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古龙评价不如金庸?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更喜欢古龙,但古龙的确不如金庸,古龙自己都知道自己不如金庸。

金庸哪怕有一堆bug,还有对女性角色的花瓶化,优先会取悦读者等等……但金庸就是更会讲故事。更通俗,调子也更光明。

格局什么不用比。

古龙不是输在格局,他的切入点是很好的,写个人写内心。他的问题是他还是没想通,如果他内心的哲学最终想通和解了,他的故事就能拉高到殿堂级。

就像余华写《活着》,没什么复杂庞大的框架,但是主人公最终就是“想通”了,作者也是“想通”的。所以这文能给许多悟性高的人帮助。不是仅仅读苦难,很多人更想明白你到底是怎么想通的。

古龙先生一生都在追寻快乐,我认为在当年各路题材还不够丰富,心理学也没成熟,国内国外很多文学思想都没那么成熟的情况下。他成名早又绊住了他韬光养晦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就是古龙“没想通”。他中后期的作品各种死胡同的思想。

如果有人喜欢他,只是喜欢这种想不通的共鸣,自恋自怜的话,这种喜欢古龙可能自己都不想接受。

我读过很多丧气爆表的作家,只有古龙是我真的认为“我不快乐,可我非常想快乐,我还希望所有人都能快乐。”,不是其他丧作家会有那种“我想把你们拽下来陪我”的怨恨。尤其是岛国一些的,他们没有他们自我评价的那么“善良”,不管是太宰还是芥川,底线上还是不行。在思想上,他们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距离,相似的丧,但古龙是真的不阴暗。


丧到有病,却还能从生理心理完全恪守底明朗与豁达的……这种特质非常稀缺,国内我就见过古龙一个。(大刘虽然也丧,但没古龙那么不快乐)

古龙最不快乐的时候,也就折腾自己,他是会自省的。属于只要找到一个能让自己高兴的点,就会非常不由疑虑地投入进去,直到发现“哎呀,我咋又不对了,哪里又没整明白呢……”

于是他接着摸索怎么才能快乐起来。

他一生都没有放弃过,想办法冲开自己的死胡同。他只差在他的作品里没有一部冲开的,包括《欢乐英雄》,但是不能说没活下来的战士就不够厉害。

我和倪匡老师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提起古龙,喜欢他,心如刀割,但是内心还是会纠结一句:如果他能想通该多好啊。




p.s:还有一点大家没说的。古龙写的没那么引起共鸣,只能引起小部分群体。大部分人都是金庸笔下被儒家文化,集体,人际关系这些束缚的,谈情说爱最优也差不多类似金庸笔下的几对常规模式。

古龙写的就是少众江湖人,本来就边缘些,共鸣到的不多,这天下第二能拿这么稳是他太有才,把没那么多共鸣都写到令人喜欢。实际上这年代无根又自强的人就挺少,大部分人还是有根的,有根人再孤独都不是古龙那种极致寂寥。很多喜欢古龙的也不是因为共鸣,我身边很多家庭美满,年龄小没啥阅历的也喜欢古龙,就是纯粹被逼格和可爱吸引的。


最重要话要放在末尾:不是古龙的寂寞为古龙锦上添花,是他的寂寞拖累了古龙文。如果他能冲破那种寂寞,他的江湖只会写的更好。古龙最好又不太商业的作品,都是他高兴时写的,不是他痛苦时写的,他痛苦时写的最好的只有《三少爷的剑》,其它都是痛苦拖累了古龙文。
在我眼里古龙的才华根本没发挥尽,有生之年里大概就一半吧。






user avatar   ou-xiao-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都知道,古龙深受毛姆的影响,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古龙《七种武器》中《碧玉刀》基本照搬了毛姆《生活的事实》的故事主线脉络。其次古龙在文风上也在模仿毛姆,比如在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这么一句对话:

要是我以为能从你那里借到钱,那我可就算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了

事实上,这是一句很“古龙味”的句子,古龙的小说中,有大量毛姆式的对话,当一个作家刻意模仿另一个作家的文风,无论他作品如何成功,始终会让人觉得落下一成。

然而就算毛姆对古龙影响如此之大,毛姆谈写作小说时说到的很多谬误和误区,古龙似乎完全没有听进去,甚至精准踩雷,比如在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是这么说的:

如同人物的行为一样,他们的言辞也应该源于性格。倘若某一人物是一位上流社会的女子,那么她的谈吐就应当符合上流社会女性的身份。同样街头妓女的言谈就应该像妓女,在马场兜售赌马消息的人或者律师也应当有符合各自身份的说话方式。(我不得不在此指出,梅瑞狄斯和亨利·詹姆斯都有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千篇一律地用作者自己的口吻说话。)人物的对话既不应过于杂乱,更不应当成为作者借机发表个人观点的途径

毛姆的这段话,点出了古龙小说中最大的问题(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古龙的小说,大多数人物都千篇一律地用作者自己的口吻说话。不看名字,你很难分辨出古龙人物的身份,因为对话风格太相似了,完全没有人物自身的气息。而关于这个点,金庸也是和毛姆持相同的看法,比如他在《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的后记中谈到:

现在重行增删改写,先在《明报晚报》发表,出书时又作了几次修改,约略估计,原书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写过了。原书的脱漏粗疏之处,大致已作了一些改正。只是书中人物宝树、平阿四、陶百岁、刘元鹤等都是粗人,讲述故事时语气仍嫌太文,如改得符合各人身分性格,满纸“他妈的”又未免太过不雅,抑且累赘。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如何了。


 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的传统,现在并没有改回来,但有两种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对话中删除了含有现代气息的字眼和观念,人物的内心语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写了太新文艺腔的、类似外国语文法的句子。

前后相较,高下立现

另外沈从文和汪曾祺有一段关于写作的交流也适合拿出来评价古龙:

(汪曾祺)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最后再说一点个人的主观看法,纵观金庸和古龙的整个写作生涯,都有一段长期的摸索、改进的时期,只不过或出于追求,或出于性格,金庸的摸索改进更具文学性,他致力于本身文学上更进一步发展,更想向严肃文学靠拢,所以无论是技法还是思想性,都能看出一步步的反思和蜕变,不管最后能走到哪一步,至少在朝那个方向前进(新修不纳入讨论)。而古龙的摸索更倾向于能卖得更好,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便躺在舒适区里喝着酒唱着歌,不愿再出来。

性格让古龙能写出这么好的武侠小说,性格也让古龙只能写出这么好的武侠小说。


user avatar   li-ji-25-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有什么争辩的?你说现在的俄罗斯为什么不如现在的美国啊?没看金庸之前,我还看看别人的武侠小说,看了之后,再看谁的武侠小说都不如他。古龙还是有不错的系列,比如《香帅传奇》, 我就是这么俗喔,但是你看没看他的《流星蝴蝶剑》?就是小说版《教父》的翻版


user avatar   clue-71-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每天都有问“XX跟XXX”谁文学功底更高的日经问题,永远打不出头绪。也显露出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谁都觉得自己有水平探讨文学。

这让我想到之前听到的一句话,特别有趣儿:20多岁的小伙,没对象,没钱,没工作,很容易误解成自己是一个诗人。

的确,因为文学太贱了,贱到你都认为你能说几句。而电影起码还有器材的限制,文学你只要不是小儿麻痹,会握笔,已经是步入了文坛。

所以这个情况下,你谈古龙哪里不如金庸,是纯主观的,古龙迷也不会服气。不管你说的有没有道理。

那我们就不说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吧,说说创作态度的问题——水平有高低,风格有偏爱,但态度差就是差,好就是好,半分混淆不得。

古龙的创作态度可谓极差。

从他第一本书《苍穹神剑》开始,多次在书局领了稿费,马上就集齐七颗龙珠,变身神龙,飞到不知道哪个夜总会去了。是之后各出版社严格的逼他,才把他的天才潜质激发出来,沉下心创作出《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几部大长篇,一时与“武侠三剑客”齐名,成了四大天王。(资料收集源自:燕青《初见古龙》)

相比之下,金庸是个谨小慎微的人。除了年轻时候被退学以及搞婚外恋这件事,几乎没有过什么叛逆之举。他与古龙不同,古龙是职业写小说的,不写不成。而金庸起初是编辑,后来是总编,再后来是老板。武侠小说对于他而言,是一个消遣娱乐的方向,但由于他在这方面获得的名利实在太多,后来甚至成为了他一生的标签,所以他用的精力也更多更深。

金庸总说自己的偶像是“大仲马”。但也许恰好是偶像都做的是自己做不到的事。因大仲马实在与他一点不像:

大仲马一生著作不计其数,金庸只得14部反复修订。

大仲马开设写作工厂,挂名欺骗读者,金庸坚持不用代笔,哪怕倪匡帮他写了一段,他出书的时候也要全都删掉。

大仲马的作品泥沙俱下,好的极好,烂的极烂。金庸则水平较为稳定。

这么一看,大仲马反而跟古龙很相像。尤其是喜欢用代笔这个蒙钱的习惯,简直是龙马精神合一。

古龙倒是也出过不少修订版,但修订的是前言,先写一篇新序,表示,以前写的版本啊,太糊弄了,太幼稚。如今是重新写一遍,你看看是不是成熟多了?傻逼我都没改!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也就没有多少古龙的书迷提龙龙的“修改版”了。(不过我记得《铁血大旗》他改了不少,等我回家找到书了可以细致勘正一下)

大仲马古龙这种作家,在粤语里,属于打“天才波”的人。专指一些天生就才华横溢的人,水平发挥不稳定,但每每能出点庸才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巨作。与一般的庸才相比,那他是完胜。但如果跟金庸这种人精相比,那难免有些不如了。如果说大仲马跟金庸,年代不同,无法作比,金庸与古龙创作时间只差了五年左右,自然有大把比较的机会。

金庸的小说,从《射雕英雄传》开始,已经走向了一个前人所未有过的高峰。这不是市场捧出来的,而是多年的观众甄别捧出来的。在他之前的《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等作品,虽然后来多有故事翻拍,可论及大众耳熟能详的程度,实是远逊色于金庸。

说一个很惊悚的事情,《射雕》是连载自1957年的。七十多年过去了。但你现在提起他的时候,还并不觉得这是个老掉牙的东西。甚至他的翻拍版,还依旧能吸引少男少女。这件事,张恨水做不到,还珠楼主做不到,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其实《射雕》的初版写的蛮差。

从故事上,当然是非常精彩。

连后来“瞧不起金庸”的假国学大师李敖,在当时读完以后(那会儿还是大学生),还给朋友进行安利: “我也看了七八本《射雕英雄传》,颇不恶,没头没尾,不过颇引洒家入胜,乐之不疲。”(1958年11月给朋友马戈的信,收录于李敖文集《李敖的情话》,湖南文艺出版社版本p142)

后来李敖由于个人私怨,于成名之后大骂金庸伪善,痛斥武侠小说是“初中生文化水平的东西”,若不是白纸黑字印着,我们又岂能知道大文豪李先生都23了,连初中都还没毕业?(李敖1935年生人,58年应该23岁,真是贵人话语迟。)

但故事虽好看,套路现在看来,却难免刻意得很。而且坏人就要坏成戏台上的反角一样,坏到脚底流脓,好人就要圣母婊到令人生厌。都不令人满意。如果你用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一类顶级小说,来对比《射雕》最初版本,谁写的更高明一些,倒真不算是没得比。

但很可惜的是,古龙是“浪子”。什么是浪子?就是一路走到死角也不回头的人。写过的文章,就像是嫖过的小姐,再回去重新拾掇,总显得不那么洒脱。所以古先生向来是“兴之所至,烟不离手,写上一整天”(见燕青《初见古龙》),事后也没有金庸那样的想法,把旧作都拿出来,重新改一改,使得作品更上个档次。

当然,这只是跟金庸比。显得古龙又不负责,又浪费了自己的天分。如果是跟同行们比,比如他的好兄弟,金庸古龙之间的牵线人倪匡。古龙跟他比,倒是称得上是一个“对作品负责”的好小说家。甚至有一定的艺术追求。倪匡那是纯属把小说当成钱,他写书跟流水线工人摆货是没有一点分别的。倪匡连后来作品出版成书,都得问热心读者借剪报来用,只因自己从不留底稿,写了字便顺手拿去连载换钱,古龙跟他比起来,更像一个大作家。(别小看倪匡,他也不少好作品呢,只不过烂的更多)

而古龙毕生都在致力于走出金庸的影子——从《绝代双骄》时期,他有了成为“后金庸时代小金庸第一人”的资格。到《陆小凤传奇》,他有了自己成熟的侠探小说风格,且被偶像金庸点名激赏,修成正果。再到《欢乐英雄》,他有了完全自己的武侠小说写法,彻底走出了金庸留下的大好山河。这一步虽很值得激赏,但很可惜,商业上并不成功。欢乐英雄这么多年来,连翻拍都很少,只存在于武侠小说迷的口口相传当中,算是一部业内地位很高,但出圈能力很差的一部书。

那古龙到底挣脱了金庸么?我想他挣脱了。

因为他毕竟是几十年难得一遇的写作天才。天生的才子。所以他自己能超水平发挥一些好作品,突破金庸的桎梏,用一种别样的姿态,站到了比金庸低一些,却依旧能俯视众生的位置上。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圆满”。可硬要说他比金庸强,那我想古龙在世的时候,也不会这样说。他比金庸强的时候,大家能公认的,大概仅有76—78这几年。因为金庸已经封笔,且还没修订自己的小说。而他春秋鼎盛,还在碾压同行。况且他的书更适合改编成电影,那几年频频破台湾票房纪录,每部都能过千万(这是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时候啊,一千万得买多少斤苞米面啊!),说他胜过了金庸,有可能。起码邵逸夫肯定愿意相信。尤其是蒋公之前还特烦金庸,把他的书给禁了,以至于只能地下传播,那金庸更是难混。

不过自从电视剧风靡两岸,加上古龙也死了,事情已经慢慢尘埃落定。尤其是后来邓先生亲自接见金庸,还顺手送一包自己抽的“可爱的小熊猫”牌香烟,这样的荣宠,是古龙终其一生无法达到的——别说见领袖了,因为年轻时候逃兵役,古龙一辈子连身份证都没有,连外地都去不了。

其实作品的艺术性,以及传播性,是相辅相成的。但有时候也会出现细微的差距,却酿出极大的不同来。比如《金瓶梅》在艺术上,其实没有比《红楼梦》差了十万八千里。但现在我们谈起红楼梦,就是雅致,就是古今第一小说。提到金瓶梅,第一时间想的是于谦他爸爸家里有插图注音版的。年深日久的印象在那里,也是没办法的。

所谓的“金古黄粱温”,是当年为了塑造一个“武侠盛世”而强凑出来的名目而已。一个艺术门类一百年有一个巨星、高人,已经很不易了。你一下来五个,不止天降圣人,还tm批量生产,这是文坛,又不是女团。

金古黄粱温里,后三位,可以说都是一流的小说家。也都各有所长。比如梁羽生,作品虽然稍逊,但诗词跟棋话,写的都属于同时代里的一流人物。只是论影响力,那压根不是跟金庸在一个位面上比较的,而且是时间轴拉的越长,越会显得差距大。

而古龙由于其人之才,其人之死,都别有一番传奇性,所以说他能跟金庸联名一比,倒还让人接受。毕竟金庸除了丧子以外,一生顺遂,能有的风光都有了,难免给人一种“大忠似伪”的感觉。而古龙相比之下更像个活生生的人,就像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经常提的那句,“我是一只没有鸟的脚”。艺术得多。

文学难以量化,所以不能说出哪些方面不如金庸。但从数据、销量,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有更多的机会印证,到底二者是谁更胜一筹,当然,现在也看得出。因为大家记住金庸的多是作品,可记住古龙的,却多是名字起的奇形怪状的人物。这些角色更像是一个个符号,符号很精彩,但比起完整的作品,少了一些厚度。

一言以蔽之,古龙毕生都在试图突破规则,而金庸,就是他最大的规则。

全文完。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龙的小说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个不是古龙的问题,如果给他十多年让他把自己以前的作品再反复修改个几遍,大概就不会有乱的感觉了。我们看到的金庸作品可是金庸自己修改过的再版。

2. 怪

这也不能全怪古龙,金庸基本上把正儿八经讲故事的路给封死了。要不剑走偏锋,根本无法突破。但怪的路子走得太多就让人觉得有些做作了。譬如西门吹雪,讲句实话这哥们儿真的太装13.还有无花和尚,前面那么超凡脱俗,后面那么卑鄙无耻。古龙的怪,有点用力过猛,猛一看觉得石破天惊,稍微一推敲就觉得完全不合理。

3. 散

古龙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太松散,高手漫天飞,前一本吹成神的高手,后一部就被虐。江湖的层级也非常不明确。好像一不留神就会从石头里蹦出一个顶级高手来。此外就是人物,古龙小说里的人物数量跟金庸小说里人物的数量不能比。同样一百万字,金庸小说你能记住左冷禅,风清扬,林平之,岳灵珊,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可是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你能记住的可能也就阿飞,林仙,上官金虹,李寻欢...古龙小说里配角的存在感非常弱,大段大段的都是主角在那里抖机灵,装13.从文字效率上来说,古龙小说的文字效率实在无法跟金庸相比。另外,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是从头到尾都会不时闪现的,而古龙小说里,一个配角的周期就是那么一段。全局出现的人物实在太少。这是他驾驭不了那么多人物和那么复杂关系的一直体现。

4. 浪

古龙小说里的主角看起来不尽相同,可是你总觉得他们是一种人,就是浪子。爱喝酒,爱装13,毒舌,轻功好,喜欢调戏妹子。相比而言金庸小说里的主角更加有亲和力,郭靖傻乎乎的,张无忌老好人,韦小宝圆滑世故,令狐冲浪地可爱。


user avatar   bai-xiao-yu-ye-k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在梁羽生开辟的新派武侠小说的节奏里,古龙评价怎么可能高于金庸?

如果有人认为武侠小说就该像金庸的小说那样,那古龙评价不如金庸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古龙自己也写过一段话: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样写,才能算正宗。
古龙《谈“新”与“变”》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观点有两大核心:

1.故事与历史紧密结合

2.“侠”胜于“武”

毫无疑问,金庸将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那古龙呢?

知乎武侠圈谈及古龙,有一个很神奇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把古龙当做一个香港武侠作家,但其实古龙更重要的头衔是台湾武侠作家,港台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两个核心,梁羽生、金庸是香港地区的代表,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以及古龙是台湾的代表。

所以有人说古龙一辈子都在突破规则,这个规则就是金庸。

是吗?

古龙早中期,尝试突破的是郎红浣、卧龙生、司马翎这些台湾地区的武侠前辈。由于各种原因,古龙以外的台湾武侠小说家们存在感极低,比如提及梁羽生就是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然而郎红浣开始写新派武侠小说是比梁羽生早的。

古龙凭借如今被称为其“中期四大名著”的《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武林外史》《绝代双骄》成为了台湾地区的武侠小说作家代表。随后,他写出了《楚留香传奇》和《多情剑客无情剑》,到这里,古龙已经开辟了属于他自己的武侠之路,金庸为什么要是古龙想突破的规则?古龙又为什么要突破金庸?突破金庸到底有什么意义?

或者我再换个角度想吧。70年代中后期的古龙是个什么地位?由于金庸的封笔,古龙基本已经做到了一统港台武侠界,成为了武侠界的武林盟主,同时在影视剧改编方面完全按着金庸锤,你要达成这个成就了还想揪着早就退圈的金庸鞭尸是闲着蛋疼么?

如果,你们有看过古龙的随笔集,会发现,古龙真正想突破的是世人对武侠小说的偏见他反复主张武侠小说要写活生生的人,这才是古龙想要做的事情。请问金庸难道不是在往这两个方向努力么?古龙为什么要打队友?

所以,古龙从《天涯·明月·刀》开始,彻底展开了求新求变的探索,而哪怕古龙粉们有相当多喜欢这些他求新求变探索后的书,哪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都是出自这些求新求变以后的书,但武侠评论家们依然普遍认为《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才是古龙的巅峰,《天刀》以后的书叫走火入魔,甚至是《天刀》之前质量颇高的《陆小凤传奇》《欢乐英雄》都要被斥为创新不多。至于《七种武器》《英雄无泪》《绝不低头》?Who care?

为什么古龙评价不如金庸?

第一层原因,因为他走上了求新求变的不归路,但并没有将它完成,而且自己英年早逝,也缺乏后继者继续发扬,简单一点地说,就是这条求新求变的路并不成功

第二层原因,我国的文学评价,长久以来和“三观”有很紧密的关联(爽文也是如此),相比于金庸的“侠之大者”,古龙的“身不由己”难免显得格局小,尤其这还是爽文。古龙的武侠小说对于正常的读者来说,是具有冲击性的,大家以为武侠小说就该是才子佳人俊男靓女,谁知道古龙好点的时候写个浪子,浪起来的时候能写杨凡这种主角呢?再加上古龙的作品反映出来的有些东西,客观上说,并不具备普世性。

第三层原因,古龙有一些实在是很低级的中二、装逼的文字,影响了很多读者对他的评价,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我下面列举的这个: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多情剑客无情剑》

古龙好的开头有很多,多情的这个我认为是古龙诸多作品里比较一般的(主要是加粗的那句拉低整体格调,否则还是不错的),或许有些古粉觉得它很好,这我也认,毕竟各有所爱嘛。而我认为比较好的古龙开头是《天涯·明月·刀》或者《大人物》的,其他诸多作品也很有意思。

第四层原因,因为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必须不如金庸

第五层原因,古龙不是一个能简单概括的作家,古龙的作品实在太多了。单纯给他的创作阶段分期,都至少能分出早期、中期(成熟期)、巅峰期、震荡期、衰退期五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作品,甚至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都有可能大相径庭,你以为你看了一两本古龙就能给古龙下结论么,扯淡。

《楚留香传奇》或《多情剑客无情剑》能代表古龙的巅峰期的风格么?我《欢乐英雄》《大人物》《流星·蝴蝶·剑》表示不服。

《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就能代表古龙震荡期的风格或观念吗?问过《七种武器》的意见么?

我看了本《飞刀,又见飞刀》,觉得古龙在衰退期创作力衰退,笔力不逮,看过《猎鹰·赌局》么?

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龙是什么时候明白提出这句话的呢?是在《午夜兰花》,古龙当时已经在衰退期了。OK,咱就拿用一整本书来诠释这句话的《三少爷的剑》来算吧,这也是震荡期的作品了,前面的时期呢?古龙的作品一定就是宣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么?

如果非要我找古龙创作生涯中最核心的精神,我大概提三个吧:

1.正义必胜

李寻欢一直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公道必定常在人间。
所以他胜了
······
一个人若为了公道和正义而战,就绝不会败。
《边城浪子》

2.积极、乐观、恬静、淡然。

他又笑了。笑得更温柔,更甜蜜。
她知道他为什么要如此做,因为他要为她赎罪,他一心要求自己的心安和快乐。
现在一切都已成过去。
他把酒,对青天,却没有再问明月何处有。
他已知道他的明月在何处。
一间寂寞的小屋,一个寂寞的女人。
她的生活寂寞而艰苦,可是她并无怨天,因为她心安,她已能用自己的劳力去赚取自己的生活,已用不着去出卖自己。也许并不快乐,可是她已学会忍受。
生命中本就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无论谁都应该学会忍受。
现在一天又已将过去,很平淡的一天。
她提着篮衣服,走上小溪头,她一定要洗完这篮衣服,才能休息。
她自己小小的茉莉花,这就是她唯一的奢侈享受。溪水清澈,她低头看着,忽然看见清澈的溪水中央倒映出一个人影
一个孤独的人,一柄孤独的刀。
她的心开始跳,她抬起头看见一张苍白的脸。她的心又几乎立刻要停止跳动,她已久不再奢望日己这一生中还有幸福。可是现在幸福已忽然出现在她眼前。
他们就这样互相默默地凝视着,很久都没有开口,幸福就像最鲜花般在他们的凝视中开放。
此时此刻,世上还有什么言语能表达出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这时明月升起。
明月何处有?
只要你的心还未死,明月就在你的心里。
《天涯·明月·刀》

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谢晓峰道:“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远是江湖人”铁开诚道:“我也有句话。”
谢晓峰道:“什麽话?”
铁开诚道:“只要你一旦做了谢晓峰,就永远是谢晓峰”他微笑,慢慢的接着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剑,也还是谢晓峰。”
《三少爷的剑》

另一个问题,代笔。对,其实这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古龙是代笔多,但是作品总量也大啊。古龙大约有70部作品,梁羽生是35部,金庸是15部,你们品品这数量?

而且,好像有很多人以为古龙是全职作家,我当时就懵圈了,你们不知道古龙还是编剧和电影公司老板吗?《萧十一郎》了解一下?宝龙电影公司了解一下?

还有黑古龙为了恰饭而写东西,我就不懂了,武侠这种商业爽文,哪个人是不为了恰饭写的?

古龙明明可以躺在《楚留香传奇》和《多情剑客无情剑》的舒适圈里,一直写这样的书恰饭,但是他选择了继续求新求变,目的是打破世人对武侠小说的偏见,抬高武侠小说的地位,这比某些整天就会让武侠小说碰瓷《刺客列传》《水浒传》当祖宗来抬高武侠小说地位的评论家强吧?

古龙染上肝病以后身体就逐渐不行了,1980年吟松阁事件又被砍伤了,大量失血,还被输了有病的血,然后还在坚持写作,想嘲讽他写作态度和不认真对待作品的,要不换你来试试?

同理的,古龙40多岁就没了,大部分作品没经过系统修订,为什么要去和金庸修订过的作品比,要不拿连载版的来比比?

随便写的,感觉啰嗦的有点多,想到哪写到哪,先就这样,最后丢个结论吧:

因为看古龙多的,纠结于不知道怎么准确评价古龙;而看古龙少的,用某一本的印象,毫无心理压力的套梁羽生、金庸那套武侠评价标准来评价古龙,得出了古龙不行的结论。

举个例子吧,有人说古龙的配角不行,我认真一琢磨,他应该主要看《楚留香传奇》和《多情剑客无情剑》这种大男主书,而古龙也有很多男主反而不如配角好的书,比如《陆小凤传奇》《流星·蝴蝶·剑》《大人物》《英雄无泪》等,我这还没说《边城浪子》和《绝代双骄》这种双男主书。甚至就算是《多情剑客无情剑》,我觉得只要是认真看了的,荆无命、龙啸云、龙小云、郭嵩阳、孙天机、孙小红、林诗音、吕凤先、铁传甲这些人的存在感也一点都不能说弱吧?

再比如吧,有人说古龙的主角都是一个浪子味,我随手列举沈浪、江小鱼、李寻欢、郭大路、叶开、傅红雪、白玉京、卜鹰、高渐飞这么一排浪子,不会真有人觉得这些角色没什么区别吧?我这可还没提铁中棠这种角色呢。

所以,实际上金古二人根本就不在一个节奏上,新派武侠小说有两个分支,金庸代表的是从梁羽生开始逐渐定型的新派武侠中的传统派,古龙代表的是古龙首创的新派武侠中的新派,风格不同的两个派别互相完爆真的合适么?

我最后说一句猥琐的话,武侠圈庙小屁事多,是武侠限制了古龙的才气,对这句话有疑问的,可以看看古龙的《绝不低头》。哦对,古龙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武侠限制了才气的,起码还有一个梁羽生。

顺便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如果你们去看一个古龙相关的知乎回答,全篇引用到的原著内容基本只有《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绝代双骄》,那很有可能那个作者只看过这些。

最后放一些与本回答有所关联的文章,推荐各位阅读。

顺便宣传一下我的古龙/武侠相关内容交流Q群:1045151601

以及微信公众号【温酒洗剑】


捎带随便说说某高赞。

抓住一句“要是我以为能从你那里借到钱,那我可就算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了”,论证古龙在文风上模仿毛姆,我寻思古龙小说里难道只有这种话么?从美国西部片和日本剑戟片里学的东西这就被整个无视了?

还有“人物对白没有各自的特色”,我想了想,可是古龙中后期相当多主角的身份本来就有相似性啊,至于你说配角,古龙经常是很显然把大部分配角当用完就扔的主,这个是致命的点么?

至于“而古龙的摸索更倾向于能卖得更好,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便躺在舒适区里喝着酒唱着歌,不愿再出来”,我觉得但凡多看一些《天涯明月刀》以后的古龙作品的朋友,应该会觉得他在放屁吧,如果古龙写一辈子《绝代双骄》《小李飞刀》,才是可以用那句话形容的。

差不多就这么多吧,反正我挺看不懂这个高赞的,可能这就是古龙评价不如金庸的另一个原因的写照吧。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武侠五大家中,古龙的才气天纵,无出其右,与他相比,温瑞安大约只得其三分才气,就能自成一家,而前辈如梁羽生,后辈如黄易,都是更勤勉的凡人罢了。

可惜,古龙的英年早逝,极大影响了他作品的传播广度,进而严重降低了其作品的影响力。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早期,古龙小说在港台地区的改编影视的频繁程度,足以和金庸分庭抗礼,特别是因为古龙小说更适合一部电影的长度,在当时港台电影界的影响力更胜金庸,甚至古龙自己就是一个大受欢迎的兼职电影编剧。邵氏公司连续拍摄了整整24部古龙电影,18部是著名导演楚原导演。

然而,香港tvb电视台改编的83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剧被引进内地,在内地开启武侠热潮,培养了第一批武侠小说迷起,当金庸已经将他此前在报刊的连载作品全面修改完毕,精益求精时,古龙已然英年早逝,其作品集中质量参差不齐,掺杂着各种代表与半代笔的作品,和金庸全面修改后的通行版十四部小说,其炉火纯青的文笔相比,在内地武侠迷中的评价自然就落了下风。

而且,当时恰好也是电视机逐渐普及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除了美国好莱坞大片外,全世界各国的电影市场都一度被电视行业冲击得摇摇欲坠。金庸的那些大部头长篇小说,更适合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的优势,也就充分彰显出来、当然,此刻古龙作品仍能凭借《绝代双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等长篇小说的改编,与金庸剧相抗衡。

90年代,香港tvb电视台开启新一轮金庸剧翻拍,94《射雕》95《神雕》96《笑傲》98《鹿鼎》到01《倚天》,同时连台湾和新加坡电视台也纷纷争相改编金庸小说。

而约在1996至1998年,内地各大上星卫视台更全面放开了对港台电视剧的限制,像95版《神雕》、96版《笑傲》、97版《天龙》、98版《鹿鼎》,这些布景简陋、情节套路化、任意删改原著剧情,台词快餐口语化的tvb金庸剧,对当时娱乐食粮极对匮乏、一部《新白娘子传奇》都可以连看几十遍的内地观众,却不啻于美味佳肴。

因此,这些tvb剧在引入后,都是被七八家甚至十来家卫视一哄而上地哄抢,如95版《神雕》,8家卫视黄金档直播;97版《天龙》,12家卫视黄金档直播;而且第二天白天还会继续重播,论待遇和全民范围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今天那些一剧两星的热播电视剧。

刚好三联通行版《金庸全集》,也是那个时候在内地全面正式发行,让整整一代80后的金庸迷,可以一边对照书阅读,一边对照电视剧的影像化,如此铺天盖地的全方位洗脑效果,不但让这几版金庸剧获得了远超过其本身质量的赞誉和影响力,也让金庸作为武侠小说第一大宗师的地位不可动摇。

金庸只用一元钱将《笑傲江湖》版权卖给央视更是“神来一笔”,央视以对待四大名著的规格来首次改编金庸小说,同时,兼有社会活动家身份的金庸亦在内地频繁活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随着日新月异,金庸武侠小说也正式被主流圈认可为“文学名著”,不再是此前被保守派传统人士在报刊上口诛笔伐的“精神鸦片”“武打书”,一些学府开设了金庸小说的研究专业,不少中文专业的博士教授,也以评点金庸小说,并得到金庸本人认可为荣。

这样的隆高待遇,当然是英年早逝的古龙所不可能比拟。而相比金庸小说,古龙小说的改编频率已经远远落后,只有焦恩俊版《小李飞刀》和黄海冰版《武林外史》的影响可勉强与金庸热播剧相比,略逊一筹的是林志颖和张卫健的两版《绝代双骄》。

同时,古龙小说里,相对现代的男女两性关系,与女性角色动辄脱衣、或自荐枕席的开放做派,当然更不入那些学究老夫子的法眼。他们或可捏着鼻子勉强接受金庸个人在文学殿堂的登堂入室,但却不会容纳武侠小说这个整体,更不用说是和金庸相比明显"离经叛道”的古龙了。

当然,即使再喜欢古龙小说,同时不认同金庸作品被过分“神话”,笔者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于金庸,古龙的自制力实在太差了,酒色不止是严重摧毁了他的健康,也同样极大的影响了他的作品质量。

看看《古龙作品集》,有多少小说是单纯为稿酬换酒喝而写?有多少小说是写到一半就烂尾?有多少小说是写了个开头就让人代笔?还有多少小说是徒弟们拼凑而成的伪作,他也愿意署名?

只因为他在世时港台地区公众的狂热追捧,只要署名【古龙】就能大卖,所以各大书商都是捧着钞票,争先恐后求他出手,如此一来,作品当然良莠不齐。

如果把那些滥竽充数之作尽数删除,古龙的作品质量和总体评价会远比现在更高。

所以,今天各大网络小说站点的各种“霸王条款”,固然肯定侵害了作者本人的权益,但对才华横溢而自制力不足的作者,与其捧着他们当大爷,由得他们随心所欲,还不如从编辑到广大读者都拿着鞭子鞭策,时时催更,或者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不是么?


user avatar   sui-xu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有一个角色叫做胡不归。我觉得用来形容古龙就很贴切。

他的书有的时候写的非常的好,甚至在金庸之上。有的时候却又写得非常的糟,简直没办法看下去。

他的作品质量实在是太过层次不齐了,有的时候,我甚至怀疑古龙其实是一个公众号。有两个,甚至三个作者以这个笔名在发表作品。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主要的还是影视作品的问题。还有读者数量的问题。论经典之作,古龙不比金庸差。

有一些人,没有看过古龙,就说古龙不如金庸,这种人是大有人在的,我觉得,至少得都看完古龙和金庸的作品,再评价两个人,才是有说服力的。


user avatar   tie-mian-60-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相关话题

  慕容复这种性格的人如果生活在现代,会如何? 
  第一次华山论剑五绝各是多少岁? 
  武功真的敌不过石灰粉吗? 
  对比郭芙,尹志平是不是死得冤了点? 
  张无忌和韦小宝谁更渣?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的武功? 
  金庸的男主角们有谁可以抵挡林仙儿的诱惑? 
  李莫愁能打赢梅超风吗? 
  你觉得金庸小说装逼最过瘾的是哪一段? 
  前几年看金庸小说,感觉读者普遍认为天龙中人物武功高于射雕,神雕,现在感觉五绝突然拔高了,什么原因? 

前一个讨论
大家如何看待七擒孟获的孟获?
下一个讨论
在讨论吴用、武侯的问题中,为什么只有列出战果,才有大量指出“虚拟人物与历史人物对比”不靠谱的明白人?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