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有什么看点和重要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eng-n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说的都很全了,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意义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中国人,中国航天一直希望在太空探索领域做到一回“人类首次”的壮举,嫦娥四号实现了。


不要小瞧这个,人类首次是一项巨大的荣誉,当年美苏太空竞赛,争夺的就是各种首次。首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对一个民族的振奋作用不可小视。


但要做到首次太难了。首次意味着冒险,意味着创新,意味着牺牲。为什么我们对四大发明特别自豪,也是因为首次。拿航天来说,首次发射卫星,人类首次进去太空,首次太空行走,首次探测月球,首次登月,都是巨大的荣誉,但这些荣誉都属于别人。NASA的探测器已经把全部太阳系探测完毕,刚刚还首次飞到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留给一直作为追赶者的中国航天的机会真的不多,后面印度等国家也都在努力,所幸的是嫦娥四号,中国航天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


user avatar   haibaraemi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年1月3日上午10:26,经过26天的飞行,嫦娥4号月球探测器顺利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南纬45.5°的预选着陆区中,成为人类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计划的第二阶段,也是继5年前的嫦娥3号任务成功完成之后我国深空探测史上的新篇章。

嫦娥4号任务包括一枚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的组合体,以及一枚为着陆器/月球车与地球提供通讯的中继卫星“鹊桥”号。鹊桥号是人类首颗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2晕轨道(halo轨道)的通讯中继卫星,目的是为了解决着陆任务挑战月之背面的通讯难题,因此已在半年多前提前发射并于6月14日顺利抵达预定轨道。


嫦娥4号着陆器(上左)和月球车(上右)的模型。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鹊桥”工作示意图(下)。改编自:[1]


着陆之后的嫦娥4号会打开太阳能电池板,将天线指向中继星传回讯号,并于几个小时后释放月球车。我们即将再次看到着陆器和月球车历史性的两器互拍


2013年12月15日,嫦娥3号落月6个小时后,着陆器的地形地貌相机和月球车玉兔的全景相机互拍




(正式高清图稍后才会陆续放出,先用低清版想象一下吧)这是着陆器的降落相机拍的






这是着陆器的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



月球车将朝这个方向驶向月球表面。来源:CNSA/CLEP




嫦娥4号的奔月之路


2018年12月8日凌晨2:23,嫦娥4号发射升空,奔向约38万公里外的月球。


12月12日16时45分,经过约110小时的地月转移轨道后,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了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4号探测器在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成功变轨,降轨进入近月点高度约15公里、远月点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2]。


更多详情参见:

嫦娥4号中继星“鹊桥”发射成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嫦娥4号发射成功:去往从未踏足过的地方,需要一点勇气


嫦娥4号的奔月之路是这样的(手机横屏观看)





嫦娥4号如何着陆?着陆在哪里?

嫦娥4号的着陆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简称SPA)中的冯·卡门撞击坑(中心位于东经176.2°,南纬44.4°)内。不用多说,这个撞击坑是以航天工程学家、NASA喷气动力实验室(JPL)的创始人之一冯·卡门的名字命名的,他也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的博士导师。


嫦娥4号本次选择探访南极-艾特肯盆地,不仅仅是因为月之背面还没有着陆任务去过,还因为南极-艾特肯盆地本身就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直径约2400公里、形成于月球前酒海纪(39.2亿年前)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深达12公里,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也是月球上最深、最古老的大型撞击盆地。因此,对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实地考察,有助于帮助人类加深对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形成、月球深处的成分,以及月球地质历史的理解。


然而,着陆南极-艾特肯盆地艰险异常。尽管鹊桥中继卫星解决了通讯难题,但不同于大片大片被月海玄武岩覆盖的平坦的正面,月球的背面崎岖坎坷,鲜有大片平坦的地方,被层层叠叠的撞击坑覆盖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中也是如此——这里的起伏可以高达7公里,而且波动明显[3]。





冯·卡门撞击坑中因为有大片被月海玄武岩覆盖的区域,成了月球背面少有的平坦区域,这也是嫦娥4号选择在这里着陆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除了地形之外,这里的光照、测控等条件也是经过了检验,适合嫦娥4号顺利着陆和探测的。




然而,即便找到了平坦的地方,嫦娥4号着陆的难度系数依然非常高,因为冯·卡门撞击坑的直径只有186公里——这意味着嫦娥4号必须落得飞常准。一旦偏了一点,就可能落不进平坦的区域,而是撞上崎岖的高山低谷了。


因此,嫦娥4号的着陆策略也做出了调整。虽然和嫦娥3号一样,自主着陆的嫦娥4号整个动力下降过程也分为6个阶段: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但不同于嫦娥3号的抛物轨迹下降,嫦娥4号选择进一步减小着陆位置的不确定性,以近乎垂直的方式着陆



嫦娥3号(左)和嫦娥4号(右)的动力下降过程对比图。来源:[3]




嫦娥4号将要探测什么?


嫦娥4号此行主要有三大目标


1、探测月球背面巡视区的地形地貌、矿物成分;

2、探测背面巡视区的浅表层结构;

3、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射电天文环境展开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要如何完成这些目标,当然是得看嫦娥4号带了些什么了。作为嫦娥3号的备份机,嫦娥4号不管是外形还是携带的科学仪器都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嫦娥3号,带的仪器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素材来源:CNSA


嫦娥4号和嫦娥3号一样携带了8个科学仪器,但根据实际探测目标和探测环境的变化对携带的科学仪器做出了新的调整[1]。





1降落相机(着陆器)


降落相机位于着陆器底部,大小116×100×70.4毫米,重约0.5公斤,硬件指标与嫦娥3号的着陆相机相同[4]。


降落相机的主要任务是在着陆器降落过程中获取不同时段不同高度处降落区域的地形地貌数据,因此会一直垂直指向月表。


由于降落相机只在降落过程中使用,所以它的工作时间非常短,只有几分钟。



2地形地貌相机(着陆器)


地形地貌相机位于着陆器顶部,大小92× 105× 118.9毫米,重约0.64公斤,可以拍摄可见光波段下的彩色影像,硬件指标与嫦娥3号的地形地貌相机相同[4]。


地形地貌相机的主要任务是拍摄月球表面和月球车的影像,可以拍摄着陆区周围360°的全景照片。



这是当年嫦娥3号的着陆器在2013年12月20日拍摄的全景照片拼接图,可以看到自己的太阳能板和一部分组件、远处的月球车玉兔,以及玉兔留下的车辙。来源: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Don Davis [5]


3低频射电频谱仪(着陆器)


低频射电频谱仪是嫦娥4号为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天然无干扰的射电天文环境而新搭载的仪器,任务是在月球背面进行太阳低频射电特征和月表射电环境的观测,填补0.1~40 MHz范围内的射电观测空白[1]。


3根5米长的低频射电频谱仪天线是为了分别接收电磁波信号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分量,这也是嫦娥4号着陆器与3号在外形上最显著的区别。




由于电离层的阻挡,波长10米以上的电磁波几乎完全无法穿透大气来到地球表面,想要对这类以及波长更长的低频电磁波进行观测,就必须离开地球大气层——月球背面就是一个极佳的观测场所



地球大气的电磁波窗口。来源:维基


事实上,除了地球电离层的干扰,月球背面的低频射电观测还能有效屏蔽人类活动的干扰——10米以上在天文上是所谓的超长波(低频),但在人类社会活动看来却属于“短波”(“高频”)段,这可是民用无线电广播的主要频段。


另一方面,着陆器上搭载的低频射电频谱仪还会与鹊桥中继卫星上携带的荷兰研发的低频射电探测仪(NCLE)(0.1-80 MHz)协同观测,互为验证和补充。



4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德](着陆器)


与德国基尔大学合作研制,搭载在着陆器上。目标是测量月表包括带电粒子、γ射线和中子的综合粒子辐射剂量和LET谱,以及月表快中子能谱、热中子通量等参数,为未来载人登月的安全活动和月表综合粒子辐射模型修正提供数据支持。






5、全景相机(巡视器)


巡视器(月球车)上搭载了2台全景相机,大小90×110×120毫米,总重约0.69公斤。全景相机安装在月球车的桅杆上,可以实现对月球车沿途不同测区的360°彩色成像,还能通过2台相机对目标进行立体成像。






6红外成像光谱仪(巡视器)


红外成像光谱仪位于月球车前侧,大小255×172×162毫米,重约4.69公斤,用于探测月球车沿途的月表矿物组成和分布,有可见光近红外(450-950纳米)和近红外短波红外(900-2400纳米)两个通道,硬件指标与嫦娥3号的红外光谱仪大致相同[4]。



7测月雷达(巡视器)


测月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动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来探测地下结构。嫦娥4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目标是探测月球车沿途地下的浅表层结构,例如月壤厚度、月壳浅层结构等,帮助我们追溯巡视区所在区域的地质历史。



测月雷达的工作原理。来源:IECAS


嫦娥4号和3号一样,搭载了2个不同频率的测月雷达,目的是为了兼顾探测深度和探测分辨率


低频测月雷达(第一通道)天线位于月球车后部,中心频率40~80 MHz,分辨率较低(米级),但可以探测较深的地下结构(≥100米);


高频测月雷达(第二通道)天线位于月球车底部,中心频率250-750 MHz,分辨率较高(≤30厘米),但只能探测较浅的地下结构(≥30米)。






8、中性原子探测仪[瑞典](巡视器)


与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搭载在月球车上。目标是测量月球车沿途0.01-10 keV能量范围内的能量中性原子和正离子。这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中性原子探测



可以看出:

嫦娥4号在嫦娥3号的基础上保留下来的仪器们主要用于拍摄着陆过程和着陆区附近的地形地貌(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探测矿物成分(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浅表层结构(测月雷达);

而替换的新仪器们(低频射电频谱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中性原子探测器)则侧重于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天文环境进行探索性观测。

绝对是因地制宜了。

嫦娥4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的设计寿命分别为6个月3个月,所以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们可以期待嫦娥4号带来更多惊喜~


致谢:

本文感谢澳门科技发展基金(FDCT 0042/2018/A2)的支持


user avatar   pi-bo-shi-tai-kong-jing-n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飞,开始踏上奔向月球的旅程!

根据新华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环形山/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发射成功现场(图源:我们的太空微博)


它对中国探月、乃至整个人类探月,到底有多大意义?本文十大看点为你全方位解读。


看点一:为什么选择探测月球背后?


地球上每天都有无数人举头望明月,对着它发出各式各样的感慨。但极少有人意识到,从他们第一次看到月亮至今,除了月亮“形状”(月相)的变化,月球表面的“图案”其实从来没变过,甚至最早人类远祖古猿看到的月亮和今人并无区别。

动图:NASA的深空天气探测卫星在150万千米外日地拉格朗日点“定点”观察而来的月球掠过地球,可以明显看到月球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图源:NASA)


道理很简单:

通过亿万年的努力,巨大的地球把月球牢牢得实现了潮汐锁定,使它围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自身转动。从地球上就只能看到当初它被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虽然由于月球天平动和视差现象可以瞥见一小部分背面,但绝大部分都是看不到的。我们称之为“月球背面”,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还被艺术得称为“月之暗面”。需要注意的是,月球背面也能被太阳照到,并不“暗”,只不过人类看不到而已。


看点二:“我选择着陆月球背后,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更难”


人类月球探测、甚至人类航天的巅峰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波罗登月工程,它留下了载入史册的三句话:

肯尼迪总统说过两句:“我们要在这个十年结束前,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再安全送回来”,“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难”。

经过无数航天人的努力,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说出了最著名的那一句:“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到中国嫦娥三号时,人类已经在月球正面有过20个着陆器,然而背面为0(图源:Wikipedia)


但是,所有的阿波罗载人任务、甚至苏联和美国的其他无人着陆月球任务都集中在月球正面,对这里人类已经了解得非常多。现在,不仅顶级科学家可以每天用激光精确监测地月距离和表面情况,普通天文爱好者也可以用望远镜了解月球正面的每一个月海、每一座环形山。阿波罗计划甚至送了12名宇航员登陆月球正面、还带回了382千克的单体样本。

之所以一直探测正面、在正面着陆,却从不去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面着陆的难度大大难于正面。

因为苏美太空竞赛的走向逐渐变成“耗资不菲但收获有限”,二者先后放弃了月球探测。也给人类的月球探测留下了一个大挑战:谁能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我们要因为难,就不去了吗?

嫦娥四号做出了回答:“我选择着陆月球背后,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更难”。


看点三:月球背后探测会给科研界带来什么?


直接划重点:

  1. 月球背面几乎全是环形山/撞击坑(97.5%),比正面多得多(69%),形成原因和目前的情况只有理论解释,缺乏实地验证;
  2.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第二大超级陨石坑,早在1998年,NASA的月球勘探者号就发现这里存在水冰,而且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情况;
  3. 嫦娥四号实际着陆地点位于该区域中部的冯·卡门环形山,它以钱学森的恩师的名字命名。这里经过了强烈碰撞,极可能曾经被熔岩淹没,各类物质含量丰富,或许留有月幔最原始的成分,保留了月球最深层的秘密;
  4. “月球上氦三能量开发可供人类能源需求XX万/亿年”的说法,相信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了,而理论上月球背面环境更容易产生氦三;
  5. 月球背面有天然的“屏蔽”,没有任何来自地球的辐射干扰,这意味着它有着无比完美的安静环境做天文观测;
  6. 月球背面的月壤也极有可能与正面大不相同。

月球正面(左)和月球背面(右)看起来截然不同(图源:NASA)


以上,基本意味着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将会收获众多独特的科研成果,对世界航天和天文界都将是巨大的贡献。


看点四:月球挡住了,信号咋办?


既然月球挡住了背面,就要布置一颗信号中继卫星,为着陆器做准备和全程信号支持。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NASA就一直在提设想、论证,但从未实践过。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早在2018年5月份,就成功部署了“鹊桥号”中继卫星,在月球背后6.5万公里之外的地月拉格朗日二点附近Halo轨道簇上运行

鹊桥号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的轨道关系(图源:吴伟仁等)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月球信号中继卫星,架起了地球和月球背后的“鹊桥”,它将全程见证嫦娥四号的探测过程,也将负责嫦娥四号的全程通信。


看点五:着陆区域到底有多复杂?


月球背面陨石坑密布、尤其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和高程图异常复杂,对各种配合着陆传感器的系统要求很高。尤其是高度方面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着陆,最大落差高达16.1千米。冯·卡门环形山属于其中一块核心区域,对嫦娥四号而言,相当于翻越崇山峻岭来找它。

如果把此前探测器在月球正面的着陆情形描述为小船轻轻划过湖面,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就好比在风暴洋中冲浪,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地形图复杂程度远超其他地方,图中标注处即冯·卡门环形山(图修改自:Garrick-Bethell and Zuber)


为了成功着陆并释放月球车探测,所克服的难度和意义可想而知。


看点六:为什么四天就到月球,还迟迟不着陆?


嫦娥四号早在12月8日就出发,使用了我国目前深空探测的最强火箭长三乙改III型。3.8吨重的它仅花了4天14时16分就完成了发射、轨道校正、近月制动、进入工作轨道,是四次主要任务中最短的一个。但依然等到了2019年1月3日才进行着陆任务。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呢?

是为了等待时机。

月球被潮汐锁定,自转与公转相同,导致它的一天就是一年,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换做地球时间就是近14天交替的白天黑夜。在进入月球轨道后,嫦娥四号一边测试仪器,一边等待月球进入白天,毕竟它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光线照射形成的影子,也是着陆时判断地形的重要图像参考(图源:NASA)


另一方面,由于降落地点处于南极附近,它需要逐渐调整轨道倾角才能经过这里,比较耗时。同时,也要等待太阳光照在月球的角度达到理想的状态,这样所有的地貌都会有比较清晰的阴影,最大程度辅助光学设备选择并定位着陆地点。

网上有说法是,阿波罗登月的选择时间参考了中国的传统历法——农历,某种程度上,这个说法挺有道理,因为农历与月相一致,月相又说明了月球上太阳光照情况。这是登月设备的重要参考。


看点七:嫦娥四号着陆怎么“走位”?


由于降落的难度大大增加,嫦娥四号的着陆方式也将作出改动。由于着陆地的独特地貌特点,它的避障需求远高于其他着陆任务。

嫦娥三号和四号动力下降过程对比(图源:李飞等)


可以看出,在进入准备阶段后,嫦娥四号的轨迹不降反升,而后进入一个几乎要实现长距离垂直下降过程,期间完成避障、悬停、精避障、缓速降落全过程,难度极大。这么一个复杂的“走位”,对自主导航制导与控制要求极高。


看点八:嫦娥四号的能量怎么来?


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充电电池组合,是很多月球探测器的基本配备。在(月球)白天,月球上太阳能极其充沛,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剩余电能储蓄下来,所有系统正常工作。晚上能量不足,只能冬眠或降低工作强度。我国的嫦娥三号和玉兔号任务,以及苏联、美国诸多无人探测器,大都采用这个方案。

2013年12月2日发射的嫦娥三号和玉兔号月球车,它们能量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为应对夜晚过低的温度,探测器还需要携带放射性同位素元素钚-238,它的半衰期长达88年,会源源不断释放热量,做保温用,嫦娥三号即是如此。与此同时,它的热量也可以收集起来用以发电,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核电池”,太阳系的五个使者:先锋十号、先锋十一号、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新视野号,皆是依靠它实现了深空之旅。

而在嫦娥四号上,中国将首次实验自己的“核电池”技术。尽管它不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这个突破已经意义重大。


看点九:逆袭的备份!


嫦娥四号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版本,但毫无疑问,目前它的科学和工程目标都大大超出了前者。在嫦娥四号动力下降过程中,它需要鹊桥号配合完成全部动作,这就要求对星上传感器和核心降落辅助设备进行全新升级。

月面微型生态圈,带有马铃薯、蚕、拟南芥和生命支撑系统(图源:重庆大学)


基于过往经验,嫦娥四号对月球车进行了一定改进,以期延长使用寿命,扩大科研成果。太阳能帆板系统也升级为高效三结砷化镓材料,能量来源更强劲。对嫦娥三号已有的测月雷达等设备进行升级。

此外,在科学仪器上,为充分利用月球背后的“干净”天文观测条件,它新增了探测中子及辐射剂量、低频射电和中性原子等一系列设备。除了科研,它还携带了一个以科普为主要目标的月面微型生态圈,里面有几种生物,也是人类首次进行月面生物实验。


看点十:国际合作大突破


嫦娥探月工程作为中国最具标志性大型科学研究项目之一,在扩展中国航天国际影响力、甚至直接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意义对我国而言是无可取代的,而嫦娥四号任务(本质上鹊桥号中继卫星也属于嫦娥四号任务的一部分)更是为中国航天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嫦娥四号任务的火箭整流罩上有众多国际机构,可以看出这是个高度国际化的任务(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在科学方面,低射频电探测仪是与荷兰合作,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是与德国合作,中性原子探测仪是和瑞典合作,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是与沙特合作。

在任务成功后,嫦娥四号收集来的一手科研数据将会对外全部公开,欢迎全世界科学家共同研究。一言以蔽之:嫦娥工程是近些年中国航天在国际上最大的一张名片,造成广泛影响的同时,也在行业内外得到了很多关注,是我国航天对外开放吸引合作的最佳平台。


因而,眼前的嫦娥四号,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它的科学和工程意义,对整个人类而言都是重大突破。



主要参考文献:

  1. 文中的“吴伟仁等”指来自此期刊文章:吴伟仁,王琼,唐玉华,等. “嫦娥4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设计[J]. 深空探测学报,2017, 4(2):111-117.
  2. 文中的“李飞等”指来自此期刊文章:李飞, 张熇, 吴学英, 等. 月球背面地形对软着陆探测的影响分析[J]. 深空探测学报, 2017, 4(2): 143-149.
  3. NASA最早提出的完整月球信号中继方案可见文章:Farquhar, W. (1972). A halo-orbit lunar station.
  4. 南极-艾特肯盆地高程原图来自:Potter, R. W. K., G. S. Collins, W. S. Kiefer, P. J. McGovern, and D. A. Kring (2012), Constraining the size of the South Pole-Aitken basin impact, Icarus, 220, 730–743, doi:10.1016/j.icarus.2012.05.032.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user avatar   hou-peng-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后若发生领球纠纷,一面归美国,另一面归我们。


user avatar   miao-miao-miao-18-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比较关心土豆和果蝇。




其中有一封来自我的母校,芝加哥大学。信上说,只要你在某地种上田,你就正式“殖民”了它。所以,严格说来,我殖民了火星。




嗯嗯。。自古以来。


user avatar   yiphannibal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user avatar   gu-xue-j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user avatar   Skywatcher2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user avatar   song-shu-shan-lao-n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新视野号 (New Horizons) 抵达冥王星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女性宇航员上过太空后,是否会影响生育? 
  天体物理到底属于哪个专业,天文学还是物理学还是应用物理学? 
  如何看待好奇号火星车仅仅行驶二十公里车轮就将要报废? 
  普通人怎样购买宇航服? 
  如果地球突然在一秒钟之内自转了一圈后随即恢复正常速度会对我们的世界造成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太空基金会宣布开除加加林“太空第一宇航员”身份? 
  如何通俗地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一系统?它有哪些作用? 
  如何阻止SPACEX的星链计划? 
  如何看待 8 月 10 日翎客航天自主研发的可回收试验火箭成功回收?这波操作什么水平?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