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黛玉和宝钗谁更适合做宝玉的妻子? 第1页

  

user avatar   lu-angus-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正常男性而言,肯定是宝钗更适合,她端庄贤淑,学识出众,处事练达,是每一个事业型男人都梦寐以求的贤内助。

但贾宝玉不是事业型男人,他是一个豪门纨绔子弟,所以宝钗的长处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甚至会招他反感。

宝玉和黛玉两个人,虽然都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但两个人都品味极高而且性格投缘,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做夫妻这就够了。

大不了家破人亡时,夫妻俩一起做乞丐,饿死在街头。


user avatar   awind-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如果你真正能够读懂红楼,这个绝对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问题,那样的话,你太小看红楼了。

类似同样问题的还有: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是红玫瑰好还是白玫瑰好?我的回答:

张爱玲并不是讲了一个“得到这个忘不了那个”的三角爱情故事,红白玫瑰写的是振保与娇蕊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烟鹂根本就不是女二、没有爱。张想讲的是:“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只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实际上是在讲张自己,“人生只有一次、爱情也只有一次。”
张的小说,全部写的都是自己、亲人、朋友,拿刀割去,既真实而又鲜血淋漓。
张极爱《红楼梦》,从小就爱读《红楼梦》,以后每隔几年又重读一次,“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她的作品,意境、手法、语言,基本上都有红楼的痕迹。难怪她醉心于《红楼梦》世界的一切,甚至是:“偶偶指逆,事无大小,只要‘详’一会儿《红楼梦》就好了。”《红楼梦》已经这样融入她的生命和生活之中。所以,千万不要相信她会去写三角恋爱。
看不明白的原因,是大家看宫斗、看现在的快餐太多了。在现在流行的青春小说往往将情敌关系描写的很世俗,女主和女二相争得歇斯底里、不可开交,用一种很八卦的视角去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迎合了读者看八卦的心理。然而好的文学绝对不是去附和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是让人体察到人性当中一些很细腻、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美好,让读者心里升起对生命的悲悯和怜爱。


对于宝玉来讲,真正的爱情只能是黛玉。但是,

没有爱情合适成为夫妻吗?你是不是要娶(嫁)一个不爱你的人?

这才是应该问的问题。实际上红楼里有回答,这个要从钗黛关系入手:


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她的善良真诚,让大观园里的这些才情女子爱她敬她,湘云、岫烟等唯她是瞻,她甚至改变了红楼里最聪明最敏感的黛玉,成为金兰之好。

曹公写钗黛关系时的回目: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我们查一下什么是金兰契。百度里是这样解释的:

亦称“金兰会”。旧时汉族妇女婚姻习俗及组织。流行于广东广州、顺德、南海番禺等地。据史载,这些地区的少女,二人或多人结为异姓姐妹者,称为结“金兰契”。她们相互依恋,誓不肯嫁人,即使嫁人,亦必久居娘家而不落夫家。有的被迫在夫家暂住数日,但严密设防,百般抗拒,不与丈夫同寝处。甚至有欲加害于强迫成婚的丈夫,致其于死者。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广州顺德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宁,恒不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此等弊习,虽贤有司弗能禁也。

《“香闺结友倍情痴, 盟重金兰信不疑” ——近代中国的女同现象》一文里如此描述,

缔结金兰契的女性之间情逾骨肉,相恋相依,为了在一起生活相约终身不婚,或者已婚的也拒绝返回夫家,这更接近于一种恋人或伴侣关系。金兰契的关系比较多见于珠三角地区,以广东顺德最为有名,同时在湘南地区也有发现。
目前比较早的关于金兰契的记载,出现于清朝前期。如乾隆年间的《番禺县志》记载:“其俗尚矜,往往厉奇节至于过中。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相约不嫁,联袂而死”实际上就是金兰契的早期形态,只是还没有后世比较成熟的仪式形态罢了。

金兰契不同于金兰,结义金兰,同生共死类似异姓兄弟姐妹的关系。而金兰契在当时是严重反礼教的,中国古代礼教上,贵族士大夫的男男关系是可以允许的,所以有断袖、龙阳等等;女女关系却是绝对禁止的。曹公却把黛钗的关系定义为金兰契,你们说钗黛的关系如何?可以同生共死的姐妹关系?我觉得说是女同,说是CP,说是灵魂知己都不为过。

读红楼,对于黛玉大家应该基本看得明白,读者们主要还是看不清宝钗,特别是程本流行以来。在知乎里都很明显,喜欢黛玉的远多于宝钗。我想主要原因一个是续书的不好作用,第二是实用主义和宫斗。我个人也曾喜黛过钗,但曹公本意是钗黛双峰,可惜无后文了。


钗黛的关系,这里说说钗黛合一

蘅芜君,潇湘妃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君不离妃,妃不离君。所以我认为这个妃子应该不是对应北静王的,钗黛多好!

钗黛两人虽然表象不同,但共用一个判词、一首曲,实为一体,这就回到了钗黛合一上来了。黛玉、宝钗在四十二回、四十五回后,脂评钗黛合一:

第四十二回庚辰本: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成为金兰之后,特别是金兰语那一回,宝钗已经清晰明白的告诉黛玉:我与你是同一类人。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她主动与黛玉交好,真心去帮助黛玉,她为了黛玉放弃自己的貌似能够拯救家族的婚姻,什么样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山中高士晶莹雪!怨不得曹公把她与黛玉并列榜首,为其挚爱。

为什么宝钗会为黛玉这么做呢?因为她懂得了黛玉,明白了宝黛之情;而黛玉又是个至情至真的人,宝钗对她真情她也回报以同样的感情。聪明人喜欢聪明人,黛玉宝钗这两个对世间万物极其通透聪明的人相互喜欢是必然结果,她俩的悟性才情都远超宝玉,因为她俩早就看到了“桃花源”的毁灭。结果是:钗黛为知己、宝黛又为知己,但宝玉宝钗却不是,所以,最终“悬崖撒手”。

书中钗黛合一的几个例子:

你放心(全书中,也只有宝玉说过这样的话)。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庚辰双行夹批: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庚辰双行夹批:通部众人必从宝钗之评方定,然宝钗亦必从颦儿之评始可,何妙之至!]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是什么意思?就是:我肯定是要离开的,你们爱你们的,如果有什么需要,我还可以帮你们!宝钗、黛玉是书中最聪明的两个人,书中多次隐写两人合二为一,我想,这就是曹公的另一个爱情梦想了。

同喝一杯茶。

第六十二回:宝玉正欲走时,只见袭人走来,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钟新茶,因问:“他往那里去呢?我见你两个半日没吃茶,巴巴的倒了两钟来,他又走了。”宝玉道:“那不是他?你给他送去。”说着,自拿了一钟。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喝时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倒不喝,只要一口漱漱就是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黛玉可是有洁癖的,却能喝宝钗喝过的茶。

两人对饮。

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曾出现仅有的两次两人对饮。分别是宝黛和钗黛。

第一次是宝黛。这个酒实际上没有喝成。

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因看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

第二次是钗黛。这个酒只明写了黛玉痛快的喝了,我想宝钗的陪饮应该一样。

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于是饮了酒...

一个眼神(全书中,黛玉也只与宝玉有这样的眼神)。

黛玉笑道:“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众人不理论,宝玉却明白,忙低了头。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宝玉的,就忘了趣着彩云。自悔不及,忙一顿行令划拳岔开了。

“小黄文”。

宝琴怀古诗有两首诗比较特别,涉及到了礼教禁区。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两首《西厢记》《牡丹亭》的诗无疑都与爱情有关,而且是自由的爱情选择,违反礼教,当时算禁书。黛玉曾不小心说了《西厢记》《牡丹亭》的句子,宝钗抓住教育了黛玉一番,而黛玉竟心服口服。但宝琴公开写的两首诗,问题要比黛玉更为严重。宝钗听后,想教育宝琴,反被众人批评。其中黛玉最先说,接着探春李纨等表示了支持。为什么在别的女子就是有伤风化的事,在宝琴这里变成了公然允许的行为?

实际上这两件事体现了钗黛之间的金兰关系。黛玉是在一大堆人热闹行令时随口说了《西厢记》《牡丹亭》的句子,当时大家专注于刘姥姥而没有在意,宝钗并没有当场揭穿,私下里才告诉黛玉。所以黛玉才有如此感激宝钗的金兰语: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宝钗做事滴水不漏,所以书中黛玉为宝钗出头的事不多,这个事件应当是其中之一。宝琴写小黄文诗,宝钗当时比较难堪,本意要公开批评宝琴的,黛玉很明白里面的轻重(自己经历过),立即出来表为批评实为解围,宝琴的行为反而光明正大了。所以脂批才这么说:“余谓颦儿必有尖语来讽,不望竟有此饰词代为解释,此则真心以待宝钗也。”

灵魂深邃的人本来就孤独,黛玉视宝钗为灵魂知己,与宝玉黛玉爱情比较,貌似春花秋月。

给黛玉说过”你放心“的只有宝玉和宝钗了,有着这两个人爱着宠着,所以黛玉再也没有冷笑过,心情也大好,笑声不断。


薛家实际当家的人是宝钗,宝钗如果不同意,两宝结婚的可能性极低。所以宝钗能嫁给宝玉真正原因也许是因为黛钗的金兰契,黛玉去后,宝钗一定想要去完成黛玉的爱情。宝玉你爱黛玉,我也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一起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婚姻到爱情?

书中有一个故事,可能给了一部分答案、成为一种结果:

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宝玉护庇藕官(藕属芙蓉、芙蓉是黛玉,所以在潇湘馆)烧纸,藕官让他去问芳官原由。

宝玉问他:“到底是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藕官因方才护庇之情感激于衷,便知他是自已一流的人物,便含泪说道:“我这事,除了你屋里的芳官并宝姑娘的蕊官(蕊,贯薜荔之落蕋,当属蘅芜君),并没第三个人知道。今日被你遇见,又有这段意思,少不得也告诉了你,只不许再对人言讲。”又哭道:“我也不便和你面说,你只回去背人悄问芳官就知道了。”说毕,扬长而去。

芳官(宝玉是绛洞花王、众芳之主)这样回答:

“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此回开始将正旦芳官指与宝玉,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指与了黛玉。曹公是不是通过明写蕊官藕官这对恋人,来暗指对应的蘅芜君宝钗和潇湘妃子黛玉的关系,而且宝玉(芳官)则是知情者呢?

如果宝黛钗的关系是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门杯好听的。”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才罢。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湘云忙一手夺了,掷与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宝钗的签,宝玉为何要眼看着芳官不语呢?

宝玉一定联系到钗黛的关系了,“扫落花”不正是黛玉吗?能代替黛玉“扫落花”的还有谁呢?只能是宝钗了。谁此刻,宝玉对"任是无情也动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了悟,所以看着芳官不语。

你可以惨兮兮地往下活,睹物思人,形影相吊,把自己的后半生,变成一座活着的纪念碑,让每个人知道,你爱过,现在还在爱着;你也可以,像藕官这样,把那个人放在心里,若无其事地活着。

也许,活着活着,你就会忘记你的思念,因为,在你缄默的怀念中,那个人已经融入你的生命,变成你的一部分,当你和自己在一起时,就是和他(她)在一起了,你把两个人,活成了一个人。这样,婚姻与爱情也成为一体了。

但是事实怎样呢?

宝玉宝钗结婚后,在家族末败这段时间里是有一段感情的。

[第八回甲戌题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道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金娃”指宝钗,“玉郎”指宝玉。古老的鼎刚刚烹煮出清新无比的麟髓凤乳之香,小小的酒杯哪里盛得下这琼浆玉液所散发出的奇香?比喻普通人不能体会爱情的真谛。不要说富贵人家的婚姻没有爱情,请看宝钗与宝玉的婚姻,很有“风韵”的婚姻。意思很明确,两宝之间是有感情的。脂批里说了很多。

【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
【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 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泄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庚辰本第21回双行夹批】奇文!写得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何也?宝玉之心,凡女子前不论贵贱,皆亲密之至,岂于宝钗前反生远心哉?盖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欲近之,而恐一时有渎,故不敢狎犯也。宝钗待下愚,尚且和平亲密,何反于兄弟前有远心哉?盖宝玉之形景已泥于闺阁,近之则恐不逊,反成远离之端也。故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似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不然,后文如何反较胜角口诸事皆出于颦哉?以及宝玉砸玉,颦儿之泪枯,种种孽障,种种忧忿,皆情之所陷,更何辩哉?此一回将宝玉、袭人、钗、颦、云等行止大概一描,已启后大观园中文字也。今详批于此,后久不忽矣。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
【甲戌本第28回回后总评】宝玉忘情,露于宝钗,是后回累累忘情之引。
【庚辰本第45回双行夹批】宝玉之关爱黛玉直与后部宝钗之文遥遥针对。

脂砚说的很清楚,宝玉宝钗“成其夫妇”的感情,乃是“文章之精华”。宝钗对宝玉“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而宝玉呢?亦“甘心受屈”于宝钗和袭人,甚至“累累忘情”于宝钗。故曰“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 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

这种感情应当是宝玉黛玉爱情的一种延续,也是黛玉宝钗知己关系的一种延续。正如藕官说的“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宝玉宝钗在婚后的一段时间晨对黛玉所做的,也仅仅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如此而已。

至于家族发生败亡这样的重大事件后,就是这段感情的结束,婚姻最终没有成为爱情,最后悬崖撒手了。

第63回一共写了宝钗、探春、李纨、湘云、麝月、香菱、黛玉、袭人8人的花位,却惟有宝钗、麝月两处,书中专门说了宝玉的态度。一个是宝钗的“牡丹”,宝玉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一个是麝月的“荼縻”,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这个原因就是:

【第二十一回庚辰双行夹批: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能入宝钗法眼的人很少,全书中可能唯有黛玉吧。宝钗看上的男人可能就没有。宝钗可不是你对她用情,她就对你有情。她对男人的标准是很高的,她是很难能论情谊之私的,重要的是你必须符合她所要求的男人标准,这个标准之高,宝玉当然肯定不行。宝钗一直想改变宝玉,可是以宝玉的心性,宝钗婚后的经历,最后认为是“读书不明理”的人,本性难移,感情也就会越来越淡漠,显然,两宝之间不是一种理想美好爱情的婚姻,因此说悬崖撒手是必然的。

宝钗为什么会看重黛玉,是因为黛玉的品性、真实、才情和执着,钗黛二人的向往和目标实际上是一致的,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与宝钗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一个意思,但宝钗因为她的牵挂而做不到。钗黛也是灵魂知己,宝钗她在内心深处是爱着和羡慕着黛玉的。黛玉去后,宝钗一定会去完成黛玉的爱情。

宝钗作为一个妻子,从外在的方面来看很符合大众的标准,但是从内在的方面来看,宝钗又是让人感觉到有些害怕的,她对金钏、尤三姐和湘莲等近在咫尺之人的态度,从旁观者看,可以认为有老庄之风,但决大多数的人是有私情的,如果是当事者,未免太无情、可怕。

纵使看透一切,内心奈何不苍茫。


关于爱情和婚姻,马尔克斯专门写了一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

可以看这篇文章:流云飞袖:是谈论爱情的时候了

这里摘录几段文字(建议看全文,甚长):

我们当中有谁真正懂得爱情呢?马尔克斯是这样回答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第一句话“不可避免”,最后一句话“一生一世”。马尔克斯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一定不可避免,一定一生一世!这样的爱情,曹雪芹也写过,宝玉黛玉的爱情,这种爱情是前世的、命中注定的,是不可避免、不可替代的,是一生一世、生死不弃的。这种纯真的、灵魂深处的爱情,我们一般是不能理解的,脂砚斋也无法理解: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

马尔克斯说,他就是想讲述一种能够使人们理解的,可以将之珍藏心头并保持终生的爱情。那么这样的一种爱情又是用怎样的一个故事来呈现的呢?《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被马尔克斯称为自从青年时代就完全献身于这项伟大的爱情事业的阿里萨和他的女神费尔明娜以及费尔明娜和她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或者说费尔明娜与阿里萨之间是爱情,与乌尔比诺之间是婚姻,而沃尔比诺和费尔明娜之间的婚姻仅仅作为婚姻是成功的,却不必然等于爱情的成功。虽然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貌似有着被全城人公认荣耀的幸福婚姻,但是对于费尔明娜而言,这背后也有着某种的酸楚和些许的荒凉。

这种酸楚和荒凉是她对自己丈夫的感情,用《月亮与六便士》里那段经典选段来概括最合适不过:她对自己的丈夫的感情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

那么即使费尔明娜没有把这种反应当作爱情,可真正的爱情也不在其中。这也正是为什么马尔克斯用近乎冷酷的笔调,让费尔明娜断然舍弃了痴情的阿里萨,却并未否定或者是批判她的这种行为。因为作家正是想通过她后来的真实的人生,来感受一下她的生活当中没有爱情的那种所谓的幸福的婚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也正是在这种感受被她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点滴到心头之后,那么半个世纪之后,他再次与阿里萨互相拥有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费尔明娜和阿里萨一起,他们一起才仿佛越过了夫妻生活的千辛万苦,直接到达了爱的真谛。我们现在看,这种爱情是真正的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所以看起来很成功却没有爱情的婚姻,实际并不幸福。当费明娜对乌尔比诺说,难道你看不出来我不幸福吗!得到的回答确实你要永远记住,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所以成功的婚姻作为爱情却是失败的,书中多次对此有所提示和评价。并不是说所有成功的婚姻就一定是失败的爱情,纳兰性德写过:“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就是赵明诚、李清照两人的爱情,这种爱情包含了成功的婚姻。

很多时候,两人在结婚时没有爱情,而就在他们差一点要把它创造出来的时候,命运所做的却只是让他们面对现实!爱情与现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比如说乌尔比诺在追求费尔明娜的时候,他的风度翩翩和婚后生活的懦弱专制是不同的,比如阿里萨对费尔明娜之前的那种痴迷专一,和他被抛弃之后的那种纵欲放浪也是不同的。再比如费明娜婚前那种不可驯服的野性,与婚后那种循规蹈矩的作风也是不同的,所以爱情和现实的婚姻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在书中也不难看出,马尔克斯是想告诉我们,人生包括婚姻都是现实的,而爱情却是对现实的超越。




  

相关话题

  你见过最棒的对偶有哪些? 
  妈宝男和姐宝男那个更恐怖? 
  江歌母亲江秋莲诉刘鑫案 2 月 16 日二审开庭,双方分歧较大将择期宣判,有哪些信息可以关注?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在婚姻关系中女性是吃亏的一方? 
  如果一个人在生日那天死掉的话,所有生活过的痕迹都会被抹掉,会怎么样? 
  为什么我的文章没人看也没人评论? 
  如何理解“仁者得天下”这句话,是正确还是不正确? 
  《长生殿》为什么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我是男生,被自己最好的男性朋友强奸,我该怎么办? 
  如果女方不要彩礼而且做过几次伴娘,你会同意和她结婚吗?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苏联勃涅日涅夫时期苏联轻工业和农业那么烂,还有很多俄罗斯人认为那是最幸福的时代?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总有人要让我们不要忘记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