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港的廉租房申请方式对比下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香港的廉租房,申请人在政务网站上自助填表就可以申请到,根本无需政府介入审批,符合条件的人排队承租,无需审批,相当于剥夺了政府的审批权,所以你找谁都没用,政府也就没有权力寻租的机会了。
而内地的经济适用房,一般都是个人填表,街道负责第一道审批,房管局负责第二轮审批,不管哪轮审批,一旦你赋予政府权力了,就存在寻租的可能,反腐可以减少可能性,但很难完全杜绝。即使真的通过反腐杜绝了寻租,但你设了街道、房管局审批,监察委监督,浪费了大量行政资源,最终不还是把成本转嫁给全社会了嘛!
在申请环节,已然高下立判了。
然后是后续监管环节,香港的廉租房申请人,会得到一个账号,你自己可以登陆进去修改信息,如果你个人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家庭收入涨了,超过了申请廉租房的标准;或者像题目中这个新闻里的人一样,获赠朋友送的一辆车不符合条件了,必须自己系统里登记,然后按照规定时间退出廉租房。
最关键的差别是——如果个人撒谎了,故意报低收入骗取廉租房资格的处理方式,香港和内地的差别也很大:
香港的方式是,任何时候,查到你谎报收入,先是要求你退租,然后按照诈骗罪入刑,最高可判七年监禁。所谓的查,并不是政府每天派人去巡逻,而是采取不举报不受理的方式,就是有人举报你,政府才派人去核实——你当然可以抱着侥幸心理期待没谁举报你,但那么重的刑罚,你愿意冒险可以试试看被抓的概率有多高。
而内地的方式,各地有异,但上海浦东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退还注销经济适用房资格,或者以市场价补足房价——别的地方不好说,但在浦东这样的地方,这根本就是奖励!相当于给了你一笔无息或者低息租房巨额贷款!
一个入刑,一个相当于没有惩罚甚至还有奖励,你想想执行下来会有多大差别?
还有第三大差别,香港如果你骗住廉租房,是你自己入刑;而我们内地,你自己没啥惩罚,但审批人因为会因渎职罪或者贪污罪被处罚——本来可以像香港一样不用审批的,内地花了大量人力去审批,已经是浪费,审批错了要被处罚,审批过程中寻租权力会被反贪,人家香港一个人可以搞定的事,内地花了可能十个人还不止。
最后,肯定有人想问,香港的做法听起来很简单啊,不就是做个系统的事情吗,为什么内地不做?
其实这个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任何一个部门,一旦你设立了,它就会抑制不住自我膨胀、扩张权力的冲动,你想做个系统剥夺我的审批权?没有审批权我怎么捞钱,你这是在损害我部门的核心利益啊!誓死抵制!嗯,这就是所谓的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每一寸放权,都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制度设计的问题,个人觉得香港是一种更好的模式,判断下来也是内地政府现在大力推动“放管服”的努力方向,但方向正确并不代表香港做得很完美,香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也还是存在前期廉租房供应量严重不足排队困难、后期监管不到位有人浑水摸鱼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更多是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的问题。
以前我家很穷的时候,我们住的地方叫做草厦子,实际上就是楼房旁边的仓库,大概七八平到十多平大小,放两个床,四周都是水泥,没有窗户,没有厕所,小便只能自己备个桶,大便要走半个小时走公测。
房里的电是从房东屋里接过来的,电器只能灯泡和电视,别的用不了,也没有地方放冰箱一类的东西,我们一家人幻想了好多年冰箱。
水更是奢侈,没有水管,只能偶尔祈求房东扔个水管下来接一大桶用很久,这水只能用来做饭和烧水,烧水没有电热设备,只能用一种烧柴火的小壶烧,很难操作,我妈曾经烧水烫到一个手,差点截肢,现在在人面前也经常不敢露手,洗衣服要走半天的山路去山上找泉水洗,可以说洗一次衣服累掉半条命,刷牙洗脸的水更是要能省则省,我直接养成了不刷牙不洗脸的习惯。
一家人集中在一个小屋子里住,还要在里面做饭吃,做饭要用煤气罐,不用光不舍的换,放到在地四处晃悠着用,听说那样操作可能会爆炸,炸死一家。做饭油烟全部附着在衣服被子上,我的课本因为被油烟附着,中考复习时我根本没有书,多年努力得到的奖状也全废了。床上简单搭个木架子就是储藏柜了,每天睡觉随时有可能塌掉直接把人压死。屋里没有任何可以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上学从来不写作业,结果就是没背英语单词英语极差,差点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好在初中的理科很简单,占分比也高。
屋里的温度夏热冬冷,冬天永远比外面还冷,夏天永远比外面还热,伴随着老鼠虫子蚊子之类的,手脚基本上冬天长冻疮,夏天太痒挠的稀烂没有一个好时候,曾经有一家在屋里烧煤因为开门还是太冷,然后就关门,然后就没然后了。什么空调暖气,那是神仙才配享用的,想都不敢想。
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了大概七八年吧,然后我们家有幸换到了公租房,房东换成了居委会,上厕所不用跑这么远了,虽然是公用的,环境也巨差,用水也不用乞讨了,虽然冬天水管子经常冻结,用电也不用这么节制了,我们冬天都用上了小太阳,袜子一烤就干。
相比于草厦子,住这种公租房那种幸福感要高几百倍不止。
没有体验过就没有发言权,一群圣母天天嚷嚷独立卫生间什么的,还有穷人的尊严之类的,别搞笑了,在草厦子的时候,我们拉肚子实在跑不到厕所都是躲在别人车后面对着臭水沟就拉了,可以说和大街上脱了直接拉没啥区别了,脸,也想要,但没资格。
穷人关注的压根不是条件优越,而是能不能落到自己身上,米饭都吃不上还会在乎肉吗?我们搬走前,除了我们住的那片公租房,周围的公租房都不知道被什么人承包变成了旅馆,如果他们没有变成旅馆,估计我能少住很多年的草厦子吧。
某些答主简直了,要么上升要么下降,我随手一答,答案不解释原因的,也不想撕逼。
某些圣母,觉得用制度解决问题,能解决我能出此下策么。要不你试试用制度解决下基尼系数的问题?现实的条件就是廉租房住不上,要去群租。那么好的廉租房,我这种经常出差的,我先租个十年,一个城市一个。一年才六百块,我十个城市都租了。我住什么酒店啊。你问我为啥不这么干,我也不知道啊。
更何况,那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公众号,简直就是瞎扯淡。估计连我答案里面的大板,塔楼长走廊都不懂。
不想撕逼,实在看不懂这些人,是什么脑子。按我这个方案,至少能够在政府财力之下,多解决3倍以上人群的问题,而且不会引起大家的质疑。
∇∇∇∇∇∇∇∇∇∇∇
我把我答案里面的公租房还是改成廉租房吧,随便一答,小透明,本来不想改的,主要是我懒。
∅∅∅∅∅∅∅∅∅∅∅
我们的廉租房建设有问题,在设计之初就没能堵住腐败的源头。
廉租房的目的是为了能居有居,而不是改善居住。
最起码的一些东西没弄好。比如,卫生间,洗澡,洗衣应为公共的,卡充值使用。房间尺度上应该是小的,取消客厅。水电气有限制,阶梯跳幅加大。尽量采用塔楼设计或者大板但是为长走廊设计。
这样的房子才是真正解决居住问题的房子。
@vczh 本末倒置了。
我记得知乎这问题讨论过非常多,光我就写了两个:
比如和珅的观点:灾民能活着就行了,吃什么白米饭?吃糠就行。糠还省得有人惦记去抢去贪。
但即便换成糠,还是会有人去贪污。因为监管就存在漏洞,再小的利也有人逐。
资源总是缺乏的
今天为了这一个开20w车的人,把上万杭州廉租房家庭的厕所取消了。
但几户人家一个厕所就能挡住寻租?谁也不知道,反正有问题就给廉租房减配。
(对了,有人说既然有减配,那就应该会出现越来越高配的问题。我就笑了,什么时候这么抬举监管部门了?一边断言寻租管不住,一边又说会为民谋福利,这不精分吗?即便有人打着幌子故意高配然后寻租,那还是吏治的问题。更何况现在廉租房都是开发商被政府要求建的,故意减配算是本能了。)
这是个管理体系滑坡的问题。
明天有人觉得这边学校可以挂靠上学,于是,就把廉租房周边学校也取消。
后天,有人把廉租房当仓库,于是把廉租房小区门口的路也取消。
后来,有人干脆加价转租,于是规定住户要宵禁和间歇性水电。
。。。
这也取消那也取消,最后变成了一所穷人集中营。
这时候,确实没有人愿意去冒名顶替去住。但有门路的人仍旧可以借助廉租户的种种不便,开始做黑心生意:
乱接水电、乱盖厕所、占用空地,整个社区就变成了贫民窟。
一个例子是纽约的廉租房:
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纽约市大规模地集中在五个区建造了一批廉租住房,形成了一个个廉租住房小区,这些小区都由政府部门来管理。但日久天长,政府发现这种做法有两个缺点:一是集中在一个区域建造一大批廉租售住房,低收入家庭太集中,容易滋生低层次、低教育、高失业、高犯罪等问题;二是 政府投入的财力和精力太多。
从1975年开始,纽约市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房地产开发商购得政府的地块建楼,必须拿出20%的单元,供纽约市的低收入家庭入住。由于政府不再集中建造廉租住房小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就融入到了纽约市的不同地段。
纽约的例子说明刻意分割穷人区会导致贫民窟化,更何况想方设法给廉租房社区减配变成缺乏公共服务的垃圾社区。
仓廪而知礼节,发展中国家治理贫民窟就是从提供水电厕所、改善基本卫生健康水平开始,我们难道要倒施逆行?
廉租房的廉就注定存在利润空间,被不同档次的投机者盯着,总有一款适合你。
每次牺牲绝大多数穷人的利益,为的只是监管的便利而不是廉租房的本意。
当廉租房的社会刻版印象固定下来:
你穷,不应该浪费管理成本在你身上
你穷,活着不配有厕所,学校,停车场。
你穷,所以你就应该活在廉租房的监狱里。
在廉租房长大的孩子会认为:
房间就应该没厕所、读书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代代就这样被圈养起来。
连灾民的临时住房都要考虑卫生设备,更何况长期居住的楼房。生理需要和人格尊严、基本权利,这是管理者的底线。
管不住性骚扰,就从女人裙子长短下手,这种谬误随处可见。
一旦打破,就是恶性循环,没有回头路。
首先感谢白昼行将等网友的理解,进圈的时候曾经听前辈们说过一句话“脱了这身皮,谁敢说我不是群众!”,深以为然。现在脱掉皮已经是群众了,行文中言语就没那么冷静,是这些网友的理解给提了个醒 ,这里把行文做部分更改,说得更清楚一点,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
作为一个曾经的民政部门工作者,先说低保好了。
查了下这个杭州的居住小区,里面针对的群体主要是:公租房住户、廉租房住户、创业大学生,外来创业人员等等,并不全是廉租房,另外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
低保方面,当地社区已经出了回复,看了一下,主要有这几点:第一,这个人原本有工作,而且很可能不是这个当地社区的户籍人口,是14年申请公租房入住的;第二,这个人有“病”,确切的说,他能够拿出自已有病的有效医学证明。我估计还得是重病,根据回复,因为“生病”,他长期病假无法工作才申请的低保,一般的病达不到这样的状态;第三,车管信息证明他并非这个车的车主,而他本人能提供朋友将车送给他的手续协议,车辆的日常保养维护费用,实在不行往朋友身上推即可。
现在倒是充分体会这个“夏意社区”和所在镇街民政工作人员有多憋屈......这样的人,敢停他的低保才怪,所有的手续都是合法合规的,并且能提供证据。如果要停他的低保,又拿不出实际证据,恭喜您,摊上大事了:贪官欺负弱势群体啦!
所以,截图这个男人说的话,表面荒唐,但是很有章法。这年头讲究证据的,普通人可以说这个车是他的,办事人员不敢那么说,一旦他那么说,只要当事人反咬,办事人员吃不了兜着走,因为没证据—— 到时候大家就不会说什么骗低保,反而要骂办事人员欺负穷人。
法律没有规定不能开朋友的车,系统信息又显示他不是车主,谁敢说这车是他买的?什么金表阿迪达斯,难道那些工作人员还得学会鉴定金器或者山寨? 一句“镀金戴着玩“就能噎死你,再等两天,直接说垃圾货丢了扔了,这就叫死无对证,莫非还敢去抄他的家寻找不成。
很多时候,某些网民和网络舆论已经变成了这些骗子们的保护伞.现在的人精得很,都懂得利用网络造势去威胁行政机关,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能够恶心一下办事人员。有些东西是很难取证的,骗子们就利用这一点钻空子,行政机构因为考虑到社会稳定因素,不得不慎重。
就像这个新闻里面的一样,他为什么因为这个事情找上媒体?就是想获得社会舆论的支持,利用网民造声势,向行政机关施加压力。事实上,行政机构办事人员对这种骗子的反感远远超过普通人,只不过被社会舆论绑架,没证据不敢动罢了。
与其骂什么权力寻租,还不如自已多了解一下政策,冷静思考,身边如果有这种人,留证举报即可,只怕真到那时候又怕麻烦了。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群众,他来举报,又不提供线索查证,甚至连骗保对象的名字都不说。说起来义愤填膺而已,落到实处就不配合了,哪怕你说一万次会保密。多问几次还会生气:你们是政府啊,你们什么都查得到的..........
这里倒是可以说一个“潜规则”,民政,尤其是基层民政的同志,巴不得群众向他们举报某某低保人员有问题,只不过这话不能说,不敢说罢了。如果确实有线索和证据,每减少一个低保,他得减少大披的麻烦和工作量,能不欢迎吗。问题是没线索,不能查证,这就不好搞了。
顺便,刚看了下高赞答案,说要学什么香港的“廉租房”制度,言之凿凿,其实连怎么回事都没闹明白,两者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办理手续和程序怎么可能一样,真是误人子弟,甚至可以说遗祸无穷。
因为香港是没有廉租房的,又那来的“廉租房制度“。
真正意义上拥有廉租房的,目前就知道一个中国大陆,其他国家也有保障类住房,甚至也有叫”廉租房“的,但跟中国大陆的廉租房区别很大。
以香港版“廉租房”,也就是公屋来做比较好了。香港地价大家都懂,公屋面积不大,租金却不低,如一间50平米的房子(香港的换算应该是接近500平尺)而论,它的月租金最最起码是上千港纸的。申请公屋的人,需要保证自已的月收入人均几千到一万港纸,家庭资产达到某某水平线。
而真正的中国廉租房,月租金是1-1.5每平方米,一个月只需要给50块钱租金,你就能住进去,物管费全免(这个后面说)。申请廉租房的人,需要证实自已低收入,甚至无收入,以这个杭州的低收入标准而言,无房或面积不足,家庭人均收入低于900的即符合条件。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香港公屋跟大陆廉租房的巨大差别,大陆廉租房,几乎就等于直接送房子给穷人,每年给5、600块钱,不是白送是什么?
如果我们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那么第一,中国廉租房的月租最最起码要提高20倍以上;第二,参照香港的申请标准,所有低收入,没收入的人是不符合条件的,统统赶出廉租房。
事实上香港也有“廉租房群体”,那就是笼屋居住者,大家不妨去看看笼屋是什么样,大陆廉租房又是什么样。即使这种没有人性,充分体现香港“先进光辉”的破笼子,每月收取的租金也远远超过大陆廉租房。每次看见香港的笼屋都想骂娘:尼玛!就这破玩意,那帮孙子还真好意思收这样的租金,还敢标榜自已先进,良心全特么被狗吃了!
学习香港的“先进经验”,最终无非就是把中国的穷人送进大陆版的笼屋里面去。
所以才说那个高赞答案误导人,甚至是遗祸无穷。
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等,是不同的概念,针对的是不同的群体,申请的条件,审批管理的部门也各有不同。
不要把其他领域发生的事情想当然的附会到廉租房领域,不是没有问题,但比较之下它是相对干净的,本身针对的就是低收入或没收入群体,自然就好很多。资本可以在蚊子腿上随意刮油,那没有问题,但政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那么做,要出事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个问题,明明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等等都有,偏偏被曝光最频繁,被骂得最惨的,却是相对最干净的廉租房—— 甚至很多最后被证实压根就不是廉租房,而是公租房等。
事实上,离开岗位的前两年,已经感受到这种压力:房源变少了。廉租房成了一个大麻烦,费力不讨好,公租房和经适房不就很好嘛。
个人很理解这种心态:如果参照香港或西方的保障住房制度,其实是最省事的,搞公租房和经适房,只需要降低租金,很少有人会说什么。今天很多人自称贫穷,但有工作有收入,降低租金的话,住进公租房没什么问题,所以他觉得这样就够了。
但是那些最底层的赤贫怎么办, 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的,生病的,两劳的,失业的,孤老等等等等,他们是支付不起租金的,没有了廉租房,他们住哪里?
有钱人住好房子,中产住中房子,穷人住公租房,经济适房,好像皆大欢喜,一片和谐。实际上根据工作经验,某些“中产”或“穷人”的思路是精英化的: 赤贫那是活该,是懒虫是垃圾是人渣,他没房子住关我鸟事,再说他们人数不算太多,眼不见为净。
不怕挨骂,鄙人是党员,其他党员怎么想的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可能因为年轻,血还热乎吧,反正自已是看不下去的:这些赤贫确实很麻烦,很讨厌,甚至我也不喜欢跟他们打交道,但是要说丢下他们不管,臣妾做不到!退一万步讲,今天能牺牲掉赤贫,谁敢保证明天牺牲的不是你中产和下层!
所谓的香港经验,就是保住上中下,最底层的直接塞进笼子,这样的经验不能学,因为没人敢保证下一个被塞进去的是不是你。
中国可能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不包括廉租房,这是中国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甚至可以说是创举。这种近乎免费为穷人提供住房的政策,它的出台本身就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也注定会迎接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无数风雨——伤害了那些人的利益不用说了吧。
你可以说房子送错了人,这没有问题,大家监督,改正错误,补齐漏洞,该抓抓该查查。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人说房子送错了人,所以就不应该送房子,大家应该买房子或者租房子,试问这到底是想要干嘛呢.......
多了解,多理解,多呵护中国廉租房吧,起码在调查之后再发言。这特么的简直就是一个异端啊,能不能在口水和明刀暗箭中成长下去很难说的,搞不好那天就凉凉了。
根据实际的情况看,列举一下廉租房最常见的几个问题:
第一、各体系沟通不畅,住户信息更新迟缓。申请、核实申请人信息是各级民政部门负责,而审批和管理却属于各地房管部门。前者对申请人信息比较熟悉,但他不管理入住以后的事情,而且廉租房未必在他这个辖区,所以民政系统的人只管申报核实,之后就不理会了;理论上房管部门管理这些住户,但实际上也很难核实,廉租房也未必在他附近,再有这个人收入变化、死亡、身份变化(如取消低保),他们也没实时数据信息,都得等一阵子。其他城市是不是这样不清楚。
第二、房管部门与基层信息不畅。尤其是在早期,物管只知道某个房子住了某某人,但多半局限于名字,到底怎么回事他不知道的。而房管部门(往往是区一级)是汇总的各镇街资料,是分散的,并不详细。由于物管与廉租房住户互动很差(拿他们当瘟神),又不清楚怎么回事,住户的实时信息就更难掌握了。有些人说的把公租房甚至廉租房拿去出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物管对住在里面的人也不熟的。基层社区原本就有自已负责的区域,直接把廉租房群体压过去,顶多增加一些人手和资金,但是没有考虑到廉租房住户的特殊性,资源配备往往不足,而且信息库不完善。
第三、小区气氛环境不好。说了那里面有很多赤贫、两劳吸毒、残疾、失业等群体,平时经常裹挟在一起,偶尔来个精神病唱歌啥的。当然了,习惯了也没那么坏,实际危害没那么夸张,通常是偷偷的躲在屋子里聚集吸毒,卖淫的只听说过,应该少数,还有就是把基础设施偷盗换取毒资。这样造成那里面的人与外界交流少,相互交流少,物管和保安对他们警惕很重。而且这些人往往是拖欠物管费的,理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所以我前面才说他们是免物管费。离开体制前才跟一个廉租房小区的物管经理说这事,她说14年的时候,拖欠物管费的占比10%,16年的时候,占比接近50%,只要有人带头,后面就跟着学。我就纳闷:都这样了你们还不急? 她说没办法啊,最终反正有政府兜底。
第四、重审批核实,轻日常管理,尤其是退出机制不完善。让他们住进来容易,条件不符合的时候清退可就难了。房管部门就那么点人,廉租房所在地大概率离他们的办公场所很远,而物管又不怎么愿意与住户接触,所以掌握动态有困难。没有足够硬核的证据,你还不好清理。比如将廉租房出租的,基本不会有正规合约,你无法得到实际证据,人家直接说朋友来我这玩几天,你敢清退?另外,廉租房住户的原居住地可能在A,申请入住后居住在B,因为廉租房无法落户,A地的基层部门找不到这个人,而B处的基层部门又对他一无所知,最详细的居住人员信息,基层的街道和村居都没有。低保人员还好,其他的很多直接就是三不管。
第五、公租房廉租房普遍存在实际入住率不足的现象。 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不是说只有通关系才能入住吗?
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就明白这是什么原因:这类房屋的修建地区往往不是什么中心路段,而且居住在这里的,大都不会是这个街道,或者这个辖区的人。住进廉租房或公租房,意味着会离自已的工作地点或者老家很远,且交通未必便利。廉租房的人没工作但是要走亲访友聊天,公租房的人要赶很远的路去上班。正所谓:鸡肋。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把公租房或廉租房拿来出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距离我老家和工作地不方便。那么将廉租房和公租房转租,用这笔钱在老家或单位附近租房子。
这个问题牵扯到设计层面,可就复杂得多。估计有人会借此批评浪费,不应该修建等等,不过应该是可以用手段解决的。以前见过的一个案例是在还建房楼盘中安置了几户廉租房,效果还不错。当然,仅仅是个参考,一推行起来麻烦极大。所以说说而已,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看领导的研判和决策。
定期巡查清退,加强日常管理和各级信息互通是正道。负责日常管理的往往是房管局的某个具体部门,而廉租房住户离这些人往往很远,根本就没那么多人手和时间。物管和当地基层要参与进来,按月或者季度巡查,房管部门每年巡查,这样能减少人手压力。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有权利的部门一般不可能去做基层调查,做基层工作的大都是编外临时工,落实到廉租房领域就是个大坑。房管一级的年度巡查已经在推动完善,基层和物管这块暂时没办法跟进。反正不管怎么着,比某个吆喝取消厕所的“学者”强几倍就是了。
顺便解释一下:为了协调房源,公租房、廉租房、其他性质的用房——比如吸引外来创业人员的房子,往往会凑在一个小区里面,很容易引发误会和矛盾,所谓的住廉租房开小车,就是这么来的。房管那边应该给外面的群众解释:所谓的廉租房小区,里面不仅仅是只有廉租房住户,还有其他收入水平的人也住在里面。
不是没有缺点,但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以前对于这种混搭的方式很不理解,但是年岁渐长,发现这样做虽然有不少弊端,但方向才是正确的。中国不能学美国印度,搞什么贫民窟。中国的这种混搭居住,虽然不知道究竟是有意的设计,还是无意为之,但这么一来,人居环境不至于恶化到不可收拾,如果清一色的廉租房群体,那里面最终就会变成垃圾回收站,人渣集中营,最后会以廉租房为中心,影响整个周边的社会环境,形成实际上的贫民窟,穷人区——前面已经讲过这问题了。
只要大方向没错,出了问题,解决就是。汪三公子这种货色披着学者的皮,搞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贻笑大方而已。
社会传言什么的,自已要有脑子去分析,别人云亦云。
以前在办理廉租房的过程中遇见过这样一件事:某居住在廉租房的两劳人员正在搬家具入住,路过的某妇女就问他:你这廉租房是怎么办下来的?
此君告知,廉租房没有关系,不给好处,焉能入住?我认识市里面的某某领导,通过关系入住。妇女大喜,说你这么厉害,能不能帮我也托托关系。这人说可以啊,等我给熟人打电话,让他打招呼即可,不过事成得给我两千。
第二天,此君拿着一张纸条对妇女说,成了,我熟人给了条子,而且给下面的人打电话了,办这个事情的人只要一看见这条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去找村居,直接找民政部门的人,他会告诉你政策然后给村居打招呼关照你。
那天在办公室处理事情的倒霉蛋恰好是鄙人。
此君把妇女留在办公室门口,独自进来(后来给钱的时候被入户的警察撞破整个事情才水落石出,这女的也算运气好了,差点就交易。他进办公室前告诉对方:我就说你是我姐,放心没问题,领导打过招呼了,我只要给他一看条子,他马上就会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这一类话)
这货一进来就说:X领导你好啊,我是XX,就是昨天晚上XX给打电话您说的那个人啊,门口那是我姐,来办事的,她不认识字。提及名字的时候,故意含混不清节奏又快———— 每天接那么多电话,鬼才知道谁谁谁,有这事吗?
正懵逼呢,他把条子递过来:您看了这张条子就明白我们是来干嘛的了。
哥一看完纸条,立马回答:哦,我知道你们的来意了,请坐,办理廉租房的手续是XXXXXX。
门口的某妇女雀跃状,果然是一看条子,立马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果然有黑幕,有能量,有背景,有PY交易,这好处费果然得给!
但是这女的不知道,那条子上写的是这个:领导,我想申请廉租房,但是不会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