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当时看起来在下很大盘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的事? 第2页

           

user avatar   gnad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gao-lin-5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真正像在下一盘大棋实际上没什么用的事刚好是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七个水晶球不落地,三皇同盟、三国同盟、德俄再保险条约,复杂的条款,有了这张纸俄国就不会进攻德国,德国就不会被迫两线作战。听起来好酷炫啊。老厉害啦!

但是如果你把俾斯麦这套话原封不动的说给1851年刚刚荣升驻德意志邦联代表时代的俾斯麦先生听他会怎么评论呢?那时候俾斯麦正是春风得意,准备大展拳脚。他会告诉你“条约这玩意?它如果对我们有利,它就是个条约。如果它对我们不利,他就是张废纸而已!”

这句话是说给谁的呢?是俾斯麦说给奥地利驻德意志邦联代表的。当时奥地利代表在跟他谈邦联的规则和制度。说这些规则和制度是依据《德意志邦联文件》和《维也纳最后议定书》的。然后俾斯麦先生就高屋建瓴的指出,所谓德意志邦联其实就取决于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大国。所有的规则、制度、条约,如果对大国有利它就有效。如果对“我们”不利,它就是张废纸。

俾斯麦的这番高论吓了他的奥地利同行一大跳,但却揭示了俾斯麦这个人对待外交的基本思维方式。那就是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和霸权主义。竭尽全力让别人遵守条约,然后自己根据利益有选择性的遵守。这是俾斯麦思考外交事务的基本逻辑。但这个逻辑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假设别人对待条约的态度跟自己一样。否则岂不成了掩耳盗铃?我没看你你凭什么看见我?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帝国。他在王朝战争期间对每一个强国都预设了可能会反对普鲁士的前提。怎么在亲自统治帝国二十年之后,他纠结起条约文本来了?他觉得即使《再保险条约》对俄国不利,也可能让俄国人遵守了呢?

拿着条约字斟句酌,认为条约上的字句可以约束大国的行动?这不是俾斯麦最看不起的那种老实本份的外交官的作派么?自己面对条约的时候从实力、利益出发,然后希望别人拘泥于条约文本?这是一个俾斯麦式的战略家应该有的思维方式么?

俾斯麦智力98,职位帝国宰相智力+5,特性战略家智力+5,特性冷静审慎再+5,沙皇的外交大臣智力72还有特性“轻信者”所以沙皇俄国一定会遵守《再保险条约》?您以为政治是玩游戏?

为什么一个战略家的俾斯麦到自己下台以后要靠条约文本来给自己撑腰?因为他不敢面对现实。

这个现实是什么?这个现实是:

俄国此时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俄国需要资本输入。而俄国想要获取外国资本只有两种办法,

1、出卖农产品这是俄国唯一可以创汇的大宗商品

2、引入外国投资

而这两种需求德国都无法满足,因为

1、德国此时也处在高速工业化阶段,资本在德国本土投资同样可以得到高回报。德国自己没有资本可以输出到俄国。

2、普鲁士贵族此时已经今非昔比,农业利润日益低落,保住国内粮价就是保住他们的饭碗。

所以德国既不能主动向俄国提供贷款,也不能允许俄国农产品直接输入德国市场。而德国在这两方面都不能让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德国严重的触怒了俄国掌握着权力的贵族阶级。

其实德国不是不需要粮食,俾斯麦执政的晚期德国已经是五成农民国家了,在俾斯麦统治的二十年间德国经历了急剧的工业化,农业人口比例从80%下降到50%。农业技术没有大的进步的情况下减员就是减效。当然可以再等十九年,弗里茨-哈伯的合成氨会让德国农业大踏步前进。有了化肥农业产量就能提高。但在这之前,德意志帝国觉得城市里的劳动者还是应该注意减肥。不要吃那些廉价的俄国小麦。吃黑麦也不太好所以帝国对黑麦同样征收保护关税。对了德意志帝国对奥匈帝国也一样哦!吃小麦对身体不好,吃大肘子就对身体不好了,所以奥匈帝国的猪也不许输入德意志帝国哦!铁杆盟友得到得也是这个待遇哦。

那为什么就是不能允许俄国粮食进来呢?因为容克要穷死了啊。德意志帝国的权力说到底掌握在普鲁士邦的手里,而普鲁士邦的权力说到底就掌握在容克手里啊。俾斯麦不敢违抗他的地主邻居们的利益,兴登堡也同样不敢啊。

可是俄国的权力刚好也掌握在地主手里啊。你掐我们的脖子?我们就不能掐你的脖子么?

这时候你就看出奥匈帝国为什么可以跟德意志帝国保持友好了。因为奥匈帝国的贵族已经没有俄国和普鲁士贵族那么强大了。奥地利真正有影响力的是资产阶级,他们不在乎粮食卖的怎么样。

这时候我们再看看整个欧洲,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个国家都是后起之秀,都在大规模发展功业,都需要资本。这三个国家根本不可能在经济上互相帮助。他们的联盟根本不可能建立在共同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只能依靠政治性的原因结合起来了。

而英国和法国当中英国有广阔的殖民地可以投资,还有发达的本国工业。只有法国它从第二帝国晚期就出现了“资本呆滞”的局面。法国有大笔资本急切的想要找到投资渠道。所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才会爆出一系列投资丑闻。这时候碰到一个蓬勃发展的俄国,他们当然愿意投资。

这就决定了从经济上法国和俄国迟早会走到一起。俾斯麦即使再怎么玩弄手段,他也避免不了这一点。

他玩弄外交手段,弄出一系列故弄玄虚的条款说到底只是为了糊弄无知庸众罢了。

谁从俾斯麦巧妙的条款出发去吹捧俾斯麦的手腕,俾斯麦自己就看不起他。因为对俾斯麦这样的人来说一个巧妙、但不符合本国利益的条约,即使签了字也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华民国政府在越南活动长达五年,从秘密援助到公开支持,扶持了两个强大政党,培训了数百名党政干部,训练了上千武装力量,可谓殚精竭虑,大费苦心。但不知为什么,这局明显筹划多年的大棋,最终被民国单方面放弃,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




1940年,法国战败,日本趁机对法国管理下的越南地区施压,试图切断通过越南对于中国抗日的援助路线。

为了防止日军通过越南攻击中国,也为了维护与外界的通道,中华民国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开始积极策动对越工作。

对越工作分为政治军事两手抓,军事由第四战区长官张发奎负责,在中越边境活动,培训大量准军事人员。政治方面则由中华民国海外越南办事处负责,在越南秘密创建各种培训班,在两年内培训了大量思想上倾向于国民党的革命青年。

1942年,法国投降后,其在越南方面的统治摇摇欲坠,与中国政府渊源极深的越南国民党(以下简称“越果”)开始积极策动越南民族独立活动,并在昆明办了三期培训班,先后为越果输送四百多名党政人才。

此时,越果是越南国内的民族运动中的领导者,以胡志明为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才刚刚开始活动。胡志明本人还参加了张发奎授意组建的中越边区工作队。(《胡志明在中国》)

42年3月以后,随着越南被同盟国划归中国战区指挥,中国领导人先总统 常公成为越南地区武装力量的指导。第四战区趁着这个机会,加大了在越南活动的频率和力度,制定了“对越策动计划大纲”,规定:战区应利用政治、外交等手段之掩护,积极策动组织越南民众武力,并各地华侨,争取法越政府暨其部队之向心,及扶植指导越南诸党派,以期控制全部越南之潜力,使能与国军立于同一战线,共同打击倭寇。(《作战日记》,第536—539页。)

除了越果以外,第四战区还同样扶植了越共。

因为果党自身的属性不分国别,革命同盟会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开始了与其他果党类似的活动——内斗。领导人与领导人内斗,领导人与其他党派内斗,这令张发奎十分失望,认为越果不太能担负起领导抗日的重任,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胡志明。

彼时,胡志明正在第四战区蹲监狱,因为他42年在云南被怀疑为间谍。

44年,张发奎亲自向常凯申去电,释放并派遣胡志明去越南进行宣传三民主义和领导抗日的工作。

至此越南民族革命运动完全由民国政府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控制力。

那么,按照正常思路,凭借着地缘优势,历史渊源,国力差距,只需要一个特别的机会,中华民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和控制越南的局势。为重建中国在东南亚的地位布下第一颗棋子。

而且这个机会还很快就来临了!

1945年三月九日,强弩之末的日军突然袭击,逮捕了法越的总督和陆军司令,越南高层权利瞬间陷入真空。越果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立刻发表时局宣言,并派代表前往重庆称“越南果之八千党军已准备齐全,待命杀敌”,“越南国民党25万忠实党员散布于全国各地,亦正端候起事之日之来临”。

民国中央党部秘书张寿贤也认为这是插手越南的好机会,并且指出“我国扶植越南份子为公开之秘密,此时有此机会不能有所表现,非越南革命力量薄弱至不足道,即为我国之无能,多年纸老虎一旦戳穿矣”。

然而此时, 常公的态度却匪夷所思的开始游移,他认为:“法国之地位现在尚未解决,故续与英美研究。”没有给予越果明确的答复和援助。

国际上,美方提出将越南置于国际共管体系之下,这一提议获得了苏联方面的支持。而法国虽然声明不愿放弃在越南的权利,但也表示会承认中国在越南有种种之特权,华侨在越南有特殊之地位;法国愿以其人力技术复修滇越、桂越两铁路,供中国自由使用,中国人民货物得以自由出入,由中国在海防设立海关,自行征税,等等。

此时,日本临近战败,解放战争尚未开始,越共未成气候,法国自顾不暇(法军此时在越的战斗力也很值得怀疑,即便发生冲突,多半也是举白旗),再加上第四战区多年的经营和活动,此时控制越南。或者说至少控制越南北部的时机可谓无比成熟。

但 常公仍然深不可测的表示,越南地区的归属应尊重越南民族独立的革命意愿。不愿过多插手越南事务。

此举十分耐人寻味…有传闻称美国方面认为, 常公要么有着不可思议的野心,要么就是一个国际政治上的白痴(无出处)。

中华民国政府在越南活动长达五年,从秘密援助到公开支持,扶持了两个强大政党,培训了数百名党政干部,训练了上千武装力量,可谓殚精竭虑,大费苦心。但不知为什么,这局明显筹划多年的大棋,最终被民国单方面放弃,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北仑; 关于中越关系的分期问题 [J];东南亚纵横;1999年Z1期

2刘卫东; 论抗战前期法国关于中国借道越南运输的政策 [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3 一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 [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1期

4罗敏;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 [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4期

5刘卫东; 抗战时期的桂南物资抢运 [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

6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关系研究


user avatar   puzhe6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说一个,1944年-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有一个人的名字是绕不开的,这就是美国人赫尔利。

赫尔利在我党历史上创造了多项纪录,这些记录包括:

他是第一位访问延安的美国高官,当时的身份是美国总统特使,少将军衔,后来又接任美国驻华大使;

他是第一位同教员同志进行过直接谈判的人,第二位当属蒋介石;

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和教员进行谈判的外国人,第二位外国人则是斯大林同志。

同时他也是饱受国共两党抨击和吐槽的家伙,当时曾参加会谈的胡乔木事后回忆说“赫尔利这人有点草包”,而蒋公则在日记中不负众望地骂道:“余初以为哈雷(赫尔利的又一译名)之经验与老成,赴共交涉必不如其他美国浅薄者流为共匪所诱惑,不料其糊涂失察甚于一切美人也”。

赫尔利究竟干了什么,使得国共双方纷纷对他都投以鄙视的目光?简单来说,就是他下了一盘大棋,准备以一己之力来调解国共关系。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赫尔利来华的背景:

  1. 1944年国内最大的新闻无疑是豫湘桂战役,这场战役当中国军被打得丢盔弃甲,损失了大片山河,日军兵锋直指贵州的独山县,威胁到重庆大后方,一时间举国哗然。有分析甚至认为日军可能进一步进攻昆明,彻底掐死老蒋。与此同时我党的各方面工作则蒸蒸日常,根据地扩展到约1亿人口,人民军队主力发展到57万,民兵200万,已经开始接近和国民党平起平坐的程度。
  2. 这个大背景带来两个后果,其一蒋介石越发被我党看不起了,从43年开始的新一轮国共谈判当中,我党的要价逐渐提高,几乎是日军每夺取一个大城市,报价就提高一分,直至林伯渠在参政会上公开提出了联合政府的主张,要求改组国民政府,成为容纳全国各派抗日力量的多党政府。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让国民党方面非常恼火,但从此成为了两党接下来谈判的主题之一。
  3. 豫湘桂战役的另一个后果是蒋介石也开始被美国人看不起了。以谢伟思为代表的“中国通”们要求美国正视蒋介石的腐败和无能,并预言将来的内战中蒋介石必败,当然这批人并不是美国政府的主流,所以未被重视。但美国还要考虑对付日本,甚至考虑过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所以必须关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切。当时我军控制了沿海的大部分海岸线,美国人要想登陆就必须正视我党的存在。同时人民军队在1944年开始了井喷式发展,不断发起反攻,夺回大片国土,延安甚至有计划要通过城市起义和人民军队攻城的办法夺取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最后由于二战的仓促结束而没能实现。但国共两党在实力上一涨一消,也使得美国方面不得不开始正视我党。
  4. 1944年初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留下了两个成果,一是促成了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成行,这成为我党和美国外交的开局,二是和蒋介石达成了互派特使的协议,赫尔利就是罗斯福派来的特使,此后他高调介入国共谈判。很显然这两项成果都跟我党有关,美国的计划是在支持蒋介石的同时,让老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比如承认我党的合法地位,让政府容纳其他党派,从而防止苏联控制中国,并利用抗日的人民军队进行对日作战。毫无疑问,当时华莱士的话不可能打动蒋介石,那么这件事还需要赫尔利来继续完成。

以上就是赫尔利调停国共谈判的基本背景。

赫尔利是1944年9月4日来到中国的。史迪威事件即将解决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穿梭于国共双方之间,并于10月17日、18日、23日先后三次约见当时人在重庆的董必武,提出了自己亲赴延安拜见教员,并推动和谈的方案。赫尔利的大致方案是这样:

首先他拟约张治中、王世杰以及董必武、林伯渠等谈判代表,先谈出个初步的结果,然后他拟向蒋介石谈。蒋同意后,他便准备到延安和教员谈判以求得双方合作的基础。最后蒋、毛见面,发出宣言,两党便合作起来了。

在这里,赫尔利首先安排了一个完满的议事程序,而不是议事内容,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介入期待颇高。——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国共谈判的焦点问题,除联合政府外,还有解放区和解放军问题:

蒋介石一贯希望实现政令军令统一,不允许解放军这种国中之国的存在,也不允许解放军不听指挥。他的基本盘算是取消各解放区,让改组抗日军队,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给我党扔几个部长、军委会委员做做。换句话说,他的方案是以我为主。

而我党的打算则是要求蒋介石正视现实,承认敌后8年的抗日成果,承认解放区由我党领导,承认八路军和新四军,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政治民主化之后可以考虑军队国家化。换句话说,我党的方案是平起平坐,取消独裁。

所以表面上看,两党的分歧在于一个喊统一,一个要民主,实际上是实力的较量。这其实是个死结,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就是实力,解放区就是基础,两党现在说到底都是明牌,谈了好几年,没谈出个结果。现在赫尔利要来趟这个雷,他准备把两者的主张捏到一块儿,让我党同意统一,让蒋介石接受民主。

赫尔利跟董必武沟通的结果是我党愿意统一,也愿意拥护蒋委员长的领导,拥护三民主义。这些都是我党一直以来的主张,所以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

但赫尔利的计划并不顺利,受到了国民党方面的阻挠。由于前几天我党要价“太高”,国民党方面的王世杰等人颇为愤怒,甚至不愿意再和林伯渠、董必武会谈。

(10月18日)王(世杰)记载:“赫利将军约余与文伯在彼之寓宅与林、董晤谈。予谓此甚不便,亦无益。”也就是说,王世杰拒绝与林、董会晗。为打消王之成见,赫尔利说:“林、董表示愿求得统一,并谓中共愿拥护蒋委员长。”王世杰不屑地说:“此种表示为彼等一贯之词”。再次拒绝与林、董会晚。——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眼看着自己的第一步计划就要落空,赫尔利不露声色地打出一张牌:“美军不久即将在中国海岸登陆,如届时中国仍然分裂,中共在美军登陆地区之军队不受中央政府指挥,则美军将如何应付?”

不得不说,这张牌打得很好。就在赫尔利来华的时候,爆发了史迪威事件,一向被认为是美国人走狗的蒋介石,硬着脖子上书罗斯福,撵走了索要军权的史迪威,为此他不惜摆出要坚持独立抗战、放弃美国援助的架势,迫使美方妥协。但尽管如此,蒋介石也没有强硬到要坐视中共和盟国直接接触,从而撇开他的程度。毫无疑问,一旦美国和我党直接接触,那么必然造成事实承认我党,国内问题国际化的严重后果,蒋介石将失去对国内局势的控制。为此,国民党方面只得妥协,力图把问题控制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

王世杰迅速妥协,提出自己先搞出一个谈判方案,然后赫尔利可将此方案交与我党。赫尔利要求:“承认中共为政党及承认实行民主政治两点似不能不列入。”当时还是国民党的一党训政体制,其他政党均没有法律地位。王世杰和蒋介石应允,“不妨即时承认中共之合法地位”,于是拟定了一个方案,赫尔利看后“甚赞成”。

第一局,赫尔利通过自己的手腕“谈出了一个初步结果”,轻松获胜。

方案确定后,就是通报董必武,提出去延安。中间的细节就不说了,这里提一点,10月23日,赫尔利第三次约见林伯渠、董必武。24日,林、董报告延安:“赫尔利说,蒋介石21日交给他一个方案,被他拒绝,据赫尔利说,蒋的方案意思是要消灭共产党。”

他打了个比喻,说蒋介石的方案是叫你们在前面打,他们在后面打,意思就是要消灭你们。赫尔利还说,他告诉蒋介石,如果他是共产党也不会接受国民党的方案。——《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且先不管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何,明明王世杰提出方案是时候赫尔利的态度是“甚赞成”,到了我党这边就成了果断拒绝,仿佛自己真是个不偏不倚的好人。赫尔利这人品,哎。

不过不知为何,赫尔利去延安的时候,拿的还真不是这个方案,而是自己拟了5条意见,但张治中、王世杰等人又按照国民党的意志对这个方案进行了修改,所以实际上还是国民党的方案。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美国特使去延安,这是破天荒的首次,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动作,而当时负责和赫尔利沟通的王世杰竟然一口答应,事先竟没有请示蒋介石。王世杰的解释是:“晚间与蒋先生谈赫利拟赴延安事。予谓彼此项计划必已先征罗总统之同意,故予日昨赞成之。”然而搞笑的是,这是王世杰疑神疑鬼,赫尔利事前根本没有征求罗斯福同意,这是他的个人计划。类似的神经过敏,在国共和谈中不止一次。

第二局,延安成行,赫尔利再次轻松过关。

11月7日,赫尔利乘飞机到达延安。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担任翻译,据他回忆:

为赫尔利将军翻译是一个困难的任务,因为他谈吐随便,语言不精,而且谈话过程中喜欢东拉西扯,思路难以捉摸。因为见到路边的乡民,将军便谈起自己在俄克拉荷马的老朋友的奇闻铁事,而这对毛泽东也许毫无意义。——包瑞德《美军观察组在延安》

包瑞德的这些观察会在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得到证实。

前往延安前,蒋介石会见了赫尔利,双方达成了三项君子协议:

一,不可予共党宣传资料;
二,不可予其延宏时间,此事务必望其速决;
三,各种谈话必须记录合对,勿使其将来反噬也。

实际上是对赫尔利在延安的行为作出严格限制,要求他逼迫我党签城下之盟。对于蒋的这些谆谆嘱托,赫尔利表示“皆同意”,但事后表明赫尔利要么是忘了这回事儿,要么是没听出老蒋的弦外之音。

延安对于赫尔利的到访,颇为重视。毛、周等人亲自到机场迎接外国友人,几个人一起坐着延安仅有的破旧吉普车回到窑洞。

此前一天,也就是11月6日,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专门讨论了赫尔利来延安进行谈判的问题,确定了不卑不亢的谈判方针。

在接到关于董老、林老与赫尔利第一次谈话情况的报告后,毛主席、党中央对谈判前景做出了比较乐观的估计。毛主席认为,蒋介石对罗斯福、丘吉尔的压力硬抗了几个星期,现在又软下来,对美国软,对我方亦随着软些;蒋最怕指名批评他,美国亦怕我们不要蒋,故在许蒋存在的条件下,可以作出一些有利于我们的交易来。——《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来到延安后,赫尔利先后和我党进行了4次会谈。在第一次会谈中赫尔利就拿出了准备好的方案,这个名为《协定的基础》的方案主要有五条:

一、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将共同致力于统一中国的一切军事力量,以便迅速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
二、中国共产党军队将遵守与执行中央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三、中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拥护在中国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孙中山原则,双方将遵行提倡进步与发展政府民主程序的政策。
四、中国将只有一个国民政府和一个军队。共产党军队的所有军官与士兵,被中央政府改组时,将依照他们在全国军队中的职位,得到一样的薪修与津贴,共产党军队的一切组成部分,将在军器与装备的分配中得到平等待遇。
五、中国政府将承认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的合法地位。中国一切政党,将获得合法地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清这个方案的核心内容,这个方案的要害在于第2条和第4条,回避了我党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和联合军事统帅部的要求,反而在统一的名义下,要求我党交出军队。作为交换,国民政府可以“公平”分配物资,以及“遵行提倡进步与发展政府民主程序的政策”。这确实体现了国民党的意志,难怪教员看到这个方案的时候直接质问这个方案是谁的意见。

接下来会谈的时候,教员首先毫不留情地将蒋介石抨击了一通,强调中国需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因此必须改组现在的国民党政府,建立包含一切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国民政府。教员风趣地说:

国民党军队的士兵饥寒交迫,走路都走不动,士兵月薪五十元,只够买一包纸烟。我们的军队,吃得饱,穿得暖,走起路来蛮有劲……我以为应当改组的是丧失战斗力、不听命令、腐败不堪、一打就散的军队,如汤恩伯、胡宗南的军队,而不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毛泽东年谱》

当时豫湘桂战役打得正酣,国民党腐败所带来的军事危机暴露无遗。教员的一席话,无疑让支持蒋介石的赫尔利恼羞成怒。

赫尔利说,直到今天上午,他还没有了解到在国共之间存在着这样深刻的鸿沟和这样严重的对抗,如果局势已经无望的话,那他何必枉费心力。他曾要求蒋介石合理一些,以期有助于全中国的利益;现在,他也要求毛主席合理一些。赫尔利还指责说,毛主席刚才的话有重复敌人所说的地方,是不公平的;蒋介石抗战八年,他的周围的贪污腐化分子利用了他。

教员反驳道:

我所重复的,在外国是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的话,在中国是孙夫人和孙科先生的话。我想重复这些人的话,是可以的吧!说我重复敌人——日本人的话,那是不合事实的。”

教员的话显然是把赫尔利镇住了,他没想到山沟沟里的共产党人这么强硬。不过教员并没有纠缠,他指出自己讲出政府这些缺点,绝不是为了分裂,而是希望克服缺点,实现中国的团结民主。

这让赫尔利又松了一口气,于是他主动提出让教员修改方案。是的,你没听错,经过刚刚短暂的交锋,赫尔利就向我党妥协了。教员在第三次会谈中提出的方案是在原来的5点方案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一、中国政府、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快击败日本、重建中国,将为统一全中国的武装力量而共同工作。
二、现在的国民政府将改组成为包括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派政治团体的代表在内的全国联合政府。将颁布并实施一项新的对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事务进行民主改革的政策。同时,全国军事委员会也将改组成为包括全部抗日军队的代表在内的全国联合军事委员会。
三、全国联合政府将拥护孙中山关于在中国建立民有、民享、民治之政府的各项政策。全国联合政府将奉行促进进步与民主的,倡导正义的,允许信仰、出版、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的,保证向政府请愿上诉,人身不受侵犯、迁徙自由等权利的各项政策。全国联合政府还将奉行使避免恐怖和匿乏的自由权利得以生效的政策。
四、全体抗日军队将遵循并执行全国联合政府及全国联合政府联合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将得到政府和军委会的承认。将公平分配得自国外的军用物资。
五、中华全国联合政府承认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所有抗日党派的合法性。

新方案的核心在于第2条,因为贯彻了我党联合政府和联合统帅部的主张,其他几点也进行了扩充和位置移动,比如原来的第2点被移动到了第4点,以显示先政治民主化再军队国家化。

然后精彩的来了,教员阐述完自己的新方案后,赫尔利居然认可了!包瑞德是这样回忆的:

他(赫尔利)大意是说:“在我看来,这些建议完全是合理的,但它们还远远不够。如果毛主席不反对的话,我愿意仔细加以研究,并于明日上午提出我的建议。”听到赫尔利表示要从这些条款的扩大化出发来研究他们的提案,共产党人似乎有点吃惊,不过他们并不反对。

能不吃惊吗?你居然毫不费力地同意了!

赫尔利不仅仅认可这么简单,为了防止我党反悔,他还主动提出两人可以在协议草案上签字:

赫尔利提出:“毛主席是否可签字于五要点之上?”毛主席说:“可以。”赫尔利说:“那我也要在这上面签字!”毛主席说:“今天把文件准备好,明天签字,不知蒋先生愿意签字否?”包瑞德插话说:“这五要点,在赫尔利将军见证之下,毛主席已予以接受,蒋如拒绝,赫尔利将军就可以很清楚地告知罗斯福总统,这五要点,我认为很公平,毛同意了,蒋不同意'。”

这样一来,草案也就向协议迈出了一大步。事后赫尔利大概会追悔莫及,自己怎么就轻易签字了呢?

其实包瑞德自己是有点看不下去,他回忆说:

我并非律师,我提不出关于“和谈者”(中国人称之为“调停人”)的特殊品质的要求。但我觉得,如果双方之间的不信任和对立达到了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深刻与激烈程度,那么正确的行动原则最好是不要提议修改某一方的提案。特别是在这一提案如果修改后将有利于该方,而它方却无研究机会的情况之下,更不要这么做。事实上,如果我当时不在现场,我真难相信赫尔利将军会如此行事

但是没办法,赫尔利是特使,他有权利这么任性。

于是两人在11月10日上午签署了协议,这个协议最后定名为《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议》。

第三局,延安把协议签了,赫尔利感觉自己又顺利过关。

任性的还不止这一件,赫尔利眼看着自己调停即将成功,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整个过程中对着教员疯狂输出彩虹屁:

赫尔利说:“从今天的谈话中,我感觉到毛主席的热忧和智慧。我刚才误解了毛主席的意思,后来明白了。请各位将我误解毛主席的话,从记录上完全勾去。”(指第二次会谈时两人的争论)
赫尔利回答:“我将尽一切力量使蒋接受,我想这个方案是对的。”他表示,毛主席不仅有非凡的智慧,而且有公平的态度。他这次能和毛主席一起工作,实为平生快事。尤其使他感到庆幸的是中国人民已经得了这样一位大公无私,一心为人民谋福利的领袖。
赫尔利作答说:“我们的谈判进行得这样顺利。我敬佩毛主席的宽大态度。你所希望的各种改革,我完全同意。”——《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协议基本达成的时候,赫尔利感觉自己大功告成,顺势邀请教员去重庆,以完成自己计划中的最后一步,教员愉快地答应了。他还请教员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以彰显自己的外交成果。这是多么美好的上午!

当天下午,赫尔利乘飞机返回重庆。

大家一定有一个疑问,赫尔利为什么这么容易就同意了我党的意见?

除了性格方面的原因外,其实当晚我党召开六届七中全会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就指出:蒋介石所谓的让我们参加政府和我们主张的建立联合政府是有区别的;但赫尔利却把二者混而为一,他以为蒋介石不至于为难,我们则估计蒋介石必定会对这次会谈所作出的协定提出修改。

也就是说,初到中国的赫尔利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不了解国共双方都拥有军队且彼此处于阶级对立的事实,也不愿意倾听那些中国通们的见解,因而简单套用自己的经验,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甚至于赫尔利自己也有一点点疑惑,他对教员说,虽然他认为这些条款是合情合理的,但他不敢保证蒋委员长会接受。周建议他,不必把协议交给王世杰、宋子文这些谈判高手,可以直接交给蒋介石。

然而正如赫尔利“忘掉”蒋委员长嘱托一样,他同样“忘掉”了周的嘱托,直接把协议交给了宋子文和王世杰。

周的预判是正确的,这些谈判高手指责他为何不坚持原来的五点协议。赫尔利辩解说自己坚持了,但没有用。

当日,蒋介石写下一篇情绪激动的日记:“余初以为哈雷之经验与老成,赴共交涉必不如其他美国浅薄者流为共匪所诱惑,不料其糊涂失察甚于一切美人也,尤其以毛泽东所要求条件签字后,彼乃允可携之而回也。此实于我政府为一大之打击,而是共匪诡计最大之成就也。”

同日,蒋又在反省录中写道:“以哈雷此次赴延安之结果,无异美国为共匪之外援,使其多一保障,多一有力后盾,无论其宣传与行动皆将益见倡狂矣。”

他带回的协议被国民党严词拒绝,国民党提出了三点反建议,删掉“联合政府”“联合军事统帅部”等字样,改为允许参加政府、参加军事委员会,一切又回到原点。

有一句话很对,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会被推翻。

赫尔利调停国共谈判的第一个回合,就这么喜剧般地收场了。但或许是赫尔利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调节能力,半个月后(11月27日)赫尔利就被任命为新的美国驻华大使。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尔巴尼亚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正在发生的,美国入侵阿富汗,控制世界岛就控制世界, 控制中亚就控制世界岛,控制阿富汗就控制中亚,而且在中国和俄罗斯腹部埋上一个钢钉。

塔利班:excuse me?你丫吃的喝除了空运哪样不是花买路钱送进去的?

号称花了花了2万亿美元,大头被我赚了?那个花帐进入谁的荷包你不知道?


特朗普:打了20年,我就求一个体面的退出

(炸死几十个美军后。。。)

蓬佩奥:不体面我也要走人 (据法新社刚刚消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透露,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预计将于2月29日签署(和平)协议。)

PS: 签定协议后,美军: 不体面我不走。

然而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断然不会一怒兴兵,肯定还还有其他战略考量,“大正”认为美国入侵阿富汗真正原因是美国要占据阿富汗这块战略要地。



具体解析:
阿富汗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是西亚、东亚、南亚、中亚的交汇之处,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早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通过英属印度殖民地入侵阿富汗,以及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等都是看中阿富汗这块风水宝地,虽然最后都失败了,阿富汗也成为了著名的“帝国坟场,依然阻挡不住其他大国觊觎阿富汗的热情,就连实力很差劲的印度都想要插一脚。
去年印度媒体阴阳怪气表示“猜测美国总统特朗普很可能会邀请印度出兵阿富汗帮助美国,因为特朗普表示在阿富汗问题上,印度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印度人的YY和开挂水平可真不是盖的,这都能猜出来,可见阿富汗对于世界各大国吸引力,连速来开挂的印度都安奈不住了。



其实也不怨其他大国们贪婪,阿富汗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以西是伊斯兰世界的地盘,拥有丰富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向北是前俄罗斯势力范围中亚,向东是新兴的东亚大国。美国若果控制阿富汗,向西能够掌控中东地区局势,从而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向北能够威胁俄罗斯腹地,更好的围堵俄罗斯;向东可以阻止新兴大国的崛起。向南通过巴基斯坦进入印度洋,这是当年苏联梦寐以求的印度洋出海口,也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真是一举两四得。
所以控制阿富汗对于美国掌控世界局势十分有必要,不是有这个说法吗?掌控中亚就能掌控世界,阿富汗就是美国掌控中亚的支点,所以别看美国每年在阿富汗花那么多军费都不愿意撤军,反而在拥有石油资源丰富伊拉克撤军好多年,明显就能说明阿富汗对于美国的重要性。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麦克阿瑟曾准备在赢得朝鲜战争后公审朝鲜和中国的“战犯”,而且诉讼程序和犯人人数都规定好了。

1950年 10月,美国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批准了一套诉讼程序,它以纽伦堡审判为模板,旨在赢得朝鲜战争后对朝鲜和中国的战犯进行审判。法律团队急速地穿越了朝鲜半岛,远至鸭绿江(Yalu River) ,随行的还有电影摄制者。一年后,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指挥官马修·李奇微 (Matthew Ridgway)将军说,在联合国监管的范围内,需要按战争罪起诉的有 “400个案件和 126个嫌犯”。——《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至于这件事最后的结果,该书作者以讽刺的语气写到:

但在一年后,朝鲜和中国的战犯们都回家了,没有受到审判,也没有被绞死。

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演戏——阿美利加著名影星麦跑跑。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用“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来描述眼下的事,我一般理解成:“我们”死得很难看。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的棋都没有用。因为这是术。

道才能解决问题。可是执掌权柄身居高位的人谁肯起用圣者呢。

孔子没人用。

曾子没人用。

子思没人用。

孟子没人用。

荀子没人用。

他们不要的学生,比如荀子不要的李斯、曾子不要的吴起,说话很迷人,砍人手很快,大家抢着用。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德意日三国同盟喽。轴心国互相之间缺乏基本的战略协调,非但互相帮助非常有限,反而常常互相坑。

和盟军之间的团结完全没办法比。

这三国的恶,主要还是各自独立作的。这其实算好事吧。




           

相关话题

  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何在早期一直被埋没? 
  波尔布特有什么功绩? 
  若将中国名臣名将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 
  近世之前的日本岛,为什么没能够像英国之于欧洲大陆那样,对中国以致内亚地区发挥离岸平衡的作用? 
  中国古代谷物怎么脱壳? 
  民国游行的学生们为什么不参军报国? 
  什么叫做学阀,怎么感觉有点像过去士族? 
  有什么关于黑龙江的冷知识? 
  如果司马懿的主子是刘邦,同僚是萧何韩信张良陈平,他还能兵变篡权,架空刘邦吗? 
  历史上有哪些硬核的人? 

前一个讨论
土木工程在未来的太空建筑领域会大显身手吗?
下一个讨论
计划生育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