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高晓松的《晓说》停止更新了?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高晓松在最后一期《晓说》讲得很明白,在他内心依然有很多想讲,也值得讲的内容,但这些东西并不适合现在讲。他能信手拈来,也适合现在讲的,基本也讲得差不多了。剩下就是需要准备的,这些内容出力也未必讨好,那又何必勉强为之呢。

《晓说》初期,其实定位和《锵锵》无异,就是自说自话的闲聊节目,无非是主流观点,另类表述而已,不是要抢学校饭碗,教育谁的。但因为市面上内容型节目实在欠缺,大家便对它的期望越来越高。平心而论,一个人一个嘴,要持续输出内容,本就无可能。但遗憾,中国的媒体人总摆脱不了中国眼的局限,走哪都是乱喊口号。做不出卡塔尔Al Jazeera,北美Vice Media,俄罗斯RT Documentary,英国Sky电视台那种深入看世界的节目。所以看来听去,也就高晓松讲得还略有意思,虽然深度和Al Jazeera差了一个太平洋,但起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世界观。不像梁宏达,罗胖和宋鸿兵,完全是复读机,人家古国叫鸯伽,他们给人读成鸳伽……《晓说》现在结束,也算是急流勇退,未来还是希望中国也能多出好节目吧。




中国的媒体,与世界是有些不同的;VICE和Al Jazeera这些媒体,他们主要报道问题,让观众看完产生思考,而大陆/内地的媒体,主要工作是报道成就。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上层原因,也有下层原因,不是我们应该,且能讨论的。我们也可以摄制出有意思的节目,例如以前的《走读大中华》,《社会能见度》,《冷暖人生》。但多数百姓需求的,还是《超市大赢家》,《爸爸去哪了》,《奔跑》;因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已经不易了,忙碌一天回到家,是想轻松一下,不是想忆苦思甜,他们已经很苦了,还用忆吗?他们需要的是鼓励。

北美人和卡塔尔人坐在大house里的真皮沙发上,带着瑞士手表,穿着高档衬衫,烤着火炉吹着冷气,然后为雅兹迪人担忧,这是正常应该的。这些人确实应该反思一下,袜子不是安全套,没必要穿一次就扔。但让一个自己都‘住在燕郊区残破的求职公寓,拥挤的大楼里堆满陌生人都来自外地,他埋头写着履历怀抱着多少憧憬,往返在九三零号公路内心盼着奇迹’的人去为罗兴亚人操心,去思考俾路支人前途何在,谋划普什图人何去何从,这本就不可能。如果住在燕郊的求职公寓,那首要任务必须是改善自己,等搬去了伦敦的斯坦福桥,再心系天下不迟。换言之,诗和远方是没错的,但它是有门槛。我们过去的节目,门槛较低,高晓松将其略微提高,但即便提高,相较世界,其实还是很低。如果我们的媒体人真像VICE一样,把这种节目放上电视,我觉得这不是教育老百姓,这是吓老百姓。



高晓松有几期节目,我看了有六七遍不止,就是越战-虎啸南天和韩战-血战长津湖,讲得确实不错,只可惜这两个话题都很难继续,遗憾。还有一期就是麦家-小径分叉的文学花园。这期多数人可能会觉得无聊,但对于常写东西的人,会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我把麦家老师所有的采访视频都看了遍,但再也没有听《晓说》时的那种惊艳,因为内容和故事都是重复的。可以这么说,即便一个很成功的人,让他连讲两期,基本都是极限,絮絮叨叨讲七年,讲得东西依然能听,其实并不容易。感谢。

高老师,袁老师这些人,他们的贡献不是让你获取知识,他们不是大师,也没这个能力;他们的贡献是培养大家的兴趣,因为听他们讲,你会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然后通过自己不间断的努力,最后获得真知。


我猜想,在未来的某一天(短可能是5-7年后,长也许15-20都有可能),高晓松会录一档节目,或写一本,讲真实的那个年代,这本书或这个节目不再有什么东风天籁,人人贷,因为这本书或这个节目他是要留给自己的;这个节目不再会讲美国日本,也不会邀请C罗韩寒;因为这个节目要回答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如何成了现在的我们。


user avatar   bluet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好多人聊高晓松学问好坏的,觉得特好笑。

矮大紧老师就是一北京大喷子啊,用北京话说就是话密,话痨。王朔书里有个比喻这种人的说法:就跟一抽水马桶一样,一拉绳就哗啦哗啦没完没了。马未都评价是:这人太能说,一桌人就听他的了。他自己一人对着空气都能说半天。

所以高老师能说,会说,喜欢说,这辈子没别的爽的,全爽在嘴上了。

北京四九城能聊能喷的人多了去了,但是高晓松绝对是吹牛逼届的个中翘楚。

第一.人家确实家学渊源,管清华里的泰山北斗叫声先生,大爷,伯伯绝不是高攀,真熟假熟不敢说,进的了人家门,也叫的起。绝不是拉大旗扯虎皮。

第二.高早就成名了,道上有一号,演艺名人多少有点交情,是一个圈的,走南闯北见识广,有的说,有的喷。

第三.高是正经考上清华的科班,别的不说,智商绝对高,分析问题就是起点高,眼界,格局都高。虽然有些地方不专业,胡分析,但是喷子讲究的就是有理有据的把对方喷倒,观点对错根本不重要。比的是谁的信息量大逻辑能力强嘴上来的快。

高晓松还确实爱看书,再加上有班子组织材料,京城第一喷绝不是浪得虚名。

其实北京尤其是高校子弟,吹牛逼侃大山是有套路的。我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就是谦虚,你什么时候听高晓松说自己多牛逼多牛逼?有多少钱,拿什么奖,多横什么的?这么吹牛那是下里巴人,高老师绝不能够。

抬身份,硬吹自己职务什么的不行,不管你当什么职务,必然有比你大的。所以身份要靠垫,拿什么垫呢?当然是有头有脸的名人啊。比如高老师节目里我记得他就说过自己刚红的时候和那英吃过饭。还当导演给陈道明排过戏,夸陈道明老戏骨专业敬业。偶尔拿马云打打镲,贫两句,显得很亲昵。去过美国兄弟会执剑人的家里,听他们评论在世的豪杰。这些东西一摆出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露出一角冰山,顿时身份就不一样了。而且高老师每次都把自己放在场景里比较低的那个位置,你绝听不出来他实际上是在自抬身份。而且高老师把家谱一排,那是硬货,你敢质疑吗?疯了吧?这就叫道行,所以芮成钢就忒不上道了,吹牛逼的时候跟其他国家元首称兄道弟,给人感觉就是一狮子身上的跳蚤。

出身和交往决定了你的层次,这就是高老师的起点。

第二就是高老师的材料绝对准确详实,不论观点对错,高老师绝不胡编乱造材料,有选择性的说和胡编是两回事。高老师讲了好几年还金枪不倒,靠的就是没有硬伤,细节处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几位,有来历可验证。你可以质疑他的观点,但是绝不能说他的材料不可靠。

第三就是天马行空的喷,但不是胡喷,

一种是挖一些比较生僻的历史细节,意思就是:你看,你丫不知道吧?这事是这么这么这么回事。后半句话藏着没说:这你都不知道?这对我就是常识啊!我早就知道了。。。观众一听,卧槽,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牛逼牛逼。。

还有一种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切大众共识。大家都认为事情是这样这样的,逻辑是也是这样这样的。高老师告诉你:这件事换个角度看是那样那样的。。。一般这两种观点没有硬矛盾。观众一听,,卧槽,这事还能这么想啊?牛逼牛逼。。当然,这个领域的专业选手最讨厌的也是这点:没基础的标新立异。

所以说高老师节目里的专业性,那是纯扯淡。高老师从来都是一个乐在其中的大喷子,人家没想做学问出成果发论文,仅仅是侃大山聊大天而已。听他喷最大的收获就是开开眼界,听听自己也许从来都没听说过的人和事,听听高老师是怎么分析问题的。

拿高老师的节目当课听?那真不是傻,那是真傻。。。。。。


好多朋友怼矮大紧说赌球的。我觉得矮大紧说的有道理,符合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赌球我觉得是高晓松说的最正确的内容。这世上来来去去都是生意,赌球利润这么大的生意没庄家操控,打死我都不信。只不过有些人没接触过资本的高级玩法,不相信罢了。

也许有些人对社会的复杂度和资本的力量一无所知。黑手党并不是只会火拼贩毒的,拉斯维加斯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地方。那些细节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从FIFA主席到中国的小破黑哨裁判都有被抓进去的。这些不叫阴谋论,这叫生意。我甚至相信,没有亚洲杯世界杯的盘口,中国队早就冲出亚洲了。每回关键比赛大家觉得中国队连这种小破队也踢不赢?中国队多半就会输。然后你翻翻知乎里吹国家对球员多牛逼多牛逼的帖子,简直不是一个星球的人好吗?

眼界限制了想象力,因为很多人根本就没见过几千万,上亿的单子能黑出多少钱,后面都有什么狠角色在操盘。

认为生活简单也是一种幸福。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自己的缓存里有两个人的综艺,一个是矮老师的晓说和晓松奇谈,一个是局座的军武大本营和张召忠说。

初听的时候,两个人的内容都特别引人入胜。毕竟一个是从事研究的高级军官,一个是资深艺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感受到,局座的输出始终稳定,观点始终如一,态度一直谦逊,和年轻人交朋友和不同行业的人相互学习。矮老师的输出越来越散,越来越水。别的行业我不懂,但是有些金融观点确实听的笑了。


我仔细想了想,矮老师特别会讲故事,但是故事需要时间收集需要看书思考。12年晓说刚出来,憋了很久的矮老师那种充足的储备,搭配极大的热情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后来又是阿里,又是代言,又是各类活动。为什么访谈越来越多?故事不够了。后来的办法就是请嘉宾,可是请嘉宾是听客人讲,圈里面谁这事儿干得过文涛呢?所以听起来更奇怪的是一个叫晓说的节目里越来越多的嘉宾结果有相当的时间矮老师在不断发言放观点。


我觉得为了防止下一集晓说变成访谈节目矮老师应该休息一下,攒攒故事吧。另外说年龄问题,局座咋就这么有热情呢,局座咋就百听不厌呢?


人家是正经做学术,当了40年兵,肚子的干货退休开始分享。那是什么量级的沉淀,对吧。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己站队吧:

与高晓松整体水平差不多的人或比他强的人,很多看不起他。

比高晓松整体水平差的人,很多崇拜他。

前者的毛病是犯酸,文人相轻。

后者的毛病是不承认自己水平差,要靠娱乐节目给自己开眼界。

其实两边都需要抑制一下(俺也经常要抑制一下自己的劣根性,做不太好,得时刻反省)。看人看长吧。

另外,说些题外话:

高晓松本人实际上内心深处是很介意他在清华大量挂科没拿到学位的。因为考进清华可能很难,混个毕业真的很容易。很多很少上课去玩儿自己爱好的人,毕业还是能毕的,比如李健和一堆当时清华校园歌手。高晓松进清华时很聪明,但明显没有经历清华5年的训练。所以刚开始他是很担心清华能不能认他(所以他早期是很少参加清华活动的)。但校庆一回去,忽然发现他不仅被接受,而且能在不少场合站C位。而他地位的改变不是因为他音乐人的身份,而是因为“晓说”带来的巨大声誉。

从个人来说,高晓松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并找到了相应的市场需求,把自己优势最大化,挣了钱,出了名,完成了对清华清高群体的逆袭。这个必须佩服。

从社会来讲,他在娱乐圈儿,总比一群小学文化的占据强不少吧?

另外,还有一种不认可,是对其观点的不认可。这个除了跟屁股坐在哪儿有关外,也跟他泛而不专有关系。他的专业应该是音乐什么的,不是科技(毕竟清华基本没学,大量挂科,也没有任何职业经历),也不是历史,哲学,经济。他在米国也应该没找到过正经工作,所以对米国的认识也不可能深入。所以大量专业人士会发现“你谈我不了解的,挺有意思,象那么回事儿,可一谈我了解的,就基本瞎掰”。这个应该正常,与他的经历与知识结构有关。

至于停更这事儿,除了死忠粉外,都有审美疲劳。高本人也未必再需要晓说。总会有这么一天的。


user avatar   L7-14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user avatar   jie-lu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美,你也不小了……”

“哎呀,妈。”

“你不是有个男朋友嘛,那个大东。”

“他家狮子大开口,非要500万的陪嫁,还要房子……”

母女俩一起叹了口气。

“那,要是咱生孩子呢?”

“200万陪嫁,也要房子。”

“这是什么世道啊。”

“妈……我,我不想结婚了,我自己生一个吧,我去买个精子。反正现在那么多男的都是买个卵子自己生……”

“你跟妈说说你拿啥养?就你那点工资,还三天两头不上班,口红香水一大堆,连自己都养不活吧。楼下的大潘都告诉我了。闺女啊,你咋又辞职了?”

“那公司太变态了,天天让我顶个大太阳跑好几公里去送文件,我抹了三层防晒霜都给我晒黑了。女人的皮肤可怕晒伤了。那经理还不乐意。我那几天不是生理期嘛…结果没控制住,就,就把一杯水泼到经理脸上了……”

“啊?那你自己说说,上次那家合资公司呢?为什么不干了。”

“那天天加班加到深夜,你说我一个女孩子,我怎么干啊。”

“也是,辞了就辞了吧,那董叔叔帮你找的那份工作又为什么辞职了?”

“那什么破单位呀。单位里有几个女的老是针对我,天天说我坏话,上次我不小心把笔掉地上了,那个陈蓉竟然骂我没用。你说有她这么伤人的嘛。还有那个徐佩佩,特讨厌,天天穿得那么low,还各种看不起我们,还老跑到老板那告黑状,上次我就和她吵起来了,最后我让她自己在水房睡的午觉。还有那堆男同事,天天在我面前讲黄段子。厂区里那帮操作工还光膀子,你说我受得了嘛。”

“哎呦,我说闺女啊,你这跳槽经历比你妈我都丰富。你知道现在女人找份工作多不容易嘛!就你这份工作,我还是托了楼下大潘叔叔,给你找的。你妈我都失业三四年了,这把年龄,又是女的,根本找不到工作啊,要不是靠你爸现在还在挣命,咱娘俩早饿死了。”小美妈妈叹了口气,“要说你爸对我是真不错。孩子他生,这把年纪还养着我。我们年轻时,那是真爱呀。那时候刚有男性生孩子的技术,你爸就怀上了,生了你。可是你看看,今天找个愿意结婚的男孩,比找五条腿的蛤蟆还难。陪嫁也是水涨船高。嫁不起呦,嫁不起。”

“妈,那我再找一份工作不就得了。”

“你以为那么好找啊!”

“楼下的鹿涵姐不就刚当上她们公司的总设计了。”

“哎呦,闺女呀,你和人家能比吗,人家爸爸是财政局副局长,人家随便吐口唾沫都比咱拉坨屎大。”

“那黄阿姨她闺女呢?”

“人家蔡徐琨可是国际注册会计师,精通四门语言,布鲁西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妈原来就让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你就是不听啊。现在连个工作都找不着。”

“妈!你这又来了。”

“你爸爸前几天还给托人问了单位人事处,问问要不要女的,人事处赵大伟直接就告你爸,单位都三年没招过女的了。”

“那贾叔叔那呢?”

“贾老六他们幼儿园?更甭提了。现在的男孩子温柔起来比女人还女人,又有劲,又能照顾小孩子,还能加班。他们幼儿园现在就十个女的,听说都是教育局领导的闺女们。”

“那您说可怎么办啊。”小美有些着急。

“不急不急啊,这种破地方,咱不遭那罪!”

“您说,我要是生孩子,那不是更没单位要了。”

“不会不会。现在都是国家掏钱,产假期间都是国家发工资的,还会给单位一笔误工费。单位都不会拒绝生孩子的。唉,还是工资高的生孩子合适啊。”小美妈咬了咬牙,“要不这么着吧,200万就200万,我们老两口把房子腾出来,住到老房子去。这房子给你结婚用。”

“那哪行啊。我不同意。”

“傻孩子,我们老两口还有个地方住。这房子不也是你在住嘛。将来你说你真失业了,跟你妈我一样,你说你怎么活下去呦。”小美妈叹了口气,“上个月你看那新闻了嘛,允许筛选性别了。将来一定要生个男孩。”


这篇小文发布了以后,就引来大量女权的围观和评论。今早我还看到有人竟然把这篇文章改成男性找不到工作的版本。

男性能生孩子,其实是不可能的。男人又有孕激素,又有雌激素,还得来个大姨妈吧,那不是成了女人?我认为还是人工子宫更靠谱吧。因此这里面的事情其实并不会真实发生。但题主既然这么设定了,咱就这么答。

男性能生孩子后,社会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过去社会的惯性,许多男性会认为老婆辛苦,或者为了爱情,为了家庭,自己生孩子。在这个阶段,政府在政策上会改为对生孩子的人有所倾斜。这一阶段事实上是现代家庭的延续,只是改为男性生育而已。

第二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政府会取消对女性在政策上的扶持,社会普世价值也会取消对女性特权的维护,底层男性的婚姻议价能力变强,底层女性的婚姻议价能力变弱。男性可能会更偏向于谈恋爱而不结婚,女性更偏向于结婚。谁经济条件差,谁就生孩子,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灰小子通过婚姻逆袭的事件不绝于耳。由于政策对于一男一女生孩子这种态度大概率没有变化,而且男女之爱并没有受到影响,男女型的婚姻也就大概率没有大变化的。这一阶段,对底层女性的冲击其实是最大的,由于体力上和精力上的劣势,底层女性将彻底被边缘化,她们可能会成为出卖肉体和出卖卵子的主力军。而中高层的女性的职业生涯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她们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足够多。这个阶段中下层民众更偏好男孩,在经济条件的恶化下,也许就会筛选性别,造成男性过多。由于社会认知变化、地下黑市的猖獗、性别比例的失衡、生育率过低,政府会不会将生殖细胞的买卖合法化,这个就不得而知了。由于底层女性被边缘化,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政府可能干脆就放开性别筛选。本文也就写的是这个时期,主人公就是典型的低端女性。

第三阶段,女性减少,男性增加,最终的男女比例会稳定下来,社会又将达到新的平衡。


user avatar   guo-mi-30-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邀请我,就去看我的书。


user avatar   lang-man-qi-shi-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邀请我,就去看我的书。




  

相关话题

  怎么看高晓松所说的,名校从镇国重器变成职业培训所? 
  如何看待高晓松炮轰梁植愧对清华教育? 
  我想不通,为什么中国十几亿人偏偏火了高晓松马保国这些人,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中国的标杆呢? 
  为什么高晓松的《晓说》停止更新了? 
  高晓松和张召忠将军在军事知识水平上比起来如何? 
  高晓松什么时候才能复出开讲? 
  如何看待高晓松? 
  为什么高晓松的《晓说》停止更新了? 
  如何劝说极度崇拜高晓松的女朋友? 
  为什么高晓松的《晓说》停止更新了? 

前一个讨论
在 2018-19 赛季,如何评价「正负值」这个数据的价值?
下一个讨论
奢侈品品牌为什么频繁举办艺术展?这些展览对品牌有何价值和意义?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