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预知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事故吗? 第1页

  

user avatar   jerry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遗憾,这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谣言。

哥伦比亚STS-107发射期​​间,航天飞机外舱破裂了一块泡沫绝缘材料,并撞击了轨道器的左翼。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管理人员限制了调查,理由是如果确认该问题,机组人员将无法解决。

如果有人看再接着写吧。挺悲伤的一个事故。


11月了,来更新了,感谢在我什么都没写的时候就有人点cui赞geng了。


这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事故。[1]

2003年2月1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在地球上空运行了半个月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开始下降并进入太平洋上空的大气层。按照设计,一架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75到100次,而这次只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对于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来说,一切似乎都与前27次没什么不同。

如果硬要说不同,机长里克·哈兹班德想起在1月23日(飞行第八天)收到过的来自地面飞行总监史蒂夫·史迪奇的一封邮件:

里克和威利,
你们在按时完成科学实验方面表现的很出色。请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有一件事我希望你们知道。这件事其实根本不值一提,我只是希望你们不会在记者提问时对这个问题感到惊讶。在升空80秒左右,照片分析显示有一些从外挂燃料箱上脱落的绝缘泡沫碎片撞击了航天飞机左翼的下表面。专家已经对高速摄影进行了审查,无需担心碳纤维板RCC或隔热瓦有损坏。我们在其它几次航天飞机升空时也看到过相同的现象,因此完全不必担心返回时会有问题。

这封电子邮件还附有视频片段,显示了碎屑的影响。

事实上,在任务开始的第二天,这个问题就被发现了。

2003年1月17日 航天飞机失事15天前

正如每次发射之后所做的那样,Intercenter摄影工作组在起飞后的两个小时内检查了跟踪摄像机的视频。初步审查未发现异常。第二天(17日)早上9:30,工作人员收到连夜冲洗的分辨率更高的胶卷时,在发射后81.9秒发现了碎片。外挂燃料箱左脚架区域的一个大物体似乎撞击了飞行器左机翼下侧,但是拍摄角度并不理想(由于预算缩减疏于维护,12台拍摄设备只有1台拍到了碎片)这让工作人员异常担忧起来。由于他们没有足够清晰的照片来确定潜在的损坏,也从未见过如此大的碎片撞击航天飞机,因此摄影工作组负责人鲍勃·佩奇立即起草了一份报告,附上录像带在下午3:15发送给了任务管理团队、任务评估室、美国太空联盟以及波音公司的工程师等相关部门和承包商,并要求上级向国防部提申请,希望通过他们的间谍卫星获取航天飞机受损部位的高分辨率图像。

很快,NASA内部拒绝了向国防部动用间谍卫星的请求。

2003年1月19日 航天飞机失事13天前

18-19日是个周末,正好还是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放假期间,但是波音的工程师还是加班分析了事故状况。他们估计其中两片碎片的大小约为20x20x2英寸和20x16x6英寸,以每小时511英里的速度撞击了航天飞机的左翼。但是具体的受损位置不确定,而精确位置对于准确的损害估算至关重要。飞行器下表面的某些区域,例如起落架舱门周围的密封件,比其他区域更容易受到伤害。分析人员只有准确知道碎片撞击的位置,才能更准确地确定飞行器是否已严重损坏。

Rodney Rocha给约翰逊航天中心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询问是否可以让哥伦比亚号的机组人员目视检查左机翼是否受损。

邮件石沉大海,没有回复。

2003年1月22日 航天飞机失事10天前

航天飞机管理团队的高层(包括航天飞机计划经理、任务管理团队负责人,航天飞机系统集成负责人和航天飞机隔热瓦专家)通过大量邮件沟通,正确地确定了泡沫撞击的潜在威胁的严重性。这已经不是在讨论泡沫是否构成飞行安全问题,而是在讨论这会引起烧穿飞机的可能性。所有关键岗位的主管都在提出正确的问题,并承认存在危险。

不同岗位的主管通过三个不同渠道向国防部提出调用间谍卫星的需求。国防部立即启动了相关程序,但发现NASA任务管理小组主席琳达·汉姆(Linda Ham)并未授权,导致国防部最终没有收到NASA的正式申请。

没有更好的图像,工程师无法对经验基础之外的泡沫撞击所造成的损坏的深度和面积做出可靠的预测。

2003年1月24日 航天飞机失事8天前

早上7:00,波音公司和美国太空联盟的人员赶到NASA会议室,向任务评估室经理唐·麦科马克(Don McCormack)介绍了碎片评估小组的发现和担忧。虽然会议开的时间非常早,但是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旁听的工程师,他们对哥伦比亚号的状况表示高度关注,人多到会议室都没法坐,大家都站着挤在一起,有些来晚的人都只能站在走廊上。

会议的结果,是NASA接受了他们的报告,但任务管理小组认为这并不能算是飞行安全问题,因此应该仅以低优先级来收集图像, 以“不干扰间谍卫星正常工作”为前提。

2003年1月31日 航天飞机失事1天前

到最后,间谍卫星也没有拍摄到任何一幅哥伦比亚号的图像。

2003年2月1日 航天飞机失事

一开始进入大气层时,一切似乎都正常。

上午8:54:24:MMACS通知飞行总监,左翼有四个液压传感器指示“偏低”,读数低于传感器的最小探测值。

上午8:55:00:哥伦比亚号重新进入大气层后约11分钟,机翼前缘温度达到华氏3,000度。

上午8:58:20:哥伦比亚号以209,800英尺和19.5马赫的速度行进,掉落了一块热保护隔热瓦。

上午8:59:15:MMACS通知飞行总监,两个左主起落架轮胎的压力读数丢失。飞行总监告诉太空舱通讯员(CAPCOM),让机组人员知道任务控制中心已经看到了此消息并正在评估。(怀疑左翼前缘的隔热瓦受到损伤并形成孔洞,导致超高温气体进入)

上午8:59:32:机组人员的最后一次通信:“收到,[中断] ...”。

上午9:00:18:地面拍摄的视频显示,哥伦比亚号正在分解。

七名宇航员殉职,死因是钝器伤和缺氧。

这是继17年前“挑战者号”爆炸后,最惨烈的一次事故。

总结

在心理层面,NASA高层并不认为泡沫撞击会对轨道飞行器构成严重威胁。即使在观看了哥伦比亚号碎片撞击的视频,了解了撞击的大小和部位,并注意到具有足够动能的泡沫撞击可能会造成热保护系统损坏之后,管理层的关注程度依然没有改变。

具有决策权的人,面对任务管理者对此事件的习以为常和继续执行任务的愿望,要求碎片评估小组必须在获取左翼图像之前能明确证明存在飞行安全隐患。工程师们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漩涡之中。

在航天飞机计划的早期,泡沫掉落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问题。设计工程师非常担心脆弱的热保护系统受到潜在破坏(该系统的某些部分非常容易受到撞击,只需轻轻一按就能留下凹痕)。按照《Flight and Ground System Specification》 的要求: precluded foam-shedding by the External Tank. (外部燃料罐不可掉落泡沫)。

哥伦比亚号在1981年首飞时,就有碎片撞击的破坏。更换了300多块隔热瓦。79个航天飞机任务中的65个都存在泡沫脱落的影像证据。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着陆,NASA高层似乎越来越认为脱落泡沫是不可避免的,是可以接受的风险。

NASA的官僚们,被限于NASA的高墙内和各种例行公事中,不可避免滋生出了自大自满情绪。这个体系臃肿不堪。按照调查委员会的说法:如果做出发射决定的人员知道了所有事实,他们决定发射的可能性就很小。


传闻

根据前飞行主任韦恩·黑尔曾表示,当年主管们在左翼受损后,都向宇航员保证会顺利降落。但其后任务总指挥哈珀尔德开会,讨论航天飞机可能出现故障的情况,他已经预计会出现最坏情况:“你们都知道,对于隔热保护层受损,我们都无能为力。所以如果真的发生事故,我认为航天员都情愿蒙在鼓里。你不认为宇航员在返回时,在毫无预兆下死亡,比知道无法解决问题、要留在轨道上,并等待氧气用尽后死亡好吗?”在场人士都默许这个决定。(非官方来源)

参考

  1. ^官方调查委员会文件 http://s3.amazonaws.com/akamai.netstorage/anon.nasa-global/CAIB/CAIB_medres_full.pdf

user avatar   fu-huo-jie-xi-g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程师提出了问题,并申请在太空对损伤拍照,官员否决了申请。




  

相关话题

  航天器返回的以后地面人员为什么需要穿防化服接近? 
  如何看待SpaceX猎鹰九号火箭FT型的低轨运力已经接近中国长征五号系列中的最大型(CZ-5B)? 
  如何看待无工质推进? 
  2018 年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词有哪些?反映了怎样的行业趋势? 
  当中国空间站10年寿命结束了(2032年)会不会用长九再发射一个质量超过国际空间站的国产空间站? 
  如何看待我国连续两次火箭发射失利? 
  空间站为什么不设计一段比飞船大一点的停靠舱? 
  宇航员在外太空短暂打开头盔又关上会发生什么? 
  如果当年登月之后在月表发现了大量高价值矿物,历史会有什么改变吗? 
  航天器返回的以后地面人员为什么需要穿防化服接近? 

前一个讨论
坩埚为什么要从下面烧,直接把火焰往里面怼不是一样的结果吗?
下一个讨论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圆满完成,如何评价本次授课?





© 2025-0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