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军用食品。
烧饼一直是一种军用食品,在各地叫法不一样,但是有共同点,都是面饼子,干燥易保存,有盐有味,有的还有馅。严格意义上,锅盔也是一种烧饼。
军屯镇,是成都北边一个小镇,相传是诸葛亮屯兵的地方而得名。军屯锅盔在四川很有名,锅盔这东西,很明显就是古代的军用食品。
锅盔,高油高盐高热量,水分很少,长久不变质,冷的也能凑合啃,想改善下口味,烧一堆火烤一烤就好了。炊事班又不可能随时埋锅造饭,偶尔可以开伙,烙一堆锅盔给大兵扛着就能吃好久。
大头兵整天行军打仗,随时在路上,随时风餐露宿,哪有那么多讲究。前菜、开胃酒、正餐、餐后甜点一套下来,脑袋都不知道搬了几次家了,不能那么搞。最好就是凑合能吃、容易携带、不易变质,一壶水就能啃下去,吃了还长力气好提刀砍人,你替我想想古代还有什么呢?
烧饼。
还有腊肉、香肠、糯米糕。
至于这些军用食品的流传,就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老百姓的模仿。我在西藏当兵的时候,出去训练最好使的硬通货不是人民币,而是军用压缩饼干。这东西凑合能吃,热量高顶饱,体积小好携带,是藏族牧民最心爱的食品。我们能拿这个换不少东西,一大包饼干换一头羊,一整箱换一头牦牛,一小块换一把藏刀啥的小东西没问题。我们吃这东西吃到吐,牧民图个出门方便,大家交换一下,大头兵也能吃点新鲜牛羊肉,挺好的。后来超市里能买到压缩饼干了,牧民也能开皮卡车放牧,随时做饭不成问题,这东西就不流行了。
一种是屯垦军人留下来的传统。大头兵们吃惯了军用食品,打造出金刚不坏之胃,反而喜欢上了那些牲口粮。敌人打跑了,打下偌大一个江山,暂时又没人愿意种,咋办呢?那就大头兵就地种田吧,还能提供后勤补给给更远的边疆,这就是屯垦制度,汉朝开始、唐朝发展、明清中兴、新中国达到顶峰的中华民族传统军事农业结合制度。不然你以为军事农业放在一个频道干嘛?中华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疆土,唯有耕与战而已。
从黄河中下游一小片,到现在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至曾母暗沙,北至漠河,东抵大洋 ,大头兵们啃着各种各样的军用食品,用自己的脚印确定中国的边界。所以一种很优秀的军用食品全国流传,很奇怪咩?
这是我的边防巡逻后的破作战靴,鞋底都磨平了不少,鞋头踢得稀烂。我相信历史上有无数个跟我一样的大头兵踩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布鞋草鞋胶鞋靴子乃至于光脚板,啃着各种各样的军用食品,烧饼锅盔压缩饼干乃至于野菜炒面米饭团,行军,宿营,战斗,离家万里之外,马革裹尸而还。
一样的艰难困苦,一样的家国情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每次身处黄沙漫天之中,万丈冰河之中,密林大山之中,想起这些诗句,想起烧饼,想起右衽的军装,就会想起自古以来的中国军人,从黄河走出来的那群人。
那些啃烧饼的前辈,我是你们的袍泽。
诗句不绝,烧饼还在,中华就不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