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学历高和学历低的眼界差距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yinglao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历其实并不直接影响眼界,历史上有太多低学历但无比优秀的名人,甚至还有某些领域的大神。

影响眼界的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世界观、思维方式、阅历、生活环境和条件等等等。

其中知识、世界观、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是受到学历直接影响的。

又其中知识、世界观,思维方式等是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获取并且完善的。

所以,决定眼界高低的是你:

是否热爱学习,善于吸收知识;是否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以此构建了完整的世界观;是否积极努力,改变环境跨越阶层;是否从阅历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拥有前瞻能力……

好像有点答非所问,但我更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朋友能明白:学历更多代表的是学业的专业程度,并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其他方面的提升。所以学历“不够高”的朋友,如果不希望自己成某些答主例子中的小明小红,其实是可以自我提升眼界的。

然后不要成为键盘战略家,鼠标思想家。


user avatar   zhang-xu-gua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决定眼界的高低首先不是学历,而是洞察力。所以才有了下面的结论:

没有思想的旅行,行万里路也无异于邮差”。

而我们当前的学历教育,首先是专业教育,其次才是对人心灵(思想)的建设。

我工作在IT届,专业为人工智能,从业者的学历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其中,除了国内的青北,也不乏常春藤名校的博士。单从专业技能来说,这些朋友都无可挑剔。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不乏在全世界叫得上名字的人。

但是,坦率的说,走出专业领域之外,却有不少人都谈不上见解,甚至是匮乏。而匮乏最集中在艺术、文学、历史、心理等人文领域。

而人一旦缺乏人文素养,即使走遍全世界,也就是看个热闹。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到欧洲出差的机会。因此,也顺便游历了不少欧洲城市。而在欧洲旅行,常见的景点之一就是许多古堡和教堂。首次见到这些景点,大家还会赞叹两句(高大、富丽堂皇之类)。但等再次遇到这类景点,就会感到索然乏味,很多人甚至是过门而不入。

他们乏味感完全可以理解。换做我们任何人,没有文化积淀,对历史缺乏了解。碰到这类景点,估计也是如此。

这一点,在国内依然成立。

在国内旅游,任何一个城市,典型的一类景点包括寺庙、石窟、园林、宫殿群。而要“读懂”这类景点,无不需要历史、宗教、文化等知识积累。否则要么是任由导游的胡诌乱扯,要么是走马观花之下的乏味。

之后,大部分人所得不过是朋友圈的“摄影大赛”。而后来和朋友描述此行所得时,不过怅然的感慨“看景不如听景”。

而人要真想提高眼界,首先是阅读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而之后的游历,更多不是增长见识,而是对自己思想的验证。

而在当今,交通和资讯高度发达。无论是在国内旅游,还是到国外,普通的中产家庭都是能够负担起的。而与之相比,阅读和思考反而是很多人所匮乏的。

而很多时候,一个爱思考和阅读的人甚至不用游历太多,也能拥有深刻的见解。

刘慈欣在成名之前,不过是娘子关电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但这并不妨碍大刘拥有宏大的视野,从而创作出《三体》这样杰出的作品。问起其中的缘由,大刘不过是平静的回答:

人类是相似的”。

康德终身没有离开过故乡,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伟大的思想,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

这些名单还有很多…

这足以说明,思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思考什么远比看见什么重要。

所以,从一个人的学历高低,并不能推导出一个人眼界的高低。

一个没有高学历的人,最可能是专业技能的缺乏。而与眼界最相关却是社会和人性,而要理解这些,广泛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关键。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眼界的差距,主要是环境造成的,和学历真没太大关系。如果家庭条件好,从小就在世界各地度假旅行,父母又喜欢收藏,每日关注的都是佳士得和苏富比,喜欢也有条件保护地方剧种,来往的朋友又多是实业家,艺术家,收藏家,学者,官员。那这孩子即便是个学渣,眼界也是我们这种人一生难以企及的。我有个小姨,说是小姨其实年纪比我小五岁,她学习很渣,但家里用的全是明代家具,件件价值连城,十一年前我问她,你最崇拜谁,我以为她会说苏打绿或是萨芬,结果她想了一会,说弘一法师吧。当时她十七岁,我能理解她说这话的意思时,是十年后,三十岁过了。

我的成长环境其实不算很差,童年时家里来拜年的,很多都是市长级别的,二十年多前,父母也带着我出国旅游,但没比较就没有伤害。


user avatar   gui-duo-da-la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题很有感触,想起了自己在美国读博士时和一位十几年没有联系的小学同学的聊天。她跟我说,好羡慕她的一个朋友,找到了一个朝九晚五坐办公室的工作。我问她,你们都希望做这种工作吗?她说是啊,不然呢?我觉得很诧异,为什么会有年轻人喜欢做这种天天固定时间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纯粹消耗时间的工作。然后我就突然想明白了。毕竟他们一直生活经济落后省N线城市,也没有读过大学,才会觉得这种工作生活状态是好的。而我作为一个留美博士,经历过很多事情,见识过很多世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我就想中5000万彩票然后买几栋房子躺在家里不用工作当包租公。


user avatar   m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朋友没上过大学,在前些年的时候,每年夏天夏收的时候,还要回家割麦子。但是因为人在一线城市,又机缘巧合进入了一些热门行业,认识了很多人,可以通过人和事来学习,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能人,积累下来,很多人完全看不出来他的学历。

差距很大,但不是因为学历。

很多事情往往只注意到了表象,却忽略了背后的实质。

真正导致差距的,是环境和见识。

学历高的人,或者虽然学历不高但是背景好、机会好的人,进入了更好的环境,认识了更牛的人,见识很多,所以眼界更开阔了。

而学历低,或者背景差底子薄没机会的人,去不了好的环境,见识不够,恶性循环,眼界越来越狭窄。

之所以常常看到学历高的人眼界要高,是因为上学读书、工作,都在好的环境里,见识更多。

而学历低的人,有一些同样因为找到了好的环境,开拓了视野。

(以下仅仅对部分朋友有意义,毕竟人的背景、专业领域等等差异很大,对于有些人有参考意义,对有些人可能就没有)

所以我常常给部分朋友建议,选择学校的时候(如果不是最顶级的几个学校),第一优先选择城市,选择机会多的那些城市,不要选择相对闭塞的,第二选择学校,要选那些机会多、校友在业内比较活跃的学校,第三选择专业,因为专业虽然也重要,但往往一开始信息不对称,可能看不准,如果前两点合适,至少还可以转换。我记得以前有过统计,毕业后做的工作都不是原本专业的人的比例挺高。

换句话说,如果你上的是最顶级的一批学校,那么无论学校在哪里,去就好了。如果不是最顶级的,那么优先考虑城市,尽量去经济活力强的地方(未必只是一线城市,经济有活力就行)。

很多人忽略选择城市的重要性,在经济活跃、开放、机会多的城市,你能够触及到的资源,和封闭的城市相比,要好很多。快毕业的时候,到处面试去找实习的时候,就能明白这一点。在相对封闭、机会少的城市,自己又没有出去闯的心态,那么所面对的机会要少很多。即使是在自己最终发现不合适的专业读书,换赛道的时候,你的机会、接触的信息都会不一样。

以上是实话实说。

不要忽略环境和见识的影响。

如果你有同感,请在评论里说说你的经历。

——

关于评论,有人说,「你去大城市读个生材化工看看」

回复:

1.这个建议只对部分人有意义,并不是普适的

2.我的确有不少朋友读这几个专业且在一些经济活跃城市的(不能简单说是大城市),他们有人是继续做了这几个专业领域的工作,也有人是做的别的方面的工作,比如有学材料的兄弟做了大型企业的销售工作,做的也很出色。我觉得对于其中没有做本专业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环境,所以能够更好的找到机会,做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3.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毕业后做一个非所学专业的工作,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没有多少人高考报志愿时就能那么清晰知道未来要做什么。

——

知乎福利:

现在有免费的5天学习机会,帮助你了解阿里、腾讯的工作方法论,更好的入门或者提升。在这里了解详情和报名:

应该是你能接触到的最有干货的免费课程,机会有限。

另两篇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han-dong-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和朋友聊天,谈到各国授予学位比例的问题,见下图:

朋友看了这张图之后,表示非常惊讶,说“中国的硕士博士真的那么少吗,我怎么感觉身边都是硕士博士呢?”

我觉得从她这句话里,大家就可以了解到学历高和学历低的眼界差距究竟有多大了。

有些地方和单位,本科生硕士生都不多见;而有些地方,则到处都是硕士博士——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老掉牙的段子。



话说有位投资银行家在墨西哥某海湾度假。

他看见一个年轻的渔夫在码头钓鱼。手到擒来,不到半小时便斩获十多条活鱼,塞满整个水桶。于是渔夫收杆离开。

当渔夫走过的时候, 投资银行家语带不解问道:

“您为什么不多呆一会儿,可以钓更多的鱼?”

渔夫回道:

“卖掉这些鱼已经够换来好几天的家用,等需要时再钓吧。”

投资银行家好奇,问渔夫除了钓鱼,是怎么过日子。

渔夫答道:

“我钓鱼的时间不多,没钱用时才到码头或出海捕鱼。白天我和我的孩子们玩、睡午觉,下午和太太漫步、温馨温馨,晚上和朋友们喝酒吃饭、唱歌跳舞玩结他,一直玩到深夜。我们平时睡觉很晚的。“

投资银行家于是劝告他:

“你太不思进取了。你应该花多点时间去钓鱼,多钓多卖多赚,然后买一只大渔船,钓更多的鱼。”

渔夫不明所以,反问

“之后呢?”

投资银行家续道:

“之后赚了钱便换更大、更多的船,把船租出去,再把你村内的渔民组织起来,变成为你赚钱的船队。到那个时候,你就不需要自己出海,你可以自己开一个鱼食加工厂,做自己牌子的鱼肉罐头,自己生产、推销。”

渔夫更加不解,瞪大双目问:

“那我岂不是很忙碌?我岂不是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不能晚晚和朋友吃喝玩乐?”

投资银行家安慰他:

“我是投资银行家,我可以帮你,把这个业务做大做强,然后安排公司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到时你便是千万富翁了。”

渔夫听完有点兴奋:“这要用多长时间?”

投资银行家回应:

“如无意外的话,只需10至20年时间。”

渔夫心里冷了半截,追问:

“公司上市后又如何?”

这下戳中痒处了,投资银行家有点兴奋,他回道:

“公司上市后你可以退休,搬到一个美丽的小渔村去生活,白天和你的孩子们玩,中午睡个午觉,下午和你的太太一起温馨温馨,晚上你的朋友们喝酒唱歌跳舞玩结他,一直玩到深夜!逍遥快活,多么写意。”

渔夫失望地回应:

“哦~~~,那我现在不就是这样生活吗?为什么要等20年?”


An American investment banker was taking a much-needed vacation in a small coastal Mexican village when a small boat with just one fisherman docked. The boat had several large, fresh fish in it. The investment banker was impressed by the quality of the fish and asked the Mexican how long it took to catch them.

The Mexican replied, “Only a little while.”

The banker then asked why he didn't stay out longer and catch more fish?

The Mexican fisherman replied he had enough to support his family's immediate needs.

The American then asked “But what do you do with the rest of your time?”

The Mexican fisherman replied, “I sleep late, fish a little, play with my children, take siesta with my wife, stroll into the village each evening where I sip wine and play guitar with my amigos: I have a full and busy life, señor.”

The investment banker scoffed, “I am an Ivy League MBA, and I could help you. You could spend more time fishing and with the proceeds buy a bigger boat, and with the proceeds from the bigger boat you could buy several boats until eventually you would have a whole fleet of fishing boats. Instead of selling your catch to the middleman you could sell directly to the processor, eventually opening your own cannery. You could control the product,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Then he added, “Of course, you would need to leave this small coastal fishing village and move to Mexico City where you would run your growing enterprise.”

The Mexican fisherman asked, “But señor, how long will this all take?”

To which the American replied, “15-20 years.”

“But what then?” asked the Mexican.

The American laughed and said, “That's the best part. When the time is right you would announce an IPO and sell your company stock to the public and become very rich. You could make millions.”

“Millions, señor? Then what?”

To which the investment banker replied, “Then you would retire. You could move to a small coastal fishing village where you would sleep late, fish a little, play with your kids, take siesta with your wife, stroll to the village in the evenings where you could sip wine and play your guitar with your amigos.”


///////////////////////////////////////

麦文学 散文列表

zhihu.com/people/mai-we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i-wen-xue-67/answers/by_votes     

zhihu.com/people/mai-we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i-wen-xue-67/posts/posts_by_votes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伙都知道。

俺有两个专栏, 欢迎大家来踩踩:





。。

【待续】


user avatar   Enr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渐渐悟出了这么个道理:眼界眼界,顾名思义,就是你身处位置的地方,视野所及的世界。

前提是什么?

位置。

学历只是决定眼界的一个参数罢了。

倘若揪着学历不放,那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必然会问出:为何老乔老比辍学能成功,为何马云非名校却吊打清华?!

进而迷惑,为何同是BAT级别,为何马云和李彦宏一个北大一个杭师大,中间夹着一个深圳大学的马化腾?学历正好呈现分层排布?

这种问题的方式本身,就是视野的局限,其实如果你见得人如果足够多,不管是像我一样的一手经验,亦或者是通过有效信息渠道获取的间接经验,都能够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认知。

我所在的纽约,由于时局变换,风云莫测,有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中国的也不少——就在曼哈顿,均价远高于北京一环的、瞰中央公园的、历史绵延百年的高级公寓,户头上是一个个广为人知被人们讨论、广为人知不能被讨论或者不为人知且不能被讨论的名字。

如果你深究其背景,就会发现,中国的“成功人士”们,普遍发迹于刚刚过去的90年代±10年的黄金红利期,这些人中,有不少是草莽英雄,普通本科+大学老师出身的马云,在里面属于绝对高级知识分子。

(煌)(达)二十年,低调的富豪们完成了一次次原始积累和财富的跃迁,在北京三环外的崛起,浦东的繁华中肆意逡巡,终于绝尘而去。而今的他们终于可以和世界范围的顶层精英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了。

而这个阶段亦一去不复返,正如某体制内要害部门的老油条所言:

“这帮人的发迹,是从村子,县城里搞起,打败周围的人,再爬到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范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乘上了中国飞速发展的电梯做着俯卧撑,美名曰奋斗,等电梯门开启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身在世界最高层的政治经济舞台之上。

于是,他们的下一代,面临的不再是同村,同县,同城,甚至全国范围的竞争,而是一开始就是和这个世界(西方)的精英子女们站在同一个跑道之上。”

这两种模式,代表的正好是两种不同眼界形成过程,一如学历的参数效应,形式一样,本质却不同。

如何理解这句话?让我们开启任意门,从纽约回到北京。

北大光华和清华经管是大陆范围内唯二的两所世俗意义上的精英院系,也是绝佳的社会学的观察场所,一个绝佳的观察场所,必须具备样本特征的复杂性,就好比自然学家不会去动物园或者温室,而更乐意于去亚马逊,那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运行着天然的丛林法则。

在美国藤校,除了美帝本族的阶层相遇(出于政治正确而对黑人等少数族裔的优惠政策),你几乎看不到中国社会的精英子女和平民天才们同居一室(若有,则大概率是理工类)。

而国内的北清Top2精英院系,则不会这样,和藤校一样,清北的普惠政策是必须拿出一部分定向名额均贫富的。尽管香港中文大学在10年前的社会学调查报告中就指出了,几十年间,全国精英大学北大和地方性精英大学苏大(原文如此),生源的出身,完全被颠覆——在八十年代,城市和农村的比例接近1:1,而在30年之后,这个比例的左端增长了好几倍,呈现碾压的态势。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同样在光华,一类是:大二就凭借关系在汇丰渣打,或者国内PE实习,常年在学校见不到影子,动不动就满欧洲美国的乱跑,不仅学术上卓有建树,也是在夜店长期出没的“交际王(花)”,在各种Presentation上自如切换RP音和GAA,一毕业就混了一个“某知名VC”的光鲜Title。

一类是:拿着助学贷款,要用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从县城到北大的环境转变,只会埋头搞学习,几乎不参加社会实践的。每天三点一线的县城学霸。

牌面上,这两类人学历完全一样,但是你能说现阶段他们的眼界一样吗?不止一个第二类的同学,都用云泥之别来和我形容这种差距。

在这个例证中,我们知道了:有的时候学历高和学历低,并不是决定眼界差距的因素,恰恰相反,真是由于初始位置的不同,造就了眼界差距,尽管学历一样。

并且二者的意义也不同:对于前者,我能上北大光华,是因为我爸是行长,我妈是大学教授,我智商也不赖,好歹百里挑一。

对于后者,我能上光华,是因为我智商万里挑一,心理发展水平千里挑一。

从价值上来说,二者是等效的——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就在于能量守恒定律:看似不平等却最终相遇的二者,往往有着概率角度的平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历也好,家境也罢,都是位置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个表现形式,有着很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这也是这个世界系统复杂程度的迷人之处。

比如组合一:你出生在美国加州+资产一百万美元的普通中产+过人的商业天赋,你就有成为顶尖科技富豪的可能性。如果天赋一样,但是你把参数一的场景改成中国,那么如果你要达到同样的效应,那么第二项的普通中产就不够了,家庭背景必须要是一千万美元的小富级别或者高级知识分子或者地方实权高干家庭。

不要纠结上面换算的严密性,意思你体会一下就可以了。


再说另外一个角度。

1980年代初,湖北的穷乡僻壤,一个暑假需要背沙包的寒门少年,在进入北大之后,人生完全开启了跳龙门似的跨越,在那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年代,一毕业就肩负重任,多年之后身居高位。方圆几百里恐怕也难以有人望其项背。

在那样一个人才稀缺的年代,这样的例子数见不鲜,但也只是证明了学历的高低对于眼界增加的促进作用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维度罢了。

因为在同样的年代,一个初中辍学,靠着投机打吧,钻营为生的少年,一层层通关打怪,站在了财富之巅,而在多年之后,自然地和第一类人有了交集。

前段时间,因为参加如涵电商的IPO活动,自然地接触到了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少财富自由,但是背景确实五花八门。

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管前面的经历如何,在2012~2017年这个历史节点上,他们都站在了这个行业的风口浪尖之上。

之前写杨超越的逆袭,是从盲流厂妹到娱乐精英的蹿升,实际上杨超越作为一个个体,本质也是这一波浪潮的一个典型的个案,张大奕和杨超越看似有些距离,但在一个更广阔的的角度看,她们坐标很近,只是后者的斜率更大而已。

有着太多太多你不知道,却非常成功的逆袭盲流,逆袭厂妹的一夜成功,但有一点,这些都和学历无关。


从眼界的形成角度来说,初始位置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学历往往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或者映照;而从学历对于眼界的后续影响来看,学历也只是提高眼界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在很广阔的范围内,有比学历更起作用的因素存在。


user avatar   yang-si-we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发表评论,只是分享给大家:

电视剧《大染坊》有一段情节,讲的是民国时期,山东士绅卢家的大少爷去德国留学后回家跟他爹卢老爷说,买地种粮食不赚钱,英国人都是种草。有个圈地运动,就是把地种上牧草,养羊,然后做羊毛毯子。这比种粮食赚钱多了

你猜卢老爷怎么回答的?

卢老爷说,只要他那些佃户也能吃草,他就种

卢大少:无法交流,无法交流


user avatar   hu-yan-luan-yu-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博士,我的同学是本科。

当年高考分大家差不多吧,我应该比他高十几分?


大家眼界有什么差距呢?

不好说,只能说各有擅长吧。


同学对IT业了解很深,我对医疗圈了解较多。

同学对30-80万价位的汽车了如指掌,我能迅速在路边找到共享单车。

同学对3万以上名表认知颇深,我对300左右选什么公司的蛋白抗体很有心得。

同学对房价讯息比较敏感,我对附近租房价格知晓较多。

同学熟知周边旅游景点,常带老婆去一个裸体城堡豪华度假,我周末会带女朋友去实验室教她做实验写论文。

同学对各种料理大餐非常熟悉,我知道哪里的盖浇饭煲仔饭分量够足。

同学对四位数的白酒红酒如数家珍,这种价位我喝什么都一样,但我能喝得下牛栏山二锅头,他喝不下。

同学喜欢打手游,在里面屠戮四方,我擅长在知乎吹B闲聊。

学历有高低,眼界各有擅长吧,不能说有差距。


不过高学历还是有意义的。

同学说牙疼,我15分钟就给他拔掉了。我说我电脑坏了,他不会修。

本科生就是水啊。

我准备找个CS的博士帮我修电脑。


其实我也挺疑惑的,CS为什么需要读博士?做科研?

昨天还有病人问我,说“你们大医院,医生都是大学生吧?”

我说都是博士啊,连规培生都是硕士为主,病人很震惊:“弄牙的,还有博士?”

正如我到今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CS要博士?

这玩意不是给台电脑,自己在家练枪法就行了吗?

可能是我眼界不够吧。




     

相关话题

  做学术非常辛苦吗,即便是到了四五十岁? 
  到底有没有必要省吃俭用买劳力士? 
  如何看待张若昀正式起诉其父张健,发生了什么? 
  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如何管理外来人员的? 
  如何看待50万人靠拍视频赚钱,在半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涨3倍? 
  如何评价挖矿被列淘汰产业? 
  总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如何克服这样的思维? 
  微软 CEO 称「元宇宙本质上是游戏」,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元宇宙与游戏在哪些方向上相通? 
  怎么看待多人认为华为工作压力大? 
  加多宝是怎样一步步逼退王老吉的? 

前一个讨论
父母不支持玩说唱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最近爆红的「神仙字体」?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