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一个小内幕,有可能又要挨同行的骂了。
——大多数律师之所以愿意做常年法律顾问,主要目的甚至都不是赚顾问费那仨瓜俩枣,而是期待这个顾问单位将来有诉讼时,会委托自己。而且越是价格低的,越是如此。你在市面上看到的13800/年法律顾问的就属于此类,价格低得离谱,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内生性的矛盾:如果他作为法律顾问,什么风险都提示到位了,顾问单位在法律问题上无懈可击,纠纷就少了。纠纷少了,就没有案子,他做顾问的根本目的就没办法实现。
而对于大多数职业道德尚存的律师而言,他的职业道德束缚着他,所以,他往往也不会主动制造纠纷。这就导致,他既不想减少纠纷,又不会主动制造纠纷。从而,他采取的是一种极其被动的姿态:
公司主动问问题,我就如实解答。公司不主动问,我就不说话,哪怕我已经看到巨大的风险也是如此,甚至内心还有点小雀跃。
而对于公司来说,公司的心态却是:
我已经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如果有风险,顾问会提醒我,他不说话,证明没风险,我就放心大胆地去搞。
这两种因素一叠加,公司的诉讼反而会多起来。不信的话,开公司、办企业、搞管理的朋友们可以观察一下,自从公司请了法律顾问以后,公司的纠纷是不是不减反增了。
利益相关:我从不做法律顾问。
未来可不好说,现在法务外包也很流行了。
企业觉得雇佣法务太贵了,上海今年法务秋招基本都破万了,雇个刚毕业的法学生加上五险一金成本要破20W了。
于是和律所合作,常法顾问律师可太好找了,估计在门口排队内卷压价竞争的律师可以排一个连,但是常法顾问不经常在公司很多事情不方便啊,于是要求律所提供一个派驻企业的派驻律师。
于是律所又从大学招揽一个刚毕业的法学生,实习律师的价格就比法务低多了,别说1W,4-5K的实习律师上海一抓一大把,五险一金还能再克扣克扣
于是公司获得廉价的法律职员,律师当中间商赚了差价,刚毕业的法学生实现了律师梦,那到底谁赔了呢?
好吧……老衲说一句真话
因为我们国家的所谓常年法律顾问大多数因为收费或水平或其它种种问题。非常差劲,不对,应该是垃圾。
常年法律顾问压根就没有起到真正应当有的作用。以前还天真的以为全世界都这样,直到认识了一个美国的律师……人家的法律顾问那是真顾问。我们国家的顾问相当于老板的安慰剂。
不懂目标公司的业务,不懂他们的发展途径,也不懂行业政策,企业内部的架构以及做法律顾问开展工作的抓手都一概不知。
所谓的被动服务从本质上来说和骗钱太像了。
说的不太好听一点咱们的法律顾问算是心理治疗
因为法务比常法好用啊。
如果简单看价格,法务一般是比常法贵,常法报价一般也就5-10万。法务的成本至少20万以上了。
但是,很多企业仍然选择使用法务,而不选择常法是考虑了其他的因素。
论服务,法务更擅长风险预防,因为长期浸泡在公司的业务领域,所以一般比律师更懂公司业务,这也就使法务能准确预判风险。常法一般都是在发生纠纷时才想起来用一下,所以法务更加倾向于风险预防。
论实用,法务可以当做企业与外部律师的桥梁,但是常法就没有这个桥梁了,所以实用性是要打一定折扣的。
论腹黑,确实有不靠谱的律师,如高赞所言,以低价来换取常法服务,并选择性忽视问题,以此来”制造“案子。
其实这点,也是在告诫企业老板们,低价必然意味着有坑,常法还是要选择靠谱律师。
谢邀。
个人经验,不足之处,请谅解。
个人认为,分两部分说吧,有的公司是真不需要,有的公司,还真的不可或缺,为紧扣主题,只说不可或缺的部分吧。
很多行业,从毕业伊始就从事法律事业的朋友们,是无法全面理解的,从法律上来,到法律中去;取之于法,用之于法;太多信息来自于法条、判例、口口相传的经验及部分的个人主观认知。你没做过相关行业,是无法真正的换位思考和设身处地的了解行业的。
1、特殊行业的法律专业度:
拿我本人目前的工作来说,从很多年前的职业规划伊始,我是立志于成为最棒的物流行业法律从业者的,这些年来,从最底端的仓储,物流配送到国际物流、内支线驳运、海外仓、保税仓再到相对高端的特种定制物流、国际工程物流,我是真真切切的从业务做过的,我一直坚持,只有你能比做业务的同事做的更专业,你提出该行业的法律意见,才会有实际意义,否则,纸上谈兵,你真的知道看似合规合法的行业运转之下,发生着什么?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下,这个行业究竟进化了哪些部分?每次看到一些海商公众号或者物流法律协会写的公众号文章,我会深刻的感受到,他们的认知还落伍在十年或者更久之前,甚至在原本不全的事实基础上,进行了个人的噫判。个人以为,做专业领域的法律,和唱戏唱大鼓是十分相似的,你做出个大体相似的调调唱腔来,不难,难的是掺杂在只言片语上的零碎话佐料,但是这分水岭般的区分开了吃这行饭的和精这行事儿的人。在平日里和一些企业对抗或者谈判中就会感觉很舒服,来的是业务方面的人,我就和你条条框框说法律;来的是法务相关人员,我就和你细细密密的说业务;对方蒙了,你就可以找到突破口了。
2、法律链:
除了法务工作之外,就我个人而言,还主动(被动)的揽了一些其他活儿,耗时耗力?必然的,是有现实效果的,举例说明:
(1)招投标及供应商入库
当下的工作涉及采购大量的船舶运力资源,他们的合规与否,直接关系着你所在公司的合规及诉讼情况。当这些供应商是根据你所写的标书,提交(补齐)相关必要材料及资质,且与你持续更新而完成招标,进入合规供应商库时,你后续的法律相关工作就顺畅多了,甚至在后续的纠纷中,你对他们与你业务相关的家当和脾气秉性是门清的,手中有纸,心中有底。
(2)体系管理
ISO综合体系管理、SMS安全体系管理说空也空,说实也实,每年趁着换版或外审、内审的时机,借力公司的强制力,将一些你所需要的,内部可修正,可归纳,可掌握的东西落到实处,把你所期望的法律规制,一步步的融入到公司运营的日常规范,一年不够就两年,两年不够就三年,润物细无声,当合规成为一种习惯,你的工作又顺畅了,一步步的完成你的法律闭环。
3、公司成本
由于公司处于全球行业内的TOP3,基本是世界上所有最大的物流企业都是与我们业务相关联的,或者说,直接对应的,每年至少数千份英文合同或补充协议是要摆在你面前的,40几页、60几页一份很正常,公司请法律顾问做,收费要多少?法律顾问还有其他摊子的事情,给你的认真度有几分?做过法律顾问的朋友们,应该有所了解。加上产生的法律诉讼、仲裁,大量的跨境涉及案件,法律顾问要多少钱?公司的兼并、重组、尽职调查,法律顾问要多少钱?
公司找个年薪的全职法务,是不是太划算了?
不过,个人认为,大的企业,一定要有优秀的法律顾问及外聘律师,优秀律师带来诉讼经验和一些思路是我们没有的,而且学不来的。
个人有感而发,现在风气中,难免看不起法务或低视法务,所述不当之处请谅解,谢谢。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