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即使在业务场景上有理解偏差,大的原则是没有搞错的,关于他夹带自己paper这种事情,推广自己觉得对的理论结果是科研工作者的共性与本职工作,没有问题。但我不认同他对于香农理论的推翻。香农理论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传输体系中是一个上限,突破它基本不可能,除非信息论重新再来一遍,把信息熵重新定义一次。
mMIMO在技术上不是失败的,但是massive MIMO这个概念怎么看都像是搞营销搞出来的,这就好像这几年一定要把神经网络叫做深度神经网络才觉得高大上一样。32*32 64*64 O在10年前甚至15年前就已经在实验室里被广泛研究了。那时我们只是单纯的叫它MIMO系统,massive这个概念是硬推的,是为了和3G 4G/LTE下 4*4 MIMO 进行区分通(2x2,4x4做不了beamforming,即使做了效果也不好)。通信领域为什么现在这么关注massive MIMO,理由很简单,目前无线通信频谱挖掘的手段已经用光了,只能靠密集部署和挖空间维度(beamforming)来提升空口通信速率。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目前的状况很尴尬,要想提高通信容量,需要在更高的频点上工作,而且要不断缩小cell规模。我不觉得这两条路可以持续走下去,这样和直接做Wi-Fi网络部署有什么区别。而且,空口接入速率再快,主干网堵死了一样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不管你怎么把主干网扁平化,哪怕扁平到什么层都没有了,速率上限也还是摆在那里。还有一些被宣传的特性,比如无基站接入,机制上CoAP的区别不大,它也无法带来通信容量的质的改变。
5G在技术层面没有大的问题,就和之前LTE一样是逐步演变过来的,但是想依靠这些就颠覆这颠覆那的,不现实。换句话说,现在所有借着5G说事的应用,核心问题都不是通信速率和延迟。比如自动驾驶,车联网就这么依赖低时延么,这得是多烂的AI系统才需要实时被控制着?比如AR/VR,现在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SLAM,本地的计算延迟?再比如远程医疗,靠通信速率提升就能解决操作可靠性,责任认定的问题了?车子不好,不能怪路。
一看文章标题,八成要被“怼死”,然而杨学志却不是所谓的“民科”,人家是4G“软频率复用”技术发明人(奠基性技术),完全不用“危言耸听”。
5G失败,是怎么样的失败?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失败”?有什么不足之处算不算“失败”?还是杨学志看出5G存在什么“致命缺陷”?不知是否有“下文”讲清楚。(毕竟5G技术事关重大,还是希望有下文讲解一下,普及知识给我们这群“民科”)。
当然,我个人看了全文,有一小段说的“单数双数论”,1g 3g 失败,2g 4g 成功,代表5g 也要失败,因为5是单数?我表示不可苟同。按这逻辑,没有1哪有2,没有3哪有4,单数也伟大!
5G商业化两年后的今天再看,确实5G就是彻底失败的通信技术。
我实在想不到如果是一个成功的技术,为什么抖音 头条 腾讯到处都是忽悠开5G的运营商广告。到处充斥着低价享受5GB流量,进去了再告诉你是5G流量,不明所以的人没有注意到详细内容里面5GB被偷偷换成了5G,开通后直接就给你升级成5G卡。要不是4G升5G手机卡都不用换,我觉得现在的5G用户总数减个零都毫无压力。
实在是想不到4G很多地方信号越来越烂,只差没给直接把4G网络停用了。
实在是想不到不少人买了5G手机第一件事情就是把5G给关掉用4G,在使用体验没任何区别的情况下能增加不少手机的续航时间。
实在是想不到居然为了防止用户把5G手机的5G功能给关掉,要求各大厂商不允许在快捷栏里面添加关闭5G流量的按钮。
真是为了让人使用5G无所不用其极。
也算是开创全球先河,历史先河了。
11月4日更新
我发现我5G回答下老有评论说当年4G刚出来也被喷,给5G点时间就行了。4G商用当周我就去移动营业厅换了4G卡,速度稳定性比移动那破烂3G不知道好多少,套餐费用也是比3G要稍微便宜一些,流量也更多,而且当时移动用户占了全网百分之80以上。我不知道谁在4G出来喷4G?
还有5G基站的寿命就5-7年,时间都快过一半了还搁这里给点时间,等到换基站再花几万亿赢两次是吧?航天行业发展到这么厉害从建国到现在总共也就花几百亿,5G这几万亿放下去水花都没一个。
@Robert Zhou 的观点表示赞同。我刚看了看杨博士放在arxiv的那篇论文,从一个信息论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有点low,对信息论的理解还处于一个比较肤浅的状态。当然,杨博士在工程领域应该还是挺牛的。
另外,我觉得5G是没有4G那么好,但是说彻底失败还是有点过了。
看了他的书和他的5G评价文章。在华为风头正盛,水军到处跑的时代,杨博的文章确实被大量批判。但是实际上杨博的技术以及在4G领域的贡献远不是一堆小喽啰甚至外行人可以评价的。
杨博实际上之前也是5G的积极推广人,而产生《5G失败》这篇文章,只是因为对5G现在的发展看的太透,现在的5G用大量的成本去推一些提升微乎其微的技术,而真正的技术换代显然不应该是如此的。
现在站在2021年尾,华为的气焰逐渐收敛,5G基本不再有海军推广,大家拿出5G和4G手机来,如果不是CPU上的性能差距,就网络来说能体会到什么区别么?同样打开王者荣耀,能看出来延迟的区别么?网速的对比几乎也都是通过4G降速来实现,看的最高还是1080p的视频。有对通信的应用带来什么改变么?几乎都没有,只是耗电明显更高了。
3G养活了高通的CDMA,技术主要基于一家,而大家看高通吃的那么肥,都想分杯羹,从而产生了4G。
4G是在3G基础上的拨乱反正,技术上群雄并起,有饭一起吃。各家为了多分一点饭,几乎耗尽了通信领域的所有知识储备,当中也有利益因素,但是还是技术主导。
而匆匆上马的5G则是矫枉过正,更多的人,想从中分一杯羹,想马上从倒下的爱立信和诺基亚手中抢过饭碗而存在,利益成为主导因素。当中的很多技术单纯是为了绕过4G专利,实际几乎没有什么提升。最终导致了现在成本居高不下,却没什么卵用的5G。
在杨博之前的书中就写过,软件上就能实现的提升,你通过硬件去实现,成本却高很多,这显然算不上换代。想真正实现换代的效果,技术上是需要积累,甚至另起炉灶的。想真正实现2G到3G,3G到4G那样体验上的换代,卫星网络可能是一个方向,但是依然任重道远。
作为物联网从业者,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技术部分,写得很好,很佩服,大牛就是大牛,而且很多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感观,与我自己的行业经验及感受,比较一致。作者搞了二十年通信,技术积累就是不一般。所以从这篇文章来说,我是十分相信作者的技术的,以及他说的要发表论文什么的,我觉得他应该有这样的实力。
回到标题,作者说5G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我觉得这个标题显然太武断,没有文章里面写的那么温和,可能也是为了宣传的需要,所以标题搞得这么肯定的语气。
我大概做了十二年的嵌入式开发,其中有大概七八年与物联网相关,然后经营了大概八年的企业。我也曾经是一个小小的程序员,说实话,我很能理解很多答主的回答:感觉我们国力蒸蒸日上,在某些领域,比如高铁,高压输电,互联网,我们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那么在现在貌似举国之力都在宣扬5G的时候,说相反的意见,显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怎么能容许这么破坏我们的复兴大业呢?所以很多答主的回答,都带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情绪,这是很好理解的。
但是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很多事情,不要去为其挂上是非对错这么明确的分界线。如果非要思考,就应该去思考,如何利己。同样的,5G这个事情,失败与不失败,看你是在什么角度去看。
假如我是一名投资者,刚重金投资了一只5G的股票,过了一年后,我这只股票让我资金翻倍,赚了几百万,你去问他,5G成功吗,他肯定会说成功,他才不管5G有没有覆盖多少人群,有没有比4G快,反正他感觉是比4G更好了。
假如我是一名工程师,学习了5G的知识,结果换了工作,工资涨了一倍,你问我5G成功不成功,我一定极力会说,或者会希望5G成功,至于5G里面的编码是不是比4G落后,关我什么事。
同样的,还有官员,卖5G手机的,办宽带的,开视频网站的,搞VR产业的,发布游戏的,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只要在事业上,基于5G,比之前回报要高,或者取得了什么成就,都会赞同5G的成功,也会由衷觉得5G成功。
我们的国家,以及行业,也正是由这些普通人构成的,他们成功,国家就成功。
以此类推,假如上面的投资者没有赚到钱,而是亏了钱;假如上面的工程师没有找到好工作;大家一定会说5G很烂,即便5G真的比4G快,也没有人会说5G成功。
所以,说一个产业是好是坏并不重要,而是作为个体的人,是否能利用这个产业获利,才是关键。
5G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文章评判它失败的时候,是认识到5G的产业背景的。5G产业,国家在推,但最终是否能在国家层面取得成功(也就是千千万万的参与者,包括国家力量,大部分都是获利的),这个牵涉的因素太多,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技术先进并不是产业发达的充要条件。
我更宁愿辨证的去看待这个事情是否牵涉到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如果牵涉到工作,我会进一步的思考是否对自己有正向意义,然后吸取作者的经验,完善自己的经验,做好自己的努力。其实我觉得对于个人修炼而言,做什么并不是太重要,做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和反思,会让你做什么事情都能取得成功。
最后向技术大牛作者杨学志致敬,感谢分享!
对于大部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部分不予置评。
我就说一点。杨博张口就说“但是经过我的论证,NOMA比OFDM的增益严格为零,这是用信息论严格证明的。”这我就可以直接挑战了。
我看了杨博在arxiv上贴出的两篇关于NOMA没有增益的文章,以上行NOMA为例,他论证了在某个简单的信道模型下(Y = X1 + X2 + Z),当信道的输入满足一定条件时(X1与X2的和功率受限,但各自功率不受限),NOMA相对于OFDM没有增益。然而,对于其他信道条件或信道模型,上述结论的成立与否均未得到论证。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杨博找了一个对OFDM最有利,对NOMA最不利的场景,然后发现这种情况下NOMA相对于OFDM没有任何优势。继而杨博宣称“NOMA比OFDM的增益严格为零”。
我认为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以上行NOMA为例,我随便说几个信道模型,希望杨博补全所谓“NOMA比OFDM的增益严格为零”的证明。据我所知,对于下述信道,NOMA比OFDM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增益,特别是随机接入信道。
PS:个人认为NOMA和OFDM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与NOMA对等的概念应该是OMA(正交多址接入)。
4g时代,月租5块,1块一个g的流量很好……
5g时代,月租十八块,1块1个g的流量,跟上面有啥区别?
倒是5g时代,最醒目的就是,我不知为啥wifi的年费贵了……
快去把这份报告拿给美国,这样打压华为的必要性就没有了,技术都没价值,还打压华为个毛,这样美国又可以给华为供芯片了,都来赚中国人的钱,赚的美滋滋。
美国也不用抓了孟晚舟当做人质,这样有失一个国家的体面。
什么?美国国会不信,美国议员不信,前总统川普也不信。
呵呵,那我们也不信。
其实纯粹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做通讯的朋友也是不太支持5G的,觉得并没有多大的创新。
但是那是在纯技术层面。
5G的真正变革主要还是在商业模型等。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准,我会选择“社会级协作程度”作为指标。5G能干什么?5G第一可以直接性的增加在网络通讯层面的社会级协作程度,第二可以为更进一步的多领域的社会级协作奠定基础。这种影响远比在技术上提高通讯速度什么的高多了。
其实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云计算。云计算在技术上有什么突破吗?没有。不理解的人就会说云计算就是炒炒概念,把过去的技术贴个新名字拿出来骗钱。当然,时至今日,云计算到底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在骗投资人的钱炒作概念已经是比较明确的了。云计算切实的提升了“社会级协作程度”;云计算给大量公司带来了利润,产生了多个产业,增加了大量就业,并且促进了很多其它领域。云计算的影响甚至远远比之前类似技术的总和还要大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