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是我忘了2016年还是2017年的资产盘点来着,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一个9年米粉来给你讲小米的故事。
那么,正式开聊之前,插个题外话,大家知道为什么小米手机的宣传图片上,时间永远是8点16吗?为什么日期永远是4月6日吗?
是因为:
历史从这一刻开始了,小米与现货的爱恨情仇,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既然小米1代是在2011年 8月16日发布的,那么你们猜猜是啥时候才开始正式销售的呢?
答案是2011年的 12月18日,小米手机1代才开放第一轮购买,而且也只有十万台,当时抢购了3个小时,等这么久是因为开完发布会后的预定数量可是三十万,先发完预定的再开卖,活生生等死人的鲜活实例……
哦对了,那个时候小米网的承载能力还比较差,所以你要知道,第一次抢购可不是 sorry,小米手机已售罄,而是sorry HTTP 404,那个时候我们无数米粉的情况是这样的
我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哇终于刷新出页面了!我点!404 MMP! 我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刷新404刷新404刷新404…… 已售罄!抢购结束!颅内高潮!!!
所以你就知道为啥能抢购三个小时了,因为一直404啊……
第一批米粉有多么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你们知道了了吧,那真是 抢购一时爽,一直抢购一直爽
要知道那个时候抢到了的人,是可以拿到论坛去显摆的。
论起抢购来,你们现在玩手机的这些人,可能真的不知道当时抢购的惨烈程度。
小米也是那会,为了不让关系亲密的米粉朋友失望,创造出了F码这个东西(应该是阿黎一手打造的)
同志们,什么概念知道吗?抢购了整整一整年的小米手机一代,当年产量才是300万台 所以我有时候看着现在米酒一个月100万台,然后雷军拼命道歉承诺达不到去拧螺丝,回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真是恍如隔世……
2012年8月16日,小米手机2代的发布会如期举行(看看现在有多不如期),发布了小米1S和小米2两款新品。
先卖的小米1S,由于抢购不激烈略过不表(雷军:凭什么啊!?)
好吧,8月23日小米手机1S第一轮20万台开放购买,30分钟售罄,要知道当时小米网在无数次抢购摧残下茁壮成长,几千万人也已经不会再404了,所以我才说抢购不激烈。
小米2也是发布会后正经等了一阵子,才开始正式销售的,期间抢了一次工程限量版,一共才600部工程机,堪比的米6亮银探索版,差不多10秒钟售罄吧,我压根没刷新出来页面。
而正式开售是在10月30日,首轮开放购买10万台,在2分51秒售罄;
从此,小米走上了分秒必争的抢购之路,并一去不回头;
从此,米粉抢购都是按秒计算的。
那时候的小米成长的速度几乎一日千里,但仍然应该不会想到后面的抢购会甚至把分钟干掉,直接按秒计算吧。
这一切,在红米手机1代 2013年正式发布的时候,登上了顶点,米粉群众的怨气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无良友商也纷纷效仿,以至于1秒售罄这种烂玩意儿也上来了,200台你卖个鸡儿啊
小米成立之初,小米1代的抢购,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那是个中华酷联的时代,手机厂商都是重资产模式,小米的轻资产模式手机厂商方案在初期,要打通各种链条、各种供应链、趟各种雷,这也是造成小米初期良率不高,确实有一部分小米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小米发热死机的名声也是在那个时候传出来的
基本可以下个定义,小米初期的抢购当然也有炒作的成分在里边,但是造成整个抢购模式的基本原因是:
1、公司刚成立资本不足,没钱预先生产出大量手机再销售
2、轻资产手机模式,初期磕磕绊绊趟雷无数,产能爬坡和良率都堪忧
3、没有渠道商吃掉库存,无法准确预估市场销量
1和2 你们当然都能理解
3可能需要解释一下了,由于小米初期采取完全线上的销售方式,也就是哈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而当时的其他家的手机营销模式,线上渠道几乎不存在,都是线下的渠道商、经销商模式
拿渠道最后的OV举个例子吧,假设当时的OPPO的手机是OPPO X5(我忘了,瞎编一个)出厂的价格给一级经销商,也就是总代理商的价格假设是1900,那么总代理商再加一点价给省级代理 比如说是2000,省级再给市级,最后是门店、柜台,最后的价格可能就是2900
诚然,没有了这1000块钱的渠道成本,消费者直接拿到1900的出厂价,消费者是很爽。
但是,这1000块钱的渠道成本,渠道商并不是白拿的,他们负责了你手机的整个销售、还有:
我举个通俗易懂点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手机厂商生产了100万台手机,由于设计弱智没卖完,挤压了50万台
假设一台的 物料、设计、运营、宣传等等成本是1500一台,最终出厂价1900一台
卖了50万台看似不错,其实只赚了50万*¥400.00 = 2亿元
但是卖不出去那50万台,最终只能粉碎掉或者拆掉,净损失高达 50万*¥1900.00 =9亿5千万元
最终这台手机让这个厂商损失了7亿多,如果是个锤子科技体量的厂,基本上这一单就可以倒闭了。
但是如果这个厂商错误的估计了形式,能卖100万台,结果胆子小,只生产了50万台,结果供不应求,那么……
没关系,我只是少赚了2亿而已
总比亏掉7亿,被供应商在门口举着还我血汗钱的标语堵着强吧?
这就是为什么小米在初期一直供不应求,一直抢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于胆小
好,一模一样的场景来了,假设有一个手机厂商生产了100万台手机,由于设计弱智没卖完,积压了50万台
但是,注意但是又来了
由于渠道商的存在,这台手机的成本价是1500,出厂售价是1900,最终卖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是2900
所以单台手机的利润是¥1400,而不是¥400,平均算下来,居然只亏了:
(50万*¥1500.00)- (50万*¥1400.00) = 5千万元!!!
而且!注意而且!
由于渠道商的存在,实际上货已经被分下去,厂商已经都卖掉了,不但没亏,反而还赚了4个亿!
亏的是谁呢? 是一线的销售店,是一线柜台,是店主和店长们
不过,注意又来了个不过!
由于分摊了风险,厂商是不会看戏不管的,因为毕竟在怎么说还是产品出了问题,怎么办呢,分润利润给渠道呗,赚了4个亿,只要拿出来2个亿分润,渠道商就美滋滋了
但是,注意另一个但是又来了!
一线渠道商们,是有着非常敏感的产品察觉性的,什么意思呢?他觉得这次这个手机上的多了售价又太高的时候,是会小幅度的主动降价或者做各种优惠活动的,甚至大代理商发现了问题,也会有大幅度的统一性调价,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是很高的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积压的风险会小小小很多,因为大部分的都在积压边缘被降价让利或者略赔一些出售掉了!
虽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渠道商是让产品增加了渠道成本 但是,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渠道商分摊了风险简直是最可爱的人
插播:渠道这件事上,青蛇先生是内行,我推荐一下他的一篇答案,大家可以参考阅读一下:
在发布会上称「现货」的小米 9 ,在开售 53 秒后即宣告无货,说明了哪些问题?
然而,我的叙述,才刚刚开始。
小米自己的问题,小米自己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1月15日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重量级旗舰产品发布会,发布了小米NOTE
这部手机漂亮的哟浑身上下充满着优雅,手感好的哟简直不似当年之作,也是我家娜娜最喜欢的一台手机,甚至一直用到换小米6,她换下来之后,我换了个屏幕,一直珍藏着。
你们不信我拿那个时代的友商手机比较一下
这是华为晚4个多月,在2015年6月30日发布的当家旗舰荣耀7 (实际上我已经很努力的再找一张拍的好看的图了)
小米note1代,这是一部如此优秀的产品,小米在他上面投入了如此大的心血和心力,这也是小米第一次为了一部产品,下了血本的投资产品流水线,也就是那个时候,富士康单独为小米独立了一个区,只产小米。
但是
天不遂人愿……
由于那一代高通骁龙810的颓势,也由于指纹识别的缺失,还由于许许多多的因素吧
小米note销量 远远不如预期,库存大量积压,在小米2的年代,你收到的手机总是新鲜热乎出厂的,而小米note手机,甚至有人在双十一上收到了积压七个月的库存
也是因此,在那一年(2015年)
小米第一次没有达到销量预期一亿台,无论雷军再怎么努力的把小米note反复发布了几次,最终以7000万台的成绩,惋惜收尾
请注意:这可不仅仅是销量没有达到预期而已啊!
还记得我之前给你们举得例子吧?
假设这3000万台的预期缺口,其中只有1000万台是小米note的,当时2299元的售价,假设是没有高于5%的综合毛利率的情况下,你们感兴趣可以自己算算小米2015年的形式有多么大的危机!
说起来小米路由器,我是非常非常惋惜的,早期的小米路由器小米投入了非常牛逼的人非常多的资源,认认真真来干的。
但是现在,你们也能看的出来,小米路由器变成了小米主业口碑最差的一系产品,数次都几乎要面临团队解散的边缘。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小米路由器在前期宣传中做的特别好,特别是工程纪念版,当时还有《雷军教你装小米路由器》的视频,火爆一时
然后开卖了!异常火爆!!!
第一天就卖了30万台!!!要知道这可是路由器啊,这不是手机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另外30万的积压库存,是半年多才卖光的
要知道生产线一买就是一条,然后初期还要让各个环节以及组装工人们去适应工艺,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产能爬坡,搞定良率。
但是生产线是活的,你卖不动了也不能对着生产线喊一声:“停!” 然后机器和工人就都被定身了,那是玩游戏不是现实,所以你只能顶着……
路由器1代,这么好的产品,这么火的预定量,如此被看好的前景
终究因为销量预估差异过大,害死了整个路由器团队,最终各自飞,有的走了,有的并入小米的其他部门
陈老哥现在在小米大脑,是小爱团队挑头人之一,真正的技术大拿,当时也是含恨离开。
小米啊小米
没现货骂,被现货坑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小米与现货,爱恨情仇的这些年
我从九点写到凌晨,发现才开了个头……
太长了,还是分开写吧,欢迎大家看的好的,回头看我的下篇
回聊
主要原因,越晚出货,物料价格越低,成本降低,利润增加。这应该是超高性价比的副作用,基本无解。
具体对于米9而言,原本4月份才具备现货能力,但为了防止消费者转投友商,提前到2月份发布米9,目的就不是为了大规模出货。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小米是把消费者当备胎,虽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但又不想让他们喜欢上友商,于是极力用看得见摸不着的极致性价比诱惑(吊着)消费者,希望能撑到成本降低后现货为止。但到那时候,米9是风采依旧,还是美人迟暮,就不好说了。
小米可以现货,只要他推迟三个月上市。
本人是做研发的,也涉及到一些硬件和产品管理。一个新产品,最麻烦是供应链和产品质量,所谓生产产能不够都是她妈的扯蛋,生产线工人都巴不得加班拿双倍工资。
供应链麻烦在供应商初期都不敢大量供货,他也怕产线全开万一出问题要挂,另一方面好东西大家都想要,以小米高端机出货量,配额一定是在华为蓝绿之后。
工程样机物料齐全之后,小米开始做软硬件集成,按照正常开发流程,他应该在硬件测试,软件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内部众测之后才能发货。但小米走极客开发模式,就是假设用户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那么他就将测试后移,在系统测试后期就提前发布,但此时还不能大量发货,他需要前几批用户帮助小米解决众测问题。
耍猴都耍了十年了,还提产能不够。你信吗?
小米不是在耍猴。小米是在筛选猴子。小米在上市初期,即使有零部件有产能也一定不能大量发货,他要将那些愿意参与众测,同时又能容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猴子识别出来。那么让他们一次次在电脑前苦等抢购就是识别有it经验和忠诚猕猴的最好方法。
小米高管虚伪得不得了,明明是质量不过关需要去产线管理,硬要说视察产能问题。我去生产线,都是去解决问题和查看生产质量。从没有说要去提高产能的,你雷猴王拧螺丝人家还怕你质量不过关。
什么不知情高管们一致决议给了他99亿,什么连夜说法众高管将价格定在三千以下,什么小米毛利只有5%,米酒亏本卖。这些都是筛选傻猴的方法,你只要信了,他就赚到了。不信的人,他还希望你别来,怕你砸场子。
小米永远会是这个模式,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只是明白事理的人越来越多,猴子越来越少。小米越来越不行了。
。。。。。。。。。
之前写的比较随意,我再补充几点。
都说小米耍猴,但能像今年那样开发布会公开说现货来吊大家胃口,也没哪家能这么不要脸了。但要想想为什么小米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去耍猴,而且越来越甚,其中道理并不简单。
第一点如上面所写,可以在品控,供应链,产能,功能等一系列环节完成前上市,但这对产品开发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做过开发的人都知道,99%的时间在解决1%的问题,一个问题没解决测试部都有可能不让你过,整个产品都在等你,最后就是不断通宵,开会,决策。你就想想一部手机这么多软硬件,光耗在这些问题上有多少时间?当然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放宽测试通过标准,提前发布。小米就是这种策略,他可以在产品质量并不成熟的时候发布,以此来打一个时间差,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杀人一千伤己八百。因此他决不敢大量发货。
2019年2月是一个特殊时间点,高通855在巴展和CES大量预热后,谁能抢发谁就能收割前面一波科技流量,以小米如此依赖互联网传播,他比其他所有厂商都迫切首发。而且三月华为要发布旗舰,去年米八被做嫁衣裳还历历在目,小米无论如何都要争取出一个月的时间差,否则米酒全场怼华为结果一天后就被p30按在地上摩擦,又要成为互联网最大的科技笑柄。
另外,随着国内手机销量下滑,头部厂商已经在互相抢对方地盘,小米的日子很不好过。按照当前势头,小米已经进入死亡螺旋通道,出货量降低导致库存增加导致现金流下降导致研发营销费用下降导致出货量降低。。。。。。小米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1718年完全是因为海外市场让小米躲过了死亡螺旋,雷军还得意洋洋说小米是第一家销量下降还能反弹的公司,还要十个季度重返国内第一。雷军坏就坏在嘴巴说一套实际做一套,他实际上很清楚库存对企业的杀伤力,而小米旗舰并没有大量备货还能按预期销售出去的能力,历史上小米旗舰就多次翻车。雷军最好的做法就是按需生产,虽然量上不去但至少不会死。这也是小米持续耍猴的初衷。
2019年会是小米及其艰难的一年,小米甚至连走量的红米系列都不敢全面备货。你有见过千元机还买不到的吗?
小米的产品护城河很浅,性价比谁都能做。为什么小米和魅族360荣耀仇这么大,就因为这些都在做性价比手机。miui也就在安卓不好用的前几年还有优势,战争都在拼隐身战机的时代了,小米还在洋洋得意他的加步枪稳定可靠容易用。
总之,进入死亡螺旋通道的小米,产品会越来越不好买。不好买的原因并不是产品好,而是过度互联网营销所造成的产品品质假象和其对自身销量不自信的巨大落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