有人可以告诉她,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


user avatar   chen-zi-you-61-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照京东这自杀式广告的路子,杜蕾斯怎么还没有跟进一波?

——“不戴杜蕾斯的你,和刘强东有什么区别?”


user avatar   junzhibu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她大20岁的你,和爸爸有什么区别?


user avatar   dong-yu-71-92-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仨意思么~唉~

这什么广告啊这是,我看这是刁难我们男人

能不能放尊重点儿?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无关狭义或广义两性性选择的社会公共领域,女人本就不应该跟男人有什么区别,男人也不应该跟女人有区别。作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区分,足矣。而对成年人,按各自社会角色的要求去评价即可。同一专业领域,不论是肌肉棒子钢铁直男,还是个所谓的纯娘炮,还是个无死角超级大美女,还是个无敌撩妹假小子,如果专业执行效果相同,那就是没区别;如果效果有差异,那也只是成年人的个体差异。

但在狭义或广义的两性性选择领域,一个性别在另一个性别眼中的主流评价标准,主要来自于动物本能,次要来自于长期的历史文化现实,以及近期的积极社会建构。在此领域,男人和女人天然有区别,也永远会有区别;女人和男人也天然有区别,也永远会有区别。一个人有充分的个体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作为和所处社会现实中“主流评价标准”间的相符程度。与此同时,任何此类性质“相符程度”的自由选择,和所要面对的潜在社会压力,必然是成套出现的,程度也大体对应。你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或避免了非议的好处,自然要放弃一些自由;你追求了更多自由,也里应该有承担更多社会压力的觉悟。


于是,我们该努力的方向有二:

1,在社会公共领域,把成年人当人看,也只需要把成年人当人看。用效用和成果评价人,也只需要用效用和成果评价人。不给予任何身份群体以打压,也不给予任何身份群体以特权。

2,在广义性选择领域,承认两性差异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为了特定的“感受”目的,甚至是政治目的,而进行无上限,或者说,无底线的社会建构。


用之前一条想法中类似的意思来表达就是,骂白左,并不意味着红脖子就不傻逼;骂红脖子,也并不意味着白左就不傻逼。事实上,白左和红脖子两群人,本就是一体的两面,傻逼的程度也是可比的。


至于京东这么个广告语本身,反倒没啥可多说的,傻逼是板上钉钉的,毕竟其创始人什么气质什么德行,清楚的人都清楚。

可话又说回来,这么句傻逼得不能更傻逼的广告语,以全中国看,或者说,以京东客户和潜在客户群体看,是吃这套的女性人数多,还是鄙视这套的女性人数多?

你猜~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涂口红”=“不打扮”=“朴素”

“和男人有什么区别”=“巾帼不让须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句话的本意是双十一之际,妇女要独立,要勤俭。不要在京东购买化妆品往脸上涂。

洗干净了,给我打钱。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2岁女子怀孕查出艾滋病,男友体检正常搬家走人留下房子,女方向男方索赔50万最终拿到11万? 
  怎么看一个高知女性觉得男人不会做饭是垃圾? 
  如何看待GQ公号推文《一桌没有姑娘的饭局,还能叫吃饭吗》中的男性形象? 
  为什么潮汕农村地区重男轻女那么严重? 
  如何看待女权借助《长津湖》侮辱烈士?? 
  拥有双阴道是怎样的体验? 
  做男人好还是做女人好? 
  要怎么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 
  女人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吗? 
  女性社会地位越高,生育率越低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苹果 2018 年 10 月 30 日发布的 iPad Pro?是否符合预期?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18巴西大选中自称川普粉丝的极右翼民粹派领袖博尔索纳罗?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