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我个人的看法,还不太成熟,欢迎讨论。
私以为造成目前环境专业“表面红火”但薪水感人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低门槛导致的人才过剩。拿国内的情况来说,要是做一个调查,把全国20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环境专业的数量统计一下,就会发现每一年有数以万计的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从大学中走向社会。这其实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因为按照目前中国的形势,根本消化不了每年那么多的毕业生,供需关系失衡。要知道,环保行业不像其他行业,诸如销售等,业主有大力拓展业务的需要,因为目前环保行业服务的主要对象,也就是制造业,很多正面临着关门倒闭的惨烈状况。那么,作为一个服务型的行业,甚至于可以说是寄生型的行业,在上游尚且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保住自己的饭碗,还能有余力去扩张呢?”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想必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强大势能带来的破坏力,作为脆弱的一份子,只能说是无能为力的。
另外,环境专业过于宽泛,这个是由专业性质决定的。环境本是一门交叉学科,她的所有理论基础都是建构在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毒理学、微生物学,甚至还有宏观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的,那么作为一门没有根基的学科,势必导致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专业深度如何,而事实上,很不幸的是,依靠目前国内环境学科的教学模式和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尚且很难达到对环境专业精通的程度,更不用说跟其他领域的同学们去比了。毕竟别人四年虽然也不一定非常用功,但是把力都往一处使了,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尴尬情景,恐怕也是当年很多设置本专业的教授们没有料到的情况。”面面俱到“的潜台词,恐怕就是对每一个领域都一知半解,这应该是我们环境专业学生最大的软肋了。
还有,环境专业之所以在近几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的政策,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整顿污染企业等。然而,说来也讽刺,当前中国环境现状之所以难以改变的最大阻力,恐怕就是行政干预。由于环境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这是一门“烧钱”的科学,同时又是不能给企业给政府带来任何现成效益的科学。一方面没有收入,一方面又败家得很,这样的人估计人见人摇头,但是很不幸环境就是这样的“坏孩子”,当地政府也是十分无奈。支持环保吧,GDP恐怕就难看了,企业效益本来就不好,那些个环保项目一上马光安装费用就上百万,还得时刻派人盯着。人力成本、运营成本才是大头,这要是天天搞,这企业估计就别活了。企业活不了,税收估计也困难,政府也不高兴,所以肯定企业当地政府肯定是一万个不乐意。但是不支持环保吧,对上没法交代对下又怕闹事,更不行。所以就只好,一方面要坚持环保的立场,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给环保部门使点小绊子,放企业一条生路。你看,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人人都为难,人人都是受害者,归根结底恐怕还是体制的问题。当然我非专业,这个问题不敢深入讨论也没有这个能力,就此打住。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我困惑了很久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环境专业学生可以做什么来缓解,或者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呢?说实话我并没有十分成熟的答案,信口胡诌难免有误人之虞,就只谈谈目前我想到的: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其实絮絮叨叨很多都是老调重弹,毕竟思考很不成熟,我本人自己也能力有限,专业知识很不扎实。不过我还是希望这些能对新人们有所启发和思考,能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能够为绿水蓝天作出一点自己微薄的贡献。这就足够了。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