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这个词有点空洞,建议先简单讲讲信息化是撒。
我不是军迷,只是从小跟枪啊炮啊睡过觉,看到一些相关的信息,喜欢记下来。
个人理解的信息化,从实物上来讲主要指C4I,或者说升级版,C4ISR。
C4代表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四个字的英文开头字母均为“C”,所以称“C4”;“I”代表情报;“S”代表电子监听;“R”代表侦察。
一个实物,或者说一个工具,我们就要看它的使用范围,使用场景,使用者和使用对象。
目前我国的国防性质决定了使用范围,其实还是实力决定了适用范围。目前应该特指中国国土近海和陆地6000公里,以及对应的空域和太空,以及几个关键的公共交通地理点,能够进行高可用重叠覆盖。但是相较于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全球实时监控以及150公里轨道实时监控,中国的外域范围和能力相形见绌。同时中国关于网络范围的定义才刚刚起步,并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硬件来确保国防力量的覆盖,比如现在仍然使用网格和保长这样的原始系统,与国际先进梯队尚有较大的差距,估计支付宝,微信和南翔技校能够一定程度上预防一些民用级别的攻击。
使用场景受制于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主要用于街道办日常社区管理,农林牧鱼产业灾害预防,监测和防治,地理灾害监测和救援,环境保护事件等民用场景,暂时无法满足高带宽低时延高保真的军事需要。
使用者随着大学生数量上升,质量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体质问题如近视,耐力和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出勤率较低。加之语言翻译和方言的影响,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此方面任重而道远。
至于使用对象,受民族文化影响以及国家基本国策限制,一直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送钱怼人的策略,进一步降低周边十几个核持有国的危险系数,以及提高民间的交流质量,力争做到0威胁。
基于上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层面我国已经有意识,但是因为人口,文化等问题,仍停留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以至于在汶川地震中无法即时了解一个县城的情况,出现总理与军事主官的沟通不畅,故任重而道远,望二胎政策能有助于相关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