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李小龙的体重和泰森一样,拳头确和泰森一样重。
B:这不符合客观规律。
A:李小龙创造了9大吉尼斯世界纪录,无人能及。
B: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没有李小龙的记载。
A:李小龙获得过了全美武术冠军。
B:经查实,李小龙获得过恰恰舞冠军。还有高中校季冠军,4个人参加其中1个中途退赛,李小龙最后已点数艰难战胜对手获得冠军。
A:李小龙在美国踢馆,打遍天下无敌手。
B:有记录的仅有黄泽明,李夫人旁边持枪压镇,双方王八拳呼伦3分钟后,回家各自宣布胜利,李小龙后背被抓伤。
A:李小龙双截棍无敌,在美国双截棍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双截棍高手,手持双截棍敢对阵手持菜刀的普通人。
A:李小龙速度世界最快,一秒9拳!摄影机无法捕捉李小龙的速度,还有李小龙的实战视频和纪录片,你自己去查!
B:李小龙一生留下上千个视频,从出身3个月客串电视剧开始,到死亡游戏结束,这上千个视频没有一个是实战视频。
A:吕布死后,什么阿猫阿狗都怀疑吕布的武力!泰森死了之后,肯定还有人怀疑泰森的实力。
B:吕布不是演员,泰森也不是演员。
A:你就是跪久了,美国人日本人都崇拜李小龙,只有中国人在黑李小龙,你就是一个汉奸!
B:拿出海外网站英文资料,证明国外和国内一样,有龙黑和龙吹。至少证明歪果仁不是各个崇拜李小龙、
A:是李小龙让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
B:李小龙参加过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是中印冲突? 或者是奥运拿过几块金牌?还是两弹一星的科技人员?
A:你这是抬杠!李小龙的身体素质世界第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李小龙档案记录,参军体检不合格被筛选出来(越战参军美军),李小龙有羊癫疯,吃激素药,吸大麻,长短腿,独睾丸,还有600度近视眼,用肌肉震荡机塑造体形,活了32岁就死了,这样的身体是不健康的,正常人都不如。
A:你骂了隔壁的...............
电影《好莱坞往事》里面有一个场景,就是在小李子跟皮特去剧组的时候,遇上了布鲁斯·李,李上来就一通咋呼,跟人动手,结果在体型高大的皮特面前被一把推开,显得特别滑稽可笑。到这儿我就没看了,演员是一个韩国人,除了狂我没有看到龙身上的那股子傲气,龙的狂是一种气质精神上的高昂,而不是跳梁小丑一样咋呼,而且这部电影是否导演刻意丑化李小龙我觉得值得玩味。我看过龙的纪录片,传记,真实情况就是,那个时代,他从香港一路到美国开启自己的事业,开武馆,参加各类格斗赛,打败各个在美国出名的格斗家,努力把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名头摘掉(虽然现在还有些人愿意跪着不摘),他也是人,只是他有着异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哲学思想,他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牛皮的,他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白天矿场挖煤,晚上住地下室学习,还有大学里的课程要补,每天还要习武,同时参加学校活动甚至抽空把琳达泡到手),他被神话并不是他自己去神话,只是他一直在做自己热爱的事,并且想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东亚病夫,所以要评价他还是理性点去看待,不能因为那些人过度吹捧就产生反感,有点自己独立的看法才是对那个年代让中国功夫走出世界的伟人的一个尊重。
PS(这是我为了反驳一个楼层下面的评论)
现在是2021年,感谢网络和一票“马保国”们的现形,让我们都有了一些判断力。
要知道,在手机网络普及以前,社会上的搏击选手或者教练对李小龙是怎样吹捧的,大家绝对叹为观止。
那时候喜欢上网爱好搏击的人都看过一部讲“黑拳”的网络文学作品,里面用纪实派的写法,讲了“唐龙”(我还记得叫陈进生),“金波”等一系列地下拳手,如何在街头实战中令人身首异处,以一当百。
对于出身底层,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教练来说,李小龙的地摊文学就更为致命了。我小时候的教练卧推150kg,把一个踢馆者隔着拳套一拳打到粉碎性骨折,但是说起李小龙:
“李小龙可以把这个80kg重的沙袋踢到和房梁齐平”(房梁高4米左右)
“李小龙是靠电击法训练肌肉,一拳有800公斤,我去科技馆测了只有200公斤”
“你的任何攻击都会被李小龙的截拳道预判到,他那时候是全世界无敌的”
诸如此类,那时候的教练们,对实战太极和神奇传武都是信的。练拳练到一定程度要开青砖,打千层纸。
现在,我们至少知道,那个时代的阿里,弗雷泽,福尔曼,应该是能打得过李小龙的。
说李小龙格斗技术拿到现代来看一般般的,简直就是搞笑。
人家啥年代的人,你拿来跟现代比技术?
如果有人说,80年代的苹果就是个辣鸡,技术跟现在的小米比,会比现在的小米完爆。你怎么想?
如果有人说,卡尔.刘易斯 不怎么样,拿到现在来根本跑不过博尔特。你怎么想?
如果有人说,吴清源浪得虚名,拿到现在来,柯洁能把他吊打了。你怎么想?
如果有人说,牛顿也不咋地,只会牛顿力学,现在随便一个名校物理博士都知道相对论、量子力学,能吊打他。你怎么想?
按你这么比,我们看500年前的人类全是辣鸡,全被高估了,地球是圆的搞不明白。500年后的人类看我们也全是辣鸡。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你这跨了多少时代了,跟现代人比技术?
还是引用以前一个高赞答案说的话。
现在人之所以有现在的高度,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某些键盘侠,还没巨人脚指头高,居然敢对巨人评头论足,高呼,“巨人你也就是个弟弟,你肩膀上那人比你高多了”
李小龙肯定是被神化了,实战的水平一般。
李小龙的时代媒体已经较为发达,至少李小龙不是依赖实战擂台出名,他是依赖电影的宣传得到了全世界的喜欢。与他同时代的人物有很多,成龙就是代表之一,成龙做客某节目谈,同主持人聊起了电影拍摄的过程。主持人问到成龙若现在你和李小龙同状态对打谁打的过谁时,成龙称:他赢吧,但是我比他高,我比他快,(并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肌肉并不比李小龙差)但是肌肉比他熟。同时表示李小龙现在已经被神话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和李小龙在一起拍过戏。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是被周围的人捧坏了。
查克·诺里斯(Chuck Norris),1940年3月10日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空手道世界冠军,美国电影演员,动作片演员,因1972年拍摄电影《猛龙过江》在古罗马竞技场与李小龙搏击声名大噪,他对李小龙的评价。
以下内容转载金童不败1,我很认同他的观点。
李小龙的九大记录。都是李小龙吧里面,克罗地亚龙迷瞎编的。而且数据改了又改, 李小龙从一秒六拳改成了一秒九拳。出拳350磅变成了400磅,后来又变成400公斤。
别的我不说了。什么一秒九拳,一秒六腿都是瞎扯,别说他打不出来。就是他打出来这个拳或者腿都毫无威力。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出了一拳只用了1/6秒。但这不是用加减法算的。一拳用了1/6秒,那么一秒可以打六拳,不是这么算。
真的一秒出六拳,那是为了快而快,完全就是跟挠痒痒一样。
还有说李小龙跟拳王阿里的出拳分量相等。体重是阿里的一半。这也是扯鸡巴蛋。意思是李小龙130磅,阿里有260磅,而阿里的职业生涯中最重的是对伯比克,也才236磅。而他当年击败魔王利斯顿的时候只有205磅。
编这个数据的人根本就不懂拳击,也不了解阿里,而我是铁杆拳迷,看拳击超过25年。
这些数据都是他妈的胡编乱造的。龙吹,以讹传讹。谎言说100次就当成真理了。
李小龙其实是一个很爱显摆的人。如果他真的有实战的话,他一定会记录下来。你看他平时的训练,打沙袋,侧踢全部都用录相机记录了下来。如果有和某位高手切磋,并且战而胜之。他一定会录视频的。但事实上是一个都没有!
而拳王阿里从1962年到他退役都有很多的视频。
其实甄子丹和成龙都评价过李小龙。他被神话了。他是功夫片的开山祖师。他要伟大的武术哲学思想。他是伟大的武术家。
但是能打过他的人多的是。只不过那些职业拳王不可能专门来像一个拍电影的挑战。
有些人可能以为李小龙只拍了四部半的电影。但其实他六岁就开始拍电影,18岁之前就演过22部电影。后来到了美国上大学,主修的是哲学。然后开的武馆。25岁之前练的都是传统武术。1966年到1969年,在美国拍电视剧。
后来在美国发展的不如意,回到了香港。1971年一炮而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拍电影要花大量的精力。有时小龙在片场要呆上18个小时。
所以不要神话李小龙。他只是精神的象征,只是功夫巨星和武术家!
你可以看一下成龙,洪金宝这些电影人对李小龙的回忆,李小龙是真有功夫的,真实格斗肯定在这些功夫明星之上,只是他不太擅长影视动作,所以才要元华,林正英当替身。但是他也没有高到地摊文学那个高度。
他最大的贡献是让中国功夫走向了世界。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尹锡悦的当选不是意外事件,存在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韩国的年轻人对经济和外交等议题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性别议题,这一现象值得注意。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小趋势将改变大格局,韩国的反女权运动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他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由社会文化、国民性格等等多种因素构成。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中国的公务员队伍女多男少,但是在韩国和日本,都是男多女少,这是中日韩三国基层现状。
中国男生历来倾向于学习理工科,然后从事工程师、工匠、程序猿等职业,但是在韩国和日本,男生学文科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男生更喜欢从事公务员、律师这样的工作,韩国男公务员占比54%,男律师占比72%,平均都比中国高10%左右。
其实问题就在这里,韩国男人更多的扎根在了话语权高的领域。
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保守,女性也是如此,日本也有类似趋势。
两国虽然属于相似的文化圈,但是今天的现实却有可能孕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