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名校不收差生并将其教育成人才?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劳动经济学的问题,劳动经济学几十年来对教育的作用一直都有一个争议:教育到底主要起到一个信号机制作用,还是起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

先说信号机制,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教育本身并不给予人本身太多的加成,而是在于通过教育来筛选“聪明”的人和“平庸”的人。比如明清的科举,科举考四书五经,学生门从小也就沿着这个方向被私塾或者官学培养。四书五经真的这么具有指导意义么?恐怕未必。比如说一个户部尚书,日常的工作真的和四书五经关系很大吗?但是这一套官员的选拔机制却能够一代又一代的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填充到各个官员的岗位上。因为考试本身有一个难度,“聪明的”人可以通过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去掌握这个规则,按照考试的要求写出好的文章被选中,而“平庸”的人却不行。所以通过恰当的考试难度的设计,通过教育就把“聪明”的人和“平庸”的人筛选了出来。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聪明”的人通过学习,通过科举向皇帝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自己的基本素质是“聪明”的,所以皇帝会选拔他们到各个岗位上任职;而没有考上的人,则发不出这个信号,所以就没有官做。在这个框架下面,学习什么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考试的设计要有难度和区分度。下面这个图就是一个简单的示范:



其中C(I)就是平庸人的学习成本, C(H)是聪明人的学习成本,横轴就是教育水平,或者说难度。那么显然同样难度下,聪明人的成本总是低的。Wne是指的没有大学文凭的工资水平,而We则是有大学文凭的工资水平。这个时候,如果把大学的准入难度提高到我标着(UoE)的地方,就可以很有效的区分这两类人。

为什么呢?

因为聪明人通过学习,达到相应的难度需要花费的学习成本要低于他进入大学之后获得的工资收益,而对于平庸的人来说,即便他拼死拼活的进了好大学,因为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如此的大,以至于都超过了自己进入大学之后的工资加成,那么他的选择就是干脆不上大学了,拿一个比较低的Wne拉倒。

那么按照这个原理,名校之所以好,是因为名校本身就代表着里面的学生都是在数年的努力之后通过进入名校向社会成功的发出“我是聪明的”这个信号的人。现在,你人为的干预了这个信号,硬在名校里面塞进去一批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人,市场会怎么反应呢?市场会降低对该名校所有学生的平均期望,那么名校还是名校么?就好比说,如果有人告诉你,XX大学有一半是真正成绩特别好录取过来的,但是有另外一半是成绩特别差照顾的,那么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在工作市场上还能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么?肯定不会,因为在XX大学上学再也不是一个有效的区分“聪明”和“平庸”的信号了。


说完了信号机制,我们再来看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下,名校录取差生有什么后果。首先,把“好”和“差”定义为学习能力,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在同样的师资和时间的限制下,“好”的学生能够更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更高的产出。那么为什么我们看中学习能力呢?因为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大学深造,最终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将学习能力转化为他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虽然这么说对于个人来说是错的,因为可能有人学习能力很强,但是最后对社会的贡献很低,但是从统计上来说,我想大家不会反对,在给定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学习能力强的人和其将来创造价值能力成正比的。

那么给定两所大学,一所名校,教育资源为,一所为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 “好”学生的学习能力为G,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B,因为好学生更能利用教育资源带来的优势,所以可以认为好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学资源产生了一个1+1>2的效果 [更数学化的表述见答案末]。

比如说:名校的教育资源为10, 普通学校为5, 好学生学习能力为10, 差学生学习能力为5.

现在问题来了,从社会的角度考虑,我们是应该给什么学生分配什么资源呢?

如果给好学生分配差的教学资源,坏学生分配好的教学资源,那么最后的产出 10*5 + 10*5 = 100.

而如果给好学生分配好资源,而给坏学生分配普通资源,那么最后的产出是 10 * 10 + 5*5 = 125.

明显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给好学生好的资源,坏学生普通资源是更有效率的。

所以,即便是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如果你是为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着想的,你依然会让好学生进好学校,坏学生进普通学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杜绝坏学生冒充好学生进好学校占据好的资源呢?我们就需要一个筛查的机制,于是——考试或者申请的作用又凸显了。

总之,无论是从市场信号的角度,还是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追求社会效率最大化,我们都应该让好学生进好学校。

当然如果你不追求社会效率最大化,追求相对公平,那就是另外的说法了。就好比说,白狼山之战,你是曹操,你手下有张辽和蒋干,还有一队精兵和一队疲兵,如果你追求的是迅速打开局面,获得战斗的胜利,显然应该给张辽派精兵,给蒋干派疲兵,以期待名将+精兵迅速击溃敌人大部;而如果你一心想防守,则可能就要颠倒过来,使得自己的阵线不会出现明显的缺口。

最后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每年大学二年级的Business Economics大课(100+学生)上,我都会让学生们举手表决一次,只有两个选择,是希望在本校学习四年,不拿学位呢,还是希望玩四年,然后给你一个本校的文凭去找工作,学生给我的结果是大约一半对一半,也就是说有一半人支持信号理论,认为大学提供的文凭给市场发出的信号更重要;另外一半人则支持人力资源理论,认为大学的意义在于真正学习到技能和知识,文凭次要。

注:

[1] 一个合理的假设是最后的产出是资源和能力的乘积 更一般的来说, 那么Y只要满足一个叫做supermodularity的性质,也就是 :,本文接下来的推论就都成立了。


user avatar   jianchi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过来想:假如清华有一天把录取标准反过来,只收差生,越差越好,然后呢?

(假如),这样的清华仍然能保持当前的地位,那么唯一的后果就是:所有人都会争当差生,而且越差越好。就我的经验来看,假如一个优生想在考试里装成差生,那他可以轻松地做到比真正的差生还要差,因为选择题他可以保证选错,而简答/填空/作文题他也可以避开阅卷人所有G点。

那么,作为清华招生办主任,你怎么保证你招来的是你想要的“真正的”差生,而不是优等生装出来的比差生更差的伪差生呢?

楼上的很多答案都非常有道理,不过我觉得你的理念行不通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差生”根本无法定义。

而另一边,你要能装成优等生,那么你已经就是了。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从来没有改变谁的知识,学校也根本就不是能改变人知识的地方。

你以为你从老师或者教授那边学到了知识?这是一个幻觉。你其实根本无法从任何人那里学习到任何改变你观念的知识,更无法因为谁的出现而提高了你的智商。

你的智商天生就在你的头脑里。

老师或者教授没有把任何知识传授给你,要不然一个班级课室有几十个人,一个老师或者教授一辈子要面对无数个学生会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默默无闻一事无成,而仅有少数几个学生出类拔萃呢?因为有用的学生不是他们的教学成果,而是这些学生本身就有相应的悟性,而那些没用的学生,也不是老师教授们的错,无法把知识传授给他们,是他们本身就不会也无法接收那些知识。

所以,你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名师教不好学生,名校无法把差生改造成人材了。

学校仅仅只是一个精英收集场所,它把散落各处零零散散的天才归纳聚集在一起,然后就营造出来了一个自己培养出了多少高级人材的幻象,其实,这些人材的出现根本与学校没有一毛钱关系,是先有人才的诞生,显露出苗头,学校才趁机去移栽过来,然后收割成果,而不是反过来,随便撸一堆笨蛋塞进学校,那学校就能凭本事把他们打造成一群精英输送出来。


user avatar   morgan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告诉你一个公开的秘密,名校真正的主要优势是——生源素质高。

一个清华毕业的老资历告诉我,她校庆回去看了看,发现老师教学水平也高不到哪去,教的内容也只是中规中矩(当然,要做到中规中矩也不容易),但是架不住学生都是全国选拔出来的精英,悟性高,而且互相比较就会有竞争意识,你学到这个,我就要玩出那个,整体水平自然高,最后教学质量其实主要还是看学生,不是看老师。

如果名校放开了生源限制,招差生进去,不用太多,就可以让优秀学生失去竞争斗志,那名校的光环作用也就失去了。

另外,还告诉你一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事实:差生的数量要比优秀学生的数量多得多,而名校的名额是有限的。

让名校去招差生,那么,请问,招哪些差生?

放弃幻想吧,教育就是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要想将来有过上好日子的概率增大,就努力让自己一开始不要被淘汰出优质人群。


如果不赞同我的话请文明留言,如果赞同我的话请关注 @程墨Morgan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名校并没有能力将差生教育成人才。

知乎上学生太多了,他们大概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

自己之所以能考上大学领先了一大部分中国人,

仅仅是因为从爹妈那儿遗传来的基因比较好,

实际上他们从来就没有比富二代官二代靠爹妈遗传光彩到哪里去。

毕竟连我年轻的时候,打起dota来都是,赢了都是我carry得好,输了都是队友垃圾。


user avatar   nan-de-hu-tu-8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但不是基因工程师。学习是有天赋之分的,有些人的学习天赋实在让人抓狂,你做过老师,教过学生自然懂。

或者说,你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一下别的学生老师一讲就懂,而有些学生,讲半天还是不懂的感受。

第二,对于国家和高校而言,培养也要讲究投入产出比。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筛选和分层。在成绩好和成绩差的人中选择,谁成才的可能性更大呢?

第三,必须承认,名校跟优质生源是互相成就的。名校从来没有必要向社会证明自己能把差生教成人才,并以此为豪。相反,名校担负着把优秀的人或者说有潜质的人培养成优秀人才的任务。

优中选优,重点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可能性才更大。

这个逻辑跟国家队选拔一个道理。国家队要向社会证明自己能把底子差的运动员教成世界级运动员吗?那是国家队的任务吗?

国家队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优中选优,培养出顶尖运动员。

与此类似,名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所知,不论是我国还是美国,名校都是收差生的,特别是家里有权有钱的差生,留学差生,少数民族有色人种差生,大企业老总差生,在职官员差生等,但确实很少将其培养成人才。主要原因是这些差生也并不想成为人才,只是想买个名牌文凭而已。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收最差的学生算什么,要证明牛逼应该招一堆黑猩猩,然后出来各种秒杀科学家

很显然,然并卵,,,,


user avatar   shenhai18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但是历史上真正这么干的人,你不见得会喜欢。

当年共党疯狂扫盲,长征路上都在给士兵科普航母,打仗都不忘学认字。

解放后,连妓女都不放过,强制学习认字,学习知识和技术。

各种组织人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和教育。

各种工农兵大学,清华北大一半学生出自工农。

那是个只要你想学,就有机会学习,不想学习,强制你学习的时代。

你喜欢那样的时代么?


user avatar   serena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




     

相关话题

  为什么学校卫生由学生无偿负责? 
  北京家长反对异地高考的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么多高校崇洋媚外? 
  你怎么看国内大学要求双语教学? 
  如何看待教育部取消毕业前补考的意见,会对大学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何看待《中国学生所谓的数学牛逼》这篇文章? 
  放眼未来教育趋势,怎么看待“鸡娃”教育? 
  如何看待张锡峰已经被浙江大学工科实试验班(信息)录取? 
  大家都说孩子不能打,真的连轻轻的教育打一下都不行的意思吗?有时候真的气得忍不住? 
  到底该如何教孩子?教育专家文章看多了,不知道怎么才是对的? 

前一个讨论
你感觉加拿大最让中国人不解的地方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 1/8 决赛俄罗斯全队表现神勇,点球大战击败西班牙,晋级下一轮?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