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考不好没关系》第六期中提到的“深井理论”,一门深入和各有涉猎哪个更好? 第1页

  

user avatar   ju-ge-zhua-zi-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必须戳破各位的一个幻想,也是我曾经的幻想。

各有涉猎不等于样样精通!

样样精通是指一个人天资卓越,在各方面都很在行。而各有涉猎的准确理解,应当是指一个人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均是浅尝辄止,只知道个皮毛,在我们家乡,形容这种状态有个很贴切的词,叫一瓶不满,半瓶咣当。

曾经年少无知,还在为考北大还是清华纠结的时候,我也曾以为自己可以成为那种样样精通的全才,感谢九年义务教育让我早早认清现实,我只是个连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成绩都兼顾不了的普通人。

这也使我对样样精通这个词的真实使用场景非常怀疑,时至今日,以我仅有的阅历来说,能做到一专多强的人已经是天赋异禀了。

明确了各有涉猎的含义,我们再来比较,毫无疑问是一门深入更好呀,各有涉猎有什么资格和一门深入相提并论。

这就好比把一个天天看各类养生节目的小市民和一个内科专家做比较。小市民旁征博引说得再多再玄乎,你敢信么,内科专家虽然只了解内科相关事宜,但每一句话都直指要害,这就是差距。

不瞒各位,我小时候浅薄无知时就很喜欢各有涉猎的人,且中毒颇深。

至于原因,很简单,有趣呀!聊什么他们都能接上话,你知道的他们讲得比你有趣,你不知道的他们还知道,风趣幽默有内涵,对于我们这种还没看过世界的人,尤其管用。这也是为什么吴秀波三言两语就能用佛经给小姑娘洗脑的关键,看过吴秀波采访的人,对于他胡扯的能力想必都印象深刻。

而且这类人还特喜欢批判社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从教育制度到国家政治没有他不忧心的,聊人生理想和世事沧桑,分分钟能给你当灵魂导师,而且每次谈起自己当年其实并不怎么辉煌的经历时,总是添油加醋,说得眉飞色舞,把自己感动地一塌糊涂,末了还要来句,没经历过,说了你也不懂。

别看听他们聊天各个都是高知分子,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实际上没有一技傍身,工作能力弱,每天都在混日子,在公司熬了这么多年也没能晋升个一官半职,家里还有一堆破烂事,只会耍嘴皮子,在吹嘘中找点存在感。

后来,他们就拥有了一个新称号,油腻中年男。

这些人看似啥都懂,什么都看得透,但其实在我看来反而是活的最糊涂的人。这一辈子没混出什么像样的名堂来,也没有自己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更没有梦想没有热爱,看似很有观点,其实都是人云亦云。

所以在我看来,做一个有所专长且清清爽爽的新青年,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手头工作,多充实专业知识,不要被时代所抛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你别以为这份理想有多简单,人家做个寿司天妇罗什么的想要做到极致,都要用几十年时间钻研,想要认真做好一件事是要花费精力的。我现在从事的工作需要创意和灵感,想要达到某个水准其实挺困难,就我自身来讲,确实还没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不敢懈怠,也就更没有精力去发展其他技能了。

记得,之前有段时间有个很火的词叫“斜杠青年”,就是说一个人有多重身份,介绍自己的时候很好听,我叫XXX,是一名摄影师,兼编辑,兼销售,兼广告.....很多人急吼吼地给自己列了很多斜杠。

其实挺搞笑的,因为这么多斜杠其实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真正有本事的人一个技能牛逼就够了。而这种很多条斜杠的人,很可能只是一个无业青年,平时拍拍照,写写东西,偶尔做个微商,在朋友圈发条广告。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宣传自己,但内行人一问就露馅了,这么多斜杠也只能骗骗自己。

所以,与其绞尽脑汁给自己添上很多斜杠,不如培养一个核心技能,至少能养活自己。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看来,“各有涉猎”与“一门深入”之间,实际上存在的不是“对比”的关系,而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各有涉猎”是求知的过程,“一门深入”则是在过程中找寻到自己的兴趣与动力所在,并真正达到最高境界的结果。

其实就像节目中提出“深井理论”的这位父亲所说的,人的一生,知识涉猎最广的时期,实际上是高中毕业的时候。接着,我们在考取大学的时候选择“专业”,选择“大学”,则是“下山挖井”的做法,也就是从“各有涉猎”转向“一门深入”的节点。

鼓励“一门深入”,就是大学设置“专业”的根本原因。因为人们发现了一个现实,“各有涉猎”的人或许看上去很厉害,但却因为注意力分散反而无法在某一项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成就。

而有所得就要有所牺牲,“一门深入”所得到的,是在这一领域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而放弃的,恰恰是那些无法再进行提高的东西。

所以,理想化的情况实际是通过“各有涉猎”认知这个世界,但当遇到瓶颈的时候,转向“一门深入”的强化自己的最强项,从而突破瓶颈。


找准方向之后,一门深入所需要的,其实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坚持。而这坚持,往往需要梦想和热爱。

比如最近大热的《流浪地球》,大家知道的是电影原著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知道的是电影特效好,但不知道的是,电影制作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困难和无奈——被人否定,融资困难,找大牌演员却四处碰壁。

在中国,拍科幻有时候其实是一件特别需要勇气的事情,因为它往往是得不到回报的。

但这些都因为郭帆导演的梦想而坚持了下来。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是大刘评价郭帆是一个“有科幻情怀”的导演;二是《流浪地球》小说原文2万字左右,而《流浪地球创作手册》写了二十万字。

最后郭帆遇到了吴京,6000万,0片酬,客串31天。最终郭帆拍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科幻巨作,而吴京也成为了第一个百亿影帝。这个“空手套战狼”的故事,终成佳话。

情怀是动机,坚持是过程,这样结出来的果,才获得了它应有的赞誉。

当然,一门深入也需要各有涉猎的服务,写一本科幻小说不仅要有脑洞,有逻辑性,有文字的表达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来做基础。做一部科幻电影依然如此,剧本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科学依据,人力、资源的调配,这些全都是必需的基础条件。

于是当所有的条件聚齐之后,“挖井”的工具也更为锋利,这口井才能挖的更深。


所以,“各方涉猎”与“一门深入”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粗浅,他们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能“各方涉猎”,就无法找到自己想要“一门深入”去做的事。但同时“一门深入”所要做的事,也需要在这一范畴之内的“各方涉猎”去为其服务。

并且,另一个问题在于,我们总记得更为“极端化”的各有涉猎,但其实我们将格局拓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脱不开对武艺的“一门深入”;“琴棋书画皆有所成”也脱不开对文艺的“一门深入”。

所以,“一门深入”与“各有涉猎”,决不能以简单的好与坏去下决断。


再说回到节目中所提的“深井理论”,还包含了另一层意思,即“井挖的越深,他们所看到的天也就越小。”实际上也不能说完全是荒谬的。

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当人足够专注的时候,甚至是可以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的,这是一种选择性屏蔽的行为。而当人专注于“一门深入”的时候,随着井越来越深,总会有一部分“天”会被屏蔽。

而且,人的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深刻的记着的一些事,也总会淡化掉一些不常用的信息。

从这种角度上来说,“深井理论”其实也还是经得起推敲的。

但是,井挖的越深,或许“天”越来越小,可我们所拥有的“深”却是实实在在的啊。




  

相关话题

  在家学习期间,你的日常是怎样的,感受如何? 
  2021 年,你希望掌握哪些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全新「技能点」? 
  如何避免完美主义倾向,以应用的方式/目的学习各类理论? 
  数学不好学ios开发困难吗?还是要先恶补数学? 
  高一学生,晚上12.30睡觉早上5起床会猝死吗? 
  如何评价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成功? 
  百词斩这个APP对英语四级好用吗? 
  你们读书是怎么发奋努力起来的? 
  初学法律应该看哪些书? 
  你高中哪一个瞬间最可怕? 

前一个讨论
天气预报为什么总不准?
下一个讨论
如果《流浪地球》海平面上升300米成真,逃到哪里最安全?在线等#_#?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