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转行成为产品经理? 第1页

  

user avatar   wei-lai-shi-nian-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产品经理」无疑是大热职位,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想要转行、跨行做产品经理。迈出第一步前,首先应该判断自身是否适合产品经理这一职位:

一、我是否应该跨行做产品经理?

俞军老师的新书有一章专门讲产品经理的培养相关内容,他提到:天赋高的产品经理应该尝试多个行业,天赋低的产品经理应该扎根一个行业。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但在实操的时候会存在一个问题:一个人很难评估自己的天赋,人们在自我评估的时候总会给出偏高的分数。其实,在这个方案上稍微迭代一下,可以给出判断是否应该跨行做产品经理的标准:看自己拥有的核心技能是否可以跨行业应用。

设计师、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因为核心技能是固有的、普遍适用的,比如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工程师写代码的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等,所以这些职位就不存在跨行业的问题。

产品经理的技能点是否可以跨行业应用呢?具体来说,这些技能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线上策略迭代,二是业务流程改进。

对于线上策略迭代来说,需要的是算法能力、系统构建能力、ab 测试、分析能力等,这些是跨行业通用的,不管是做搜索、做推荐、做广告,这些技能其实都是一通百通,看起来它好像是跨很多的领域,但其实是好多个蛋装在不同的篮子里,一起放在同一辆车上;但对于业务流程改进的话,其实非常依赖行业经验,比如说做教育业务时需要体会到教师、家长的痛点,这在产品设计里非常重要。

总之,关于扎根还是跨行,主要看拥有的核心技能是否通用的。如果做线上策略迭代,例如做策略产品、增长产品、用户产品等,那么你更适合跨行;如果做业务流程改进,更适合扎根。最适合扎根的当然是后台产品,因为后台产品是完全依赖所在行业的;商业产品虽然对行业也有所依赖,但如果从业者拥有一些商业相关的知识,跨行未尝不可。

在下定决心进入产品经理这一领域后,第一步要做的是行业研究:

二、如何做行业研究?

跨到一个陌生的行业,需要快速地去了解这个行业的基础,也就是做好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第一要务就是带着问题研究,分为收集信息、信息思辨、利用信息三个流程。进入一家陌生的公司沟通完一轮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时需要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能借鉴多少,类似于写论文时先看一下相似的研究是怎么做的,有哪些信息可以内化过来,带着问题研究没有一个标准性的流程,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常见的行业研究的方法,包括专业书籍、网上信息、人脉关系、行业报告、竞品分析等。

专业书籍,其实很多人容易忽略,很可能行业中好多人并没有读书的习惯,如果你看过一定的专业书籍,业务知识或许已经超越其他人了;第二是可以看一些网上的资讯和信息,但这里面很难有框架性的知识;人脉可以提供一些内部信息和面对面的沟通;虽然行业报告里会有很多软文或虚假信息,但会帮你省掉网上找资料的过程,至少所记录的融资额、公司规模、商业模式、公司模式等信息都是可靠的。最后是竞品分析,通过竞品分析了解竞品在怎么做,从而了解行业的细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做推荐系统的时候,我很认真地看了一本书《推荐系统实践》,这本书里面的算法虽然不是最新的,但是在那个阶段用是没问题的;然后在网上看了各种技术的博客,虽然我是一个产品经理,但我们团队对应的技术没有做过推荐或者搜索这些东西,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只能产品经理去研究了;至于竞品分析,在当时看了淘宝、京东的各种交互方式,这对于电商行业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在熟悉行业后,就需要上手新业务了:

三、产品经理如何上手新业务?

上手新业务分为以下五个流程:业务诊断、数据分析、指标体系、系统需求和系统设计

第一部分业务诊断,就是具体到公司,了解自己手头上的业务有什么问题,知道业务的痛点和问题在哪里;第二部分数据分析,就是了解一下目前的数据是什么样的,每次梳理后可能会发现数据各种指标不清晰、各种买点有问题,直接挖掘出许多业务问题;第三部分指标体系,分析完数据之后,需要带着问题及分析结果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找到核心漏洞,构建关键指标,从而方便后续长期的迭代和评估;第四部分是梳理整个业务需求,第五部分是结合这些需求,去做一些更系统性的设计

1、业务诊断

业务诊断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是业务访谈,很多时候业务访谈会陷入一个误区:真的只是找老板聊了一下。管理者其实只是业务访谈的第一层,访谈管理者时,我们只能知道业务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的一些痛点,很难知道这些系统到底有什么具体问题,所以业务访谈不能遗漏对于中层和底层员工的访谈,从而能够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流程进行优化。

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大体可分为埋点梳理、数据定义整理、挖掘业务问题三部分。

在数据分析时会发现很多问题,要基于已有数据,挖掘业务中的问题。在做滴滴推荐系统前,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几个较大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应答率波动较大,比如早、中、午的应答率不一样,需求和司机的上线时间不匹配,这反映在业务上就需要把司机的上线时间管理起来,建立排班制度。

3、指标体系

分析很多数据后,可能会发现很多业务对问题的定义是不清晰的,这时就需要找到核心漏斗、构建关键指标。

电商里的列表页>详情页>购物车付款>复购>高频,这是用户参与度越来越深的一个典型的漏斗;曝光>点击>下载>注册>留存,这是增长里面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漏斗。当你找到这样一套指标体系的时候,就能很好的衡量业务的发展。

传统领域的指标体系可以直接参考,但是一些新业务的指标体系可能就需要自己去构建了。比如说当时我们在做广告投放业务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核心漏斗。我们当时讨论出的漏斗为广告能否经过审核>小流量测试>起量,这样就把广告的生命周期划分好了,一个新的指标体系也构建成了。

4、系统需求

系统需求有几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组织是否需要变革?需要明确组织结构是不是合理的、是否因为绩效方案不合理导致员工没有积极性。

另外,产品经理需要给业务更好的工具

工具分两个方面:第一是效率工具,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是管理工具,方便管理者去更好地看员工的数据,更好地去做管理动作,其实是为了提高整体业务的质量。

最后一个角度是流程重塑,在实操中,很多问题都是直接反馈给产品经理的,我们认为基层管理者应该也需要有一个问题处理能力,所以对基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这其实是一个内容解决效率的问题。

5、系统设计

策略其实是数据、算法和产品的一个交汇点,它需要不同视角下,综合地去看待整个业务问题。

在国内,真正在做数据分析的其实是产品经理和算法工程师,这也是大部分公司的现状。这两个角色在争抢策略,那到底谁主导比较好呢?目前来看的话,成功的公司好像都是算法工程师在主导的,但是这是多方综合的一个结果,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结果。

一句古话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对于产品经理和算法工程师而言,都是需要互相学习的。产品经理需要学算法知识,工程师需要学产品的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更好地沟通,做到科学决策。

--

以上内容来自知乎与职人社合作的「未来十年」系列课程之《跨行后如何上手新业务》,分享者为《产品逻辑之美》作者潘一鸣,欢迎关注更多产品经理入门及进阶课程,助力产品经理自我提升: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家里的老人都感到很反感? 
  为什么说「住五星级酒店比上班还要累」?你有过哪些类似经历? 
  有哪些外行看上去很普通,但在内行眼里其实非常高级的东西? 
  哪一瞬间让你觉得「懒得理直气壮」是一种奇爽无比的体验? 
  普通年轻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如何跨越阶层? 
  有哪些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参团旅行该不该因导游的服务而购买购物店的商品? 
  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一个人在走下坡路的表现? 
  在中国应试教育下,不认真读书是不是一种错误? 
  求助:已被楼下震楼器骚扰2个月了,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上海警方和手机游戏《明日方舟》的反诈骗合作?
下一个讨论
仲裁有个一裁终局制度,如果不满意这个仲裁结果还有其他方法么?





© 2024-05-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