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男生身高180+会成为很多女生的择偶标准? 第1页

  

user avatar   tendo-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隔一年回知乎看看,突然觉得当时学着知乎语气来回答问题的自己好幼稚 年轻真有趣

原答案大家看个乐呵,别增加焦虑。择偶标准这种事情,大多数时候只是为了拒绝而找出的理由。小时候的自己相信纯真的感情,长大了变得现实了不太相信了。又长大一点,我又开始相信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实在没戏就单身!


原文:


180?知乎择偶标准又降低了?我觉得,女孩子找对象一定不能将就。不管女孩子自己长得美丑胖瘦高矮条件好坏,你对另一半的基本要求一条不能少,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社会,为自然选择负责,一定要保证和最好最优秀的基因结合。小子不才,为大家制作一个真正的知乎标准:

1.身体素质和外貌是硬性的。裸高185+,自然体脂率8%以下,体重170lb-200lb,长相不一定说吴彦祖彭于晏水平,但也得和张一山不相上下。

1+. 遗传背景没有问题。直系和旁系在可追溯历史以内没有任何先天性/散发性遗传病。

2.学历一定要高。虽然学历不一定完全代表智商,但一定很大程度上体现智商,国内985最低限度,清华北大比较合适,最好是本科清北,有美国两年以上top5留学经历。

2+. 门第要有书香。具体可参照高晓松家庭。360doc.cn/article/35251 不要低于这个。

3. 工作也不能马虎。公司一定要大,这样才有发展的空间,世界前100强最好,年薪100万起步,美元,如果自己开公司,估值至少要过亿。

4. 生活已经稳定。固定资产要有,要有在北上广深市中心不贷款独立购置一套200平米+房产的能力。

5.个人习惯very very important。烟酒色赌一点边不能沾。有穿衣品味。生活要井井有条,灶台上不能有肉眼可见的油渍,地板上不能有肉眼可见的头发那种。

6.一定要有专业以外的特长。注意是特长不是爱好,爱好达到很高的水平才叫特长。

至少包括体育运动中的一项,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有音乐鉴赏能力,作词作曲编曲演唱都要会,至少有一种唱法达到高水平,至少有一项管乐和弦乐达到高水平;

有文学创作能力,至少有一项作品发表在国家级或者国际级期刊上;

7.除了专业和特长,各方面都要涉猎广泛,文理工农医都要有所了解,能和各领域专业人士流利沟通。

8.情商要高。你一个眼神他必须要懂你在想什么要说什么想干什么,在各种场合必须是全场最幽默风趣和最闪闪发光的人

8+ 有人脉。认识三甲医院院长,认识市公安局局长,认识教育局局长,认识律师事务所所长(误),认识地头蛇蛇长(误),这样生活才足够顺利。

9.一定要足够喜欢你,他的世界里只有你,你妈妈和他妈妈三个异性存在,你排第一,你妈妈排第二

10.结婚的时候要舍得花钱,各方面预算不少于100w(不包括礼金),给你父母礼金每人50w,给你方关系较近的亲戚每人20w,远方亲戚5w,小孩子的红包1w,宠物狗进口狗粮二斤

11. 每年过年回你老家而不是他老家

如果任何一条不符合,trust me,dont 与他产生任何联系,or你会regret sooner or later,你就算单身一辈子也不能make do,否则就是对自己不responsible,对社会不responsible,对自然界不responsible,是要向全自然界生物谢罪的

















user avatar   wang-xian-nan-da-tia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女生以180+作为择偶标准,毫无问题。

因为自由择偶的逻辑和数学逻辑不一样,择偶是二八法则,前20%的人享受着80%的追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节奏加快,单一高价男色/女色占有两位数以上的异性越来越常见。二八法则正在向一九法则演化。

后80%的人,是需要在择偶市场里经历一个比价竞价的过程的。

自主择偶的及格分数线是80分甚至90分,而不是中位数。

一个把两性关系当做核心追求的男生,你和他说“一米七是普遍身高不用自卑”。如果这小伙子信了,他出门就会被现实按在地上反复打脸。


不够直观?一米七,差不多就是南北分界线90后全国中位身高,向北略高,向沿海略高。我们看这个身高在金字塔上对应的其他方面:

中位数收入:

一线城市6000元,全国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

自主择偶的合格收入一线城市10000元(税前),地方上5000元,已经在前80%甚至前90%。


中位数学历:

按高考参与人数+录取比例算,中位数学历为大专/高职。

自主择偶的合格学历大学本科,前80%,知乎合格标准…我当年考到前99.7%,被乎友骂过学渣…


中位数颜值:

把一个班中你看得上(指自然状态下能产生性吸引)的异性依次剔除,能剔到一半还能看得上的都是壮士。

自主择偶合格颜值:五官端正,前80%。


那中位线一米七的身高,在择偶的时候类比什么水平,大家有数了吧…


至于什么身高择偶算合格:

首都儿研所2009年北方城镇数据:

18岁91年生,男青年中位身高172cm、一个标准差6cm,按标准正态分布,80%身高为178左右,这个身高才算是择偶的合格线。这个数据放到现在,南方8亿北方5亿人,全国通用应该差距不大。

184两个标准差,超过97%的同龄人,184以上算超常了,天选之子。

(以上均指裸脚净身高,现在男生普遍虚报身高+穿鞋,一个标准差80%,合格80%身高还真就在男生自称的180-183上)


因此如果女生为了择偶,去追求一米八毫无问题。但对男生来说,身高不是你后天轻轻松松能追求到的,强行拉个子,乱吃药乱开刀会翻车的,肾和腿迟早要废一个。

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一米八,也不在于断骨增高。只要某乎还在理直气壮的歧视后80%的本科以下学生,理直气壮的觉得后80%的收入和你们不一个阶层,那女生把一米八做择偶标准一样毫无问题。断骨增高也是顺应需求而生的项目,别拿心病不当病。


对这个小伙子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别把女人当做人生的全部。可爱的姑娘的确很香很美,但姑娘真的没有炸鸡香,姑娘也真的没有祖国山水美。

实在不行,去追求点别的,把自己的总分提到前80%(有钱/有才学/有美色),一样可以找到心仪的姑娘。何必在身高这一科上碰的头破血流呢。


user avatar   ji-xian-fitne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user avatar   luo-xie-92-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user avatar   chun-po-de-ai-xiao-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呀,是个废宅。

没啥正经工作,也没啥资格像过去一样指指点点,尤其是在知乎看到了很多我觉得比过去的自己还牛逼的人之后。

所以,如果我真的喷你了,大概率是因为你连26岁的很傻逼的我都不如。

仅仅是这样,我一般会选择沉默——毕竟过去喜欢喷,除了自视甚高,还有一番想要改天换地凝结共识的动力在,如今没有了。

所以,如果我喷了什么,那就一定是和一个26岁的傻逼或者和他做的事相比,这个人和事是傻逼中的傻逼。

因为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去教育谁,所以我的答案一般都是以“故事”形式为主。

也许你发现了,我的故事有很多是重复的,这说明这个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

而且每一个故事,都会在不同的角度对我的认知进行改造。

我希望分享这些故事,传达某些倾向,当然,得出任何结论,都是你自己的。

比如,我传达的很多故事,都是一个老实人吃亏的故事,那你是愿意做一个吃亏的傻子?还是把脸往裤裆一掖,当一回镰刀。

都是你的选择。

所以我非常讨厌一些人动不动就是“知乎,分享你新编的故事”。

这句话除了暴露你的无知,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假定真实,可以代入思考一下,也许会有收获,也许没有。

轻易的否定,除了自嗨的那一下,毫无益处。

更不要提其实知乎可以带来的经济收入极为稀少,除非恰饭味道很重的回答,或者自带链接(包括不限于)广告,引流,否则基本上就是一种公益行为。

你可以说我装逼,但不要说我编故事。

因为宁不配我特意花时间为你编个故事。

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不说明是纪实,是因为规避一些麻烦。

一些混迹社会,很少有人能完全脱离的麻烦。

如果是一些倾向明显的回答,其实是在求认同。

因为我其实是个很自卑的人,而且我知道在同样类似的环境中,像我一样自卑并且用粗鲁之类去掩盖自卑的“同类”绝不在少数。

我既希望看到有人认同我,也希望那些潜在的同类知道,有人认同你。

哦对了,最初我来知乎确实是想恰饭的没错。

如果你能接受以上这些混蛋人设,那我们就是朋友了。

欢迎找我打游戏,除了p社的和一些模拟经营求生类的,我都可以。

好吧,是求求你们找我打游戏吧。

一个人好无聊。。


user avatar   shu-xian-sheng-65-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user avatar   zhaogang12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自认算不上社科学者、作家,或者陈道明那样的艺术家,不用多想,看书没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同这句话。但说到底,真正能让人类得到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个体。

我大学毕业后才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年看的实体书,没仔细数,摞起来大概是身高两倍吧。

网文也看,比实体书少一些。

一开始喜欢读《1984》、《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和《菊与刀》这些,很幼稚地认为,看这些书会让自己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包括王小波的书,黑格尔的大部头,史铁生的散文。

后来,小说占比越来越高,人文社科只占大约一成。最后发现自己钟爱的还是侦探小说,阿加莎的书只剩下《帷幕》,一直不忍心读。

统统没用。

借用阿婆书里一句话,这人就没什么品味,你看看他读的都是什么书,西部拓荒故事和侦探小说!

不可否认,看书增长了我的知识量,有效提高了我的写作文笔,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聚会时更有谈资,思考了一些问题,得到一丢丢答案。

但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提高就这些,你接受吗?

我估计不会接受。

大部分人追求的提高,是那种看得见的生活质量提升,是社会地位带来的自信,是升职加薪,是生活美满。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压力,每个人都要生活。

这个题目下的大部分回答,开头阐述究竟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只要读了这些“好书”,就能实现自我升华。

这其实是个很难征明的论题。

就比如说,我确实认识一些家庭事业都很成功的大叔,客厅里、书房里一整面墙都是书,他们的成功得益于阅读吗?其实未必。

他们喜欢读书,是因为双亲都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成功,是因为高智商、勤奋、精力旺盛,加之父母督促,考上了名牌大学。

既然能较为轻松地在事业方面做出成绩,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从小被爸妈培养出阅读习惯的他们,选择在闲暇时间读许多许多的杂书。

所以,你看,爱读书说是成功的因,不如说是成功的果。

或者换种思路,我们反证这个问题。

假设读书真的能有效提高一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如果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方法真的被开发出来了,而且被证明切实有效,那么,它就一定可以转化为一种商机,一项可盈利的教育产业。

换句话说,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成人读书班”。

多么大量呢?今天你能看到多少考研班、考证班、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该有多少“成人读书班”。

有吗?并没有。

倒是”5分钟带你读XXX“这种短视频火了。瞧瞧吧,就算是想读书的人,仰慕书中思想的人,最终的追求也是”不读书“。

30分钟带你读完《战争与和平》!

乖乖,配上苏联版电影的剪辑,质量真的高,好看。

其实30分钟视频对现代人来说也太长了,所以视频分上中下三部,一部10分钟。

哪怕是给美少女和精神小伙网上刷礼物这种社交需求,都被开发成了一年不知多少亿的直播产业。

再打个比方,有创业的打算,就该脚踏实地地考察项目,结识合伙人,筹集启动资金。闲下来了,看看名人传记,打打鸡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放松项目。

还有那种,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谈吐和综合素质,进而遇到伯乐的观点。

我只能说,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要适当减少一些幻想,放低一点要求。

也许你真的会在一场晚宴中,跟同样喜欢读书的老板、上级所聊甚欢,伯牙子期。但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顿饭过去,领导就把你忘了,该干啥干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寻思这小伙子既然有时间看这么多闲书,怎么工作上就不能多加把劲?可见他事业上没太大野心。

而同事们的看法则刚好相反,觉得你这是削尖脑袋往上爬,是在花样拍马屁。

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现实世界里,我不秀阅读量,也不提自己喜欢看书。

作为一种爱好,绘画和摄影可以拿来给人看,唱歌和乐器可以请人听,舞蹈更是赏心悦目。

阅读呢?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身边的人认为,你自命不凡,且喜好炫耀这点。

包括很多答案里的用词和腔调,恕我直言,从大众的视角看,不是特别让人舒服。

摄影需要购买昂贵的器材,绘画需要天赋,至于读书,大部分人看来,谁都可以读,谁读都一样。

他们也许没有阅读习惯,也许不能坚持阅读,但不妨碍就这么认为。

在这些人看来,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必须忙活事业和学业,得照顾老人和小孩,要张罗无穷无尽的琐事。

而你,有时间看闲书,必然是牺牲了其中不止一项的时间,逃避了家庭和社会的部分责任。

这样的人,也好意思跑我跟前炫耀吗?

这不是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也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更不是价值观扭曲、礼崩乐坏的前兆。

人性使然,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最正确,手头上的事最紧要。

我父母那辈,平时还是有时间和精力看书的。他们对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也是发自心底地佩服、敬重。

但世界已经变了。

出于这个原因,现实中,我也极少看到有人抱团交流读书体验。

唯一一次意外,是个漂亮姑娘,她喜欢小说,身边自然而然地围拢了一群男生,争相对情节、人物和文笔发表看法。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路易十六喜欢研究锁具,中国明朝的朱由校天启皇喜欢钻研木工,请问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皇帝们喜欢做这些的事情或者有类似的特长?
user avatar   shengjingji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居然有怎么又有本事的医生?能私自去手术室?还能找到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一起手术?我很好奇!




  

相关话题

  男性多少岁生孩子最聪明? 
  为什么现在男女性别对立这么严重,大家为什么不能理性一点处理问题呢? 
  为什么很多男性会让女性发照片(非男女朋友), 他们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在想什么? 
  为什么男生坐着的时候喜欢叉开腿? 
  哪些时候让你感受到了社会对男性的歧视? 
  怎样成为像半泽直树一样的男人? 
  为什么男生不管坐哪里都喜欢岔开腿? 
  为什么中国男性大都不注意穿着打扮、服装搭配? 
  男人好色有问题吗? 
  作为一名中国男性,你在何种场景下感受到了来自性别的歧视?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证伪中医理论和中药有效?
下一个讨论
美国的电子侦察机为什么要撞81192?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